导航中医药

标题: 关于阴阳、五行和六经一体化思维模式的建构 [打印本页]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4 13:38
标题: 关于阴阳、五行和六经一体化思维模式的建构
本帖最后由 逸农 于 2018-2-4 13:38 编辑

关于阴阳、五行和六经一体化思维模式的建构
傅瑞年
(固安县曲沟中医诊所,河北固安065500
关键词:六经;太极;五行
中医理论的碎片化,思维模式的不确定性,被严重低估了其内在的严密性和一致性。尤其是阴阳、五行和六经被看做是单一的、孤立的概念,而导致了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误读!所谓“医之为言意也”,是在强调医者需要建构切合实际的思维模式。
1认识太极
《文心雕龙》:“人文之元,肇自太极”。自古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夜交替就形成了主要的作息时间段。每从太阳将欲破晓开始,人们迎来了新的一天,就生活在白昼这个阳仪之内;每当太阳西下,以致夜幕降临以后,人们就生活在了黑夜这个阴仪之中。最大、最普适的阴阳莫过于此,这就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本意。〔1〕在阳光作用下,(包括大气层)地球每时每刻都在呈现出是一个阴阳和合体,用张载的话说就是“一物两体”的太极。〔2〕《周易》是人们公认的大智慧之作,其用(——)两横表阴,为阴爻,因在夜间有月亮和星星两种光映照宇空;用(—)一横表阳,为阳爻,因在白天只有太阳悬象照耀大地。在古人看来,日月星三光就是阴阳的大徽标。阴阳的所有奥秘在太极内均可表现得淋漓尽致。《周易·泰卦》把太极说成是“天地交而万物通”;《道德经》将太极看作是万物由生的“一”;《内经》更直接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圣人君子由“道生智”,3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智)。”4“道”是自然秩序与自然环境的总和,也就是“万物通”的太极。这就说明,虽然太极名称是宋明以后才明确提出的,但这之前的古人早已具备了太极思维方法,只是所用名称不同而已。又如隋唐时期的杨上善,其在《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九《知针石》注文中说:“从道生一,谓之朴也,一分为二,谓天地也。”太极概念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极星崇拜,也就自然成为了《黄帝内经》阴阳五行学说的窠臼。丢掉太极思维,使阴阳言之无物,丢掉了根!重拾太极思维,是当今中医学术兴起与长远发展的需要。
往往因为不以太极思维方法解读阴阳,才导致了各种对阴阳的误读!如《中国中医药报》于20160317日,曾刊文《关于正确理解阴阳的几个问题》,该文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水为阴,火为阳”看成是“水凉到什么程度?火热到什么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并能精确到摄氏多少度”实际的水与火。并认为水与火可以“单独存在”,只有“当水灭火时,则水火共处一起”。君不见“应象”二字,说的是“象”,而不是实际的水火!请看张景岳的解释:“道产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也。何以见之?如水为阴,火为阳,象分冰炭。何谓同原?盖火性本热,使火中无水,其热必极,热极则亡阴,而万物焦枯矣;水性本寒,使水中无火,其寒必极,寒极则亡阳,而万物寂灭矣。此水火之气,果可呼吸相离乎”?5由此可见,大论所指之水火,即生命界生命赖以生存的温度和湿度的极限!如果真有一天“当水灭火时”,突破了极限,那还不真的“万物寂灭矣”?!
2重新审视五行
古人提出“四象”这个概念,其实太极、两仪和五行这些概念,也都是阴阳变化在不同层次的“象”。“象”能反映阴阳的本质。所以《黄帝内经大词典》直接把“象”释为“气”。6
有昼夜而有天地阴阳,有寒暑而有四时五行。阴阳无时无刻不相见,阴阳无时无刻不消长。由于阴阳的和合与消长产生了四时寒暑的变化。在冬至节气,是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段时间,此时白天形成的阳仪面渐减至最小值,而夜间的阴仪面达到了最大值。这样,本应属于阳仪內缘部分区域被阴仪覆盖,阳至阴中,阴长阳消达到极致。夏至节气,昼长夜短,白天形成的阳仪面达到最大值,夜间形成的阴仪面渐减至最小值。当此之时,本应属于阴仪內缘部分区域被阳仪覆盖,阴至阳中,阳长阴消达到极致。当阳仪或阴仪达到最高值或最低值时,就会转化为向相反的方向消长。春天阳长阴消,是夏至达到阳气最盛的过度;秋天阴长阳消,是冬至达到阴气最盛的过度。所以《汉书·律历志》以太少表达四时阴阳的质与量,即静态之四象:
“太阴者,北方……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
“太阳者,南方……阳气任养物,于时为夏。”
“少阴者,西方……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
“少阳者,东方……阳气动物,于时为春。”
“中央者,阴阳之内……于时为四季。”7
原来,四象是静态的五行;五行是动态的四象。所以,黄元御直接说“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土为四象之母”。8象才是阴阳本质的表达。
2.1五行学说的缺憾:五行是阴阳的五种气态,五行与阴阳不能割裂分论。古人对四时与五行的重视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但很少有人认识到它出身于太极,是太极的子孙,更很少有人去考虑它的支撑和连接。好在五运六气学说中有长夏土作为火与金(阴阳异质)的连接链,至于水与木这两个阴阳异质的象是怎样连接的,自古至今还没有一人能说清楚!怎样才能弥补这一缺憾?这不但需要具有颠覆旧有观念的勇气,更需要来自于洞悉自然而产生的智慧!
最值得称道的是衣之镖先生对五行学说的研究成果,他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校注讲疏》一书中说:“长夏属土说的五行配属,把长夏作为一个独立的季节,配属五行之土。长夏之季从夏至日至立秋日,共45天,占据夏季之后期,它与夏季有共同的气候特点,又有其不同之处。”这个时段“有包容春(木)夏(火)的意义”。
衣先生更认为,与长夏对应,从冬至节至立春这45天,“可以代表由立秋到立春日趋寒凉刚燥的特点,有包容秋(金)冬(水)的意义,与五行中之土地位类同,故亦可称为土季。”
故而“只有阴土、阳土各45日(包含在夏、冬两季)才符合一年四季周期各主90天(3月)的计算方式,只有阴土阳土合看,才具备一个完整的土的形象。9
在一年中有两个时段,分别作为冬与春、夏与秋的连接链,这就是阴土和阳土作用。这真不失为智者之论!可有一点太可惜了,衣先生认为长夏是阴土,冬至以后是阳土。显然是受了后天八卦坤艮阴阳属性的误导,才得出了这样的错误结论!夏为太阳,也就是阳中之阳,刚到夏至岂有属阴之理?同理,冬为太阴,阴中之阴,时交冬至岂有属阳之理?此与自然之理相悖,不用多费笔墨,读者自可辨知。其实黄元御早已感觉到了阴土的存在。即所谓“己土东升,则木火生长。”10阴土在阴阳分界线以东,阳土在阴阳分界线以西才是正确的(见图)。
正本清源,才能走出世俗概念的误区,正确理解阴阳,尚须从太极图开始。太极图,在新世纪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叫做“阴阳互藏示意图”,取《类经图翼》“阴阳图”之意。怎样解决太极图的阴阳划界问题?人们普遍认为,是太极图S曲线把阴阳两判成阴阳鱼状,S曲线就是阴阳两仪的界线。所有不切实际的谬说根源都在于此!张景岳太极图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以直线中分做为太极两仪的界线。在教材示意图中也暗藏着一条直线,把阴脐点和阳脐点外缘两个端点连接成一线,并将此线向两端延伸至图的外缘,就形成了阴阳的划界线。这条线一直隐没了千百年,今者画出,春光尽泄!当心!实际阴阳的划分不是以正南正北分界的,如果这样分界生不出符合实际的四象。这条划界线是顶端向右倾斜了22.5度,使正南为太阳,正北为太阴。这样,阴阳、五行和六经就能全部呈现在太极之内。划界线直穿脐点外缘,欲包阴脐点的阳鱼头部分就相当于阳土区域;欲包阳脐点的阴鱼头部分就相当于阴土区域。图中的这两个区域,就相当于二至以后的两个时段,分别已经到了小暑、大暑、立秋节气和小寒、大寒、立春节气。二土具有特殊意义,它能顺接阴阳,是当之无愧的“四象之母”。只有认识到土有二元,五行才无缺憾!
综上所述,四时生态链自然就形成了。阳仪:阴土(水土合德)生木,木生火;阴仪:阳土生金,金生水。水木之间,由阴土链接;火金之间,由阳土链接。它是一条四时生态链,更是一条天地生化万物的生命链!
五行之土有两大特性:一是土的中性;一是土的根性。自古人们只强调了土的中性,而忽略了它的根性。阴土为阳根,阳土为阴根,阴阳互根。阳生于阴,柔生于刚。不知阴阳互根的本意,往往开口便错。如有人大肆鼓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只讲字面意义,而不顾下文的“以从其根”怎样去“从”,根本没找到阴阳的根,任凭怎样绕来绕去,最终仍不免“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11
2.2土有二元论为三阴三阳找到了落点:破解经典,读懂中医,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最费力的三阴三阳问题”。12恽铁樵也曾说:伤寒第一重要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处亦为六经。有关六经的各种猜解,歧义杂出,不暇枚举。笔者也曾困惑了将近40年,而今一朝顿悟,颇有如解倒悬之感!
《素问·阴阳别论》在谈到经脉时提出“人有四经”,王冰释“经,谓经脉”。人体经脉纵横,为什么只限定为四经来讨论?岐伯为什么又说人的脉象“四经应四时”?分明是在告诉我们,人有四经,如四时有四象,四经与四象相应,如同脉象春弦、夏洪、秋浮、冬沉一样。也就是说,在自然有四时四象,在人体之四象称为“四经”。既然先有四经之名,那么三阴三阳叫做六经也是很确切的。再看看六经的具体名称: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原来,六经是在四象的基础上加上了阳明和厥阴。做为阴阳论说的词汇,阳明、厥阴唯医典所独有。《素问·至真要大论》:“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上文已说明,长夏包容木、火二象,即所谓“两阳”,长夏属于阳土,即木火二阳归藏于阳土而对应人体的阳明;冬至节气以后,小寒、大寒、立春时段包容金、水二象,即所谓“两阴”,是理所当然的阴土,即金水二阴归藏于阴土而对应人体的厥阴。在自然,阴土和阳土做为四时这个四象的链接和支撑;同理,在人体,厥阴和阳明担负四经(少阳、少阴、太阳、太阴)的链接和支撑。土有二元,才形成完整的六经。
3 须知阴阳存在两大系统
我们生在太极大环境之中,长在自然生态链中。经过世世代代的生息演化,可时至今日,我们对它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和盲点。一是以日为周期的昼夜阴阳;一是以年为周期的四时阴阳。这两大系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一直只知其有联系,而不知其有区别。古佚方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将致病因素分为外感天行与五脏虚实,并分别论述了外感天行方、五脏补泻方的证治要法。证明从《汤液经法》时代,伤寒与杂病本来就是分论的,是张仲景更明确提出了伤寒与杂病的概念,并使其系统化的。《伤寒论》就是以日为周期的阴阳论;杂病论就是以年为周期的五行论。《伤寒论》通篇几乎对五行不置一词,而《金匮要略》开篇就先论脏腑五行生克是为证。
3.1日周期之阴阳:昼夜交替,形成太极,已如前述。其实不光是形成太极,每日地球都会呈现出四种形象,即四象。如果从太空看地球,早晨太阳初升之时,地球会呈现出少阳之象;傍晚太阳刚落之时,地球会呈现出少阴之象。这两种情景,就像在地球上看到的上弦、下弦月一样。月象的望与晦,就相当于中午太阳,为阳中之阳,以及半夜太阴,为阴中之阴。这样通过“俯察”(其实古人并没有俯瞰地球的能力,只是由月象变化而得出的),得知周日四象与四时很是相似。《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实际上,就是通过连续不断地周日四象变化,而形成了年度周期的四时。从冬至后开始,一个个周日小四象链接成螺旋上升的半圆弧,于夏至达到最高点。在夏至后,螺旋式的小四象呈现下旋趋势链接,形成下降的半圆弧,一直到冬至为最低点。这两个螺旋式的半圆弧本来就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整圆,整圆的两端连接着上下两年螺旋端点。正因为日周期与年周期如此相似又相关联,也就决定了五行和六经也不能截然分开。
3.2日周期之三阴三阳:两大系统的相同点已如前述,不同点自仲景以降,至今尚无人问津!仅管有人早就发现了《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已与《内经》有很大的差别,但其最终仍是没有找到差别的本源。明明有《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条文提示,我们也太漫不经心了!
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93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file:///C:/Users/hp/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以上这些条文,时辰有重叠和覆盖,医圣仲景旨在通过时辰把三阴三阳联系在一起,形成六经环链(而不是说刻板地某病对应某个时辰欲解)。关键看此环链的顺序结构,依时辰决定顺序的先后:太阳(南)—阳明—太阴(西)—少阴(北)—厥阴—少阳(东)—太阳。在上图中,阴阳对立统一,和谐包容;六经位置,井然有序,各有所司。由此可见,清代伤寒名家柯琴的六经地面说,完全支持此种立论。请看伤寒六经的具体含义如下:
太阳正当南方,午时丽日当空,飞龙在天之象,故有“青龙”之喻;阳气在上、在表,故有“阳旦”之名。13
阳明为何“居中”?《伤寒论》184条回答是“主土也。”阳明与厥阴形成阴阳的划界线,正当中位。阳土内含木火,为金水之根,主居西南申位。
太阴为最阴之地,每当金乌坠没,星月未现的黄昏之后,此际正当三光全晦之时,唯有太阴,舍此有谁堪当其位?太阴主居正西和西北酉戌亥位。
少阴位居正北亥子丑位。为何正北是少阴而不是太阴呢?太阴是三光全晦,是最阴之时;而夜半正是星月灿烂之时,故为少阴。
厥阴始于天将拂晓之时。厥者,尽也,即《灵枢经·营卫生会》所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阴阳既分,黎明将至,故以厥阴命名。阴土内含金水,为木火之根。
少阳位居正东,始于红日刚露出地平面一角之时。此情此景,《伤寒论》148条描述得非常形象:“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六经,这个三阴三阳环链(见图),是医圣张仲景给我们提供的,难道仲景不懂四象这个阴阳常识,而把太阴、少阴错误颠倒了?回答是否定的!在地球,日月星三光就是阴阳的大徽标,以日周期三光的变化来确定阴阳所有的内涵,这就是仲景六经的奥妙所在。在以年为周期的四时阴阳中,太阴永远是正北,少阴永远是正西。
阴阳出自太极,五行也是太极的产物,三阴三阳是太极内阴阳的具体结构和变化的根据。阴阳、五行和六经都应统一于太极。
参考文献:
〔1〕       朱熹.周易本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2
〔2〕       傅瑞年.寻根太极识六经〔J〕,国医论坛,2014,29(3):6
〔3〕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4
〔4〕       朱熹.周易本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8
〔5〕       李志庸.张景岳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877
〔6〕       周海平,申洪砚,朱孝轩.黄帝内经大词典〔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794
〔7〕       赵洪钧.内经时代〔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175
〔8〕       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
〔9〕       衣之镖.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校注讲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113
〔10〕    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8
〔11〕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
〔12〕    赵洪钧.内经时代〔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171
〔13〕    傅瑞年.寻根太极识六经〔J〕,国医论坛,2014,29(3):10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4 13:38
标题: 图是原创,作者保留解释权
本帖最后由 逸农 于 2018-2-4 13:41 编辑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8-2-6 19:52
一般,无特别之处!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2-6 22:17
《素问·阴阳别论》在谈到经脉时提出“人有四经”
----------------------------------
什么是阴阳?“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阴阳造化气数,“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所以,气数是阴阳盛衰的表现。表现为四时,12月,24气,72候。用阴阳之数推算人体之经,即阴阳应象,应是四经。但是“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天地阴阳是天有阴阳三阴三阳六气,地有阴阳三阴三阳木火土金水(相火),天地气交而生人,故人体六经。一个是以阴阳说理,一个是以三阴三阳立体,一虚,一实,实则是体,虚则为用。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2-6 22:27
中医理论的碎片化,思维模式的不确定性,被严重低估了其内在的严密性和一致性。
--------------------------------
  医学哲学化,以认识代替实践,必然是【碎片化】,【不确定性】。只有医学,以自然实践为根据,方能显现出生命的人体理论具有的【严密性和一致性。】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2-7 06:53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2-7 07:22 编辑
逸农 发表于 2018-2-4 13:38

学习了.谢谢!从医学方面讲,太极阴阳是以月取象而归纳的.素问:阴为之主,阳予之正.上半月阳入阴,下半月阴出阳.太极也可以说是取象于单细胞__鸡之卵.所以有说太极生两仪,其形如鸡子的.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7 15:37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2-6 22:27
中医理论的碎片化,思维模式的不确定性,被严重低估了其内在的严密性和一致性。
------------------------ ...

有道理!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7 15:54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2-7 06:53
学习了.谢谢!从医学方面讲,太极阴阳是以月取象而归纳的.素问:阴为之主,阳予之正.上半月阳入阴,下半月阴出 ...

谢谢参与!本文认为,太极主要是地球呈象,太极图划界线右侧的阳鱼头部分代表月光,仅此而已!太极图划界线为什么要向右倾斜22.5度,是因为地轴与黄道面不是垂直关系!看看地球仪就明白了!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7 16:02
本帖最后由 逸农 于 2018-2-7 16:18 编辑

也就是说图中的划界线就相当于地轴。确立地轴之后,两仪自然就分开了!为什么八经卦只有八,道理在此!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7 16:14
本人原帖,“问阴阳长什么样子?”,今者以图示之!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2-7 16:28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2-7 16:45 编辑
逸农 发表于 2018-2-7 15:54
谢谢参与!本文认为,太极主要是地球呈象,太极图划界线右侧的阳鱼头部分代表月光,仅此而已!太极图划界 ...

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阳跟起于至阴(两足小趾趾外侧)其他窍阴穴,历兑穴大敦穴,都 在足趾之上.左右两足相同.而太阴隐白穴位于两足大趾内侧中部.并相与为邻.不与厥阴等穴在一个平面上.这标示着一月十五这夜之月,由东方地下而出,并落于西方地下.因此说伤寒论之人体六经以月取象立论.素问阴阳离合论: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足之六经是冬至前后圣人南面而立为坐标.手之六经以夏至前后为坐标.这只是个人见解.并无资料为据.一月唯有十五之月园而无缺.不园之月皆为厥.所以厥阴大敦在内者为厥阴.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7 17:11
本帖最后由 逸农 于 2018-2-7 17:14 编辑
逸农 发表于 2018-2-7 15:54
谢谢参与!本文认为,太极主要是地球呈象,太极图划界线右侧的阳鱼头部分代表月光,仅此而已!太极图划界 ...

打字有误,应是整个阳鱼是阳光;整个阴鱼是月光。划界线之右阳鱼头是太阳的余光;划界线之左阴鱼头部分是星月之余光。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7 17:22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2-7 16:28
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阳跟起于至阴(两足小趾趾外侧)其他窍阴穴,历兑穴大敦穴,都 在足趾之上.左右两足相同.而 ...

有道理,不要忘记在“嫦娥奔月”的同时尚有“夸父追日!”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2-7 22:59
一是以日为周期的昼夜阴阳;一是以年为周期的四时阴阳。
-------------------------
日有十二辰,岁有十二月。五日一候,六十辰,五行一周。五岁六十月,五行一周。日行天度,月行时间,日月同行,生长化收藏。阴阳岂有二至?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2-7 23:31
各位讲的是中医吗?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8 10:25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2-7 22:59
一是以日为周期的昼夜阴阳;一是以年为周期的四时阴阳。
-------------------------
  日有十二辰,岁有 ...

笔者认为,《内经》以强调四时阴阳为主,即年周期的阴阳;而《伤寒论》所论之六经强调的是周日阴阳,此由欲解时一望而知!说到底,这就是伤寒与杂病的区别!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8 12:39
黄中正 发表于 2018-2-6 19:52
一般,无特别之处!

请阁下把文章晒出来!网友们拭目以待!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2-8 22:27
逸农 发表于 2018-2-8 10:25
笔者认为,《内经》以强调四时阴阳为主,即年周期的阴阳;而《伤寒论》所论之六经强调的是周日阴阳,此由 ...

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93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
  先生论六经病欲解时,六经病有没有欲解月?伤寒以辰论解,是因伤寒七日一个周期。杂病有的是连年不愈,自然以月论解。日以天干纪行,月以地支纪气,日月同行,有阴就有阳。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戎亥立月,也立辰。辰是以日纪气,时是以岁纪气,辰时无本质的区别。无虚弱岂有伤寒,无伤寒岂有杂病,伤寒是体,杂病是用。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2-9 06:20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2-9 07:19 编辑

即发常娥奔月之言,不必与之多谈.医学有限.取时不取日.何以言六经.经者过也.阳予之正,以日而之正之,或阳不足,或阳有余,即阴病阳病.即以日传经而论治.按时病之所以为解.阴阳之病有其时而有利于和,故病各有愈时

补充内容 (2018-2-9 09:27):
六经阴阳离合,三阳为阴中之阳.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9 15:45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2-8 22:27
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93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275条:“太阴病, ...

本文是在强调,伤寒是以六经阴阳立论,是仲景对《汤液经法》“外感天行”立论的完善与发挥;而仲景杂病学说是对《内经》四时五行学说的具体运用以及对《汤液经法》五脏补泻法的继承与完善!这样的梳理是明晰的!先把阴阳分开(若在太极图内分不开阴阳,再过1800年也不会明白六经究为何物),六经则洞若观火,如解倒悬!伤寒是以六经为基点看五行;而杂病是以五行为基点看六经。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9 16:15
逸农 发表于 2018-2-7 16:14
本人原帖,“问阴阳长什么样子?”,今者以图示之!

阴阳在太极图内才能完美表达,本来就是和合的状态。因为自古以来,只有仲景才把阴阳能分开,创立了不朽的伤寒六经学说。面对如此煌煌大论,历代解经者昧于自然,迷茫事理。一直到现代有些人以大师自许,以学究自傲,以致解经与经旨越来越远!若说阴阳是有摸有样的,肯定是不信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2-9 20:48
逸农 发表于 2018-2-4 05:38

内经和伤寒论所说的六经,是指人体的六种组织结构,或六种功能系统,而不是哲学概念。所谓太阳、少阴、少阳、厥阴、阳明、太阴,是指阴阳的六种状态或类别。六经和阴阳、五行不能混为一谈!

所谓“阴阳、五行和六经一体化思维模式的建构 ”是概念不清的表现!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10 07:11
         太极图,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所能够表达的含义,可以说无所不包。阴阳五行,六经八卦,唯物辩证法、系统论、矛盾论……迄今为止全世界古今中外的一切理论,皆包含于其中。这个问题,我在下一本书中详细论述,这是中西医融合三个层次中的最高层次,哲学层次的融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10 07:15
        太极图、取象比类,是我们祖先对于人类认识的极大贡献。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10 10:15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2-9 20:48
内经和伤寒论所说的六经,是指人体的六种组织结构,或六种功能系统,而不是哲学概念。所谓太阳、少阴、少 ...

难得版主指教!阁下是把天与人给对立了,严重违背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本文的贡献之一就是把阴阳五行概念从哲学范畴的朴素层面,提升到有实际根据的理性层面。天人合一,自然有的东西人体才会有!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10 10:2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2-10 07:11
太极图,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所能够表达的含义,可以说无所不包。阴阳五行,六经八卦,唯物辩证 ...

敢问教授,阁下能把太极图看成立体图么?当太极图形成立体的太极球之后,就可以言形气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2-10 13:48
董建军 发表于 2018-2-10 02:50
内经和伤寒论所说的六经,是指人体的六种组织结构,或六种功能系统,而不是哲学概念。
对吗?

那么,请问小董先生,你说伤寒论所说的六经是什么呢?六经患病,病在哪里呢?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10 15:18
董建军 发表于 2018-2-10 13:53
六经是时间经过。病在“一”。

刚入题,说得好!《内经》告诉我们“智者察同,”那么其反义词就是“盲人摸象!”我们中医人哪,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去掉盲人摸象的思维?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2-10 15:26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2-10 07:33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8-2-10 05:53
六经是时间经过。病在“一”。

不懂装懂,胡扯乱道!难道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青龙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这些著名方剂所治疗的疾病,疾病都是“一”吗?伤寒论所讲的六经是病位,是表里深浅的不同组织,而不是什么“时间经过”。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10 15:40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2-10 15:26
不懂装懂,胡扯乱道!难道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青龙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这些著名方剂所治疗的疾 ...

三阴三阳就是细化的阴阳,阴阳出自太极这个一,先把人本身看作是一个太极,然后再分的六经。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2-10 15:52
逸农 发表于 2018-2-10 07:40
三阴三阳就是细化的阴阳,阴阳出自太极这个一,先把人本身看作是一个太极,然后再分的六经。

三阴三阳就是细化的阴阳,阴阳出自太极这个一,先把人本身看作是一个太极,然后再分的六经。
----------------------------------------------
这样看,是对的。谢谢进一步讲解。
但是,伤寒论所说的“六经”,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以人体的表里组织分阴阳,再进一步分化成所谓“六经”。伤寒论里的每一种方剂,都分别作用于一定的病位,而不是什么“一”。当然,疾病的发展和传变是需要时间经过的,但是那也是病情深浅程度和范围大小的改变,而不仅仅是时间问题!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11 11:06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2-10 15:52
三阴三阳就是细化的阴阳,阴阳出自太极这个一,先把人本身看作是一个太极,然后再分的六经。
---------- ...

感谢版主的鼓励!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11 15:59
逸农 发表于 2018-2-10 02:24
敢问教授,阁下能把太极图看成立体图么?当太极图形成立体的太极球之后,就可以言形气了!

       太极图这个符号是用平面图形表述出来的太极运动。太极运动是按照时间轴向前运动的,阴阳鱼是两个黄金螺旋(如:台风、龙卷风、星云、基因、玫瑰花序列……),阴阳矛盾的相互作用与运动与时间轴的向前运动,形成了一个系统。太极图正是整个系统运动的平面图形,这个理论能够解释迄今为止的一切理论。
      在下一本书里详细论证。
       这个理论,能够在世界大同实现(共产主义)之前适用。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11 18:3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2-11 15:59
太极图这个符号是用平面图形表述出来的太极运动。太极运动是按照时间轴向前运动的,阴阳鱼是两个 ...

感谢在大作面世之前就先披露太极奥秘,实乃听众之幸!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11 20:03
逸农 发表于 2018-2-11 10:30
感谢在大作面世之前就先披露太极奥秘,实乃听众之幸!

     西方世界以目前的理论而言:科学理论的最高体现是系统论;哲学理论的最高体现是辩证唯物论(在中国军事矛盾论)。
      中国古代的理论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包含在太极之中。
       太极来源于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阴阳)生八卦……。
       当把阴阳五行、系统论、矛盾论放到一起研究时,取长补短,三者融为一体,用一个符合表述出来,那就是太极图。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11 20:04
逸农 发表于 2018-2-11 10:30
感谢在大作面世之前就先披露太极奥秘,实乃听众之幸!

     西方世界以目前的理论而言:科学理论的最高体现是系统论;哲学理论的最高体现是辩证唯物论(在中国军事矛盾论)。
      中国古代的理论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包含在太极之中。
       太极来源于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阴阳)生八卦……。
       当把阴阳五行、系统论、矛盾论放到一起研究时,取长补短,三者融为一体,用一个符合表述出来,那就是太极图。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11 20:05
逸农 发表于 2018-2-11 10:30
感谢在大作面世之前就先披露太极奥秘,实乃听众之幸!

     西方世界以目前的理论而言:科学理论的最高体现是系统论;哲学理论的最高体现是辩证唯物论(在中国军事矛盾论)。
      中国古代的理论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包含在太极之中。
       太极来源于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阴阳)生八卦……。
       当把阴阳五行、系统论、矛盾论放到一起研究时,取长补短,三者融为一体,用一个符合表述出来,那就是太极图。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11 20:06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2-11 13:00 编辑

           西方世界以目前的理论而言:科学理论的最高体现是系统论;哲学理论的最高体现是辩证唯物论(在中国军事矛盾论)。
      中国古代的理论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包含在太极之中。
       太极来源于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阴阳)生八卦……。
       当把阴阳五行、系统论、矛盾论放到一起研究时,取长补短,三者融为一体,用一个符合表述出来,那就是太极图。
        
       唯物主义不知道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唯心论不知道绝对精神是从哪里来的。太极理论给出了答案:无中生有,有而化无。
       阴阳矛盾是系统中的两个要素……阳是系统中的主要矛盾;阴是系统中的次要矛盾……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11 20:56
    对不起,怎么重复发帖了?是不是操作失误。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12 13:07
本帖最后由 逸农 于 2018-2-12 13:19 编辑

阴阳五行包含在太极之中,那可是字字珠玑之论!太极,有人说是生命起源的符号,或物种演生符号;有人说太极图反映了地日关系、地月关系。说其是符号也无不可。但太极图绝不是古人凭空想象出来的,古人经过长时间的天文观测,认识到太阳作用于地球,再加上星月之光的辅助,会呈现出一个动态图像——太极图!这个图是地球所呈的象,从根本意义上说,太极图又不是符号,也不是概念,也不是哲学,也不是辩证法!她是实实在在的真实存在!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12 13:18
逸农 发表于 2018-2-12 13:07
阴阳五行包含在太极之中,那可是字字珠玑之论!太极,有人说是生命起源的符号,或物种起源的符号;有人说太 ...

太极生两仪,也不是人为的划定的阴阳,而是由地轴倾斜指向北极,地轴在太极图上的投影将太极判生两仪!阴阳还是符号吗?阴阳还朴素吗?阴阳还是哲学、还是辩证法吗?阴阳是有天文背景的!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12 16:0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2-11 20:06
西方世界以目前的理论而言:科学理论的最高体现是系统论;哲学理论的最高体现是辩证唯物论(在 ...

什么是“无极生太极?”无极,就是日月交光。大家都知道月亮总是一面朝着地球,没有自转轴,所以叫做无极!日月交光照在地球上生成太极。地球是有自转轴的,由地轴的倾斜,判生两仪,六经攸分!所有都是有根据的,都出于自然,都不是人为规定或是臆测的!本文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言不为过!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12 18:45
逸农 发表于 2018-2-12 08:08
什么是“无极生太极?”无极,就是日月交光。大家都知道月亮总是一面朝着地球,没有自转轴,所以叫做无极 ...

      对于中国古代的各种理论,不同的时代都会结合不同时代的背景作出新的解释,现代都会有新的看法。中国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看法,只有历史、时间、实践去验证他。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12 22:36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12 22:39 编辑

             昨天才在无意中发现了这篇极具学术价值的“中西医结合论文”,幸甚!
       这下明白了中西医结合的历史:
       中西医汇通之后,最早的中西医结合派原来出自我国民国中医大家之首的施今默先生。原来,中西医结合的开端竟然是“中学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西学中“原来是第二批中西医结合派。

      施今默先生是民国排名第一的中医大家,他关于”中西医结合“的远见卓识远非半个世纪之后的中医人所能相提并论。读过此文便可知道。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018&page=1&extra=#pid547033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13 07:11
   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融合是一个连续的历史发展过程。无需大惊小怪。
     中西医融合分为三个阶段,三个层次。在论坛中我已经反复多次论述过了。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13 09:0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2-12 18:45
对于中国古代的各种理论,不同的时代都会结合不同时代的背景作出新的解释,现代都会有新的看法。中 ...

赞同!最接近自然,最切合实际的理论,才最接近真理!本文所展示的太极图,是向右倾斜22.5度,两仪之划界线就相当于地轴,最接近实际地轴的倾斜角度,黄赤夹角也显示出来了,三阴三阳灿然入目,岂不妙哉!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13 09:11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12 22:36
昨天才在无意中发现了这篇极具学术价值的“中西医结合论文”,幸甚!
       这下明白了中西 ...

王教授有眼力!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14 08:30
      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融合是一个连续的历史发展过程。无需大惊小怪。
     中西医融合分为三个阶段,三个层次。在论坛中我已经反复多次论述过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15 10:23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的唯物辩证法,既不是自发的,也不是朴素的。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欧洲的唯物辩证法,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阴阳五行学说,曾经被封建迷信利用,那不是阴阳五行学说的错误,而是别有用心的人另有所图。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21 08:53
本帖最后由 逸农 于 2018-2-21 08:57 编辑

太极是日月星三光在地球上的成像。象也者,像也。将其画在沙上或纸上就是太极图。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太极之内,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具有太极的禀赋。这大概就是《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解析人体的缘故。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1 09:55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1 09:58 编辑
逸农 发表于 2018-2-21 08:53
太极是日月星三光在地球上的成像。象也者,像也。将其画在沙上或纸上就是太极图。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 ...

       太极图变化是转动的,只能反映人体生理的周期性变化,可用于养生,但并不能反映疾病和治病的阴阳变化,后者是阴阳平衡原理。       所以,无论是易经也好,河图、洛书也罢,在临床上都没有实用价值。我已指出过多次,有许多中医人都不懂这个道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1 10:02
       “太极-系统观”是阴阳五行学说,矛盾论、系统论融合的结果。太极-系统观建立起来以后,重新定义生命、动物、人体、疾病;重新审视进化论,树立功能决定结构的新观点;实现精、气、神与物质、能量、信息的融合;在调控、代谢、繁殖三大功能的基础上,实现脏象经络与器官系统的融合;最终落实到【方-证-病理状态-西医诊断与治疗】体系。在认识论、思维形式方面,完成取象比类与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的融合。
这是一个完整的顶层设计。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21 10:0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21 09:55
太极图变化是转动的,只能反映人体生理的周期性变化,可用于养生,但并不能反映疾病和治病的阴阳 ...

本文认为,张仲景的三阴三阳学说,本来就出自太极,其对治疗疾病的理法方药,难道也是无意义的?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2-21 10:14
逸农 发表于 2018-2-21 08:53
太极是日月星三光在地球上的成像。象也者,像也。将其画在沙上或纸上就是太极图。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 ...

中医无太极,太极是理学概念。中医论天道,以28宿分布四方以成360度为标志。象就是形,天象是天体,地象是木火土金水,人象是人体。故“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黄帝内经》的阴阳是日月主气,阴阳应象是用阴阳变化的道理说明人体。《黄帝内经》的五行是七星相会天道五方之气,是地之客气,也是生化万物之气。五行的阴阳是三阴三阳六气,六气的升降运动是生化人体的运动。
哲学是说理的,理要说明事实,而不是取代事实。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2-21 11:01
逸农 发表于 2018-2-21 10:05
本文认为,张仲景的三阴三阳学说,本来就出自太极,其对治疗疾病的理法方药,难道也是无意义的?

三阴三阳是地气,地气分日月主气与五行客气。日月主气是四时24气,五行客气出自天道五方寒暑燥湿风。由于日月之行阳为月化,即地之主气是日月相合之气,所以以月定24气,一岁12个月,用12地支定月。12月阴阳相对,比如子午一阴一阳相对,午时地气上升司天叫自化。子时天气下降叫在泉,子午化少阴,12月之气化六气,主气的六气按五行之序,客气六气按阴阳123.这是三阴三阳的來历。司天,在泉,天地气交,化生六经人体,方有中医学。
张仲景的三阴三阳学说是六经学说,六经是人体结构,也是天地气化之道,伤寒以六经论气化,杂病以五行论结构,六经通脏腑,是神形合一之人体。故杂病是六经之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1 11:07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2-21 03:19 编辑

   讨论问题,要分清楚层次。哲学层次,基本理论层次,具体操作层次……。
    资本论不能直接用来治理国家,也不能直接指导工人制造螺丝钉……。太极、阴阳五行……不能直接用于辨证论治。道理是一样的,习近平、李克强等等治理国家,必须学习资本论;中医大师必须学习四大经典,余类推。党支部书记、村长不需要学习资本论,学习习近平理论就足够了;乡村医生未必熟悉四大经典,会辨证论治就了不起了。
     阴阳五行……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是愚蠢的要求,无理要求,自己不懂装懂。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1 11:15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理论是指导实际操作的,而不是直接进行操作的。要求理论直接进行操作,是教条主义。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21 16:45
本帖最后由 逸农 于 2018-2-21 16:49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2-21 11:07
讨论问题,要分清楚层次。哲学层次,基本理论层次,具体操作层次……。
    资本论不能直接用来治理国 ...

进行无理要求,不懂装懂之流,滥竽于论坛之上!中医界的悲哀!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21 16:4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2-21 11:15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理论是指导实际操作的,而不是直接进行操作的。要求理论直接进行操作,是 ...

仲景六经学说直接指导临床,而太极是六经之本!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21 16:5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2-21 11:07
讨论问题,要分清楚层次。哲学层次,基本理论层次,具体操作层次……。
    资本论不能直接用来治理国 ...

无论是哪一级的医生,如能够把经典的内涵挖掘出来,尤其了不起!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21 17:05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2-21 10:14
中医无太极,太极是理学概念。中医论天道,以28宿分布四方以成360度为标志。象就是形,天象是天体,地象 ...

本文所讨论的尚未涉及运气学说,阁下对运气学有研究,容后做专门探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1 17:29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2-21 09:32 编辑
逸农 发表于 2018-2-21 08:48
仲景六经学说直接指导临床,而太极是六经之本!

         太极是六经之本,但是太极不能直接进行辨证论治。有人提出阴阳五行不能进行脏腑辨证,或者说在具体对病人进行辨证论治的时候,没有人使用阴阳五行,甚至于要求举出具体病例,怎么样运用阴阳五行进行辨证论治的,如果举不出例子,证明阴阳五行就是没有价值的错误理论。如果举不出运用太极进行辨证论治的病例,太极就没有实用价值,就应该废除。
        这不是不懂装懂,无理取闹吗?!我们论坛里,就有不少这样的人,不讲道理,无理取闹。

        美其名曰:中医理论是用来治病的,不能治疗疾病,就应该废除。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1 22:47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2 12:01 编辑
逸农 发表于 2018-2-21 10:05
本文认为,张仲景的三阴三阳学说,本来就出自太极,其对治疗疾病的理法方药,难道也是无意义的?

仔细阅读了傅瑞年先生此文,可以看出,傅先生试图将太极、阴阳、五行、六经揉合在一起,并将内经与伤寒的外感、杂病进行通解。傅先生花费了如此之多的心机,可谓搅尽脑汁,如果单纯从研究古文化的角度讲,尽管文中多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处,但并不妨碍是一篇探讨深入的好文。应当给予点赞。但若从医学角度,则另当别论。
      
      傅先生也不要以为我看不懂此文,我看得懂,而且都研究过,但我与你的结论是不同的。看到你花费这多时间研究永远不会有结果的东西,无非是提醒一下而已。你若认为我不懂,尽管研究你的好了。
      我的看法如下:
      必须清楚,古代研究自然也好,人体生命和疾病也好,都是从单一的现象层面进入研究,未到达到事物真正本质,许多推测都是“司外揣内”的结果,并不是真正的本质,而是主观虚拟的”本质”。比如说,所谓的“太极阴阳”无非就是昼夜地球自转一圈的阴阳变化(气温),以及年周期四季变化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所带来的气温和湿度变化。古人没有弄明白这个本质,不知道自转与公转的道理,反而认为太阳围地球转,从东往西,即使如此,就不可能转到北方,转到下方也是与北也是没有关系的。把北方加进去,本身就是生拉硬扯。
       正是由于古代科技水平低下,古人无法解释,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才提出各种猜想,这些碎片化的猜想是不可能自圆其说的。傅先生想把他们融会贯通,进行通解,我认为是不可能的。不用说别的,一个五行、五季就说不过去,违背客观事实,哪来的长夏啊?古人是为了引进五行学说,才将四季分为五季。以五季而言,有四季之末各18天之说;又有夏季的后半部分之说;现在
你又弄出来个阴土、阳土,还自以为弄明白了,有恍然大悟之感。试想,古人那些认识,都不是一个朝代的产物,都是无法知道本质的现象研究,各说各话,怎么可能自圆其说呢?      
      以六经而论,内经中有三种六经,三种六经不是一个意思。
      以伤寒杂病论而言,
六经并不对应五脏六腑,是指人体由表及里的层次不同,表达的是人体具体的外感疾病,而你说的那些太极阴阳、四时、五行都是指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论述自然界和论述人体不是一回事,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自然界气候虽可影响人体,但医学研究的是以人体疾病为核心,临床辨证都是以疾病为核心,自然界阴阳四时变化只是一个相关因素而已,与疾病辨证相比,处于次要地位。所以,不要混为一谈。
      杂病与伤寒的从表及里不同,涉及脏腑,脏腑与五行纠缠在一起,所以,又有五行。我认为,杂病论述的是人体五脏疾病,而不是年周期的五季。伤寒大家胡希恕大师研究认为,金匮的“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是王叔和加入的,自相矛盾和漏洞太多,与伤寒金匮诸方不是一个体系。
       内经、伤寒杂病论虽是两汉时期形成的经典,但经过了1800年的发展,疾病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当今中医的认识早已超过了经典的认识范围。如今许多病靠经典是治不愈的。否则,怎会提继承和创新呢。其实,历代都有创新,金元四大家、明清医家、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西医结合,都有很大贡献。
      说多了,拙见以为,陷入古书中,不会找到中医发展的出路,只能会徘徊不前。只有结合现代医学,才是中医的真正出路。中医的看家本领无非就是辨证施治,是中医之长,具有几千年的经验医学资料,但辨证施治的治病能力是有局限性的,正是这种局限性又造成了中医之短。中医之短,导致中医在近百年来与西医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了90%的患者,这是客观事实。我想,应该把精力用到真正能够提高疗效的实际当中去。
       以上罗嗦太多,你不见得赞成,但也无所谓。探讨吗,不可能观点都一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1 23:08
    用机械唯物论的科学哈哈镜,看中国古代理论,怎么看都是歪七八钮的。
    哪位先生用科学说说:站在月球上,看看自转的地球,哪里是东?北京与华盛顿,哪里是东?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1 23:13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1 23:24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2-21 23:08
用机械唯物论的科学哈哈镜,看中国古代理论,怎么看都是歪七八钮的。
    哪位先生用科学说说:站在月 ...

     李先生,恕我直言。我以上发言中所探讨的太极、阴阳、五行、六经,你根本就不懂。整天盲目地发言,说风凉话,结果还是不懂,不如扎下心来,学明白再说话。
      你虽然把精力用在找伤寒论与现代感染性疾病的共同点上,但你对内经一点都不懂,对伤寒治病要领也不懂。你说说,你能算懂中医吗?不会治病,算什么中医?      
       古中医理论都是现象层面的经验理论,没有抓住疾病的本质,所以,中医至今不会理化检查、急诊急救、手术。对于病毒性感染的非典虽然做了贡献,但也是在西医现代方法的保驾护航下完成的。对于其它各种细菌性、微生物感染疾病来说,西医的准确性早已取代了中医治病疗效的不确定性。这一切都反映了中医的局限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1 23:18
       有人能够把阴阳、原气、先天之精、受精卵、一身细胞……揉合在一起,为什么不能将太极、阴阳、五行、六经揉合在一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1 23:23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1 23:26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2-21 23:18
有人能够把阴阳、原气、先天之精、受精卵、一身细胞……揉合在一起,为什么不能将太极、阴阳、五行 ...

      老外了吧?自然界与人体是两回事,怎能揉为一起?
      自然界阴阳、五行可与六气揉在一起,但与六经揉不到一起。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1 23:28
       我不懂,向大家学习。
         哪位先生用科学说说:站在月球上,看看自转的地球,哪里是东?北京与华盛顿,哪里是东?
        这可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本质问题。东西不分,无头苍蝇乱嗡嗡。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1 23:3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2-21 23:28
我不懂,向大家学习。
         哪位先生用科学说说:站在月球上,看看自转的地球,哪里是东?北京 ...

地球人为什么要站在月球上?你这个想法就不对。内经作者的观点是以地球为中心,但却不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所以,看到了假象,误以为是本质,只能以假象代替现实。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1 23:38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21 23:23
老外了吧?自然界与人体是两回事,怎能揉为一起?
      自然界阴阳、五行可与六气揉在一起,但与 ...

中西医融合观    你不是说过:内经里有天人相应。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啊!
————————————————————————————————
       又老外了吧?内经有天人相应,无非是气候对人的影响,以及“应象”而已。也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1 23:56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21 15:36
地球人为什么要站在月球上?你这个想法就不对。内经作者的观点是以地球为中心,但却不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 ...

       你到底知道不知道哪里是东?你用地球自转的科学本质解释一下。
       中国古代没有人知道地球自转,但是知道哪里是东。你明白了地球的自转本质,请你用地球自转的本质解释一下,哪里是东。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2 07:01
         【地球自转的科学本质】找不到东西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2 09:24
          自己承认自己不是中医界的人,既然如此,就不要在鸡蛋里找骨头,成天寻中医的错误,不懂中医,虚心学习。科学你根本不懂,问你地球的东在哪里,你不知道;告诉你自然科学属于经验科学,你不知道;问你天人合一什么意思,你不知道;问你有没有阴阳五行学说,你不知道……凡是你不知道的,都是别人不懂。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22 10:54
本帖最后由 逸农 于 2018-2-22 10:59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21 22:47
仔细阅读了傅瑞年先生此文,可以看出,傅先生试图将太极、阴阳、五行、六经揉合在一起,并将内经与伤寒 ...

感谢王教授的详细点评,在下认为,中医经典理论,特别是基础理论并没有过时!在新版教材上也用了较大篇幅解释太极图。为了更深入的解释阴阳、五行也只能如此。本文试图进一步更深层次的正本清源,理清阴阳五行的来路。特别是本文揭示了伤寒六经与太极图的契合关系,六经的实质问题自然就解开了!有关深入探究经典意义,请阁下回顾一下在日本发生的小柴胡汤事件,不可不谓是一个沉痛的教训!至少是在目前医学的发展水平,经典仍不失为医者之轨范!
至于本文的阳土、阴土说,可以说是通过对经典理论的发掘,发现的真理,是对中医理论的补充与圆融!“治病必求于本”,阳土与阴土就是这个本。大多数经方的组合都是按照根法、通根法与归根法组合的,这在《寻根太极识六经》一文有详述。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22 10:56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21 23:23
老外了吧?自然界与人体是两回事,怎能揉为一起?
      自然界阴阳、五行可与六气揉在一起,但与 ...

王教授,阁下是不是把人与自然给对立了?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22 11:11
本帖最后由 逸农 于 2018-2-22 11:23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21 23:36
地球人为什么要站在月球上?你这个想法就不对。内经作者的观点是以地球为中心,但却不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 ...

通过本人参悟,《内经》的视角是大的,并不局限于以地球为中心;《伤寒论》的视角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其实这就是俯察法与仰观法的区别!古人所说的“仰观”、“俯察”都是有结果的!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2 11:56
逸农 发表于 2018-2-22 10:56
王教授,阁下是不是把人与自然给对立了?

     非也。自然可影响人体,但不等于人体,辨证施治则是以人体四诊为据,其它都是参考。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2-22 17:14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21 22:47
仔细阅读了傅瑞年先生此文,可以看出,傅先生试图将太极、阴阳、五行、六经揉合在一起,并将内经与伤寒的 ...

“太极阴阳”无非就是昼夜地球自转一圈的阴阳变化(气温),以及年周期四季变化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所带来的气温和湿度变化。
----------------------------------说的不错,太极无非是一个圆周期。日为阳,月为阴,阴阳则是日月之气相合,阴气与阳气互化的气化运动在地上的表现,所以阴阳为天地之道。【地球自转一圈的阴阳变化(气温)】是日出为昼,日落为夜,你说是不是地球自转?日行一度,360度一天周,是不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你怎知【古人没有弄明白这个本质】?古人的观察是太阳视运动,不影响观察中心的本质。

  阴阳是寒热之气盛衰的表现,分之可十,推之可百,可分四,也可分五,12月,24气都是分出来的,但不出日月循环之周数。五行则不同,五行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或太过,或不及,都会造成灾难。所以,不是古人不能自圆其说,而是先生没学到家。

  【 以六经而论,内经中有三种六经,三种六经不是一个意思。】这就是胡说了,人体六经分足手各六经,六经为体,阴阳为用。体者,三阴三阳六经是人体结构,连脏腑,通天地。用者,用阴阳说哩。比如把三阴经称内,把三阳经称外。伤寒是以六经论气化,杂病是以六经论结构。气化者,外邪之气入太阳而传经;结构者,五藏之病,表里相通,分阴分阳。你学识太浅,要学原著,别上贼船。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23 10:23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22 11:56
非也。自然可影响人体,但不等于人体,辨证施治则是以人体四诊为据,其它都是参考。

辨证施治的原则,是不是通过“法天则地”、取象比类而来?不要违背常识!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3 16:41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3 16:43 编辑
逸农 发表于 2018-2-23 10:23
辨证施治的原则,是不是通过“法天则地”、取象比类而来?不要违背常识!

             辨证施治,是临床实践,需要真凭实据,如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等,都是以人体内的病态变化为据。
       至于法天则地、取象比类,那些都属于基础理论,说理工具,对于治病来说,最终还是要验之于人。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
       内经说,“善谈天者,必验于人”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4 06:19
       风温、春温、湿温、暑湿、伏暑……
       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
       风湿痹症、风寒痹症……
        风寒咳嗽、风热咳嗽……
   与气候变化、季节更替、大气环境、媒介昆虫……密切相关。而不仅仅以人体病变为根据。
作者: 逸农    时间: 2018-2-24 09:22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23 16:41
辨证施治,是临床实践,需要真凭实据,如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等,都是以人体内 ...

对呀,本文所探讨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不是具体的辨证论治,但对辨证论治不无指导意义。理论源自实践,前已述及,是古人通过长期的天象观测,才认识到太极的存在!要注意:太极是存在!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4 18:29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2-22 17:14
“太极阴阳”无非就是昼夜地球自转一圈的阴阳变化(气温),以及年周期四季变化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所带 ...

【地球自转一圈的阴阳变化(气温)】是日出为昼,日落为夜,你说是不是地球自转?日行一度,360度一天周,是不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你怎知【古人没有弄明白这个本质】?古人的观察是太阳视运动,不影响观察中心的本质。
——————————————————————————————————————————————
        外行了吧?不知道什么叫“本质”了吧?
      古人的视运动,认为太阳绕地球转。这是一种假象,不是本质。
      本质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这是近几百年才发现的。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4 18:39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4 18:4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2-24 06:19
风温、春温、湿温、暑湿、伏暑……
       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
       风湿痹症、风寒痹 ...

     风温、春温、湿温、暑湿、伏暑……
       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
       风湿痹症、风寒痹症……
        风寒咳嗽、风热咳嗽……
   与气候变化、季节更替、大气环境、媒介昆虫……密切相关。而不仅仅以人体病变为根据。
————————————————————————————————————————————————————
         这话一说,证明你不懂中医辨证。
      以上都是外感病。外感病的病因有外因、内因两种,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才患病。
      自然因素异常只是外因,若没有内因变化,是发不了病的。
      中医辨证,辨的是以病症为据,外因是看不见的,只能靠问诊获得,中医还要辨内因。
      简言之,中医辨证内容,主要是以病症为据,兼顾外因和内因。所以,外感只是自然外因影响因素,不能将外感当成辨证的全部,顶多占1/3左右。
      如果把自然因素代替人体,就等于不懂中医。
      给你上这一课,该明白了吧?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2-24 20:20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24 18:29
【地球自转一圈的阴阳变化(气温)】是日出为昼,日落为夜,你说是不是地球自转?日行一度,360度一天周 ...

哈哈!太阳视运动就是【太阳绕地球转】?本质是365度一天周,你说是假象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4 21:12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24 10:39
风温、春温、湿温、暑湿、伏暑……
       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
       风湿痹症、风寒痹 ...

        给你讲中医,你不懂,拿西医说说。
         疟疾,西医诊断其病因是疟原虫。治疗的也是疟原虫。疟原虫是外界环境还是人体病变。
         你懂不懂什么叫春温?什么叫伏暑?什么叫伏病?把这些搞清楚了,再说疾病是怎么回事。我敢肯定,你不知道。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4 21:17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2-24 13:18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24 10:29
【地球自转一圈的阴阳变化(气温)】是日出为昼,日落为夜,你说是不是地球自转?日行一度,360度一天周 ...

        本质是地球自转和公转,
=========================================
        你用【 本质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个科学本质证明一下,地球的东在哪里?
        这个问题已经考问你十几遍了,你没有回答一次!!你用科学本质,找不到地球的东,是何道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4 22:06
         不是中医界的人,不懂中医;半瓶子科学。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5 06:57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5 11:43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2-24 20:20
哈哈!太阳视运动就是【太阳绕地球转】?本质是365度一天周,你说是假象吗?

哈哈!太阳视运动就是【太阳绕地球转】?本质是365度一天周,你说是假象吗?
————————————————————————————————————
          哈哈!分不清了吧?基础知识欠缺。上中学时的理化考试得分肯定不及格。
     回复如下:
     

     1、所谓“太阳视运动”就是古人误以为【太阳绕地球转】,看到的是假象。     
     2、哪有“365度一天周”这个事啊?
     3、365天一年,这是肉眼所测及的现象中的真象,与本质是一致的,但不是本质,本质是地球绕太阳一圈。
     4、一天自转一圈是360度,而不是365度。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5 07:23
      
东是人为的规定,是立足于脚下对于方位的规定
==================================================
     那么请问:立足于脚下,是不是地球?地球自转是科学本质,你拿地球自转科学本质证明一下:地球的东在哪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5 07:32
       人为的规定,是不是科学本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5 15:16
       【约以俗成】是不是科学?是不是正确?科学与正确等同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5 17:40
          那么请问:立足于脚下,是不是地球?地球自转是科学本质,你拿地球自转科学本质证明一下:地球的东在哪里?
        懂科学,你就回答!回答不上来,就是不懂科学。绕来绕去,越描越黑。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5 18:31
       断定,科学主义者回答不出来,科学主义者把科学奉承为科学迷信,实际上根本不懂什么是科学,也不知道什么是科学本质,拿这些大话迷信忽悠。
        科学,就是一种工具,如同卫生纸,擦屁股,擦嘴都可以,就是不能绣花。科学不等于正确,不科学也能够正确。科学主义者把科学奉为神灵,西方科学家都承认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有一些中国人视反科学如丧考妣。地球自转是科学,为什么科学找不到东?说明科学无能,科学也要不正确的时候。针灸足三里能够治疗胃病,针灸内关可以治疗牙疼,至今科学没有能够证明,全世界都在运用针灸治病,因为科学没有证明的,是正确的,反证科学也有不正确的时候,科学也有错误的时候,科学并不完全准确、可信。
       日心说,也是错误的,宇宙的中心不是太阳,他也不能解决我们地球生活中的交通通讯、衣食住行的问题,解决不了地球上的方位问题……。日心说只能解决太阳系里的某些问题。而不是所有的问题。
        科学主义者,给你们普及一下科学本质……。
        你们哪一个人能够写出一篇比较完整的学术帖子。自己含含糊糊,忽忽悠悠,一锅浆糊,答不上来,闭着眼睛说别人不懂。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2-25 22:3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25 06:57
哈哈!太阳视运动就是【太阳绕地球转】?本质是365度一天周,你说是假象吗?
———————————— ...

又不懂了,
1,“太阳视运动”如果是【太阳绕地球转】,只能有昼夜,无四时。
2,太阳视运动,是天地上下同位,太阳行于28宿之间,所以,日地是相对运动。
3,天周是日道一周,一周就是圆吗?
4,王教授是人,是真象。人难道都是王教授?王教授是西医教授,这是本质。
5,日出日落你说是自转还是公转?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6 07:19
         王教授是人,是真象。人难道都是王教授?王教授是西医教授,这是本质。
==============================================================
         
        “是”具有两个相反的意思:  1   等于;2   从属关系,即不等于。原作者不懂逻辑学,没有搞清楚“是”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科学著作里,两个科学概念一般不用“是”这个词,表述二者的关系。一是一,二是二,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这是日常用语,不是科学表述。在科学著作里,女人、男人、黑人、白人都是人的下位概念,下位概念与上位概念是从属关系,而不是相等关系。所以,在科学著作里,女人、男人、黑人、白人都不等于人,不能表述为:白人是人,以免根据逻辑学原理理把“白人不等于人”解释为“白人不是人”。
        张教授是人,人不可能都是教授,所以,教授不等于张教授,换句话说:教授不等于张教授即教授不是张教授,也不是王教授……。
        狼是犬类,这是日常用语。科学表述:狼从属于犬类。犬类是上位概念,狼是下位概念。犬类不等于狼,犬类不是狼。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6 09:01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2-25 22:35
又不懂了,
1,“太阳视运动”如果是【太阳绕地球转】,只能有昼夜,无四时。
2,太阳视运动,是天地上 ...

       四时就是年周期的阴阳变化。
       这些问题,前文中我已全部说清,只是你看不懂。
       不懂的原因,一是你对于概念不清楚,二是你不太明白哲学原理,又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所以,我再重说几遍,你还是理解不了。建议自己翻书吧。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6 09:05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6 09:1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2-26 07:19
王教授是人,是真象。人难道都是王教授?王教授是西医教授,这是本质。
======================= ...

你与一吐说上位概念,下位概念等术语,他没学过,一下子能懂吗。看我的下面通俗解释,才容易懂。 通俗地说,就是类别概括与个别的关系。还罗嚏啥?  


教授是一类职称,也是所有个体教授的统称。西医教授、中医教授、物理教授、历史教授是教授的下位专业类别教授统称。李同宪先生是外科教授,外科教授是西医教授下位的再分单科教授。李同宪先生本人具有教授职称,但教授不等于李本人,是所有具在此类职称的人的共同职称。

这个简单问题,不应当在这里讨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6 09:32
   “不等于”也可以说“不是”。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26 09:42
      【 教授不等于李本人】 即教授不是(不等于)李教授本人。
        中医不等于医学,医学不等于中医,没有异议吧!所以,医学不是中医,中医也不是(不等于)医学。
       请科学主义者发表意见。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