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评:引言:从衰落到复兴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5-31 21:11
标题: 评:引言:从衰落到复兴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5-31 21:14 编辑

引言:从衰落到复兴
中医学有过辉煌的几千年历史,也有过近代长达百年的衰落。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在外部还原论的科学观、机械论的技术观、新旧取代价值观的挤压下,中医界内部发生自我改造而逐渐形成的。
历史进程到了近代,在中医按照自身规律不断发展的时候,西方医学逐渐东传,来到了中医曾经一统天下的中国。在京城行医40余年的王清任,不知是否听到了西方医学长于解剖的消息,但是他开始为祖先的解剖内容进行纠错。1830年《医林改错》出版之后,中医界信心大失。由此走上了自我改造的道路,也是一个逐渐衰退的开始。
汇通医家主张汇通中西医知识,希望熔中西医知识于一炉,愿望虽然很好,效果却事与愿违,中医很快就出现了“失去自我”的尴尬局面。
崇尚西学的精英们批判中医理论,ZF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排挤、打压、歧视中医,甚至利用行政措施,积极推行取消中医的政策。这种不良思潮,直到建国之后的很长时间里,还影响着行政领导的思想、政策。
在求生存的过程之中,中医界为了摆脱被人指责为陈旧、保守,主动打出“科学化”的招牌,希望融汇新知。中西医结合是建国后很美好的一个梦想,很多人为此奋斗终身,临床成就不少,而理论创新仍然难求。因此,很多人把中医的衰退归罪于中西医结合,这是方法论还受制于还原论时代难于避免的事情。
痛定思痛,中医在近现代走过的道路,是艰难与曲折的,某些时期的经历,甚至可以说是屈辱与悲壮的,就像和氏璧被当作石头一样。邓铁涛先生说,中医这个“当代的和氏”,不为自己先后被砍去左足和右足而悲哀,而是为宝玉被当作石头所痛苦。
关注中医近现代的命运,不仅是必要的回顾与总结,而且关系到将来的复兴之路。
------------------------------------------------------------------------------------------
按笔者的说法,中医衰落的原因全都是外界原因,就没有中医自身的原因吗?这不符合中医一贯遵循的辩证法。
中医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结构是一个死循环,无法与外界发生联系。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还原论”科学进行学科结构的改造。

为医者,不懂解剖,王清任纠偏改错,中医界应该信心更足,怎么会丧失信心?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学科,都是在否定之否定中以求提高。中医由王清任而“走上了自我改造的道路”,应该庆幸它能像其它学科一样不断进步。怎么会成为“逐渐衰退的开始”? 不对吧?难道世上还真有“牵着不走,打着倒退”一说?

汇通医家看到了西医的先进性,主张汇通中西医知识,希望熔中西医知识于一炉,不仅仅是愿望很好,临床疗效也突飞猛进。中医很快就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失去的只是历史糟粕,“失去自我的尴尬局面”一说,是作者自己臆想的吧?

在求生存的过程之中,党和国家为了中医界摆脱被人指责为陈旧、保守,融汇新知。中西医结合是建国后党和国家对中医发展的长远战略。目光短浅的人自然是看不到希望的。

中医的兴衰是遵循它自身的自然法则和历史发展法则。
我们只需要实事求是就可以了。正确认识中医的优势,也要敢于面对中医的不足。更不能为了编写一段台词,就可以不顾现实,歪曲历史。这样作,不仅发展不了中医,还会危害中医发展。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5-31 23:13
王清任是近代中医界最伟大的革命导师。 他开辟了中西医结合的伟大道路。他最伟大的发明就是让东方人学会用大脑思考问题。在此以前的千百年里,东方人都是用心脏思考问题的。这一思维器官的重大转折,标志着东方人并不比西方人差多少,标志着也会理性思维。标准着东方人同样能从落后走向先进,从野蛮走向文明。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我向大家宣布:中西医结合新医学的理论关键点已经突破。
中国中医没有必要一直因为导师曾经背过尸首而丧失信心。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6-1 07:04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5-31 23:06 编辑

        思考者朋友向大家宣布:中西医结合新医学的理论关键点已经突破。从用心思维到用脑思维的转变是更正了认识方面的错误,的确是重大转变。但中医理论的关键点是:阴阳胜虚与寒热的生理学关系,只有这种生理学关系被解释清楚,才算是真正的突破。当否?盼斟酌!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6-1 07:13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5-31 23:31 编辑

       当今的思潮较为复杂:有希望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本应是主流但并非主流;有不欢迎改变现状的却似为主流;有认为中医是玄学的和主张取消中医的两种思潮存在亦不可轻视。但认为更正一项错误认识就是突破,未免过于乐观!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6-1 07:23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5-31 23:34 编辑

       中医理论:阴胜、阳虚与寒的关系同阴虚、阳胜与热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中医学原理之所在,从生理立场解释清楚这两种关系的医学涵义,其他的如藏象、气血、经络解决起来都较为容易。此种观点谈不上正确,请朋友们发表各自的看法。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6-1 11:57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6-1 12:01 编辑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6-1 07:23
中医理论:阴胜、阳虚与寒的关系同阴虚、阳胜与热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中医学原理之所在,从生理立场 ...

多谢张先生点评!
这一阵我发了不少帖子,主要是介绍突破的过程。
创建新中医基本过程描述:
1、中医属经验技术门类的学科,先有经验技术,后有理论;
2、古代所谓理论,是在长期经验积累的条件下提出的。
3、现代中西医结合新理论,必需通过一定历史阶段的经验积累,才能总结理论。
4、总结1950年以后,中西医结合时代中,涌现出来的有成就的临床家的经验技术,科学提取理论。
5、半个多世纪以来,有成就的临床家数量众多,需要一一排查。查找哪几位临床家运用的技术是中西医结合临床技术。
6、只找到了三位掌握中西医结合技术的临床家,也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临床家。剖析他们的临床个案。从个案中寻找他们共同遵循的医学科学原理。
7、忘记中医所有的古代理论,说辞,解释、按语等等。对于个案,完全用科学理论和逻辑向西医推导。
8、所有的个案处方,大都能推导出西医及医学科学理论。推不出来的需要自己建立课题展开研究。9、总结这些理论,就是新医学的基本理论。

10、新理论需要返回临床进一步实证。如果疗效远远超越现代临床家(含国医大师)时,就证明新理论总结正确。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6-1 16:43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6-1 08:46 编辑

        楼主认为:新理论需要返回临床进一步实证。如果疗效远远超越现代临床家(含国医大师)时,就证明新理论总结正确。
       村人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理论必须能在临床中应用,如果搞复杂的花瓶理论是行不通的。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6-1 19:23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6-1 19:29 编辑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6-1 16:43
楼主认为:新理论需要返回临床进一步实证。如果疗效远远超越现代临床家(含国医大师)时,就证明新 ...

      楼主认为:新理论需要返回临床进一步实证。如果疗效远远超越现代临床家(含国医大师)时,就证明新理论总结正确。
       村人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理论必须能在临床中应用,如果搞复杂的花瓶理论是行不通的。
---------------------------------------------------------------------
多谢张先生支持认可!
我这几年发表了数十万字的帖子,就是把我们的新观点,新方法向外介绍。
我们的新医学,只谈临床疾病,不扯中医其它文化、哲学或养生保健之类的现代医学无法验证的东西。
在新中医看来,共性理论部分,中医、西医并没有什么区别。即便有些治疗原理西医尚未发现,但一点就破,没有什么深不可测的东西。中医区别西医的唯一标志,就是它的个性化治疗。这也是西医永远替代不了的中医特色。
新中医研究的重点也就放到了这里。

在研究过程中,对建国以来成功临床家的个案进行了大搜捕。最终发现,现代最顶尖的几位临床家,都不是由于经典学得好,而是“参西”参的妙。
至于他们为什么“参西”参得那么妙?至今还是一个谜。也只能归结于他们是天才。
我们通过对顶尖名医嫡传继承人的考察,发现他们的技术仍然具有不可传承性。
这就足以证明,他们的技术,仍然处在经验面层,仍然跳不出传统医学人亡技绝的死圈子。
这就需要对他们留下的经验技术资料做进一步破解,才能从理论上真正打通中西医。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6-11 12: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6-11 15:53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6-11 07:55 编辑

         楼主认为:中医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结构是一个死循环,无法与外界发生联系。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还原论”科学进行学科结构的改造。
        村人认为: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生理学”进行中医理论的阐释,医学只能是与生理学相关的学问,其它的如光电子理论、复杂科学理论都与医学难以结缘,太平洋本在东方,往南北方向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6-11 17: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6-11 17: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6-11 18:52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6-11 11:01 编辑

        中医理论医学内涵的发掘,光靠发挥想象力是难以成功的,村人佩服一些朋友们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将中医理论弄得面目全非,是在帮倒忙!仅望脚踏实地对中医理论进行讨论,没有依据和论证过程的海阔天空,最后也只能是一场空欢喜,村人不是要借此来堵住别人之口,但相信形容词不是科学研究应该采用的词汇,正确理论能够存在的理由绝不是靠赞扬和形容词来支撑的。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6-11 20: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