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新医学推举《新四大经典》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0 15:57
标题: 新医学推举《新四大经典》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0 16:06 编辑

   人类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医学,但都是与巫合在一起的。中国的巫卜医学很有特色,才导致医巫分家。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应该是导致医巫分家的最大原因,从而影响了随后的2500年。
   从医巫分家之后直至西晋八百年,才涌现出了王叔和这样一位杰出人物。中医经典《伤寒论》因王叔和的验方总结而获得飞跃。随后又涌现出了葛洪、孙思邈等多位验方学家。与其同步的涌现出张子和、刘河间、李东垣、朱震亨、吴又可、张景岳、愈嘉言、叶天士等诸多的医学理论家。把中医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大家普遍认为,汉代的中医发达,唐代的中医兴旺,宋元时的中医更是蓬勃,明清时代把中医推向鼎盛。那么,中国中医最辉煌的时代,还要算共和国建国后的新时代!
   自医巫分家到现代2500年,中医虽然蓬勃发展,但并没有质的飞跃。中医处在这一新时代—中西医结合时代,势必够完成一场史无前例的蜕变,最终演化为人类最高端的医学。
   中医一代一代地向前推进,既然建国后的时代把中医推向了巅峰,那么,之前的各个朝代各类验方,各种学说,各大经典,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中医的精湛,主要体现在了临床技术的进步。不幸的是,中医的理论竟然滞后了2500年。理论滞后直接导致临床精湛技术的无法普及。临床技术高的人水平很高却人数绝少;临床技术低的人水平很低却数量极大。长此以往,尽管已经发展到了巅峰的医学,也会因临床精湛技术无法普及而日趋衰败。

   新医学的研究目标正是设定在历经2500年演化出的中医最高临床技术上。所以,新医学又称“高端医学”。
        如果说古代《四大经典》主要培养古代庸医,绝少数良医;那么,新医学重新精选推出的《新四大经典》必能大量培养出中医现代高端临床人才。
   新医学推举新的《四大经典》:
      1《蒲辅周医案》;
      2《祝选施今墨医案》;
      3《周次清医案精选》;
      4《杜雨茂奇难病临床指要》。
   四部新经典,分别代表新时代的五位顶尖临床家的最高最新技术, 同时也是中国中医2500年以来的经验演化出的最高最新技术。只需要从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三个面层破解《新四大经典》中任何一部经典或任何一个医案,甚至任何一首处方,新医学的科学理论关键点即可宣告初步突破。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11-20 16:28
中医理论的精典就在内经素问中。就医理而言,后世的著作无一能超越素问。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7-11-20 16:34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11-20 16:28
中医理论的精典就在内经素问中。就医理而言,后世的著作无一能超越素问。

赞成张先生之见。
老岳根本不知中医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之原因,简单地认为可以推举而得!
医案与中医经典不是一回事。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0 16:49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0 16:52 编辑

多谢二位先生的指教!

大家推崇的《黄帝内经》已经过去了两千五百年。说过时了,那是客气的!
说是不打粮食的土地,不下蛋的母鸡。虽然话不好听,倒也是事实。
《黄帝内经》自己承认自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话本身如同下了个软蛋!
误导了中国中医八百年。
自叔和医圣崛起,才开始学着治已病了。


我们推举的《新四大经典》牵涉5个人,都是现代最顶尖的临床,都是临床绝顶高手。
西医见了胆颤心寒。
我们不研究这些人的最高最新技术,难道还真要胡扯“治未病”的咸淡?

中医的最高精髓,就是个性化治疗。现时代的最高经典正是个案。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0 16:56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0 16:58 编辑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11-20 16:28
中医理论的精典就在内经素问中。就医理而言,后世的著作无一能超越素问。

中医理论的精典就在内经素问中。就医理而言,后世的著作无一能超越素问。
-----------------------------------------------------------------------

先生这么说,中医学理论就没有可能发展提高了?
中医界真成了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了?

我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中医一代总能超越一代。
这叫耗子能下黄鼠狼,一代比一代强!
古代中医给现代中医提鞋都够不着。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7-11-20 17:07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11-20 16:49
多谢二位先生的指教!

大家推崇的《黄帝内经》已经过去了两千五百年。说过时了,那是客气的!

“大家推崇的《黄帝内经》已经过去了两千五百年。说过时了,那是客气的!”
老岳啊:人要吃饭才能生存,从古至今皆如此,能说是落后还是先进吗?是过时了还是适时?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0 17:09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0 17:21 编辑

现阶段,国家把中医纳入国家医疗建制之内。
要求中医会看现代病!这叫战略重点转移
既然战略重点转移了,经典也应该更换。
古代中医不要求会看已病,只要能与健康人扯扯“未病”的咸淡就行了。
现时代,人民群众对中医的要求越来越高,“治未病”的《黄帝内经》显然无法满足要求。
经新医学研究者多年寻找,从建国后还健在的300多名名医,堆积如山的医案中选出了四部医案为经典。
可见,经典的转换,直接导致中医治病水平的提高。
培养庸医的经典,到此为止。
新经典开始破解。


要说明的是,新经典仍然保留了中医“经验医学”的性质。
与科学理论,虽然吻合,却未能破解。
仍需要后继者破解。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0 17:15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0 17:19 编辑
柴胡汤 发表于 2017-11-20 17:07
“大家推崇的《黄帝内经》已经过去了两千五百年。说过时了,那是客气的!”
老岳啊:人要吃饭才能生存, ...

“大家推崇的《黄帝内经》已经过去了两千五百年。说过时了,那是客气的!”
老岳啊:人要吃饭才能生存,从古至今皆如此,能说是落后还是先进吗?是过时了还是适时?


---------------------------------------------------------------------

柴先生这么说,岂不是把《黄帝内经》贬低到像吃饭这么低级的理论了吗?这样说是不对的!《黄帝内经》虽然不能与现代理论相比较,但是在全人类各民族医学中,仍然是占居魁首的。
黄帝内经里不否认也含有微量精髓。精髓指的是非常厉害的医学知识。
但是,现代人无能力吸取,只有中毒的能力。


那么,谁能吸取这微量精髓呢?
------------------蒲辅周!

大家只需要研究《蒲辅周医案》就能间接吸收到精髓。如果直接到内经中吸取,必然中毒无疑!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7-11-20 17:24
我认为,思考者先生的这个帖子非常经典,希望思考者先生比较全面地、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所谓新中医和新中医经典。谢谢!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0 17:26
gl0101 发表于 2017-11-20 17:24
我认为,思考者先生的这个帖子非常经典,希望思考者先生比较全面地、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所谓新中医和新中医 ...

多谢101先生支持!
总算见到了一位支持者!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20 17:33
         我们推举的《新四大经典》牵涉5个人,都是现代最顶尖的临床,都是临床绝顶高手。
        西医见了胆颤心寒。
==============================================
           请问先生,第5个人是谁?我知道是谁,因为我们是老朋友,不便说出来,请教先生,要不要我说出来?
            杜雨茂周围的西医,没有一个胆颤心寒的。倒是杜雨茂被逼的自己开诊所了。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0 17:46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0 18:01 编辑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1-20 17:33
我们推举的《新四大经典》牵涉5个人,都是现代最顶尖的临床,都是临床绝顶高手。
        西医见 ...

看来先生显然不了解现代中医,所以总是沿袭古人方法,用臆想来判断事物。《祝选施今墨医案》里的“祝”是谁?您知道吗?您知道他老人家有多么伟大吗?一位不可多得的时代英才!

杜雨茂教授医术精湛,震撼全国,波及欧、美、亚!
远处不说,就您所在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几任校长、政委都到杜雨茂家中就诊。还有四军大附属医院——后更名西京医院,也是您所工作的医院,您们医院的院长,也是杜雨茂的病人。
您完全可以就近问问他们:心惊胆寒了没有?

比较之下,您们学校的校长、政委,您们医院的院长,就在您身边,与您零距离,或者说,您老人家整天就在他们眼前晃来晃去,他们怎么没有想起来找您看中医?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0 17:57
请问先生,第5个人是谁?我知道是谁,因为我们是老朋友,不便说出来,请教先生,要不要我说出来?
            杜雨茂周围的西医,没有一个胆颤心寒的。倒是杜雨茂被逼的自己开诊所了。
----------------------------------------------------------

您虽然没有猜对,您想说的那位西安女中医,是我宣传的重点。随后我会详细介绍的。就不劳您费口舌了。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20 17:59
        ,他们怎么没有想起来找您看中医?
===========================================
         他们找我了,我没有时间,航母更伟大。
         最近中国科学院聘请我建造航母,航母与高铁融合,没有顾上看中医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20 18:02
        杜雨茂教授医术精湛,震撼全国,波及欧、美、亚!
=========================================================
        杜雨茂也和先生一样,认为:伤寒论、内经……经典,都是糟粕,应该废除?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0 18:04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1-20 17:59
,他们怎么没有想起来找您看中医?
===========================================
         他们 ...

我说的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那时候中国既没有航母,也没有高铁。您受谁邀请?给谁造?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0 18:07
中医要真心想要振兴,就必须推举会看现代病的人。中医里纸上谈兵的人过多,能征善战的人太少,
才是中医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20 18:08
本帖最后由 李同宪 于 2017-11-20 18:09 编辑

          1、《蒲辅周医案》;
      2、《祝选施今墨医案》;
      3、《周次清医案精选》;
      4、《杜雨茂奇难病临床指要》。
======================================
       他们都像你一样,否定四大经典?你回家问问夫人,这四位哪一个人没有读过四大经典,或者说否定四大经典。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20 18:12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11-20 18:04
我说的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那时候中国既没有航母,也没有高铁。您受谁邀请?给谁造?

  你不懂了吧,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就聘请我来造航母,我推辞了。因为当时高铁不成熟。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0 18:14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0 18:18 编辑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1-20 18:08
1、《蒲辅周医案》;
      2、《祝选施今墨医案》;
    ...

他们都像你一样,否定四大经典?你回家问问夫人,这四位哪一个人没有读过四大经典,或者说否定四大经典。
------------------------------------------------------------------------------


我不用问也知道!他们都是自幼攻读四大经典的人。这一点我不否认。
但是他们练就了“百毒不侵”之功,才能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髓”。
先生是西医出身,压根没有听说过中医里还有“百毒不侵”之功。
所以,一入中医门,就中毒了。
被误导的去解读什么《伤寒论》?


先生不需问上述大医,问问你您们医院中医科的人就知道了,
看看他们遇到急性腹膜炎是不是用大陷胸汤?

也就知道您的辛劳是不是过时了?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20 19:49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11-20 18:14
他们都像你一样,否定四大经典?你回家问问夫人,这四位哪一个人没有读过四大经典,或者说否定四大经典。 ...

      也就知道您的辛劳是不是过时了?
=========================================
      不过时。
      航母与高铁融合,是中西医融合的发展与拓宽。修铁路的人根本不懂。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20 19:51
     
               1、《蒲辅周医案》;
      2、《祝选施今墨医案》;
      3、《周次清医案精选》;
      4、《杜雨茂奇难病临床指要》。
四位新经典是不是读四大经典?还是请教一下夫人吧。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20 19:57
    造铁路的一窝不如一窝,列车越来越短,拉的人越来越少。
    航母与高铁融合,伟大的创举,世界第一人。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2 11:37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1-20 19:57
造铁路的一窝不如一窝,列车越来越短,拉的人越来越少。
    航母与高铁融合,伟大的创举,世界第一人 ...


建议《伤寒论》解读大家——李教授:


有幸读到您的大作,我感觉通过您的解读,中医师就可以实现西医诊断,
中医套用伤寒论经典方,辨病论治!对吧?


例如:西医诊断为急性腹膜炎,肠穿孔,
中医就可以依据西医诊断结果,引用伤寒论——大陷胸汤,
这样应该没有问题吧?


我认识的中医师里有一位确实遇到过一位肠穿孔患者,由于无钱手术,
便来转诊中医用草药治疗。那位中医师就是读过您的书,用大陷胸汤来治疗肠穿孔的。
您估计一下,疗效会如何?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22 22:52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11-22 11:37
建议《伤寒论》解读大家——李教授:

  请教先生,把火车修到航母上,用什么科学?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2 23:44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2 23:48 编辑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1-22 22:52
请教先生,把火车修到航母上,用什么科学?

大陷胸汤万岁!肠穿孔的克星!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3 10:48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3 11:06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7-11-23 02:24
杜雨茂教授医术精湛,震撼全国,波及欧、美、亚!

看来先生对现代中医发展趋势并不了解。

1992年应邀走访了欧美亚多个国家。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替代医学肾病专家”称号。
2001年卫生部中医司与中医药出版社联合评选,杜雨茂被选入《中国中医百年百名临床家》丛书之列。而且是其中最年轻,临床成就最突出的一位。


杜雨茂的代表作《奇难病临症指南》1993年出版,后译为多国版本,向世界发行。2012年再版,更名为《杜雨茂奇难病临证指要》,所治疗的病种之难度,千古医案未曾记载过,而且都是中医高手及西医顶尖医院反复医治无效的病。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23 11:09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3 11:10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11-23 10:59
又在骗人,你了解“洗脚不能治病,是骗人”,洗脚你狗屁不懂,你非要装B说“洗脚不能治病,是骗人”,你 ...

小董:你总在论坛上骂人,不仅显得自己没有素质,而且也给中医丢脸!
你要再不思回改,我就要举报你了!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7-11-23 11:27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11-22 03:37
建议《伤寒论》解读大家——李教授:

例如:西医诊断为急性腹膜炎,肠穿孔,
中医就可以依据西医诊断结果,引用伤寒论——大陷胸汤,
这样应该没有问题吧?

我认识的中医师里有一位确实遇到过一位肠穿孔患者,由于无钱手术,
便来转诊中医用草药治疗。那位中医师就是读过您的书,用大陷胸汤来治疗肠穿孔的。
您估计一下,疗效会如何?

——大陷胸汤是可以用来治疗急性腹膜炎的,这是有大量文献资料可以证明的。在现代,因为有了抗生素与手术治疗,已经很少需要应用中药来治疗急性腹膜炎了,但是,在古代,在没有抗生素与手术治疗手段的年代,能够应用中草药(大陷胸汤一类)来治疗急性腹膜炎,是科学而合理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够挽救一部分急性腹膜炎患者的生命。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