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我来提出一个问题,听听大家的意见 [打印本页]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1:36
标题: 我来提出一个问题,听听大家的意见
因为,五行学说,在中医人间的争论,太久了。而五行之争,又是一个中医人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五行学说里,是否阐述和认识到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至少是存在着这么两种的关系,这两种事物存在的关系就是,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1:37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7-1-7 21:39 编辑

也就是说,五行学说,是否阐述和发现了,事物间存在着,这样的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1-7 21:45
这个不要争吵的话,咱们可以慢慢说。
您的问题里面,第一个需要明确的概念是“事物。”


事物,是个什么东东?您先说清楚。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1:48
llyyjj 发表于 2017-1-7 21:45
这个不要争吵的话,咱们可以慢慢说。
您的问题里面,第一个需要明确的概念是“事物。”

感谢李老师关注。我来回答李老师的这个,关于事物的解释。事物,包括了事和物,那么,物包括了什么哪?他一定包括了人体的器官  脏腑。这么解释可以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7 21:50
事物相互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其实,就属于阴阳学说的范畴。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1:54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1-7 21:50
事物相互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其实,就属于阴阳学说的范畴。

关于仁海老兄的这个观点,我有不同的认识。我认为,阴阳学说,阐述的是事物自身内部的两个方面,以及事物和事物间,相互对立和相克治的关系。阴阳关系,不具备相生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五行的适用方位,和认识上,比阴阳学说更全面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1:56
五行学说,不仅看到了  阴阳的对立关系,同时发现了事物间  不仅存在着对立的关系,还存在着相互支持,协调一致的,荣辱与共的,相生关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7 22:06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7-1-7 18:07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17:54
阴阳关系,不具备相生的关系。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和“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等论点。意思是说,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1-7 22:09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21:48
感谢李老师关注。我来回答李老师的这个,关于事物的解释。事物,包括了事和物,那么,物包括了什么哪?他 ...

物包括了什么哪?他一定包括了人体的器官  脏腑。这么解释可以吗。
---------------------------------------
你今天说话有点慢。
物是什么?其中包括人体器官,这是肯定的。要说全部。
还有事,您继续说,说全面才好讨论。因为,把事物是什么说清楚了。才有讨论的范围,否则老虎吃天,无法下口。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7 22:10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17:56
五行学说,不仅看到了  阴阳的对立关系,同时发现了事物间  不仅存在着对立的关系,还存在着相互支持,协调 ...

在自然界,何处能表现出这五种相生相克的机械关系?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2:12
llyyjj 发表于 2017-1-7 22:09
物包括了什么哪?他一定包括了人体的器官  脏腑。这么解释可以吗。
---------------------------------- ...

李老师,我提出了事物这个词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五行关系的进一步的讨论,而不是对事和物,全部的进行讨论。我们只要知道了事物的关系,包括了物和物的关系,就可以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2:15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7-1-7 22:17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1-7 22:06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和“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等论点。意思是说,阳依附于阴,阴 ...


我为什么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和运用对立关系哪?那就从我们临床中,运用阴阳学说来解决问题上,就可以发现,阴阳学说在临床上的运用是,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就可以知道,阴阳学说的使用,是使用了对立关系。是在运用对立关系,来解决问题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7 22:17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17:48
感谢李老师关注。我来回答李老师的这个,关于事物的解释。事物,包括了事和物,那么,物包括了什么哪?他 ...

脏腑之间有这样机械的相生相克关系吗?例如,心正常搏动,哪个脏器会有负面影响?只会是脾脏受益?
肺呼吸正常,哪个脏器会产生不良影响?只会是肾脏高兴?
、、、
同理,心脏出现病态时,只会影响肺出现负面影响?
肺病时,只会让肝不适?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2:2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1-7 22:10
在自然界,何处能表现出这五种相生相克的机械关系?

老兄提出的这个问题,是非常好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发现和认识到了五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但是,不能因为五行存在问题,就看不到五行学说的价值和意义。就如今天的中医学,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中医学存在不足和问题,就全盘的否定中医学,道理是一样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7 22:21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18:15
我为什么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和运用对立关系哪?那就从我们临床中,运用阴阳学说来解决问题上,就可以发 ...

看看四季的阴阳变化,就可以知道无论阴阳,谁也离不开谁,只是阴阳盛负的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过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7 22:23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18:20
老兄提出的这个问题,是非常好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发现和认识到了五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但是,不能因为 ...

那么,老弟你找出五行学说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吧。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2:23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1-7 22:21
看看四季的阴阳变化,就可以知道无论阴阳,谁也离不开谁,只是阴阳盛负的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过程。


因为我们的讨论,其实应当属于中医学运用阴阳和五行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围绕中医学的临床事实,来讨论阴阳和五行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2:25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1-7 22:23
那么,老弟你找出五行学说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吧。

是的,老兄,我这么多年的,唯一感觉有点成就和突破的,就是我在研究客观脏腑存在着的,客观真实的生克联系关系。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2:27
当然我也发现了客观脏腑的生克联系   或者叫关系,他们与五行学说里的金木水火土的联系关系,是不一样的。五行套用五脏,是难以成立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1-7 22:28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22:12
李老师,我提出了事物这个词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五行关系的进一步的讨论,而不是对事和物,全部的进行讨论 ...

呵呵,咱们要说清楚点。好了,物,就是物体、东西、有形的物质,对吧?
不但是人体的,还包括人体以外的,就是整个地球上的,地球以外的先不管了。
是不是这样算物?


那还有事呢,事是什么东东?
要知道,没有事,物和物之间是没有关系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7 22:30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7-1-7 18:33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18:23
因为我们的讨论,其实应当属于中医学运用阴阳和五行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围绕中医学的临床事 ...

五行学说的价值与意义,无非是在相生与相克两方面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相生方面
1、        滋水涵木法或可直接改为“滋阴养肝法”
2、        益火补土法或可直接改为“益火补肠法”
3、        金水相生法或可直接改为“滋阴益肺法”
4、        培土生金法或可直接改为“补肠益肺法”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739&extra=page%3D1


二、相克方面
1、         “培土制水法”或可直接改称“增加营养利水法”
2、         “抑木扶土法”或可直接改为“调肝理胃肠法”
3、        “泻南补北法”或可直接改称“泻火补水法” 
4、        “佐金平木法”或可直接改为“清肺泻肝法”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775&extra=page%3D1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2:33
llyyjj 发表于 2017-1-7 22:28
呵呵,咱们要说清楚点。好了,物,就是物体、东西、有形的物质,对吧?
不但是人体的,还包括人体以外的 ...


呵呵,佩服李老师对问题的严谨,其实,我要表达的,要讨论的,其实,就是让我们思考,脏腑间,是否存在着两种联系关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7 22:35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1-7 18:30
五行学说的价值与意义,无非是在相生与相克两方面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相生方面
1、        滋水涵木 ...

但这些价值与意义,不用五行学说也照样能表现出来,而且说理更直接、更简单、更明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2:38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1-7 22:35
但这些价值与意义,不用五行学说也照样能表现出来,而且说理更直接、更简单、更明了。

如果说,我们不要五行来解释这些,那么,我们是否需要用相生的关系,来认识和解释,并运用相生的关系,来解决疾病问题哪?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2:41
中医学里  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说法,那就是虚不受补,我想二位老兄,应该知道这个说法吧。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2:43
我来举个例子,那就是中医学里,有一个治疗方法,那就是甘温除大热。那么,本来是具有甘温属性的药物,他为什么还会除大热哪?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7 22:46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7-1-7 18:49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18:38
如果说,我们不要五行来解释这些,那么,我们是否需要用相生的关系,来认识和解释,并运用相生的关系,来 ...

       “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 、“金水相生法”、 “培土生金法”与“培土制水法”、“抑木扶土法”、“泻南补北法”、 “佐金平木法”,纯粹是为了迎合五行学说的低级趣味——故弄玄虚,而实为多此一举。

一、五行学说在相生方面的应用:
1、滋水涵木法
  滋水涵木法,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即滋阴以养肝的方法,适用于肝阴不足之证。直接改为“滋阴养肝法”。
  查明何种原因导致肝阴不足,从而除去病因是治疗肝阴不足的关键。中医理论中所称的“肝郁”,实际上,就是胆汁排泄不畅所引起的胆汁郁积。胆汁郁积后,肝胆管内易引起郁热(这就如同脑出血病人、一些外伤患者早期的发热一样,都是无菌性发热)。或肝胆管、胆囊遇有细菌病毒感染出现高热现象,由于散热过程中出汗丢失阴液而伤阴。同时,滋阴泻火本来就是阴阳相互消长制约范围的问题。更何况,肝胆汁郁积发热,只靠滋阴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根治方法,就是应该利胆汁,使肝胆管内胆汁稀释、流畅,以消除肝胆内的郁热,并能通过利胆汁而疏松了肝内组织,减轻了肝组织内的压力,使肝脏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从根本上杜绝肝病的发生。就治疗方法而言,应该利肝胆汁、清热与滋阴三种方法同时并用。其中,利肝内胆汁为治本之举,应该贯穿于肝胆病患的整个治疗过程。而清热、滋阴均为解除症状、恢复脏腑功能所必需。但究竟是以清热为主、以滋阴为辅,还是以滋阴为主、兼以清热,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 益火补土法
  益火补土法,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即温阳(火)以补胃肠(土)之阳的方法,适用于机体阳气衰微而导致的胃肠阳气不振之证。在五脏配属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门学说兴起,对机体的温煦多指为命门之火的作用,即肾阳的作用。益火补土也可以说是温肾补脾,直接改为“益火补肠法”。
  当胃肠内温度过低,不能使胃肠内消化食物的有益菌群最大限度的生长繁殖,影响了食物的发酵等一系列物理消化与化学消化反应,从而不利于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胃肠内温度过低?
  事实上,全身功能旺盛,肠道内热度高至正常,消化吸收正常,大便就正常,这就是所谓的阳气充足。其中包括了心脏的收缩有力,使气血运行通畅。肺脏呼吸功能良好,保证正常的血气交换和正常的血氧浓度,是整个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保障之一;并适当地增加肺活量,加大胸膈上下移动的幅度,将有力地促进腹腔脏器的静脉回流,对改善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其作用不可忽视。因此,适当地进行体力劳动者,一般腹内热度高,消化吸收好,大便不易溏泄,就是很好的证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良好,营养丰富,将会促进全身组织器官的机能进一步旺盛,这是良性循环。肾脏对水的代谢正常与否,也是全身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保证之一。如小便频数日久的患者,往往损伤阳气,从而出现虚寒证状,最终必然呈现便溏,甚或四肢厥冷。因此,机体的“阳气”(也可称之为“火”),是整个机体的综合功能表现。换句话说,就是心肺肝胃肠肾等诸多脏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心”或“肾”某一脏器所独有的功能。
       如此,这就给临床上提出了诸多必须弄清的问题:例如,遇到胃肠虚寒证,在温补胃肠的同时,究竟是温“肾”呢,还是温“心”?具体操作时,当酌情处理。如心动过缓者,当配合提高心率,加强心功能,增加胃肠道的血供,以改善胃肠道的机能。如肺活量偏低者,可在治疗胃肠道的同时,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此提高胃肠道的机能。如肝内胆胆汁排泄不规律,引起胃肠蠕动异常、消化功能减退时,应当调肝补胃肠并举。如伴肾泌尿功能障碍,小便频数者,当同时给以补益肾脏、缩小便等方法治疗。总而言之,遇有胃肠虚寒证,不能一概用温肾补胃肠的方法,当视其何脏为主因而一并治之。


3、   金水相生法
  金水相生法,即传统中医理论中用滋补药物治疗肺(金)肾(水)阴虚的方法,适用于肺阴虚者。严格地说来,就是用滋阴的方法治疗阴虚咳嗽,直接改为“滋阴益肺法”。
  对于阴虚咳嗽的治疗,首先要查明之所以成为阴虚的病因,以便治咳的原因与滋阴并举。或为外感热病、肺结核、肝胆管炎证、胆囊炎、妇科炎证等发病日久,失治、误治伤阴而成;或因环境燥热令出汗过多所致;或肾小管重吸收减少致尿量增多,丢失大量水分而成。其成因不一而足,当查明病因分别施治。


4、   培土生金法
   培土生金法,即传统中医理论中以补胃肠(土)益气而达到补益肺(金)气的方法,适用于胃肠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营养缺乏,而导致肺脏亦虚者,直接改为“补肠益肺法”
  或肺脏素虚需要补益,或肺病日久,需要加强营养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此时均需改善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以增加营养对肺脏进行支持。而人体的所有脏器,都需要消化系统及时供应营养物质,而在病中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的情况下尤其重要,这就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道理。因此,不管治什么样的病,也不管在病变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均需照顾到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每个脏器圴不例外,并非单独肺病需要补益胃肠。
综上所述,无论 “滋阴养肝法”、“益火补肠法”、“滋阴益肺法”,还是“补肠益肺法”,如此描述,更显得直接明了,完全没有必要套上五行学说的标签,或称印上五行学说的痕记。换言之,“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 “金水相生法” “培土生金法”,纯粹是为了迎合五行学说的低级趣味——故弄玄虚,而实为多此一举。





二、五行学说在相克方面的应用:
1、培土制水法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培土制水法,适用于因胃肠虚弱,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确切地说,就是营养不良导致水肿病的情况,可改称增加营养利水法。
  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其实质,就是血管内的蛋白质含量过低,以致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内的水液不能及时被吸收,而出现组织内水液潴留。因此,治疗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其实质,就是调理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多营养,增加蛋白质,提高血管内的渗透压,增强吸收肌肉组织内的水分进入血液循环,再通过肾脏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以起到利水消肿的作用。同时,由于营养增加,调整改善了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与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使人体更加合理地利用水分。

2、抑木扶土法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肝属木、胃肠属土。因此,抑木扶土法适宜于在肝郁气滞情况下对胃肠道产生不利影响时的治疗。
  正常情况下,肝对胃肠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合成、解毒等处理,并且肝脏分泌的胆汁参与消化。肝脏对消化吸收来的原始营养物质及部分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则会出现某些血液病,或其有害物质对大脑产生影响而出现精神方面的异常。肝脏功能异常,则会影响胃肠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出现胃肠道蠕动异常。
  胃肠等器官(暂且称之为脾系统)主司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脾系统功能正常,是全身脏器组织功能正常的最重要保障之一。如果胃肠等功能降低,则会营养不良,而肝脏失养其自身功能亦随之降低。
  当较长时间饮食不规律、精神不愉快等因素引起肝内胆汁排泄不畅时,导致所谓的肝郁,进一步加重,即出现郁热,即所谓的肝火。此时必然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出现心烦易怒、嗳气返酸、腹胀不饥、消化不良等证候。治疗时,当采用疏肝和胃理肠的方法肝胃并治,否则,单纯治胃,不疏利肝胆,则胃病会反复发作。
  所谓疏泄肝胆,主要地是指疏利肝内胆管中的胆汁,伴热者清之,伴寒者温之,务使肝内通畅,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将产生积极作用。并保持生活规律,精神愉快,使胆汁尽量按时按需排泄,从而既可免生肝病,又可免生胃肠病。


3、泻南补北法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泻南补北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 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可直接改称“泻火补水法”。
  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呈互根互用的相对平衡状态,即称水火既济。在病理状态下,由于诸多原因,出现阴虚火旺的情况,则为水火不济、或心肾不交。如失眠健忘、口舌生疮、口干不欲饮、舌红少苔或花剥舌或如舌光洁如镜,或伴腰腿痠软、尿少等症。此类病患,或由肺部、肝胆、妇科等炎症日久出现阴虚体质,然后再加情志生火,出现阴虚火旺的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清热与滋阴并用。清热即可减少阴津的消耗,滋阴也有助于火的降低。单纯清火,不能直接解决由阴虚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单纯滋阴又达不到清热的力度。所以,两者相互协同,可以加速缩短治疗时间


4、佐金平木法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佐金平木法,适用于肺失清肃,肝火偏盛之证。金和木,乃肺肝两脏。佐金平木,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可称之为清肺泻肝法。
       或饮食不规律,或情志不遂,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畅后,胆汁郁积而生热,即传统中医理论中所说的肝郁化火。胆汁郁积则易被细菌等感染,感染后即可出现胆囊炎、肝内胆管炎等病变。
  胆囊炎、肝内胆管炎的前期,必然出现胆汁郁积,而胆汁郁积就有发生炎症的可能性。
  对肝肺同病,实行肝肺同治,疏肝利胆与清热利肺并用,其效果可谓相得益彰。而清热药物通过消化道或静脉输入之后,即运送到全身,哪里有热,就能清哪里,全身尽然,不独肝肺两脏。
综上所述,无论 “增加营养利水法”、“调肝理胃肠法”、“泻火补水法”,还是“清肺泻肝法”,如此描述,更显得直接明了,完全没有必要套上五行学说的标签,或印上五行学说的痕记。换言之,“培土制水法”、“抑木扶土法”、“泻南补北法”、 “佐金平木法”,纯粹是为了迎合五行学说的低级趣味——故弄玄虚,而实为多此一举。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2:47
比如,一个患者,肺阴不足,导致了肺热,可是患者还存在大便溏泄的现象,直接用麦冬,沙参去滋补肺阴,不仅补不了肺阴,还导致了大便更加的溏泄。我理解,这就是虚不受补。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2:49
如果在患者出现了这样的临床症状后,我在临床治疗上,就会加甘草、党参。这是什么道理哪?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2:50
太晚了,明天我们继续这个话题。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7 22:51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18:47
比如,一个患者,肺阴不足,导致了肺热,可是患者还存在大便溏泄的现象,直接用麦冬,沙参去滋补肺阴,不仅 ...

这不是不受补,而是滋阴太过所致。——要中病即止,勿令太过。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2:53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1-7 22:51
这不是不受补,而是滋阴太过所致。——要中病即止,勿令太过。

肺阴不足  已经有前提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7 22:5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7-1-7 18:58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18:43
我来举个例子,那就是中医学里,有一个治疗方法,那就是甘温除大热。那么,本来是具有甘温属性的药物,他为 ...

其实,这是虚热,不是实热。同时这个治疗方法与五行学说也没有关系。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1-7 22:56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22:33
呵呵,佩服李老师对问题的严谨,其实,我要表达的,要讨论的,其实,就是让我们思考,脏腑间,是否存在 ...

让我们思考,脏腑间,是否存在着两种联系关系。
-------------------------------------------------
说的还不清楚。
脏腑间的关系,这个脏腑,是解剖器官还是脏腑学说里的概念?
解剖器官脏腑关系,生理学说的明明白白,虽然不是完全搞清楚了,但说出来的都是清楚的。
是不是要说脏腑学说里五脏的概念?
是的话,您先讲五脏的关系。讲出来,用了五行学说,用的对,五行学说在中医脏腑学说里就有意义。讲不下去,用的不对,就没有意义。


您开讲,我学习。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7 22:56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18:53
肺阴不足  已经有前提了

        可以在滋肺阴的同时,辅以止泻固肠药物,滋肺阴而又不滑肠。这叫面面具到,不要顾此失彼。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3:02
llyyjj 发表于 2017-1-7 22:56
让我们思考,脏腑间,是否存在着两种联系关系。
-------------------------------------------------
...

说的非常对,一定要有事实来论证的,可惜,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我提出了问题,其实,就是想大家能多一些思考,不能在认识没有完全的情况下,就全盘否定。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3:04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1-7 22:56
可以在滋肺阴的同时,辅以止泻固肠药物,滋肺阴而又不滑肠。这叫面面具到,不要顾此失彼。

哈哈,老兄的这个思路和治疗方法,太正确了。但是,希望老兄发现和认识到,大肠的吸收能力的提高,对肺阴的帮助,大肠和肺是存在着,相生的关系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1-7 23:06
我们这老哥仨   快成夜猫子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7 23:14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19:04
哈哈,老兄的这个思路和治疗方法,太正确了。但是,希望老兄发现和认识到,大肠的吸收能力的提高,对肺阴 ...

哈哈,那么,肺病久了,出现心脏病了呢?
出现水肿了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7 23:14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1-7 19:06
我们这老哥仨   快成夜猫子了

还不到十二点呢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