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于无声处 [打印本页]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10-25 18:07
标题: 于无声处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6-10-25 18:56 编辑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投资是只赚不赔的,那就是学习。

        可是,有一种学习,让我想不通,那就是学习中医。

       据说,有一个中医院校的王教授,他就因为学中医赔了。

      他学了一辈子,教了一辈子的中医学,  等退休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发出了一个疑问。中医误我?我误中医?

      你看他,学了一辈子中医,什么都没学会,什么都没学成,却赔上了一辈子的时间。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是不是很赔呀。

      如果说,学了一辈子中医的人,如果是个别的,少数的人,得出了这个结论,那么,不足为奇。因为,哪个行业都有学艺不精,一无是处的人。

      可是,在中医的队伍里,这样的人,是少数吗?

     我认为不是少数。至少是,在中医药大学的老师和学生里,不是少数,而是多数。

     多么可怕呀!

      如果事实上,真的如我所说,那么,将来想在中医院校里,滥竽充数都难了。

     为什么?因为假的太多了,连合奏曲,都演不出来了,连滥竽也无法充数了。

     所以,中医药大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不是他自己想改和不想改的问题了。

     因为,不改变,那就是灭亡。只有改变了,那或许才能继续生存。

     所以,他怎么可能不去改革呀。他想改,也得改。  他不想改,他还得改。

      这就是 ,大势所趋。

     坚持不改的,或者是改变的晚的,那就是被淘汰。

     可惜,让中医药大学改变,  还真的不是容易的。不是他们不想改,而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改。也就是说,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那么,中医学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中医学的问题,出在中医学的根子上了。这个根子,就是中医学所谓的古代经典理论。

      中医院校的问题,不在于大学教错了,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教对了。

      因为,老师们自己学的,就是中医学的经典理论,他们就是按照中医学的经典理论,来教学生的。

       我们试想一下,怎么可能是因为一个人的意志,让整个行业,往一个错误的方向走?

       只有古代中医学的经典理论出现了核心的问题,才会有这样的结局。

       讲台上的老师们,他们学的东西,学的是中医学的经典理论。老师和教授教们教给学生的东西,是经典理论。可是,结果是什么?

      因为,中医学的经典出现了问题,他们学的,他们教的东西,才会是错误连连的东西。


      中医院校里,其实,在重复的讲着一个错误的故事。


      导致中医学今天的局面和现实的,恰恰是中医学的经典理论。否则,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让一个行业,整体的出现没落。


     所以,不打破中医人,对中医经典的迷信,中医学就没有前途,没有希望。

     就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对两个凡是的思考,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是一样的道理。

     冲破中医学,被经典的束缚。打破中医人,对中医学经典的迷信。让中医人,从经典的框框里解放出来,中医学,才会有希望。

      中医学才会真正的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5 18:21
前面说得不错,后面说得不着边际。
经典错在哪儿了?没有丝毫的论证。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10-25 18:23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5 18:21
前面说得不错,后面说得不着边际。
经典错在哪儿了?没有丝毫的论证。

感谢光临,论据和解决的方法,在我目前正在写的【新中医学】里。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5 18:26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10-25 18:23
感谢光临,论据和解决的方法,在我目前正在写的【新中医学】里。

你这是变相广告。
是不是与你讨论,还得先买一本你的书?
中医学,一个人能完成其整体构建?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10-25 18:28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0-25 18:26
你这是变相广告。
是不是与你讨论,还得先买一本你的书?
中医学,一个人能完成其整体构建?

哈哈  其实   这本书想不想发表,我本身都在考虑中。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5 18:31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10-25 18:28
哈哈  其实   这本书想不想发表,我本身都在考虑中。

那就再多考虑考虑。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0-25 19:33
杨先生打雷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10-25 19:59
gl0101 发表于 2016-10-25 19:33
杨先生打雷了。

感谢光临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6-11-10 10:43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11-10 11:14 编辑

中医学的问题,出在中医学的根子上了。这个根子,就是中医学所谓的古代经典理论。
中医院校的问题,不在于大学教错了,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教对了。
-----------------------------------------------------------------------------------------------

杨兄好!杨兄的目光总是那么锐利,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


马谡为什么失了街亭?
不是他没有学过《兵法》,也不是他把兵法用错了,
恰恰是他把兵法学通了,用对了。
打出来的仗也就失败了。
古往今来,依仗“熟读兵法打仗的人,全都是败将。


只是留下一个问题一直令人困惑:
千百年来,时至今日,大家(包括国外)为什么一直还都那么崇拜《兵法》?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0 17:01
思考者 发表于 2016-11-10 10:43
中医学的问题,出在中医学的根子上了。这个根子,就是中医学所谓的古代经典理论。
中医院校的问题,不在于 ...

千百年来,时至今日,大家(包括国外)为什么一直还都那么崇拜《兵法》?

--------------------------------------------
我再跟一个问题:
自古以来,大家都推崇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各种兵法著作,甚至上不得台面的江湖杂书《三十六计》都有人推崇。真正讲具体作战技术的著作却无人问津,比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等,这个现象和中医界推崇有论无方的《内经》是不是有共同之处?
大家分析一下这个现象。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1-10 17:28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0 17:01
千百年来,时至今日,大家(包括国外)为什么一直还都那么崇拜《兵法》?

-------------------------- ...

建筑学,先学牛顿力学,继而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等,而不是一上来就读《猪圈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学家与瓦匠是有区别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0 17:54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11-10 17:28
建筑学,先学牛顿力学,继而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等,而不是一上来就读《猪圈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学 ...

您说的道理是对的,只是中医和其他专业好像不太一样,大家都喜欢“牛顿力学”,不怎么喜欢结构力学,更不喜欢《猪圈的设计与施工》。您可以把这个现象分析一下。
虽然您讲的道理正确,可是大家不喜欢按这个道理来,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咱们就看看本轮坛个栏目帖子数比较一下就发现这个现象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1-10 18:53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0 17:54
您说的道理是对的,只是中医和其他专业好像不太一样,大家都喜欢“牛顿力学”,不怎么喜欢结构力学,更不 ...

根本原因在于,中医教材为代表的现代中医理论,在解析《猪圈的设计与施工》基本原理的时候,犯了极其低级的错误,造成中医理论混乱。
谁都想纠正它的错误,唯一的办法就是逐本溯源,也就造成了现代中医重视《内经》的局面。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1-10 20:11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0 09:01
千百年来,时至今日,大家(包括国外)为什么一直还都那么崇拜《兵法》?

-------------------------- ...

我再跟一个问题:
自古以来,大家都推崇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各种兵法著作,甚至上不得台面的江湖杂书《三十六计》都有人推崇。真正讲具体作战技术的著作却无人问津,比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等

一一
一个是研究战略,一个是研究战术的。战略统率战术,战术服务于战略,战略层面的问题不解决,战术层面的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0 22:06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1-10 20:11
我再跟一个问题:
自古以来,大家都推崇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各种兵法著作,甚至上不得台面的江湖杂书 ...

一个是研究战略,一个是研究战术的。战略统率战术,战术服务于战略,战略层面的问题不解决,战术层面的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
从战略和战术的关系上讲,您这道理讲的很正确。可是,中国奇怪的是,战略总有人研究,战术压根就没人提起。研究战略是帅,研究战术是将,中国人似乎都是帅才,没人想当将才。
中医好像也是这个样子。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1-11 06:21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11-10 22:23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0 14:06
一个是研究战略,一个是研究战术的。战略统率战术,战术服务于战略,战略层面的问题不解决,战术层面的作 ...

阴阳五行是战略,辨证论治是战术!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1 16:3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11 06:21
阴阳五行是战略,辨证论治是战术!

这句话说的有些道理,应该明确一下,阴阳五行是准备做战略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1 17:58
中西医融合观
篡改原意,偷换概念是你的强项!
---------------------------------
谁篡改您的啊?不是篡改,叫纠正。明白吗?
您的话有点道理,不完全,我给改了一下,让准确点。发现错误改正,就和老师批改作文一样,老师改作文能叫篡改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1-11 18:03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1 09:58
中西医融合观
篡改原意,偷换概念是你的强项!
---------------------------------

难怪,肝生于左脚后跟,肝是疏泄……奇谈怪论!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1 21:0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11-11 17:05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11 02:21
阴阳五行是战略,辨证论治是战术!

        说得好!
        正因为五行是中医学中的战略决策问题,所以,一、二千年来荒谬的五行学说才将中医学一步一步地带进了绝路。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6-11-12 08:34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0 22:06
一个是研究战略,一个是研究战术的。战略统率战术,战术服务于战略,战略层面的问题不解决,战术层面的作 ...

中国人似乎都是帅才,没人想当将才。

----------------------------------------------------------------------------------------
如果《四大经典》是培养帅才的,那就不是初学者的读物。
美国有两各等级的军事院校,一是军校;二是战争学院。
军校毕业只能当连排级军官,而战争学院需要在战争中历练晋升到副师级才能进去学习。


由此看来,中医给初学者一入门就填鸭“战略知识”(四大经典)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合理的做法是初学者首先应该学习的是战术而不是战略,
临床历练成了名医大医再去研习《四大经典》,探索战略问题。
中医的初学者首先学习的是战略, 结果个个都成了治国治人不治病战略家,
一遇临床除了吹牛什么都不会。
这种本末倒置的育人方法,怎么能培育出真正的优秀人才?
没有优秀人才,优秀的传统医学就只能依靠吹牛来传承。
这就是中医界存在的问题!
如果想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四大经典》就应该留给名医去学习研究,
大多数人应该去学习战术知识。
那么,还存在一个问题:中医虽然历经数千年,研究战术的著作还没有问世。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6-11-12 08:54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11-12 08:56 编辑

    我认为不是少数。至少是,在中医药大学的老师和学生里,不是少数,而是多数。
   多么可怕呀!
------------------------------------------------------------------
杨先生的语气还是委婉得多!
引用北京中医学院临床头牌焦淑德老汉的说法是:“我们辛辛苦苦数十年,没有培养出一个会看病的真中医”。


焦老汉这么说表示他对中医教育很伤感,同时也显示了他一直都处在一个认识的误区之中。
那就是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体制,绝不可能培育出像他老人家那样的科盲名医,
绝不可能再培育出只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名医。


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正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恰好应了主题:“于无声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2 10:3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11-13 20:28 编辑
思考者 发表于 2016-11-12 04:34
中国人似乎都是帅才,没人想当将才。

------------------------------------------------------------ ...

        先生对中医生成才过程中出现的弊病,用“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来分析,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非常精当。

       但是,我对中四大经典著作的观点,与先生略有不同。即《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诸书》,有其战略意义,但侧重于战术,故学中医者无论初学还是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后,都是必修课程,而《内经》则纯粹为战略层面上的书籍,同时其中的糟粕成分也占比例太大,因此,初学中医者没有必要学习。应将其列为选修课或课外阅读书目中,以免让其中大量的糟粕误导、毒害中医学子们。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2 12:47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11-12 07:13
内经说的五十营忽悠你没有?

五十营  ? 拿证据来。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6-11-12 14:05
经典里不是没有错误,但是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那是因为经典里的主流是正确的。没有读懂经典的人看经典会认为经典是糟粕,读懂经典的人看经典是精华。没有重复过古中医理论实验的人,会认为中医理论是来自于古人的经验;只有重复过古人的医学实验的人才会认为中医理论来自于医学实验。
中医学院没有办好不是经典的错而是校长的错。他们错在把不喜欢中医的人和不精通中医的人安排到教师的岗位上。古人云:“名师出高徒。”反过来说:庸医教出来的学生会怎么样呢?那个北中医的王教授就是这样一类人了。不爱好中医,不精通中医能够留到北中医当教授肯定是通过关系留校的。这是中国特色之一。很多爱好中医和精通中医的人不得志,只好跑到国外发展。因此就墙内开花墙外红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2 15:56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11-12 11:28
五十与营就是现实规律,五十是古人用几何测量法计算出来的胰腺运动函数常数,营是环绕运动,这都是证据。

老懂是如何知道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11-13 21:06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0 22:06
一个是研究战略,一个是研究战术的。战略统率战术,战术服务于战略,战略层面的问题不解决,战术层面的作 ...

哈哈   说的不错   都喜欢去玩嘴了。没有人干实事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11-13 21:22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11-13 21:06
哈哈   说的不错   都喜欢去玩嘴了。没有人干实事了。

中西医融合观

你自己呢?? 我自己是阴阳双修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6-11-18 10:22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11-18 10:28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12 10:37
先生对中医生成才过程中出现的弊病,用“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来分析,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非常精 ...

先生对中医生成才过程中出现的弊病,用“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来分析,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非常精当。

       但是,我对中四大经典著作的观点,与先生略有不同。即《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诸书》,有其战略意义,但侧重于战术,故学中医者无论初学还是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后,都是必修课程,而《内经》则纯粹为战略层面上的书籍,同时其中的糟粕成分也占比例太大,因此,初学中医者没有必要学习。应将其列为选修课或课外阅读书目中,以免让其中大量的糟粕误导、毒害中医学子们。
--------------------------------------------------------------------------------------------
仁海先生好!好久没有与先生交流了。多谢先生赞赏!

从战略角度讲,可以说是很多东西千古不变。
但从战术上讲,不同时代的兵器不同,战术也就不断变化。
古代太远,就拿抗战来说,起初我国军民大多使用“冷兵器”,冷兵器的战术与“火器”的战术打法是不一样的。
而美国的抗战就不一样了,美国很少使用“冷兵器”,用的是“核兵器”,核兵器的战术就是培训飞行员,投掷准确,且能全身而退。

中医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诸书》等著作可以说战略战术都具备,且更侧重于战术。为什么还屡战屡败,丧失阵地?
面临新的医疗形势和新的患者,中医的战略原则可以不大变,但是战术不变就难以应对。
我曾提出过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现代患者有病先看西医,西医无能时才转诊中医。经过西医治疗之后,患者的舌苔脉像都发生改变,甚至因治疗不当产生次生疾病。这样一来,不仅原先的诊断手法无用武之地,新的次生病种传统医学也不擅长。再者,现代医学对病种的划分非常详细,中医的治疗方法针对性差,很多都对应不上。治病仍旧处在症状面层,无法深入到病理面层。症状改善而病理依旧的临床现象普遍存在。

严峻的医疗现实,中医不可能从《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诸书》找到应对的战术方法。
中医的战略思想或许未曾过时,但冷兵器时代形成的战术已经过时。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11-18 10:59
思考者 发表于 2016-11-18 06:22
先生对中医生成才过程中出现的弊病,用“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来分析,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非常精当。

...

严峻的医疗现实,中医不可能从《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诸书》找到应对的战术方法。
————————————————————————
错。
上述三本书是中医崛起不可或缺的。


而《内经》的其中一部分,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