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五运六气的科学原理与中医理论的整体构建 [打印本页]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5 09:52
标题: 五运六气的科学原理与中医理论的整体构建
五运六气的科学原理与中医理论的整体构建
于建成① 马淑然② 于建国③ 于子惠
①③烟台于建成中医诊所 ②北京中医药大学 ④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摘要:《黄帝内经》以天文气候物候学模型,构建了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这个模型就是五运六气。研究证明,五运是金星与地球会合周期的数学(术数)模型,六气是土木与地球会合周期的数学(术数)模型,金星和木星是太阳系引力和引潮力权重最大的,与太阳黑子周期密切相关。再通过对五运六气周期内的气候、物候、流行病大数据观察,总结规律,构建了可资临床的,应用科学范式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医 术数 天文 五运六气 基础理论 藏象 经络 辨证论治日地物理 时间医学 发育生物学
《素问·病能论》:“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由五运六气构成的运气七篇,是言气之通天的,属上经。其它篇章大多是围绕运气七篇言病之变化的,这个言病之变化就是中医的医学理论,属下经。弄清气之通天的科学原理,捋顺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是认识中医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法的必由之路。而认清中医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法,才能正确发展中医。
1.五运六气的科学原理
1.1.五运六气简述
五运六气是由五运和六气组成的,五运就是把一年365.25天的二十四个节气分成五份,平均每一运为73.05天,一周的五分之一72°,每年初运从大寒那一刻开始。主运五季分木火土金水固定不变,岁运是由当年的天干决定初运木火土金水的哪一行和太过不及。客运是岁运及依序向后排的每一运。以己未年金运不足为例:
六气就是把一年365.25天的二十四个节气分成六份,平均每一气为60.875天,一周的六分之一60°,每年初之气从大寒那一刻开始。主气六季分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固定不变,客之气每年按十二地支决定司天在泉,也就是按着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顺序每年退行一气。在主气三之气少阳位上的客气称之为司天,在主气终之气太阳位上的客气称之为在泉。以甲午年为例:
1.2.五运与金星的关系
中国古代是把以地球为中心观测天体在天球上的运行规律,通过“天圆地方”模型,转化到平面图上,今天笔者采用的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平面图,丝毫不影响计算。
[attach]11638[/attach]
以地球年365.25天纪年,金星的会合周期是583.92天,减去地球运行一周365.25天,583.92-365.25=218.67天;
218.67×360÷365.25=215.53°,近似216°;
218.67÷3=72.89,近似一运的天数73.05;
金星与地球会合,大约8年在时空中画了一个五角星,并以二十八星宿做标记。第二次会合比第一次会合多出三个运,比地球运行两周少了两个运,见图1。
以10年为期,地球与金星会合,
第一年在1位、
第三年在2位、
第五年在3位、
第七年在4位、
第九年在5位,走完约8年一个五角星周期。
而第二年地球在A点,金星在4位、
而第四年地球在B点,金星在5位、
而第六年地球在C点,金星在1位、
而第八年地球在D点,金星在2位、
而第十年地球在E点,金星在3位。
这样就得出地球五运的岁运:
岁运在12345点上称太过,在ABCDE位上称不及。12345和ABCDE的顺序,是五行的相克顺序;1A2B3和C4D5E的顺序,是五行的相生顺序。看看下面五运推理与五气经天图(苍丹黔素玄)的对应关系:
《素问·五运行大论》: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attach]11639[/attach]
1.3.六气与木星、土星的关系
以太阳为中心,以地球年纪年,公转周期地球是1年、365.25天,木星是11.86年、4332.71天,土星是29.46年、10759.5天。地球与行星的会合周期,木星是398.88天,土星是378.09天。木星和土星的会合周期,19.76年、7253.45天(以土星观测木星凌日周期)。我们为了叙述方便,事先把木星和土星会合与地球连线定义为矢量轴,见图2。
《素问·六节藏象论》:“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如果,以太岁纪年的话,那么,把木星的运行一周11.86地球年规定为12岁(12×360),土星运行一周的29.46年规定为30岁(30×360),基本是土星运行两周,木星运行五周,重新闭合。木土会合周期20岁,以二十八星宿分成十二宫做背景,如果两星要在同一个宫位上(比如子宫)交会的话,则需要经过60岁,即一元。
[attach]11640[/attach]
木星与土星会合为20岁,相当于在土星运行一周的圆周内运行240°,会合三次重新闭合。0°和720°、240°、480°是木星和土星会合点,在圆周同一侧;120°、360°、600°是木星与土星在圆周内180°相对的点。
木星和土星每十年会合或相对一次,木星每运行一周12岁,减去10岁,就有2岁进入下一个十岁周期。也就是每周有六分之一角度或时间相对地后退了,对于一岁来讲就后退了六分之一角度,60天的时间,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四个节气,六气中的一气,这就是每年六气客气退行一步的原因。
1.3.1 退行一步的意义是什么呢?矢量轴原本对应的节气退行了一步,也就是说古人认为这个矢量轴就像阳光一样分季节给予地球不同的“光”照。不过这个矢量轴不像阳光那样直射,而代表的是木星和土星之间的夹角,三阴三阳分出不同的夹角。五运的原理与之相仿。
所谓的五运的岁运(也叫中运),就是金星与地球会合这个“矢量轴”,在某一年中对应的二十四节气五分之一的某一运上,而把它按在初运上统管一年;所谓的六气的司天(在泉),就是木星与土星会合这个“矢量轴”(土木会合周期形成的夹角),在某一年中对应二十四节气六分之一的三(终)之气上统管上(下)半年。
1.3.2 值得说明的是,此六段“气”是以太岁每岁360天计算的,而地球的二十四节气分成的六气是以地球年365.25天计算的,两者每一年相差5.25天、每一气相差0.875天,即六微旨大论所说的八十七刻半。然而,土木会合这个矢量轴却給两者平了差,见下表。土星会合周期378.09天,每年需多行12.84天;木星会合周期398.88天,每年需多行33.63天。上一年与下一年以20.79天的差数不断叠加递增,每六年却以124.74天的差数,再次以20.79天的差数不断叠加递增,无限循环下去。
对地球的影响应以会合视运动为准,12.0353太岁岁,含10.8622个木星会合周期(4332.71除以398.88);20.1485太岁岁,含18.1845个木星会合周期,19.1845个土星会合周期(7253.45除以398.88、378.09),相差一个土星会合周期,正好重新计算土木会合夹角,20.1485太岁岁与19.86地球年计算上相差约105天,接近两气,少阴退行到少阳,若干巧合就构成了六气模型。六气也好五运也罢,是会合星体对一个季节相对位置,尚且都是一个阈值,而不是一个点,气候转变如同模糊开关,本就无须精确到分秒。六气不以日,不以节气,不以月,而以四个节气约两个月为单位,考虑的就是误差因素,所以五运六气只能作为气候模型,不能作为气象模型。
1.4.五运六气与太阳黑子周期
摘自美国 SolarGeophysicalData中1749~2006年共258年,黑子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见图3(a),频谱见图3(b)。地球物理进展8大行星对太阳引力对比,见表1。可以发现,8大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比较,以木星为最大,金星、土星、地球基本相当,与地球比较而言,其它的几无影响。太阳黑子8.5年周期与金星和地球会合构成五角星的8年周期相近,10.0年周期与木星和土星会合或相对的9.93年周期相近,11.8年周期与木星运行一周的时间11.86年相近。而11.0年需要特殊说明一下,地球与木星会合周期是398.88天,在11.86年中会合约11次,398.88×11=4387.68天,与木星运行一周4332.71天相差无几。11年太阳黑子周期在木星近12年的周期里,对于圆周来讲就是660°,660°÷11=60°,正是六气中退行的一气。
[attach]11641[/attach]
[attach]11642[/attach]
太阳黑子周期与地球磁场变化,降水量、气温、气压和大气环流变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动植物物候,流行病的相关性,有大量的研究和观测数据。
五运六气曾一度被当作像抽签算卦一样不具备科学性的封建迷信,遭受广泛诟病和否定。笔者通过数学推导,证明了五运六气是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这一天体运动规律与太阳黑子周期相关,而太阳黑子周期又与地球电磁场、气候、物候、流行病相关,那么,中华先祖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大样本大数据统计分析,基于这一数学模型进行气候、物候、流行病预测的科学性就毋庸置疑了。
2. 五运六气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
天人合一,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内经》的人体观,不是先把人体定格为某种特定的事物,如机器,也不是追究人体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更不相信鬼神的作用,而是把人与其它各种事物同样看作是由天地所生成的客观存在。包括人在内的各种事物,由于所受天地之秉赋多少与偏颇而各有不同的形质,其中,人是所受秉赋最为全面、均衡的,《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其它事物一样,不为任何目的而来,不因任何原因而去,自生自长自消自灭。如果不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而“尽其天年”,便是疾病。
《易传·系辞》:“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中华先民就是这样进行科研活动的,只不过《黄帝内经》用的不是八卦,而是五运六气的天文学模型。
五运六气模型中收集整理了大量关于疾病与天地万物规律性的大数据,把这些数据从各种角度加以数理化处理,就是理论的构建。从时间联系角度认识生理病理,这就是藏象;把这个模型拓展到人体的空间上,从空间联系角度认识生理病理,这就是经络;以五六之数为框架,把生理功能的机械联系进行分类,这就是器官;任何一个疾病都会体现在时间、空间、功能上,那么整体自洽的理论模型就必须以五六之数为基本框架,所以中医的器官只能是五藏六府,而不会有七藏八府抑或其它。
《黄帝内经》依据五运六气构建的病之变化理论,其基本框架是,五运六气有如基石和脚手架,四部五论是理论的框架结构。阴阳论是结合件和基础,统领四部,贯穿于四部。四部由形器论(包括器官说和形体说)、藏象论、经络论、气化论组成,而形器论的器官说又是后三论(部)的核心,后三论(部)都与其相联系。其理论框架结构及其联系关系见下图。
[attach]11643[/attach]
2.1 阴阳论 《素问·生气通天论》:“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后人说得更为浅白,《颅囟经》:“小儿为纯阳之体”,《类经图翼》引《中藏经》言:“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一切常人,分阳不尽则不死”。这是阴阳概念定义的内涵。
《灵枢·阴阳系日月》:“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这是阴阳概念定义的外延。
前者是一种客观存在,后者是一种方法。按着道教的做法,前者称之为先天阴阳,后者称之为后天阴阳。先天阴阳是天地、万物、变化、生长杀藏的响导,按着现代科学的说法,只有熵和负熵具有这种能力。后天阴阳可以区别对待先天阴阳的多寡,任意两者相比较,谁的阳多谁就属阳,谁的阴多谁就属阴,按着现代哲学的说法就是对立统一,数学的说法就是“+、-”号。
2.2.1 形器论之器官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白虎通卷八·性情》:“人本含六律五行之气而生,故内有五藏六府。”《五行大义·卷之三·第十四论杂配·四者论配藏府》:“藏府者,由五行六气而成也。藏则有五,禀自五行,为五性。府则有六,因乎六气,是曰六情。”借用解剖名词命名,以器械、官职功能描述,符五运六气之数,采用“黑箱系统辨识法”,把身心生理病理现象进行分类,虚拟构建成五藏六府,并以精、血、脉、津、液、营卫宗气“物质”进行机械联系。用阴阳区别其内外上下偏阴偏阳。
2.2.2 形器论之形体说 形体说就是人体任何一个可以辨认的局部,都有全身的代表点,是全身的缩影,用于诊断和治疗。因为其机制可用“精”的转输过程来说明,故也属物质机械关系。按着现代科学的说法就是人体的“全息”现象。
2.3 藏象论 分为四象、五行、六节藏象说,是器官在阴阳统领下的时间联系机制。藏象论从时间角度,观察生命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表现出的节律现象,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与现代的“时间生物学”有共同之处,但更深刻、更实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行”的实质是代表事物周期的五个阶段,事物皆有周期或始终,故皆有五行。五行解决三个个问题,一是六淫(实则是五运风热湿燥寒,火为六气与五运合,并到热中),无论外感内伤还是物理化学生物环境情志致病因素表现出的现象;二是生长壮老已、春夏秋冬、旦夕昼夜等等不同时间尺度的“五藏应时”。藏象,按四季分为四象藏象,按五行分为五行藏象,按六气分为六节藏象;三是,通过时序同构,“取象比类”将各种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同一系统内应用其生克原理。“五运六气”又可做为藏象说的分支,在一年的尺度内把握人体的生理、病理,同时奠定了病机辨证论治原则。
2.4 经络论 《灵枢·经别》:“余闻人之合于天地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通过《素问·阴阳离合论》,明显可以看出是把六气通过开合枢,使三阴三阳变成了经络的表里关系,见图4。三阳经像朝阳运转,三阴经背阴运转。在构建的六经基础上又依照天五地六构建了十一经,在十一经基础上把少阴经分出一部分做厥阴经,形成十二经学说,再产生奇经八脉。经络与五藏六府相连,以十二月建十二经时,五藏六府也增加一个心包,足见五藏六府的虚拟性。经络是从空间的角度观察人体,是人体阴阳属性不同的各个空间区块,故用三阴三阳命名。经络是时间藏象在身体空间的表现,所以有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六日厥阴受之,子午流注等的时间节律。
[attach]11644[/attach]
2.5 气化论 其中只有精、气、神、形四个概念。它是依托于前三论,把形器论、经络论、藏论中所有的生理活动结果只分为四个层面去掌握,主要用于养生。一是阐述精、气、神、形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二是阐述药食之气的转化和作用途径。
张仲景严格承袭了内经模式,它用藏象论辨六气病症,用经络论辨伤寒热症,用器官说辨杂病。特别是其用药规律,都是以器官说为依据的。由于四部交织应用,每一部中都存在其他三部的概念,所以,经络或藏象辨证就可以按形器论用药。
后世医家多是以经验积累为主,虽然理论上在某些方面也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哲学背景由道家转向儒家,理论出现了扭曲、混乱,造成了中医理论难以理解。但是经过认真辨析,仍可以在内经的四部五论框架中找到应在的位置。也就是说,虽然有各家学说的不同,中医仍然是统一的。
3.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相比较,看恢复《黄帝内经》中医固有理论之必要
3.1 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测、记录、总结、建模、预测,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是最原始的科学研究活动,至今也是最科学的研究方法,如今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舍弃这样的科学方法,只不过现代观测手段和建模方法更为先进,研究对象更为深入罢了。然而,通过《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记录的气候、物候、流行病大样本大数据观测数据来看,这种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规模之大的科学研究活动,进行碎片化研究的现代科学也是望尘莫及的。
而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见不到中医使用了怎样的研究方法的论述,中医似乎是从天而降神仙所授。使中医一方面遭受有识之士广泛诟病,一方面让有些人用中医装神弄鬼。
3.2 尽管《黄帝内经》的概念都是学说,但都是具有可实证性的客观存在。如阴阳,首先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决定生死的一种机制。而《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只剩下了一个方法论的含义,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补阳补不了上,补阴补不了女,对指导临床几无意义。也造成现代中医临床靠经验,理论胡乱编的局面。
3.3 《黄帝内经》的理论整体而自洽,而现代中医理论漏洞百出、张冠李戴。如藏府与藏象的混淆,以肾阳虚、肾阴虚为例,寒湿引起肾阳虚,火燥引起肾阴虚,直接就用风热湿燥寒犯肾,有虚证、有实证来辨证岂不更加清晰明了?这本是藏象论的事儿,用它代替藏府辨证,那么,肾藏精、精舍志,为胃之关门,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腰为肾之府,这些藏府功能失调又怎么辨证,孰阴孰阳呢?
孰优孰劣,两厢比较,还有很多很多。但这三点就足以说明,为了中医的正确发展,实有必要恢复整体自洽《黄帝内经》的理论,代替现代混乱不堪的中医理论。
4. 五运六气对现代科学的启示
4.1 五运六气与太阳黑子成因
目前关于黑子的成因有两个比较公认的假说,其假说之一是,太阳内部黑子自身具有强磁场,浮现到太阳表面时该区域的背景温度缓慢下降形成暗点;其假说之二是,氢分子的大量形成,对于太阳大气和太阳黑子的物理性质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
这两个假说,不能解释诸如为什么会有11年磁极性转换周期(22年磁周期)问题。太阳黑子具有明显的磁场,且太阳南北两半球黑子的磁极是相反的。如果北半球处在黑子群前面的先行黑子具有正磁极的话,那么在南半球的先行黑子则具有负磁极。但同一半球黑子的极性是相同的,它们的对应关系随着黑子11年周期阳变化而相互逆转。所以根据黑子磁场极性来划分一个太阳活动整周期不是11年,而是黑子11年周期的两倍,即22年,称为磁极性转换周期,简称为太阳活动磁周期。
通过对五运六气的研究,笔者提出一个太阳表面物质洋流假说,太阳表面物质做着类似于地球大气、大洋一样的环流运动。其中每一个太阳黑子周期的成因都是行星引力引发的,而11年磁极性转换周期(22年磁周期)与木土两星引力最为关切。这一原理犹如小时候玩过的一种玩具,叫拉拉哨,又叫拉绳飞陀。两绳拉开,中心的球顺时针旋转;收回,逆时针旋转。木星与土星如同两端拉绳,太阳如同中间的飞陀。行星引力不足以对太阳有所作为,但对随同太阳自旋的表面物质可以让其做流体运动,太阳黑子如同地球的洋流中的旋涡。这一假说,合理解释黑子的形成和运动轨迹。
4.2 五运六气与太阳系发电机效应
太阳风的发现是20世纪空间探测的重要发现之一,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对太阳风的物理性质有了基本了解,但是至今人们仍然不清楚太阳风是怎样起源和怎样加速的,太阳风是怎样得到等离子体的供应及能量的供应的问题是空间物理学领域中经长期研究仍悬而未决的一大基本课题。
笔者经过思考吗,笔记做如下推论:
一、太阳表面的物质,也就是带点粒子随着太阳自转做差异运动会产生垂直于它的磁场,而太阳黑子做的是旋涡运动,会产生旋涡磁场,带电粒子会在旋涡电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获得加速度。
二、按着广义相对论原理,引力是重力引起的时空弯曲,也就是电磁波弯曲。黑子旋涡磁场像个漏斗,嘴部是从光球层到色球层、日冕层的太阳磁场,体部是各个行星差异运动围成的行星际磁场。带电粒子在这个磁场中,一部分会克服太阳引力向星际发散,但大部分还是被太阳的强大引力吸附回去。按着引力权重,主要有金星与地球,木星和土星构成的行星际磁场,前者是五运,后者是六气。
三、由于行星公转速度不同,两组行星从会合到对冲,从对冲到会合,角度从0度到180度变化,磁场强度由弱变强,又从强变弱,太阳风会随之做强弱变化。由于太阳黑子是成群出现,而且具有偶极性,那么,太阳风就犹如若干股喷涌的流体,并且具有偶极性。
四、行星磁场强度、磁距与其重量、引力、自转速度成正比。以地球为例,地核、地幔、岩石圈、水圈、大气圈运动速度是不同的,所带电荷也不尽相同,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强度行星际磁场中做切割运动,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也不尽相同,而且不同圈层的差异运动、星体引潮力、核聚变亦会产生磁场,这就构成了复杂的地球磁场形态。然而,太阳风是地球磁场变化影响的最大因素。
通过笔者以上思考,提出天体定子与转子假说。天体之间的相互运动犹如电机的定子与转子之间的运动,使得太阳系就像一组磁流发电机,只不过不是仅仅发电,而是电磁相互转换。太阳系的电磁场不同时刻具有不同的电磁结构和强度,对地球的磁场和电离层造成干扰。
4.3 五运六气与气候、物候、疾病相关的机理
太阳黑子周期与气候 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位置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太阳黑子11年周期与中国夏季气温呈明显的双振动现象,即在太阳黑子的峰、谷值年附近,夏季我国大范围气温偏低;而在峰、谷年之间的年份,我国夏季大范围气温偏高。太阳黑子峰值年影响日食形成的厄尔尼诺加强,拉尼娜减弱,谷值年相反。
70~80°N,太阳黑子多少与降水量的大小成正相关;60~70°N,太阳黑子多少与降水量的大小成负相关;50~60°N,太阳黑子多少与降水量的大小有时成正相关,有时成负相关。我国长江流域的雨量与黑子多少成正比,黄河流域则相反,雨量与黑子多少成反比。
太阳黑子周期与物候 气象工作者观测发现,每年植物发芽、开花、抽穗的时间并不相同,马加莱从七种乔木春初抽青的物候记录得出如下结论,物候是周期性波动的,其平均周期为12.2年,物候的迟早与太阳黑子周期有关。有研究表明,分期播种向日葵可以避免菌核病。
太阳黑子周期与疾病 前苏联的学者研究指出,太阳活动增强或耀斑发生后第三天和磁暴发生的当天,心血管病危对达到最高指数,表明太阳活动突然增强对心血管病人的致命威胁。尤其太阳黑子处于双周高峰期,乙脑、流脑、疟疾、钩体病等传染病发病率有所增加。人体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性减少,红细胞磁化率发生变化,血粘稠性增加,易形成脑血栓、心肌梗死。使生物系统中酶的活性降低,同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蛋白多肽链断裂,从而破坏细胞膜,导致细胞损伤,恶变坏死。
国内亦有很多研究,如《上海预防医学 2000(7) 太阳黑子与人类疾病》《环境与健康杂志 1992 人类疾病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空间科学学报 1997 太阳黑子与疾病的统计关系》《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 太阳黑子活动与流感大流行关系的探讨》《Inner Mongol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5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传染病发病率关系的探讨》 等。
推论:行星会合周期与太阳黑子周期相关,物候(气候、动植物候、流行病)变化与太阳黑子周期相关,太阳黑子周期与太阳磁场、行星际磁场、地球磁场变化相关,笔者顺理成章地提出一个假说,物候是电磁场决定的。
物候主要依赖光照,而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与磁是一体两面,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则会产生电流。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转化作用,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
如果,太阳辐射是均匀的,那么,除却微小的误差因素,同一地区不同年份中的每一候的候平均气温应该是相同的,不同年份中的物候也是一致的。之所以不一致,一年一个变化,是因为太阳黑子周期引起的太阳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电磁场的变化。不变的《黄帝内经》称之为主运和主气、变化的称之为客运和客气。除却人为因素,如碳排放对气候,人工生长素对植物,人工环境对疾病的影响,在工业革命之前,“天地之气”电磁场的变化是主要因素。工业革命之后,其主要作用比重有所下降,但依旧是主要因素。
微生物和人体也是物,必然表现出物候来。若说这个世界是物质构成的,倒不如说是由电磁场构成的。物质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而能量是由有波粒二象性的基本能量子构成的。从如一个光子、电子到原子、分子、有机物、星球、星系、直到整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能级,也就具有不同的电磁结构。现代生物物理学研究表明,生命体系在不同层次上具有不同的电磁特性,直到量子层面,即电磁场量子化。地球受太阳电磁场影响,人体受地球电磁场影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4.4 五运六气与生命起源
有机物所含的元素与无机物并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它却诞生了生命,而且是进化的?热力学和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生命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不断地向外界汲取负熵,“生命赖负熵而活”。这其实等于什么也没说,因为,它的前提是已经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汲取负熵,还是不能回答,生命为什么能出现。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本神》)
把阴和阳与熵和负熵,天之德和地之气与天体运动规律和地球寒暑迎随的磁场对等起来,就可以这样理解:太阳系从混沌走向有序,即负熵积累,达到一个临界点,地球磁场把低熵的几个元素加以结合和构型,形成了原始的有机物。随着负熵的不断增加,趋向于更加有序,若干有机分子形成具有胞膜或胞壁的细胞原核生物。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分子突变形成新的界别的原生生物,直至形成动物界最高生命形态。
五运六气,即太阳系天体运动形成的电磁场结构,是生命的起源、进化、节律的主宰。它也是不断“进化”的,有序度不断增加。
4.5 中西医的结合点
《内经》的阳就是主管活着的机制;阴就是主管死亡的机制。按着薛定谔和普利高津的说法,阴阳就是熵和负熵,“生命懒负熵而活”。然而,热力学和耗散结构理论仍然没有解释生命为什么有生死,这就必须引进重演律和广义进化论,个体是种族生命的进化重演,种族的进化是加速的,个体的进化是减速的,才能解释生命为什么有生死。只要进化就有速度,有速度就可测量。
生命的根本标志不是“新陈代谢”,也不是“繁殖” (自我复制),而是“进化”。如果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能够在技术上解决测定进化速度的方法,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就清除了,中西医结合也就水到渠成了。怎么找到这种测量方法,笔者想一定是在发育生物学中,量子场层面上。即使目前做不到,也丝毫不影响《内经》理论的自洽性,依然有效地指导医疗实践。
以上研究,除了中医方法学和中医理论框架,涉及其它专业的研究不是中医专业自己所能完成的,笔者的思考也许存在瑕疵甚或错误。但中医自己把五运六气与中医理论揭示出来,吸引或主动请教其它学科学者来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就像西医,有无数的学科为其研究一样,中医很需要广泛的科学支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7-1-5 11:09
请问先生,这篇文章发表了没有?出版了没有?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5 11:16
没有呢,很难找到相应刊物。
因为,中医界普遍不认可五运六气。
仅仅参加学术会议,不发在SCI上又觉得可惜。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7-1-5 17:58
刊物发表 ,文字太长;以书籍出版,文字太少。不出版,不发表,得不到著作权保护。发表在本论坛,知道的,能够看懂的不多。实在是可惜了。
约定一个个时间,找几个人我们座谈一下。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5 18:14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5 22:25
《黄帝内经》以天文气候物候学模型,构建了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这个模型就是五运六气。研究证明,五运是金星与地球会合周期的数学(术数)模型,六气是土木与地球会合周期的数学(术数)模型,
-----------------------------------------------------
受太白先生相邀学习大作,不明之处当请教诲。本文既以《黄帝内经》的理论和概念为基础,当以相应的实践为根据。
【五运是金星与地球会合周期的数学(术数)模型,六气是土木与地球会合周期的数学(术数)模型,】
《金匮真言论》指出:东方青色,“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南方赤色,“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中央黄色,“其应四时,上为镇星”;西方白色,“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北方黑色,“其应四时,上为辰星”。古人重夜观天象,观测到的是五方五星五季,方有五运五行之气。俗话说,眼见为实,五星不会是造假,而是天体运行的自然规律。先生却以【金星与地球会合周期的数学(术数)模型】为根据,是不符合古人观测事实的。请问,是古人的五星运行对,还是先生的金星运行正确?
《天元纪大论》指出:“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戎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三阴三阳是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上奉是司天。可见三阴三阳是地气,是12地支化三阴三阳六气。先生却以【六气是土木与地球会合周期的数学(术数)模型,】为根据,明见是同内经唱对台戏,先生能说明其妙吗?
作者: 国医大士 时间: 2017-1-6 00:30
本帖最后由 国医大士 于 2017-1-5 16:36 编辑
这篇文章方向是对的,但论述的内容却是错误的!古人是以地球为中心参照物,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论述五运六气必须将日月与五星结合来进行,本文片面地将五运六气归之于五星,尤其是木星和土星对地球的作用,显然是硬伤。还有利用大量的基于原子论建立起来的现代天文学和物理学内容进行穿凿附会的解释,都是需要抛弃的。部分内容值得参考!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7-1-6 07:21
请先生把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意见说说。请先生不吝赐教。
发掘古人的智慧,是非常艰难的事情,特别是非专业人士。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7-1-6 07:31
请先生说说你的看法!你是如何定位的?
白天,用日晷测量!夜里,观天象,五星的视运动!再把二者结合起来,反复验证,比较,并且把得出来的结论再与一年四季的变化融为一体,制定出历法。我们的祖先是非常聪明的!!要发掘古人的智慧,依靠西方科学的机械唯物论,是不可能实现的。西方科学只能够解释其中的一部分,而不可能完全解释清楚。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09:59
立竿测影,我无法重复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甲子的观测实验。
只能用现成的 数据。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0:01
我没明白这个函数是什么意思,麻烦老董继续讲解,越深入越好。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0:07
一吐啊,你这不是反驳(请教)我的论证,而是让我继续去反驳你的观点。
你只拿出你的论点,来反驳我的一切论据和论证,这不是辩论,辩论没有这样的规矩。
我的论证,解释了一切五运六气的问题。
而你的论点,任何东西都没有去解释。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0:15
老王啊,懂不懂参考系转换?哥白尼也是通过在地球观测天体的视运动,而不是他飞出太阳系来确定太阳为参考点。学会辩论用证据来论证,而不是用你的论点为标准。
你还不具备,把自己的观点当做真理的素质和地。
天文学,尤其是传统天文学,并不是基于什么原子论,不懂不要瞎猜,瞎评论。
别人不许用西方的任何东西,那么你怎么就可以用呢?
你个新道家创始人,怎么提出的儒家社会主义观点的?
儒道社三者是什么关系?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6 11:48
我为什么要反驳你的论证?我没有观点,我学的是内经,伤寒,你可以反驳呀,我尚不知你反驳了什么观点。
你懂五运六气吗?一个金星的运行是五运?一个木星的运行是六气?你太天真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2:00
正所谓,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
你的素质,决定了你心中的哈姆雷特,决定了你看到的石头记。
你除了用你心中想的所谓理解,没有任何能力,解释内经的任何问题。对人的解读,说不出个子午卯酉也就不足为奇了。
|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6 12:01
五运就是把一年365.25天的二十四个节气分成五份,平均每一运为73.05天,一周的五分之一72°,每年初运从大寒那一刻开始。主运五季分木火土金水固定不变,岁运是由当年的天干决定初运木火土金水的哪一行和太过不及。客运是岁运及依序向后排的每一运。以己未年金运不足为例:
-----------------------------------------------------------------------
【五运就是把一年365.25天的二十四个节气分成五份】,为什么分成五分?四分是四运吗?八分是八运吗?12分是12运吗?运什么?怎样运?
岁运是什么?为什么太过?为什么不及?先生搞几个数字说是五运六气,这不是糊弄人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2:06
文章里说得很清楚,你读不懂,反驳不了,是你的事儿。
你要是真有能力,就不要空喊这些没有的来回磨叽的车轱辘话。
你用天文学事实,证明有个五运和六气,能解释五运六气的任何问题。
我的观点、论据和论证,就被证明是错的了。
可惜,你们三个都没有这个本事。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6 12:16
你不要说什么哈姆雷特。不要对中医经典进行诽谤。红楼梦是文学,是社会的缩影,是对现实的虚构。中医经典是医学,是万物生成之道,是生命运行之道,岂是哈姆雷特,红楼梦可相提并论的?
内经已解了生命之道,你学都学不好,还要解读什么?你的可恶在于把自己的私货打上内经的标签兜售。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6 12:30
我们的确没你这样造伪的本事,天文事实少吗?四时,24气是主气,风寒暑湿是客气,候之所始,道之所生,都是天体运行产生的气化表现。这就是自然,自然是人人可感觉的现象,用得着你的数字证明吗,实践是捡验真理的标准,你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2:50
一吐啊,你在描述你们三个呢,杨教授、王世保加上你,太自以为是了。
凭什么你们三个就是真理的 化身?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2:51
遵循与构建有这么大的区别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2:53
既然是你们三个对气候的感觉,才得出的五运六气,那么五行来源五星,不就是胡扯六拉了吗?
这等智商,真愁死个人。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2:54
请继续。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5:01
我想表达的是,五运六气、生命节律是客观规律。
理论是基于这种规律构建的,理论毕竟是一种理性行为。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5:11
请翔实论证:
五星的运动轨迹的函数常数与杆影的运动轨迹函数常数。
五行运动的轨迹,是怎样的轨迹,其函数是什么,这个函数为什么有个常数?
竿影能测到行星的轨迹吗?竿影是什么的影,是怎样的轨迹,其函数是什么,这个函数为什么要有个常数?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5:24
老董啊,你讲点道理好不好。一追问,你就永远那句,这是中学知识。
中学若讲了,五星运行轨迹,到底是什么函数。
用得着,满世界对五运六气争论个没完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6:29
我高中毕业不毕业关你屁事,现在你要用什么五星轨迹函数扯犊子。
那就得请你拿出证据,你家编的中学教材有五星轨迹函数?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6:32
你脑袋没有问题吧,谁追问你什么心脏形态了?
你自己编,就要自己圆。
关别人屁事?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6:34
没有人拦着你建什么坐标,可你都建啊。
几年了,也没见到你的坐标长啥样。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6:52
你懂,你怎么懂的,总得说出来吧?
你自己看看,你几年来发过的,这一话题的帖子,能不能证明你懂了?
你的函数在哪儿呢?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6:55
你问的没头没脑的话,想表达什么?
自说自圆懂不懂,你编排的东西,你得自己编圆乎了。
没有与你一起瞎编。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6:58
老董啊,学会正常说话,好不好。
你为什么说这个图就是函数,总得说出个所以然吧?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7:00
老董啊,你不要装,好不好?
我两门大学毕业,你个裁缝技校毕业,还去搬砖了。
你跟我比基础知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7:08
老董啊,你把你的话,说给你的老师听。
看他们谁能听懂你的话。
函数图形在,就有力在,无须说说?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7:13
你愿意怎么测量,你就怎么测量,没人与你胡扯,因为没人能听懂你要说啥。你先学会怎么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再说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7-1-6 17:42
学术争论,各自保留自己的观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7:45
老董,你现在就测测,再用一个完整的理论,论述这个测量结果有什么意义?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7:46
麻烦你,自己找一位,看看谁能明白你在说啥?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6 18:20
麻烦你把这些,形成一篇完整的论述,好让别人系统理解你要表达啥,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1-6 22:20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6 22:22 编辑
4.5 中西医的结合点
【《内经》的阳就是主管活着的机制;阴就是主管死亡的机制。按着薛定谔和普利高津的说法,阴阳就是熵和负熵,“生命懒负熵而活”。】这句话从哲学上讲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然而,热力学和耗散结构理论仍然没有解释生命为什么有生死,这就必须引进重演律和广义进化论,个体是种族生命的进化重演,种族的进化是加速的,个体的进化是减速的,才能解释生命为什么有生死。只要进化就有速度,有速度就可测量。】
热力学和耗散结构理论本是针对物质的。生命载体是物质的,但生命本身尚不能理解为物质,故无法解释。“个体是种族生命的进化重演,种族的进化是加速的,个体的进化是减速的,。。。”这句话很精辟!测量进化速度不就是为了掌握生死速度吗?
【生命的根本标志不是“新陈代谢”,也不是“繁殖” (自我复制),而是“进化”。】生命的本质是进化,这与尼采“生命是超越自我”的观点是一致的。这句话也很精辟!
【如果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能够在技术上解决测定进化速度的方法,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就清除了,中西医结合也就水到渠成了。】
现代生命科学及西医学都是都是在研究“生命载体”,而不是研究生命。因为生命只在哲学领域有定义,在科学领域没有定义。同理,中医理论属哲学面层,中医理论现代化,仍是现代哲学。无法下落到科学面层。而西医理论处在科学面层。中西医二者不同一面层,如何结合?
过去国家倡导的中西医结合指的是西医理论与中医技术的结合。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如今已经有了眉目。后面只是一个工作量问题。
【怎么找到这种测量方法,笔者想一定是在发育生物学中,量子场层面上。即使目前做不到,也丝毫不影响《内经》理论的自洽性,依然有效地指导医疗实践。】进化速度--未知;测量方法--未知; 发育生物学--无知;量子场--无知。全都是无法做到的事情!
【以上研究,除了中医方法学和中医理论框架,涉及其它专业的研究不是中医专业自己所能完成的,笔者的思考也许存在瑕疵甚或错误。但中医自己把五运六气与中医理论揭示出来,吸引或主动请教其它学科学者来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就像西医,有无数的学科为其研究一样,中医很需要广泛的科学支持。】最后一句说得好,如果能把科学领域开辟出来,无疑会吸引其它学科来研究。就像西医,有无数的学科为其研究一样,中医很需要广泛的科学支持。还是那句话,要看到差距!人家西医开辟出了新领域,自然就是老板,有无数学科为其打工,只学会坐享其成就行了。中医还处在混乱的境地,哪个学科愿意为其打工?
--------------------------------------------------------------------------
太白先生好!感觉先生动了很多脑子,写作此文不容易,见解确有独到之处。
就先生解释五运六气之说,仍停留在观察与推理面层。这不由得我想起钱学森教授的一句话:“用一个未知解释另一个未知”。
退一步说,先生解释的(包括预计的)全都正确,最大限度也只是找到了人体疾病的某些发病共性。因为无论是宇宙天体,还是气候时节,都是人类共享的。换句话说,中医把病因设定在共性面层,也就只能在乙脑、流脑、非典、禽流感等大家共患的流行性疾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方面有所擅长。对于内科杂病,发病相对不普及的疾病几乎难以作为。
这与现代及未来人类的对中医的医疗期望相差甚大。不知先生是否认可这一观点?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7 08:05
先生是批內经吗?请明说,不要羞羞答答行吗。我不懂什么真理,只讲事实。你论的是五运六气,却不知何为五运六气,不是天大的笑话。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7 08:13
看来你是啥也不懂呀,五行是日月会五星于五位,没有五星之行,哪来的五行?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7 08:26
六气就是把一年365.25天的二十四个节气分成六份,平均每一气为60.875天,一周的六分之一60°
-------------------------------------------------
又给中医摸黑,六气是人为分的吗?先生知地气的自化和对化吗?没有自化和对化哪来的三阴三阳?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7 10:07
一吐啊,你能听懂人话不?我反对你等对内经的亵渎,就是反内经?
你就是内经,内经就是你?
你怎么这么不要个脸?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7 10:11
一吐啊,麻烦你看懂了帖子再来说话,我论证了行星与太阳相会,你什么论证也没有,结果需要你告诉我什么相会不相会?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7 10:20
一吐啊,你能不能学会听懂人话?
分,就一定是人为的吗?
就不可以是自然形成,而被人所认知了?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7-1-7 10:35
这种文章肯定发表不了,它几乎没有科学性。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7 10:37
岳先生,第一,五运六气对于中医而言,不是去预测和治疗气候物候流行病,而是奠定了中医的基本科学方法,就是观察、记录、总结、建模、应用,这种方法已经远远超出了运气范围。
第二,对有争议的概念或结论,不要轻易使用。中医是不是什么哲学,是有争议的,不是定论。中医是一门实实在在医学,更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科学,尽管与西医有着截然不同的科学方法。
第三,不要把科学展望与科学结论混为一谈,大牌科学家的演讲,不是告诉你怎么马上完成科学项目,仅仅提供宏观的方向。这本身也是一种科学行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7-1-7 10:51
请先生说说这篇文章的错误在哪里?请不吝赐教。谢谢。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7-1-7 10:55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7-1-7 10:58 编辑
1,你的“地球磁场把低熵的几个元素加以结合和构型,形成了原始的有机物。随着负熵的不断增加,趋向于更加有序,若干有机分子形成具有胞膜或胞壁的细胞原核生物。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分子突变形成新的界别的原生生物,直至形成动物界最高生命形态。”,既然如此,人类第一个父母的生成就是在你这句话产生的?
2,既然你驳斥五行来源于五星,你的整篇文章没有驳斥,尤其是整篇文章看不到“五行”之所生 、所胜,所不胜的特征,所以你所列举数字如果说等于五行”之所生 、所胜,所不胜的特征,令人难以信服。
3,你所列举的金木说火土脱离了五星了吗?没有吧,所以等于你起码还是承认五运还是来源于五星。
4,让你驳斥正方辩题4,你以论点论据论证来驳斥,不要言之无物。
5,你所列举的数据,没有说明其来源,是你实验的结果,还是别人的?请明示。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7 11:17
黄先生啊,你能不能学会,用论据和论证,来参与讨论?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7 11:49
杨教授,你能不能讲点起码的逻辑?1.我的那段话,是说有机物的最初生成,及生物的进化,人的第一个父母,难道不是生物进化产生的?
2.我的文章不是为了驳斥你而写的,凭什么要写驳斥你的话?任何文章都有个主题,不见得面面俱到,此处不写所胜所不胜的,他处有写,就难以令人信服?
3.你根本不懂天干地支,根据某些行星运行周期,与你的五行来源于五星,五行是五星,可以同日而语吗?
4.你要求我批驳你捉刀代笔的那篇文章,可以啊,你等着。
5.数据来源分几种,公认的不用注明出处,只有小众的实验或测量数据,才用注明出处。天文学基础数据,没人在论文论著中注明出处的。你的晓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7 18:42
上一次发这篇文章前半段,你就让我做实验。我说我活不了成千上万年,无法系统完成这个实验,你说你能,并且用一张白纸像模像样地实验着,不知结果如何,不妨你介绍一下。
天文学的基础数据,最有权威性,是几千年,至少上千年的实验结果。
我不用,我傻啊?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踩着别人肩膀发展的。
别人千百年的实验数据不用,要自己从原始人开始实验,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傻子。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1-7 19:33
老董会立竿测影的。上次千总请他讲测五星,他错把测太阳的方法介绍了一遍。这次他会讲测五星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7-1-7 19:34
你把立竿测影的方法介绍一下,让太白侠开开眼。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7-1-7 19:37
360天找岔子不重样!!!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7-1-7 19:38
挑拨离间,心术不正。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7-1-7 20:24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7-1-7 20:33 编辑
1,不是我不讲逻辑,而是你不讲逻辑,既然你说“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分子突变形成新的界别的原生生物,直至形成动物界最高生命形态。”,请问人类第一个父母之前的精子与卵子在什么环境中,是在荒漠,还是,,,你总得有个条件吧,即你说的有实验吗?能否经得起重复试验,现在请你把实验公之于众,来接受检验。
2,如果你的“文章不是为了驳斥你而写的,”,那么你在《千秋雪版主进来学习与交流五星与五行之关系》93楼中中 说:“你的所有观点太低级了……杨教授,麻烦你以后不要带着我,我与你的学术观点截然不同。 我从来没有赞成过,五行来源于五星的观点。 并坚决反对,这种没有任何论证,就敢胡说八道的学术作风”,既然是胡说八道,足以证明是针对我而写。既然我胡说八道,正方辩题 辩题四的资料内容,句句有出处,这是起码论文的要求,如果说是胡说八道能够得到你的推翻,足以证明是《黄帝内经素问》胡说八道。
3,既然是针对我写,你的这个帖子居然没有“所胜,所生,所不胜”五行的特征来验证,所以体现不出你的高级观点。如果用“所胜,所生,所不胜”五行的特征来验证,犹如验光机来验光,无疑是眼残缺。眼有残疾,何以说明“眼睛正常”?
4,至于我懂不懂五运六气,我有 校注《黄帝内经素问》为证是最好的证明。
5,哪个论文不要求“公认的不用注明出处,”?哪里规定了“天文学基础数据,没人在论文论著中注明出处的。”,不写资料来源出处,轻的是“残文”,任何杂志绝对不会给出版的。重则有抄袭剽窃之嫌。这就是为什么要求证证明资料来源的可靠性的原因。数据没有来源出处,何以证明你的文章“高级”,所以贬损别人嘴是可以随便说,但是要是让别人评论你的这篇文章的质量的高低,靠事实,这就是你对你 贬损别人“你会写论文”的反问。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8 00:14
什么是五运六气,你懂吗?五运是五行吗?中医理论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可不是造假能造出的。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8 00:53
你嘴里有屎?开口骂人, 是老师教的,还是父母教的?你说什么是五运六气?什么是太过不及?你伪造內经,还不是反內经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8 01:12
我学的是医,读的是內经,日月五星会是自然规律。你那个金星统运,能说明什么? 明明是七曜周肇,金星外都不运动吗? 合乎事实吗? 三阴三阳六气,明明是地气上奉司天,你胡说是木星会地。你不是胡说八道吗?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7-1-8 10:34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7-1-8 10:40 编辑
1,太白侠,你在《千秋雪版主进来学习与交流五星与五行之关系》93楼中中 说:“ 我从来没有赞成过,五行来源于五星的观点。 并坚决反对。”现在你这篇文章的星体是不是五星?
2, 既然你 “坚决反对五行来源于五星的观点。”,你怎么在这篇文章如此来证明五运六气与五星的内在联系呢?
3,上述两点不难得出结论,你“研究”只能是带引号的研究,研究的行为 到了楚国,学会了卖矛又卖盾。
4,既然你 “坚决反对五行来源于五星的观点。”,请问你这篇文章恰恰你五运六气与五星的内在联系的自我否定,既然如此, 各位都在目睹就看你坚决反对的行动,如何来否定你这篇文章的行动。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0:56
老董啊,你要成千上万年地做立竿测影实验,你去做,我活不了那么大岁数,我会使用前人的数据。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0:58
你能不能整天说这些没用的话,你只管证明五行是五星就行了。
自己的话自己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1:00
你怎么实验的,拿出来说说?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1:02
你想耍泼是不是?
五行是五星,靠耍泼就证明是对的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1:03
杨教授,你不要怎么呆萌,逗人笑好不好?
1.你要求爱因斯坦,做个时空弯曲试验,给你看?吴健雄的实验不算数,你非得要求李政道、杨振宁亲自做?
2.你不要这么自恋,你以为你是谁,别人写论文都得针对你?
3.不是针对你而写的,凭什么要面面俱到回答你的问题?你只管负责论证五行是五星就行了。
4.校注等于正确?这是什么逻辑,只有你能这样推断问题。从古至今,校注的人多了去了,都不如你正确,还是都正确,观点冲突,以谁的为准?
5.一天d=24h,光速c=299792.458km/s,请问你用这些数据的话,引用谁的论文?
三岁的孩子这么问叫萌,你这么问就是呆,你以为呆萌都可爱么?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7-1-8 11:27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7-1-8 03:42 编辑
杨鹏举等校注《黄帝内经素问》商榷(一) (2015-10-03 21:52:03)转载▼
标签: 黄帝内经 素问 校注 学苑出版社 中医十大经典 分类: 書
《中医十大经典》学苑出版社,2014年1月1版1印。正文校注及参考书目共计924页。另前言9页。
刚读了两页,有点疑惑,可否解答。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部分校注:
第23页:注2 神灵:引明文佐证,似不妥,原因是时间跨度太大,按语言学的定义,语词不属一个语言体系,应引跟《黄帝内经素问》差不多时间的书作为例证,而不是仅仅这个词语的用字看似一样,语义未必相同,可能相同,但这样作为书证,个人以为不妥。除非是后人专门针对某书讨论注释的引用。
第24页:注7 成而登天:按正文生、弱、幼、长、成,成长过程,是由小到大,似未有涉及德才的描述,非要引申的话那是另一回事,那就属于发挥扩展了。有种说法王冰撰注,似要遵从道家某种意向,但这儿是否是王冰更改,尚难确定,只是一种猜测,不确定就不宜发挥吧。或者说除非证据确凿才可立新论,不能只为了标新立异扯出片面的证据。或者说可备一说,供参考,但绝不能立新论作为主注释。
第24页:注8 天师:与第519页注重复。
第24页:注10 将:这一条是为了标新立异胡扯吗?书证所引与这是不是就因为有这一个字就拉过来了吗?宜斟酌,且谨慎。
另看引书目,有些博杂且乱,感觉有些释义,就是因为字形相同就引了,但注释这样的话,就出问题了,最好不是现在那种电子检索复制粘贴。当注就注,但要细细玩味,讲得明白,说得清楚。引书多,说明不了问题,关键是要注到点上。详注真要注的精,注的详的话,那可就是前无古人了。
另前言讨论阴阳五行本质,非要硬扯到马克思上来吗?(注:学院派都是西方唯物论的信徒,一定要给中医的概念找一个物质实体才干休:气是精微物质,五行是五种物质,或者五星,离开唯物论,学院派就如丧考妣)
另第9页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倒数第二行:皆得斯妙道者也,后面的句号成了圆黑点。
其中迭,检人民卫生影印版为疊,梅花新版也皆为迭,不知因何而改。径,影印本几处为逕。校注说明已说校勘从略,注释为主。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1:42
拿出来看看。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7-1-8 11:45
ylkk:杨先生关于"饮食寒热"的注解,可谓是独家经营、别无分号,先生不妨寻来作酒后笑料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1:51
一个教授,还是搞训诂的,一句话都说不周全,让人猜来猜去。
老董认为这正常吗?
你驳他的这个语义,他说是另一个语义;你驳另一个语义,他又说是其它的语义。
这是做学问,还是扯犊子。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1:59
杨教授若是说五十个字儿的话,常人能挑出一百处错误。
罗鸿声愿意逗杨教授玩,收集了不少杨教授训诂学的“聊斋志异”。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2:39
整个实验,拿出来看看。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7-1-8 14:26
《内经》的阳就是主管活着的机制;阴就是主管死亡的机制。按着薛定谔和普利高津的说法,阴阳就是熵和负熵,“生命懒负熵而活”。然而,热力学和耗散结构理论仍然没有解释生命为什么有生死,这就必须引进重演律和广义进化论,个体是种族生命的进化重演,种族的进化是加速的,个体的进化是减速的,才能解释生命为什么有生死。只要进化就有速度,有速度就可测量。
这部分叙述不符合阴阳五行原理。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7-1-8 14:34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7-1-8 14:49 编辑
1,不论是爱因斯坦 ,还是吴健雄,还是李政道、杨振宁,这些人如果是自己的科研成果,必然拿出相关的证明资料,比如实验路径(技术路线),实验材料,实验组,对照组,以此来说明的自己的成果,如果他们引用其他资料,这些科学家不会黑白不提。不能像你给读者印象是你的,起码你这种不表明资料来源的行为,有抄袭或剽窃之嫌。你看看那个杂志 的论文没有“参考文献”?所以轻的说你不懂怎么写论文,重则抄袭或剽窃,二者必居其一。
2,那么你说“我从来没有赞成过,五行来源于五星的观点。 并坚决反对,”如果你不是针对我,由于你反对“五行来源于五星的观点。 并坚决反对”,无疑是针对你自己的这篇文章,矛盾卖的不错?
3,你的这篇文章,足以你已经承认五行来源于五星的观点,那你“并坚决反对,五行来源于五星的观点。”,你下一步怎么反对你的这篇文章?
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包括你太白侠,但是错了就应该承认。
5,任何人都一样 ,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你所采用他的人方法,起码告诉读者来源,包括“一天d=24h,光速c=299792.458km/s”,不要给别人印象是你自己的成果。所以你没有必要狡辩,不相信的话,你就去问问任何一个杂志社,哪怕是个三流的杂志也会坚守这个信条的。所以你说你不萌,那就想蒙混。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4:35
请拿证据说话,内经是如何定义阴阳五行的,或你对阴阳五行的定义是什么?
怎么都是这等人物,除了口水,嘛也说不出来。
我还说你不懂中医呢,你既没有说出过任何中医言论,我也拿不出证据,我这样说你,你同意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4:38
看来你是闭门造车惯了,对外侧的任何规矩都不懂。
再问你个四六不懂的教授,你现在每用的一个字儿,你怎么不注明出处?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7-1-8 14:49
1,罗洪生你们这类人本质上没有区别,咱们就以你们认为“饮食”是所谓的错误,咱们就直接用证据,神农本草经的药是用来治病的,如果你们饮食是病,请你拿出证据来。
2,任何词都离不开语言环境,饮食一词,如果 单纯的解释饮食,那就是吃喝;举饮料和食品,给人或牲口吃喝。《《例如下:.吃喝。《书·酒诰》:“爾乃飲食醉飽。”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焦生见亡妻》:“滿身及手足多棘刺,血污狼藉,不飲食,不知親疎。”诗·小雅·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飲食。” 郑玄 笺:“苾苾芬芬有馨香矣,女之以孝敬享祀也,神乃歆嘗女之飲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昔有 飂叔安 ,有裔子曰 董父 ,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
3,然而《本经》的葶苈子有饮食寒热,请问你们这类人 ,估计古代医书那本记载“饮食”一种病?看来太白侠能把没有眼疾的能说成有眼疾,本来有眼疾,则能说成“眼睛正常”。罗洪生还能给西瓜皮穿衣服呢,你们见过?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8 15:10
我是你邀来学习的,有不明就要问,问的问题你一题也答不了,却让我证明五行是五星,你呀,真是两面三刀。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7-1-8 15:11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7-1-8 15:16 编辑
请你查一查参考资料怎么写?然后再拿你的“你现在每用的一个字儿,你怎么不注明出处?”,所以 请你不要再抹了越抹越黑。
附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来源:360医学网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8 15:17
斗口不是学术,五运六气的概念不明,你也敢证,明明七曜,你却只取金星,谁信呀?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5:25
杨教授啊,你到底想说啥?
你看看你把两个连词用的,如果,然而。这样能表达出什么来?
饮食到底是什么意思,你这样说清楚了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5:30
你把七曜怎么运动,才形成五运六气规律的,说清楚了。
自然就被人信服了。
可你没有这个本事,光凭自觉在那儿瞎犟。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8 15:47
我说自在我的帖内,你去读呀,你去批呀,运气七篇就是论五运六气规律的,你无知无畏,竟反内经而行之。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5:58
内经,在那儿放着,她是真理。
但不是每个人,读一读,或者校注一下,读出来的,或校注出来的东西,也成了真理。
这是起码的道理。
因为,你和杨教授,都缺乏起码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懂上面的道理,所以,总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就是内经的代言人了。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8 19:12
有不同认识,可以讨论,都是学习,你搞的算啥?内经是医道,捡验内经是实践,不是现代科学,也不是哲学。你的金星论能接受实践捡验?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9:23
我的理论当然能经得起实践检验,这是毋庸置疑的。把对我的要求,反过来要求自己,就学会做学问了。
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论点,是不能被人认可的。
不是别人,都与你们有仇,而是做学问必须如此。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8 19:28
你先不要自复,今晚就要请教,先生一定答复。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8 19:34
你要真有这等本事,几多年来,不早就拿出,五行是五星的实践证据来了吗?
何至于,整天通过骂嘴仗,企图让人认可,五行就是五星。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8 21:17
五运与金星的关系
以地球年365.25天纪年,金星的会合周期是583.92天,减去地球运行一周365.25天,583.92-365.25=218.67天;
218.67×360÷365.25=215.53°,近似216°;
218.67÷3=72.89,近似一运的天数73.05;
金星与地球会合,大约8年在时空中画了一个五角星,并以二十八星宿做标记。第二次会合比第一次会合多出三个运,比地球运行两周少了两个运,见图1。
以10年为期,地球与金星会合,
第一年在1位、第三年在2位、第五年在3位、第七年在4位、第九年在5位,走完约8年一个五角星周期。
而第二年地球在A点,金星在4位、而第四年地球在B点,金星在5位、而第六年地球在C点,金星在1位 而第八年地球在D点,金星在2位、 而第十年地球在E点,金星在3位。
这样就得出地球五运的岁运:---------------------------------------------------------
先生的计算很到位,如果此学术成立,金星每年都要进入地球轨道。地球会与金星碰撞吗?这是问题之一。问题之二,金星以365-25日交叉地球轨道,其动能,动量等于金星的质量,那还是木火土金水吗?是地球的溃灭呀。请先生解。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8 21:29
《素问·五运行大论》: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
先生的五气经天,是金星统运。金星交叉的是地球轨道,还是28宿。如果金星交叉28宿,你这个365-25的计算不适用。如果金星直接交叉地球,就不是五运,五运是五气经天,不是金星经天。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7-1-8 23:33
没有必要争论下去,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循环论,是描述周期现象规律的理论。天上的行星都在周期性运动,两者有联系也能説的通。但五行不会来源于五星,五行理论应该早于五星的命名,星术家把五行的名字用于五星命名是为了提高星术的权威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7-1-9 00:02
五行理论应该早于五星的命名,星术家把五行的名字用于五星命名是为了提高星术的权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得好!赞!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9 08:17
请诸位不要转移话题,五行源于五星到我的帖中讨论,这里是说金星统运是真是假?李老师是支持太白的,请帮助回答。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9 09:57
一吐啊,你找度娘问问,什么叫做会合周期。明白了什么是会合周期,你的一系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9 10:13
你发帖,你的学术,我找你度娘问什么?我只问你,你别耍赖,你是以365-25计算,是金星撞地球,好狠的心呀。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9 11:01
一吐啊,你能讲点道理不?
你根本不懂什么叫做会合周期,就敢胡扯六拉什么金星撞地球。
你不懂装懂,却没有批评你,而是让你了解基础知识,这也能惹恼你?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9 12:43
太白,你是男人,别蹲着尿尿,我不懂会合周期,你说呀,你的金地会合是在地的216度,你算的太精准了,哪还有会合周期?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7-1-9 12:47
真服了你了,用不用教你怎么用脚趾头查数?
自己任嘛不懂,还车则脖子瞎犟。
你找度娘问问,什么是会合周期,不就完事了吗?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7-1-10 16:50
会合周期是地球所看到的行星视运动即是行星的公转和地球公转的复合运动。 金 583.92会合周期
太阳、地球和一颗行星或月球的相对位置循环一次的时间,称为“会合周期”。会合周期对于外行星来说就是行星相继两次合或冲经历的时间;对于内行星来说就是行星相继两次上合或下合所经历的时间。月球的会合周期即“朔望月”。---------------------------------
以上是百度介绍的“会合周期”概念,可知是行星视运动,是相对位置循环一次的时间,太白把会合周期误为运动速度,开了一个金星撞地球的玩笑。事实说明,学內经须老老实实地学,不能以一知半解或自作聪明作为成就,就会欺人欺己,误人误己‘’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