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清河:人体气血的中医解读 [打印本页]

作者: 崇尚中医人    时间: 2017-2-24 21:39
标题: 清河:人体气血的中医解读
本帖最后由 崇尚中医人 于 2017-2-24 21:40 编辑

三线流气针课程第一讲
2017-2-23 06:51
编辑语录:
清河老师大爱,与大家分享了中医的基础知识,人体的气血循环,营气和卫气的涵义。希望大家认真研究,由此进入明中医之旅!

大家好!
从今晚开始,我们正式开启三线流气针的课程!

面对浩瀚的医学海洋

站在医学的讲台上

常常让我想起屈子的两句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医学的路是漫长的

踏上这条路,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

让自己一颗平静的心,游于无际的知识大海。

去感受每一段经典的文字

去体悟曾经的一个个传奇。

三线流气针这套针法

也是从古中医的历史海洋中脱出

和素问

灵枢

难经

伤寒

是一脉相承

在此基础上

又吸纳了金元四大医家的医学思想

如东垣的脾胃学说

戴人的汗吐下开门之法

丹溪的滋阴含阳之法

都是这套针法的源泉

特别是金元四大医家之首的刘河间先生

其"淡为五味之本,胃为五脏之本"的思想

更是成为了三线流气针的核心发动机

推动着整套针法的演变

是整套针法的核心。

三线流气针又吸纳了明清大家的思想

许多理法更是从叶桂的《温热论》和王孟英《温热经纬》中直接引出

而吴鞠通的三焦辩证思想

更是作为了伤寒六经辩证体系之外

又一个支撑三线流气针的根本。

三线流气针虽然属于当代针法

但是其中历史的脉络却又是极为的清晰。

今天我们要讲的

就是第一卷的第一讲

原气的来源

任何学说的建立

都是要溯本求源的

中医学也是如此

你要学中医

首先就要理清中医的源头

中医的源头在哪里呢?

有人可能会说是内经

也有人可能会说是伤寒

当然,也有人说是易经的

因为易医同源嘛?

但是在这里

我可以告诉大家

其实都不是

不是说这些书不经典

而是这些都太过于高大上

我们要研究医学

要学中医

首先是要掐住人体这个源头

在人体这个源头的基础上

去探求经典的奥妙

任何一部脱离了人体这个根本去探求中医的学说

我们可以不客气的说

都是伪医学

任何一个试图脱离人体运动规律而研究内经、伤寒的中医人

都是形而上学的

都不是真正的中医人。

内经之所以经典

伤寒之所以受历代中医人无比推崇

不是因为内经是黄帝写的

也不是因为伤寒是仲景作的

而是因为内经伤寒

符合了人体生命的运动规律

极为详尽的演化了生命的气机运动

所以他们能成为医经之首

经久不衰。

说句不客气的话

凡是推崇仲景而不究伤寒本质运动规律,套伤寒而自称经方的行为

都是抱祖师爷大腿,给祖师爷抹黑。

这里我不再做过多评价

既然

中医学的源头在于人体

那么我们剥开纷乱的医学门派

去直视这个源头的时候

其实一切都会渐渐清晰起来

生命运动的本质是什么?

是物质的运动

气血精神髓津

都是以物质的形态而存在的

哪怕是我们常说的神

在中医上

其实也是以物质形态而存在下来的。

所以关于神的产生

灵枢经中直接用了一句话

交待而出

两精相搏谓之神

说白了

神就是在阴阳精相互搏杀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

这个我们后面后专门论述

这里我们先一带而过

人体既然是物质的人

生命既然是物质的运动

我们要揭开生命运动的源头

首先就要揭开我们人体生命所需要的物质是来源于哪里?

这个在中医上

用《内经》的讲法

叫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

如果我们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

其实就是一个消化系统

一个呼吸系统

天和地

作为生命运动最根本的物质源头

天以五气的形式

主要通过肺的呼吸

进入人体

地以五味的形态

主要通过胃的饮食消化进入人体

在这一点上

中西医是无分别的。

那么

既然天气的呼吸

和地气的饮食

是人体生命运动主要的两大源头

我们要去研究生命运动

要研究中医学

首先要研究的就是这两个问题。

所以在古中医经典《难经》中

一上来就大谈呼吸

人一呼脉行三寸

一息脉行三寸

呼吸定息脉行六寸

人一日一夜

一万三千五百息

脉行五十度而周于身

都是在讲呼吸间气行的规律

内经上也是如此

一上来谈养生之法

讲究呼吸精气

独立守神

在内难二经中,都拿出了大量的篇幅来谈人体的呼吸。

呼吸作为人体生命运动的两大源头之一

也是我们中医学中首先要面对的资格课题。

那么天气的呼吸又是怎样运动的呢?

难经说

吸者随阴入,至肾而还。

天气通过吸进入人体

做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运动

首先达到五脏中的肺脏

尔后向下

进入心脏

在向下

过膈进入脾脏

再下进入肝脏

再下进入肾脏

达肾之后

气的进入达到了五脏的最下方

开始向上返

这是一个大体的行进路线

所以难经说

吸者随阴入,至肾而还。脉不满五十跳而一止者,一脏无气,肾脏也。

天气入肺,自上而下,遍走五脏

一个脉搏的跳动

是应该满足五十息而不间断的

要跳满五十次

这样天气才能够自肺走到肾

而使得各脏天气圆满

而如果没有满足五十跳

中间就出现了间断

开始了停滞

这个时候,就至少有一脏不能得到天气完满的养护了。

第一个得不到养护的脏

也就是肾脏

以此类推

脉不满四十跳而一止

两脏不得天气尽养

肝脏和肾脏

脉不满三十跳而一止

三脏不得天气所养

脾肝肾

脉不满二十跳而一止

四脏不得天气全养

心脾肝肾

脉不满十跳而一止

五脏皆不得天气全养

这个息数

也决定了天气在五脏六腑的流动情况

这个是区分于地气的

后面在课程展开的时候

我们还会就这个话题细讲

在天气进入肺脏以后

我们刚刚说过

天气是自上往下传递的

那么这个气进入肺之后

是直接传递呢

还是做过处理之后再传肺?

其实是后者。

天气入肺之后

肺要从这股天气中分离出一股极为清澈的气

留下来自己使用

而余下的,才会下递心中。

肺脏提出清气之后

这个清气一个是用来生养养护肺脏

一个则是由肺脏递入肺经

顺着肺经向腠理皮表走

所以内经上说

清阳发腠理

浊阴走五脏

以肺脏来说

就是被肺分离出来的清阳之气

向着腠理的方向进发

而被留下来的相对的浊阴之气

则会顺着五脏

顺着阴脏下递

沿着这样的清浊分辨

有了内经这句经典的概述

清阳之气

顺着肺经向腠理走

向四肢走

向着手臂的方向运动

行至肺经络脉

从肺经络穴

沿着本络

别入大肠经中

再沿着大肠经向着大肠运动

灌入大肠腑中

所以灵枢经上说

阴者主脏,阳者主腑。

阳受气与四末

阴受气于五脏

也是说的这种清气的运动

阴经与阴脏

在主干道的清气流动过程中

清气是从脏往四肢走为主的。

其受气的主要发起点

就是五脏

五脏分清

清气由五脏发往四末

阳经与阳腑

则是清气别注之后

先进入了四肢之末

再由四肢之末向着阳腑流

清气由四末发往六腑

也就是阳受气于四末

这都是以清气的主干道而说的

在清气由大肠经流入大肠腑以后

气达到了最浊状态

大肠腑再从这团浊气中

分出浊物

排出体外

在大肠分浊以后

留下来的相对较清的气

再由大肠发往大肠经

由大肠经别入肺经

流回肺脏

顺肺窍呼出

形成了一个小的周流气环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

清气的形成

是有两种的

一个是肺从天气中分离出来的清气

一个是大肠分浊之后留下的清气

这两个清气相互比较

又有了二次的清浊之分

相对来说

肺从天气中分离出来的清气

是要清于大肠分浊之后留下的清气的。

二者对比

肺直接分离出来的清气

我们称为清气

大肠余留下来的清气我们称呼为浊气

这也是一个清浊气的划分

而这个清浊气的划分

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的清气

主要是养护生养脏腑经脉的

我们中医上称之为营气

而这个相对的浊气

则是捍卫经脉抗拒外邪的

我们称之为卫气

所以营卫之间的分辨

清者为营

浊者为卫

营气清澈轻透

生养万物

卫气厚实坚固

抵御外邪。

这就是整个肺与大肠气的分清与分浊

及一气周流。

今天我们先讲这么多吧

文字展开后还是比较多的。

我们慢慢来

感谢大家的收听!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5-3 12:46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5-3 05:00 编辑

          佩服楼主的想象力,居然用两篇文章来讨论气血!
       无知认为:人们常说“血摄气”是指血液及其所含的空气,“气隋血行”是讲空气溶于血液中在人体内循环。是人功能的气产生的根源也是依靠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空气中的氧通过细胞代谢为组织器官提供功能。这种认识并不复杂。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只会让人们对气血的认识产生混乱。
既然是谈论医学,就应该从生理学立场来进行讨论和认识
       正如楼主所说:要学中医
       首先是要掐住人体这个源头
       在人体这个源头的基础上
       去探求经典的奥妙
       任何一部脱离了人体这个根本去探求中医的学说
       我们可以不客气的说
       都是伪医学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