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医“精”、“元气”与“阴阳”概念的内涵梳理及溯本求源 [打印本页]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22 15:57
标题: 中医“精”、“元气”与“阴阳”概念的内涵梳理及溯本求源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3-25 22:29 编辑

      
      中医“精”、“元气”与“阴阳”概念的内涵梳理及溯本求源(简介)

      “精”、“气”与“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中的三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搞不清三者的内涵,就难以明白中医治病的原理。
      
      然而,包括《内经》、《难经》在内的历代医籍中,还没有一本书能将这些概念的真实含义及来笼去脉讲得清楚,所以,历代中医人都是在稀里糊涂中谈“精”、“气”、“阴阳”三个概念,一直糊涂到今天,即便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也没有讲清楚,存在着自相矛盾。
      
      概念是理论的基本元素。概念不清,理论就不可能自圆其说,直接造成中医人难以深刻理解中医理论的精髓所在,影响继承,同时也引起外界人对于中医的轻视和否定。因而,对于中医“精”、“气”、“阴阳”概念进行追根溯源,弄清每个概念的真实内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中医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第一次将上述各概念的复杂关系梳理清楚,力求做到正本清源。
        一、“精”与“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医学的“精”与“气”概念始于《内经》,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内经》认为“精化为气”,道家内丹功认为“练精化气”。显然,中医与道家内丹功的观点是一致的。
      
      在中国古代哲学书籍中,对于“精”与“气”的认识实际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最早的哲学著作《管子》,认为“精”与“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二种观点出自《易传·系辞上》,提出“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将“精气”混为一谈。毫无疑问,《内经》中的“精”与“气”概念源于《管子》而不是源于《易传》。《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将“精气”混为一谈,没有明确指出中医的“精”与“气”概念是继承的《管子》的观点,而不是源于《易传》等其它哲学书籍的观点。
         二、元气的内涵
        1、关于真气、元气、原气、阳气、正气、肾气的真实内涵及其相互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精”、“气”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气”引入《内经》称为“真气”,引入《难经》称为“元气”和“原气”,从而成为中医理论中“气”的概念。

       自《内经》和《难经》以降的历代中医书籍中,都没有将哲学之“气”讲清楚。有关哲学之“气”的论文虽多得不可胜数,但同样没有将哲学之“气”梳理清楚。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将“真气”、“元气”和“原气”三者混为一谈;甚至还将“元气”与“肾气”混为一谈。
        实际上,《内经》中的“真气”与《难经》中的“元气”、“原气”原本就是三个内涵各不相同的概念,历代医家从未有人进行详细论证并统一过。至唐代,孙思邈率先含糊其辞地使用了“真元气”一词,但并没有解释清楚“真元气”的含义。金元时期,李东垣首次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真气就是元气。
       “正气”与“阳气”的概念也是出自《内经》,与“真气”是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由于《内经》各篇非一时一人所写,出自不同的作者之手,所以,各篇中的“真气”、“正气”与“阳气”三者之间并没发生横向关系。以至于延续至今,当代中医人仍不明白各自的含义,常将三者混为一谈。扶阳派郑钦安也将“阳气”与元气混为一谈。此外,《内经》又称“真气者,经气也。”
      总之,历代中医书籍对于“气”的理解各不相同,各说自话,从无有人探讨这众多的“气”在人体内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
       2、人体元气的五大内涵特征
      对于人体元气具有五大内涵特征,中医人很少知道。
人在胚胎形成之前就存在元精和元气;元气为人体整体先天之气而非肾脏一脏之气;元气是指人体整体混沌未分之气;元气是人体阴气与阳气合一之气;元气是人体五脏之气合一之气。
       3、人体元气的五大规律
      元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如下五大规律。
人体元精元气二级阴阳平衡规律;人体生理状态下元气盛衰的周期性波动规律;人体元气盛衰决定健康和疾病的规律;人体元气的盛衰决定于阴阳二气弱势一方的规律;人体元气自动恢复规律及生命自救规律。
       三、中医“阴阳”的内涵
       1、《黄帝内经》阴阳学说九大思想
      阴阳规律是宇宙万物的总法则;阴阳应宇宙万物之象;阴阳是人体生命之本;阴阳变化规律;阴阳平衡决定人体的健康;阴阳失调是致病的根本原因;保持阴阳平衡是养生防病之道;诊察阴阳变化是诊断疾病之大法;调整阴阳平衡是治疗疾病之大法。
       2、《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六大规律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
       3、人体阴阳平衡过程中的中医学原理
阴阳的杠杆平衡原理;阴阳的同长同消原理;先天阴阳二气与元阴元阳同步消长的关系;人体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的关系。
       4、人体两级阴阳平衡的四大阴阳平衡原理
      “阴阳平衡”不是中医人所想象的一个阴与一个阳的平衡那么简单,而是由如下四种阴阳关系形成的动态平衡。包括元气与元精的平衡、阴精与阳精的平衡、阴气与阳气的平衡以及水谷之精与水谷之气的平衡。
       四、元精与元气、水谷之精的关系
      包括元精与元气的关系,元精与水谷之精的关系。

      对于以上种种关系,《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首次做了认真梳理和详细论证,从而为您解密,为您正确理解中医理论精、元气、阴阳、阴阳平衡的内涵打开方便之门。
       http://book.kongfz.com/142842/368545432/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1-22 16:07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22 20:47
期待中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6-11-23 13:00
期待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11-23 13:18
能量!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25 16:4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2-8 06:12 编辑

谢谢各位支持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26 19:29
杨鹏举 发表于 2016-11-26 17:47
你说了半天,你将你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应该存在内在的联系,你没有任何论证,何以证明你的论点是正确的?任 ...

       我第一天只发了一个题目,他们几位跟贴期待。
       第二天,我又补上的具体内容简介。看不懂啊?我是在介绍本书的内容简介。不是什么论证,论证在书里。
       你看不懂,就足以证明,你 做为一名中医教授,确实不懂上述内容。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11-27 01:23
其实科学解密没有这么复杂,只要基于物理和数学原理,气的概念就基本清楚了。概念这东西只能是简单玩艺。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27 17:52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1-27 18:02 编辑
杨鹏举 发表于 2016-11-26 20:54
你破解了什么?估计买你的书的人大呼:“废话连篇”。

傻瓜:请看看朱良春大师是怎样评价拙著的。我只剪裁下前半页谈拙著的几句话,后半页是谈别人的,就不贴了。
请擦亮眼睛看仔细,有不认识的字,要不耻下问。懂吗?


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Users\1812746168\QQ\WinTemp\RichOle\`OVONZM{~MZ8GOK$N@%Q6(J.png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27 18:0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1-27 18:42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27 17:52
傻瓜:请看看朱良春大师是怎样评价拙著的。我只剪裁下前半页谈拙著的几句话,后半页是谈别人的,就不贴了 ...

         帮你识别一下:

         “锡民教授尊鉴:专著《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拜读后,甚为钦佩!是“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的精辟之作;专著确是破千古之谜的杰作,为中医基础理论找到了物质基础,令人口服心服!可喜可贺也!”


     朱大师的次子朱所长发来短信说:“王教授好!大作家父已拜读,十分敬佩您的才学,要我代向您表示感谢!复函已经发出,望查收。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27 18:37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1-27 18:38 编辑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11-27 01:23
其实科学解密没有这么复杂,只要基于物理和数学原理,气的概念就基本清楚了。概念这东西只能是简单玩艺。

其实科学解密没有这么复杂,只要基于物理和数学原理,气的概念就基本清楚了。概念这东西只能是简单玩艺。
——————————————————————————————————
        这个简介,是介绍对于元气、阴阳的中医概念梳理。不是科学破解部分。
      科学解密在第二部分。是从生物学、生理学原理揭秘,当然也涉及其它学科,要比黄先生想象得复杂得多。用物理学和数字原理,恐揭示不了本质。

      人体医学涉及学科太多,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达几十个学科。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28 23:43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27 18:04
帮你识别一下:

         “锡民教授尊鉴:专著《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拜读后,甚 ...

  西医教授读内经,学中医,应该欢迎。朱先生不仅欢迎而且鼓励,理之常情。但是,书是要经读者和实践的认识和捡验的,因此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作者应听取读者的意见,允许读者的评论,才能鉴别出真正的中医学术。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29 00:09
本帖最后由 一吐了之 于 2016-11-29 16:09 编辑

《内经》、《难经》在内的历代医籍中,还没有一本书能将这些概念的真实含义及来笼去脉讲得清楚,所以,历代中医人都是在稀里糊涂中谈“精”、“气”、“阴阳”三个概念,一直糊涂到今天,即便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也没有讲清楚,存在着自相矛盾。
-------------------------------------------------
“精”、“气”、“阴阳”三个概念,内经索本求源论之甚祥,精生气,气化精,气又表现为寒暑阴阳,是一脉相生。哲学的介入,把医学概念搞得面目全非。这不是医学本身的错,而是中医传承的错。读内经,学中医,绝不能用别的学说否定中医,而应把中医的理论用实践验正,与临床结合。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30 11:15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1-29 00:09
《内经》、《难经》在内的历代医籍中,还没有一本书能将这些概念的真实含义及来笼去脉讲得清楚,所以,历代 ...

      不要说空话。既然你说内经说的很清楚。就请你说一遍,是怎么清楚的。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30 11:16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1-29 00:09
《内经》、《难经》在内的历代医籍中,还没有一本书能将这些概念的真实含义及来笼去脉讲得清楚,所以,历代 ...

精生气,气化精,气又表现为寒暑阴阳,是一脉相生。
————————————————————————
      等于什么也没说。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30 13:36
《内经》中的“精”与“气”概念源于《管子》
--------------------------请问,管子的“精”与“气”又源于哪里?管子论精之源,气之源了吗?一些人反对文化中医,却又要以文化解医学,这不是个矛盾吗?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30 14:13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30 11:15
不要说空话。既然你说内经说的很清楚。就请你说一遍,是怎么清楚的。

  不要着急,读经要沉下心来,浮燥的心是读不了内经的。精是什么?精之源是天体。何以为证?“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七曜纬虚是日月五星的运动,产生了天之精气。可见精是天体,气是天体运动的表现,气的寒热,便是阴阳。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30 23:14
王教授此书,要论证“精”、“元气”与“阴阳”这些中医基本概念的涵义和源流,具体内容在主帖中没有讲,也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讲清楚的。在本帖中,如果大家认为,中医的这些概念是清楚的,大家把各自的理解讲出来,也就不需要王教授专门著述论述了。或者,大家就借此帖,把各自的认识讲讲,如能讲清楚,且能取得一致意见,是论坛的一个收获,更是中医的一个收获。如果没有见到王教授书中的论述,就对他的探索做评论,不但没有意义,而且影响中医学风。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12-1 21:3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27 18:37
其实科学解密没有这么复杂,只要基于物理和数学原理,气的概念就基本清楚了。概念这东西只能是简单玩艺。 ...

从科学辩证法和现代科学的发展来看,数学和物理是最基础的科学,其它学科不是最基础的,万淙归一。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2-2 09:08
llyyjj 发表于 2016-11-30 23:14
王教授此书,要论证“精”、“元气”与“阴阳”这些中医基本概念的涵义和源流,具体内容在主帖中没有讲,也 ...

天精,地形,精为天体,是精之源。元气是风寒暑湿燥火既三阴三阳六气。阴阳是元气的气化状态。有什么破解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2-2 23:21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2-2 09:08
天精,地形,精为天体,是精之源。元气是风寒暑湿燥火既三阴三阳六气。阴阳是元气的气化状态。有什么破解 ...

古代中医,古代汉语,论述问题时,所用的阐述方法与现代不同,所以古代的一些词汇,现代人不能准确理解其定义,这是一。再者,古代中医,非一人一时所完成,基本概念含糊不清者比比皆是。这个也需要厘清。
破解一词,实际就是明确定义,予以解读,同时,与现代科学相关概念对接。
中医是科学,中医的概念,肯定可以和现代科学的概念对接,王教授就是要做这个对接工作,他做的有错的地方,大家指出,共同改正。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2-2 23:48
llyyjj 发表于 2016-12-2 23:21
古代中医,古代汉语,论述问题时,所用的阐述方法与现代不同,所以古代的一些词汇,现代人不能准确理解其 ...

王教授的破解是中医歧路。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2-2 23:50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2-2 23:48
王教授的破解是中医歧路。

歧路还是正路,可以讨论。等他内容出来咱们讨论。不管对错,这个工作总用做的,不做的话,中医理论就一直停滞着。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2-6 05:02
llyyjj 发表于 2016-12-2 23:50
歧路还是正路,可以讨论。等他内容出来咱们讨论。不管对错,这个工作总用做的,不做的话,中医理论就一直 ...

最近一周没上论坛,参加一个全国学术会议。
李老师说的非常对。没看过此书,是没有资格评价书中对错的。
杨鹏举学识浅薄,不懂中医,出言无理,一个泼皮而已。所以,我不理他。

本贴的目的,只是向读者简介本书的内容,有这么一本书。别无他意。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2-6 17:27
千秋雪
不懂装懂,哗众取宠。
…………………………
这个请您记住了,保存好,说不定以后用得上呢。谢谢。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2-6 19:0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2-6 19:18 编辑
杨鹏举 发表于 2016-12-6 12:14
王锡民,如果真理在你的手里,为什么删对方的帖子呢?

我已再三告诉你:这个贴子是向读者推荐书的简介,不是什么向你传授知识。你看不懂咋的?你自己混个中医教授,却不懂元气阴阳,别人进行梳理,你却嫉妒,所以才恶意灌水,屡教不改。不是无赖是什么?

请看看你办的另一个好事:
标题是:河北中医学院教授杨鹏举在反中医人士的挑战下落荒而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bfff390102uyyd.html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2-6 19:42
  中医学的“精”与“气”概念始于《内经》,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
《内经》中的“精”与“气”概念源于《管子》而不是源于《易传》。
---------------------------------------------------------------
前说【“精”与“气”概念始于《内经》】,后说【《内经》中的“精”与“气”概念源于《管子》】。如果前说为【始】,后说又怎为【源】?是教授不明【源】、【始】概念,还是对“精”与“气”的概念糊涂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2-6 20:11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2-6 19:42
中医学的“精”与“气”概念始于《内经》,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
《内经》中的“精”与“气”概念源于 ...

中医学的“精”与“气”概念始于《内经》,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
《内经》中的“精”与“气”概念源于《管子》而不是源于《易传》。

-------------------------------------------------
我的理解,中医学自(现存资料)有了《内经》才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中医学的许多概念是从《内经》开始的,叫始于《内经》。《内经》中的一些概念、词汇,也不都是《内经》首创,又有更早的起源,只是到了《内经》,就只赋予医学的内涵。
在中医学的内容里,是始于《内经》,该词汇的其他内容,可能比《内经》更早。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2-6 21:05
“气”引入《内经》称为“真气”,引入《难经》称为“元气”和“原气”,从而成为中医理论中“气”的概念
------------------------------------------------
  《六节脏象论》云:“帝曰:愿闻何为气?”“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以上论述了气的形成,气的作用和气的运行规律。因此,气是无形阴阳的表现形式,也是五运阴阳化五行的自然规律。
  气自候始,五日谓候,候是什么?“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也(五运行大论)。可见气是道------天地之道产生的。“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天元纪大论),天地之道“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可知天气和地气由日月五星运行产生。日月五星为气之精,五运阴阳为精之气。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所谓本也,是谓六元”。即是天之本气,天之元气。
   内经论之明明白白,王教授非说糊涂,又是说管子,又是拉周易,累不累呀。学中医,功在经典,没必要画蛇添足。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2-6 21:2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2-8 05:5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12-6 20:11
中医学的“精”与“气”概念始于《内经》,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
《内经》中的“精”与“气”概念源于《 ...

  李老师从来都是靠理解,而不靠理论和实践。这里说的是概念,什么是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你说这个概念内经同管子一样吗?内经在前还是管子在前?七曜周肇来自太始天元册,内经理论自黄帝始,黄帝内经古称三坟。《内经》中的“精”与“气”概念源于《管子》不是信口开河吗?若以此为论,必脱离医学,论无尽头,这便是中医之歧途。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2-6 21:33
llyyjj 发表于 2016-12-2 23:50
歧路还是正路,可以讨论。等他内容出来咱们讨论。不管对错,这个工作总用做的,不做的话,中医理论就一直 ...

歧路还是正路,怎样讨论?歧路是背离中医之路,南辕北辙,说的与中医无关。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2-6 22:23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6-12-6 22:27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2-6 21:28
李老师从来都是靠理解,而不靠理论和实践。这里说的是概念,什么是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你说这个 ...

你说这个概念内经同管子一样吗?内经在前还是管子在前?
---------------------------------------
《内经》是医学的概念,《管子》应该属于哲学的概念。《内经》把《管子》(或其他著作)里哲学的概念引入,加入医学的概念,这种情况在各个学科里都有,中医更多。阴阳、五行、神、气……都是这样的啊。
《管子》、《内经》成书年代均不可明确细考。主要内容的形成时间,大体相同。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相同的名词。相互借用,各自阐述各自的内涵,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五行学说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2-6 22:26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2-6 21:33
歧路还是正路,怎样讨论?歧路是背离中医之路,南辕北辙,说的与中医无关。

没有经过讨论,是不能判断歧路、正路的。您可以举出书中具体内容来评判。我记得好像发出来过一点。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2-6 22:49
llyyjj 发表于 2016-12-6 22:23
你说这个概念内经同管子一样吗?内经在前还是管子在前?
---------------------------------------
《 ...

  又是你的理解,你是上帝,想咋说就咋说,你是把中医讨论向歧路引。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2-6 22:51
llyyjj 发表于 2016-12-6 22:26
没有经过讨论,是不能判断歧路、正路的。您可以举出书中具体内容来评判。我记得好像发出来过一点。

你要讨论的不是中医,不说书,就说这个帖。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2-7 10:55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2-6 22:51
你要讨论的不是中医,不说书,就说这个帖。

这个帖里,就没有精、气……等概念的内容,您准备怎么讨论?
本帖是介绍了王教授的研究范围,并粗略回顾了历史上精、气等概念的源流,并没有讲到王教授自己的内容,就不可能对他的观点做出评判。这是我前面跟帖要说的意思。
如果一吐先生对本帖还有兴趣,可以就帖中讲的几个概念源流进行评判。
王教授没有讲出来的观点,是没办法评判的。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2-7 12:32
llyyjj 发表于 2016-12-7 10:55
这个帖里,就没有精、气……等概念的内容,您准备怎么讨论?
本帖是介绍了王教授的研究范围,并粗略回顾 ...

  李老师的【理解】的确惊人,总是离开事实任意理解,发帖如果没有讨论的价值,这个帖就毫无意义。【没有精、气……等概念的内容】,不等于没有认识,有认识就会引起讨论,我发的跟帖就是我对帖子的看法,你说是不是讨论?
  此帖的主题是:【中医“精”、“元气”与“阴阳”概念的内涵梳理及溯本求源】。但开张明义是【包括《内经》、《难经》在内的历代医籍中,还没有一本书能将这些概念的真实含义及来笼去脉讲得清楚,】
  什么是【梳理及溯本求源】?应是整理汇编。什么是【概念的真实含义及来笼去脉讲得清楚】?应是概念与事实不符合。概念还没贴出来,结论就先概念而出,显然是先定调,后取证。用此手法批判经典,公平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2-7 15:48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2-7 12:32
李老师的【理解】的确惊人,总是离开事实任意理解,发帖如果没有讨论的价值,这个帖就毫无意义。【没有 ...

王教授认为《内经》没有讲清楚这些概念,您讲清楚就最好了。
咱们学《内经》,就是要先把《内经》讲的听清楚了,然后再把《内经》讲的不清楚的地方讲清楚。《内经》已经讲清楚了,学习者不一定都学清楚了,是吧?
关于《内经》里精的概念,您能介绍清楚,王教授的那个说法自然就是错误的。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2-8 06:0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2-8 16:19 编辑

注意:
一吐、杨鹏举、千秋雪三位先生:
      这个贴子是对书中内容的简介,不是发贴讨论。凡未读过此书者,属于盲目揣测。正所谓,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哪有盲目发言的?这是最起码的常识。
      凡盲目灌水议论,过两天一律删除,这里先告知一声。
      从发言看,李老师是明白人。第一页中的几位也是明智者。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2-8 06:20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2-8 06:31 编辑

《六节脏象论》云:“帝曰:愿闻何为气?”“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以上论述了气的形成,气的作用和气的运行规律。因此,气是无形阴阳的表现形式,也是五运阴阳化五行的自然规律。  气自候始,五日谓候,候是什么?    “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也(五运行大论)。可见气是道------天地之道产生的。“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天元纪大论),天地之道“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可知天气和地气由日月五星运行产生。日月五星为气之精,五运阴阳为精之气。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所谓本也,是谓六元”。即是天之本气,天之元气。
   
————————————————————————————————————————————
         
一吐啊,说你是不懂装懂,一点都不屈。你经常看不明白就乱发议论,曲解原意。惹出多少笑话?      

     1、“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
       这一段是谈一年四季、24节气,不是谈元气。你连元气都不懂,还真能曲解。本书是谈人体元气,不是谈天地。知道吗?
     2、你这第二段,也与人体元气无关。  候是道之所生,是说与上述天体运行有关,但不是谈人体元气。你说你,糊涂不糊涂?


      一吐啊,你要实在想学元气的概念,请买一本《中医基础理论》好好学学就懂了,也免得乱理解一气。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2-9 11:47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2-8 06:20
《六节脏象论》云:“帝曰:愿闻何为气?”“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 ...

1、“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
       这一段是谈一年四季、24节气,不是谈元气。你连元气都不懂,还真能曲解。本书是谈人体元气,不是谈天地。知道吗?2、你这第二段,也与人体元气无关。  候是道之所生,是说与上述天体运行有关,但不是谈人体元气。你说你,糊涂不糊涂?
----------------------------------------------
1,【“精”、“气”与“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中的三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这话是你说的,【本书是谈人体元气,不是谈天地】,这话也是你说的,你说,你的话怎的总是前言不照后语呀。
2,人体的元气是什么?是三阴三阳六气,是天气,《天元纪大论》云:“所谓本也,是谓六元。”《刺节真邪》云:“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所以,人体的元气,是天气,是本气,是真气,也是元本之气。
3,气都是阴阳之气,三候一气证明阴与阳的盈虚结合,阴阳不会平衡,冬至一阳生,平衡吗?

作者: 一问三不知    时间: 2016-12-11 08:44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2-7 22:20
《六节脏象论》云:“帝曰:愿闻何为气?”“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 ...

看看内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王教授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与内径的阴阳是一样吗?
作者: 一问三不知    时间: 2016-12-11 08:54
节气是指时间,天是时间量词,指代时间。三阴三阳是时间结构。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3-21 07:40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3-21 00:01 编辑

    楼主观点:  然而,包括《内经》、《难经》在内的历代医籍中,还没有一本书能将这些概念的真实含义及来笼去脉讲得清楚,所以,历代中医人都是在稀里糊涂中谈“精”、“气”、“阴阳”三个概念,一直糊涂到今天,即便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也没有讲清楚,存在着自相矛盾。
笔者观点:
   1.关于阴阳学说的涵义,阴阳是随古代周易的形成和发展,从易学立场用来判断天地与人间的祸福吉祥,是从阴阳两个方面变化来判断预后 ,阴表示事物预后凶险,阳表示事物预吉祥,逐步演变形成了哲学的阴阳学说,就是在认识事物的
时候,是从阴阳两个方面的互为因果变化来进行认识表达,广泛应用于易学、星象、巫祝、医学中形成了阴阳学说。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其中“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是对阴阳观念的定义。现代语译涵义是“黄帝道: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道理在乎其中。”。依据“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认为,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古代人认识世界的哲学观点和立场,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对事物进行认识的意识,而意识是只存在于人头脑中的抽象理念,据此认为“阴阳观念是抽象的哲学认识意识”。
   2.关于医学阴阳概念:内经在“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的阐述,是认为在人体具有多范畴阴阳对应关系,讲的就是人体的阴阳概念。内经中在应用阴阳观念对人体进行认识时,是从人体不同范畴的阴阳两个方面认识事物的对应或变化,衍生出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阴阳关系就是阴阳概念,例如,内经阴阳应象中“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言人身之阴阳,则腹为阴,背为阳。”和“阳化气,阴成形。”等都是指用阴阳观念认识人体不同范畴阴阳关系产生的医学阴阳概念。据此认为:医学的阴阳概念是应用阴阳观念认识人体不同范畴的生理或疾病衍生的阴阳对应或变化关系。
   3.对阴阳在人体形态的认识:阴阳应象大论中“阳化气,阴成形。”是人体形气之间的阴阳关系;按照现代语
的涵义是“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从生理学立场认识,力量就是力气,而力气是人体功能的一种表现。从现代立场分析,人体的功能除力气之外,血液循环、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交换、食物的消化吸收、废物的排泄、生育、创伤的修复、细胞的更新换代都属于功能即气的范畴;从生理学立场认为,其形体是指人的身体,是人体的物质形态;其气是指人体的功能形态。表明人体形气阴阳是物质结构与功能形态之间的阴阳关系。据此认为“阳化气,阴成形。”是对阴阳形态的定义”。
   由于医学、易学、天文、地理各界因各自的需要,对阴阳都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因此想要一种概念来统一对阴阳定义是不可能的,我们的讨论也只能是从医学立场来理解和应用阴阳概念,管事多了将一事无成。
   有不妥处,敬请赐教!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7-3-22 09:56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3-21 07:40
楼主观点:  然而,包括《内经》、《难经》在内的历代医籍中,还没有一本书能将这些概念的真实含义及来 ...

欲明中医阴阳,必熟《阴阳应象大论》,中国历代各学科只是很好地运用阴阳学说,而未有发明。中医药理论对阴阳学说的运用很成功且很出色!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3-22 19:45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7-3-22 19:52 编辑

楼主的观点   很有道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7-3-22 19:51
很有道理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4-22 13:19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4-22 06:15 编辑

        王版主花几十年光阴为中医药的发展另辟蹊径提出了不同气的概念,十分佩服!
        个人不正确地认为,中医所讲的气,包括真气、原气系列和元气、精气系列。个人理解认为,真气就是空气,是可感受到的真正的气,也即是原气,即原始的气为元气形成所的物质基础,人体通过呼吸进入体内的空气,属于真气、原气系列。人体利用其中的氧通细胞代谢获得支撑功能的原物质就称元气,元气是人体的所有功能的物质基础,从现代立场认为就是细胞代谢产生的ATP,人体的所有能量和热量都是ATP利用产生的,精气就是支持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的气,同元气的涵义一致,属于中医的元气、精气系列,是人体功能的物质基础。表面上看,两者均称为气,其涵义及来源不同:真气或原气是通过呼吸获得,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质,元气或精气是利用空气中的氧通过细胞代谢获得,是真气和元气的根本区别。                  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7-6-6 11:30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6-6 11:44 编辑

索问宇宙之间,其为何物?---陈独秀


气,即气体,是指无形状有体积的可变形可流动的流体。气体是物质的一个状态。
人体中有没有气体?
如果没有气体,体内就成了真空,人体就会成为一个片状物。
西医认为体内有压力,内压外压相持平衡,人体才能保持特定的形状。
如果压力过大,人体就会产生爆炸。

真空不会产生压力,只要有压力存在,就可以证明人体内气体的存在。
现代医学没有给出体内气体的研究结论,甚至没有开展研究。
还是中医率先发现的。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把很多不属于气体的东西也设想成气的作用。
这确实现代人在认识上面临的一个困难。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7-8-28 17:53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7-8-28 10:23 编辑

王教授所阐述的中医这些基本概念,又是中医须臾不可脱离的概念,想厘清这些概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王教授做着一件前无古人的,对于中医有巨大的意义的事情,怪我以前疏忽了这篇文章,没有看出医学界还存在着一个“当代愚公”。
意义是巨大的,谁也不能否认!
假如能找出中医概念中一些新的“规律性”的问题,那么可以说,中医要添新篇章了。。
做学问就得这样做。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7-8-29 15:3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8-29 15:43 编辑
溪流 发表于 2017-8-28 17:53
王教授所阐述的中医这些基本概念,又是中医须臾不可脱离的概念,想厘清这些概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王 ...

       谢谢溪流先生的充分肯定和鼓励!我会再接再厉。
     溪流先生乃纯中医,河北中医界名医高手,在DIC急危重病中开创了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危重症的又一新纪元,用铁的事实证明了中医只有与西医学相结合,才会有治疗急危重病人的机会,这是中医今天的真正出路之一。
中医振兴有了新的希望。      特别是已能够认识到本人所做工作的重大意义,确实不是一般中医人能够达到的境界。让本人由衷地佩服!
      我希望中医界能出现更多的象溪流先生这样的中医治病高手。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7-8-29 18:07
王教授过誉了,惭愧。溪流会学习王教授这种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寻求真理的求真精神,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