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一句话说清五行与中医的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10 22:08
标题: 一句话说清五行与中医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6-11-10 14:14 编辑

经验+五行=中医
中医-五行=经验
如果大家看那些海外中医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不用五行,而且他们都声称中医是百分百的经验医学。
也就是说,中医不是科学,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10 22:13
很多人都看过女医明妃传吧,在古代就有传承经验医学的一群人。他们不管什么阴阳五行。只会对症下药。这种人就是医婆。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医学体系已经成了目前中医的主流。
有句话大家都知道:有是证用是药-----这就是医婆理论的精华。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10 22:32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6-11-10 14:33 编辑

五行就是吧经验串联到一起的东西,否则那就是一盘散沙,没有他你就只能有是证用是药,有人问为什么,回答不知道,这是经验。
当然,没有人规定非要用五行来串,别的也行,比如
你用三脉七轮用四大串联---可以!不过就不能叫中医了,那叫藏医
用器官,分子动力学串联---可以!不过就不能叫中医了,那叫西医
......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1-11 06:16
有点意思。
应该是阴阳五行。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11 08:29
现在搞伤寒论的基本都是医婆一派。临床证候只要与描述相契合(有时但见一证便是),即可信手拈来,而不必受五行八纲、脏腑、病因等辩证方法的限制,比如“只要头痛伴恶心或呕吐涎沫及清水者,均投以吴茱萸汤原方,均能迅速止痛止吐,且较长时间不再复发;”(余国俊谈----江尔逊的“方证对应”观)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11 08:35
西医,本质就属于 医婆体系即经验医学"
血压高者,降压药主之
血糖高者,降糖药主之。
感冒发烧者,抗生素主之
---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补充内容 (2016-11-11 05:58):
为什么这么用,那是化学家(对中医来说就是五行家---所以有大师认为内经不如伤寒实用)的事,医生是不用管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1 15:52
ymy111 发表于 2016-11-10 18:32
五行就是吧经验串联到一起的东西,否则那就是一盘散沙,没有他你就只能有是证用是药,有人问为什么,回答不 ...

中医,以用否五行,分为两派。
这个观点,支持!


作者: 万里路    时间: 2016-11-11 16:57
ymy111 发表于 2016-11-10 22:13
很多人都看过女医明妃传吧,在古代就有传承经验医学的一群人。他们不管什么阴阳五行。只会对症下药。这种人 ...

睁眼瞎说!你就是一个“假冒在行者”,实际上什么也不懂。证据如下:请问,伤寒论中的条文,有几条是讲五行的?你要举不出条文,就证明你是瞎说。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11 17:17
万里路 发表于 2016-11-11 08:57
睁眼瞎说!你就是一个“假冒在行者”,实际上什么也不懂。证据如下:请问,伤寒论中的条文,有几条是讲五 ...

现在搞伤寒论的基本都是医婆一派。临床证候只要与描述相契合(有时但见一证便是),即可信手拈来,而不必受五行八纲、脏腑、病因等辩证方法的限制,比如“只要头痛伴恶心或呕吐涎沫及清水者,均投以吴茱萸汤原方,均能迅速止痛止吐,且较长时间不再复发;”(余国俊谈----江尔逊的“方证对应”观)
作者: 万里路    时间: 2016-11-11 19:15
ymy111 发表于 2016-11-11 17:17
现在搞伤寒论的基本都是医婆一派。临床证候只要与描述相契合(有时但见一证便是),即可信手拈来,而不必 ...

      这一句话,又证明你不懂伤寒论。
      《汉书。艺文志》说得很清楚,医家分为医经派和经方派。《黄帝内经》是医经派,而〈伤寒论〉属于经方派。前者说理,后者是临床。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1 19:42
请先生阐述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的具体内容。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1-11 20:27
感觉没说清。五行和中医,中医和五行,到底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最好举个例子,不要打比方。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1-11 20:28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6-11-11 20:34 编辑

一句话说清五行和中医的关系,难;真说清了,不简单。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11 21:27
内经(阴阳五行)是渔
伤寒论是鱼。

《黄帝内经》算不上经典,长期以来被捧得过高,。。。。,真正的好书,还是《伤寒论》
可叹,过河拆桥。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11 21:37
ymy111 发表于 2016-11-11 13:27
内经(阴阳五行)是渔
伤寒论是鱼。

万里路:请问,伤寒论中的条文,有几条是讲五行的?你要举不出条文,就证明你是瞎说。
你一边吃着张仲景捕得的鱼,一边说渔网没有用
你知道张仲景是怎么捕鱼的吗,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1-12 07:35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1 11:42
请先生阐述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的具体内容。

  你到百度里查查!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6-11-12 09:10
经验+五行=中医
中医-五行=经验
如果大家看那些海外中医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不用五行,而且他们都声称中医是百分百的经验医学。
也就是说,中医不是科学,
------------------------------------------------------------
五行也不是科学而是哲学。
应该是稍加修正:经验+哲学=中医
中医-哲学=经验这就对了!
“经验医学”中“医学”一词,应该就包含了哲学。故称中医是经验医学也倒名副其实。


至于“中医不是科学”问题,已经纠缠许久。
“科学”一词,一般人都会认为是指严密学科,即数理化以及由此演化出来的分类分支学科。
中医属纯技术类学科,没有严密科学作为理论支持,要称之为“科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12 12:44
思考者 发表于 2016-11-12 01:10
经验+五行=中医
中医-五行=经验
如果大家看那些海外中医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不用五行,而且他们都声 ...

经验+哲学=中医
中医-哲学=经验这就对了!

难道 经验+哲学不可以等于藏医,西医,??、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3 16:2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12 07:35
你到百度里查查!

原来您老也要查百度。五行学说几千年了,古人是百度上学的五行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1-13 16:27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3 08:20
原来您老也要查百度。五行学说几千年了,古人是百度上学的五行吗?

   百度是象内经学习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3 16:47
ymy111
你在互联网上问啥事五行。难道古人是在互联网上发表的中医经典吗
--------------------------------------
融合观老先生说要百度。您这个问话要问他老先生。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3 16:4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13 16:27
百度是象内经学习的!!

您学习没有?不管您在哪里学的,您学习过五行,就讲讲。没学习过,就等别人讲。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1-13 20:14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3 08:48
您学习没有?不管您在哪里学的,您学习过五行,就讲讲。没学习过,就等别人讲。

   我学习的是阴阳五行!不能给你讲。实在抱歉。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3 21:0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13 20:14
我学习的是阴阳五行!不能给你讲。实在抱歉。

我不相信您学习过,不管阴阳五行也罢,阴阳和五行也罢,您真的学过,您就讲讲。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1-13 21:04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3 13:01
我不相信您学习过,不管阴阳五行也罢,阴阳和五行也罢,您真的学过,您就讲讲。

        我不相信您学习过
==================================
         这就对了!
        我不需要对牛弹琴!
作者: 万里路    时间: 2016-11-14 17:59
本帖最后由 万里路 于 2016-11-14 18:02 编辑
ymy111 发表于 2016-11-11 21:37
万里路:请问,伤寒论中的条文,有几条是讲五行的?你要举不出条文,就证明你是瞎说。
你一边吃着张仲景 ...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
        说你不懂还不服,拿出这段来搪塞。
      这一段序是后人(唐代)伪造,知道不?已有学者考证和论证,这个序言是假的,与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序言雷同。
      

      除此序之外,在正文中再也找不出与五行沾边的内容。


      《汉书艺文志》是史书,你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史书吧?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14 18:48
万里路 发表于 2016-11-14 09:59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

内经(阴阳五行)是渔
伤寒论是鱼。---你吃着仲景捕得鱼,还说渔网是垃圾?这个道理还用说几次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14 18:50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6-11-14 11:48 编辑
万里路 发表于 2016-11-14 09:59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

这一段序是后人(唐代)伪造,知道不?已有学者考证和论证,这个序言是假的,与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序言雷同。 ----是不是伪造很重要吗?那你说伤寒论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是百分百的经验?好就算是经验。他是用什么来梳理的这个经验?是不是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也是谣言。--我发现他的理论和我中学课本上的“雷同”


补充内容 (2016-11-14 12:03):
你说伤寒论是用什么方法写的?----说不出。你就是骗子
作者: 万里路    时间: 2016-11-15 15:21
ymy111 发表于 2016-11-14 18:50
这一段序是后人(唐代)伪造,知道不?已有学者考证和论证,这个序言是假的,与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序 ...

      你这人就知道瞎抬胡犟,不明事理,说不到点子上。又喜欢造谣攻击,就是一个混球。
作者: 万里路    时间: 2016-11-15 15:23
ymy111 发表于 2016-11-14 18:48
内经(阴阳五行)是渔
伤寒论是鱼。---你吃着仲景捕得鱼,还说渔网是垃圾?这个道理还用说几次

胡希恕大师从不读内经,却是我国顶尖中医大师,连刘渡舟大家都服气,这个事实难道你不知道?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1-15 15:30
万里路 发表于 2016-11-15 15:23
胡希恕大师从不读内经,却是我国顶尖中医大师,连刘渡舟大家都服气,这个事实难道你不知道?

何祚庥院士从来不读牛顿原著,证明牛顿原著没有用?
胡希恕照比何祚庥,在学术地位上还差好大一截呢吧?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15 16:09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1-15 16:20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1-15 15:30
何祚庥院士从来不读牛顿原著,证明牛顿原著没有用?
胡希恕照比何祚庥,在学术地位上还差好大一截呢吧? ...

二者没有可比性。比错地方了。差多少截也没用。

胡希恕是中医界顶尖大师,能治好病、能治难治病,解决实际问题。

与牛顿、何祚休扯不上,风马牛不相及。这里谈的是治病水平,他们会治病吗?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15 16:18
       伤寒论是来源于治病经验的总结。
       比如说,人生下来就会吃饭,而且能挑好吃、难吃的。这是天生的本能,不用讲原理。
       中国古人就会做各种菜,都是摸索来的,不是从理论上来的。
       理论的产生,是为了解释实践,经过反复检验正确无误后,又可反过来指导实践。伤寒论就是这样的理论。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15 17:12
万里路 发表于 2016-11-15 15:23
胡希恕大师从不读内经,却是我国顶尖中医大师,连刘渡舟大家都服气,这个事实难道你不知道?

胡希恕大师从不读内经,却是我国顶尖中医大师,连刘渡舟大家都服气,这个事实难道你不知道?
---------------------------------【-胡希恕大师从不读内经,】却用内经,他诊脉吗?脉就是六经。他辨证吗?证出内经。他论医理吗?医理在内经。当然,先生不要以谣传谣,说话要有证据。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1-15 17:13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15 16:09
二者没有可比性。比错地方了。差多少截也没用。

胡希恕是中医界顶尖大师,能治好病、能治难治病,解决 ...

王教授啊,以你的学识读不懂我的话很正常。两厢比较,比较的不是谁会看病。
比较的是理论源头,与学者掌握本学科知识。
学者掌握的知识里,本就有源头的知识在内。
故,不读源头原作,并不等于源头的原作有错误。
科学界有相同的评价体系。
在中国,院士是最高的学术职称。
其次是二级教授。
胡希恕,所谓的顶尖,并不是国家给予的评价。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15 17:17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6-11-15 09:18 编辑
万里路 发表于 2016-11-15 07:23
胡希恕大师从不读内经,却是我国顶尖中医大师,连刘渡舟大家都服气,这个事实难道你不知道?

胡提出  方正对应
使 中医后退2000年 为经验医学[attach]11460[/attach]胡希恕医婆传人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1-15 17:23
万里路 发表于 2016-11-15 15:23
胡希恕大师从不读内经,却是我国顶尖中医大师,连刘渡舟大家都服气,这个事实难道你不知道?

真的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1-15 17:27
万里路 发表于 2016-11-15 15:23
胡希恕大师从不读内经,却是我国顶尖中医大师,连刘渡舟大家都服气,这个事实难道你不知道?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8%83%a1%e5%b8%8c%e6%81%95/6127076?adapt=1&fr=aladdin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1-15 17:28
万里路 发表于 2016-11-15 15:23
胡希恕大师从不读内经,却是我国顶尖中医大师,连刘渡舟大家都服气,这个事实难道你不知道?

http://www.360doc.cn/article/35595317_603332777.html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15 17:32
万里路 发表于 2016-11-14 17:59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

这一段序是后人(唐代)伪造,知道不?已有学者考证和论证,这个序言是假的,与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序言雷同。-------------------------------------
  【孙思邈《千金方》】在前还是伤寒在前?谁雷谁呀?
         
   除此序之外,在正文中再也找不出与五行沾边的内容。
---------------------------------------
不懂装懂。太阳是不是寒水?阳明是不是燥金?少阳是不是相火?太阴是不是湿土?少阴是不是君火?厥阴是不是风木?六气化五行,你也不知?

《汉书艺文志》是史书,你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史书吧?
---------------------------------
  《汉书艺文志》不是史书,而是学术分类的书。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15 17:3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15 16:09
二者没有可比性。比错地方了。差多少截也没用。

胡希恕是中医界顶尖大师,能治好病、能治难治病,解决 ...

居官不知法则昏,行医不懂理则庸。胡希恕对中医的建树是什么?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15 19:16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6-11-15 11:43 编辑
gl0101 发表于 2016-11-15 09:28
.360doc.cn/article/35595317_603332777.html

胡老应用经方、讲授经方,是因为经方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并非崇古,而且他特别反对崇古。他据《汉书·艺文志》《针灸甲乙经·序》认为《伤寒论》取材于《汤液经法》         自东汉以降,中医药古籍之组方已不言(五行)药(属)性,且偏重于临床,而中药学已处于从属地位,中药也就丧失其灵魂——五行属性,致使《汤液经方》遗存——《伤寒杂病论》之组方法则无从破解,中医药之奥妙无法从理论上予以诠释矣。
      《经法图》是用中医辨证之五行(五脏)病症,以中药之五行药性来对症下药,是以五行生克制化之关系,来论述“针对病象,判断病症,处以方药”之用药法则总结。即《经法图》是将病理、医理、药理一起归总到五行之中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夫肝之病,补以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则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妙要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5 20:46
ymy111 发表于 2016-11-15 15:16
胡老应用经方、讲授经方,是因为经方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并非崇古,而且他特别反对崇古。他据《汉书·艺文 ...

“夫肝之病,补以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则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妙要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
这一条不管出自谁之手,都是错误的。


治肝补脾,就要伤肾、伤肺?然后再去补肾、补肺?再伤、、、、、、再补、、、、、、


没见过人世间还有这样治病的中医生。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5 20:4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11-15 16:53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15 12:18
伤寒论是来源于治病经验的总结。
       比如说,人生下来就会吃饭,而且能挑好吃、难吃的。这是天 ...

       理论的产生,是为了解释实践,经过反复检验正确无误后,又可反过来指导实践。伤寒论就是这样的理论。

——————————————————————————

       说得好!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为用的辨证关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5 20:52
        一切医学理论的最终归宿,都是为临床服务。不能为临床服务的医学理论,外表再富丽堂皇,也只能是暂时的摆设,终究会被抛弃。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1-15 21:14
ymy111 发表于 2016-11-15 19:16
胡老应用经方、讲授经方,是因为经方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并非崇古,而且他特别反对崇古。他据《汉书·艺文 ...

胡老一生酷爱读书,不但读医书,而且常读文史书籍,甚至耄耋之年仍鸡声灯影,孜孜以求之。
自学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又博览了古今医书。古文文意简奥,本不易懂,胡老所攻必克者,除了文学水平好外,主要是读书有方,他每读一书,必做笔记,并参考有关之书,前后连贯分析,这对学习《伤寒论》这样的书,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又读书常是不读则已,读则必穷其究。因此对其读过的书记忆很深,甚至 80 多岁高龄,对主要章节还能背诵如流准确无误。
博学的结果更加深了对中医的理解,如读了《周易》《后汉书》《老子》等,理解了中医的生理、病理变化,皆不出于阴阳两者的变化,从而牢牢树立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学习了《西医病理生理学》,据其也有“一般规律反应”的论述,促进了他对辨证施治的认识,因而总结出“中医治病的实质,是于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的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又如学习了《内经》更加深了对《伤寒论》的理解,譬如读过《素问·评热病论》“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邪却而精胜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认为桂枝汤证有汗出发热,与此是一样的机理。又通过《内经》全书的分析,看出两者虽都用阴阳理论,但两者存在理论体系的不同。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1-15 21:14
ymy111 发表于 2016-11-15 19:16
胡老应用经方、讲授经方,是因为经方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并非崇古,而且他特别反对崇古。他据《汉书·艺文 ...

胡老很注意学习方法,强调一定要从经典学起,旁及各家,然后由博返约。强调《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临床家的看家本领所在,在此基础上,再博及上溯《内经》,下及后世众医籍,这样才能对中医学有个系统了解,因此,他反复地、系统地讲解《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从不一知半解。许多人跟随胡老学习,看到他不但疗效突出,而且多有独到之处,便劝说他写成文章,在杂志上发表,胡老总是笑答:“我还没考虑成熟。”或说:“轻易发表文章,易有谬误,殃及后人,罪莫大矣 !”当有人整理好他的临床经验,让他过目修改,他便会说:“写得不错,我看一看再说吧 !”但一放几个月、几年仍不拿出,示意不要发表。故胡老一生,教出了很多学生,仅发表了一篇文章,也是因一再恳求不得已写的。他认为,医为仁术,不能为名利所惑,利用行医之便,争名夺利,有失医生本分。对于跟他学习的人,他都是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一位留学生学习中医很突出,在胡老的指导下写了论文。论文答辩时,记者、各界人士满堂,对论文给予高度评价。评分时各位教授皆给予“优”,唯独胡老仅评以“良”。后问其由,胡老答曰:“文章写得水平是高的,但是作者临床尚少,没有发挥之处。”可见胡老是从严要求,也可知在任何场合决不借抬高他人以抬高自己,看此一斑,也足观其医德高尚。胡老应用经方、讲授经方,是因为经方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并非崇古,而且他特别反对崇古。他据《汉书·艺文志》《针灸甲乙经·序》认为《伤寒论》取材于《汤液经法》,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著成百试百验的《伤寒论》,一个人不可能完成,因此把功劳都记在张仲景身上,把他称之为医圣,这是过誉之言(当然张仲景有功于继承和发扬了经方,是经方的传人),而且古人有许多是唯心错误的地方,即使用某方能治愈某证、某病,不见得说清道理,古人自有不足之处,何必尽圆其说。古人有说不清道理的地方,是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今天正应发古人之不足。基于这种认识,所以胡老很强调学西医之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医要走向世界必须去其糟粕,以现代科学整理和发展之。只停留在朴素的唯物论上不能走向世界,这些理念长期存于心中,甚至病重迷蒙中仍念念于斯。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1-15 21:19
ymy111 发表于 2016-11-15 19:16
胡老应用经方、讲授经方,是因为经方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并非崇古,而且他特别反对崇古。他据《汉书·艺文 ...

王教授说胡希恕从不读内经,估计他是信口开河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1-15 21:31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15 20:52
一切医学理论的最终归宿,都是为临床服务。不能为临床服务的医学理论,外表再富丽堂皇,也只能是暂 ...

说得好!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15 22:38
gl0101 发表于 2016-11-15 21:31
说得好!

  说得不好。理论是道,临床是术。道无术不行,术无道不远,道与术是统一的,道生术,五行的道体现五行术,术载道,五行术体现五行道。西医的临床是根据西医的理论,中医临床是根据中医的理论。仁海非要中医理论服从西医理论,非要中医理论服从西医临床,这是他废除五行的根本原因。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15 23:06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1-15 23:39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1-15 17:13
王教授啊,以你的学识读不懂我的话很正常。两厢比较,比较的不是谁会看病。
比较的是理论源头,与学者掌 ...

      哈哈,你又错了。太自以为是了,都让你这个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中医来源于古代,历来不讲职称。张仲景、华佗都没职称。患者认可,是真正的认可。
      不要讲什么院士不院士的,哪个院士有胡希恕大师的认可度高。请找一个比胡大师高的院士看一看。
       职称与治病水平是一回事吗?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15 23:11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1-15 17:32
这一段序是后人(唐代)伪造,知道不?已有学者考证和论证,这个序言是假的,与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序言 ...

        伤寒论之三阴三阳,不是内经之三阴三阳,别套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5 23:21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1-15 17:32
这一段序是后人(唐代)伪造,知道不?已有学者考证和论证,这个序言是假的,与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序言 ...

一吐先生,您常讲六经,可是,我至今没有看明白您讲的六经和五行,这两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我想,这个问题在帖子里一条一条恐怕说不清楚,您得空了专门写一篇文章才能说完整。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15 23:29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5 23:21
一吐先生,您常讲六经,可是,我至今没有看明白您讲的六经和五行,这两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我想,这个 ...

一吐是不懂装懂,把牛头马嘴胡乱接在一气,然后说是古人说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5 23:33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15 23:29
一吐是不懂装懂,把牛头马嘴胡乱接在一气,然后说是古人说的。

对话之间,,各条内容不能连贯,不能衔接,所以我没看懂他对六经和五行关系的说法。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16 09:54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15 23:11
伤寒论之三阴三阳,不是内经之三阴三阳,别套了。

不是小看你,你懂三阴三阳吗?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16 09:57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5 23:21
一吐先生,您常讲六经,可是,我至今没有看明白您讲的六经和五行,这两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我想,这个 ...

看不明白是你的问题,你不读内经,天天斗口,怎看明白?你读明内经,自然明白。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16 09:5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15 23:29
一吐是不懂装懂,把牛头马嘴胡乱接在一气,然后说是古人说的。

哈哈,说说,哪是牛头,哪是马面?你能说出吗?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16 10:01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5 23:33
对话之间,,各条内容不能连贯,不能衔接,所以我没看懂他对六经和五行关系的说法。

你说具体点,你不懂,就是不连贯?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1-16 10:07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15 23:06
哈哈,你又错了。太自以为是了,都让你这个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中医来源于古代,历来不 ...

王教授啊,你总是把题扯远喽。
原题是,用胡希恕不读内经,来证明内经有错误。
你是说国家的评价体系错了?
四级教授比院士高?
仲景发明的辨证体系,胡希恕仅仅会个方证对应,这就是大师?
发明加法的不是大师,拿一只苹果加一只梨子的幼儿园小朋友是大师?
你的脑袋长的的确非凡。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6 10:19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1-16 10:01
你说具体点,你不懂,就是不连贯?

您提到六经、五行,都是在和别人对话中提到的,是针对对方的话讲的,不是专门讲六经或五行的,如果不连着对方的内容,自然就不连贯。如果是您自己的文章,自然是一整篇。
我想请您专门发一篇文章,讲讲六经和五行的概念。说明白了吧?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1-16 11:13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1-15 22:38
说得不好。理论是道,临床是术。道无术不行,术无道不远,道与术是统一的,道生术,五行的道体现五行术 ...

仁海中西医说的啥?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16 11:39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6 10:19
您提到六经、五行,都是在和别人对话中提到的,是针对对方的话讲的,不是专门讲六经或五行的,如果不连着 ...

文章是要写的,对话也要对。阴阳是寒暑,寒暑可化风寒暑湿燥火,其中暑与火同性,六气也是五气。五气在地是金木水火土。天有六气,地应六气,五行化六气,金木水火土(相火)。阴阳是五日一候,三候一气,六气一时,四时一岁。一岁24气,五气,六气是个分法问题。但是,五行是五运就要以五循环。六气是12月之气所化要以六循环。而六经则是天地之气气交的生化成果,固是三阴三阳六经,而六经由脏腑所统,脏腑是五运之气,立于六气之中,根于中立神,根于外立形,方有升降出入的生命运动。所以五行与六气是自然规律,也是人体生理的表现。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6 12:16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15 19:11
伤寒论之三阴三阳,不是内经之三阴三阳,别套了。

        说得好!

        很多中医就是弄不明白《伤寒论》与《内经》中的三阴三阳虽然名称相同,而其内涵却是大相径庭。

        唉,多数中医只会望文生义。

        中医界一代一代只知道培养奴隶式的人才。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6 13:24
董建军
干嚎
————————————————
都是老朋友了,以后应该学着文明点儿。这样有损“按摩大师”的身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6 15:34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1-16 11:39
文章是要写的,对话也要对。阴阳是寒暑,寒暑可化风寒暑湿燥火,其中暑与火同性,六气也是五气。五气在地 ...

文章是要写的,对话也要对。阴阳是寒暑,寒暑可化风寒暑湿燥火,其中暑与火同性,六气也是五气。五气在地是金木水火土。天有六气,地应六气,五行化六气,金木水火土(相火)。阴阳是五日一候,三候一气,六气一时,四时一岁。一岁24气,五气,六气是个分法问题。但是,五行是五运就要以五循环。六气是12月之气所化要以六循环。…………………………------------------------------------------
这一段,条理清楚,赞一个!
接下来,如何与人体联系,还没有讲出来:…………而六经则是天地之气气交的生化成果…………


----------------
我的问题:1,六经与天地肯定有关系。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不管是推理还是验证,需要说明。
2,六经与脏腑是什么关系?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16 16:04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1-16 09:54
不是小看你,你懂三阴三阳吗?

       一吐啊,还记得我指出你的漏洞,没答上来的事吧。
       你还得好好学呀,别光斗嘴。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16 16:09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1-16 16:16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1-16 10:07
王教授啊,你总是把题扯远喽。
原题是,用胡希恕不读内经,来证明内经有错误。
你是说国家的评价体系错 ...

       谁的疗效高,谁就是大师。当医生不就是追求的效果吗,效果不就是患者的需要吗?            张仲景当然是大师。但胡也是大师。张仲景的伤寒论文字太过简练,当代有几人能够看得透,许多人都注过伤寒论,但实际治病的本事不高,那就等于没看透伤寒论。但胡大师讲的透,治病效果高,中医界服气,患者服气,难道还不算大师?就不要钻这个牛角尖了。如果胡教授不是大师,那么,和他齐名的也不够大师,那么,当代就没有大师了。


      理论说的再多,只要不会看病,或效果没有人家的好,那就只能是空洞的理论,不实用。方证对应,是中医的精髓,对的好,认证准,疗效就高,这就是伤寒论的精髓所在。反过来说,如果方证不能对应,只准疗效不行。中医疗效不高的原因,就是方证对应不好造成的。
      胡大师的医术,连刘渡舟大师都服,你还有啥不服的?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16 16:19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16 12:16
说得好!

        很多中医就是弄不明白《伤寒论》与《内经》中的三阴三阳虽然名称相同,而其 ...

       伤寒的三阴三阳,讲的是表、里、半表半里,不分脏腑。而内经中的三阴三阳,讲的是对应五脏六腑。如果把这两种三阴三阳一比较,就乱套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1-16 17:1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16 16:09
谁的疗效高,谁就是大师。当医生不就是追求的效果吗,效果不就是患者的需要吗?            张仲 ...

王教授啊,你的话从一个教授嘴里说出来,没觉得有事水准吗?
知道,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是什么意思吗?
看病看得再有疗效,也不过是个医生,不可能是医学家。
连个医学家都称不上,谈什么大师,
砖砌得好,那是瓦匠,属于技工序列,不能与工程师混为一谈,更不是建筑学家。连个师都算不上,何谈大师?
方证对应,说白了就是照葫芦画瓢,是最低级最基本的要求。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6 18:40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1-16 13:19
王教授啊,你的话从一个教授嘴里说出来,没觉得有事水准吗?
知道,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是 ...

      连病都看不好,还称的哪门子医学家、中医大师?
       看看医学史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金元四大家、明清温病学家、
陈修圆、、、、、、,哪个不是看病高手?
       不会治病,只会高谈阔论者,都是大忽悠。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6 18:44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11-16 12:31
三阴三阳的位置在那?是什么东东?

董建军
指出你的缺点
——————————————————
给别人指出缺点是好事,别人还会感谢你。

但用词粗俗,就显得自己没有素质了。

是不?

以后注意就行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1-16 19:14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16 18:40
连病都看不好,还称的哪门子医学家、中医大师?
       看看医学史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 ...

仁海啊,你的回复充分暴露了你的层次。
不会看图纸的瓦匠是技工,会看图纸的瓦匠还是技工。
设计图纸的才有资格称为师,乃至大师。
照葫芦画瓢,画得好的也不可能是大师,画得不好的就更甭做白日梦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6 20:01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1-16 15:14
仁海啊,你的回复充分暴露了你的层次。
不会看图纸的瓦匠是技工,会看图纸的瓦匠还是技工。
设计图纸的 ...

哈哈,医学与建筑学不同。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1-16 20:1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16 20:01
哈哈,医学与建筑学不同。

你是想说,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金元四大家、明清温病学家、陈修圆等等,都是照葫芦画瓢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6 21:59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1-16 16:16
你是想说,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金元四大家、明清温病学家、陈修圆等等,都是照葫芦画瓢的?

那么,请问,历史上何人不善于诊治疾病,却能称之为医学家、医学大师的吧?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16 22:3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16 16:19
伤寒的三阴三阳,讲的是表、里、半表半里,不分脏腑。而内经中的三阴三阳,讲的是对应五脏六腑。 ...

伤寒的三阴三阳,讲的是表、里、半表半里,不分脏腑。而内经中的三阴三阳,讲的是对应五脏六腑。如果把这两种三阴三阳一比较,就乱套了。----------------------------------------------
  恭贺王大教授又作出了空前绝后的创新。伤寒的三阴三阳不分脏腑吗?
  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
  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
  97条,【脏腑】相连,其痛必下。
  
  278条,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282条,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
  338条,其人烦燥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
  还要为教授讲解脏腑,藏,下焦吗?
  先生还是多读书,少造谣为好。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16 23:00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6 15:34
文章是要写的,对话也要对。阴阳是寒暑,寒暑可化风寒暑湿燥火,其中暑与火同性,六气也是五气。五气在地 ...

我的问题:1,六经与天地肯定有关系。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不管是推理还是验证,需要说明。
2,六经与脏腑是什么关系?
-------------------------------------
  一再劝先生读内经,先生就是不听,你的问题,七篇大论说的明白。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有三阴三阳,地有三阴三阳,动静相召,形气相唤,地气上升司天,为天气所化。天气下降在泉。天地气交有胜有负,五运之岁气居中而调活。胜负之气的作用有生有化而有器。五运居中而立神机,六气升降而立形,形神具备而为人。故,五脏根中,六经升降,六经升降通天地之气,五脏化五气而生喜怒思忧恐。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16 23:07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16 21:59
那么,请问,历史上何人不善于诊治疾病,却能称之为医学家、医学大师的吧?

仁海会治病吗?你就会泵血,却不知泵。你不知泵,咋治病?临床用嘴吹呀?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6 23:47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1-16 19:07
仁海会治病吗?你就会泵血,却不知泵。你不知泵,咋治病?临床用嘴吹呀?

别的中医都不会治病,就你们会鼓吹五行学说的人士才会治病。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1-17 09:3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16 21:59
那么,请问,历史上何人不善于诊治疾病,却能称之为医学家、医学大师的吧?

善于照葫芦画瓢诊治疾病的医生,算不上医学家,更算不上医学大师。
能理解这句话不?
理解不了,回去好好理解,
能理解,就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
不过,西医的医学大师,大多不会诊治疾病。
你统计一下,有多少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是临床医生?
西医的这一点,中医是应该借鉴呢,还是不应该借鉴?为什么?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7 10:18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1-17 05:30
善于照葫芦画瓢诊治疾病的医生,算不上医学家,更算不上医学大师。
能理解这句话不?
理解不了,回去好 ...

按照你的说法,没有一个不是照葫芦画瓢诊治疾病的医生、医学家、医学大师。
不信,你举个例子吧。无论你举谁,我照样能否定之。

作者: 一问三不知    时间: 2016-11-17 10:23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17 02:18
按照你的说法,没有一个不是照葫芦画瓢诊治疾病的医生、医学家、医学大师。
不信,你举个例子吧。无论你 ...

你拿量子力学否定波很正常,但否定不了波的客观存在。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7 10:24
一问三不知 发表于 2016-11-17 06:23
你拿量子力学否定波很正常,但否定不了波的客观存在。

为什么?
作者: 一问三不知    时间: 2016-11-17 10:29
量子力学也是医学,但波也是医学。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7 10:29
一问三不知
客观存在没有为什么


————————————————————————
啥都没有说。

对了,差点儿忘记,你的名字是“一问三不知”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1-17 11:11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17 10:18
按照你的说法,没有一个不是照葫芦画瓢诊治疾病的医生、医学家、医学大师。
不信,你举个例子吧。无论你 ...

你很善于诡辩,而且陶醉于你的诡辩当中。
照葫芦画瓢,是有特定语境的,不是你能想当然的。
发明一个辨证理论体系,是创造了一个葫芦。
不明白创造者的本义,仅仅把症状和方剂对应起来,才是照葫芦画瓢。
方证对应,是中医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7 11:16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1-17 07:11
你很善于诡辩,而且陶醉于你的诡辩当中。
照葫芦画瓢,是有特定语境的,不是你能想当然的。
发明一个辨 ...

这些话,应该是别人对你这么说就对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1-17 11:2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17 11:16
这些话,应该是别人对你这么说就对了。

你除了能扯老婆舌,打嘴仗。四六不懂。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17 11:29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16 23:47
别的中医都不会治病,就你们会鼓吹五行学说的人士才会治病。

治病之医都不离五行,只有自觉与不自觉,直接与间接的差别。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1-17 12:10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1-17 11:29
治病之医都不离五行,只有自觉与不自觉,直接与间接的差别。

是吗?那还争论个啥,散了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7 12:23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1-17 07:20
你除了能扯老婆舌,打嘴仗。四六不懂。

不过你懂的那些东东,大部分是无用的,只能用做饶舌罢了。
——没用的东东,俺坚决不学。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7 12:24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1-17 07:29
治病之医都不离五行,只有自觉与不自觉,直接与间接的差别。

那么,你举个用五行诊治的病例吧,直接与间接皆可。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1-17 12:51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17 12:23
不过你懂的那些东东,大部分是无用的,只能用做饶舌罢了。
——没用的东东,俺坚决不学。

你想学,你也得有那个本事啊。
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对于你来说,哪些有用,哪些没用?
国家错了,你对了。

作者: 一问三不知    时间: 2016-11-17 12:52
一息三至,一息四至,一息五至,一息六至,这就是运用五行诊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7 12:57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1-17 08:51
你想学,你也得有那个本事啊。
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对于你来说,哪些有用,哪些没用?
国家错了,你 ...

         你本事大的不得了。
         说吧,你用五行学说直接、间接治好过什么病啊?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17 13:03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1-17 13:08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1-16 17:19
王教授啊,你的话从一个教授嘴里说出来,没觉得有事水准吗?
知道,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是 ...

于先生啊?你是一输理,就贬低别人没水准。这一套做法太幼稚,不适合讨论发言。有理说理,没理也不要说那些贬低他人的话,那样做你能多长块肉啊?
从以上发言看,我再没水平也比你的水准高。
医学讲的是治病技术,不是讲空洞的理论,这个道理你就是不懂。
理论讲的再好,不会治病也是空洞的理论。
胡大师不仅治病水平得到中医界名家认可和推崇,而且著书讲解的理论也是一流。难道不是大师?不比你强?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1-17 13:06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11-16 22:35
伤寒的三阴三阳,讲的是表、里、半表半里,不分脏腑。而内经中的三阴三阳,讲的是对应五脏六腑。如果把这 ...

弄了半天,你并了解伤寒论。
伤寒论是太阳主表,内经是太阴肺主皮毛。你知道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1-17 13:37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17 13:03
于先生啊?你是一输理,就贬低别人没水准。这一套做法太幼稚,不适合讨论发言。有理说理,没理也不要说那 ...

王教授啊,你一贯自以为比别人都高。
这很正常,因为你的知识圆周,决定了你的知道和不知道。
你连句基本话语,都不能正常理解,能急了拐弯,扯到十万八千里外。
教授,连学界评价规矩都不懂,说有失水准,不是很客气吗?
有是证用是方,这还用说么?
难道别的中医,都是有是证不用是方,专找没用的方子?
学界怎么评价?难道是蠢材评院士,圣人靠年头?
患者认可,请问是你,还是胡希恕的患者,比张悟本多?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1-17 13:39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17 12:57
你本事大的不得了。
         说吧,你用五行学说直接、间接治好过什么病啊?

该问题讲十多年了。
十多年来,你理解不了。
此刻你就有能力理解了?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