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全科医生与中医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29 07:42
标题: 全科医生与中医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从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创新使用激励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等方面破解全科医生荒问题。
求解全科医生紧缺,我国开出综合“药方”。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描绘出全科医生发展的愿景——
在25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说,“强基层”不仅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关键要吸引和培养更多合格的全科医生到基层工作。
“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曾益新说,制定上述目标既参照了相关国际标准,又考虑到我国现实发展情况。
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化解大医院就医“堵点”、建设全民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注重优质医疗资源“活血化瘀”、“强基固本”。
涨薪酬提职称 打出“组合拳”
让患者留在基层,社区要能“接得住”,根本在于提升能力,让好医生“长”在基层。为此,意见紧紧围绕让医生到基层下得来、留得住,设计出了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
——薪酬涨上去,职称提起来。
全面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改革完善全科医生薪酬制度,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是加强全科医生建设的“重中之重”。
针对让不少服务基层的全科医生“挠头”的外语考试和发表论文这两只“拦路虎”,意见明确“基层全科医生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或申报高级职称时,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对论文、科研不做硬性规定,侧重评价临床工作能力,将签约居民数量、接诊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基层全科医生申报高级职称,今后将实施“单独分组、单独评审”。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29 07:46
中医,是天然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必须会中医。不懂中医,不能称为全科医生。
中医大学现在培养的学生,都是全科医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29 07:52
原标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对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全科医生培养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基本建立,适应全科医学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基本健全,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显著提高,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
《意见》明确,从三个方面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高校面向全体医学类专业学生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加强全科临床见习实习。有教学潜质、符合条件的全科医生可以聘任相应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扩大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招收规模。支持认定为住培基地的综合医院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与基层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全科医生。二是全面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改革,使基层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与当地县区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到基层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或经住培合格的全科医生,可采取面试、组织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对经住培合格到农村基层执业的全科医生,可实行“县管乡用”和“乡管村用”。住培合格本科学历全科医生到基层工作的,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与临床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非营利性全科诊所享受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等待遇。三是加强贫困地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大定向免费培养、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扩大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并适当提高财政补助标准。经住培合格,取得中级职称后在贫困县农村基层连续工作满10年,可经考核认定直接取得副高职称。
《意见》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将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作为深化医改、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环节和重大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强化部门协同,明确任务分工,加大经费保障,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加大宣传引导,狠抓贯彻落实。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1-29 09:30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8-1-29 09:32 编辑
中医不能分科,因此对中医而言,无全科、专科之说。国家提出培养全科医生之策,似看到了西医分科之错。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1-29 09:35
医学已经“发展”到离开设备不会看病了,全科医生,谈何容易?这在中医上,还是个问题吗?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1-29 09:39
不取消目前分科的模式,能够培养出全科医生吗?取消,不是革当事者之命吗?为维护既得利益,此改革行得通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29 10:12
未来,最高境界的医学,应该是中西医融合的医学。或者说,最高境界的医学是中西医融合。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1-29 10:21
“这是考验是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指标。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是维护一小部分人的利益。”
此见我赞同。
我国的医改政策,必须体现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而不是只考虑医院这个小团体的利益,这才是正确的思路与方向,这样做,就会涉及调整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问题,会被他们反对并阻止,这便是改之难点所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30 07:03
这个政策对于中医也有利,晋升不必要考外语、论文了。对于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的毕业生就业也有好处。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1-30 15:23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1-31 16:18 编辑
医学已经“发展”到离开设备不会看病了,全科医生,谈何容易?这在中医上,还是个问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先生的口气不小啊!
你自称在中医不是问题,我看这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阶段,要敢于面对实际病人才行。
我下面就介绍一个病例,看你如何解决?但愿不是叶公好龙。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1-30 17:13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 06:27 编辑
这个辨证和处方是北京一个名中医开的方,500元挂号费。
服药50副时,胸闷才开始减轻。
苏先生(柴胡)请谈一下,这个辨证对不对?开的方对不对?为什么50副才开始减轻?
以你之见,该如何辨证?如何开方才能见效?如何体现“这在中医上,还是个问题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30 17:21
这样的病情,在500年前,中医治不治?能不能治好?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1-30 17:28
一看就是典型的西化中医,甚或西医。
挂号费是由职称决定的,不是由本事决定的。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1-30 17:37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1-30 17:38 编辑
谢谢参与!请于先生指出,怎么能看出是西化中医?有何错误?如果不西化,该辨什么证?怎样开方?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1-30 17:59
舌质紫红,舌下脉络迂张,脉弦,此为血瘀;
舌边齿痕,苔黄厚腻,燥湿相摶为痰。
证属,痰瘀胶结。
既然,定了血瘀证。
为什么还活血、理气、止痛、补气、补阴、开胃一通用药?
见到冠心病,就认为是血瘀者,是西学中典型的认知。
这一学术观点,是陈可冀原始首创。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1-30 18:02
之所以有效,正好赶上了有血瘀,之所以要50副才见效,就是燥湿相摶为痰,还补气滋阴开胃,耽搁了病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30 21:56
急性心肌梗死的 临床表现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4.神志障碍,可见于高龄患者。
5.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6.胃肠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7.心律失常 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8.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
9.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40%)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0ml/h)。
=============================================
这个病人,行动自如,仅仅有胸闷。能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吗??能够诊断为:胸痹吗?
这个诊断也太草率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30 22:21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1-30 14:23 编辑
胸部不适,无胸痛,走路快时胸闷气短,没有做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是什么?中医胸痹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这个病人能够诊断胸痹吗?
从给出的病历看,都是为了“钱”,西医造影,放支架赚钱;中医开大处方,一次60副,挂号费500元,赚钱!
病人死活,听天由命吧。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1-31 09:14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8-1-31 09:25 编辑
你说的杨先生是谁?你既然出示了病历资料,我就不得不说几句了:你认为的名中医将此患者当冠心病治,我若遇此类患者,则按中医诊断之“心血瘀阻”治疗,不用花500元挂号费,也不用不到50副药,3剂即可见效(我用的是自挖自采自己加工炮制的野生药材)。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1-31 09:34
分科越细,医院人员越多,费用越多,这些费用,强加给患者,国家、人民的利益受损,得利者是医院、医生这个小集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吗?不改革行吗?名中医?挂号费500元!未治病,患者就花了500元,合理吗?是治病救人还是捞钱?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1-31 12:08
如果,心脉瘀阻是中医的诊断,那么,不借用西医设备怎么诊断?
借用西医设备,那中医无须设备岂不成了悖论?
如果,心脉瘀阻是中医的概念,那么,心者神明出焉,心脉瘀阻,神明怎么出来?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1-31 16:36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1 07:40 编辑
舌质紫红,舌下脉络迂张,脉弦,此为血瘀;
舌边齿痕,苔黄厚腻,燥湿相摶为痰。
证属,痰瘀胶结。
————————————————————
痰瘀均存在,我认为分析正确。
既然,定了血瘀证。
为什么还活血、理气、止痛、补气、补阴、开胃一通用药?
见到冠心病,就认为是血瘀者,是西学中典型的认知。
这一学术观点,是陈可冀原始首创。
————————————————————
于先生在微信群看到了我发此名医的辨证处方。
需要指出的是,此名医辨证的主证为“气虚血瘀证”,而不是血瘀证,从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方的处方中已可看出。此外,此名医与王世保还辨为“气阴两虚证”,可从方中存在升脉散中得到证明。不过升脉散用之不当。至于用理气药也无不妥,道理不用说了。而其余用药,是否准确暂且不说,则纯属个人用药习惯问题。从以上分析看,均是按中医思路,与“西学中”无关。 对于冠心病而言,血瘀是其病机之一,用活血化瘀药是必备的。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1-31 16:43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1-31 17:00 编辑
哈哈!分析部分赞成。我的观点是滋阴药用错了,耽搁了疗效。至于补气药,不为用错,只是不够精当。鸡内金等,无关紧要。
此外,我要补充的是:病人为什么见效慢? 不只是上述原因,此名医已在现病史和刻下症中写清楚了。是因为当地医院已明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有显示,与此同时,存在着主动脉瓣、二尖瓣返流等器质性病变。这是胸闷产生的关键。此外,还有其它隐藏在背后的问题。这些问题找到了合适的治疗措施,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1-31 17:08
你认为的名中医将此患者当冠心病治,我若遇此类患者,则按中医诊断之“心血瘀阻”治疗,不用花500元挂号费,也不用不到50副药,3剂即可见效(我用的是自挖自采自己加工炮制的野生药材)。
————————————————————————————————————
只按心脉瘀阻来治,未免太过简单,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该患者的主症是胸闷。你那个思路,只能用于治功能性胸闷。但对于这个心肌梗死和瓣膜反流,不可能见效。休说三副,便是10副,也未必达到目的。并不是所有的胸闷都用同一种方法都有效。这就是中医辨证治病的局限性所在,由此可知,为什么一些中医总是说,辨证没问题,就是效果不好。说到底还是没弄明白。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1-31 22:19
王教授在哪个微信群呢,在下没有注意。也没注意到能与名医在一个微信群,实在是三生有幸。明明处方笺的诊断是血瘀证,谁又改成的气虚血瘀证,名医与王世保为什么又再次改称气阴两虚证,全凭处方见点效就往回反推吗?
说这位名医是西学中(包括西学中编的教材培养出来的)或西医,是完全有理有据的。
因为,中医无须诊断冠心病,想当初也不知道有什么冠状动脉,中医理论也不来自心室射血指数,间隔厚度,主动脉瓣二尖瓣反流,心房肥大。中医也不会说冠状动脉阻塞是什么血瘀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1-31 22:25
50副药,方见效。
名医处方不当耽误病情,所占权重是多少?
此病病情决定的因素,所占权重是多少?
处方所用之药全部对症,应该几十副药见效?
这个全部对症的处方,是什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2-1 06:37
单凭发上来的资料,不足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胸痹。治疗也不是按照急性心肌梗死与胸痹治疗的。治疗后,也没有复查的各种数据,也没有中医的检查,舌像脉象有没有变化?仅仅是病人说胸闷减轻了。
所以,这样的病案,没有任何意义。
医生赚钱是肯定的。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1 06:53
一说话,就外行,总是难入中医的门。
中医是辨证施治,凭的是四诊。这个处方中,刻下症便是四诊资料,处方便是施治,所以完全符合中医辨证施治。一个真正懂中医的人,这些条件已经满足。当然,不懂中医的人,是不会明白的。
处方中的西医诊断,那是医院的要求,不是完整病例,要求在一个处方上有各种数据是痴人说梦,不懂规矩。
就像你这样,把一个医生处方当成病案,不是外行就是傻瓜。
陈先生还给你打分,与你一样,不懂这个道理。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1 07:20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1 07:38 编辑
我在群里不只一次看到“于建成”的大名,也看过“于建成”发的就是你的文章。假如不是你,也许是重名,假如是你,没注意我与王世保的对话也是可能的。
我在群里一共发了四个方,第二方明确写着“气虚血瘀”,不是反推来的。即便是据方反推其思路,也是有据,也无不可。
在医院的病历和处方上,规定要求写上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不写不行。所以,写上冠心病,也不能当成是西学中的证据。
一个辨证和处方,要看是不是按着中医辨证的要求做了,才能判断。诊为“气虚血瘀”,用了补阳还五汤正对路,以此而论,符合中医思维。此方显然是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兼顾其它症。至于用药是否准确,又当别论。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1 07:21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无法统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1 07:47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1 07:50 编辑
中医以症为依据来辨证,但是,症的产生来源不完全一样。有的来源于功能性,有的来源于器质性,功能性的症只要用对路见效就快,若是器质性的对上证也未必见效。胸闷有来自肺的,有来自心脏的,来自心脏的有功能与器质性之分。冠状动脉痉挛来的就好治,冠状动脉栓塞或硬化导致的管腔狭窄就不会马上见效。从这个角度讲,就暴露出中医辨证的局限性和不足,50见见效的这一事实见证了我的以上分析。 说这些,已完全说清楚。信就信,不信就算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08:39
有气虚的症状支持吗?
或名医忘记写气虚症状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08:40
哦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1 10:10
有气虚的症状支持吗?
或名医忘记写气虚症状了?
__________________
有啊。“走路快时胸闷气短”,就是气虚的症状。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0:17
这是典型的西医思维!
器质性障碍,缓解症状,一定要解除病灶吗?解除病灶,就一定能缓解症状吗?
神经官能症是典型的功能性障碍,名医短期见效试试。
不能排除名医用方不当,怎么证明器质性症状缓解,就得50副见效。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0:18
走路快才胸闷气短,就是气虚?
哪本书说的?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1 10:27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1 10:37 编辑
在中医思维的基础上辨证施治,然后再用西医思维分析,这才是全面看问题。
没有那么多问号,也没有那么多一定。信不信,全在自己体悟的程度。不须争论。
应用西医思维看问题,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不是什么坏事。也没有证据证明不能用西医思维。
我用中医、西医两种思维辨证,胜过单纯的中医思维,弥补其缺陷。用药简单,见效也快。大多数人可在1至两副药见效。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1 10:32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1 10:33 编辑
患病前走路快也没有胸闷气短,患病后走路快就出现胸闷气短,据此可看做气虚的症状。
信不信由你。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0:39
医学靠什么说话,靠统计数据说话。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0:44
气虚要伴有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等一系列症候。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2-1 10:46
心肺疾病,走路快就气短(呼吸加快),中医辨证属心气虚或肺气虚,西医称劳力性呼吸困难,比较典型的是慢性心衰,或者肺气肿。
发生争议,主要在大家对“气短”的理解不同。
正确理解“气短”,应该是气少的意思,表现是病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正常,需要用力的时候,就要加快呼吸,这是因为心或肺有病变,劳累以后,需要吸入更多氧气,所以就要加快呼吸。
所以,气短这个症状,中医称动则气喘,西医称劳力性呼吸困难。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2-1 10:48
这正是气虚之症状,望而知之。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8-2-1 11:46
胸部不适,无胸痛,走路快时胸闷气短
-----------------------------上热下寒,-升降失调,当和解上下,处黄连汤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4:28
然也!
此气虚非彼气虚。
肺气虚,就是肺虚,肺的整体效能下降。
气虚,是元气虚,整个身心效能下降。
肺气虚,可以伴随气虚,也可以不伴随气虚。
两者不能混淆,同为短气,要看有否元气虚的症状。
元气虚,人参等补气药有用。
肺气虚,不伴随气虚者,无效甚或有害。
心气虚,是西学中及其培养出的学院派,“医林改错”杜撰出来的概念。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4:29
西化中医,错把肺气虚,当做肺虚+气虚了。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2-1 14:55
气虚为全身症状,而肺气虚则是局部症状,肺主气、主呼吸,其窍在鼻,故症状多见咳、喘、哮。中医言补气者,为脾胃之气也。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2-1 15:23
关于“气短”的气虚,我个人理解,心气虚、肺气虚都不准确,现在大家这么讲,追究开了也很麻烦,现代中医讲理论,难免参合西医认识。
准确说,中医的短气,动则气喘,应该是肾气虚的表现。是肾不纳气的一个特点。
《素问·举痛论》有:“劳则喘息汗出。”
张景岳: 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惶惶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则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
张景岳讲的虚喘,也是概而论之,还需要细讲的。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5:34
诸气皆属于肺。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5:41
之所以要借用些西医的概念,就是因为西化教材把中医的东西除了瞎改之外,大多还给丢弃了。
肺藏宗气,宗气行心率和呼吸率。
影响宗气的因素很多,有清气,有营卫,有五藏。肾仅仅是一部分,即收纳那个部分,按着西医的说法,就是肌肉收缩无力了。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2-1 15:43
金匮平人无寒热,胸痹短气不足息者实也.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5:50
然也!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2-1 16:27
中医气的概念,一直没有认真厘清,不管现代中医还是古代,概念不明处、混合处甚多,就连许多名词的用法也不统一。现代中医本来应该先做好这个工作,曾经有过这方面的努力,比如八十年代赵金铎主编的《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病名、证名三部,就是这方面的初步工作,可惜这种工作做的还少,也没有用一定的形式规范起来。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7:07
古代中医,至少汉代以前,气的概念很清晰,是现代人理解不了。
现代中医,喜欢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微言大义的瞎编,编完了就为了自己的知识安全性,杜绝一切外人的指正。
气,有的时候就相当于现代的力,是个虚词,可要可不要,如肾气、卫气等等。
我在一个群里说的时候,一个自诩精通岐黄的人,指责我:力,只有一个,就是物理学的力。
我让他用物理学公式解释一下,影响力,号召力,创造力。他就避之不谈了,要是高智海又该胡拉六扯,没完没了了。
中医界的学风,他操蛋了。
中医不亡,太过神奇。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2-1 17:19
中医诊断一个患者,认真者,花时要一个小时,四诊俱全,然后进行综合分析而下结论。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7:34
你说的是“体制”外的,体制内追求的是一百、二百,还是更多。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1 18:09
中医自古以来,关于“气”的概念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关于补气的中药,也没有详细的区分。
所以,中医理论不是成熟的理论,而是有待于整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8:19
典型的西学中思维!
先用自己理解,给中医的概念下个定义。
定义之后,发现自己无法解释,所有同名概念。
此后,不检讨自己,光研究中医是个不成熟的医学。
烦请王教授,把功率、心率、代谢率、效率诸多率给统一喽。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1 18:21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1 18:47 编辑
西学中思维,是高明的思维。离开了西学中的思维,糊涂一盆。西医学中医,如笼中抓鸡(得心应手的意思)。工科学中医,久学难升级(原地踏步的意思)。
补充两句吧。
那位名中医所治的病人,共服8个月,后五个月无有效果。
当我接手之后,两副药见效,10副显著疗效,四个方开过后,目前病情已减轻90%。这种疗效对于纯中医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我用的就是西医思维,可见西医思维研究中医,准确度远高于纯中医。
那个病人,是我本家远门的侄子。一个半月时间到山东的探亲,治愈多位病人。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8:51
王教授怎么像高智海似的,本来讨论气的概念问题呢,突然折向王教授的高明了。
如果,王教授认为器质性病变改善症状需要很长时间,那么,何以证明王教授的有效不是捡了个漏?
王教授的高明,能否做到,名中医没接手,就可效如桴鼓?
或者,这个器质性病变,王教授需要多长时间见效?
王教授,能否把治疗过程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西学中思维的高明?
当然,允许王教授怕别人偷你的高明思维,拒绝回答。
若若地告诉王教授一声,这类被人太白侠看得太多了。
一顿药下去,不立马胸中豁然,都对不起纯中医思维。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8:52
王教授,认为这是打比方?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1 18:5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1 18:58 编辑
实战能力不是空谈。
纯中医无力治愈此病,因为他不会治心肌梗死,这已被事实证明。多说无益。 你那个痰瘀胶结的说法,只是治病的一部分,除此还有几个方面,我就不多嘴了。
疗效证明一切,再谈其它,已无意义。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8:56
想不空谈,把病案递上来。
作者: 文地清风 时间: 2018-2-1 19:03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2-1 19:05 编辑
谢谢评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9:10
王教授这一点,很有西医风范。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19:12
不过呢,王教授保密,我等如何见识王教授的西医高明思维,任凭王教授自己说高明就高明?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1 19:36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 06:55 编辑
你若不批判西学中,我不会自我介绍治病的高疗效。既然说了,再汇报一下三次回山东老家探望老母期间义务治愈乡亲和老少爷门的情况。
2014秋回山东老家10天,中药治愈多人。
①一女性冠心病患者已两年不能工作,两个方治愈,早已恢复工作能力,如今在打工。
②5副药治愈一位三年不孕症妇女,如今小孩已3岁。
③治一宫外孕后不孕症妇女,开5副药,患者自行抓了三次,共15副。第三个5副只吃一副便怀孕。如今小孩也已3岁。
2017年暑天回老家一个月,义务治疗几个病人。
①一位78岁老者,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5副药大见成效,10副药体力大增,恢复干活能力。
②5副药治愈一位反流性胃炎患者。
③一位68岁老慢性支气管炎,常年胸闷、咳嗽、吐痰,能闻及痰鸣音,咳嗽重可致出汗。5副药显著疗效,用药10副,症状基本消失。一直到今冬至后三九,长达5个月都没犯病,直到四九天后才轻度犯病。
④一位57岁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频发室早达25442个,成对室早65,二联律1188个),两副药收效,7副药显著疗效,症状基本消除,周身感到非常轻松。因为我已回东北,未再开方。12月份我回山东省后又开10副药,服后自诉明显见强。做24小时心电监控检查结果:偶发性早搏(室早580个,减少了24862个,此外成对室早65个也消失),二联律消失(由1188个减少到0)。
⑤一位47岁脑血栓后遗症患者,说话口齿不清,患肢无力。两次手法治疗,吐字清楚,口齿接近正常,走路也好转,10副药巩固疗效。
2017年12月初(冬至前),我再度回到山东停1个半月。治疗以下几位族人:
①心脏病显著疗效一人。就是前面所说的病人。
②一位男性66岁夜尿5次者,5~15副药降为夜尿2次。
③一位60岁女性夜尿10次者,服6副药降为5次,全身麻木明显好转,恢复痛觉。
④一位55岁足跟痛男性,开一方用药半月治愈。
以上都有记录,实话实说。谈不上自吹,汇报而已。中医思维也好,西医思维也罢。这就是我的疗效,疗效好就有人到家里敲门。因为个人身体欠佳,精力有限,实在不愿接诊。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2-1 20:16
关于气的概念,值得专门讨论。
我的建议,或者以气为专题,或者以气虚为专题,或者五脏气虚任选一脏,您开帖,咱们专题讨论。。
刚才看见本贴70条,dffaaoo先生发的一篇气虚的稿子,内容看着比较全面,也可以以该文为底稿,开展讨论。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21:14
请王教授指点一二,我们怎么从王教授洋洋洒洒的文字中,领略西学中思维的高明?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21:24
从本世纪初到现在,我不止一次写过关于气的文章。
有空我找找原始的帖子。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1 21:3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3 06:31 编辑
一言难尽。于先生既然问到此,我就简说两句,挂一漏万。
一要研究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的关系,知道证背后的病理原理是什么?二要研究中药能治西医的什么病症。
对于简单证来说,一般采用中医辨证方法都可应付。对于复杂疾病而言,中医辨证就显得力不从心,迷失方向,具有不确定性。这时就要睁开西医那只眼,理清疾病与中医辨证的联系,寻找突破口,达到收效的目的。 要研究复杂疾病,大都在气、阴阳、五脏之间的复杂关系之中,不过,没有一本中医书能把这些关系理清楚。从已发表的东西看,中医界除本人外,目前尚无有人理顺此关系。况且,也从未有人真正下大功夫想弄明白此关系。说这个你可能不服气,来抬杠,我也不与你抬,我在几部书中详谈此问题。
这个功夫说起来简单,但达到这个层次很难,是我几十年的心血结晶。一般中医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对于西医一知半解,至今没有人达此境界。所以,批判他们中医西化实在是高抬他们了。真正达到中医理论科学化或西医中化的人,除本人之外,最起码我没有见到第二人,李同宪先生虽然看了不少书,但尚未入门。我以学术名义敢于在论坛公开说,自然有这个把握。名利对于我来说,都无意义。
只能回答这些,不知于先生是否满意。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1 22:10
不满意!
除了王教授的自我标榜,没有见到任何可以证明王教授高明的证据。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2-2 05:43
赞成、支持李先生的观点!
但不知国务院办公厅的《意见》把中医二字写在哪一段的!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2-2 05:57
卫计委手忙脚乱了:儿科医生缺了就赶紧出文培养儿科医生、基层医院留不住病人了就赶紧出文培养全科医生,即使如此,也仍然改变不了民众有病无病直奔大城市进大医院找大仪器、大医生的趋势!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 06:25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 06:35 编辑
在论坛上公开说出研究思路,已是难得。精华和细节,只能见于著作之中,总得让后人知道这种方法的创始人是谁吧?点到为止吧。也是为那些认识肤浅,整天混洧是非,盲目批判中医西化者(如王世保等)好心提个醒。 我这样说,既便成为那些无知者的众矢之的,但因手中掌握着一些先进的高效治病技术,又何惧哉?
要问高明在何处?以那个病人为例,二副药见效与50副见效,二者对比就是高明所在。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 06:59
小董想说啥,要表达什么意思,尽管把话说清楚,意思说完整了,不要说半截话。
你若采用问话形式,没有人愿意回答。这就是你不会交流的表现。记住,想说啥,直接说清楚。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 07:12
你只管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不要问我如何。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2 09:21
为你解惑,真心倾谈本人方法和思路的高明之处,你却理解为自我标谤。这种心态,如何能得真传?
王教授,你何曾有过半句谈到方法和思路,所谓倾谈都是自我标榜,谁能看出你高明不高明?
西学中,自我标榜总是使用言过其实的词儿。
给中医编教材的西学中,刚刚大学毕业,就自称高级西医。
你是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博士毕业,还是梅奥诊所的大拿,抑或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你就敢自称高级西医?
从王教授此前对患者的分析,完全可以看出王教授中医的毛没有摸着,西医也是个误诊。
一方面说,器质性病变,不可短期见效,另一方面,只谈自己两副药见效。
前后矛盾,足见语言能力,也欠提高。
内经云:治不能循理,弃术于市,妄治时愈,愚心自得。
中医早在几天年前,就知道有些不懂医理,偶尔见点效,就不知道北了主儿。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 11:09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 11:19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8-2-2 09:21
为你解惑,真心倾谈本人方法和思路的高明之处,你却理解为自我标谤。这种心态,如何能得真传?
一要研究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的关系,知道证背后的病理原理是什么?二要研究中药能治西医的什么病症。
对于简单证来说,一般采用中医辨证方法都可应付。对于复杂疾病而言,中医辨证就显得力不从心,迷失方向,具有不确定性。这时就要睁开西医那只眼,理清疾病与中医辨证的联系,寻找突破口,达到收效的目的。
————————————————————————————————————
你说何曾有半句谈思路和方法的。
难道上面这一段不是谈思路和方法的?难道连这段话也看不懂?趁早别学中医了。
不要谈什么大学毕业,不会治疗也没用。你的废话太多。
前面那些所述如此之多病人的效果,只是偶而见点效吗?你能达到这种效果吗?也请亮亮你最近治疗的一些病人效果。不必说你的方法和思路,我不需要。你的思路是:自己做不到,别人也做不到。别人说的事实是自我标榜。请你也标榜一下自己吧?看看你的本事。你说吧,我信得过。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 11:12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 11:21 编辑
柴胡汤 西学中者若不能转变思维(中西医思维有很大不同),是一辈子都要学不会中的,以西医标准衡量中医者更是。
————————————————————————————————————
就你这样的啥也不懂的自学者,也配谈中医、西医?你最多是一个会几味药的草医。 有本事亮亮你的病案。中医的疗效就坏在你这样的自欺欺人者手里。
你自己不行,还带一个有色眼镜不服气别人。
我以往发上来的医案,你连一句话也不敢插嘴。说空话一个赶俩儿。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2 11:25
我没有必要在这儿做广告。
你的那点东西,不过是妄治时愈,照比中医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至于为什么,你既不谈方法,又不谈思路,也就没法具体指点了。只能从此前的言论中,看到没摸到中医的毛,西医也误诊了。
你好好捋顺一下自己的逻辑:
既然,中医低级,西医高明。
那高明的西医,为什么不用高明的西医手段,而要西学中呢?
这种没有丝毫学术价值的讨论,就此打住吧。
空谈无益,还伤和气。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2-2 11:28
老王啊:不必多说,假如让你离开医院,挂牌行医,这样可是没有国家给你发工资的,你行吗?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 11:30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 11:36 编辑
既然不敢亮自己的疗效,也就没有资格妄评本人的疗效是偶而见点效了。
就前面你对那位名医的处方评价,思路之狭窄,我已知你没有摸着中医的毛。
与其空谈,我倒赞成到此为止。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 11:35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 11:38 编辑
小苏啊,你这话是一点也不了解医院的情况。
你难道不知医院的医生是靠完成任务开工资?让王叔怎么说你呢?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2 11:48
请问王教授,高明的西医,能不能用高明的西医手段,治愈这个疾病?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 11:55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 12:20 编辑
纠正,不是高明的西医,是中西医理论结合才高明,这已成为中西医结合学界的共识。两只眼睛看病人,总比独眼龙要强。
单纯的西药很难治愈这个慢病,因为目前还没有中药品种丰富,照顾不周,肯定不能把所有症状治干净,见效达不到中药的效果。
现代西医特点是,理论发达,诊断先进,但药物贫乏,整体治病经验缺失,所以,导致疗效不如中医效果。化学药物的大量应用,毕竟只有70年的历史,这种短暂的发展史,已很快了。
在治急症方面,西医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我的一位亲属6个月转了5个科住院。有三次昏迷,都是一天多恢复清醒,一些新药和离子交换机,救了病人三次命。病人不能进食水,全靠静脉给药。就这个病人,交给中医就是等死。所以,要了解西医,不是中医人心目中的样子。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2 11:58
请问王教授,西学中高明,中学西高明否?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 12:16
啥都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的成长都决定于个人条件和环境。我当年要不是得了严重的头痛,治疗多年,从公社医院、县医院、省级医院、部级医院的西医,老中医,以及民间中医,无有一人治好我的头痛。我为此绝望,并休了学。后来实行高考,带着头痛参加高考,阴差阳错学了医。最后自己在无意中治好了自己的头痛,于是毕业时放弃当外科医生,决心钻研中医与西医两套理论,专攻难治病的治疗,走了一条探索的艰难之路,才有了后来的疗效。
可以说,在多年的治疗中,没遇到一个中医有本事治好我的病,也没有一个西医能治好我的病。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2 12:18
归根结底,在王教授看来,中学西还是不如西学中高明。
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2 12:21
王教授,是找遍了所有西医,还是找遍了所有中医?
是王教授找的医生水平不及,还是中西两种医学本就不及?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 13:46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 13:48 编辑
说这么清楚,还不懂啊?小学生都能明白。什么心态啊?
你还说高志海脑瓜子糊涂,从你这问话看,你俩儿差不多。没有勾通的能力。打住吧!
跟你费这么多话,不如写我的书。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 13:51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 13:52 编辑
一天光上网,说空话,今天看几个病人呢?挣的能不能填饱肚子啊?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2 14:04
王教授,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聪明透顶,变相广告以为未留痕迹?
你也不想想,上这个论坛的都是自以为大仙的人,没有什么患者。
吹牛逼,也吹得有点逻辑好不好?
你的疗效,来自你弄通了中西医两种医学之理。
几十年前,你治好你自己头痛的时候,你就弄通了?
没弄通也有疗效,岂不蒙事儿。
蒙事儿也有疗效,何以证明你弄通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2 14:07
这是在告诉你,吹牛逼也得讲逻辑。
你就找了几位中西医生,就代表中西医都不行,人类专等你带来医学革命性进步?
外面风大,戴口罩了吗?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2 14:57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2 15:34 编辑
于建成啊,你真是一个笨脑瓜子的精神病患者。只有你才会以为每个病人都要治遍全国所有的中医、西医啊?你这是正常人的思维吗?
集脏话之大成,难道中医都象你以骂人为生?打住吧!不要再放屁了。不可理喻的脑残家伙。
你还不如直接说,对着你的嘴吹牛X。
你是不会占到任何便宜的,打住吧。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2-2 15:15
“当然行了。我已退休,回趟老家,每天敲大门者不断,实在疲于接诊。”
是既开方又抓药还是一开了之?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2 17:13
中医使用的是辩证逻辑,辨证逻辑又是高级逻辑。
而王教授吹个牛逼,也落洞百出。
三段式的逻辑训练,本应完成在小学,王教授也不能扎实地掌握。
说王教授能摸着中医的毛,不是痴人说梦是什么?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8-2-2 17:15
据一篇网文说:日本西医考证,要考中医知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8-2-3 09:07
西医懂辩证法,王教授就一定懂?
劳则气短就是气虚?李老师给你讲了,你是没有能力听懂是吧?
既然,王教授力证名医辨证处方合理,那么,略有疗效之后又无效,岂不矛盾?
吹个牛逼做广告,也把牛逼吹得漏洞百出。
还是到小学,强化你的逻辑训练吧。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8-2-5 22:40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病人,去北京花挂号诊疗费500元找一位中医大专家开一张处方,按其医嘱吃了若干付,也没任何疗效,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说:那是你自己用法不对!他问该怎么用?我说:你接到那个处方后首先应双手将其按在胸前,让那处方的功力进入你的体内直入你的病所,然后把处方叠好放进你贴身的衣袋里,让它进一步发挥治病的作用,回家后,再点火将处方烧灰用开水冲服,病就治好了。那个病人悟了半天才回过神来。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8-2-6 05:41
什么是全科医生?
全科医师是经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学习,取得了全科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
全科医生一般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上门服务,全科医生常以家访的形式上门处理家庭的病人,根据病人的各自不同的情况建立各自的家庭病床和各自的医疗档案。
从以上可知,所谓“全科医生”,就是什么都懂、都会,但是什么也不专注,也不深入的万金油医生。这种医生适应力强,应用面广,就像“鼯鼠”一样。
附:鼯鼠五技而穷
《荀子·劝学》、《礼记·劝学》以及东汉蔡邕《劝学篇》中都提到了一种小动物,叫做“鼯鼠”。这种鼠名字怪怪的,何以称之为“鼯鼠”,因为它身怀鼯:飞、爬、游、跑、掘。按理说,一只小鼠身怀五技,实在是难能可贵,但情况恰好相反,蔡邕《劝学篇》中说:“鼯者,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泅不能渡渎,能走不能绝人,能藏不能覆身是也。”如此看来,这种“鼯鼠”虽然看似本领很多,其实没有一样拿得出手,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