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打印本页]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44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梳头健脑防衰老
头发和皮肤一样,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一头秀丽的头发可使人倍显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人的头发大约有10~15万根,在头发的根部末梢有膨大的小球,称毛球。毛球积聚着毛母细胞,头发的产生、生长及颜色,就是由毛母细胞的活跃分裂和它分泌的色素颗粒决定的。色素颗粒越多,头发就黑;反之,头发颜色就灰,甚至变白。一般而言,头发变灰、白的过程,就是机体气血由盛转衰的过程。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因“头为诸阳之会”,主宰一切精神情志活动,故又有“发为脑之华”之说。中医认为,头发与肾、肝、心、脾、肺、脑等脏腑组织器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头发的乌黑、润泽、柔韧,均标志着气血充足、肾气充盛、大脑健旺、神气充足。所以,我国历代养生家都把梳头护发健脑的养生方法,看作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之一。
  古代养生家主张“发宜多梳”。医书《诸病源候论》说:“千过梳头,头不白。”养生保健书《清异录》说:“服饵导引之余,有二事乃养生大要:梳头、洗脚是也。”养生书《摄生消息论》指出:“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自然祛风明目矣。”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由此可见,历代养生家均格外重视梳头的养生保健作用。实践证明,梳头有疏通气血、散风明目、荣发固发、促进睡眠等作用。可见,梳头不仅仅是修饰头发、美化容颜的小事,还是关系到防病延年的大事。
  正确的梳头方法是: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环往复,梳头数十次或数百次后,再把头发整理、梳至平滑光整为止。所用头梳宜取木质如桃木或用牛角等天然材料制成,梳齿易圆滑。梳头时间一般取早晚各5分钟,其余闲暇时间亦可,切忌在饱食后梳理,以免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梳头时还可结合手指按摩,即双手十指自然分开,用指腹或指端从额前发际向后发际做环状揉动,然后再由两则向头顶按摩,用力要均匀一致,如此反复数十次,以头皮有微热感为度。
  现代研究证实,勤梳头、常按摩有六大好处:①能疏通血脉,有助于脑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并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病的发生;②能使头发得到充分的营养,防止脱发和早生华发,有美发作用;③能散风、预防感冒,减轻头痛;④有明目作用,梳头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⑤能健脑提神、缓解精神紧张、促进睡眠、消除疲劳;⑥有利于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协调功能,延年益寿。
  梳头和按摩,虽说是举手之劳,人人皆可为之,但贵在坚持。只要坚持天天实践,就可以获得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之效。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45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抗感冒 晨起按摩七分钟
河北固安一中退休教师张从文今年75岁,多年来常感冒,有时一年数次。1996年接触到医疗保健操,一次感冒初期鼻子不通,做按揉迎香这个动作时,觉得特别舒服,这引起了张从文的兴趣,后又从几种报刊中收集到不同角度的按摩知识及中医穴位知识,自己总结出抗感冒的“晨起七分钟”,每天都做,坚持数年来,去掉了感冒的困扰,节省很多药费。近年该地区两次严重流感,周围与其接触密切的多数人重病在身,张从文却安然无恙。显然是按摩增强了抗病能力。张从文把此方法介绍给周围的人,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晨起先按摩七分钟再下床。  1、十指梳头:除拇指外两手指并成一字形,(两小指在中央)置于前额头发边缘,两拇指置于太阳穴。用指尖和指甲向后梳。小指经过神庭、上星、百会、后项、脑户、风府到哑门,同时两拇指由太阳穴经耳后风池到脖颈,反复一分钟。  2、拿晴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捏住两眼的内眼角凸起部分手不离开,连捏带揉一分钟。  3、洗鼻:两手搓热用两中指腹紧按鼻翼两侧沿鼻梁向上搓到内眼角,再搓回原位,反复搓一分钟。  4、揉迎香:双手食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一分钟。  5、揉太阳:两手拇指腹分别压住左右太阳穴按揉一分钟。  6、揉风池:两手拇指分别紧按脑后风池穴,按揉一分钟。  7、干洗脸:两掌心紧按两腮下部,手指向上同时两中指按鼻两侧,用力向上搓擦。经双眼到上额时两掌左右分开,掌根经太阳穴耳前回到原位。反复一分钟。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45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常搓脚心防病健身
搓脚心有益于活血通络强体健身。涌泉穴位于脚心,属足少阴肾经,位置在蜷足趾时呈凹陷处,常搓涌泉穴可治疗头顶痛、痫病、疝气、小儿惊风、昏厥等症。由于脚心穴位病理反射较多,所以常搓脚心对于祛病健身有较好的效果,在搓涌泉穴时扩大搓的范围,在涌泉穴沿足心凹陷处上下搓,效果更好。如左脚掌心穴位病理反映有腹腔神经丛、肾上腺、肾脏、心脏、脾脏、胃、十二指肠等。右脚掌心穴位病理反映有腹腔神经丛、胆囊、肾上腺、肾脏、肝脏、胃等。
  每天坚持1-2次搓脚心,持之以恒,能起到补脑益肾、益智安神、活血通络的疗效,可以防治健忘、失眠、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胀、便秘和心、肝、脾、胆等脏器病症。
  搓脚心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干搓。左手握住左脚背前部,用右手沿脚心上下搓100次,达到脚心发热;再用右手握右脚脖子,用左手沿脚心上下搓100次,搓的力度大小要以自己舒适为宜。
  二、湿搓。把脚放在温水盆中,泡到脚发红,再按第一种办法搓。
  三、酒搓。倒半两左右白酒于杯中,按第一种办法操作,只是搓脚的手蘸一点白酒,酒搓干了再蘸一下,按第一种办法两脚心各搓100次。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47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小锤敲出健康来
保健锤在街上很容易买到,有木制的或牛角的,几元钱到十几元钱不等。别小看它,如果充分利用,它可以成为我们居家保健的小帮手。
  敲足底俗话说:“足弱无长寿”。足底有很多的保健穴位,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经常敲打足底,有滋阴降火、安神明目、调补肝肾的作用,可防治头痛、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肾炎等病。
  敲足三里足三里(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处———编辑注)是人体的强身要穴,经常敲打可利脾胃、通经络、补虚弱,具有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免疫的功能,可防治膝痛、胃痛、腹泻等症。
  敲大椎和肩井我们低下头用手在颈后能摸到一处骨头最为突出,这就是大椎穴的体表位置。肩井穴在肩上肩胛骨与锁骨间的空陷处。经常敲打大椎、肩井及周围的肌肉,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治肩颈综合症,对伏案工作、操作电脑的人尤为重要。方法是:用右手握锤,沿左肩井、大椎、右肩井慢慢敲打(包括穴位之间的肌肉),然后再返回,往返敲打150次。换左手再同样反复敲打150次。既敲打了穴位,又活动了左右肩关节,一举两得。需要注意的是,大椎穴肉薄,须适当减轻力量。敲手掌人的手心有30多个穴位,经常敲打和按摩这些穴位,能通气血、调节脏腑,达到强身健体之效。需要强调的是,捶打的力量要视个人情况而定,以舒适、能耐受为度。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47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捶龙”与拍打
在闽南以及祖国宝岛台湾,有一种古老的捶打疗法,谓之“捶龙”。“七分靠打拼”的闽南、台湾人,劳作之余回到家中,凡觉得肩疼腰酸,困顿疲惫时,习惯吆喝晚辈:“过来,给我捶龙!”做晚辈的听罢就握着一双小拳头,轻轻地有节奏地在大人疼痛部位“咚、咚、咚”捶打起来。
  闽南、台湾民间的捶龙疗法有它的科学原理和实用疗效。在闽台民间,常见的捶龙部位是背部,现代医学证实,背部有许多穴位,如大椎、命门、膈俞等,通过捶龙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备急方》中载:“对于手脚怕冷的人,可以从上至下捶打,打热便休。”这很可能是捶打疗法的较早记述。闽台“捶龙”的办法通常把手握成空心拳,刚柔相济,快慢适中,轻重匀称。
  随着返朴归真之风的盛行,祖国传统医学得到进一步继承发扬。时下正流行一种类似捶龙的“拍打运动”健身潮。人们一旦因看书、看电视或上网时间较长而头昏脑涨时,就习惯地轻轻拍拍脑门;坐的时间较久后,腰腿酸痛不适,会用拳头捶捶腰,拍拍腿;走路时间较长时,双下肢酸胀不适,就用双手拍打揉搓等等,这些都是最简单的“拍打运动”。不管拍这打那,必须注意的是,拍打动作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快慢适中,不宜过猛,有病变的关节肌肉处,用力可稍重些,节奏可稍快些;拍打胸腹部、肝肋部及腰部时,用力要稍轻些,切不可狂拍猛捶,以免损伤肌体。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拍打运动是一种很好的肌肉按摩的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解除局部肌肉的紧张,使局部关节,特别是肩、颈、肘、腕、指等关节得到适度的活动,有利于防治肌肉劳损、颈椎病、关节炎、肩周炎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48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自我按摩防治乳腺炎
 推抚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50~100次。
  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
  揉、捏、拿法:以右手五指着力,抓起患侧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松,反复施术10~15次。左手轻轻将乳头揪动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
  振荡法:以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48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擦胸揉腹养生法,是我国古代简易有效的养生方法之一,很适合中老年人学练,对防止肥胖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擦胸、揉腹的方法很简便,取坐位或仰卧位均可。先擦胸,用右手掌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然后再用左手掌从左乳上方,斜推擦至右下腹。如此左右交叉进行,一上一下为1次,共推擦36次。还可兼做擦背,也有助于激活背部免疫细胞的活力。再进行揉腹,以右手掌从心口窝左下方揉起,以肚脐为圆心(顺时针方向)揉腹一圈为1次,共揉50次以上,如减肥可增至200次以上,用力适度。右手做完再换左手向反方向进行,次数同上。
  擦胸、揉腹通常每天起床和晚上睡前各做1次,亦可在中午饭后1小时加做1次。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49
标题: 针推小百科
男性的自我按摩
医生用按摩治疗许多疾病,而当一个人基本健康时,则可以进行自我按摩。
  
  最好在早操和训练之后,肌肉充分放松的情况下,做自我按摩。最广泛采用一种按摩方法是皮肤推摩法。在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采用推摩法比较有力量的一种手法是挤压法。用掌底和大拇指底挤压。为了加大压力,可以将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面。用两手手指进行揉搓更为有力一些。揉搓法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还可以消散各种沉积物、揉捏大块肌群的揉捏法是自我按摩的一种主要方法。揉捏时肌肉要放松,把肌肉从骨床上提起,并用力揉捏,先按摩小腿,然后按摩关节、大腿、胸、上肢、背肌、腰肌、颈肌和头,按摩手沿向心方向和最近的淋巴结方向运动:下肢按摩--由足向膝关节,再由膝关节向腹股沟;胸部按摩--由胸骨向两侧;颈部按摩--向下;背部按摩--由脊柱向两侧,在按摩关节和腹部时按摩手做环形运动。腋窝、腹股沟、肘窝和胭窝是不能按摩,按摩时,每块肌肉不少于3-4次。
  
  对于完全健康的人来说,按摩也是非常有益处的。按摩能快速消除疲劳和恢复肌肉的工作能力。恢复性自我按摩再配合蒸气浴,效果则更为显著。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49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足底按摩六注意
 按照生物全息理论,人体各个器官在足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足部有60多个穴位,因此足又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有目的地刺激相应的反射区能够调节神经反射、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改善人体各部位器官组织的运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和自我康复能力,具有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之功效。为能达到预期的功效,进行足部反射区按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饭前半小时及饭后1小时内不宜做按摩。
  2.治疗时应避开骨骼突起处及外伤部位,以免挤伤骨膜。
  3.老年人骨骼脆弱,关节僵硬,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度。
  4.心脏病严重者、危重病及出血性疾病患者禁止按摩。
  5.结束后饮300~500 毫升温开水以促进血液循环。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50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捏指疗疾法
 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的脊髓神经反射理论而开发出来的捏指疗法,是刺激来自指尖的经络疗法,据报道,这种捏指疗法可以治疗下列疾病。肝病:揿捏右手拇指的2个关节;
  耳鸣:揿捏双手无名指的3个关节;
  膝痛:揿捏左手小指3个关节的外侧;
  糖尿病:揿捏左手拇指的2个关节;
  高血压:揿捏左手小指根部;
  心脏病:揿捏左手小指3个关节的内侧;
  皮炎:揿捏双手食指根部;
  眼睛疲劳:揿捏右手中指的3个关节;
  增强体力:揿捏左手中指的3个关节;每次操作3分钟,每天一两次。它的特征是疗效立竿见影,而且没有副作用。但是,发热或手指受伤时暂停操作。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51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每天三分钟搞定健康
三分钟运动是在相对医学的理论指导下的一种中年人健身锻炼方法。
  三分钟运动之一:每天腹式呼吸3分钟。仰卧,解开腰带,放松全身,然后吸足一口气,有意识地使肚子鼓足,憋一会儿再慢慢呼出去。每次呼吸要深而慢,每口气的时间越长越好。此运动有助于消食化痰,入睡前运动还可以帮助入眠。
  三分钟运动之二:头低位运动,即在起床后或临睡前,做一次“双手攀足固肾腰”,方法是站立呈弯腰低头,双手尽量俯身触地,1秒钟一次,1分钟弯60次。
  开始时可以少弯几次,由少到多,由浅入深,最后达到手掌触地。这种运动可以逐步增加脑血管的抗压力,可以预防中风。但血管硬化或有心脏病的人做这种运动时要小心谨慎,以防发生意外。
  三分钟运动之三:每天洗个冷水澡。洗冷水澡,首先要克服怕风怕冷的心理,一开始可以干洗,即用干毛巾擦身,由双臂、双腿到胸部、腹部以至全身,循序渐进。冷水浴,是全身“血管操”,特别对皮肤微循环大有好处,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51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颈椎病的推拿治疗
 本病发生原因很多,但以因颈椎组织的老年性退行性变化为多,即增生的骨质压迫神经、血管或刺激局部以致发生无菌性炎症,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称为颈椎综合征。中医认为年老体虚,肾气不足、气血紊乱,以致经络不通,筋骨不利而发病。患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或四肢酸软无力、头晕、心慌、大小便失禁等。目前所采用的手法治疗如下:
  
  推拿法:
  
  坐位,头微前倾,暴露颈部(体弱者可取俯卧位,胸前倾)。先在颈项部中线自风府、哑门到大椎穴,以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施术,于两侧自风池而下到大杼穴也以同法施术,反复操作5-10分钟。继之对天柱、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等穴点按5-10次,再于颈项、肩臂部施以掖法3-5分钟。
  
  再取坐位,术者立于身后,一手拇指按住患者椎体压痛处,用另一肘部手艺患者下颏,向前上方牵引,同时轻揉转动头部,往往可听到整复的弹响声。
  
  如有上肢麻木、发胀、发抖、无力等症状,再加下列手法:
  
  患者坐位,术者立后,两手分别端住患者的下颌,轻轻向上提1-3分钟,使之症状改善,感到轻松。
  
  再以一手扶患者前额,一手捍揉其两侧颈部,自风池到肩井穴,顺序向下捏揉,反复操作10-15次,如发病很久,前臂及手出现肌肉萎缩,并有头痛、头晕、头皮痛等症状行手法卑鄙,再以单手抓揉患者及手臂5-10次,并以擦法至热、捏、揉患肢内关、外关等穴各1-3分钟,捏揉合谷穴1-3分钟;以手掌大鱼际揉患侧头面部3-5分钟,以手梳抚1-3分钟,使之感到舒适。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52
标题: 针推小百科
一捻一揉治风湿
 风湿病是最常见的老年病,常见的表现就是关节疼痛。治疗此病除要注意防寒保暖、不受凉、注意休息、不能太累外,还可采取捻法、揉法等按摩方法治疗。
  
  捻法是用拇指和食指的罗纹面相对着用力捏住肢体一定部位,如捻线状地快速捻搓的一种按摩方法,多用于手指、脚趾小关节及浅表肌肤部位,要求手法灵活,用力均匀适度,切莫呆滞、粗暴。
  
  揉法是用指、掌、拳、肘在一定部位或经穴上,作柔和旋转运动。运动时,指、掌、拳、肘不要离开所接触的皮肤。揉法力度不宜过大,频率也应较慢,一般说来以每分钟50~90次为宜。以上两种方法具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温脾健胃的作用,再配合良好的饮食,对治疗风湿病确有显著疗效。患有此症的老年朋友不妨试试。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52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头皮按摩有助健康
 我们知道,头皮上有很多神经末梢。有些神经末梢距离大脑很近,头皮上的信息,很容易传入大脑。手指在头皮上按摩,能轻柔地刺激头皮上的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使大脑皮质的思维功能增强。当人们遇到某些问题想不到良策时,常好用手指在头皮上挠来挠去,使思路开阔,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挠头,就是最简单的一种头皮按摩法。经常按摩头皮,大脑皮质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兴奋和抑制过程互相平衡,生命力就会增强,使全身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大脑是身体的主宰,大脑的功能增强了,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就会增强,身体也就更加健康。其次,按摩头皮能刺激头皮上的毛细血管,使它们扩张变粗,血液循环旺盛,供给大脑组织更多的养料和氧气。大脑的营养充足了,精力就会更加充沛。头皮血液循环改善了,还有利于头发的生长发育,防止头发脱落和变白。老年人经常按摩头皮,能够延年益寿。
  
  另外,头皮上有很多穴位,像上星、百会、脑户、前顶、玉枕等,针灸这些穴位,能够防治疾病。按摩这些穴位,虽不像针灸那样强烈,但是按摩的面积较大,动作轻柔,同样能够通经活络,起到防治神经衰弱、头痛、失眠、老年性痴呆、健忘症的作用。按摩头皮的方法简便易行,立位、坐位、卧位均可,按摩时将左手或右手的五指伸开,用手指头在头皮上轻轻按摩,先前后方向按摩,再左右方向按摩,最后转圈按摩,一般5~10分钟即可,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时间长了,你就能体会到按摩头皮的好处。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8:53
标题: 针推小百科
伤科专用手法:过伸旋转法
方法:
  
  ①患者屈膝90°坐位,腰部放松微屈。医生行背部推法。
  
  ②助手固定两下肢,医生站于患者身后。左(右)手自患者左(右)腋下握住患者右(左)手,稳力牵扯拉患者左(右)使患者腰部向后左(右)侧旋转,同时医生右(左)手将患者右(左)肩向左(右)侧推压,使旋转角度加大,至最大限度时停留片刻,然后以同样方法进行对侧。
  
  ③患者坐位,助手固定如前,医生一手托住患者项背部,令患者腰部后伸,同时左(右)膝顶于患者腰骶部,当后伸达到极限时,医生膝部行颤抖动作3-5遍。
  
  ④患者直坐,腰部微屈行推法。
  
  要领:
  
  助手需固定好双下肢,方可旋转或后伸角度加大,以达到治疗效果。
  
  作用:
  
  活动腰部小关节,解除小关节嵌顿。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21
标题: 针推小百科
伤科专用手法:捶法

  方法:
  
  双掌紧握,掌心相对,腕关节挺直,上肢肌肉完全绷紧,肘关节屈曲70°左右,以肘关节伸屈约10°左右的幅度,用双拳快速交捶打髌骨上、下缘约10秒钟叫捶法。
  
  要领:
  
  施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捶打时要有反弹感。
  
  作用:
  
  振奋筋脉,加强组织液循环。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22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搓耳美容又健康

  耳与全身的生理、疾病有密切关系,不少的养生学家也以“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的理论为指导。平时,如能坚持采用搓耳、捏耳等简单方法,就可强健身体。
  搓耳:双手掌轻握双耳廓,先从前向后搓49次,再从后向前搓49次,使耳廓皮肤略有潮红,局部稍有烘热感为度,每日早、晚各1次,搓后顿有神志清爽、容光焕发的效果。若患某些慢性疾病,在搓耳之后,还应搓相应区域,如高血压患者,用拇指搓耳轮后沟,向下搓用力稍重,向上搓用力要轻;低血压者,用力的程度恰好相反而搓之。捏法:据资料所载,人之双耳在外的形貌,颇似倒卧在母体腹中的胎儿。因而,恰当地握动双耳垂,则能收到抗衰美容的效果,其重点是运用拇指、食指轻巧而有节奏地捏压耳垂的正中区域,每日2~3次,每次1分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既美容,又能增添双目的神采。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22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按摩经穴防感冒

  1、搓大鱼际。
  大鱼际在大拇指下方,肌肉隆起之处,用两手上下交替搓摩大鱼际。
  2、按揉太阳穴。
  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用两手中指分别按摩左右太阳穴。
  3、推摩双颊。
  用手掌向上推摩两侧面颊,推摩轨迹如一个“0”字型。
  4、刮擦鼻旁。
  用两大拇指在鼻梁两侧自上而下刮擦。
  5、按揉迎香。
  迎香穴在鼻孔两侧,鼻唇沟内模平鼻中点。用两手食指分别按住迎香穴按揉。
  6、按摩风池。
  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相平处,用食指、中指一起按摩风池穴。
  按摩时须注意:
  1、穴位要正确,按摩要轻松;
  2、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按摩30—50次;
  3、剪短指甲,洗净双手,防止细菌感染。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23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自我按摩防治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病来说,除注意情绪调节和药物治疗外,自我按摩保健也是一种很好的防治措施,现介绍几种按摩方法:
  推头用两手大小鱼际按住头部两侧揉动,由太阳穴揉到风池穴,然后改用两手拇指揉风池穴,以达到酸胀感为度。
  抹前额取坐式,双手食指弯曲,用食指的侧面,从两眉间印堂穴沿眉外抹到太阳穴处,至少10遍。
  顺气双手平放在胸上,掌心贴胸部,用鼻深吸一口气,接着用口呼气,双手慢慢向下抚到小腹部,反复做10遍。
  浴腰两掌手指并拢,紧按腰背脊柱两侧,从上往下挤压至臀部尾骨处,每次20遍。
  捏手掌心血压急剧上升时,捏手掌心可作为紧急降压措施。其方法:先从右手开始,用左手的大拇指按右手掌心,并从手掌心一直向上按到指尖,然后,返回掌心,直到每根指尖都按到。然后再照样按左手掌。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28
标题: 针推小百科
灸罐疗穴促保健

  在农村,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艾叶便是餐桌上一道不可少的“供品”,据说在这一天,喝上一碗艾叶汤,即可除百病。殊不知,艾叶不仅能入药,在家中自制灸罐配艾叶进行艾灸疗法,操作方便,还不失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养生法。
  艾叶,为菊科灌木状草本植物。中医学认为:艾叶,味苦、辛,能通十二经,为中医之草。《本草纲目》中说:“艾叶能灸百病。”研究证明,艾叶可宣通气血、温暖经络,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灸法是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以艾叶配灸罐疗穴,其应用如下:操作:
  将艾叶放在手心搓成直径大小约8毫米的小艾球,用火柴点燃后放置在灸罐内,再将灸罐移到关元穴(关元穴为任脉的穴位,在脐下正中线的三寸处———编辑注)或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处———编辑注),进行艾灸。中医认为关元穴和足三里穴是保健穴、长寿穴,经常艾灸可以保证肝、肾、脾三经的协调舒畅。
  用量:根据被施灸者年龄、体质的不同,每次可灸2~5个球,每周可灸2~5次。
  特点:1.艾球点燃后,所散发的热量在灸罐中能较为集中地作用于经络上的某一段,通过火热透达穴位,可起到宣通气血、温暖经络的保健功效。
  2.艾灸疗法是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保健方法,且艾叶价格低廉。同时艾灸的操作过程简便易行,无须他人辅助。
  注意:
  1.因关元穴在腹部,半躺位为较理想的姿势。
  2.艾球燃烧时会冒出一股香烟,烟过后,罐内达到最高温度,要等余热散尽后再加入第二个艾球。
  3.每次灸后,一定要等艾球燃尽,再把灰烬倒入水池。并保持灸罐的清洁卫生。
  此外,每周用艾叶在室内熏蒸1~2次,不仅可净化空气,还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生。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28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

  处方:地机血海三阴交行间肝俞
  
  操作:施以徐疾补泻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
  
  治验:丁××,女,28岁,医师。于1959年9月10日初诊。婚后月经不调3年多。曾服中西药物治疗,未获显效。现月经周期超前l周,量多,色紫红,伴有两乳作胀,食欲差,少腹与胁部作痛。查:脉弦数。病人共计治疗4次,其经期、经量、经色等趋于正常。
  
  按语:本案例属中医“经行先期”范畴,由于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胞宫蕴热,导致月经不调。治则为疏肝理气,清热调经。故取足厥阴经之荥穴行间配肝俞,以泄肝火而疏气滞;取血海、地机,以和营清热而调胞宫;三阴交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能疏肝益肾,健脾统血,凉血调经。五穴合用,各奏其效则月事自调。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28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暂定的针灸治疗范围

  现代医学认为,针灸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功能,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而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针灸尚有抗炎、止痛、解痉、抗休克和抗麻痹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个区域内研讨会上,暂定了以下可以用针灸治疗的疾病名单,这一疾病名单的确定是基于临床经验,而不是临床对照研究。另外,针灸治疗对于所列出的某些疾病的有效程度尚未确立。
  
  上呼吸道疾病: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炎、普通感冒、急性扁桃体炎。
  
  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对儿童和无并发症的患者较有效)。
  
  眼科疾患:急性结膜炎、中枢性视网膜炎、儿童近视眼、无合并症的白内障。
  
  口腔疾患:牙痛、拔牙后的疼痛、牙龈炎、急慢性咽炎。
  
  胃肠道疾患:食道和喷门痉挛、呃逆、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分泌过多、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缓解疼痛)、急性十二指肠溃疡(无合并症)、急慢性结肠炎、急性杆菌性痢疾、便秘、腹泻、麻痹性肠梗阻。
  
  神经/肌肉疾患:头痛和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早期,如3-6个月内)、中风后的瘫痪、末梢神经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早期,如6个月以内)、美尼尔氏症、神经性膀胱功能紊乱、尿床、肋间神经痛、肩颈综合征、冻结肩(肩周炎)、网球肘、坐骨神经痛、下背部疼痛、骨关节炎。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29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刺的角度 方向 深度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是指毫针刺入皮下后的具体操作要求。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获得针感、施行补泻、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治疗效、防止针刺意外发生的重要环节。取穴的正确性,不仅指其皮肤表面的位置,还必须与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腧穴看作是一个小点,而应有一个立体的腧穴概念。临床上针刺同一个腧穴,如果角度,方向和深度不同,那么刺达的组织结构、产生的针刺感应和治疗的效果,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针刺操作的熟练程度,是与其能否恰当地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密切相关的。临证时所取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主要根据施术部位、治疗需要、患者体质体形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一.针刺的角度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其角度的大小,应根据腧穴部位、病性病位、手法要求等特点而定。针刺角度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三类。
  
  1.直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腧穴。直刺法适用于针刺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的腧穴。
  
  2.斜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腧穴。斜刺法适用于针刺皮肉较为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和在关节部的腧穴,在施用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斜刺法
  
  3.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平刺法适用于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如头皮部、颜面部、胸骨部腧穴,透穴刺法中的横透法和头皮针法、腕踝针法,都用平刺法。
  
  二.针刺的方向针刺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针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针刺方向虽与针刺角度相关,如头面部腧穴多用平刺,颈项,咽喉部腧穴多用横刺,胸部正中线腧穴多用平刺,侧胸部腧穴多用斜刺,腹部腧穴多用直刺,腰背部腧穴多用斜刺或直刺,四肢部腧穴一般多用直刺等。但进计角度主要以穴位所在部位的特点为准,而针刺方向则是根据不同病症治疗的需要而定。仅以颊车穴为例,若用作治疗颔病、颊痛、口噤不开等症时,针尖朝向颞部斜刺,使针感放射至整个颊部;当治疗面瘫、口眼歪斜时,针尖向口吻横刺;而治疗痄腮时,针尖向腮腺部斜刺;但治疗牙痛时则用直刺。
  
  三.针刺的深度针刺深度,是指针身刺人喻穴皮肉的深浅。掌握针刺的深度,应以既要有针下气至感觉,又不伤及组织器官为原则。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临床实际操作时,还必须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经脉循行深浅、季节时令、医者针法经验和得气的需要等诸多因素作综合考虑,灵活掌握。正如《素问·刺要论》指出:“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深浅不得,反为大贼”,强调针刺的深度必须适当。怎样正确掌握针刺深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灵枢·逆顺肥瘦》说:“婴儿、瘦人,浅而疾之;壮士、肥人,深而留之”;老年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青壮之龄,血气方刚,可适当深之。
  
  2.体度患者的体质、体形,有肥瘦、强弱之分。《素问·三部九候论》云:“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张志聪亦说:“知形之肥瘦,则知用针之深浅”。可见,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可适当深刺。
  
  3.部位凡头面和胸背部腧穴针刺宜浅,四肢和臀腹部腧穴针刺可适当深刺。
  
  4.经络经络在人体的分布和属性是有深有浅,属阴属阳之不同。古代文献认为经脉较深,刺经可深,络脉较浅,刺络宜浅;阳经属表宜浅刺,阴经属里宜深刺。如《灵枢·阴阳清浊》所云:“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大凡循行于肘臂、腿膝部位的经脉较深,故刺之宜深;循行于腕踝、指蹠部位的经脉较浅,故刺之应浅。
  
  5.病情《灵枢·卫气失常》指出:“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者浅之,甚者深之,间者小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灵枢·终始》亦说:“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泻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说明针刺深浅必须根据病性病机辨证而施。
  
  6.手法《医学人门》云:“补则从卫取气,宜轻浅而针,从其卫气随之于后而济其虚也;泻则从荣弃置其气,宜重深而刺,取其荣气迎之于前而泻夺其实也”,《难经》指出:“刺营无伤卫,刺卫无伤营”,均说明针刺手法中的深浅要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当深反浅,则未及于营而反伤于卫;当浅反深,则诛伐太过而损及于荣。
  
  7.时令人体与时令息息相关,针刺必须因时而异,《素问·诊要经终论》说:“春夏秋冬,各有所制”。在针刺深度上既要根据病情,又要结合时令。《灵枢·本输》说:“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输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输之分,欲深而留之”。一般认为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这个规律是根据《难经》所说的“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如果不按时令规律,那么就要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指出的“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
  
  8.针感施针时针下痠麻胀重感应大、出现快的,以及精神紧张、俱怕针刺的患者,针刺应当浅些;感应迟饨或感应小的患者,针刺应当深些。正如《针灸大成》所说:“凡刺浅深,惊针则止”,意思是说针刺深浅从针感来讲,以得气为度。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这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般而言、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对延髓部、眼区、胸腹、背腰部的腧穴,由于穴位所在处有重要脏腑、器官,更要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以防针刺意外的发生。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29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灸体位选择

  针刺时患者体位选择的是否适当,对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很大影响,如病重体弱或精神紧张的病人,采用坐位,易使病人感到疲劳,往往易于发生晕针。又如体位选择不当,在针刺施术时或在留针过程中,病人常因移动体位而造成弯针、带针甚至发生折针事故。
  
  因此根据处方选取腧穴的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致疲劳为原则,临床上针刺时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②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
  
  ③伏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④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⑤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⑥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在临床上除上述常用体位外,对某些腧穴则应根据腧穴的具体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部位。同时也应注意根据处方所取腧穴的位置,尽可能用一种体位而能针刺处方所列腧穴时,就不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体位。如因治疗需要和某些腧穴定位的特点而必须采用两种不同体位时,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有条件时,应尽量采取卧位,以防病人感到疲劳或晕针等。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0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灸新用 戒毒

  据悉,针灸又有新用途——治疗可卡因毒瘾。这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经研究发现的。
  
  可卡因毒瘾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神经紊乱症。研究人员通过对82名吸毒者进行了为期5至8周的研究,结果发现,用针灸的方法来戒毒不仅成本低,而且几乎无副作用。这种方法用于临床治疗可卡因毒瘾,已初显成效。
  
  被研究的对象分为三组,第一组在特定穴位进行耳部针灸;第二组在认为没有治疗效果的部位进行耳部针灸;第三组则采用放松疗法,如观看风光片等。研究发现,在第一组吸毒者中,54.8%的人在最后一周治疗中的尿检呈阴性,即没有使用可卡因。而另外两个对照组的阴性率只有23.5%和9.1%。另外还发现,第一组吸毒者对毒品具有更持久的自制力。说明在特定穴位进行耳部针灸,对可卡因毒瘾患者具有特殊的疗效。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0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灸能治疗近视吗

  近视,古称“能近层远症”,是以视近清晰,而视远模糊为主证的眼病。近代医学认为,由于遗传或后天发育不良致使眼轴延长,或者由于睫状肌痉挛,使晶状体曲率改变等因素,致使物像成焦于视网膜之前所致。针灸治疗对后者有较好疗效。近视有局部屈光下正等因素,同时有体质因素,如劳心伤神,使心阳耗损,阳气不能上达,目络瘀阻不畅;或因久病过劳,肝肾亏虚,使精血不足。以上原因再加之久视微细,雪案夜读,使目筋挛急,血络瘀阻,终成本病。因此,治疗近视要重视局部因素,同时要照顾全身残志不残调理,这样才能提高疗效,巩固成绩。
  
  劳心伤神型睛珠前突、去雾移睛、面白乏力、心悸懒言、神疲多梦、失眠。苔白舌淡、脉细无力。取穴:丝竹空、瞳子戮、攒竹、精明、四白、光明、臂膨、风池、神门、心俞、内关。操作:选以上4-6穴,注意远近配合,以毫针行平补平泻法。远端穴宜用毫针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分钟,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休息5-7天。
  
  肝肾亏损型双目干涩、头晕目眩、腰膝酸弱、舌淡苔少、脉沉无力。取穴:风池、晴明、球后、承泣、四白、攒竹、光明、臂膨、三阴交、太溪、肝俞、肾俞。操作:每用毫针平补平泻法,远端取穴宜用毫针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分钟,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休息5-7天。
  
  电针疗法取穴:同上,采用国产多种型号电子治疗仪之一,在上述穴组针刺得气后,将电极一端接风池,另一端交替接于其他各穴,电流强度与频率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穴电刺激3-5分钟,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休息3天,疗程间可休息3天。
  
  耳针疗法取穴:眼、目1、目2、心、肝、肾、神门。操作:每次选其中3-4穴,找到敏感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穴,找到敏感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每穴3-5分钟。7天一疗程,一般应连续治疗三个月。
  
  梅花针疗法取穴:玉枕至大杼各穴,眼眶周诸穴。操作:颈椎两侧,玉枕至大杼穴用梅花针轻叩5-10遍,以少许出血为度。眼眶周围诸穴轻叩3-5遍,以皮肤潮红,患者自感灼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休息3-5天。
  
  治疗其间尤应注意科学用眼,避免眼肌疲劳。应坚持体育锻练,每天做眼保健操。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1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灸能减肥吗?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使体重超过标准20%以上,即须要减肥。本病多见于中老年,除一部分因内分泌功能紊乱或其他疾病引起者外,多数为单纯性肥胖,针灸疗法对此类有效。某些耳穴及体穴西方可以影响迷走神经的传导,阻断下丘脑饱信号,因此抑制了食欲,减少了食量;有的使神经传导介质(如五-羟色胺)发生变化,从而解除脑内反应而产生抑制食欲的效果;也有的可影响糖代谢、内分泌及消化液分泌过程,从而起到减低食欲作用。
  胃阳亢盛型多食善饥、胃纳亢进、声扬面赤、舌红苔腻、脉象滑数。取穴脾、胃、肺、下角端、饥点。操作: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法,每日食前按压。每穴按2-3分钟,7天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痰湿阻滞型肥胖壅肿、易倦嗜睡、口淡纳呆、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男子阳萎或遗精、舌肿齿痕重、脉沉缓或滑。取穴:耳穴脾、胃内分泌、肾上腺(屏尖)、三焦、神门。操作:以上各穴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法,每天按压3次,每次每穴按压2-3分钟,每7天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休息2-5天。
  瘀阻血络型身宽体胖、胸疼胁胀、心悸不宁、头晕目眩、舌紫暗或兼瘀斑、苔薄白或腻、脉沉且涩。取穴:耳穴脾、胃、心、小肠、膈、肝、肺、皮质下、神门。操作:以上各穴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法,每天按压3次,每次每穴按压2-3分钟,7天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休息3-5天。
  电针疗法取穴:梁丘、公孙。操作:毫针刺入得气后,加重捻转,以求较强针感。然后成对接通电针仪,选连续波型,以能耐受为度,连续20分钟。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休息3-5天。
  埋针疗法取穴:中脘、下脘、梁丘、公孙。操作:毫针刺入得气后,用泻法找到针感,并加大捻转幅度,至针感传入腹内。然后将毫针提至皮下,再沿皮平刺1寸许。使针身与经脉呈"十"定型交叉状,用胶布固定针尾后留针,每次3天,每天饭前按压埋针腧穴,每次每穴2-3分钟,有饥饿感时,随时按压之。每三天更换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休息7天。
  灸法取穴:阳池、三焦俞、地机、命门、三阴交、大椎。操作:用隔姜灸法,艾炷高1厘米,炷底直径0。8厘米,每次灸5-6壮,每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休息7天。
  穴位按摩法取穴:关元、气海、归来。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用电动按摩仪(如北京军区7452厂产MD-1型)按摩其中之一穴。每天每次40分钟,连续治疗2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
  减胖期间应注意限制饮食的总热量,摄取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食品。应坚持体育锻练,增加热量消耗,以减少脂肪积聚。运动量以心率达110-130次/分为佳。合并心血管等疾病者适应减少运动量。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1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脚气的针灸疗法


  脚气,又称脚弱。本病以足胫麻木、酸痛、软弱无力为主症。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本病作了细致的论述。临床根据其症状表现,主要分为干脚气、湿脚气和脚气冲心等。
  
  本病主要是指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此外,营养不良、多发性神经炎等具有类似症状的疾患,亦可参照本篇治疗。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因为水寒和湿热之邪侵袭下肢,流溢皮肉筋脉;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湿热流注足胫;或因病后体质虚弱,气血亏耗,经脉、经筋失于涵养所致。如湿毒上攻,心神受扰则心悸而烦,循经窜犯肺胃则喘满呕恶。
  
  辨证
  
  本病初起仅觉两脚无力,渐渐酸重顽麻而纵缓,而后两下肢或见软细,或浮肿。因此可分为干、湿两类:
  
  湿脚气偏于实证,症见足胫肿大,甚则脚肿连膝,脉象濡缓,舌苔白腻;
  
  干脚气偏于虚证,症见足胫肌肤日渐瘦削,冷麻酸重逐渐加剧,形神萎弱,或兼见便秘溲黄,舌质淡红苔黄,脉弦或弦数。如见症气逆喘满,心悸烦热,神志昏者,名为“脚气冲心”,实属凶险之候。
  
  治疗
  
  1.针灸
  
  治法取足少阳、阳明与太阴经穴为主。偏实者针用泻法;偏虚者针用补法。
  
  处方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
  
  随证配穴脚气冲心:巨阙内关郄门;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
  
  跗肿麻木:八风太白
  
  方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滞留足胫,流溢肌肤,故取足三里、三阴交泻阳明、太阴之湿;补髓会绝骨,筋会阳陵,充养筋骨而使步履轻健。脚气冲心者,取心募巨阙,心包经内关,郄门以定悸除烦消满。脾俞、胃俞,施补法以健运化湿。八风、太白为治脚气之效穴,泻之使湿热下泄而消跗肿。
  
  2.电针
  
  选穴风市足三里伏兔悬钟
  
  方法通电10—15分钟,采用疏波或疏密波刺激量和频率以病员耐受情况而定。每次选二对穴,每日或隔日一次。
  
  3.水针
  
  选穴曲池外关阴陵泉足三里悬钟
  
  方法采用维生素B1100毫克或维生素B12100微克注射液,每次取2—4穴,每穴注入0.5—l毫升,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1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咳嗽的针灸疗法

  咳嗽为呼吸系统疾患的主要症状,根据其发病原因,概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侵袭而引起;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
  
  病因病机
  
  本证之发生,其原因有二:一为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肺卫受邪,于是肺气雍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一为它脏病变,累及肺脏而致咳嗽者,加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肺气不得下降;或因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火盛烁肺,气失清肃,均可导致咳嗽。
  
  辨证
  
  1.外感
  
  (1)风热:咳嗽咯痰色黄,身热头痛,脉象浮数,舌苔薄黄。
  
  (2)风寒:咳嗽喉痒,痰液稀薄色白,头痛发热,形寒无汗,脉浮紧,苔薄白。
  
  2.内伤
  
  (l)痰湿侵肺:咳嗽粘痰,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肝火烁肺:咳嗽胸胁引痛,气逆作咳,痰少而稠,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象弦数。
  
  治疗
  
  1.针灸
  
  (l)外感:
  
  治法?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疾刺,风寒留针或针后在背部肺俞等穴拔罐。
  
  处方?肺俞列缺合谷
  
  随证配穴?咽喉肿痛:少商尺泽;
  
  发热:大椎外关
  
  方义??肺主皮毛,司一身之表,故宜浅刺。手太阴与手阳明相为表里,取其络穴列缺,原穴合谷,配以肺俞,三穴合取,能加强宣肺解表的作用,使肺气通调,清肃有权,肺之功能得以恢复。凡风热咽喉肿痛者,取少商点刺出血,泻尺泽,可清泄肺热以消肿利咽。发热者取大椎、外关用泻法,以疏泄热邪,使邪从外泄而热自解。
  
  (2)内伤:
  
  ①痰湿侵肺:
  
  治法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
  
  处方?肺俞太渊章门太白丰隆
  
  方义?原穴为本脏真气所输注,故取肺原太渊与脾原太白,配合肺俞、章门,健运脾土而利肺气,因脾为生痰之源,故脾肺同取,为标本合治之法,丰隆为足阳明经的络穴,取其推动中焦脾胃之气,使气行津布,痰湿得化。
  
  ②肝火烁肺:
  
  治法?取手太阴、足厥阴经穴为主。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太阴经穴,不灸。
  
  处方?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
  
  方义?肺俞调肺气,尺泽为肺经合穴,泻之以清肺热;阳陵泉、太冲清泄肝胆二经邪热。以免肺阴受灼。
  
  2.水针
  ?
  选穴?定喘大杼风门肺俞
  
  方法?采用维生素B1100毫克注射液,或胎盘注射液选注背部肺俞等穴,每次取穴一对,注射0.5毫升,由上而下,依次轮换取穴。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3.灸法
  
  选穴?大椎肺俞(或风门)膏肓
  
  方法?采用麦粒灸,3—5天治疗一次,五次为一疗程。或予艾条灸。每天治疗一次,每次约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可和针刺配合应用。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附注
  
  1.咳嗽可见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必须明确诊断,以便对其中某些病,配合药物治疗。
  
  2.平时注意保暖,慎避风冷。嗜烟、酒者须戒绝。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2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头穴针刺让白发转黑
  
  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院长承担的一项研究课题证实,头穴针刺能让白发转黑,同时证明这一头穴针刺手法对人体生命过程确有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并具有抗衰老和促进生命器官功能再生的作用。
  
  年轻人白发有遗传因素,但老年人的白发却是衰老的标志。为了深入研究针刺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东贵荣教授率领课题组以此为题进行了临床观察。他们共选取86例患者,其中74例为中风和脑病患者,年龄在39~85岁之间,白发历史为2~21年。这当中,白发占60%者15例、占70%者20例、占80%者25例、占90%~100%者26例,伴有秃顶者19例。治疗中选取百会透双侧太阳穴,神庭透上星穴,风府透哑门穴,双风池透风池穴,采用快速进针和快速捻转法。
  
  结果两个疗程下来,白发转黑总有效率达96%,同时秃发再生率达89%。观察发现:白发的比例越大,转为黑发越明显;白发变黑发从发缘向中心发展,从枕部向前额发展;秃顶再生头发为黑发,且从秃顶部分边缘向头发的中心生长;再生的头发先是微细柔软,然后逐渐变粗、变长。
  
  推测这一头穴针刺机理为,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提高黑色素细胞的功能,以及修复衰老细胞的损伤和促进再生。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2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肥胖症的针灸疗法
  
  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者,称为肥胖症。据报道,单纯性肥胖发病率已达人群的10.5%左右,且有不断升高趋势。肥胖症属中医学痰证、瘀证等范畴。多由于饮食过量,嗜食肥甘,使脾胃功能失调,水谷精微输布失司,脂浊痰湿内聚而形成。治疗多以健脾消食,化痰降浊等为原则,下面介绍一种针灸治疗肥胖症的方法。
  
  针灸体穴、耳穴法
  
  [选穴]体穴取脾俞、肾俞、水分、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等穴;耳穴取脾、肾、三焦、内分泌等。大便溏薄,体穴加天枢、足三里,耳穴加肺、大肠;嗜睡,体穴加申脉、照海,耳穴加皮质下、神门;月经不调,体穴加地机、血海,耳穴加肾、内分泌。
  
  [针法]补泻并用,针后加灸,隔日1次,每次留针20一30分钟,12次为1疗程。耳针埋藏王不留行籽或揿针,嘱病人每日自行按压4~5次,每次1分钟左右,3~4天更换1次,两耳交替进行。
  
  [说明]实验研究表明,针灸一方面能抑制肥胖患者的亢进食欲,同时也抑制了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另一方面,针灸可以促进能量代谢,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体脂的动员及分解,最终实现其减肥效应。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3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的异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阻滞等。临床以心悸、怔忡、脉象异常为其主要表现,甚则可见头晕、目眩、胸痛气促、汗出肢冷或虚脱。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昏厥等病范畴。多因精神刺激、思虑过度、外邪入侵等导致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使心脉失畅、心失所养而致。中医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强调从整体观念出发,立足治心,兼顾他脏,同时注意消除病理因素,故常能取得明显疗效。
  
  针灸疗法
  
  1.针刺人迎、内关穴
  
  [选穴]双侧人迎穴、内关穴。因惊吓、劳累而发者加神门、三阴交;因情志波动、烦闷而发者加太冲。
  
  [针法]取人迎穴,斜向内侧进针,深度1~1.5寸,以针体随动脉搏动而抖动为度,不做手法。取内关穴,垂直进针0.5寸,用雀啄手法,使针感向中指及肘部放射为度。
  
  [说明]内关穴位于掌后,去腕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镇静止痛之功。人迎穴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与平齐甲状骨上缘之交点处,具有通经调血之功。针法治疗具有简便易行,作用迅速,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3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刺疗法真的有效吗?
  
针刺疗法通常用于解除疼痛。在接受针刺疗法的慢性病人中50%-70%的疼痛都得到了短期或长期的缓解。但是,医生们都在争论是不是针刺疗法只是一种安慰剂。因为通常,用安慰药丸缓解疼痛时,也有30%-35%的作用。如果再配合以令人信赖的器械和医疗步骤,效果可以提高到50%。当然,如果你关心的仅仅是解除痛苦,那么你大可不必在乎针刺疗法的作用是物理的还是心理的,只要能让你感觉更好。实际上,在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院的专家讨论会上,针刺疗法已经显示了它的有效性。它适应的范围包括:牙科术后疼痛,晕车、晕船反应,妊娠性呕吐,化学疗法的副作用。其他的研究成果也显示针刺疗法配合其他常规疗法,在治疗哮喘,骨关节炎,腰背痛,头痛(包括紧张性疼痛和偏头痛),痛经等能引起慢性疼痛的疾病方面都有疗效。另外,针刺疗法还用于戒除药物成瘾和戒酒,而且针刺疗法,尤其是耳针也广泛用于避免放射性污染的门诊部。针刺疗法还可以促进中风瘫痪的恢复和减轻其症状。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4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醒神开窍针法促醒植物人
持续性植物状态属祖国医学“失神”、“昏不知人”、“不省人事”等范畴,是临床的难治之症。其病理机制在于神匿窍闭,治疗原则当以醒神开窍为先。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采用头穴与体穴相结合的醒神开窍针法,用于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取得了明显效果。
醒神开窍针法选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神庭、本神、百会、率谷、脑户、脑空等穴。其中,神庭、本神穴由前向后沿头皮刺入帽状腱膜下0.5?1寸,百会穴由前向后刺入1寸,率谷穴由前后平刺1.2寸,脑户、脑空穴向下沿皮刺1寸,针刺手法采用紧提慢按的提插泻法,轻插重提,提插幅度约0.5寸,以针下有向内吸附的感觉为度。双侧本神、率谷、脑空穴分别连接G-6805电针仪,频率8?13赫兹,连续波,刺激30分钟,留针1小时,留针过程中采用提插泻法行针2次。体针选取人中、风府、内关、神门、劳宫、十宣、三阴交、涌泉穴,选用30号1寸或1.5寸毫针针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刺入0.3寸,采用雀啄刺法,以患者眼球湿润为度。风府穴向下颌方向刺入1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1分钟,不留针。轮流点刺十宣,每次点刺1?2个部位出血。内关直刺0.5?1寸。神门、劳宫穴直刺0.3?0.5寸,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的泻法,内关、劳宫穴连接G-6805电疗仪,电针参数同前。三阴交穴直刺1?1.5寸涌泉穴直刺1寸,均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的泻法,以下肢抽动为度。每日针刺1次,3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在使用上述针刺方法的同时,配合营养脑细胞药物胞二磷胆碱、脑组织注射液、脑多肽,扩张脑血管药物爱维治、克拉瑞啶,及音乐刺激、高压氧、肢体被动活动等对症治疗。这家医院共治疗31例脑外伤后植物状态,植物状态持续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1年,结果成功促醒28例,部分患者能从事简单的工作,特别是一些采用常规综合疗法治疗无效的患者,加用醒神开窍针刺后,意识逐渐恢复,表明醒神开窍针法确实在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促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醒神开窍针法选用头穴的均是传统醒神开窍、治疗神志病的要穴,针刺这些穴位,采用轻插重提的泻法,并采用与脑电波a波频率一致的电刺激,有助于解除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起到开窍醒脑的作用。所选体穴常用于昏迷、晕厥、中风闭证的急救及痴呆、癫狂痫等神志病的治疗。通过对这些穴位的强刺激,可激活脑干网状觉醒系统的功能,促进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恢复,共奏醒神开窍之效。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4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灸巧治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以单侧眼睑颤动及眼角、嘴角抽动为特征,多呈进行性发展,可渐致同侧各面肌痉挛。若病因不除,甚至会双侧发作,令人一脸怪相,说话用眼均不方便。
根据《灵枢?官针》中有关“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的记载,笔者将仿针刺与足部按摩结合起来,创竹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局部取穴针灸,对发病在一年以内者效果尤为显著。
具体方法是:选择坚韧的竹扦削制成竹针,消毒备用。取足部反射区之脑、三叉神经、肝、肾、眼、耳区,十四经穴太冲、太溪、解溪、涌泉。先行竹针点刺,再以指腹揉按之。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两天。可单针治疗,也可多针集束使用。
本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足部反射区原理设计的。治则遵循补益肝肾,平肝熄风,养血舒筋,缓急制动,立意上病下取、以下治上。竹针能比金属针进行更大范围的区域性多点集束式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和经络传导,使大脑皮质和受损神经获取充分的良性调节信息,从而调整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修复受损神经,或者解除病理性压迫和干扰,缓解面肌痉挛。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4
标题: 针推小百科
点穴治疗腰扭伤
腰扭伤又称闪腰,只要在"闪腰穴"点按,腰痛症状就能迅速缓解。
"闪腰穴"在小腿肚上,"承山穴"与"昆仑穴"连线上1/3与中1/3交点附近有一压痛点,即为"闪腰穴"。
 
方法:患者俯卧,医者找出双侧"闪腰穴"后,用双手拇指猛然点按患者双侧穴位,压放3?5次后,再平揉1?3分钟,以患者忍受且微有出汗为度。接着轻柔、和缓地按摩腰部数分钟结束治疗。一次手法完毕后,患者多有明显好转,每日或隔日一次,1?5次治疗后,腰痛症状就会消失。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4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耳针治疗梅核气
梅核气系指患者感咽喉有异物感、梗塞不适、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的症状,但不影响饮食进入。该病多见于中、青年人,以女性多见,因情志不畅、精神抑郁而起病,类似西医的神经官能症。
中医分型
肝气上逆――喉间如有异物感,状如灸膏,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或消失,吞咽无妨,每因情志不畅而症状加重,伴有头晕、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嗳气,苔薄白,脉弦。
痰热郁结――喉中梗塞,时轻时重,痰多而粘或色黄难出,胸闷纳呆,失眠多梦,舌苔腻,脉濡滑。
阴虚肺热――喉中有梗塞感,咽喉红并干燥微痛,干咳少痰,烦热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耳针治疗方法
取穴:皮质下、内分泌、心、肾、脾、神门、交感、咽喉。
方法:可参考以上中医分型,每次取5-6穴,中等刺激,留针1-2小时。每日1次。或用耳环针于上穴埋藏,留针2天换取1次,两耳交替针刺,10次为1疗程。
辅助治疗
患者每因情志变化而易复发,因此应适当辅助心理治疗。例如:解除患者思想矛盾和精神负担,使之正确对待疾病。此外,可以采用体育疗法、气功疗法等辅助疗法均有助于本病的好转,但需因人而异由医师进行指导。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5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头痛终结法
头痛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全世界有数百万人长期受头痛病困扰。以下是最常见的病例,或许你会从中找到医治你的头痛病的办法,而这种办法则是你根本就没有想到的……
因紧张而引起的头痛病是最常见的。这种疼痛常常从脖子开始,影响整个头部,还可影响到肩部和后背。这种头痛病一般在早晚发作,可持续几个小时,病人在头痛时会感到头部发沉、发紧,正常活动也会受到影响,但头痛并不会因此而停止。它是因焦虑甚至忧郁所造成的脖子和面部肌肉过度紧张引起的。精神和神经的紧张状态造成了这种疼痛。如果这种头痛只是偶尔出现,服用镇痛药很快就可缓解。不过,让自己放松(休息、洗澡、散步……)也可缓解头痛。还有利用冰袋、冷敷、按摩颈背来缓解头痛。尽可能地试着"解除"紧张,如体育锻炼、娱乐,还有充足的睡眠……
如果这种头痛病是慢性的(每月要发作两周以上),就要注意,镇痛药不会很有效,而且如果不停地服用镇痛药,甚至会使头痛持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渡过停止服用镇痛药的难关反而会使头痛缓解。要想去除头痛,就要找出头痛的原因。医生可以开短期服用的少剂量的安定药,采取顺势疗法来解除病人的紧张。针灸疗法对一些病人也是很有效的。
冬季常见的急性鼻窦炎可引起剧烈的头痛,但是,一旦进行消炎处理,这种头痛很快就会被人忘掉。相反,许多持续数月或数年的头痛病都是由慢性鼻窦炎引起的。其症状是面部出现有下坠感的疼痛,两眼之间十分敏感。
如果你经常在中午和下午出现头痛,而且,额头发沉,眼睛刺痒,就应该想到是眼睛出了问题。眼科医生会发现,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远视或散光会对人造成妨碍,老花眼会在40岁以后出现,戴眼镜将有益于人的健康。还有就是矫光镜片不合适。对于患有散光的人来说,在65岁之前,应该每隔两三年就更换一次镜片。矫正视力疗法(眼保健操)是很有效的。
如果你在吃东西或说话时出现太阳穴疼痛,那可能是牙咬合错位引起的。解决办法就是安假牙或修复牙齿。
我们每个人在40岁以后几乎都会不知不觉地患上颈关节病,它有时会导致因肌肉收缩而引起的头痛,这种疼痛常常是从后脖子疼起,然后遍及整个头部、甚至前额,更多地是在夜间或睡醒时发作。由于没有治愈颈关节病的良药,一般建议服用镇痛药、甚至消炎药。为了预防这种头痛,可采用针灸疗法或骨疗法。
有人在吃了某种食品如巧克力、猪肉、发酵奶酪、酒……之后会出现短暂的或数小时的头痛。这种头痛被怀疑是对某些物质产生不耐受性。在过快食入"冷食"(冰淇淋或饮料)后出现头痛也是一种常见病。饮食不当也是导致头痛的因素。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5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捏指自测疾病

  五指的指尖各有经穴,而且分别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有一个指尖感到特别疼痛时,表示与此经穴相关的内脏有某种毛病。将指甲根的部位捏住然后用力压并转动,从小手指开始,一个一个的做,有没有感到特别疼痛的手指呢?
  ·小指痛的人:是心脏或小肠有毛病。靠无名指一侧的小指指尖有少冲穴,另一侧有少泽穴。少冲与心脏有密切关系所以心脏病发作时,用力按压小指指尖,可使发作缓和些,少泽是小肠的经穴,小肠情况不佳时,可用力按压此指尖。
  ·无名指疼痛:可能是喉痛或头痛。在无名指的三焦经上有一个关冲穴,感冒发烧时揉此部位即可。
  ·中指疼痛:中指上有一个中冲穴,位于包围心脏的心包经上,因炎热以致心脏受不了时,这里会感到疼痛。
  ·食指疼痛:食指上有大肠经上的商阳穴,有便秘现象而压这个手指深感疼痛者,大肠一定有问题。
  ·拇指疼痛:拇指中的少商经穴,与肺息息相关。如肺有疾患压这个部位时,会疼的跳起来。
  试试您的手指如何?即使是轻微疼痛,也和那个手指的穴位有关联,表示所属的某部位衰弱了,此时,需要把那疼痛的手指仔细的揉搓,以使疾患尽速好转。
  不仅是两手如此,也要以相 应要领每天检查双脚,同时养成揉揉手、脚的习惯,久而久之,必可促进血液循环使内脏尤其是心脏更为健康。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6
标题: 针推小百科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说明病理变化:
  
  由于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通道,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故临床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常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或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电阻等的变化。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推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指导辨证: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及所络属的脏腑及组织器官,故根据体表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可推断疾病的经脉和病位所在。临床上可根据所出现的证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腑,进行辨证归经。
  
  指导治疗:
  
  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某些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因而在临床治疗时常根据经脉循行和主治特点采用循经取穴进行治疗。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6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手太阳小肠经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宫。
  
  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6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按捏腋窝 延缓衰老

  腋窝俗称“胳肢窝”,位于肩下方,上臂与胸臂间凹陷处,为颈部与上肢间血管和神经通路,是腋窝动脉、静脉、臂丛、腋淋巴结群组织的集合处。
  
  按捏腋窝可使人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延缓衰老。
  
  首先,可大大增加心肺活量,使全身血液回流畅通,高效促使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其次,可使体内代谢物中的尿酸、尿素、无机盐及多余水分能顺利排出,增强泌尿功能,并能使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更健康;
  
  其三,可使眼耳鼻舌和皮肤感官装置在接受外界刺激时更加灵敏。夫妻间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1~3分钟,不仅可帮助消化、健脾开胃、增加食欲,而且还能防治阳痿阴冷。
  
  按捏腋窝简单易行。自我按捏时,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运用腕力,带动中、食、无名指有节律地轻轻捏拿腋下肌肉3~5分钟,早晚各1次,切忌用力过分。夫妻间可同时按捏对方腋窝,任由一方按捏,3分钟对换角色 。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7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强壮穴 足三里

  我们所说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直下3寸,亦即小腿胫骨前缘外侧膝关节下4指宽处。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足三里”是胃经要穴,而胃是人的后天之本,经常针灸该穴可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同时还能消除疲劳,延年益寿,故该穴又被称为强壮要穴。若经常拍打此处,可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健康水平,保持旺盛精力。
  我国民间有“常常拍打足三里,胜过食用老母鸡”的说法,看来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故劝君找点时间,拍打拍打足三里,确保身体健康。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7
标题: 针推小百科
经络的命名

  经络系统大都以阴阳来命名。一切事物都可分为阴和阳两方面,两者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经络的命名就包含有这种意思。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表里相合)。
  
  太阴-阳明
  
  少阴-太阳
  
  厥阴-少阳
  
  三阴三阳是从阴阳气的盛衰(多少)来分: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气有多少异用也。”“阳明何谓也?”“两阳合明也。”“厥阴何也?”“两阴交尽也”。
  
  三阴三阳的名称广泛应用于经络的命名,包括经脉、经别、络脉、经筋都是如此。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外侧的为手三阳(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内侧的为足三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从手足(上下肢)阴阳的命名可以看出,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四肢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关于十一脉的两种写本(第二种又分甲、乙两种本子,文字基本相同),这是较《内经》为早的古代经络学说文献。十一脉的名称,是以“臂”“足”分阴阳,与手足分阴阳的意义是一致的。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8
标题: 针推小百科
科学透析中医经络点穴丰胸  

    一 乳房的位置形态和生理特点
成年女子乳房一殷饱满匀称、位于第二肋到第六肋之间柔韧而富有弹性,胸大趴和胸筋膜的表面。多半球形,两侧基本对称,乳头位于乳房中央乳中线偏平第四肋或第五肋,乳头间距大于20cm.乳轴为3-5cm,乳房基底直径为10-12cm,由大小胸肌,乳腺腺体,脂肪组织构成。它的生长发育是在下丘脑-
垂体-卵巢内分泌轴的调节作用下,直接受性激素支配,同时与肝,脾,肾,及冲任两脉密切相关。因此只有在保持机体内分泌旺盛的状态下,卵巢分泌性激素和脑垂体分泌促催乳素的生理状态下,乳房才能自然隆起。
二 乳房的缺憾是如何产生的
据有关资料统计成年未孕女性乳房发育不良者约占15%,而婚育哺乳过的女性,乳房形态不良者竞达40%。
 对于青春期乳房发育不良的女性,一般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发育不全是由于胚胎乳腺原基的部分或全部受压迫孕母体体质较差或疾病等内分泌因素导致乳腺发育不全或无乳腺发育。后天性发育不全是指青春期女性在乳房发育到成熟键时期,大脑过度紧张、劳累、疾病、营养欠缺、束胸等均会干扰乳房发育,致使乳房对自身激素的敏感性较低,影响乳房组织的发育和脂肪的积累。后一部分女性在怀孕到分娩的过程中,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不断提高,乳腺导管及 腺泡大量增生,而乳房间质中纤维结缔组织和脂肪不能完全填充。此外过早的生育或多次流产及长期月经不调等原因造人体冲任两脉虚损,导致肾气不足而使乳房萎缩、松弛、下垂、形态改变。
三 乳房与中医脏腑经络的关系
经络学认为乳房属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阳肝经,位属足阴阳之分野并与手足厥阴、少阳交会于天池穴,与肾精、天癸、冲任的盛衰密切相关。
四 中医经络点穴丰胸的治疗机理及疗效
中医理论研究证明:内分泌平衡是女性健康与魅力的保证。中医点穴丰胸以女性健康为根本,辨证施治,其作用机理有三点:1.点按通达乳络的俞募经穴,疏通乳房经络,改善乳房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培元固本,从而达到调理冲任血的目的。
 2.点穴可刺激乳房周围自律神经(即提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经达到调整体内分泌状态的调节,维持肾精——天癸——卵巢轴的阴阳平衡。3.点穴可改善肝、肾、脾、胃的功能,提高乳房组织对自身激素的敏感性,激励腺泡和胞导管的生长发育,增加乳腺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的积累。安全、有效的起到生理性丰满的作用,同时中医点穴丰胸还会不同程度的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等疾病。
  五、与其它丰胸方法的对比介绍
  1.手术置入假体,包括人工假体手术充填和液态胶充填两种。经过几十年的医疗实践,专家们发现此种方法不仅有手术的痛苦而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危险和弊端,因此很多发达国家对此方法都持谨慎态度。
  2.涂抹外用擦剂。外用抹剂大多是由人工合成的激素,疗效欠佳,长期使用可能造成内分泌的紊乱,甚至诱发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特别有乳腺增生者应禁用。停止使用后乳房会逐渐萎缩松软,恢复到使用前状态。
  3.使用隆胸仪器。大多数仪器都以使乳腺腺体膨胀为目的,如吸引式仪器、脉冲式仪器等。短时间内会有些反应,但不久就会反弹回去,且使用起来麻烦、费时费力,可行性较差。 
  六、‘中医经络点穴丰胸的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中医经络点穴丰胸是通过按压全身与乳房经络有关的穴位(天池、少泽、足三里、行间、乳中、乳根),达到畅通经络的目的。在施治过程中穴位有热、胀、酸、麻等不同感觉,在一个疗程的治疗中,乳轴可增高0.5—1.6cm,适用于无卵巢严重族病的所有育龄女性,并且不会反弹。
  配合服用多味中药制成营养煲汤,更有促进营养吸收和养颜功效。
中医经络点穴丰胸疗法,开创了中医药丰的新纪元,其安全及独到的功效己被广大爱美女性所赞同。近万例的女性通过中医经络点穴治疗,乳房形态都得到了满意的改善,同时又达到了全身保健的效果。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39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放血疗法治荨麻疹
  转自 : 人民健康网
  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中针刺的一种,在临床上,根据传统医学“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采用放血疗法治疗荨麻疹,疗效明显。
  
  放血疗法一般采用在双耳轮、双中指尖、双足趾尖,经消毒后用三棱针刺之放血,3天1次,5次为1疗程。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粘膜的暂时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而引起的一种暂时性红斑和水肿反映。本病多由禀赋不受,又食鱼虾等荤腥动风之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实热,或平素体虚卫表不固,复感风热、风寒之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再有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致使阴血不足,复受风邪而诱发。
  
  荨麻疹的临床经过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多突然发病,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淡红色或苍白色,有剧痒、烧灼或刺痛感。风团可泛发全身或较局限。此起彼落,消退而不留痕迹。原因较易追查,除去原因后风团迅速消退。慢性期则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病因不易追查,常经年累月不愈。
  
  临床上在治疗荨麻疹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症候、舌象脉象等全面分析,因人辨证,分型施治。辨证有风寒、风热、血热、脾虚、血虚等症。采用放血疗法治疗时,出血量主要应根据荨麻疹病情而定,对新病较重,风寒、血热、风热等实证的患者,出血量要多一些;反之脾虚、血虚的患者则少一些。针刺放血出针后,使其自然出血、止血;也可以自肘静脉或静脉用注射器抽血。针刺和抽血的出血量不可过多,所取几个穴位的总出血量不要超过200毫升,以免发生危险。
  
  针刺放血治疗后一般患者立即感到风团减退,灼热刺痒感消失,无其他不适;有的患者伴有全身无力,头晕等现象,可适当给予高营养食品,休息睡眠好,三四天后即可恢复。放血治疗的时间对新病实热证的病人可以连续放血两次,脾虚、血虚等慢性虚证患者间隔一到二周放血一次。经针刺放血治疗一至三次后,均有明显效果,也有的病人需刺血治疗6至8次皮肤才能恢复正常。放血疗法治疗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一般勿需用其它抗过敏药物。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40
标题: 针推小百科
火罐疗法
  


  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可以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两种角度来解说。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症。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
  
  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儒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经血滞行,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萎缩、不利,或血脉不荣、六腑不运等。通过拔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儒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内压对局部部位的吸拔,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促进。加快肌肉和脏器对代谢产物的消除排泄。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40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透针临床怎样应用
凡能透针的穴位,都可以透针,但必须掌握好适应症及透刺方法,还必须了解透刺的部位是否适宜透针,以防损伤器官组织、血管。
如面神经麻痹久治不愈,从下关透太阳,地仓透迎香,地仓透下关。偏头痛,额厌透悬厘悬颅。神志疾病,上星透神庭,百会透四神聪。智能低了儿童,哑门透风府。外感咳嗽,列缺透本渊。心胸腹疾患,内关透外关。腹中寒,膝肿痛,阳陵泉透阴陵泉。足跟痛,腰背病。昆仑透太溪。便秘,支沟透间使。胃下垂,中脘透梁门。面肌抽搐,后溪透劳宫。中风偏瘫后遗症,指拘挛伸张困难,后溪透劳宫,外劳宫透内劳宫,合谷透劳宫。肩周炎,肩贞透对应点(腋后纹头上一寸)。透针还可循经脉走向斜透法,连接针透刺多用于四肢疾病。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19:41
标题: 针推小百科
什么是天人合一
中医学和中国古代哲学最神秘和不易为人理解的内容就是“天人合一”,这本身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当其具体的运用于中医学的实践中的时候,可以用四季养生为例。
一年四季,自然规律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又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天地的正常规律,也是养生健身的法则。中医强调人必须遵循天时变化,调养精神,谨慎饮食起居、衣着,以适宜四时的变化,达到保养精神和元气、避免病邪侵害、健康长寿的目的。
春天共三个月(立春――立夏),天地间生气发动,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人们宜晚一些睡觉,早一些起床,在户外散步,或打太极拳、跑步,使形体放松,阳气外达体表,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春季也是外出旅行的好时光,可使人悦目赏心,心情舒畅,情绪愉快。
夏季气候炎热,万物生长繁荣,绿树鲜花,一派秀美景象。人们需晚睡早起,使身体的气机充分向外渲泄,以适应夏季万物郁郁葱葱繁茂生长的趋势。
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气候干燥渐凉,风声劲急,万物干枯,大地一片萧条。秋季风瑟,落叶残花肃杀萧条的景色,常使人产生悲伤的情绪。此时人们可到郊外风景区活动,自我调剂生活,做一些有兴趣的活动,以使自己的情绪安稳,生活态度积极坚定。
冬季气候寒冷,河水结冰,万物潜伏闭藏,人宜提早睡觉,晚些起床(以日出为标准),使气机潜藏于体内而不受损伤。冬季以室内运动为主,户外宜进行长跑等运动量大一些的活动。外出要注意保暖,特别是手、足等部位要防止冻伤。冬天也要常食羊肉、鸡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并适宜用补品。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是中医的重要名言。意思是说顺应季节的变化用药和生活。


作者: czphx    时间: 2006-8-7 20:01
标题: 针推小百科
下面引用由灵异怪医2006/08/07 06:47pm 发表的内容:
“捶龙”与拍打
在闽南以及祖国宝岛台湾,有一种古老的捶打疗法,谓之“捶龙”。“七分靠打拼”的闽南、台湾人,劳作之余回到家中,凡觉得肩疼腰酸,困顿疲惫时,习惯吆喝晚辈:“过来,给我捶龙!”做晚辈的听 ...
   是这样的。很舒服啊。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7 20:10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哈哈
作者: Jinger    时间: 2006-8-8 09:46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请问:18楼的预防感冒的部分适合小儿吗?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0:54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适合!

-=-=-=-=- 以下内容由 灵异怪医2006年08月08日 10:55am 时添加 -=-=-=-=-
还是那句话,上工治未病!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09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推拿治疗头疼(效验小金方)
 先用手掌在额头处上下按摩50下,然后再用手掌自额头经头顶“百会穴”向后推至后脖子凹陷处后,来回推50下(手法的轻重和快慢请自行掌握),可治疗头疼或者偏头疼。若能长期坚持,亦可起到促进头发的增长和使白发变成黑发的奇效。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10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八面出击应对肩周炎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的周围软组织发生损伤而引起的广泛性无菌性炎症。临床以肩部疼痛、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肌肉萎缩与痉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
  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所以又称为“五十肩”,并且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在临床中,因早期肩部的不适感易被忽视,延误治疗而形成慢性疾病。产生肩周炎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有专家认为:人过中年,人体机能逐渐走向衰退,正气不足,肝肾虚损,容易导致筋脉失养,成为发病的基础,肩部直接感受风寒湿等的侵袭则是造成肩周炎的外在原因,此外肩部活动量的减少可能也与发病有关,在临床中,女性病人多、左侧肩周炎多,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对肩周炎的治疗,临床上我们一般多采用中医综合方法。
  1、中药可服用养血荣筋丸、活血止痛散等中成药,也可选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的中药热熨、热敷。
  2、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4、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5、理疗选用超短波等高频电磁疗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可起到消炎、镇痛、解痉、改善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的作用。
  6、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肩周炎的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医三分练七分”,应鼓励患者多做肩关节的运动,特别是适当做大幅度的运动,对预防肩关节的粘连,肩部软组织的拘紧、挛缩,大有好处。
  7、弯腰转肩:患者弯腰垂臂,甩动患臂,以肩为中心,做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的画圈运动,用臂的甩动带动肩关节活动。
  后伸下蹲:患者背向站于桌前,双手后扶于桌边,反复做下蹲动作,以加强肩关节的后伸活动。
  8、爬墙:患者面向墙壁站立,双手上抬,扶于墙上,努力向上爬,要努力比前一天爬得更高一些。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11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长假,让身体在指尖下苏醒
长假一结束,身体就出现“假期综合症”了:上班无精打采,眼神黯淡无光,长期坐在写字间里,深受高科技之害:看看皮肤,毛孔粗得可以穿针了;再捏捏肌肉,松软粗糙,感觉像脱水的桔皮。
  是时候了,下定决心挽留住青春。来一次泰式按摩,听因为工作扭曲变形的关节嘎吱作响,给身体做个SPA,大喊“我还年轻……”
  是的,总有一种方式能抵抗衰老。
  针灸按摩——为你打通任督二脉
  针灸治疗,早已经在《大长今》里面反复给观众强化印象,据说现在中医美容养生疗法越来越被一些人当成是一种时尚。美容院里所用的针,当然是传统的银针,不过为了照顾顾客的想法,这些原本不会造成交叉感染的银针,还是被当成一次性的用品,在这方面,也增加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成本。针灸疗法,根据不同的症状,针灸部位也不同。有的是主要针对肥胖,通过针灸降低食欲。有的可以针对面部长斑,面色蜡黄,气色不好等起到美容的效果。据说最常针灸的一个好穴位是足三里,长期在这个穴位针灸按摩,有起到长寿的作用。如果在迎香穴位针灸,对治疗鼻炎有效等。有些人对针灸有一点反应,针头拔出来后皮肤有一点发红,但有些人则没有这个反应。知道针灸按摩的穴位后,其实自己在家也可以经常用手按摩那些部位,虽然没有针灸效果那么好,但中医都还是鼓励这么做。

  个人体验
  一开始没试过针灸的人,会对那小小尖尖的针有些害怕,不过看着医生那么自信的样子,总算大胆尝试了一回。奇怪的是,打吊针的时候,针头刺进皮肤进入血管有些疼,但针灸却不怎么疼。医师说这是因为针刺的速度很快,而且刺得并不深的缘故。针刺进去后,医师还会捏着它,轻轻旋转,这大概就是按摩了,再过一会儿,针就抽出来。医生在给人进行针灸按摩前,还会察言观色,了解一下身体状况,再确定针灸的穴位。针抽出来的时候基本也没什么感觉。
  答疑解惑
  万一扎错了穴位,会不会很危险?
  ——针灸穴位有一个拇指大的一平方厘米的范围都属于正确范围,针灸医师都是取得了专业医师资格的,找准穴位是最基本的技能。
  针灸会不会很疼痛?
  ——由于扎针速度快,基本上不会感觉到疼痛。另外现在还出现了一种无痛针,针外有根细细的针筒,扎针的时候,只需要轻轻一推,针就从针筒里挤到皮肤里面去了,速度更快。
  针灸按摩疗效是不是很慢?
  ——基本上两个疗程后就能见到明显的效果,两个疗程是两个月。现在很多人用产品去做治疗,利用美容化妆品做面膜等虽然效果比较快,但中医针灸治疗治标也治本,对调节身体素质有很大帮助。
  泰式按摩——东方式功夫片
  泰式按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作幅度大,能帮助人舒活平常几乎没有运动到的部位。
  看泰式按摩,仿佛在看一场武侠片,按摩师就是功夫超绝的侠士,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还叫人服服帖帖。跟着按摩师的路数走,三下两下就叫你关节重新摆位,嘎吱嘎吱的声音听起来那么恐怖,可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被摆弄来摆弄去的顾客还直叫“舒服”,叫人也想试一试。
  泰式按摩,没有中式按摩那么细腻,到位,但是由于它的活动幅度大,对运动系统的疾病有预防作用,比如有肩周炎的,腰椎不好的,用泰式按摩比较适合。泰式按摩的指压手法较多,还有扶位手法,起到拉开韧带,活动关节等作用。
  个人体验
  体验泰式按摩的人是和按摩师一道演对手戏,或者是两人一起做一项运动。实在不像其他集中按摩方式那样,明显地是有一方处于被动享受的地位。虽然习惯了泰式按摩的人也一样是在享受,但更有对按摩师发送过来的力的承受。一整套泰式按摩下来,可能顾客已经把自己的身体转了好几圈,或者是从躺着变着趴着,从趴着变成腾空被人顶着,这是在考验按摩师玩杂技一样的技巧和力道,也是在考验顾客的承受力。看一个人在接受泰式按摩时露出几分享受神情,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经常接受泰式按摩的“老手”。
  答疑解惑
  泰式按摩这么大的动作,是不是让人感觉到有些疼痛?
  ——在泰式按摩中的确会有疼痛感。但这种疼痛感是轻微的,而且一下子就过去了,习惯泰式按摩的人反而希望按摩师能更大力些,这样对经络穴位的刺激就更强。
  泰式按摩的扶位手法是针对什么人?突然地扭动关节的动作是不是安全的?
  ——扶位手法并不是针对歪脖子或扭了胳臂的人,普通人的关节时间长了都有一定程度的错位,移位,也许感受不到,但是长期不纠正容易导致气脉不肠。扶位手法正是针对这样的情况活动关节,使人感觉更加舒畅。由于是专业手法,所以是安全的。
印尼式按摩——双人同步,轻柔无比
  具有印尼风情的双人按摩也很受人欢迎,双人按摩把人照顾得跟皇后一样。你可以一边躺着,听着细细的舒缓音乐,慢慢睡着,而两个按摩师随音乐节奏在身上同步按摩,这种享受据说以前只有印尼皇室才可以得到。此种印尼式按摩手法轻柔无比,既听不到啪啪地拍打肌肉的声音,更听不到嘎嘎地扭动关节的声音。只有轻轻地挤、捏、压等手法,仿佛手下每一寸皮肤,每一块肌肉都是瓷做的,水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抱有对身体的无限虔诚,难怪是尊贵的按摩方式。
  个人体验
  按摩师动作一致,力度也一致,仿佛是共同完成一件艺术品,相当注意每个细节,所以感受是全身的。比如按摩腰部的时候,腰部左边、右边同时都会感觉到刺激。按摩腿部的时候,左腿,右腿也同时受力,或者是头部和腿部、背部和腰部也一起感受穴位刺激。所以全身的舒缓也几乎是同步的。而按摩师的动作很轻柔,仿佛是同一个人在操作一样,也丝毫不觉得人多的压力。相反有些人觉得两个按摩师一起为人服务,心情上更有种被呵护的快乐。很多人在接受双人同步按摩时,都很容易睡着,就是因为太舒服的缘故。
  答疑解惑
  双人同步按摩是不是就节省了按摩时间?
  ——不是。双人同步按摩一般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之所以双人,是由印尼传过来的,而且也是为了让顾客感到全身一起被按摩,整个身体的感觉连贯,更有益于刺激穴位畅通。
  双人按摩会不会让人感觉到有压力?
  ——不会。因为按摩师的手法非常轻柔,而且两位按摩师是根据音乐节奏同步按摩。手法一致,被按摩的穴位也相对应,给人感觉像只有一位按摩师一样。
  瑞典式按摩——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呵护
  瑞典式按摩是一种在欧洲极流行的传统按摩。透过有规律的敲打,揉搓及循环按摩,减轻身体肌肉绷紧和酸痛,达到增加血液循环,改善皮肤和肌肉状态功效。跟泰式按摩针对关节摆位不同,瑞典式按摩主要针对肌肉。按摩师会先在人的全身抹上一层基油,然后在全身揉搓。瑞典式按摩并不需要按压穴位,所以不会感觉到疼痛,但是要是以为这种在全身揉搓的手法很简单那可就错了。看瑞典式按摩,可以看到抹了基油后光滑的肌肤像缎子一样既富有光泽又顺滑,当按摩师的手指抚动时,皮肤就像漾开的水波一样,按摩师要做到柔中带刚,把力量渗透到肌肉里面去,也很不容易。
  个人体验
  由于一般人最容易在肩膀和背部和腿部受力而感到酸痛,所以按摩师也主要是按摩这几个地方。按摩的时候,是先从脚底按摩起,然后往上揉搓,在腿部还会把肉捏起来扭一扭,但是在背部肉紧实的地方,就只是拍打和推挤动作。接受瑞典式推油按摩后,如果再能配合香熏油按摩,是更舒服的事。
  答疑解惑
  瑞典式按摩只是推拿动作,会不会起不到效果?
  ——按摩师虽不会按摩穴位,但是力度还是有的,能渗透到肌肉里面。
  这种按摩似乎容易学,是不是也可以请家人为自己按摩?
  ——也可以。但是如果方法不对,某些肌肉也许会出现红肿。
  另类按摩——循经火疗
  这种火疗看上去有点吓人,就是让人趴在床上,然后在那个人的背上铺两层湿浴巾,当然浴巾不能太湿,不然就点不着火。铺好后,把酒精顺着背脊骨均匀倒下,打火机凑上,一点就着,一条火龙就开始在人的背上跳跃。这个时候会感觉背上那条经络热热的,这种通过给身体经络传递热能的疗法似乎和热石按摩有点像。但是一般人最好不要自己在家模仿,那层湿浴巾起到了隔火的作用,铺到背上点火前,还需要先将空气按压出去,这样才能保证火不会烧到里面去。另外酒精最好装在有喷口的瓶子里,这样才能保证喷出来的酒精量均匀。
  拔火罐
  拔火罐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前人们用过竹筒,用过陶罐来充当道具,现在专业的美容院更喜欢用玻璃罐,这种透明的罐子似乎看上去更叫人放心。医师夹着火苗在玻璃罐里晃两下后,迅速把罐子扣到人的背上,从玻璃罐外可以清晰地看到罐口下的那块皮肤一下子红了起来,就像烧红的烙饼,那一块皮肤全都鼓起来了。多放几个罐子后,皮肤鼓起来得更厉害了,这个时候,人就会感觉到背上的皮肤特别紧,罐子放在背上的时间不能太长,拔罐子后背上的皮肤渐渐松弛下来,让人感觉很畅快。拔火罐之后,后背好像七星瓢虫,看上去挺可怕的,不过印记一个星期后就都消失了,拔火罐对于那些寒气较重,气血不畅的人很有效果。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13
标题: 针推小百科
神经衰弱按摩治疗法
五指拿头

  失眠多梦、昏昏沉沉、记性不好、容易走神、着急易怒、眼花耳鸣……这段时间怎么回事儿?肠胃不适、脸上发热、手脚发冷、心里发慌、喘不上气、浑身难受……不会得了什么大病吧?常常有人不无担心地诉说。但是经过医生仔细检查,发现是眼下都市人常患的神经衰弱!高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导致的神经衰弱,确实困扰着许多人,不过,掌握了下面的自我按摩法,就能很好地缓解这些症状了。
  点攒竹、揉前额、按揉百会:取坐位或卧位,先用双拇指抵住攒竹穴(眉头凹陷处),慢慢用力,约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继而用大鱼际揉前额部,约2分钟;最后双中指在百会穴(头顶正中心)处用力揉捻约1分钟。
  五指拿头:五指张开,由前额部至后项部,用力拿数十次。
  摩腹:取仰卧位,两手掌相叠,以神阙穴(肚脐)为圆心,在中腹、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动,以腹内有热感为宜,约2分钟。
  点揉气海、关元: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拇指或食指抵住气海(脐下1.5寸处)、关元穴(脐下3寸处),缓慢揉动,每穴1分钟。
  按揉三阴交:取坐位,弯腰,用双手拇指分别抵住双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处),用力按揉2分钟。
  捏脊:俯卧,他人从腰部开始,捏紧背部皮肤,一松一紧,向上行走,重复操作10次左右。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14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落枕自我按摩法(按摩)
当人睡眼朦胧地坐起来时,却发现颈部转动有点僵硬,并有酸胀疼痛的感觉,这就是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的落枕。其原因是睡觉姿势不正确,或睡觉时颈部受风所致。不要紧张,这是一个小毛病,自己动手就能治疗。方法如下:
  1.点穴:用拇指点按风池、肩井、合谷穴,每穴半分钟。
  2.松筋:首先在颈部两侧寻找压痛点,在压痛点上用拇指按揉约1分钟,再用手捏拿颈部和肩部肌肉,约2分钟。
  3.活动颈部:用手指按住患侧的肌肉,头部先做左右转动,再做抬头低头运动,最后再做颈部环转运动。当转到某个角度出现疼痛时,手指立即按揉局部,头部继续转动。
  4.抱颈:双手手指交叉,掌根抱住颈部,双掌根相对用力,捏挤颈部,并向上提起,反复10次,再用手掌在患部使用掌擦法操作20次。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15
标题: 针推小百科
由慈禧看按摩养生法
慈禧是清朝同治皇帝继位后被封为太后的,曾先后三次垂帘听政,她以74岁的高龄而卒。目前研究认为这和她宠爱的小太监李莲英精通按摩不无关系。李莲英善于花言巧语、阿谀奉承,加上他早年按摩养生术得到名师指点,后来潜心钻研,他的按摩养生术在清宫达到了精妙绝伦的地步,颇得慈禧太后的欢心,慈禧无论走到哪里,总让李莲英紧随身边。
  按摩,即在人体一定穴位上,运用推、拿、揉、压、搓、扣、打、动、滚、指针、扳、捏、踩等手法,来达到舒筋、健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按摩的功效,可直通气血,舒筋活络,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血液、淋巴液循环,增强抗病力、去瘀化滞、缓解疼痛、调整人体机能、改善新陈代谢、消除疲劳、促进睡眠、抗衰老等。易见效,且易推广。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可以全身性按摩,也可以局部性按摩,不受时间、环境。条件的限制。目前,在医院及百姓家中,已开始普及。自我按摩,是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之一。
相关阅读:

慈禧疗疾为何离不开菊花
慈禧的四道美容方子
  古代洛阳人刘几,善于暖外肾(睾丸),还精补脑,年过古稀,精神不衰;苏东坡精于足心按摩长寿。古今人皆知,摩面浴头,使面色光泽,防高血压;摩耳可防耳病及内脏病;揉颊车穴,有助于全身经脉气血流畅,能防百病;按摩肋部,能疏理肝胆经气,防腹胀有特效;摩腹可助消化,有开胃健脾之功;按摩神庭、印堂穴,能调节情感。放松神经;按摩曲池、足三里等穴位,对高血压、冠心病有保健作用。按摩,可随时随地来做,老少皆宜。
  但是,按摩虽为良方,也有禁忌症:
  l.严禁空腹、饱食、醉酒及剧烈运动后过于用力按摩;
  2.严禁在痛、疖、肿瘤部位按摩;
  3.严禁在骨折和关节脱位处早切按摩;
  4.严禁对患有传染病、皮肤病、淋巴管炎、血友病人按摩
  5.严禁对孕妇的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强刺激;
  6严禁对高血压、贫血病人的预测动脉强力按摩;
  7.严禁对新生儿头部按摩。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16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腹胀?捏捏肩膀做按摩
点建里穴
  有的人劳碌一天之后,饥肠辘辘,见了美味佳肴,狼吞虎咽,然后倒头便睡,第二天便觉腹胀如鼓,还打嗝、反酸。有的人为了赶路,在寒风中边走边吃,不久就感到腹胀不适。对于以上因不良习惯引发的腹胀,可以试试下面的推拿按摩法:
  1.拿合谷:取坐位,用一手的食拇二指捏紧合谷穴(虎口的最高点),用力捏拿数十次。
  2.拿肩井:患者取坐位,他人用双手提拿肩部肌肉丰满处,约数十次。
  3.点建里穴:取仰卧位,他人用中指抵住建里穴(脐上3寸),用力按压,并同时用上臂发力,进行颤抖,约半分钟。
  4.摩腹: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掌重叠,以肚脐为圆心,在中腹、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动,以腹内产生热感为宜,约2分钟。
  5.揉足三里、太冲穴:取坐位,用拇指掐揉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太冲穴(足背最高点下方)。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16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防治感冒按摩手法
 谁都得过感冒,轻者鼻子不通气,流鼻涕,头痛;重则怕冷,发烧,全身没劲。由于发病率高,有可能并发其他疾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推拿按摩不仅能预防感冒,还有治疗感冒的功效。
  
  预防:
  1.擦迎香: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前,用双手大鱼际(拇指掌侧肌肉丰厚处)在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处反复擦动200次。
  
  2.浴面: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掌根在面部上下擦动100次。
  
  3.摩百会:取坐位,用掌心盖在头顶中央的百会穴上,慢慢摩动2分钟左右。
  
  4.擦涌泉:取坐位,用小鱼际(小指掌侧肌肉丰厚处)在脚心的涌泉穴摩擦1分钟。


  
  治疗:
  1.揉风池:取坐位,双手抱拢头部,用双拇指在颈后的风池穴处揉捻,以酸胀透遍全身为宜,操作2分钟。
  
  2.拿肩井:取坐位,他人用双手提拿肩部肌肉丰满处,以酸胀感遍及全身为宜。
  
  3.摩背:取坐位,用手掌根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缓慢摩动,以产生热感为宜,约2分钟。
  
  4.揉大椎:取坐位,微低头,用中指在颈后大椎穴(低头时颈椎突出的最高处)用力揉捻,至皮肤潮红为宜,约2分钟。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18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灸疗法治疗阳痿
【概说】
  阳痿是指阳事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的一种病证。《内经》又称“阴痿”,张景丘说:“阴痿者,阳不举也”。由各种原因造成宗筋驰纵而发病。多见于性神经衰弱,及某些慢性虚弱性疾病。
  【病因病机】

  (一)命门火衰:恣情纵欲,或少年误犯手淫,损伤肾气,命门火衰,宗筋失养;或惊恐,伤肾,思虑太过,相火妄动,耗损肾精,宗筋失养而成阳痿。即《类证治裁》所说:“伤于内则不起,故阳之痿,多由色欲泻精,斫丧太过,或思虑伤神,或恐惧伤肾”。从而导致阳痿。
  (二)湿热下注:饮酒厚味,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浊下注,宗筋驰纵而发阳痿,但此类阳痿较少见,如张景丘曾说:“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只有之耳”。
  【辨证治疗】
  (一)命门火衰
  主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腰腿竣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若兼心脾损伤者,则有心悸胆怯,失眠等证。
  治法:取任脉、足少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并用灸法,以补肾壮阳。
  处方:命门 关元 肾俞 太溪
  随证配穴:心脾亏损加心俞、神门、三阴交。
  方义: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之阳痿,取命门、肾俞、太溪补肾壮阳;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穴,补之能壮人身之元气,培元固本壮阳;心俞、神门、三阴交补益心脾。
  (二)湿热下注
  主证:阴茎萎弱不能勃起,兼见口基或渴,小便热赤,下肢竣困,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以清利湿热。
  处方:中极 三阴交 阴陵泉 足三里。
  方义:湿热下注所致阳痿,病由脾被湿困,郁久化热,故取三阴交、阴陵泉,健脾利湿;中极清下焦之湿热;足三里以助脾利湿。
  【其它疗法】
  耳针
  取穴:外生殖器 睾丸 内分泌
  方法:中等刺激,每10分钟捻转一次,留针30min。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19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灸能除术后呃逆
外科手术后病人常见呃逆症状。有的反复发作,十分痛苦,有的反应剧烈,甚至迸裂刀口。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医科赵宁侠副教授采用针灸方法为此类患者解除病痛效果良好。
  呃逆俗称打嗝儿,西医叫膈肌痉挛,中医叫胃气上逆。一般打几个嗝属正常生理现象,但若不停地打嗝或者外科手术后打嗝不止,反复发作,即属病态。
  赵宁侠近两三年来接触到的外科术后呃逆病人有110人,其中男63例,女47例;年龄大的70岁,小的20岁;胃部手术
后50例,肝胆手术后58例,肠道手术后两例。经她采用中医降逆止呕,平抑胃气之法实施针灸,一般1~3次,并配合耳部穴位压丸进行治疗,均获满意疗效。使术后病人减少痛苦、顺利康复。据悉,此法对其他功能性呃逆也很有效。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20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常按耳强身健体
 中医认为,耳与脏腑、经络、腺体的关系密切。人体任何部位发生病变,都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廊的相应部位上来。如果经常锻炼双耳,对局部按摩,拉引刺激,可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和组织间的代谢,调理人体各部及脏腑机能,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
  (一)捏揉耳尖法:用双手食、拇指肚捏、揉、抖耳尖端半分钟,有镇静、止痛、清脑等功能。
  (二)捏弹耳垂法:以双手食、拇指肚,分别提揉双耳垂,先轻轻捏揉耳垂半分钟,使其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回原形,此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老年性耳聋、减少耳鸣。
  (三)挽拉全耳法:右手绕过头顶,以食、拇指夹耳尖向上牵拉左耳36下,换左手同法。此法可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起到保护视力、减轻喉咙疼痛,防治慢性咽炎作用。
  (四)双手扫耳法:用双手掌把耳朵由后面带动耳廊向前扫,紧接着再回过来时带动耳廊向后扫,此法可激活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抗病力,可醒脑、补肾、调合阴阳。
推荐阅读:耳聋老人为何疑心重
  (五)手摩耳轮法:双手握成空拳,以食、拇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擦摩数十下,使至充血发热。此法有保肝、补肾等作用。
  (六)按摩耳屏法:以食、拇指肚夹耳屏(耳中心部),不分凹凸高低,按摩捏揉半分钟,重点按摩耳甲腔、耳甲艇,其属心、肺、呼吸道和消化、泌尿系统反射区。然后用双手中指插入耳道口,指肚向前对准屏内侧,顺逆时针旋转2—3圈后拔出,如此反复,具有调整理气血,开九窍、益五脏、健美、抗衰老的功能。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20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搓搓手掌防感冒
感冒是冬季最常见的疾病,坚持搓鱼际穴,也是对其进行有效防治的一种方法。手掌的大拇指根部,由于肌肉明显突起,形状如鱼,故中医学把这个部位称为鱼际。中医学认为鱼际的中心点有一个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的穴位叫鱼际穴,它具有解表、利咽、化痰的功能。每天坚持搓按鱼际穴,能增强肺主皮毛的功能,从而改善易感者的体质状况,提高其抵御外邪的能力,对咽痛、打喷嚏等感冒早期症状,也有明显的疗效。
  搓鱼际方法很简单:两手鱼际对搓,搓法恰似用双掌搓花生米皮一样,一只手固定,另一只手搓动,大约搓十余次时,鱼际开始发热,这时意想热气沿手臂进入肺脏,持续两分钟左右,整个手掌便会发热,这时就可交替两手,搓另一只手了。这个方法不受地点、时间限制,随时可做,尤其适合于易感冒者。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22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雷火灸”治眼病
“雷火灸”起源于明代,是一种用特殊药物处方制成的条柱,点燃后悬灸穴位,起到畅通经络、调整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的作用。与传统灸法相比,“雷火灸”除具有温热穴位的物理作用外,还有其特殊的植物药物配方而起的药理作用,比其他艾灸更性烈,火力更峻猛,渗透力更强。用“雷火灸”治疗许多眼病,如视网膜炎、视网膜退行性变、近视眼、老花眼、视力劳、干眼症、慢性角膜炎、白内障等,能更快地提高局部血液循环,迅速提高眼部的新陈代谢和分泌功能。因这种特殊配制的药灸活血化瘀、通关利窍之力特别强,灸治时产生的特殊气味,对视神经刺激后又可使头目气血通畅,五脏六腑之精气灌注于目,从而达到了治疗眼病、提高视力的良好效果。
  用“雷火灸”治疗眼病,采用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的棒式悬灸,其手法主要有旋转灸法与啄式灸法。旋转灸法用于闭目灸、睁眼灸及灸耳廓。啄式灸法用于点穴(点眼穴、点耳穴,包括灸耳门)。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6天为一疗程。经过3~5个疗程的治疗,多数患者症状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临床研究表明,“雷火灸”治疗青少年近视、弱视,程度越轻,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30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灸也能治细菌性感染
我在临床中常遇到病人问:我们用别的方法治疗某病很久了,一直疗效不好,用针灸能治吗?其实,他所问的疾病,如果及时施以针灸治疗,不但会缩短治疗时间,还不会给身体带来任何毒副作用。我们有理由说,针灸对疾病的调护与治疗作用,还远远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和应用。
  一位患者脐周感染肿痛已经两周了,红肿区域如碗口大小,肿得连肚脐都看不见了,触之痛感更甚,温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伴全身发热。住在某医院给予当时最好的抗生素治疗了近一周,仍没有减轻的迹象,且身体不能直立,只能躬身以缓解腹肌的紧张减轻疼痛。后托朋友问我针灸能治否?我说可以。分析判断病人情况后,我从其下肢取了两个穴位,扎上针后患者电麻感异常强烈,放射至大腿根部及足趾尖。同时,我又用手轻揉患处肿痛部位约半小时,病人疼痛大减,取针后已经敢直起上身,视其脐周肿痛部位,肿胀面积明显缩小,当晚睡眠亦好转。治疗四次后,仅脐部剩一硬核,其他部位均已正常。经医院外科手术剖开后取出黄豆大小的黑色颗粒状异物,而后痊愈。
  患者刘某系柔道队队员,大腿长一疖肿,约6×6厘米大小,红肿热痛,该队员以前身上常起疖肿,按照以往经验,至少得十天左右才能治愈。但当时正值四年一度的亚运会比赛,如不及时治愈会影响比赛成绩。于是我决定给他做针灸治疗,他当时也很惊讶,以为针灸不可能将细菌性疾病治好,但为了不影响比赛,他勉强同意了。结果第一次针灸后即感觉红肿及疼痛明显减轻,几天后便痊愈了。
  看到上述病案,也许有人会对此大惑不解:针灸能把细菌杀死?不可能吧?!
  对,针灸当然不能直接杀死细菌。针灸对于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并不是对细菌本身的作用,而是通过对于人体内环境的改善,破坏细菌的生存条件,细菌的生存条件一旦受到破坏,其生存与繁殖便会受到抑制,由此产生的疾病也自然会得以治愈了。
  再看上述病案,为什么一直输抗生素而达不到治疗效果呢?临床上,我们常遇到这种现象,大家习惯于把这个结果归咎于细菌的耐药性等原因,这当然可以成为一方面理由,但我们知道,细菌感染的部位,肿胀明显,血液循环通畅程度很差,而我们临床上应用的任何抗生素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病灶,而这种状态,使抗生素很难到达病灶。因此,很多的感染性疾病输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患病部位的微循环差不能不说是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健康时气血畅通,人体具备的各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抗菌因素都会对细菌起到抑制或直接、间接杀伤作用。当患病部分的血液循环受阻后,这些因素自然也就减弱甚至消失了。我们仔细分析此类疾病会发现:几乎任何细菌过度繁殖的部位,基本上都是人体自身首先出现了问题,导致患病部位存在血液循环不佳。可以说,人体内微循环的障碍是细菌生存繁殖的一个必要前提。而针灸则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状态,使细菌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使人体中对细菌有抑制或杀伤作用的各种因素能够到达患处。这样,疾病自然会被治愈。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31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灸是怎么治夜盲症的
夜盲症为民间的叫法,中医称为“高风雀目”,西医称为“视网膜色素变性”。
  中医认为夜盲为主证而确定为“高风雀目”,早在公元1345年刊载于一本中医眼科古书,书名称《世医得效方》,比西医Donche于公元1857年将本病命名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早512年。
  夜盲症为一种遗传性进行性慢性之眼病,多发生于近亲结婚之子女,以10至20岁发病较多,常双眼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一家中可数人同患此病。若发生于晚年,进行则较缓慢;发生愈早,进展愈快,医后不良,终至完全失明。
  夜盲症的临床表现,早期有夜盲,即在白天可以看见东西,一到夜晚看东西便不清楚。初期视野慢慢缩窄,晚期形成管状视野,只看见前中央部分的东西,看不见周边的东西。
  眼底检查:最初视网膜周边部有骨细胞样色素堆集,以后渐向中央部扩散,最后波及黄斑区而失明。
  在治疗方面,夜盲症是眼科疑难的眼底病变,目前西医尚缺乏较好办法,而中国当代中医眼科名家如陈达夫、庞赞襄、姚和清、曹仁方、陆南山、姚芳蔚等,他们都认为中医治疗夜盲症,早期易治,后期难治。但只要通过辨证论治,中药和针灸都能控制夜盲症病情之恶化和改善,甚至治愈。
  我在本月14日应马来西亚医药研究院之邀请赴吉隆坡该院大礼堂,发表我针治8例夜盲症之研究报告,出席者有近百名之西医眼科医生,过后我并和他们共同探讨如何治疗本病。
  针治8例夜盲症所应用的穴位如下:
  一、治疗眼力日渐萎缩,取位于头部之视三针,或百会穴透向目窗穴,然后加上电针刺激30分钟。
  二、治疗视野日渐缩窄,取目窗穴朝向丝竹空穴,再以丝竹空穴透向瞳子髎穴,然后加上电针刺激30分钟。
  三、配穴:亮点穴、盲点穴、晴明穴、东明穴、正明穴、万里穴、头光明穴及足光明穴。
  针后疗效观察:
  视力改进者有6例,视力由0.2升到1.5不等。
  视野改进者有5例,视野由90度扩大到135度不等。
  在8例临床的观察中,共有2例有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为62.5%。
  总括来说,针刺治疗夜盲症肯定有疗效。
  中医和西医对夜盲症的看法:西医认为夜盲症为不治之症;而中医在针刺或中药治疗后,疗效显著,肯定夜盲症为可治之症,并为夜盲症患者开拓一条光明的道路,值得提倡和推广。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31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灸可提高精子质量
德国的研究人员最近称,使用针刺疗法可明显提高男子精子的质量,因而可治疗某些不育症。
  研究人员在近期出版的《生育与不育》杂志上撰文称,针刺疗法可改善精子的质量,提高其活性。研究人员对28名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了实验。受试者均不同程度存在精子活力差、数量少等影响生育的因素。研究发现,针灸可增加精子数量,减少精子发生畸变。研究人员称,虽然目前尚不清楚针灸提高精子质量的机理,但研究结果证实针灸的确是一种治疗男子不育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32
标题: 针推小百科
中风患者什么时候开始针灸好
 针灸治疗中风疗效肯定,但很多人对于中风患者什么时候应该开始针灸治疗却不太清楚。传统的观念认为,针刺多在中风后遗症期进行,而且目前有一些学者仍对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针刺持否定态度。因此,我国很多地区对脑中风的治疗依然是在脑中风患者经神经内科治疗结束后,再转至中医医院或专科进行针灸治疗。结果常常使患者错过了早期针灸治疗促进疾病恢复的机会。
  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脑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是一个自然过程。大量临床与实验证明,针刺对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水肿,减少梗死体积。针刺可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提高缺血后脑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或释放。早期针灸干预治疗的方法,能显著提高脑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中风患者早期及时进行针刺治疗,可阻止病情继续发展,提高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与代偿能力,加速自然恢复过程,缩短病程,为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因此,只要患者生命指征平稳,识清楚,病情稳定,早期就可进行针灸治疗。脑梗死患者可在发病48小时后即进行针灸治疗;脑出血患者可在发病1周后进行针灸治疗。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33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节气灸”防治病有道理吗
 “节气灸”即根据不同的节气对人体的穴位进行施灸治病。广东省中医院开展“节气灸”疗法治疗多种疾病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70岁的吴伯有40余年的吸烟史,患慢支肺气肿30年,患肺心病也有10年了,稍微动一动就气喘、气短,在天气变化时则更加严重。今年4月他旧病复发,咳喘痰多,行走后气喘吁吁,呼吸困难,遂到医院就诊。因当时正值清明、谷雨时节,天气潮湿,日夜温差大。医生对其用“节气灸”疗法进行治疗,在患者大椎等穴位进行艾灸,半小时后,患者气息渐平顺,喉间痰少,呼吸顺畅。第3日复诊,患者咳嗽、咯痰减少,气促已消,行走活动自如。
  80岁的谢伯10年前曾患中风,现已基本痊愈,时有头晕不适发作。医生根据他的情况,从谷雨至立夏期间对其定期进行救治。医生解释说,“眩晕”为中风先兆之证候,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载有“春交夏时,夏交春时常灸足三里预防中风”。春交夏时,指从谷雨至立夏,农历3~4月。夏交春时,指从大寒至立春,农历12月到次年正月。经过“节气灸”治疗,谢伯现在面色红润,神采奕奕,能够独自行走。
  据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符文彬介绍,“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艾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据节气的不同,对应治疗和预防的疾病也不同,如立春、小满、芒种时正好灸治消化性疾病,而立秋、立冬、春分时则是预防治疗中风的好机会。
  “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艾灸,而即将到来的大暑(7月22日)天就是一个预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好时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中就指出,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会出现周期性盛衰,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一年中节气更迭,人体阳气中有升、浮、沉、降节律。脉搏有春浮,夏洪,秋弦,冬沉。人体形成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规律。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节律统一起来,形成五时应五脏,阴阳消长同步的有机整体,反映了人与天地相参,不同节气受邪会产生不同的脏腑病证,“三伏灸”疗法,就属于古代“节气灸”的一种。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体许多生理功能有着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如人体的免疫功能,据观测外周血中的总淋巴细胞在7~9月最多,而在12~3月最少,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7~9月最少,而12~1月最多。又如血浆皮质醇每日分泌总量,平均浓度及尿中17—甾酮类排泄量呈现秋冬高于春夏。血中T3、T4浓度以夏季最低,冬季最高。
  “节气灸”的适应症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支、感冒;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脘痛、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病、男性性功能障碍以及遗尿,过敏性鼻炎、痛风、偏头痛等。此外,“节气灸”还有保健防衰老作用。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34
标题: 针推小百科
中医的“捏脊”疗法
 捏法作用于背部称为捏脊或捏积。捏脊不仅可用于儿童,而且也可用于成人。捏脊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捏脊能调理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并对失眠有一定效果。捏脊方向为自下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
  捏法分三指捏法和二指捏法,具体操作如下:
  1.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2.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捏脊的动作要领如下:
  1.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2.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捏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2.应避免肌肤从手指间滑脱。
  3.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35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八步按摩来抚平肌肤皱纹
按摩可以增加皮肤与肌肉的弹性,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皮肤光泽,使皱纹平展,非常简单。“岁月不留痕”需要每一天的坚持。按摩时一般使用无名指,只有在施行重点刺激时,才可以运用中指。
  第一步:力压明净额
  额头是最易出现皱纹的部位。
按摩时先由下往上,然后由内侧向外侧,最后手指由发际滑至太阳穴,用力按压太阳穴的美容点。按压此点时一般会感到轻微的疼痛,可据此寻找它。
  第二步:轻抚盈盈目
  眼睛周围的皮肤最容易出现皱纹和水肿,而且此处的皮肤一旦松弛,就很难恢复原来的状态。
  眼睛周围小皱纹的预防:用中指的指肚沿下眼睑的内侧向外侧,稍微用力进行滑动按摩,返回时在肌肤上轻轻地滑动,这样反复做3次。上眼睑亦是同样要领。
  眼角周围小皱纹的预防:从外眼角向太阳穴方向,左右同时按压10回,按压时向斜上方提一提。
  第三步:逆揉尖尖鼻
  鼻子与两眼之间是最容易产生横皱纹的部位。为了伸展鼻梁,按摩时要由下往上进行,最后以手指夹住鼻子两侧,做压迫动作。还有,一定要下决心改掉皱鼻子的坏习惯哦!
  第四步:圈划桃花颊
  将手指由下往上如画圆般移动。首先按摩下颌到耳下的部分,然后由嘴角到耳中央,接下来是鼻的周围到太阳穴,然后再依次按摩脸颊的下方,即眼睛正下方3厘米处、鼻子两侧1厘米处及下颌部分。
  第五步:笑翘樱桃唇
  由于经常咀嚼、说话、大笑,所以嘴角也是容易干燥、产生皱纹的部位,必须时时注意预防嘴角下垂。
  按摩时做上抬嘴角的动作,以中指按压人中部位,其他手指垂下来按压嘴角两侧及下颌外侧。
  第六步:柔按清秀颌
  脸型同样是年龄的外在表现,要紧缩下颌,预防双下巴的出现。
  下颌处的按摩方法是:以手掌反复做揉搓上抬的动作,最后用中指轻轻按压耳朵下方后停止。此处有下颌神经,千万不可施力过重。
  第七步:轻搓天鹅颈
  颈部往往是自己不易觉察到、而别人却能一目了然的部位。颈部的皮肤很薄,活动次数又多,且经常受到衣服的摩擦,所以很易产生皱纹或泛黑等老化现象,所以平日应多加保养。常在颈部擦上化妆水及乳液,同时顺着肌纹按摩。 颈部的按摩用全部手指,由下往上揉搓。注意,颈部两侧有颈动脉,按压时力量要轻。这样不仅可以预防皱纹的产生,还可改善头部及肩部的血液循环呢!
  第八步:干洗玉狐面
  用两手掌向颌部用力干洗脸20次,每天最少做2遍。这个办法能有效地预防皱纹的过早出现,对已经形成的皱纹,也能让它变浅、变小。伊能静、张曼玉都是有名的狐面美人,如果你按照这个办法坚持下去,也能拥有一张光洁妩媚的狐狸脸。
  按摩法其实一点也不神奇,只要你坚持!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36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自我按摩之牙痛篇
牙痛是牙齿和牙周疾病的常见症状。一般遇到冷、热、酸、甜等刺激尤为明显。中医认为风火、风寒、胃热、虚火等皆可引起牙痛。用自我按摩的手法,可缓解牙痛症状。
1. 预备式
  坐位或站位,全身放松,双眼平视微闭,呼吸调匀,静息1~2分钟。
2. 指掐合谷穴:
  用拇指指尖,按于对侧合谷穴,其余四指置于掌心。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掐压0.5~l分钟。
  功效:疏风解表,活络镇痛。
3. 按揉下关穴
  用双手中指或食指指腹,放于同侧面部下关穴,适当用力按揉0.5~l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解痉止痛。
4. 按压颊车穴
  用双手拇指指腹,放于同侧面部颊车穴,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按压0.5~l分钟。
  功效:解痉止痛,活血消肿。
5. 按揉风池穴
  用双手拇指指尖,分别放在同侧风池穴,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按揉0.5~l分钟。
  功效:祛风散寒,提神醒脑。
6. 指掐少海穴
  用拇指指尖,放在对侧少海穴,适当用力掐0.5~1分钟。
  功效: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7. 按揉阳溪穴
  用拇指指腹,放在对侧阳溪穴,适当用力掐0.5~l分钟。
  功效:通腑泻热,清热止痛。
8. 掐牙痛穴
  用拇指指尖放在对侧牙痛穴,适当用力掐0.5~1分钟。
  功效:活血止痛,通络解痉。
9. 揉按面颊部
  用双手掌掌心,分别放在同侧面颊部,适当用力揉按0.5~l分钟,以面颊部发热为佳。
  功效:活络散寒,缓痉止痛。
v10. 推行间穴
  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行间穴,适当用力上下推动0.5~1分钟。
  功效:消肿止痛,通经活络。
  自我按摩可在疼痛时操作。面部按摩时,用力可逐渐加重至有酸胀感窜至痛处为佳,以按摩患侧面部为主。肢体按摩可取双侧穴位。平时还应注意口腔卫生。
  小贴士:
  合谷穴:位于第二掌骨中点外侧,即虎口处。
  下关穴:位于耳屏前一横指处,为两颧弓与下颔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颊车穴:位于两下颔角前上方一横指,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风池穴:位于颈后大筋两旁外侧凹陷处。
  少海穴:屈肘,位于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踝连线的中点处。
  阳溪穴:拇指向上翘起,位于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
  牙痛穴:位于手掌面第3、4掌骨之间,距离掌横位约1横指处。
  行间穴:位于足背第l、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间处。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37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按摩的一般手法及禁忌



  
      按摩是通过各种手法,刺激人体的皮肤、肌肉、关节神经、血管以及淋巴等处,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仉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促进炎症渗出的吸收,缓解肌肉的痉挛和疼痛。按摩长于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所以最常有于伤科疾病和各种痛证。
  按摩的一般手法
  1.按: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有节奏地按压
  2.摩: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进行柔和的摩擦
  3.推:用手指或手掌向前、向上或向外推挤皮肤肌肉。
  4.拿:用一手或两手拿住皮肤、肌肉或盘膜,向上捍起,随后又放下。
  5.揉: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或穴位上进行旋转活动。
  6.搓:用单手或双手搓擦肢体
  7.掐:用手指使劲压穴位。
  8.点:用单指使劲点按穴位。
  9.叩:用掌或拳叩打肢体。
  以下情况不能按摩:
  1、流感、乙脑、脑膜炎、白喉、痢疾以及其它急性传染病的病人。
  2、急性炎症的病人,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阑尾炎、蜂窝组织炎等。
  3、某些慢性炎症如四肢关节结核、脊椎结核、骨髓炎。
  4、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及肺病的人。
  5、恶性肿瘤、恶性贫血、久病体弱而极度消瘦虚弱的人。
  6、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的病人。
  7、大面积的皮肤病人或患溃疡性皮炎的病人。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37
标题: 针推小百科
中医理论:活动脚趾能健胃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对应的穴位。人的第二和第三个脚趾与肠胃有关,因此,经常活动它们可以达到健胃的目的。
  一个人的肠胃功能好不好,  
从脚趾的状态就可以判断出来。胃肠功能好的人,第二、三个脚趾往往粗壮而有弹性,站立时抓地牢固;胃肠功能差的,这两个脚趾干瘪而无弹性,站立时往往抓地不牢。
  活动脚趾的方法非常简单,最常见又有效的有以下几种:
  脚趾抓地:采取站或坐的姿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凝神息虑,连续做脚趾抓地的动作60—90次。在做此动作时可赤脚或穿柔软的平底鞋,每日可重复多次。
  脚趾取物:每天洗脚时可在脚盆里放一些椭圆形、大小适中的鹅卵石或其他物体,在泡脚的同时练习用二、三脚趾反复夹取这些鹅卵石。温水泡脚有利于疏通经络,脚趾夹取鹅卵石可刺激局部胃经的穴位,坚持练习对胃病患者大有裨益。特别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所选取的物体表面一定要光滑,以免划伤局部皮肤,诱发感染甚至糖尿病足(一种下肢缺血性疾病)。
  扳脚趾:在看电视或休息时可反复将脚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时配合按摩二、三脚趾趾缝间的内庭穴。对于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的患者,宜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对于脾胃虚弱、腹泻、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后胃痛加重的患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
  采取这些舒活经络的方法时要注意,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一定效果。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38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温针灸“解冻”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称“漏风肩”、“五十肩”和“冻结肩”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关节肌肉疾病之一。该病病程较长,一般半年以上,表现为肩部隐痛或刺痛,疼痛可放射到颈部或上臂,夜间疼痛加剧,甚至夜不能眠,严重地影响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黄国明运用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4例,取得较好疗效。
  诊断标准:一、年龄为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二、肩部疼痛,肩关节前、后、啄突、肩峰下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区压痛;三、肩关节任何方向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甚至肩部僵硬,肌肉萎缩;四、肩部关节X线检查无脱位和骨折,或仅可见骨质疏松、冈上肌腱钙化。
  治疗组42例,运用温针灸疗法:患者取坐位,暴露肩部,取阿是穴、肩髃、肩贞、肩前、肩髎、曲池等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30号两寸针进行针刺。进针后提、插、捻、转,得气后把预先准备好的两厘米长的艾卷插到针尾上,并剪一圆形的纸皮遮盖针身周围皮肤,以免艾火灼伤,然后点燃艾卷,使艾卷的热力通过针身传到穴位上,待艾卷烧完熄灭冷却后起针。
  对照组42例,运用电针疗法:患者取坐位,暴露肩部,选穴与治疗组相同。经常规消毒后,取30号两寸针快速进针后,运用平补平泄法,然后接上D8606-Ⅱ型电针机以密波电疗,电流强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度,30分钟后起针。
  连续治疗10次为一疗程,3个月后判断疗效。参照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疾病专业委员会拟定的疗效标准,临床痊愈:患者肩痛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患者肩痛明显减轻,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自觉症状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略有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关节功能无改善。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率为42.8%,总有效率为78.6%。
  肩关节为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肩关节周围炎中老年人多见,多由于急性损伤(上肢外伤、手术等)和慢性劳损(着风受凉或肩关节较长时间不活动)等原因,导致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充血、渗出、水肿、粘连等无菌性炎症。当机体尚可代偿时可无临床症状,但当病因持续存在,机体失代偿时则可出现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
  祖国医学认为肩关节周围炎属“痹症”范畴,具体又属“十二经筋病候”,认为其发生是由于外伤劳损,内伤劳累,以及人过中年后血气渐衰,以至风、寒、湿邪乘机侵袭肩部,导致肩部经脉闭阻、气滞血瘀所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故患者患病后肩部反复疼痛不已,并伴有功能障碍。温针灸结合经筋病变部位取穴进针,经提、插、捻、转得气后,再配合艾灸,借艾灸的热力温通经络,畅通气血,最终使肩部之风、寒、湿邪祛尽而病除。
  现代中医经络理论研究证实,艾灸时发出的红外线可穿透较深部组织,加强患处局部组织代谢,降低患处周围神经的兴奋性而有利于患处的功能恢复。此外,艾灸还可通过温热效应、光辐射效应和艾灸的药力等因素作用于患处穴位附近的神经血管,调整患处的血浆渗透压,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增强患处的免疫功能,从而起到促进炎症消退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39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按摩赶跑“偏头疼”
医学上很早就发现女性患偏头疼的人数远远超过男性,好像偏头疼对女性“情有独钟”。为此,本刊特别走访了北京和平盲人保健按摩中心的高级按摩师,亲历按摩效果后,向朋友们推荐一些在家中就可以操作的有效缓解偏头疼的按摩手法。
  准备姿势:平躺
  第一步:分推印堂穴。并从印堂穴推至太阳穴,按揉太阳穴。
  第二步:多指揉两颞部(头部两侧耳朵上方),并按压头部正中。
  第三步:多指拿揉头部两侧。
  第四步:用掌根揉、挤压前额至颞部。
  第五步:用双十指按压眼部周围。
  第六步:掌心相对,揉搓至发热敷在眼睛上(眼睛闭上),然后轻缓揉动眼部。
  第七步:两手相对,用掌侧扣击头部,指端抓打头部。
  第八步:多指缓揉、点按风池穴。
  第九步:双拇指揉压肩部。
  第十步:用双手掌、指端用力顶托颈部。
  以上步骤可重复进行,次数可依个人舒服度或增或减。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39
标题: 针推小百科
两穴按揉 消除头昏
当人们用脑过度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按揉前额,或者用拳头轻轻地鼓打,其实,这就是刺激头部的两个重要穴位“印堂”和“神庭”。
  印堂穴是人体经外奇穴,《达摩秘功》中将此穴也列为“回春法”之一,可见其重要地位。神庭穴属人体督脉,对神经系统有治疗作用。按压这两个穴位对消除头痛头昏,恢复大脑的活力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按摩,互相补益,则效果更佳。
  印堂穴在两眉连线的正中间。按摩时将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较强的力点按10次。然后再顺时针揉动20—30圈,逆时针揉动20—30圈即可。
  神庭穴在印堂穴上面,发际正中直上半寸左右,按揉方法与印堂穴相同。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41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按摩肾俞穴 保护肾功能
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通过上述方法,增加了肾脏的血流量,改善了肾脏的血液循环,加速了肾杂质的排泄,保护了肾功能。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42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揉走”落枕的小秘诀
失眠的主要症状表现是上床难以入睡,或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或多梦、噩梦,似睡非睡;或通宵难眠。这样的睡眠状况,如果发生的时间不长,且白天其他不适症状不明显,也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可称失眠,但不能认为就是失眠症。
  测测你是否失眠?
  抹额两手指曲成弓状,第二指节的内侧紧贴着印堂,从眉间开始向前额两侧抹压,约做40次左右。
  搓手浴面先将两手搓热,如手掌过于粗糙可涂抹适量护肤霜。随后掌心紧贴前额,用力向下摩擦直到下颌,连续做10次左右。
  按揉脑后以两手拇指罗纹面,紧按风池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随后按揉脑后,约30次左右,有酸胀感为宜。
  按摩耳廓人体躯干和内脏在耳廓均有一定反应部位,按摩耳廓有助于调节全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健康。
  拍打足三里穴该穴位在膝盖骨外侧10厘米处,轻轻拍打至有酸麻胀感即可。
  泡足踏石取一些小鹅卵石铺在水盆底,倒入温水,泡足踏石20分钟。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43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夫妻想性福 房事前按摩
 房事前按摩法,是指房事前,即性生活前的按摩法,是为了达到性唤起的按摩。西欧称之为“性感集中按摩术”。尤其是性功能发生障碍的人,更应采取房事前按摩。当然,只限于夫妻之间进行。这对增强夫妻感情,提高性生活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
   
    房事前按摩法,应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夫妻之间,在安静、无其他干扰的居室中,首先用含蓄、幽默的语言交流思想感情。切忌直接谈及性的问题,只能用暗示语言。然后,互相有意识地靠近肉体,作一些头面部的关照动作,接着抚摩四肢,使其感到轻松愉快,消除紧张情绪,进而抚摩胸腹、腰背,然应避免刺激"性感带"。在紧张情绪得以放松,并有亲呢的好感表现时,方可转入第二阶段的按摩。
   
    第二阶段的按摩,针对不同情况可选取如下三种不同方式。
   
    (1)接受按摩的一方为仰卧位。从按摩胸、腹部开始,然后触及乳房。如无反应,则逐步过渡到双侧乳房的按摩。然后沿双侧乳线拉长抚摸距离,由乳房经腹部抚摸下腹→腹股沟→大腿内侧→外生殖器与生殖器接触。
   
    (2)被按摩者外侧卧位。从抚摸腹部开始,同时以另一手抚摸背部。因被按摩的一方处于侧卧位,按摩者可进行前侧和背侧"挟摩"。逐渐拉大抚摸幅度,前面按摩可由腹部→胸部→双乳房→腹部→下腹→双大腹内侧。以上过程,背侧的手大致与前面的手处于同一水平,跟随着抚摸。最后接触外生殖器,并发展成生殖器之间相互接触。
   
    (3)被按摩者处于俯卧位。从按摩腰背开始→腰部→胸背→颈部→头部→再摩回胸腰→双侧大腿内侧,如此上下往返按摩。 按摩至胸背部时,双手可绕至胁下,同时摸至双侧乳房,再回摩胸腰。最后酌情接触外生殖器。
   
    事前按摩,要求开始不接触外生殖器,最后可达到性唤起。
   
    这种按摩法能防治阳痿、性功能衰退、性感缺乏、性冷感等多种疾病,对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和夫妻生活的情趣也是有作用的。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44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晚上捶背 睡个好觉
 经常捶背有益健康
  中医认为,人体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人体五脏六腑皆系于背,心、肝、肺、脾、肾、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十二俞穴都集中在背部。适当捶打背部,可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和五脏六腑,起到消除疲劳、宁心安神的作用。
  另外,捶背可以刺激背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传导,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因此,捶背是一种很有益的保健方法,特别是对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捶背可以防治多种慢性疾病,有益健康。
  捶背还能治失眠
  捶背简单易行,还不受时间的约束。白天利用工作间隙捶背,可以使人保持头脑清醒和精神振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晚上临睡前捶背能助人宁心安神、催人入睡,是医治失眠的良方之一。老年夫妇互相捶背,能使双方神经系统处于最佳状态,机体免疫水平提高,有助于延年益寿。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方法,均沿脊柱两侧进行。前者用虚掌拍打,后者用虚拳叩击,手法均宜轻不宜重,力求动作协调、节奏均匀,着力富有弹性。如此自上而下或自下向上轻拍轻叩,可以自身捶打,站着和坐着都可以,也可由他人捶打,接受者可站可卧。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钟60—100下为宜,以不痛为度。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30分钟为限。
  捶背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应握空心拳,不要把力量用在握拳上。
  二是捶打速度要快慢适中,刚柔相济,捶击的力度以能使身体震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宜。
  三是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可用轻而缓的手法,此法能抑制肌肉和神经紧张。如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可用强而快的手法,此法能使肌肉紧张、神经兴奋。
  四是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尚未明确诊断的脊椎病变以及晚期肿瘤的患者,则不要捶背,以防加重病情或引起意外。
  捶背需要每天坚持
  捶背必须每天坚持才能见效。长期坚持捶背有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通过捶背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背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减少皮肤细胞的角质化,有利于皮肤的清洁与健康。
  二是舒筋活血,健身防病。老年人常会出现腰酸背疼和肌肉紧张,此时如接受轻柔的捶背,不仅有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疲劳,还能防止慢性病及腰肌劳损的发生。
  三是宁心安神,振奋精神,当人过度疲劳时,就会出现心烦意乱、坐卧不宁,通过捶背带来的良性刺激会使其逐渐安定下来,感到精神倍增。
  四是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来说,每天捶背不但可以振动呼吸器官帮助排出痰液,而且还可以帮助排出肺泡中的废气,从而起到防治坠积性肺炎的作用。对于有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及感冒风寒等病的老人,捶背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捶背是举手之劳,只要老人持之以恒,一定会达到健身的效果。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44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按摩耳廓好处多
 耳廓,被医学专家称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耳朵的各部位与人体内脏器官存在着生理性的内在联系。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耳廓健身法,经常为之,可以调节各种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益于抗病健身,还可以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对缓解老年性耳鸣、耳聋有一定的作用。
  捏耳廓:掌心面对耳廓,顺时针揉动20次后,改为逆时针20次;然后换另一个耳廓,依法进行。早晚各做3次,揉动时用力不要过猛,以双耳廓充血发红为好。
  捏耳屏:耳屏亦称小耳朵。以拇指、食指不断挤压,放松耳屏,左右耳屏同时进行,每次20—30次,揉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双耳屏发红充血为主。
  松耳廓:掌心面对耳廓,向内耳方向轻轻按下,然后轻轻松手,反复进行,初时每次3—5分钟,以后可增加到5—10分钟,早晚各两次。
  拧耳朵:食指轻轻插入外耳孔,来回转动各20次,用力要均匀,速度不宜过快,严防损伤皮肤,不要双耳同时进行,一般先左后右进行。
  过头引耳法:每天清晨起床后,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廓上部21次,此法常练,可使人头发不白,耳不聋,身轻脑健,祛病强身。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45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宝宝不消化,试试捏积法
在秉承中国推拿150年历史的基础上,又融合了现代技术的小儿捏积法。此法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自下而上捏拿小儿脊背上的督脉、膀胱经上的穴位,达到调节阴阳的治疗目的。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郑军说:“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督脉在脊背中央,是阳中之阳,捏拿督脉能起到振奋阳气的作用。脏腑穴位在膀胱经上,捏拿膀胱经能刺激脏腑穴位。因此,捏积法对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脾胃不和、生长发育缓慢都有很好的疗效。经多年的科研和临床研究证实,捏积法还能改善小儿贫血,增加食欲,强壮身体。另外,此法还能作用于神经系统,治疗小儿夜啼症。相对于西医来说,捏积法无需打针吃药,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郑主任说,小儿捏积连续6天是1个疗程,每次捏拿10遍,都是上午做,因为上午阳气生发,效果才好。一般情况下,做到三四天时,厌食的孩子就会有饥饿感了。
  当然,对于不同的病人,捏积也会有相对不同的治疗方法,大夫会根据孩子的病情,如大便的干稀程度等,用内服冯氏消积散、外敷冯氏化淤膏等综合治疗法,再配合手法捏拿进行治疗。另外,大夫还会对某些孩子进行手法按摩的辅助治疗。除了消化系统的疾病以外,捏积法按摩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46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按摩鼻子防感冒
春天到了,天气不那么寒冷,但很多人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却更加严重了。一方面是因为气候变化无常导致的感冒;另一方面,春天也是过敏性鼻炎的多发季节。这些原因造成的鼻子不舒服,都可以通过按摩达到一定的缓解。
  按摩鼻子的方法是: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迎香穴在鼻翼外侧0.5厘米处,按摩时可用两手拇指,也可用一手拇指、食指,一般揉搓20—30次,每天最好做2次。
  按摩时手法应该由轻到重,注意不要损伤皮肤。除了早晨起床前、晚间睡觉前应该各按摩一次外,其他空闲时间也可进行。这种方法可以疏通经络,增强局部气血流通,大大加强鼻子的耐寒能力,预防感冒和缓解鼻塞不通、流鼻涕等症状。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47
标题: 针推小百科
针灸戒烟难保长效
北京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刘志顺告诉记者,戒烟穴实际上是医学上的甜美穴,位于手腕外侧。刘主任确实有过针灸戒烟的经验,但是像上述病例是比较少见的。针灸戒烟在短期内有效,长期的效果不确定。
  相对于戒烟贴、替代香烟等传统的戒烟方式,针灸戒烟可以刺激甜美穴,而甜美穴是肺经上的心血点,可以调解肺部的功能。针灸戒烟之后,戒烟者会有口渴、口苦、头晕等症状,会对香烟产生厌倦感,使受戒者不想吸烟。
  相对于传统的戒烟方式,针灸戒烟更简易,更快捷,治疗的费用也相对便宜,一般1个戒烟疗程只需七八十块钱。一个疗程一般为10次,如果1个疗程之后还没有效果,则表示该治疗方案不太适合此人,无需进行第二个疗程的治疗。
  刘主任指出,在一般的针灸戒烟中,往往综合应用毫针疗法、耳穴疗法、电针疗法3种方式。广告上宣传比较多的激光照射疗法和穴位贴敷疗法,效果甚微。除了针灸戒烟之外,还可以配合其他的戒烟方式,比如戒烟贴、替代香烟等。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49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搓揉穴位治好鼻炎
“搓揉穴位治疗鼻炎”的方法是:
  1.用双食指的外侧来回地搓鼻梁两侧的上下,共搓200下,搓揉到鼻梁有发热的感觉。
  2.用双食指尖揉动鼻孔两侧的“迎香”穴位,共揉动200下。“迎香”穴位于鼻翼根部正侧方的小凹陷处。
  3.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右手的“合谷”穴位200下,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左手的“合谷”穴位200下。“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分叉的凹陷处。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定要坚持不懈地长期做,一旦鼻炎被治愈,还要坚持做下去。这样不仅可防止鼻炎的复发,而且还可以预防伤风感冒。搓揉的手法要较重,以能忍受为宜。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51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耳朵扎针为何可治全身疾病
耳朵,连通着全身。这个道理,在21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医生就知道。古代的医书上,有这样-句话: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意思是指耳朵是人体重要经脉汇聚的地方。那时的医学家就发现,在耳朵上面有好多点,用细针刺这些点(也即是耳穴),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的症状。后来,慢慢就形成了针灸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耳针。
  近代,奇特的耳针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1950年,法国医学博士诺其尔听说扎耳针能治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起先,他按着中国医生告诉他的几个耳穴,专治腿痛,果然有效。消息传开,各种各样的疼痛病人都找上门来,但不少痛症,中国医生没告诉过他如何治,那该怎么办呢?
  于是他灵机一动,既然耳朵代表着全身,为什么不自己来寻找它们一一的代表点呢?他用像火柴杆那样的圆头细杆,轻轻地压向病人的耳朵各处,看看哪一点出现疼痛,这痛点不就反映病人身体有病的部位吗?
  这个脑子转弯转得真对路!头痛、眼痛、牙痛、胃痛、胆痛、胰痛等种种痛症,他都在耳朵上找到了压痛点。诺其尔把这些压痛点画在一张耳朵图上。他惊奇地跳了起来:“这不就是-个倒放着的胎儿吗!”
  这个发现,使研究耳针的医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内脏有病,医生就不难在这“胎儿”身上找到对应的病点了。后来,又有人用“耳穴探测仪”(就是前面提到的连着两条电线的小盒子),像工兵探地雷一样的在耳朵上找来找去,找到了痛点,用针一刺,或者用根像图钉一样的小针钉在耳穴上;还有的医生用药敷贴在上面。据有人统计,现在大概有120多种病症,可以用耳针来治疗。奥秘还没有揭开
  接着的问题是:为什么耳针能治病?这不仅你要问,医学家更要弄个水落石出。可是,要得出正确的解答,那要比法国医生诺其尔遇到的问题难多了。直到今天,医生们的脑筋还没有转出那个弯来!
  我们的祖先,对耳针能治病,早就有个说法。他们认为:一个人体内的“阴阳”乱了套,邪气得胜,正气退却,这个人就要生病。他们还把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什么叫“邪”,什么叫“正”,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耳针就是通过调理“阴阳”扶正去邪达到治病的目的。但现代人用最新的尖端仪器也测不出那些阴阳正邪,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证实祖先的这种说法。
  有些现代医学家解释说:分布在耳朵上面的神经非常丰富,而且种类齐全。当人的内脏有病时,耳朵上的有些神经就受到“恶性刺激”。如果用针或药物去治疗,等于给耳朵上的神经加了个“良性刺激”。这个良性刺激,上传到大脑,大脑就会做出处理,把那个恶性刺激压了下去,病就得到好转。
  可是,这个说法,同样没有说透一个问题:神经分布,身体的哪个部位都有,耳朵上的神经也不见得有什么特殊;为什么内脏有病偏偏要反映到耳朵上来?是不是存在另外的原因,这些原因又是什么呢?主张这种说法的医学家却答不上来。另外,刺激的良性与恶性,又如何来区分,用仪器能测得出来吗?他们同样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事实。
  我国医学专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扎耳针前后,从动物和人身上,分别取血做化验,发现好些血里的化学物质,在扎耳针刺激之后,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上海市耳针协作组故意让狗的皮肉发炎化脓,验血发现血里的一种名叫“谷胱甘酸”的化合物增多了,表示狗身上一发炎,有毒物质就增多。如果在狗耳上扎了针之后,这种谷胱甘酸就减少,说明耳针具有解毒功能。至于耳针是怎样使谷胱甘酸减少的道理,仍然没有搞清。当中,很可能还隐藏着令科学家吃惊的奥秘!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51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耳穴按摩降血压
 高血压是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人体耳穴图
  中医认为,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等几个证型,但总体而言,肝阴不足、虚阳上亢是其常见病机。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多兼见头痛、眩晕、面红、耳鸣、便秘、口苦等症状,心脏、血管、肾、眼底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应对高血压的关键措施是“重在预防”。近年来,耳穴按摩疗法已经证实有一定的稳定血压作用。耳穴按摩疗法可以预防高血压,对轻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对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廓相应点上。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从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沟,本法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势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3~4个穴位,左右耳交换治疗。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180次。
  特别提示: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
  除耳穴按摩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及时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节制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摄入量;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起居有节;经常做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53
标题: 针推小百科
睡前揉揉身体四个部位
中医养生家指出:背、脊、腋、腹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特区。加强这些部位的保健,可以促进血脉流畅,调节气息,滋养全身器官,是强健体魄、祛病延年的有效保健手段。特别是夫妻间睡前保健,操作更简单,效果明显,轻轻松松达到健身的目的。
  推背:一方俯卧于床上,不枕枕头,头侧向一方,上肢放松。另一方立于床边,面向俯者头部,双腿拉开小弓字步,双手五指展伸,并列平放于俯者背上部(注意手掌与背部贴紧),然后将腰腿部的力量作用于前臂和掌上,力量适中,向前推出,使背部皮肤肌肉在瞬间随手掌迅速推移,自上而下,推至腰部。推10次左右,再令俯者将头倒向另一方,仍按上法推10次左右。然后,操作方右手握拳,用腕力捶背,力量适中,自上而下捶打数遍,即可停止。现代医学证实,人的背部皮下蕴藏着大量“战斗力很强”的免疫细胞,通过推背,可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达到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祛寒止痛之目的。
  捏脊:一方俯于床上,暴露整个背部。另一方沿脊椎两旁二指处,用双手食指和拇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然后将皮肤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下最高的脊椎部位,算作1遍,由下而上连续捏拿4—6遍,算作1次。第2或第3遍时,每捏3下须将皮肤斜向上方提起,如提法得当,可在第二至五腰椎处听到轻微的响声。最后,再用双手拇指在腰部两侧的肾俞穴上(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旁开4.5厘米)揉按一会儿,每晚1次。长期坚持,可健脾养胃,使人胃口好转,面色红润,并可防治营养不良症的发生发展。
  触腋:腋窝部蕴藏着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结,如他人用手触摸,被触者就会大笑,被专家称为“腋窝运动”,夫妻间行此运动,则更加简便可行。一方可趁另一方不注意时,轻触腋窝,使其发笑,或经常轻抚、轻挠腋窝部,保持笑口常开。其强身奥秘,至少有两点:一是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淋巴结,可以加速神经体液循环,从而带动全身其他器官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分。二是触腋致笑。笑能带动身体所有器官都得到运动,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的分泌,提高肌体的抵抗力,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对脑、心、肺最为有益。
  摩腹:此方可两人操作,亦可自我保健。睡前平卧于床,搓热双手,手在脐腹周围,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摩腹数十圈,注意力量适中。尔后以肚脐为中心,再按逆时针方向摩腹数十圈即可。现代医学证实,坚持摩腹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改善胃肠功能,有利于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利于胃的纳谷和消化。而且,摩腹可以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肌体代谢,能够防止和减少腹部脂肪的形成、堆积,是减肥的一剂良方。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54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舒缓肌肤6步按摩法
压力导致的肌肤问题不是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让我们对它了解更多,沉着应对这些相伴而生的困扰。
  第一步:减缓压力
  用拇指指尖轻轻按压眉头上方,持续3秒钟后释放,而后对眉毛至发际线间区域反复进行自下而上的按摩动作。
  第二步:消除紧张
  用食指轻轻按压太阳穴,持续3秒钟后释放。
  第三步:完全放松
  用食指轻轻按压内眼角区域,持续3秒钟后释放。
  第四步:促进微循环
  从下颌两边开始,用食指和中指,以画圆圈的动作,轻轻按摩整个面颊,直至太阳穴处,以促进面部的血液运行,增强肌肤的弹性,可按摩60秒钟左右。
  第五步:增强肌肤弹性
  将手指并拢,用手掌轻轻拍打面部,从上而下,从下而上,使皮肤受到轻微的震动,可拍打数十次。此法可保持皮肤的红润光泽,增加其弹性。
  第六步:增强舒适感
  掌心轻轻按压脸颊,逐步向外按揉至耳部。耳垂后的凹陷处被称为“耳下腺”,这里最容易堆积老旧废物,用中指按压,然后捋着脖子的筋向下按摩。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55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自我按摩防耳聋
推拿按摩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强身保健、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常用方法,具有“灵验、方便、廉价”的特点,不受设备、环境等条件限制,不用针、不用药,即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在健耳防聋方面,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推拿按摩方法。现将古今耳部防聋助听按摩方法收录如下:
  鸣天鼓:双手掌心紧按耳朵孔,中指和食指放在头后枕部轻轻叩击,使耳内隆隆如闻鼓声,每次叩击36下。
  按鼓膜:双手食指轻轻插入耳孔,使耳道完全闭塞后突然拔出;或双手掌心紧压耳廓后突然拔开,可感到鼓膜活动及耳内嘣嘣作响,每次20下。
  扫耳廓:将手掌放在耳部前面,平贴在脸上,均匀用力向后推擦,擦过耳后,再从耳后将耳背向前推擦,反复做18次,以两耳出现热感为好。
  摩耳轮:用食、拇指沿耳廓边缘上下来回擦摩36下,致耳廓发热。
  揉耳垂:以双手食、拇指肚,分别揉双耳垂,先轻轻捏揉耳垂半分钟,使其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回复原形,重复10次。
  按听宫:以双手食指肚在张口时按压耳前凹陷处的听宫穴,按压3秒钟后放开,反复20次。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中老年朋友可以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持之以恒,对增加内耳血液循环,延缓听力衰老,防治耳聋耳鸣有一定帮助。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56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按摩腹部治愈肠胃病
按摩方法是: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各按摩肠胃一次,躺着和站着都行,按摩时全身放松,以脐为中心,手掌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次,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速度先缓慢再稍快些。
  按摩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健脾胃,使肠胃有通畅和舒服之感。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57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流脑的针灸疗法
卫气同病
  取穴:曲池LI11、合谷LI4、大椎GV14、列缺LU7、少商LU11、尺泽LU5。
  配穴:项强头痛配风池GB20、风府GV16、太阳EX-HN5;恶心呕吐配内关PC6。
  毫针刺,用泻法。
  气营(血)两燔
  取穴:大椎GV14、曲池LI11、曲泽PC3、委中BL40、十二井穴。
  配穴:神昏谵语配人中GV26、涌泉KI1、百会GV20;四肢抽搐配印堂EX-HN3、风府GV16、太冲LR3;角弓反张配身柱GV12、陶道GV13;烦躁不安配劳宫PC8、少府HT8;喉间痰鸣配丰隆ST40。
  毫针刺,用泻法。
  脱证
  取穴:百会GV20、气海CV6、关无CV4、内关PC6、足三里ST36。
  配穴:气息微弱配素髎GV25、会阴CV1;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配中脘CV12、神阙GV8。
  毫针刺,用补法。
  耳穴疗法
  取穴:神门、皮质下、心、脑、耳尖。
  配穴:高热配上屏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配枕;恶心呕吐配贲门,气息微弱配下屏尖。
  耳尖点刺放血,其余穴均用强刺激,留针15-20分钟,每日1-2次。
  灸疗法
  取穴:神阙CV8、会阴CV1、涌泉KI1、百会GV20、关元CV4。
  灸法多用于脱证。采用艾条悬灸。每次20-30分钟,以局部皮肤微红灼烫为度。每日2次。
  皮肤针疗法
  取颈部和背部督脉与膀胱经,重度叩刺,以微出血为度。叩刺之后再拔以闪火罐。每日1-2次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58
标题: 针推小百科
“揉走”失枕的小偏方
落枕,又称失枕。
  造成落枕的原因有二:
  一是睡眠时枕头过高或过低,使颈部肌肉痉挛疲劳;如果睡得太熟,转身时,身子转动了但颈项并未随之转动,使颈项处于一个不良的位置,造成刺激而引起疼痛。
  二是患者因在夜间睡眠时门窗打开被风吹袭而受凉,并产生疼痛。大多数落枕疼痛一般持续2-3天,不作治疗亦可自己康复,但如果希望尽快减轻痛苦,及早恢复,可作以下处理。
  一、冷敷:
  一般落枕都属于急性损伤,多见局部疼痛、僵硬。这样,在48小时内只能用冷敷。可用毛巾包裹细小冰粒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两次,严重者可每小时敷一次。
  二、热敷:
  待到炎症疼痛减轻时,再考虑热敷。可用热毛巾湿敷,亦可用红外线取暖器照射,还可用盐水瓶灌热水干敷。
  三、按摩:
  经上述方法后,颈肩仍觉疼痛者,可用分筋法按摩,由家人代劳。患者取坐位,暴露颈肩部,医者站在患者后方,在患肩处涂少许红花油或舒筋油,将左手扶住患者头顶位置,用右手拇指放在患肩痛处轻揉按摩,并向肩外轻轻推捋以分离痉挛痛点。每日推3-6次,一般在分筋按摩后,颈肩疼痛都可缓解。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58
标题: 针推小百科
穴位疗法治疗手脚发冷
 据医学家介绍,有54%的女性都有发冷的现象,也就是说每两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患有发冷症,可见这种病症的比例有多大。实际上,每到入秋至冬季期间,总有大批的女性患者到医院看手、脚冰冷,以及腰寒等疾病。
  [案例]去年秋天,有位50多岁的妇女来找我看病,她就是典型的“发冷型”患者。据她自己说,她是一个卖服装的个体户,过去一年四季都在外边卖货。从去年开始,每到冬天她就觉得脚底下发冷,无论穿上多厚的鞋,也暖和不过来,自然就无法出去卖货了。“很多顾客都说看不出我是个上了年纪的人。但看这样子,我是熬不过今年冬天了,只好不做买卖了!”说到这里,她流下了痛苦的眼泪。
  [支招]我告诉她完全用不着为这件事悲伤,因为有个好办法可以治疗手脚发冷。在人的手背手腕上,顺着小指下来有个穴位,叫作阳池穴。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平衡荷尔蒙分泌,暧和身体,进而消除发冷症。
  [要领]刺激阳池穴,最好是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还用不着别人帮忙。
  消除发冷症除了按摩阳池穴外,还可以将关冲、命门两穴以及“手心”配合起来加以刺激,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手脚发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坚持刺激阳池穴,便可不为冬天的来临而发愁。
  手脚冰冷——克星是阳池
  手脚冰冷症也叫惧冷症,往往是女性的专利,但也有不少男性为此病所苦。
  有一次,一位只有24岁的年轻小伙子来找我看病,他就是个惧冷症患者,严重到夜间常因下半身冰冷而无法成眠的程度。白天的情况虽然好一些,但也是冷得不行,要不是怕人笑话,他真想穿上那种老年人穿的小棉袄。
  我向他建议道,以后再觉得手脚发冷时,不妨两个手背互相摩擦,就能使身体暖和起来。
  “这里有什么道理吗?”他有些疑惑地问道。
  我给他解释道,手背上有个穴位叫阳池,是三焦经上的主要穴位,三焦经专司上焦、中焦、下焦这三组人身上的发热系统,其中上焦支配心脏和肺的呼吸功能,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做完运动或吃完饭后,体温就会升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上焦和中焦发挥了功能。排完尿后为什么会情不自禁打起轻微的哆嗦呢?这是下焦放出热量的缘故。
  对三焦经失调可发挥神奇力量的就是阳池穴。阳池这个名字就意味着囤聚太阳的热量。刺激这个穴位可以恢复三焦经的功能,将热能传达到全身。另外,它也联系着经络中与重要的内脏器官相对应的穴位。
  中医穴位治疗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只要刺激一个穴位,就能将刺激通过经络传到有关的内脏器官。
  阳池穴不仅可以治惧冷症,还可以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因此对感冒、气喘、胃肠病、肾功能失调等疾病都有助益,与合谷穴一起称得上是“万能穴位”,值得大家牢记在心上。
  阳池穴的位置正好在手背间骨的集合部位。寻找的方法是,先将手背往上翘,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的所在。
  刺激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以此穴为中心,互相搓揉手背就可以。在手背摩擦生热的同时,阳池穴就会得到充分的刺激,从而达到温暖全身的效果。
  因为患惧冷症而无法入睡的人,睡觉前应使用以上方法,然后立刻盖上棉被,身体很快就会暖和起来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8 11:59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健肾强身简易按摩法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亏或肾气过早衰退的人,可呈现内分泌功能率乱,免疫功能低下,并可影向其它脏腑器官的生理机能,导致早衰。
  要想肾精充盛、肾气健旺,保健按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这里介绍几种健肾强身简易按摩法。
  ●揉丹田
  丹田位于肚脐下一寸至二寸处,相当于石门穴位置。方法是将手搓热后,用右手中间三指在该处旋转按摩五十至六十次。能健肾固精,并改善胃肠功能。
  ●按肾俞
  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一寸处,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五十至六十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摩涌泉
  涌泉穴位于足心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之首穴。 方法是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进行,各按摩六十至八十次至足心发热为止,能强筋健步,引虚火下行,对心悸失眠、双足疲软无力等有防治作用。以上三法,依次而行,早晚各一次,常年不断,必然见效。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9 10:25
标题: 针推小百科
冬天是否适合针灸减肥?
  岁末年节时分,交际应酬频繁,“吃大餐”不可避免,身形日见膨胀。减肥,也成为冬日一个紧迫问题。在众多减肥方法中,针灸减肥以合理的价格,得到众多女性关注,引出了不少疑问。为此,我们特意请广东省中医院的医学博士、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张中成给点“贴士”。
  
  Q:冬天是否适合针灸减肥?
  
  A:针灸减肥是应用针灸人体的穴位,整体调节人体脂肪失衡的一种减肥方法。针灸通过改善肥胖病人的食欲旺盛,排泄不畅,代谢低下的异常状态,达到调节脏腑功能失衡,实现减肥的目的。因其疗效好,无明显的副作用,成为一种绿色减肥方法。
  
  冬天天气寒冷,人们穿衣增多,一方面因穿脱不便,另一方面又因过多衣物的遮挡,使得穿者不显得胖,所以许多人放弃冬天的减肥治疗。事实上因天气寒冷,机体自身防御的加强,会促使人们食欲增高,常常打边炉、吃宵夜,进食日见增多。也因天气冷,活动减少,机体代谢下降,因而在进多出少的情况下,体重必然逐渐增加,一冬下来少则几斤,多者几十斤,因而冬季是一个让体重增加最危险的季节。
  
  冬季若持续针灸治疗,可调节过旺食欲,增加机体代谢。
  
  当然在冬季进行针灸治疗时,应注意诊室温度的适宜,患者自己也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在针灸治疗的同时,也应注意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配合。
  
  Q:冬天为什么减肥会慢?
  
  A:因冬天气候的变化,会使人摄入增多,代谢减少,因而整个体重会有增加的趋势,对大多数而言,冬天减肥,体重下降会慢于夏季,事实上只要保持体重的不增加,一定程度就是减肥了。
  
  Q:穴位埋线减肥有无不良反应?
  
  A:穴位埋线是利用羊肠线埋在穴位里内的持久刺激而产生治疗作用的方法。早期多用于消化性溃疡、哮喘、外伤损伤等治疗。近年来开始用于肥胖症、黄褐斑、痤疮等病的治疗。埋线在对穴位持久而柔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下,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协调脏腑,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瘦身美容的作用。
  
  这种疗法见效快、省时、痛苦少、作用持久,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而正在被广泛运用。15—20天一次,尤其适合于繁忙的都市女性减肥患者。
  
  治疗过程中,可出现酸胀,局部发红,发热胀,甚至出现体温升高,一般38℃左右,这些都属于正常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临床有这种反应的患者疗效较佳,反之则差。但也有个别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瘙痒、疼痛、局部红肿。同时应注意,穴位埋线减肥法是一种医疗行为,应到正规的医疗单位进行治疗,以免发生感染、出血,神经及血损伤等不良反应。

作者: 灵异怪医    时间: 2006-8-9 10:26
标题: 针推小百科
脚底按摩是保健也是治疗
 医师通过按摩脚底反射区给病人进行身体治疗。  
  脚底按摩服务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医诊所、脚底按摩院、现代Spa、保健产品公司等,都给顾客(病人)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可见脚底按摩的盛行。
  《黄帝内经》的《足心篇》中简述脚底按摩原理:人体器官脏腑各部位在脚底都有反射区,用按摩刺激反射区,通过血液循环、神经传导,能调节机能平衡,恢复器官功能,收到祛病健身之效。
  中医理论记载,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和脚根,其中以脚根为四根之本。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可见脚对人体的重要性。
  通过反射区作治疗
  理疗师林育昕说,脚底按摩是一种保健方式,也有医师通过按摩脚底反射区给病人进行身体治疗。
  他说:“脚踏地面,地心引力使血液无法回流,通过脚底按摩,刺激血液循环,让血液回流上来,可强身健体。
  “脚底和脚趾有千万神经和血管,即使不是按摩反射区,只是稍微按摩脚底,还是具有保健效用。”
  在治疗法上,脚底按摩以刺激脚底与腿侧的点、线、带和区,不只是纯粹按摩脚底反射区,最终目的是达到舒经活络,松弛神经。
  按摩时,有人感觉疼痛,问题是出在按摩师或是病人身上?
  他说:“通常,按摩时得让病人感到舒服,如果病人感觉疼痛,把双脚缩回来,就表示按摩的力道过大。
  按摩时不该觉疼痛
  “按摩师给心脏病患者做脚底按摩时得注意,不要让病人感到疼痛,力道必须点到为止,让病人舒服。病人喊痛,心脏负荷过大,血压不正常,可能会有反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两脚常因病情加剧而得锯掉,关键就在足部末梢神经出现问题。患上糖尿病的病人,应经常接受脚底按摩,让血液通达末梢神经。
  肾脏病人也应多做脚底按摩。如果病人的肌肉已坏死或出现溃烂现象,就不适合进行脚底按摩。
  脚底按摩对慢性病人的助益最大,例如经常失眠、体质虚弱者等,进行脚底按摩后,疗效显著。
  不需要每天按摩
  脚底按摩既然那么好,可以每天进行按摩吗?林育昕说:“病人(顾客)没有必要每天来做脚底按摩,这反而会损伤肌肉。按摩一次后,肌肉得到松弛,血液得以循环,隔天还是有这方面的效用,可以隔两天再来做。”
  市面上销售的脚底按摩器种类繁多,功能在足部的穴位提供刺激,作用包括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关节不适、手部僵硬,促进新陈代谢。
  林育昕说,这些保健商品基本上都具有辅助作用,能达到松弛肌肉,使血液系统循环良好的疗效。
  他说:“不过使用者必须根据体质进行脚底按摩,时间也不应太长。”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