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解密中医》:庸胜堂中医基础讲座实录第七讲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鬼谷子
时间:
2017-9-8 15:21
标题:
《解密中医》:庸胜堂中医基础讲座实录第七讲
庸胜堂中医基础第七讲:五行基本内容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今天打算讲多一点,把五行学说的内容和及其在中医里面的应用全部讲完。今天所讲的所有内容,全部都是围绕我刚才发的五行生克示意图,围绕这个图展开,五行学说的这个基本内容,它的结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生克五行,就是刚才发的这个图,第二种是以土为中心的土控四行模式,简称中土五行。
生克五行将是所讲的重点。在第九版教材之前的教材里面将中土五行只做了解,知道就行。但是由于脾土,也就是脾胃,在临床当中有特殊的作用,所以这一次也把中土五行加到这个教材里面。而且就因为有中土五行,在中医流派里面,金元四大家里面有补土派。补土派的产生是从《黄帝内经》可以找到它的源头。中土五行可以说是补土派产生的核心理论。
先讲生克五行。生克五行主要有五行的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制化里面五行胜复作为了解。还有这个五行相乘(shèng)也可以说相乘(chèng),这个是多音字。还有五行相侮,侮辱的侮,还有五行的这个母子关系。请大家看这个五行生克示意图。木火土金水,以顺时针方向画一个圆,然后在相间的画一个五角星,以实线代表相生,以虚线代表相克,这个很简单,一眼就看出来。
在四大经典的《难经》里面,将这个相生关系比喻成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但是不存在母和子的子(的关系),就是不存在爷爷跟孙子,或者奶奶和孙子的关系。它只是俩俩互为母子,比如说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木,是这样的俩俩一种母子关系,不存在隔代的这种关系。因为隔了之后呢,它就是相克关系了。比如说木生火,所以火为木之子,木为火之母,而火生土,火为土之母,土为火之子。但是木和土的关系呢,就不是奶奶跟孙子的关系,而是相克的关系。所以它们这种母子关系是俩俩的关系,没有第三方。
如果非要去理解它的话,你就可以这么理解,比方说木头可以点燃烧成火,所以木生火;而烧完之后成了灰烬,尘归尘土归土,所以火能生土;而土,这个土壤里面含有大量的金属,所以土能生金;而金熔化之后,可以变成水,所以金生水;而水灌溉这个花草树木之后又可以生木,可以这样去理解它。这只是理解而已。木火土金水这种相生关系去这么理解。相克关系,比方说木能克土,木为什么能克土?因为木是长在泥巴里面,长在土壤里面,吸收了土壤里面的营养成份,所以木能克土了。而土能克水,这个就很简单,水来土掩是吧。火克金,这个金遇到火之后就可以熔化变成金水,所以说火能克金。而金呢,你想到金属或者斧头,或者镰刀,它能够去砍木头、伐木,所以它能克木。水能克火这就太简单了,比方说发大火了,用水去救火,所以这个水克火了。
刚才说讲的只是类比,只是说能够提高大家的理解,并不是一定说是我刚才解释的那样,只是加深理解,加强理解而已。它们这个相生相克关系,这样去理解的话,就更为简单,就没有复杂,至于《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这个只是说法不一样而已,很简单,不难理解,所以我就不多做解释。
五行的制化。五行的制化是五行之间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维持着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五行的制化本身就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它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就是属于五行的相生相克相结合的这种自我调节。
五行的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事物就不能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的这种平衡关系,所以必须生中有克,而克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维持事物间的平衡与协调。
至于五行制化里面的这个五行的胜复。五行的胜复是五行中的某一行特别的亢盛,引起其所不胜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也可以说五行的胜复其实是五行制化里面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有特别的亢盛的这一种情况,引起其所不胜的一种报复性制约。说白了,也是一种制约,相互制约,它们的目的是维持平衡。
五行的相乘,是指五行中其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的制约或克制,其实就是相克关系的加强版。导致五行相乘的缘由,太过和不及两种。太过导致相乘,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进行超过正常范围的克制。说白了就是以强欺弱。本身它就克它,比方说木本身就克土,现在木又特别的强,土又特别的弱,它就是这种超范围的克制,所以叫相乘,就这么简单。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说简单一点,就是反克。相侮就是反克,就是受到侮辱。本来我克你的,现在你还来克我了,所以叫是一种侮辱。所以就用侮这个词来表达相侮这种关系,相侮其实就是反克。打个比方,木本来是克土的,由于木太弱,而土太强,这个时候反被土克,所以这叫侮。导致五行相侮这种原因,也是太过和不及,很简单。打个比方,老鼠本来是怕猫的,猫可以克老鼠,但是由于这只猫是一只病猫,长得又弱小,弱不禁风,而这只老鼠又特别的大,特别的强壮,反而呢,这个老鼠就来欺负这只猫,所以这就叫相侮,侮辱了。猫本来是吃老鼠的,老鼠本来是怕猫的,现在反倒我怕你了,反过来了,所以这种反向的关系就叫相侮,这个很简单。在五行当中,大家可以一一的对应。
五行的这个相乘(chèng),或者相乘(shèng)以及相侮,都是一种不正常的相克现象。相乘呢,是过度的克制,本来就克你,比如说猫本身吃老鼠,这只猫又特别强大,这个老鼠又特别弱小,所以呢,就相当于严重的克制,叫相乘(shèng)或相乘(chèng),所以说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正常的本来就是正常的老鼠和正常的猫,现在是一个不正常的猫和一个不正常的老鼠,猫特别强,老鼠特别弱,所以就叫相乘。反之,如果猫特别弱而老鼠又特别强,反克制,所以叫相侮。所以它们属一种不正常的相克现象和反相克现象。
五行的母子相及。五行的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种情况,皆属于五行之间相生关系异常之变化。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导常。母病及子的一般规律是,这个母很弱引起子之不足,就是母弱子也弱,最终导致母子两弱。这里举个例子,水能生木,水为母而木为子,如果水不足,则不能生木,这样就导致木行也虚弱。在临床当中是什么情况呢?比方说肾水不足,因为水在五脏属肾,而不能生肝木,木属肝。如果肾很虚,肾虚的人虚久了,必定导致肝也虚。如果涉及到中医其它的知识话,就是肝肾同源。肝肾同源以后会讲,现在讲母子关系。由肾虚而导致了肝也虚,所以叫肝肾两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母病及子的临床应用中的表现。
在中药里面很多药都是补肝肾。你看它既能补肝又能补肾,其实就是母子双补。比方说枸杞、菟丝子、山药,它都是可以肝肾两补的。因为在补肾的同时就能生木,补肾能生肝,就是补水生木。你看特别治疗风湿病的时候,长期会碰到补肝肾、强筋骨。为什么叫补肝肾、强筋骨呢?每一个字都有它的含义,补肝肾强筋骨,一方面说明了它们是母子关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另外一方面,还涉及到了上节课讲的那个表,因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不强,所以补肝肾就能强筋骨。临床当中治风湿,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药有哪些呢?有淫羊藿、桑寄生、金毛狗脊。这都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以后在讲中药学的时候,会把一些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药全部拿出来做对比。看它们有哪些异同点,有哪些在临床中运用比较广泛的,到时候都会一一讲解。
再看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最终导致子母两行皆异常。子病及母的一般规律有三:一、子亢盛,引起母亢盛,结果子母皆亢盛,一般为“子病犯母”;二是子弱而累及母,引起母亦不足,最终母子两弱;第三,子亢而损及母,导致子盛而母衰,称为“子盗母气”。
看这三个规律的第一个规律,就是子亢而引起母亢,结果子母两亢的这种情况,从临床当中举个例子。比方说火为木之子,但是如果心火亢盛,可以引起肝火也亢盛,最终导致心肝火旺,就是子母两行皆亢,就是心火旺引起肝火旺,而心肝两旺。说白了就是什么呢?就是火太旺,而引起木也很旺的这种火木俱旺型。心肝火旺在临床当中很多见。你比方说,心火亢盛本来是口舌生疮,然后虚烦不寐,或者引发癫狂等等。但是心火如果亢盛之后引起肝火也亢,并发肝阳上亢,或者肝阳上亢而生风,这个时候就很容易诱发头目胀痛,又伴随口舌生疮。这就是心肝火旺,这个时候以清心肝之火为主。如果有这个肝火亢盛引起肝阳上亢的,还要镇肝阳。代表的方剂有天王补心丹、羚角钩藤汤等等。
再看第二种,子很弱而累及母,引起母子俱弱。引起母子俱弱的,打个比方:金很弱,肺属金。肺之母为脾,就是为土。如果长期肺气虚,肺气虚久了,就累及脾气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子病及母,子弱而导致母也弱,母子双弱这种情况。在临床当中比较常见的,由于虚性慢性气管炎而导致并发有脾虚的情况,这时候可以用“培土生金”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当然“培土生金”还没讲,只是举个例子。由于肺金虚弱而导致脾土虚弱的这种情况,就是子病及母而母子双虚的这种情况。
再讲第三种情况,子亢而母伤,最后导致子盛而母衰。这种“子盗母气”的这种情况,在临床当中举个例子。比方说肝火很旺,就是木很亢的情况下,木亢就损伤了肾水,而导致肝强而肾弱。有很多肝阳上亢的情况,出现了肾水不足,肝阳亢而最后导致肾阴不足的这种情况,就生风,出现头晕、耳鸣、目胀、腰膝酸软等等。这个代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这个天麻钩藤饮里边,有桑寄生,有一些补肝肾强腰膝的这种药,其它是补肾,但是它也有镇肝阳的药,它是以镇肝火镇肝阳,以补肾为主方的这样一个方子。这个方子可以认为是治子亢而伤母,就是木亢而伤水,肝木亢而伤肾水,这样一种临床情况。
中土五行
中土五行是土居中央,而木火金水分别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而形成的五行模式。这个模式中五行之间有主次,居于中央的土控制分列四方的木火金水四行。在《内经》中,对中土五行有比较详细的论述。《黄帝内经》是整个中医的主纲,它所说的东西没有错误,而且是跟国家的宪法一样,是不容改变的,是真理,绝对的真理。
这版教材对中土五行作了一个全面的论述。这个论述其实是对之前的补充。因为这个土,脾土,确实是五脏中比较特殊的一脏,它称为“孤脏”。土与木、火、金、水它们的关系,土居中央调节和控制位于东南西北四方的木火金水,与四方不处于同一层面,有控制四方的意味。看这个图的时候,要把它当成立体结构看,不把它当平面。要立体来看,为什么呢?因为土有生万物的作用。在中医里面脾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它能生其它四脏。所以说这个补土派,他是有理论依据的,这个理论依据来源于《内经》。
我以前讲课的时候讲过,不管是哪一种发明创造,不管是哪一朝代的名医,创了什么东西,他们的理论依据全部,或者是部分绝对是来源于《黄帝内经》。
关于这个中土五行,只是列了一小部分,大家下去再看一看,作为一个了解,明白这个脾土为“孤脏”,它称为“中央土以灌四傍”这是《黄帝内经·素问》上说的,大家作为了解,知道这个补土派的重要性,知道这个脾土对人体的重要性。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归纳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种机能活动,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进而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建立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这个五脏系统,其实在上一节课里面那个图(表)已经讲得很清楚了,那个图(表)里面,有些不太理解或者是特别最后两行那些不太理解,暂时可以不强行要求。因为在临床当中,一些古代汉字也不常用。如果大家想特别的了解这个表格的话,我昨天也考虑过,要不要以后,开辟一个《黄帝内经》这个课程,把《黄帝内经》也给大家讲一遍。
生化是这个生克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生理机能及其相互关系。这种生克关系在人体内,在这个中医学中,就是刚才所讲的生克关系。木火土金水,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五脏肝属木,肝气喜欢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生理机能,故以肝属木。火有温热,向上、光明的特性,心主血脉以维持体温恒定,心主神明以为脏腑之主,故以心属火。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肢体,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属土。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有清肃之性,以清肃下降为顺,故以肺为金。水具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功能,故以肾属水。这些五行学说里面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确定五脏的五行属性之外,还以五脏为中心,推演络绎整个人体和各种组织结构与功能,将人体的形体、官窍、精神、情志等分归为五脏,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同时又将自然界的五位、五气、五色、五味等与人体的五脏联系起来,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的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这个说了这么多,就是上节课讲的那个表,讲了整整一节半课的时间,所以说非常重要。在《黄帝内经·素问》里面,关于那个表格,其实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大家这几天都在讨论这个表,而我又比较忙,没有怎么发言,其实大家先搞清楚,把《黄帝内经·素问》拿出来看一看,就很通很简单。所以我就在想,我本来打算把《黄帝内经》的东西拿出来说一说的,但是《黄帝内经》太厚了,如果我要说一说的话,那又引发一个新的问题,我估计这个中医基础理论就讲不下去了,那就专门讲《黄帝内经》了,所以我就在想,先把中医基础理论里面该掌握的掌握,对于中医诊断学重要的该掌握的掌握,以后再拨高的时候,再把《黄帝内经》讲一遍。
五行生克关系在五脏中的应用。
我刚才在这个五行的母子相及与其它关系里面,通过几个例子,相信大家已经非常清楚的,已经明白了这些关系,所以这里我就不重复说了。
五脏病变的关系。
五脏病变的关系,就是我刚才讲的。我刚才讲的,不仅把这方面的讲完,而且我还讲了对应的方剂。因为我平时比较忙,我讲课一般都是没有备课的。这后面的这些东西,我刚才讲过啦,我以为后面没有写,没想到后边写啦。
既然母病及子、子病及母都已经讲过了,而且临床中的例子已经说啦,就接着往下讲。
相克关系的传变
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相乘,刚才就说过了,就是太过相克,说白了,就是一只很大的猫,对一只很小的鼠,就这个意思。引起五脏相乘的这种关系,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某脏过盛,而致其所胜之脏受到过分之克,二是某脏过弱,不能耐受其所不胜之脏的正常克制,从而导致相对克伐太过,所以一个是绝对相乘,一个叫相对相乘。以肝木和脾土这种相克关系而言,相乘,就是木旺乘土,木本该克土,它特种旺了,所以就把土继续的欺负下去,也即所谓在这一个五脏里面属于肝气乘脾,或者土虚木乘,即脾虚肝乘,这两种情况。由于肝气郁结或者肝气上逆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出现胸胁苦满、脘腹胀痛、泛酸、泄泻这种表现的,就称为木旺乘土。反之,而先有脾胃虚弱而不能受肝气的克伐,而出现的头昏、乏力、纳呆、嗳气、胸闷、胸胁胀满、腹痛泄泻等表现,就称为土虚木乘。就看谁先出来。这种关系有哪些代表方剂呢?肝气郁滞和肝气上逆而影响脾胃的,肝气犯脾胃的,可以用柴胡疏肝散来进行治疗。
我记得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讲了一个胃病。泛酸、泄泻、脘腹胀痛,西医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者是糜烂性胃炎,或者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这个时候,要辨证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了胸胁苦满,而同时兼有脘腹胀痛、泛酸、泄泻这种情况,就认为是肝气郁结而乘脾,肝郁脾虚。如果有泄泻的情况,就用逍遥丸,肝郁脾虚用逍遥丸;如果没有泄泻,只是肝气犯脾胃的,一些胀满的这种情况,就用柴胡疏肝散,就看它的情况而定。以前上大学的时候编过歌诀:肝郁脾虚最逍遥,就是肝郁脾虚,鉴定有肝郁的情况又有脾虚的情况,就用逍遥丸。因为逍遥丸里面有疏肝的、有健脾的,有柴胡、茯苓、白术,芍药、当归、甘草,逍遥散、逍遥丸其实就是健脾疏肝。《黄帝内经》里面就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有泄泻的肯定要加健脾的,这就是如果肝气乘脾的话;没有泄泻,只有腹胀这种情况的话,就用柴胡疏肝散。比方这个脾虚肝旺这种情况,出现脾胃虚弱,拉肚子,这个腹痛泄泻,这个时候,就必须想到一个方子:痛泻要方。痛泻要方术芍风,白术、白芍、防风,然后再加一味陈皮。痛泻要方术芍风,这个是以前背的歌诀,就是治疗土虚而木乘的这一种情况。它会痛,你如果不从肝上下药,不肝脾同治,根本治不了。
总之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乘侮规律和母子相及归类来阐释。比方肝有病,病传之心为母病及子;病传之肾,为子病及母;传之脾为乘,传之肺为侮,其它四脏依此类推。我把这几种关系全部都讲解了,通过临床鲜活例子都讲解了。就是说,只要一脏有病可以涉及其它四脏,就通过五行的这种相生相克关系和母子关系全部都能解释。
另外,利用五行学说还可以阐述五脏发病与季节的有关系,五脏外应五时,所以五脏发病的一般规律其所主之时受邪而发病,即春天多发肝病,夏天多发心病,长夏多发脾病,秋天多发肺病,冬天多发肾病,这个上面的表已经有了,就不多说了。
指导疾病的诊断。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内脏有病,其机能活动就会有相互关系异常的变化,可以反映到体表的某些组织器官,出现色泽、声音、形态、脉象等方面的变化,即所谓“有诸内者,必形诸于外”。“有诸内者,必形诸于外”是中医望闻问切的核心。望闻问切为什么能探讨人体的这种阴阳五行、五脏六腑,就是因为“有诸内者,必形诸于外”。
五行学说将人体五脏与自然界的五色、五味、五音作了相应的联系,构成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因而观察分析望闻问切四诊搜集的外在表现,依据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生克乘侮规律,可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推断病情进展和判断疾病的预后,即所谓“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这个指导疾病诊断的这种东西就是与西医最大的区别,西医靠仪器诊断,中医完全靠人,靠望闻问切,靠外在与内在的联系。两个不同的医生,他们的水平,究竟从哪里能够判断出他们的水平高低,就是从诊断疾病开始,看谁诊断的准确,谁就厉害一些。所以将整个学习的重点都贯彻到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里面,因为这两本书学完之后,你会不会在临床当中运用这两本书所说的知识,所学的知识的话,就直接可以分出两个人之间的水平高低,就这么简单。有的人一辈子基础没打牢,一辈子都是庸医。
以五行属性归类和生克乘侮确定五脏病变部位,包括本脏所主之色、味、脉来诊断本脏之病以及他脏之病;他脏所主之色、味、脉来确定五脏相兼病变。相兼就是同时出现,比方说,面色青、喜酸、脉弦,就是说全部都指向一个地方,就是肝。比方面赤、口苦、脉洪,典型的心火亢盛。你看这多简单,只有把以前的那个表(学透)。
那个表,你不会背,搞不清楚,你以后学都不能学。如果脾虚的病人而见青色,这就是什么呢?就是肝脾同病,木来乘土,是肝气犯脾这种情况。你看,这就是相兼嘛。如果基础都不打牢,相兼的病一来,你就傻了。你都不知道别人几个脏腑同时病了。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你看心脏病面见黑色,黑色是什么呢?黑色是肾的真脏色,它就为水来乘火,多为肾水上凌于心,这就是相兼呢。
《难经·六十一难》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疾病千变万化,要正确的判断,必须坚持四诊合参,切不可急于某一诊或者五行理论的推断,这样容易搞出错误的判断。甚至有人哪,在网上给人看病,望闻问切一诊都没有。
比方有人昨天说:医生,我得了糜烂性胃炎,你给我开个方子!那个医生说:好,糜烂性胃炎我给你开,我给你开个左金丸,给你开个香砂六君丸,这个人完全没有问。为什么你说糜烂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在中医里面没有这个说法,没有这个东西,他说糜烂性胃炎你干脆给他开奥美拉唑还好一些。你还给他开中药,寒热虚实,望闻问切什么都没有,庸医一个。
我去年在网上讲课,我的书在网上流传,有不少粉丝。他们一一的加我,最后搞的我手机加爆,QQ加爆,全部加爆,很多人。首先就是大师,我很仰慕你,说完之后,我有个病你给我看一下。第一句话就是:我有个亲戚,得了二型糖尿病,你给他开个方子。这种人我是一般不给开方的。第一,他是个中医医盲,什么都不知道,二型糖尿病要我开中医的方子,你干脆找西医开,开点这二甲双胍算了。糖尿病在中医叫消渴,中医根本就没有糖尿病这个说法。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上消为肺消,中消为脾胃消,下消为肾消,肾消又分两种,肾阴虚和肾阴阳两虚型。中医就是这四种情况,没有望闻问切,就什么都没有。所以说讲到这里,就严重地提出:一个西医病名给你,就等于什么都没给你。中医必须望闻问切,就算你是那神医,望而知之谓之神,那也只是扁鹊、华佗他们通过排他法,通过某一诊断,只有百分之九十或者百分之八九十判断别人的病属于哪种情况,他也不能达到百分之百。四诊合参对于初学者来说,缺一不可,你现在就还没学会走就学会跑,你想望而知之谓之神,那最后你就成庸医,真的就成了神医,成了大神。
指导疾病的治疗。
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主要表现在根据药物的色味,按照五行归属指导脏腑用药;按照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控制疾病的传变,确定治疗,治疗法则,指导针灸取穴和情志疾病的几个方面。第一,指导脏腑用药,这个我在讲那个表格的时候讲过,不同的药有不同颜色、气味,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以味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药物的五色、五味与五脏的关系是天然色味为基础的,以其不同性能与归经为依据,根据五行归属来确定,即青酸入肝,赤苦入心,黄甘入脾,白辛入肺,黑咸入肾。比如说白芍,枣皮(山萸肉叫枣皮)味酸入肝经,丹参味苦色赤入心经,石膏色白味辛入肺经,白术色黄以补脾,玄参、生地色黑味咸入肾。临床脏腑用药以外,除色味外,还必须结合药物的四气,也就说寒热温凉和升降浮沉来进行应用。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诸根皆降而葛根独升。这样我只是随口说了几个这个升降浮沉的药性,以后学中药学的时候,还会有大量的这样的学习。
控制疾病的传变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五行中一脏有病,可传及其它四脏,如肝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心、肺、脾、肾有病,也可以影响到肝,不同脏腑的病变,其传变的规律不同。因此,临床治疗除了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外,还要根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它脏,防止传变。如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则乘土,病将涉及脾胃,此时应该在疏肝平肝的基础上,预先培其脾气,使肝气得平,脾气得健,则肝病不传于脾。见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个是太多了。这个实脾是在治疗肝病的基础上,佐以补脾健脾。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之盛衰。“盛则传,虚则受”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在临床实践中,既要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掌握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调整太过与不及,控制其传变,防患于未然,同时又要根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切勿将其作为刻板公式而机械地套用。这个很重要,有一些人,中基会背,中诊会背,《黄帝内经》也会背,《伤寒》也会背,《金匮》也会背,甚至《温病》也会背,最后一个病都不会治。为什么?因为他全部背会了之后,成了计算机,存到脑袋里面,刻板了,根本不会用,只会机械的运用,像机械套用一样,那有这么多临床当中哪有这么可以直接套用的呢。灵活运用是中医辨证诊治的核心。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大家下去之后,把接下来要讲的东西,重要的重点的复习一下。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