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取类比象”——学习中医的捷径 [打印本页]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10-20 11: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7-10-20 15:37
赞成。取类比象是中国人独创的思维方法,不会运用类比思维,便是西洋人、中国的西化者学不懂中医(包括传统文化)之原因所在!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10-20 15: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0-20 16:23
        只要思维,就得取象比类。取象比类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中国先哲提出取象比类这个概念,是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一大贡献。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10-20 17: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10-20 18:26
佩服叶苗朋友丰富的想像力!!继续努力吧!
作者: 中医要发展    时间: 2017-10-20 20:38
本帖最后由 中医要发展 于 2017-10-20 20:41 编辑

取类比象是低级的逻辑思维,归纳综合是中级的逻辑思维,科学的推理论证是高级的逻辑思维。
传统中医本质上是经验医学,主要是中级思维,应向高级思维发展。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10-20 22: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7-10-21 09:19
是否“比类取象”的提法更合理?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7-10-21 09:30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21 09:19
是否“比类取象”的提法更合理?

赵洪钧《内经时代》说:“《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0-21 10:03
中医要发展 发表于 2017-10-20 20:38
取类比象是低级的逻辑思维,归纳综合是中级的逻辑思维,科学的推理论证是高级的逻辑思维。
传统中医本质上 ...

类比是形象思维,归纳分析是低级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是中级思维,辩证逻辑是高级思维。


生命科学是归纳分析,物理学化学是形式逻辑,中医是辩证逻辑思维。西医是一门技术,应用的主要是生命科学,次要是理化科学原理。

低级应该向高级进步,高级应该向低级发展。进步是低级走向高级的质变,发展是高级向低级的发挥和展开。

类比与取象比类不是一码事儿。类比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比如万有引力与马使出的力量。取象比类是根据一个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时相或气象、形象,进行比较归类,中医只归为五类。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10-21 10:58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10-21 10:03
类比是形象思维,归纳分析是低级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是中级思维,辩证逻辑是高级思维。

类比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比如万有引力与马使出的力量。取象比类是根据一个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时相或气象、形象,进行比较归类,中医只归为五类。
------------------------------------------
可见,把取象比类说成中医的主要思维形式,是“反中医”的,强调中医取象比类,就是配合张功耀等人对中医的攻击。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10-21 11:01
叶天士用梧桐叶催生,即以落叶禀金气而下降,类比孕妇产子之不下,这个例子即是“近取诸身,远取诸象”的体现

--------------------------------
糟蹋中医也不能这样糟蹋啊。到了秋天,大部分树叶都落了,就是只要落地的树叶就能催生,有这么傻的叶天士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0-21 11:24
llyyjj 发表于 2017-10-21 11:01
叶天士用梧桐叶催生,即以落叶禀金气而下降,类比孕妇产子之不下,这个例子即是“近取诸身,远取诸象”的体 ...

现代中医对经典不求甚解、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微言大义,是普遍存在的学风。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0-21 11:29
llyyjj 发表于 2017-10-21 10:58
类比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比如万有引力与马使 ...

取象比类没错,错在把取象比类误解成类比。类比也没什么不对,中西方都用类比,也都得经得起反复验证。不对之处,在于把类比扩大化绝对化。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7-10-21 11:30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21 09:30
赵洪钧《内经时代》说:“《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

但用这个方法去推演人体的生理与病理,是或然性,即不确切,甚至不准确。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10-21 14: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0-21 18:05
       【 但用这个方法去推演人体的生理与病理,是或然性,即不确切,甚至不准确。】
================================
       我们要正确理解“取象比类”,不要把取象比类按照机械唯物论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取象比类的结论,需要经过反复的临床实际检验,才能最后成立,而不是一次性的类比。梧桐叶能够催产,是经过反复实践,包括其他树叶不能催产,最终确定下来的。
         系辞上八:……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就说是取象比类之后,不能随意而为,需要反复推敲,反复讨论而后行动,观其变化……
         机械的理解取象比类,是错误的。
         取象比类,经过反复实践检验,上升为理论,这是中国古代的认识路线
         取象比类,经过科学实验,再经过社会实践检验,上升为理论,这是西方的科学认识路线。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0-21 18:32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21 09:30
赵洪钧《内经时代》说:“《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

不对,比类取象方法是对四时阴阳的解说。运气则是对四时阴阳的解说。比如: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使也。没有运气之学,中医能自圆其说吗?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0-21 23:20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0-21 23:23 编辑

看到了寒热虚实,就想起相对论;
看到了望闻问切,就想到了五色光;
你倒真是个运用“起类比象”的专家!

那么,请教你:
当你看到独轮车时,是不是想到了它就是高铁?你怎么不建议国家发展独轮车?任由国家发展高铁?


发展独轮车,才是学习交通运输工具的捷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10-21 23:36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10-21 23:20
看到了寒热虚实,就想起相对论;
看到了望闻问切,就想到了五色光;
你倒真是个运用“起类比象”的专家! ...

取象比类,本来是小孩子智力做的事,《内经》和其他经典著作就没有这么个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编出来混到中医里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10-21 23:43
取象比类举例:

甲:那我问问你,蛤蟆你看见过吧?
乙:谁没见过蛤蟆呀。
甲:你说为什么它那么小的动物,叫唤出来的声音会那么大呢?
乙:那是因为它嘴大肚儿大脖子粗,叫唤出来的声音必然大。万物都是一个理。
甲:我家的字纸篓子也是嘴大脖子粗,为什么它不叫唤哪?
乙:字纸篓是死物,那是竹子编的,不但不叫,连响都响不了。
甲:吹的笙也是竹子的,怎么响呢?
乙:虽然竹子编的,因为它有窟窿有眼儿,有眼儿的就响。
甲:我家筛米的筛子尽是窟窿眼儿,怎么吹不响?
乙:因为圆的扁的不响。
甲:戏台上打的锣怎么响啊?
乙:它不是中间有个脐儿,怎么不响?
甲:我们做饭的锅也有脐儿,怎么不响?
乙:它是铁的,不响。
甲:庙里的钟也是铁的,怎么响?
乙:它不是挂着哪,钟悬则鸣。
甲:我家秤砣挂那儿了,咋没想过?
乙:十年也响不了,死固膛的不响。
甲:炸 弹怎么响啊?
乙:炸 弹里边不是有药吗?有药才响哪。
甲:药铺尽是药,怎么不响?

…………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10-22 04:56
从取象比类谈中医理论的本真
取象比类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同时也是中医的思维方式。《内经》成书前已存在的《从容》是专讲比类的,《素问?示从容论》以为学医受术,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临床可以十全。比类即取象比类,如《易?乾?文言》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贯穿于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用药中,它通俗化、生活化,易为百姓接受。
  北齐徐之才将药物按功用归类,“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认为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镇怯、涩可固脱、滑可去著、燥可去湿、湿可去燥。早在《山海经》中已有用泥鳅治疗赘疣的记录,先民认为外物附著人体而生赘疣,故可用涎滑难以把握的泥鳅治疗,即滑可去著。《灵枢?邪客》认为“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不瞑”,失眠的原因是阴阳不通,而“饮一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志”,半夏汤“其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冶半夏五合”,半夏汤全方体现了滑、通之象:水流千里,扬万遍不滞,苇中空性通,半夏涎滑,熟秫米亦滑,故可通阴阳。这一用药理论一直指导临床,如徐之才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张从正认为大便燥结,宜麻仁、郁李之类,小便淋沥宜葵子、滑石之类,此前后不通,两阴俱闭也,取油、滑而通之意。出自《局方》用治小便淋沥的八正散,也取滑通之象,滑石之滑,山栀仁滑,车前子煮后如秫米之滑,木通性通,甘草之梢尖而通,瞿麦中空自通,灯芯草通导。李时珍曰:“着者,有形之邪,留着于经络脏腑之间也,便尿浊带、痰涎、胞胎,痈肿之类是也,皆宜滑药引去其留着之物。”刘完素认为:“色则气着,必滑剂以利之,滑能养窍,故润剂也。”也取涎滑之象。
  相对于滑、涩或源于手感或源自品尝,一枚海螵蛸,一节木贼,一块灰炭、枯骨,均涩涩碍手;一枚春柿,让人舌涩难伸;一枚青李,酸涩难忍;“故凡酸,味同乎涩,收敛之意也”。花香芬芳四溢,轻轻上扬,故诸花皆升。怯则气浮,惊则气上,故重可去怯,慈石、铁粉之属是也。时珍曰:“朱砂、水银、沉香、黄丹、寒水石之伦,皆体重也,大抵重剂压浮火而坠痰涎,不独治怯也,故诸风掉眩及惊痫痰喘之病,吐逆不止及反胃之病,皆浮火虚痰为害,俱宜重剂以坠之”。
  取象比类“乃太古先师设绳墨而取曲直,叔世方土乃出规矩以为方圆。”先贤以取象比类的方法试药用药,日积月累,取效者著之竹帛,才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从眼看、手触的直观,到百味的口舌品尝,十剂之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易得,药性之寒热,多在服用后才体验到,“有形为味,无形为气”,有形易得而无形难得,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而有本草,非独神农,在中医教育工场化之前,不知有多少先贤亲自采药,以身试药。
  今天我们唾手得来前人几千年的积累,却失掉了对自然的身心体验,独立于风景之外,无法透过厚厚的书本,直视生动鲜活的百草园,药匣里的药尚认不全,更别说药的原生态了,又如何理解“形色自然,皆有法象”呢?正如蒋力生先生所言,诸如系统论、模糊论、辩证唯物主义之类的帽子,层层加在中医身上,中医理论变得更加难以理解,不仅百姓不懂,连从事中医的人自己也难以理解,只有拂去层层迷雾,还中医理论本真,才会让“此事难知”变成“医学实在易”。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10-22 05:04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10-21 16:04
取象比类是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实验验证总结归纳是认识事物的第二阶段,科学分析推理是认识事物的高级阶 ...

认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那么它主要有哪几个阶段呢?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阶段,它是对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及事物外部联系的直接反映,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循序提高的三种形式。它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感觉是物质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结果,是客观对象个别特性在意识中的反映,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知觉是对某一客观对象的各个特性结合在一起的整个形象的反映,是人们把得到的感觉进行综合而形成的。
  表象是知觉的保留和再现,它是更高一级的感性认识形式。
  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循序提高的几种思维形式。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概念是对于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特性的反映。
  判断是对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以及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等的判明或断定。
  推理是根据事物的内部联系,由已知的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都是反映客观实际的本质的思维形式。
  3、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①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取得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地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基础和前提。
  ②经过思考的作用,即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改造制作,从大量的个别现象中抽象出一般的、本质的东西来。这就是所谓科学的分析和综合。分析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综合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过程。
  由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不是消极地自然地实现的。它是一个能动的飞跃过程。
  4.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指要把从某一客观过程中获得的理性认识再应用于同类客观过程的实践,去变革它所反映的事物。这一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
  这是因为: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唯一目的,人们认识世界只是为了改造世界,不实现第二次飞跃,认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其次,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10-22 06:30
llyyjj 发表于 2017-10-21 15:43
取象比类举例:

甲:那我问问你,蛤蟆你看见过吧?乙:谁没见过蛤蟆呀。甲:你说为什么它那么小的动物, ...

取象比类的方法确实是比较简单低级的方法,但是它毕竟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发展,其功不可没。但是这种方法也不是无所不不能,万举万当的。凡事物有其利必有其弊,是不是对人有益全在于运用之妙。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22 08:41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10-22 08:45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7-10-21 23:36
取象比类,本来是小孩子智力做的事,《内经》和其他经典著作就没有这么个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编出来 ...

取象比类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取象比类就不可能有发现、发明、创造。所以,取象比类不是中医的专利,西医和西方科学也用。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不用我举例吧?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10-22 10:36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22 06:30
取象比类的方法确实是比较简单低级的方法,但是它毕竟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发展,其功不可 ...

取象比类,要说“启发人类智慧”,这个是对的。要说是中医的思维方法,实际就是反中医。中医人士反中医,效果比张功耀、方舟子的要强的多,对吧?


千总说,取象比类的方法确实是比较简单低级的方法,这个说法合理。可是,现在许多中医把取象比类说成中医的特色、甚至优势,这是贬低中医,也是贬低中医老祖宗,否定中医老祖宗的辛苦。把功劳苦劳都抹杀了,这不是反中医吗?


还是千总的评论理性。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10-22 11:54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10-22 03:48
取象比类“乃太古先师设绳墨而取曲直,叔世方土乃出规矩以为方圆”
==========================
证明几 ...

小董说得好,其实生活中取象比类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形容颜色,砖红色,桃红色,血红色,墨黑,漆黑等;形容人性,狼心狗肺,狐群狗党,行事要圆,做人要方,铁石心肠等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10-22 12: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0-22 17:27
叶苗 发表于 2017-10-22 12:38
llyyjj
对,举例说明。
李同宪

叶苗回复举例说明、
英国的麦克斯韦用微积分建立了电磁学说十三个方程,无法统一,最后采用西方哲学比类取象,用电磁场完成了统一。
----------------------------------------------------
闹了半天,比类取象是西方哲学中的思维方式?
既然是西方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说,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西化”了,用了人家西方哲学中的思维方式研究治病。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0-22 17:38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10-22 17:34
总有一些人闭着眼睛瞎说:科学研究不如古人的取象比类形象!!!难道这些人会放着飞机、高铁不坐,宁可坐 ...

总有一些人闭着眼睛瞎说:科学研究不如古人的取象比类形象!!!难道这些人会放着飞机、高铁不坐,宁可坐古人的木牛流马!??

-----------------------------------------------------------------
其实,他们本身就是木牛流马的变种形式!这样说,今后咱们出门不需要乘坐飞机、高铁了,骑上他们就可以游山玩水。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0-22 17:52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10-22 17:44
中医界还存在一大批煞笔,把内经当做金标准,以抄袭内经为业!!!!

中医界还存在一大批煞笔,把内经当做金标准,以抄袭内经为业!!!!
--------------------------------------------------------------------------------------

内经为人类医学做出了什么贡献?
我想来想去,也就是可以解决一部分以抄袭内经为业人的就业问题。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0-22 18:25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22 20:56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10-22 21:32 编辑
llyyjj发表于 2017-10-22 08:41 llyyjj
对,举例说明。  [color=#999999 !important]发表于 10 小时前


李同宪

举例说明。

取象比类是人们以自然为师,向自然学习;在其启发下,进行发现、发明、创造的思维方式。例如:华佗发明五禽戏,人们受到烧开的水壶里的水能顶起壶盖的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都是取象比类思维方式的运用。飞机和潜艇的发明,也受到了鸟和鱼的启发。总之,人类的每一种发明,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受到自然界其他事物的启发的。所以,不要把取象比类看的简单和低级。否则,就请你们也像华佗、瓦特那样来个发明创造如何?当然,你们是中医可以像张仲景发明伤寒论、吴鞠通为发明温病学做出贡献那样搞学术创新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10-23 10: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