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创建新医学的基本思路(八)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8-7 17:42
标题: 创建新医学的基本思路(八)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8-7 17:44 编辑

   一、        中西医两套理论交叉造成的新混乱   
       在得不到学科理论性支持的情况下,现代临床家仍然坚持技术创新。创下了可歌可泣的临床业绩。
       临床家所追求主要目标是临床疗效。至于理论方面,不是他们不重视,而是他们不擅长。他们参入了西医理论加上中医经验,取得临床疗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由于两门医学的相互交织,给临床家自身也造成了巨大的困惑。他们显然没有能力解除这些困惑。他们的优势是临床经验丰富,“参西”属于探索性治疗。参多,参少,也只能随意尽力而已。

        现代临床家在没有新理论支持的去条件下,柔和兼用中西医两套理论,一步跨入现代临床与西医比高低。一旦产生了临床疗效,也就大功告成。疗效的背后,必然牵涉中西医两套理论交叉,甚至中西医两类药物的混用,疗效的原因也就很难解释清楚。两种理论究竟是怎样在起作用,也就更是无法说清楚。那么,临床家只有顺坡下驴,选择用中医古典理论解释一通。
       其实,我们除了从临床家那里获得成功个案之外,其它什么都无法得到。因为他们不仅什么问题都没有搞不清,反而制造了新的理论混乱。尤其是现代教育体制出来的后学,无法理清两套理论的是是非非,更无法解决两门医学理论相互交叉所出现的新问题。所以,他们无法入门。
      自幼接受现代教育的后学要学会现代临床,需要一套科学理论体系,与他们掌握的科学体系接口。这一点,现代临床家显然做不到。因为他们自己都还没有搞清楚,哪里来的一套科学理论体系?既然没用科学理论体系,就无法教授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学生。在思路都还没有理清的情况下,中医界忙于启动“师承”教育模式。简直是乱成了一锅粥!
       也为难了这批临床家,他们的科学知识是有限的,而他们看家本领就是会用经典理论来教导学生。我就不相信,这些顶尖临床家,就真的不知道中医经典的“单向导电”性能?
      临床家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他们的绝技绝学传承不下去,倒是把两门医学理论交叉所引起的混乱思维毫不费力气地传承了下去。


   二、“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新医学研究者早年师从现代顶尖临床家研习中医临床有年。她清楚地看到了顶尖临床家的高端技术背后,缺乏新理论支持的痛楚。他们念叨的经典理论远远落后于时代,无法支持现代新技术。她便决心为他们创下的新技术建立一套适用于新技术的现代医学理论。这样就必须下决心放弃原先的经典理论。
       新医学研究者深悟中国古语“舍得”一词的道理。其实,古希腊也有同义谚语:“放弃你所有的,然后才能获得”。一个科学探索者,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论庸医派如何坚持经典,复古派如何吹捧经典,新医学研究者首先需要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 只有全面放弃经典理论,才有可能创出一条新路子。

     在人类医疗范围内,中西医两套理论显得非常多余。保留一套,舍弃一套,才是最佳选择。如果没有忍痛割爱的精神,就无法实现医学革命。然而,中医经典根深蒂固。早已成为千年古医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医之魂。都认为那里面可能蕴含着千古精髓,万般绝技。一旦被人提出“舍弃”,恐怕比卞和砍掉双足还要难过!
       这是邓铁涛大师曾经引用过的一个典故。但是邓大师忘了这个典故的结局:只有砍去卞和的双足,待卞和的血液流入“和氏璧”的纹隙之中,“和氏璧”才展现出它原先无法展示的光辉。如果没有卞和失足流血,天下也就没有“和氏璧”。那块奇珍异宝,永远只是自然界的一块普通顽石。

     三、坚定选择现代医学理论体系作为基本框架    
       新医学研究者理清了思路,认为新医学理论体系,不能长期徘徊于两套理论之间左右摇摆。只能从两套理论中择优一套,作为新医学的基本框架。
现代医学科学的全套理论已成体系,学科结构完备,科目层次分明,基础学科坚实,技术学科进步,基本概念清晰,基础理论严谨,实验验证扎实,论证体系可靠。这些优点,中医经典理论一样都没有占上。新医学只能择优现代医学理论体系作为基本框架。

       大家一定会担心,现代医学理论与中医理论不是一个体系,它是否有能力支持中医临床技术?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现代医学科学的理论之上,已经被西医成功的搭起了一座通往临床技术的桥梁。这座桥梁的具体化身,就是西医的《病理学》。《病理学》是西医给自己量身定制的。所以,只适合于西医通过,没有考虑用于中医通过。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在西医《病理学》---这座既有桥梁上做些加固工作,就能够让中医的重载车通过,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具体说,为了适用于中医针对病种的广泛性,可在西医病理学理论基础上向前延伸、向外扩展、向上突破,以求获得更大的覆盖能力。中医有了这座桥梁,就可以顺利的从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过渡到自己的临床技术。中医的高端技术不再是经验性质的绝技绝学,而是业内大多数人都能掌握的科学技术。
         除此之外,西医病理学自身通过中医的革命而就此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
        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借用”或“共用”?因为西医这一套东西,绝不是单凭中国中医---一医一国所能搞出来的。中国中医没有能力另外给自己架起一座专用桥梁。这个不是靠吹牛就能实现的。要有自知之明,还是委屈一下,,与西医“共用”桥梁经济实惠,也能满足使用要求。

       被千古推崇的中医经典理论---自然哲学,将被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全面替代。中西医学站在同一个理论平台上,中医才能设计出自己更优越的顶层结构,才能发挥出千古无法发挥出来的医疗优势。 同时也能通过对比,发现西医存在的后天谬误及先天缺陷。有能力弥补现代医学临床及理论缺陷,中医才能真正仰起脸来,正面面对全人类。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8-8 10:05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8-8 02:46 编辑

  思考者的观点“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新医学研究者早年师从现代顶尖临床家研习中医临床有年。她清楚地看到了顶尖临床家的高端技术背后,缺乏新理论支持的痛楚。他们念叨的经典理论远远落后于时代,无法支持现代新技术。她便决心为他们创下的新技术建立一套适用于新技术的现代医学理论。这样就必须下决心放弃原先的经典理论。
    新医学研究者深悟中国古语“舍得”一词的道理。其实,古希腊也有同义谚语:“放弃你所有的,然后才能获得”。一个科学探索者,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论庸医派如何坚持经典,复古派如何吹捧经典,新医学研究者首先需要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 只有全面放弃经典理论,才有可能创出一条新路子。
  笔者赞同
朋友学会选择,学会放弃”的观点,没有选择就如人们在继承祖宗的遗产时,将其遗留的洗脚水,尿罐子和金银珠宝不加选择地全部保留是不可取的。因为人们需要的是有价值的东西。但对朋友“只有全面放弃经典理论,才有可能创出一条新路子。”的观点并不认同。因为,如果放弃经典,就像一个家族抛弃了祖宗,如朋友姓岳,总是可以追溯到前十代以致几十代姓岳的家族曾经在何时何地生存?有过那些贡献?放弃经典就等于否定祖宗,让现存的中医理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我相信姓岳的家族不会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刘亦之先生之所以不受欢迎就是他主张推翻经典!请注意前车之鉴,方能不重蹈覆辙。忠言逆耳,供朋友参考。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8-8 10:52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8-8 10:05
  思考者的观点“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新医学研究者早年师从现代顶尖临床家研习中医临床有年。 ...

但对朋友“只有全面放弃经典理论,才有可能创出一条新路子。”的观点并不认同。因为,如果放弃经典,就像一个家庭抛弃了祖宗,如朋友姓岳,总是可以追溯到前十代以致几十代姓岳的家族曾经在何时何地生存?有过那些贡献?放弃经典就等于否定祖宗,让现存的中医理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我不会相信姓岳的家庭会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刘亦之先生之所以不受欢迎就是他主张推翻经典!请注意前车之鉴,方能不重蹈覆辙。忠言逆耳,供朋友参考。

-------------------------------------------------------------------------------

多谢张先生点评!
我说的放弃理论,仅限于医疗学说面层。作为历史研究,还是有保留的价值。
内经里发现的现象,西医都研究过了,论证过了。
既然人家都弄过了,而且比我们严谨,
我们何不直接运用,而是用它来解释内经?

现代医学没有发现的知识,内经一样也没有发现,
那您还留着它做什么?
只有考古学有用,医疗学没有用了。

如果看不到这个面层,那就会显然科学研究的泥潭。

就拿土木工程来说,中国土木自大禹以来,业绩显赫,世界著名。
可到如今,所能保留的仅仅是“土木”这个词,还保留了“砖”这一建筑材料。
其余的全部引进国外。
土木界的人,没有象中医界的人那么保守。
该放弃的就全面放弃,
尤其是理论体系。中国古代,虽有土木工程业绩,却无理论。
也就是一套经验说辞而已。与中医基本上是一样的。

无法与现代科学的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相提并论。

现代基础理论:数学、物理、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土力学等等。
中国古代的土木工程虽算发达,但这些东西一样都没有,
不引进国外的,难道中国真能自己另搞一套?
上述学科我都学过,中国一国一行,是没有能力把这些东西搞出来的。
能学会运用已经不容易了。

其实,落后国家的各行各业都是引进发达国家的理论及技术,然后发展起来了。
这个不用多说了。

中医的技术特殊,西方科学与其不配套。
这才导致了落后。
现在,要做到工作就是,找到西方科学与中医技术配不上套的环节在哪里?
找到了这个环节,调整一下就能配上套了。
这件事说起来简单,中医人近200年来也一直都在探索。
只是没有探索到要害而已。

如今我之所以积极宣传新医学,就是我们这里已经有人探索到了要害环节,
只需稍加调整学科结构,中医的一切技术类问题便迎刃而解。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8-8 11:02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8-8 11:04 编辑

先生依然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现在讨论的是中医发展,如何才能发展?
如果因为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就可以发展,
那么,大家都回去读内经就够了,还来到这里做什么?

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一论题可以不讨论。
套用的是,未来的中医怎么办?

先生解读内经,满以为业内人士都读不懂内经,满以为中医衰败都是大家不好好学习内经。
这是现代人的一个群体性误解。

我既然来到论谈,不是为了和大家应声附和,因为我看到中医太可怜!
任由 这些无知者糟践,蹂躏。它怎么可能发扬光大?

我为什么一直不离开一词:“现代顶尖临床家”?
这些人手里的高端技术,才是中医未来真正可以依仗的东西。
看不到这些有科学价值的东西,
您们即便把内经解读烂,解读成灰,也不会看病。

一门不会看病的医学,如何面对现代及未来?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8-8 11:15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8-8 03:34 编辑

    思考者朋友的回复:内经里发现的现象,西医都研究过了,论证过了。
    内经中所指的寒热现象,西医是不承认人体内有什么寒热存在?这种研究是对中医理论的否定?中医判断疾病就是找出寒热存在的依
[url=]黑体[/url]据来定属性。如人们在食用火锅后往往会产生胃肠道的热,发生口角炎、肛周炎,是不懂医学的老太太都知道是上火的事,而上火是比热更为严重的疾病现象,连这种明摆着的事实都不敢承认?就是西医研究的功劳?事实上人体因各种原因会导致代谢水平的改变导致产热量的增加或减少,让人体感到不适的现象就是寒热。
    建议朋友将心目中创建新医学的思路整理一下,将其概括为若干条简明的条款,让人一目了然,要不然大家读了半天帖子,仍然弄不清朋友所构思的新医学是怎么一回事。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8-8 11:46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8-8 04:06 编辑

    思考者朋友的观点:现代医学没有发现的知识,内经一样也没有发现,
    笔者认为:现代医学没有发现的知识,如阴虚者,阳必凑之。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是在内经时代就提出的,是与代谢相关的现象,是现代医学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医学科学观点。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是:人体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产生对环境的不适应。内经则认为是结构变化导致功能同产热量的变化产生的寒热现象就是疾病,两者时隔两千多年,现代医学连寒热现象都不承认,不便在此评论。
    个人观点,仅供朋友参考。
    让争论成为友谊,让友谊成为动力!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8-8 12:00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8-8 11:15
思考者朋友的回复:内经里发现的现象,西医都研究过了,论证过了。
    内经中所指的寒热现象,西医是 ...

    思考者朋友的回复:内经里发现的现象,西医都研究过了,论证过了。
    内经中所指的寒热现象,西医是不承认人体内有什么寒热存在?这种研究是对中医理论的否定?中医判断疾病就是找出寒热存在的依[url=]黑体[/url]据来定属性。如人们在食用火锅后往往会产生胃肠道的热,发生口角炎、肛周炎,是不懂医学的老太太都知道是上火的事,而上火是比热更为严重的疾病现象,连这种明摆着的事实都不敢承认?就是西医研究的功劳?事实上人体因各种原因会导致代谢水平的改变导致产热量的增加或减少,让人体感到不适的现象就是寒热。
    建议朋友将心目中创建新医学的思路整理一下,将其概括为若干条简明的条款,让人一目了然,要不然大家读了半天帖子,仍然弄不清朋友所构思的新医学是怎么一回事。

----------------------------------------------------------------------------------

多谢张先生指导!

创建新医学,首先是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
因为我是业外人士,只能从意识形态面层来宣传,牵涉到医学的东西,只能谈些毛皮,我尽力而为吧。
医学深层次的知识,需要非常精通现代医学基本理论的人才能讨论。

中医很多医学发现,现代医学大部分都有发现。只不过没有按照中医的说法去认识。
当然,还有部分现代医学确实没有发现。
这就需要中医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及手段去发现,而不是继续抱着古书。
古书即便有些发现,也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总之,对中医未来发展价值不大。

至于寒热问题,我记得已经与先生讨论过了。
您说的那些“上火”小毛小病,先生不是用现代科学理论---代谢产生热量解读过了吗?
代谢改变产生热量增减,只能解释一部分小毛小病,不是所有的病都是代谢问题。
现在那些小毛小病,患者不进医院,自己都能治。
已经不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了。

人类疾病的复杂性,不是用一句“寒热”就能说清楚的。
而现代医学把病的种类按照病理划分的非常细致。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应该按照现代医学划分的病种来救治,
治病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治疗结果必须经由现代医学理化检测通过。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8-8 12:14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8-8 04:16 编辑

    思考者朋友:您提出创建新医学的构思是新生事物,本人一百个赞同。但是,其过程应该是:提出构思观点,然后付诸临床实践,总结成败教训,重新进行临床实践,直至被学界认同的过程。但提出的观点必须以医学现象为基础,符合医学逻辑为准绳。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8-8 12:19
人类疾病发病时,大多数都带有人体发热现象,
少数病人体发冷。
这只是疾病发作时伴随的症状。
一种症状,无法应对千万种疾病。

至于食物的寒热属性,药物的寒热属性,那只是古代发现的现象。
食物及药物对人体作用,不仅仅是一个影响代谢问题。
如果不是纯代谢问题,还有别的问题,那么现代医学就会去研究别的问题。

这不存在承认不承认的问题。因为古代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现代医学没有办法笼统的承认。
现代医学针对的是非常具体的病种,当然没有考虑整体性是它的缺陷。

但就具体病种而言,可以说搞得非常清楚。
中医只要借助用西医的清晰度,完全可以把病治得更好。
这是新医学诞生以后才从临床上知道的。
就拿肾病来说,西医划分了很多种,如肾炎、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糖尿病肾病,
再加上患者的个体差异。治法分型很多。只要区分准确,就能药到见效。

古中医没有那么精确的划分,只知道见到水肿,脚脖子肿、脸肿、血尿等简单区分,
便辨证论治。虽然也能见到疗效,如消肿、血尿消退等症状改善。
但并没有触及到病理改变。所以,这种治疗,是通不过理化检测的。

中医经典无论多么高明,都指导不了把病治疗的通过检测。
这才是要害!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8-8 12:29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8-8 13:14 编辑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8-8 12:14
思考者朋友:您提出创建新医学的构思是新生事物,本人一百个赞同。但是,其过程应该是:提出构思观点, ...


    思考者朋友:您提出创建新医学的构思是新生事物,本人一百个赞同。但是,其过程应该是:提出构思观点,然后付诸临床实践,总结成败教训,重新进行临床实践,直至被学界认同的过程。但提出的观点必须以医学现象为基础,符合医学逻辑为准绳。

-------------------------------------------------------------------------

如果把病名、病理、症状全套纳入现代医学体系之中,
中医的治病就会既符合中医特色,有符合医学逻辑,更符合现代治疗标准。

当然,不是说新医学什么病都能治,而是治不了的病,自己心里要有数,不能糊弄患者,更不能自欺。
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不断进步。

其实我所谈的不是个人观点。
我一个外行,又是中医世家出身,能有什么别的观点?

这些东西,都是20世纪以来顶尖临床家的东西,只不过由我的嘴里说出来了而已。

我还清楚的记得,几个月前,就在这个论坛上,还有人批判干祖望,说他反中医。
其他人没有干祖望那么直白,不愿意与庸医们争论罢了。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8-8 13:21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8-8 13:22 编辑

从干祖望大师的对内经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上世纪中医临床顶尖人物对内经的态度。
中医界不认可这些顶尖人物,除非自己用内经看病超过他们。

但是,不认可这些顶尖人物,看病就不可能超过他们。
古代文化带有很大的误导性。
大多数人为什么只能当庸医?
就是不敢创新,只会唯唯诺诺,按经典从事。最终都是一大群庸医。

无论数量再多都没有用,自然界不是因为那个物种数量多,就可以免于“物竞天择”。
人类社会也不是由于哪一群人数量多,就可以免于“成王败寇”。

庸医再多,都没有用。顶尖人物哪怕就一个人,便可以开辟人类医学新纪元!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8-9 09:56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8-9 02:30 编辑

  思考者朋友“庸医再多,都没有用。顶尖人物哪怕就一个人,便可以开辟人类医学新纪元!”的观点是忘记了独木难支大厦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中医称为杏林是个群体,不是由一两个顶尖级中医组成的,从业中医水平参差不齐是事实,就是现代西医中也有庸医是不足为奇的,不要以庸医来否定整个群体!朋友的目的是创建新医学,支持的人本来就不多,如果得罪了大多数中医,是在为自己的创新医学设置障碍。再好的新医学理论也需要中医学界的支持才会具有创新的意义。忠言逆耳,仅供参考。  最近两天,个人不断以质疑者的身份提出非难,不是要有意为难朋友,而是盼您能正确对待中医这个群体,才能让朋友创建新医学的思路早日成为现实。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8-11 14: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8-16 18:57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8-16 19:08 编辑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8-9 09:56
  思考者朋友“庸医再多,都没有用。顶尖人物哪怕就一个人,便可以开辟人类医学新纪元!”的观点是忘记了 ...


 思考者朋友“庸医再多,都没有用。顶尖人物哪怕就一个人,便可以开辟人类医学新纪元!”的观点是忘记了独木难支大厦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中医称为杏林是个群体,不是由一两个顶尖级中医组成的,从业中医水平参差不齐是事实,就是现代西医中也有庸医是不足为奇的,盼不要以庸医来否定整个群体!朋友的目的是创建新医学,支持的人本来就不多,如果得罪了大多数中医,是在为自己的创新医学设置障碍。再好的新医学理论也需要中医学界的支持才会具有创新的意义。忠言逆耳,仅供参考。  最近两天,个人不断以质疑者的身份提出非难,不是要有意为难朋友,而是盼您能正确对待中医这个群体,才能让朋友创建新医学的思路早日成为现实。

--------------------------------------------------------------------------------

多谢张先生好意!
看来我有些语言过激了!
好吧!下来我尽量注意用语。

中医会随着农耕时代的逝去而衰退。
这个已经不是什么“预见”,而是眼前的事实。
所以,我强调的是中医要随时代“蜕变”。
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就是,“蜕变”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
新医学需要实现对原先学科的突破。
必须做到敢于放弃古代经典,重新开辟道路。
用《岳飞传》里的一句话来比喻,就是敢于“枪挑小梁王(二王)”。

当然,这不是一般人员力所能及的。
需要少数天才,为行业实现“蜕变”而“化蝶”先飞。
这样才能真正让中医成为人类“高端医学”。
确保中医不继续衰败!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8-16 19:04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8-16 19:14 编辑

由于我是一个工程专家,同时又是一个创新心理学家。
所以,在创新的道路上,比业内人士更不受思维拘束。
我想用我的突破性思维,影响中医行业。

既然创新,就不能像某些人那样,羞羞答答,怀抱琵琶半遮面,必须为中医开出一条新的道路。

如果没有能力开出新道路,只会穿新鞋而走老路。
那么,就不要虚张声势---创建“新医药学”!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8-17 07:51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8-17 08:06 编辑

董建军先生曾问过:“怎么把医案当成经典?”

新医学要大刀阔斧向前开拓,用现代医学科学理论全面武装。
但是又不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更要规避以往的“西化”倾向,
所以暂时选定现代最顶尖的临床的《个案》,作为过渡时代的过渡《经典》,
直至新医学理论出台。

新医学研究者的思路为什么与大家都不同,不选中四大经典而选择顶尖《个案》呢?
因为研究者认为,中医的核心是技术,不是理论。
而中医的技术精髓不在学科经典书中,而在私人手里。

例如经典大家都会读,而且还会“解读”,甚至会发挥成为“应激”理论,等等。
但到了《个案》,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例如《蒲辅周医案》,自1967年出版以来,整整50年了。
无论是中国中医,还是国际中医;
无论是距离蒲老较远的中医,还是一直跟随蒲老的中医,
甚至《蒲辅周医案》的作者高辉远教授,
都不可能读懂这部医案,更无人解读。

所以,导致这部风靡一时的著作,最终无人问津。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8-17 07:54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8-17 08:09 编辑

真正有价值的技术,没有那么简单通俗。
无论是中医还是其它学科,都是一样的。
牛顿力学易读,航空母舰难造。
中医界2500年为什么不能前进?
就是一直停留在“牛顿力学”的初一水平上,
那么,现代《个案》里的航母,
没人要为它提供制造学理论支持,所以无法纳入学科而育人。


研究者看到了问题的节点,才甩掉了经典,直接对应现代《个案》。
其实,中医2500年的技术精髓,就在那本不足万字的小册子---《蒲辅周医案》里。

至于东周西杜的《个案》,虽然看病范围远远超越了中医范围,也吸取了大量中医精髓,
但仅中医学术高度而言,与蒲老尚有差距。

能为这些顶尖人物的技术做出如此客观评价的人,中国中医界,乃至全球中医界只有一位。
那就是新医学的研究者。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8-17 08:54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8-17 08:56 编辑

新医学已经放弃了经典,也就不需要解读什么。但是中医界很多人都在解读,你也挡不住。
人家的水平比你高得多!
例如,中西医融合观,四军大的李教授!
你想给人家提鞋,恐怕都摸不着人家的鞋底上的土。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8-18 00:19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8-18 00:23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8-17 11:50
你对中医进行描黑,你怎么不举报?


你对中医进行描黑,你怎么不举报?

---------------------------------------------------------

中医原本就是黑的,还需要我描吗?
一个多世纪以来,又不是我追着中医的骂中医。

你真能颠倒黑白!
我多年来宣传新中医,就是想把中医洗白。
就是想让反对派看到真正的中医是什么样子。

像你这样一个足疗医,让人家张功耀反对,人家都不来。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8-19 09: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