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医不胡吹海侃吹牛逼忽悠人能活吗? [打印本页]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7-7-5 13:25
标题: 中医不胡吹海侃吹牛逼忽悠人能活吗?
如题。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7-7-7 14:44
这么简单的问题,不过能活或者不能活几个字,咋就没人说话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7-11 10:48
gl0101 发表于 2017-7-7 14:44
这么简单的问题,不过能活或者不能活几个字,咋就没人说话呢?

能活。
作者: 王叔文    时间: 2017-7-11 12:23
张艺谋丨对中医应长存敬畏之心!

■ 来源丨新华社

  来,先读读辛弃疾的大作《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这里面藏有十几种中药,你能挑出几个?

再来看看张艺谋、陈宝国、冯远征……这些文艺“大咖”和中医药的那些事儿,你究竟知道多少?

中医药和文艺,是一对名副其实的“玩伴”。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你知道“他俩”都擦出过哪些火花?在文艺“大咖”光鲜亮丽的背后,又和中医药“激情燃烧”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情愫”?
“化学反应”:文学经典里的中医药
就拿前文里辛弃疾的《定风波》来说,作者用药名本字、谐音字嵌入中药名,浑然一体。比如,商陆(山路)、木香、禹余粮(雨余凉)、石膏、无荑(吾已)、防风、常山、栀子(知子)、紫草(子草)、海藻(海早)、甘松、竹等。

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苏婧等专家认为,在科学主义兴起之前,中医药不仅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它还融汇医学、文学、史学、哲学等于一身,“化学反应”形成的中医文艺经典,成为传统文化的血脉。

比如,《红楼梦》提及“冷香丸”“蔷薇硝”“虎狼药”……不胜枚举。有统计显示,这部名著涉及中医病案十余个、病症百余种、中药120余种,涉及内、外、妇、儿等诸多科室。

“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正史未详载这位医生名姓,但在小说家笔下,华佗高超的医术和关羽的豪气跃然纸上,“刮骨疗毒”的故事流芳百世。

“儒而知医”。自古以来,众多文人墨客与中医药结下不解之缘。比如,苏东坡不但是文学家、政治家,还是一名精通医理的中医药学家;不但写诗赞咏黄芪、薏仁、石菖蒲、橘皮等多种中药材,还把收集的方剂著成《苏学士方》《圣散子方》,流传后世。

现代文艺作品对中医药文化的展现和传播更为丰富。从电影《李时珍》到《大明劫》,从电视剧《大宅门》到即将开机的《老中医》,作品中都有不少有关中医药的桥段。

张艺谋蜂毒驱寒,陈宝国汤剂保命
平日里光鲜亮丽的文艺“大咖”,也吃五谷杂粮,疾患在所难免。

“我母亲就是医生,很多人找她看病,喝了她开的中草药,身上的斑、疮就好了。”著名导演张艺谋回忆,他甚至还接受过中医蜂疗驱寒,“蜜蜂的毒刺不停地扎患处,效果不错”。

同样出生于中医家庭的还有著名演员冯远征。“我爷爷是陕西韩城老家很有名的中医,专长治伤寒。”冯远征说。谈到即将出演的《老中医》,冯远征说:“能扮演中医,也是冥冥之中跟爷爷的一次对话。”

“在当年我幼小的心灵里,中医是‘神奇’的。”著名演员陈宝国说,“我小时候这条命差点留不下来,多亏老中医赵炳南(音)救我一命。”陈宝国告诉记者,他那时吃了300多剂汤药,“都说我从小在药汤子里泡大的。现在呢,有个头疼脑热,吃点儿丸散膏丹,心里就踏实很多”。


在今年播出的冰上真人秀《跨界冰雪王》节目现场,一众演员们亲眼见到中医骨科的神奇:演员左小青骨盆倾斜,在北京中医医院专业医师的手下,一声轻响便复位如初,引发旁观者一片惊叹。

张艺谋:对中医应长存敬畏之心
“当今,全世界都在讨论人与自然,实际上,几千年前的中医,早就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张艺谋说,我们应长存敬畏之心,去深入中医、了解中医。

为写好《老中医》剧本,编剧高满堂已在剧中“孟河医派”的发源地——江苏常州住了几个月,读了30多本医书,还专程请陈宝国、冯远征等演员到“孟河医派”诊所随医出诊、学习脉诊。

“如果让我明天就站在摄影机前表演老中医,那是亵渎,我没自信,也没这权利。”参演该剧的陈宝国说,“突击式”作品,就是“自杀”。未来几个月,他将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对角色的熟悉和把握中去,“有观众说‘只要有你大名,这部戏错不了’,我得担得起这句话”。

“我国自古对医生有更高的伦理要求,医家须有割股之心,悬壶济世、大医精诚。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生命、尊重医生的观念和伦理要求。”苏婧认为,在现实背景下,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借助文艺作品更多地呈现、传播。

“中医是一本人生的大书,无所不包、无所不融。”高满堂深有感触地说:“你读懂了中医,你就读懂了人生。”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为新华社,编辑/木槿,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7-7-11 20:13
llyyjj 发表于 2017-7-11 10:48
能活。

嗯,看看有没有人不能活吧。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7-7-11 20:22
王叔文 发表于 2017-7-11 12:23
张艺谋丨对中医应长存敬畏之心!

■ 来源丨新华社

关于中医的文化,文学作品、文艺作品,甚至是文学精品、文艺精品,历史上和现实中都很多,胡吹海侃吹牛逼忽悠人的文学作品、文艺作品也很多,这个需要甄别,不能一概而论。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中医概念、中医理论、中医原理绝不是也绝不允许胡吹海侃吹牛逼忽悠人。王总版主对此有异议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7-7-11 20:24
王叔文 发表于 2017-7-11 12:23
张艺谋丨对中医应长存敬畏之心!

■ 来源丨新华社

这篇文章很好,本人并无异议。谢谢分享。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7-8-25 19:05
医不在吹,愈病则灵!实事求是,仍是根本!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8-25 21:26
王叔文 发表于 2017-7-11 12:23
张艺谋丨对中医应长存敬畏之心!

■ 来源丨新华社

张艺谋还有那几位,敬畏中医都是因为中医治好了他或者他身边人的病。病人信服中医都是这个情况。
要说评论中医,他们没有学过中医,评论就难免错误,甚至荒唐。
人家是医学外行,评论中医说错话也没关系。咱们是中医内行,水平不管高低,总比外行强点,起码不要跟着外行说错话。
比如:
张艺谋说“当今,全世界都在讨论人与自然,实际上,几千年前的中医,早就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张艺谋说,我们应长存敬畏之心,去深入中医、了解中医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7-8-26 06:05
确实有一部分中医不吹牛是不能活的,尤其是“专家,教授。大师”中的一部分,他们“高超的医术”,全凭媒体敲锣打鼓,把他们流放到民间开诊所,混饭吃都困难。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7-8-26 06:11
邓把自己的老婆冠心病当胃病治,把儿子的结肠癌当脾胃不和治,结果耽搁了病情造成死亡,这种事出在民间,受害人是要诉讼的。
邓没有吹鼓手能在中医界风光一天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8-26 10:47
溪流 发表于 2017-8-26 06:05
确实有一部分中医不吹牛是不能活的,尤其是“专家,教授。大师”中的一部分,他们“高超的医术”,全凭媒体 ...

大师有大师的吹法,民间医生有民间医生的吹法。这个自古都有,不足为奇。我1980年开始正式学中医,那些年这种“吹法”基本没有,应该说,整个八十年代,是中医正经进步的年代。以后就慢慢变了,这几年,过去的江湖习气全部恢复不算,还增加了许多新毛病。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8-26 10:49
溪流 发表于 2017-8-26 06:11
邓把自己的老婆冠心病当胃病治,把儿子的结肠癌当脾胃不和治,结果耽搁了病情造成死亡,这种事出在民间,受 ...

邓家属患病的事,都是传闻,具体情况不清楚,不好评论。
这些年,发表过许多邓**的文章,有许多观点颇为偏激,我怀疑这是不是其他人借用他的名义发表的。年近百岁的人,能有功夫写出来那么多文章吗?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7-8-26 19:55
溪流 发表于 2017-8-25 22:11
邓把自己的老婆冠心病当胃病治,把儿子的结肠癌当脾胃不和治,结果耽搁了病情造成死亡,这种事出在民间,受 ...

没见有人来辟谣啊,这么大的事,邓的弟子喽啰上百,有人站出来更正码?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7-8-26 19:57
谢谢千总版的评分!也谢谢llyyjj的评论。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7-8-26 21:19
大概十年前,邓国医伙同几年前死去的那个所谓中医战略家贾某搞出所谓中医发展战略,根据就是所谓“中医自身发展规律”,这事儿论坛已说过多次。按照那时中医药报那帮马屁精的说法,是邓国医几次上书中央“挽救了中医”。注意,意思是说,如果没有邓国医,中医早已完蛋。所以照我看,邓国医医术有多高明其实不是很重要啦,比较要紧的是会给领导写信。流风所及,听说论坛也有人东施效颦,给地方领导打报告,也许是为“接班”练手也未可知。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8-27 17:49
如果邓夫人和儿子确实是因为冠心病和结肠癌去世的。这里面也可以猜测、探讨一下。
许多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和胃疼很难鉴别,就是西医大夫也常会误诊。

如果是心梗型的冠心病,大约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初次发作就可能猝死,稍微疏忽一下就误事。这在临床猝死病例中占相当大比例。
不管是中医大师身边或者西医专家身边,都不乏这种病例。初次心梗没有死,赶紧住在监护室,才有可能避免再此发作。许多住在普通病房的病人也抢救不及。
传言说邓夫人曾经按胃病治疗过,那就不是猝死型的心梗。可能就是一个误诊延误治疗的病例。这种误诊,在单纯中医辨证,不用西医诊断或没有西医诊断条件时,很容易出现。
邓的大儿子也是一位高年资医生,好像是主任医师多年了,可能已经接近退休年龄。他如果换了结肠癌,绝不会听任使用模模糊糊的脾胃不和这种治法。
再有一种可能,就是癌症发现已经是晚期,病人放弃了西医手术与放化疗,用一些中药,调理一下,姑息治疗。
一位接近退休的高级医生,得了重病还由着八九十岁老父亲处治,情理上也说不过去啊。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7-8-27 20:44
这些年邓国医被吹捧成“泰斗”,中医药报功劳最大,其中最经常的说法就是邓国医写信给党中央“挽救了中医”。细想一下,这说法其实颇有意思。首先,所谓挽救了中医什么意思?无非就是国家给是中医建制的奶水没断,像中医药报之类的官僚机构得以继续存在。但等一等,国家奶水都是人民的血汗,要感谢也应当是人民大众,不是吗?怎么就把功劳归到邓国医头上去?不明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8-27 22:04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7-8-27 23:13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17-8-27 20:44
这些年邓国医被吹捧成“泰斗”,中医药报功劳最大,其中最经常的说法就是邓国医写信给党中央“挽救了中医” ...


与邓铁涛同时同资历的名中医,近十几年就邓老和朱良春二位还能参与一些医事活动,去年朱良春也逝世了。
近十几年,许多中医活动以“国医邓铁涛”之名宣传,我真怀疑邓老变成一尊神像了。
竖起神像,借神说话,这是常有的事。从九十高龄,到现在过百岁,还三天两头出来文章、讲话,还上书,真不相信是他老人家亲为。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7-8-30 19:58
文化中医、哲学中医、玄学中医一脉相承,最后都会作死中医,这是肯定的,必然的,不容置疑的。

自以为是梗着脖子吼没用,请看事实。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