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打印本页]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1-31 20:40
标题: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2-6 10:38 编辑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在对于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朴素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主要用以分析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和研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法则。因此,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但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木、火、土、金、水具体物质的本身,而是成为了一种能够代表五大类事物属性的抽象的哲学概念。所以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之一,其生克制化的原理,即在于说明事物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联系法则,以及各种不同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因此,五行学说亦属于古代唯物辨证观的哲学范畴。
1. 五行的特性
木的特性是生发、条达。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上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都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畅、舒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木。
火的特性是炎热、向上。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燃烧之火,其性温热,其焰上升,因而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火。
土的特性是长养、化育。古人称“土爰(Yuǎn,所在的意思)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凡具有生化、养育、承载、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祖国医学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土为万物之母”的说法。
金的特性是清肃、敛降。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其本义是指金的可熔铸变革特性。因而引申为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金。
水的特性是滋润、下走。古人称“水曰润下”。润下,指水性湿润,由上向下流行,因而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水。
2.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
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的性质、作用或形态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从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这样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从而将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规律,进而阐释、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及变化。
以方位配属五行。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东方属于木;由于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南方属于火;由于日落于西方,气温相对下降,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西方属于金。由于北方寒冷,与水的寒凉性质相类,故北方属于水;因为“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故中间属于土。
以五脏配属五行。由于肝气主升发,故肝属于木;心阳主温煦,故心属于火;脾主运化,故脾属于土;肺主肃降,故肺属于金;肾主水液,故肾属于水。
事物的五行属性,除了可用上述方法进行取象类比,还应用间接的推演络绎的方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与“耳”亦属于水。
同属事物的相关性。五行学说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即是说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等都与肝相关。因而有人认为五行学说是说明人与自然界统一关系的理论基础。

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归类,列简表如下:

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脏

五官

形体

五志

五声

变动

小肠

湿

长夏

西

大肠

膀胱

3.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
五行的相生、相克是五行学说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所谓“万物尽然,不可胜竭”,说明古人已不是单纯地把相生、相克关系仅作为五种物质的转化来看待,而是上升为一种概括事物运动变化的抽象概念,即是说各类事物之间或其内部所具有的属木、属火、属土、属金、属水的五个方面,它们之间具有着相生、相克的固定关系,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有规律的系统结构联系。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制约、克服和抑制的作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的制化调节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其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调节作用,又称之为“五行制化”或隔二隔三调节。
调节形式: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表现为调节路线与反馈机制相似的形式,而反馈则是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以火为例,在正常情况下,火受到水的制约,火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于水,但是火能生土而土有克制水的作用,从而使水对火的克制不致过分而造成火的偏衰。同时,火还受到木的资助,因此,火又通过生土,以加强土对水的克制,削弱水对木的滋生,从而使木对火的促进不会过分,以保证火不会发生偏亢。其他四行,依次类推。

[attach]12888[/attach]
五行制化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正是这种制化调节的自我调控效应,才保证了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的生化运动,并保持着整体的协调与平衡。对于自然界来说,则是维持其生态平衡;对于人体来说,则是维持着生理上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应当说明,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相互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正是这样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不断地发展。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2-1 09:11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在对于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朴素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主要用以分析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和研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法则。
-------------------------------------
“五行”最早记载于周代的历史文献《尚书·洪范》一书中。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内经》云:“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伤寒》云:“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
  以上就不是古人的认识理论?天布五行是五行之源,离开天五行,哪来的地五行。哲学是以事实为根据的,不能胡说八道。


作者: lius    时间: 2018-2-6 15:56
文章中的生克制化图画的太好了!
作者: 陈正桐    时间: 2018-7-28 20:35
生克制化促进平衡,平衡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五行制化是实现平衡的手段,因此中医治疗就是运用五行理论使人体恢复平衡的过程。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7-28 20:43
lius 发表于 2018-2-6 07:56
文章中的生克制化图画的太好了!

谢谢欣赏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