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请大家提出混进中医理论里的词汇 [打印本页]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8-21 23:37
标题: 请大家提出混进中医理论里的词汇
中医理论,发展到现在,出现了许多有争议的内容。产生争议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些非中医固有的词汇、概念,混入了中医理论中,造成了中医理论概念混淆,引起无谓的争论。
一些词汇是中医本来没有的,但被误以为是中医固有的。还有一些词汇是中医本来有的,但后世对其理解,脱离了其本意,这些都造成了混乱。

本帖请大家把这些词汇和概念列举出来,进行厘正和讨论。
我先提几个:

1,天人合一。
2,病因。

请大家继续。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7-8-22 10:49
这事儿嘛,恐怕最后扯出来的问题要比想要解决的问题多得多。要讨论原来的意思和后人的掺和先得划一条线把前和后分开来,结果又回到倒骑驴们一直鼓吹的回归经典老路上去。但中医是不断发展的,在现代更应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并据此修正前人的认识我认为既没有什么不对,也没有什么不好。是对是好关键还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两句话: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譬如病因,我印象中陈无择的“三因说”就是从中医的角度努力将实践提升为“高于实践”的“病因”认识,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说法,但似不应因为内经无此一词语就断言这不属中医。再退一万步说,即使古人没有的,难道现代中医就不能根据现代的需要加以补充发展吗?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8-22 21: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8-23 08: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8-24 16:11
萧铁 发表于 2017-8-22 10:49
这事儿嘛,恐怕最后扯出来的问题要比想要解决的问题多得多。要讨论原来的意思和后人的掺和先得划一条线把前 ...

·不好意思,我主帖里面讲的不清楚,没有把“混进来”说明白。
一个理论是不是混进来的,不是以经典有无来划分,应该以中医基本理论概念来划分,或者用现在时髦的一个词,叫“中医理念”。

中医理念是什么意思?
我想应该是符合两方面要求:

1,萧先生讲的“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实践检验,其实也好检验,并不需要我们现在一一用去实践去检验,只要看看,这个理论在中医历史上有没有用过,也就是前人有没有实践过。
中医两千多年了,提出来的一个理论,如果两千多年谁也没有应用,可知这个理论没有指导实践的意义。
2,某个理论,要看是否与中医学的核心内容相符。如果违背了核心内容,就不能说是中医学的东西。
中医学的核心内容是脏腑学说。主体叫理法方药。某个说法和中医脏腑学说相违背的话,不能算是中医学内容。
如果要说这算创新怎么办?这好办,创新的,只要能够被中医应用,能够指导中医实践,那就是新发展,就是填充,那是最大的好事。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7-10-8 12:17
阴阳五行原本就不是中医里的东西,在战汉时期被借用来说事。一直被借用到现在,成为反中医人士的话柄。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9 07:12
fayuan_guo 发表于 2017-10-8 12:17
阴阳五行原本就不是中医里的东西,在战汉时期被借用来说事。一直被借用到现在,成为反中医人士的话柄。

您认为中医不应该借用阴阳五行吗?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9 08:27
千秋雪发表于 2017-10-9 07:12

任何一门科学都只是在不断补充和发展的,中医也不例外。中医引进的何止是阴阳五行?
您认为中医不应该借用阴阳五行吗?

千总版说得好!引入阴阳五行后,中医就无所不包了。是因为有些内容虽然表面上与阴阳五行没有关系,而实际上,却都能被阴阳五行提供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观所包容。正因为这个原因,自从内经引入阴阳五行后,中医的发展过程就明显成了自上而下的过程。例如:由阴阳五行(上)演绎出内经(下);又由内经(上)演绎出伤寒论、金元四家、温病学及历代医家的临床和学术成果(下)。这个自上而下与西方科学(包括西医)的自下而上在方法论上恰好相反。西学的自下而上是指今天高于昨天,明天高于今天。而对中医来说,我们却不能说伤寒论高于内经。也就是说,认识到中医自上而下与西学自下而上的相反,是我们避免中医西化的关键。可惜该问题引不起大家重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10-9 09:04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10-9 01:06 编辑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10-9 00:27
千总版说得好!引入阴阳五行后,中医就无所不包了。是因为有些内容虽然表面上与阴阳五行没有关系,而实际 ...

而对中医来说,我们却不能说伤寒论高于内经。
--------------------
非常感谢和赞赏高智海先生的这句话,因为这句话道出了一句真理,一个事实!毋庸置疑,伤寒论是有高于内经的成就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内经,或者贬低内经。


就像一棵桃树,它结出了艳丽的桃花和甜美的果实;那些艳丽的桃花和甜美的果实肯定比树干和树根更引人注目,但是我们能因为桃花和桃子而否定或抛弃它的枝干和根本吗?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9 09:20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9 09:04
而对中医来说,我们却不能说伤寒论高于内经。
--------------------
非常感谢和赞 ...

千总的比喻非常形象!伤寒论与内经的关系确实是这样。二者的思维方式都是天人合一观是二者的共同点。二者的区别正如冯世纶教授所说内经乾坤大,伤寒六经小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10-9 09:53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10-9 01:20
千总的比喻非常形象!伤寒论与内经的关系确实是这样。二者的思维方式都是天人合一观是二者的共同点。二者 ...

非常欢迎和喜欢和高智海先生讨论问题。
小高先生思维敏捷,热情奔放,是中医学术研究的一位优秀尖兵。不可否认,任何学术和学科都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和进步的,中医学亦是如此。但是不能因为后来的进步和发展,反过来就去否定和抛弃原来的基础和根本。比如数学,微分积分学属于高等数学,但是并不能因为它的存在而否定和废除小学水平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虽然简单低级,但是它永远是各种高等数学的基础和支柱!

有些人,借口医学的现代发展,就大肆攻击内经是古老的、原始的和落后的,甚至提出要废除内经,真是匪夷所思!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9 10:52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9 09:53
非常欢迎和喜欢和高智海先生讨论问题。
小高先生思维敏捷,热情奔放,是中医学术研究的一位优秀尖兵。不 ...

千总过奖了!我若像您说的那么好,刘亦之和萧铁就不会攻击我了。实事求是的讲,微分积分学小学数学的关系不是伤寒论与内经的关系。是因为你懂微积分,就肯定懂小学数学。而一个会治病的中医却不一定懂内经。很多会治病的中医否定内经能够证明这一点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7-10-9 12:12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10-9 07:12
您认为中医不应该借用阴阳五行吗?

医学是科学。中医学也是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不是来自于劳动人民长期医疗实践的总结而是来自于商末周初时期的医学实验。因此对于医学实验的结果引用哲学来说事就有些牵强附会。
在史无前例的年代几乎所有的技术书籍都会引用伟人的语录来说事。不过那个时代一结束,也就不再引用了。遗憾的是中医例外,被引用了两千多年。不过中医也仅仅是借用而不是迷信。例如右手寸关尺脉象分布的规律就实事求是的记载了并不符合阴阳规律的事实。这里指的是脾胃的分布与肺和大肠以及肾和膀胱的分布阴阳不符合。左手确是很规律的(参见脉诊与经络一文)。《内经》时代的古人尚且能够不拘于阴阳五行,我们又何必非要固守或执迷于古代哲学呢?让中医回到科学实验上来不好吗?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9 12:52
fayuan_guo 发表于 2017-10-9 12:12
医学是科学。中医学也是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不是来自于劳动人民长期医疗实践的总结而是来自于商末周初时 ...

1、阴阳五行不是哲学。您是怎么得出阴阳五行是哲学这个结论的?
2、您认为阴阳是什么右手寸关尺脉象分布的规律就实事求是的记载了并不符合阴阳规律的事实。这里指的是脾胃的分布与肺和大肠以及肾和膀胱的分布阴阳不符合体现在哪里?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10-9 13:12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10-9 02:52
千总过奖了!我若像您说的那么好,刘亦之和萧铁就不会攻击我了。实事求是的讲,微分积分学与小学数学的关 ...

实事求是的讲,微分积分学与小学数学的关系不是伤寒论与内经的关系。是因为你懂微积分,就肯定懂小学数学。而一个会治病的中医却不一定懂内经。很多会治病的中医否定内经能够证明这一点
------------------------------
高先生此话值得商榷。你说“懂微积分,就肯定懂小学数学。而一个会治病的中医却不一定懂内经。”这样说就显得片面和肤浅了。因为再高深的数学也离不开加减乘除这些基本运算;同样,再简单的中医,治起病来也离不开“寒热虚实,温清消补。”作为一个中医师,他可能没有研读过内经,但他只要运用中医药治病,就不会离开虚实补泻这些内经的基本原理!你说呢?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9 14:17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9 13:12
实事求是的讲,微分积分学与小学数学的关系不是伤寒论与内经的关系。是因为你懂微积分,就肯定懂小学数学 ...

是的。能够运用寒热虚实,温清消补治病的中医师,我们可以说他在运用虚实补泻这些内经的基本原理。但我说的懂内经不只是您说的这些,还要不歪曲、不否定内经。例如:周现强、太白侠及其他很多人治病效果很好,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内经,却都在一定程度上歪曲、否定内经,并与人争吵不休。而学数学的人不会在小学数学上争吵不休,若有争吵,也只能在微积分或其他高等数学上争吵。同为基础的东西,为何会出现小学数学没有争吵,而对内经吵的最凶,且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完全弄懂内经了呢?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10-9 18:26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10-9 06:17
是的。能够运用寒热虚实,温清消补治病的中医师,我们可以说他在运用虚实补泻这些内经的基本原理。但我说 ...

同为基础的东西,为何会出现小学数学没有争吵,而对内经吵的最凶,且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完全弄懂内经了呢?
---------------------------
以上这段话,高智海先生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现代中医教育的艰难和缺陷,也道破了现代中国教育的片面和和缺失!非常发人深省!!!
现代教育完全是西式方案,非常缺失东方文明的传承和中华文化的普及。以致使现代的中国青年,甚至大多数中国大众不了解阴阳五行、干支以及乾坤泰否等中华固有概念,所以读起内经来如同天书,不理解甚至曲解其本意和应有含义。由于人们的知识面不同,对内经中的同一词汇或概念,颇多歧义。这是严酷的现实,也是学习中医必须面对的难以逾越的屏障。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7-10-9 20:27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10-9 12:52
1、阴阳五行不是哲学。您是怎么得出阴阳五行是哲学这个结论的?
2、您认为阴阳是什么?右手寸关尺脉象分 ...

《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
注意:以上外候的都是内脏唯独脾胃相反。是故人搞错了吗?没有实验结果就是这样。
试验结果
       1)每一个区域单侧的感传结果一致。
       2)各区域的感传如下:

部位        尺侧      左手      桡侧        /        尺侧       右手       桡侧
寸          心双侧              小肠双侧          肺双侧                  大肠双侧
关          肝双侧              胆双侧             胃双侧                  脾双侧
尺          肾左侧              膀胱左侧          肾右侧                  膀胱右侧
尺外       心包左侧           三焦左侧          心包右侧              三焦右侧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7-10-9 20:31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10-9 12:52
1、阴阳五行不是哲学。您是怎么得出阴阳五行是哲学这个结论的?
2、您认为阴阳是什么?右手寸关尺脉象分 ...

中文名 阴阳五行
类    别 道家哲学
定    义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
阴阳涵义 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 五行涵义 五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
融合构成 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
宗    教 道教 历    史 五千年
参见百度百科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7-10-9 20:32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10-9 12:52
1、阴阳五行不是哲学。您是怎么得出阴阳五行是哲学这个结论的?
2、您认为阴阳是什么?右手寸关尺脉象分 ...

中文名 阴阳五行学说
释    义 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性    质 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属性
应    用 古代哲学
参见百度百科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10 08:35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10-10 08:44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9 18:26
同为基础的东西,为何会出现小学数学没有争吵,而对内经吵的最凶,且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完全弄懂内经了呢 ...


千总说的好!您指出的这些问题都是中医西化的表现。我个人的看法,傅景华老师所著的《黄帝内经素问译注》非常好!我对内经的理解均来源于傅老师的书。另外,从内经开始,中医才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而从内经到温病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实施这个过程的方法论可称为天人合一观;西学的方法论是天人相分。二者的方法论相反。认识到这些,才能纠正您提出的那些问题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10-10 08:46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10-9 10:45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被称为中医最早的医学典籍,位列中医四大经典之首。然而黄帝内经是建 ...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被称为中医最早的医学典籍,位列中医四大经典之首。然而黄帝内经是建立在唯心论基础之上,是古人探索自然与疾病抗争的经验认识经验理论,对自然现象人体生理现象进行探索得出的粗浅认识,大多是毫无根据天马行空的主观臆想。其认识水平之低、错误之多令人不忍卒读,如果现代人仍然把古人这些错误的主观臆想当做科学、超科学知识到处宣传会让旁观者笑掉大牙的。
-------------------------
这位先生一说起内经,就喋喋不休地进行攻击,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蜀犬吠日”现象罢了!请问先生,你真的熟读内经了,并且可了解了其中的真实含义了吗?动辄污蔑内经是“臆想”,其实正暴露了你自己才是“臆想”!这种不懂装懂,还肆无忌惮地攻击中华传统文化的行为,才真是一种恶习!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10 08:49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10-10 08:53 编辑
fayuan_guo 发表于 2017-10-9 20:31
中文名 阴阳五行
类    别 道家哲学
定    义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

哲学只能出现有人类之后。而阴阳的核心阳化气阴成形与五行的核心金(阳中之阴)木(阴中之阳)水(阴中之阴)火(阳中之阳)土(阴中至阴)在有人类之前就存在。这说明,阴阳五行是不是哲学。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10 09:06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10-10 09:19 编辑
fayuan_guo 发表于 2017-10-9 20:27
《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 ...


您弄错了!以心肝脾肺肾为例,以上所候的不是代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内脏器官,而是藏象的心藏肝藏脾藏肺藏肾藏。是因为单独的内脏器官没有那么大的功能来辐射到手腕桡动脉处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10 09:21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10-10 09:19
是因为单独的内脏器官没有那么大的功能来辐射到手腕桡动脉处
===================================
你 ...

心脏肺就可以是啥意思?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10 09:41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10-10 10:03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10-10 09:32
心脏跳动与肺呼吸是不是“辐射”到手腕桡动脉处?

心脏跳动与肺呼吸配合是可以辐射到手腕桡动脉处的。但心和肺就没有区别了吗?否则,为何左寸脉右寸脉呢?你真的认为就是心脏器官就是肺脏器官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10-10 10:45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10-10 01:50
人的思维本来就有这样一种惰性,即把已有的学说、知识当成不可侵犯的真理标准,这种惰性容易束缚人们的思 ...

人的思维本来就有这样一种惰性,即把已有的学说、知识当成不可侵犯的真理标准,这种惰性容易束缚人们的思想。惯性思维的改变历来是极其痛苦的,一个人世界观形成之后其思维定势是很难改变的。就像民国初期强制废除妇女裹脚、革除大辫子在今天看来无疑是一种社会进步,然而当时的人们却经历了非常痛苦的取舍抉择。中西医的沟通有许多途径,大家各自努力,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中医学发展的方向决定中医未来发展的成败。在科学发达的现代社会,废除阴阳五行经络精气用现代医学科学理论阐释中医治病原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毕竟抛弃传统理论会造成短暂的不适应。
---------------------
难得医见钟情先生颇具人情味的描述,如此温情脉脉,十分令人感动。
可是,传统的东西并不都是清朝的大辫子和女人的小脚。如果不加分辨,不加区别地,把过去传统的的东西一概予以否定,恐怕也是十分荒唐的行为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10 10:50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10-10 10:55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10-10 10:41
心就是心脏器官,肺就是肺脏器官,有错吗?


用西医观点来看,当然没错;但用中医藏象学说来看,心就是心脏器官,肺就是肺脏器官,脾就是脾脏器官就错了。其中,就是脾脏器官不是给王锡民教授否定脾主运化送炮弹吗?你到底是中医还是西医?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7-10-10 10:53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10-10 01:50
人的思维本来就有这样一种惰性,即把已有的学说、知识当成不可侵犯的真理标准,这种惰性容易束缚人们的思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传统特色,这个民族也就很快要消亡了! 没有了民族的个性,世界就失去了丰富多采,没有了国家的传统,世界就显得单调。这个道理,你可明白?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10 11:06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10-10 11:07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10-10 10:53
波粒二象性你懂吗?

我不懂波粒二象性,只知道是内经说的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而不是你说的心脏器官,肺脏器官。脾脏器官。否则,你无法阻止王教授否定脾主运化,也无法解释心藏神。你认为心藏神心脏神是一回事吗?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10 11:12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10-10 11:16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10-10 11:04
中医理论的名词术语全是波的特性,不是对物质结构的解释。如经、脉、象、神、精等等。

你前面不是说就是心脏器官吗?怎么又成了?若人体全身所有的器官都成了,这得到隐身术也太容易了吧?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10 11:27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10-10 11:16
你还是好好学习现代科学知识

还是我来告诉你吧:亚微观层次的阴阳通过集合或聚合生成微观层次的物质(包括你说的);而内脏器官作为宏观物质,又是由微观物质组成(包括生成和构成)的。你的充其量只是微观物质,比起中医的阴阳来,差了一个档次,值得你到处显摆吗?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7-10-10 11:31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10-10 09:06
您弄错了!以心肝脾肺肾为例,以上所候的不是代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内脏器官,而是藏象的心藏肝藏 ...

这里的脏府并不是单纯的脏腑而是指经络或脏腑经络。上网查一下《中医脉诊与经络》就知道古人是怎么做的了。我只是重复一下古人发现脉诊部位的过程。当然也补充了两点。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10 11:35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10-10 11:29
你太牛了,你还是和老年痴呆岳毅科讨论,你比三岁顽童还厉害。

不是我太牛,而是因为现代科学仪器无法证实阴阳的存在,却能够证实波的存在。你敢说阴阳吗?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10 11:44
fayuan_guo发表于 2017-10-10 08:49
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之前就有阴阳这两个字?就有对自然界总结的规律?这恐怕是外星人的杰作了吧!

先生说得好!试想一下,人不总结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包括阳化气阴成形),这个客观规律不存在了吗?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10 11:49
fayuan_guo 发表于 2017-10-10 11:31
这里的脏府并不是单纯的脏腑而是指经络或脏腑经络。上网查一下《中医脉诊与经络》就知道古人是怎么做的了 ...

经络只是神气出入游行的通道,不是脉象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7-10-10 22:39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10-10 22:50 编辑
董建军发表于 2017-10-10 11:35

你什么话就敢说出来,周期性阴阳测量不出来吗?

你啥意思?是说周期性阴阳能测量出来,也能测量出来,所以,阴阳就能平起平坐。是这个意思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8-2-3 23:01
道法自然,又一个莫名其妙混进中医的词汇,竟然出现在堂而皇之的白皮书上!!!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8-2-4 14:23
llyyjj 发表于 2018-2-3 23:01
道法自然,又一个莫名其妙混进中医的词汇,竟然出现在堂而皇之的白皮书上!!!

          道法自然,是《老子》中的一句话,与中医理论无关。中医人中有太多的自做聪明的糊涂人,总是把自己没明白的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词往中医里硬塞,惹出太多笑话。
      中医学是医学,医学必须遵循健康、疾病和治病规律。扯一些无关的词,实为画蛇添足,不懂装懂。这些人就怕被人揭穿,一旦揭穿他,经常不能自圆其说。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