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0-20 11:12
标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0-20 11: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王岐山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在于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0-20 11:21
       中国共产党的95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三个伟大历史贡献” “三个伟大飞跃”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从历史到未来的关键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第一位的要求就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理论保证。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0-20 11:26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了三大历史贡献:第一个是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是一个伟大飞跃,是制度的飞跃;第二个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这是一个民族的飞跃,我们党对民族的贡献;第三个伟大贡献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变,这是党对人民的贡献。[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0-20 11:26
       三个“伟大飞跃”,实际上着眼于历史的转变。具体来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政治制度从封建专制走向人民民主,这是制度的飞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这是民族的飞跃,是党对民族的贡献;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跟上时代发展,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这是人民生活的飞跃,是党对人民的贡献。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0-20 11:28
        讨论一个问题:西医中医化,或者西医中国化,或者西方科学中国化。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7-10-20 17:05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0-20 11:28
讨论一个问题:西医中医化,或者西医中国化,或者西方科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同理,西医要中国化,也必须同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之西医,重要原则是:不能用西方的价值观(唯利是图)。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0-20 17:53
         根本在于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怎么融合的?中医的发展,能够借鉴到什么经验?唯物辩证法怎么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唯物辩证法与中医怎么融合?
       欢迎大家讨论。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7-10-20 23:31
西医如何中国化?可以借鉴中医的疾病本质观(以证-病理改变为疾病的本质),及中医疾病本质观指导下的病症诊治模式(辨证论治),将其引入西医,在某些疾病领域内(如内伤杂病)重新改造、改组、改塑西医理论体系,将西医理论中医化、中国化,从而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新医学体系一一中西医结合医学。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0-21 05:59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10-20 23:31
西医如何中国化?可以借鉴中医的疾病本质观(以证-病理改变为疾病的本质),及中医疾病本质观指导下的病症 ...

   谢谢关注。
   证-病理状态,是不是更合适,证-病理改变,我们比较接近了。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0-24 19:30
       以机械唯物论为指导的西医、西方科学必须经过脱胎换骨的辩证唯物主义改造,把西医、西方科学升华到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才能够与中医融合为统一的新医学。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0-25 05:52
        中西医融合的最高层次是哲学层面的融合,这个任务单单依靠医学界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不仅仅是建立一个高于中西医的理论体系,而且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突破口,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的是中国古代哲学、现代哲学的融合问题,他帮助了中西医融合观解决了哲学层面的融合。中西医融合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如果中西医理论体系能够实现融合,这个事实足以证明了中国古代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唯物辩证法能够融合,也就是现在的说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医学领域内也是正确的。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0-25 05:53
           “名与实”之辨最早产生于先秦、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春秋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急剧变化,出现了事物的称谓及其所指事物之间的矛盾。许多旧的名称未变,而它所指的事实已经变了,旧有之名已不能容纳新的现实;一些新的事物尚无公认的称谓。这种"名实相怨"的现象,反映了新旧社会交替时期意识形态落后于社会现实的情况,于是产生了“名实”之辩,为建立大一统理论做准备。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转型、过渡时代,知识大爆炸,大数据时代,旧概念不能容纳新的事实,旧概念的定义被冲破,概念的新定义还没有出现,人们无所适从,不知道概念的确切定义是什么,概念混乱,即“名与实”不相符合,急需要规范概念,建立统一理论体系的伟大时代,一个进行概念、理论融合、规范的伟大时代。
          “名实相怨”与库恩的科学革命前后同一概念(语汇)的不可通约性,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就是矛盾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质变的转折时期。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具有不可通约性,肝与肝脏,心与心脏……具有不可通约性,也就是“名实相怨”。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1 05:59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当结构不能适应功能的需求时(动物进化过程中),功能对于结构具有改造、创建、重建的作用。在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时候(人体处于正常生理情况下),结构决定功能。按照《矛盾论》的说法,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疾病时结构与功能出现不平衡,在疾病的时候首先是功能的破坏、不足、低下(正气虚),而后引起结构性病理变化,形成器质性病变,当疾病恢复的过程中,功能对于结构破坏的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破坏了的结构可能恢复原状,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不可能回复原状,但是整个机体的功能能够在新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平衡。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3 16:53
    天圆地方,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圆与方是一对矛盾,直径与圆周之比:3.1416……是个无理数,二者没有公约数,即不可通约。老子说:大方无隅。正方形无限扩大,就变成了园,反之正方形无限缩小,就成了点,还是园。在可见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方与圆是不可通约的,在无限大与无限小的时空内,二者融为一体,即方圆两相性。
      中国现在两个时髦说法。在处理国际问题时说:寻求最大公约数;在处理国内问题时说:结构性改革。
      寻求最大公约数,是指具有不可通约性的时候,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一个公值,也就是说双方各自作出部分让步,取无理数的近似值(最大公约数),使得问题得到解决,而不至于发生爆发性的冲突。
      结构性改革,是指功能决定结构,即当结构不能够适应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时,必须改革社会结构。这就是功能对于结构的决定性作用。

        科学院院士,也未必知道。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6 22:26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6 22:30 编辑

李教授前面的观点已经接近正确了:“西医中医化”,
但解释解释着就又错了:“以机械唯物论为指导的西医、西方科学必须经过脱胎换骨的辩证唯物主义改造,把西医、西方科学升华到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才能够与中医融合为统一的新医学。”


“西医中医化”,也就是“中化西医”。钱学森教授1985年就提出了。
什么叫“中化西医”?看来先生并没有理解这个词汇。
就是把西方医学科学的普遍理论,与中国医学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这就如同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一个道理。
中国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只有实践和经验,没有科学理论,所以无法向前发展。

要给中医的实践和经验进行科学性理论总结,并提建立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也叫中医革命。

李教授的误区在于,从来没有注重过中医的实践经验,却对古代经典饶有兴致。几十年扎在古书堆里拔不出来,中毒过深,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思维。

不彻底放弃中医原有的一套所谓理论,代之以科学理论,新医学就不可能建成。
李教授现在形成的思想,只能让这中医走向倒退,或原地踏步。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1-6 22:49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6 22:52 编辑

辨证论治,是中医千余年持有的医学技术。
到了如今,显然是落后掉牙。

为什么说它落后,就是不分青红皂白,不分病理病种,在那里稀里糊涂的辨什么“证”。
结果是就轻避重,抓了芝麻,漏了西瓜。治疗了症状,漏掉了病理。
治疗的绝大部分病,都经不起理化检测。
现代医学科学把疾病划分的非常清晰,种类繁多。中医连一种病都不知道,
仅仅依靠辨证论治包打天下,其结果必然被淘汰。就连一个边沿医学的位置都保不住。

先生显然没有看到古代辨证论治存在的致命缺陷,还一直在这里鼓吹古中医有多么优秀。
事实已经回答了先生。正是中医的优秀,才把中医推到如今的不堪境地。
这就如同一个自认为完美的人,他的自大,就是让他最不堪。
因为“自大”一点,就变得很“臭”。

新医学就是要对传统医学进行彻底革命。中化西医,其实就是西医,只不过用的是中草药及草药技术。
总结为:用西医理论,来治疗西医治不了的病;用中医的实践与经验,来治疗中医没有经验过的病。
这就叫:“两个超越”—超越现代医学;超越传统医学。

新医学已经初步建成,创建人就在您家门前城南五里。您都想不起来去交流交流?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8 07: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难点与最后堡垒就是教育与医疗(包括医学理论)。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8 08:01
        按照《内经》模式,改造西医教育。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7-11-8 10:12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1-8 08:01
按照《内经》模式,改造西医教育。

赞成、支持这一思路。但是西医既得利益者不会接受,唯有管理者觉醒后,运用行政手段,这属于政治问题了。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8 10:58
    机器人永远代替不了人的思维,如同千斤吊比人体有力量,他是人操纵的、设计的。智能化其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可以超出人体个人,一个基因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了云计算机。智能化是人类的集体智慧造就的人为系统,如同原子弹一样,可以毁灭人类,但是,必须是人为的操纵。
      如同机械化之后,个人的体力劳动减轻了,于是糖尿病……代谢疾病大大增加了;智能化之后,部分大脑的退化或者不平衡,引起精神神经疾病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见的。网瘾就属此类。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8 11:02
    只有西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真正成立。西医中国化是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后判断标准。
      培养全面的人,就是中国文化,中医理论中的“德”。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8 11:07
        中西医融合,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突破口,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必经之路,是实现中华复兴之梦的必然结果。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8 11:15
       老子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我发表的帖子,文责自负,受版权保护,引用请注明转引:中西医融合观。不得剽窃、断章取义。
作者: 李同宪    时间: 2017-11-8 11:18
本帖最后由 李同宪 于 2017-11-8 11:19 编辑

        中西医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医学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果。
     是西医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7-11-29 06:37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且间接地影响了中医的发展进程,学习实践论、矛盾论,使得中医的阴阳五行、辨证论治与唯物辩证法不期而遇,使得中医理论的发展超越了西方机械唯物论,而进入现代医学范畴。把中医的发展纳入世界历史的发展中,纳入到科学技术发展、医学发展的全过程中,医学发展依赖于社会形态、社会意识,科学技术的发展,每一个社会形态,社会意识中都有相应的医学理论,医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形态都具有时代的烙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实现西方科学、西医中国化的决心与信心,中西医融合观就是第一个成果。
       中西医融合的最高层次是哲学层面的融合,这个任务单单依靠医学界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不仅仅是建立一个高于中西医的理论体系,而且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突破口,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的是中国古代哲学、现代哲学的融合问题,他帮助了中西医融合观解决了哲学层面的融合。中西医融合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如果中西医理论体系能够实现融合,这个事实足以证明了中国古代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唯物辩证法能够融合,也就是现在的说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医学领域内也是正确的。
       融合观是世界观,是中西医、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方法论。融合观为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建立了一个顶层设计,坚冰已经打破,壁垒已经摧毁,道路已经开通,胜利就在面前。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7-12-5 07:36
         现代社会,发热,特别是急性高热,首先到了西医那里了,中医很少看到,郝万山教授曾经与我交谈,北京卫生局规定中医不能接诊传染病。张仲景时代,鸦片战争之前,发热的病人首先看中医,中医看病必读伤寒论,甚至于通篇背诵,倒背如流,今天的中医是万万不能相比的。

          中医医院设立西医外科及其他西医科室,是完全必要的,这种混杂,交融,再过几十年,一定会出现一大批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医生,中西医融合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2-5 08:5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1-29 06:37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且间 ...

您的观点已经西化了。
1、中医理论的发展进入现代医学范畴是中医西化的表现。原因在于,中医高于现代医学。所以,准确的说法是,将现代医学纳入中医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其核心理念和方法论仍然是天人相分;与中医的核心理念天人合一观恰好相反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7-12-5 10:5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1-29 06:37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且间 ...

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中国阶级斗争的历史使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2 21:37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1-3 09:49 编辑

          佛教中国化
     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固有传统思想的改造和融合,经一千多年时间,形成了独具特质的新体系。考察其过程,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启示:
         1.佛教文化融合中国文化
        一个文化总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最基本的特征就需要保存,否则,就会成为历史的沉积,就不能推动现在文化。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是教人入世。儒家的“修、齐、治、平”和印度佛家出世大相径庭,在融合佛教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入世精神没有被外来文化改变,相反,佛教越来越走上世俗化道路。“事君事亲,也能成佛”。这是宋明理学能取代佛教的原因。说明印度佛教为适应中国的要求,不得不变形。
         2.中国文化吸纳外来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较,都有其不足的地方,因此,在他的发展过程中要保持活力,只有不断吸收外来活力,以滋养自己,丰富自己。中国文化因为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才能壮大,更新自己,由此可见,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性。
      3. 中国文化应有的包容性
       由上可见,本位文化、国粹主义都是错误的,不仅有害本民族文化发展,而且会造成本民族文化的衰落。拒外更是衰落的表现。古今中外问题,困扰到现在,应该怎么办?佛教最初传入从依附方术→渗透→变形→流传 矛盾冲突→ 互适交流→融合入中国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文化融合印度佛教文化用了一千多年时间,历朝历代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包容心态。因此,我们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应该以开放的胸怀,长远的眼光,大胆吸纳古今中外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才能创造出更绚烂的中国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冲突中吸收融合 
          任何一个外来宗教想要在新的地域传播都不可避免的要与当地的本土文化发生冲突,在冲突中互相排斥,吸收,融合。才能形成最终的稳定形态。佛教传入中国也不可避免的要经历这个阶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2 21:4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佛教中国化,都已经“化”成功了,西医、西方科学能不能中国化?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2 21:56
    基督教中国化,也有许多论述,网上可以查查。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2 22:10
         坚持宗教中国化的方向不仅是党和政府的期望,更应是宗教界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西方或在西方操纵下的一些势力,用一些近乎“属灵的”教会语言来包装,主张“中国福音化”、“教会国度化”、“文化基督化”,并试图用基督教改造中国社会。有的还利用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重新倡导“回宣运动”,通过中国把福音传回耶路撒冷;有的买通媒体,公开为基督教私设点营造合法气氛,最近,国内有些媒体公然把“呼喊派”的领袖包装成“中国走向世界的神学家”则是最近的一例。
         基督教中国化既是社会对基督教的要求,也是基督教发展的必然结果。基督教全国两会积极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特别提出了“基督教中国化”的努力,“中国化”不同于以往提出的“本色化”或“处境化”,而是两者兼而有之。对基督徒而言,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才能坚持基督教中国化的方向。当前,学界关于如何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已有许多论述,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政治认同、社会适应、文化融合的理念,但这些基本上是从宗教外部来看待中国化的,对宗教自身而言,我认为还要加上“信仰尊重”和“宗教宽容”,尤其对外来宗教而言,只有信仰上彼此尊重,才能理性相待,和谐相处;只有宗教上相互宽容,才能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基督教中国化不可能脱离上述的因素,中国的基督教必须让人知道,自己是不同于西方的基督教,是认同自己国家和道路的基督教。一定程度上,教会只有“破碎”自己,融入中华文化和社会,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3 17:53
       中国化,就是融合。不可通约,才会具有长期的矛盾斗争,只有长期的矛盾斗争,最终才能融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3 17:58
    基督教,四度传入中国。第四次是随着鸦片战争传入的。自然科学,医学往往伴随宗教的传播而传播。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3 18:01
  不能把中西医融合,仅仅作为科学技术层面的问题讨论。不单单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3 18:05
         2014,12,25的帖子
        要从世界三次文化复兴看中西医的关系。
      复兴就是隔辈亲,孙子反对爸爸喜欢爷爷,孙子利用爷爷反对爸爸,最后战胜爸爸。世界历史中有三次复兴,一是孔子的克己复礼,复兴的是父系氏族社会的礼乐,打击的是奴隶社会造就了一个封建社会理论;第二次复兴就是人人皆知的欧洲文艺复兴,复兴的是希腊、雅典、罗马的奴隶社会中的民主,打击的是封建社会,为资本主义建立打基础;第三次就是中华复兴,复兴的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中的精华,打击的是资本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开创社会主义。
      这就是为什么中西医之争只发生在中国的原因。复兴中医就是打击近代西医,建立中西医融合的新医学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7 07:34
        在2015年5月18-20日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说:“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引导宗教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15]。2016年4月22-23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16],习总书记的讲话,为如何开展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宗教中国化指明了方向。
          谈到宗教中国化,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成功例子就是佛教,自汉明帝(刘庄,28-75)梦金人遣使求法,以至白马驮经建白马寺,经过两千年岁月的打磨,佛教似乎完全被忽略是外来宗教。因此有人认为,基督教中国化只是时间不够,日积月累自然就中国化了;还有人说,基督教应该学习佛教的做法,我对此是怀疑的?
        佛教的中国化,很像基督教的欧洲化,我们不妨把二者作一个对比。汉传佛教的中国化是伴随着佛教教义中国化的步伐而实现的,特别是汉传佛教八宗[17]的形成,基本上是从魏晋至唐代完成,时间大约在公元四至八世纪;基督教欧洲化也是伴随着基督教教义欧洲化的步伐完成的,以前七次大公会议[18]为标志,时间也是在公元四至八世纪。
         佛教的中国化吸纳了不少中国文化的元素,比如儒家和道教的思想,以至有儒佛道三教同源的说法,它们构成中国文化的主干,同时弥补了中国文化重伦理轻思辨的空缺;基督教的欧洲化吸纳了希-罗文化的精华,形成两希文化互补且交相辉映的局面,并逐步成了欧洲文化的主干,同时纠正了欧洲多神主义的弊端。佛教的中国化使人忘记了它的源头不在中国,以至今天全世界佛教的重心仍然在中国;基督教的欧洲化使人忘记了它的源头不在欧洲,时至今日人们以为西方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
       这就带来一个思考,最彻底的中国化应该是宗教教义的中国化,但在教义定型以后,这样的机会已经不会再有了,所以基督教中国化虽然在方法上可以借鉴佛教,但若完全走佛教的路是行不通的。
          之所以说习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方向,那就在于基督教中国化应走的路是在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为此,我们可以在教义的阐释、教规的修订、神学的思考和形式的表达几个方面作出努力。其它的基础性工作还包括汉语圣经的重译,《基本要道》的新编,《要道问答》的充实等,所以,在“化”字上,我们还有许多功夫可做,特别是神学思想上,必须吸纳中国的文化传统,借以形成中国化神学的表达,这将是重中之重。
         尽管中国基督教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尤其有些人是对西方利用基督教渗透认识不清等,但也不要把中国基督徒都视为西方文化的拥趸或附庸,我相信绝大多数基督徒都是热爱祖国的,多一个基督徒多一个好公民,经过了60多年与祖国的风雨同舟,中国基督徒的爱国觉悟已经大大提高,只要我们心中始终装着“中国”和“基督”,基督教的中国化就大有希望。我相信经过若干代的努力,已成为中国的基督教会,将不再是基督教在中国,而是实现了中国化了的基督教,中国基督教必将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尽管不是什么主干,但仍可以成为其枝叶,成为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受益者。落在中华沃土里的“道”的种子,必将汲取中华文化传统精华的养分,从而结出丰盛的果实,愿这一天早日实现!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7 07:43
        
中西医融合的目标就是“打击近代西医”?呵呵,和你开会的那些对“融合观”有兴趣的领导们肯定不是这么想的============================================
        谢谢先生的评论。
        领导和科学家,都不感冒我的“中西医融合”,或者他们有自己的中西医融合观,总之,和我的中西医融合观不一样。例如陈竺,认为在分子、基因水平才能中西医融合;陈香美认为科学实验才能中西医融合……同是中西医融合,各自认识不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7 15:26
         佛教的中国化使人忘记了它的源头不在中国,以至今天全世界佛教的重心仍然在中国;基督教的欧洲化使人忘记了它的源头不在欧洲,时至今日人们以为西方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
=============================================================
          马克思主义、西方科学、西医的中国化使人忘记了它的源头不在中国,未来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西方科学、西医的重心仍然在中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8-1-7 15:32
      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第一个全球性资本主义国家是大英帝国,现在转移到了美利坚帝国。马克思主义发生在德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现在转移到了中国。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