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阴阳五行的内容偏重于辩证法范畴而不是唯物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9-29 11:19
标题: 阴阳五行的内容偏重于辩证法范畴而不是唯物论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9-29 03:59 编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是由唯物论(传承自费尔巴哈)和辩证法(传承自黑格尔)综合而成的。

个人认为,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偏重于辨证法与系统论范畴而不是唯物论。阴阳五行更多的是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阴阳强调的是对立统一规律,五行学说是原始的系统论模型,强调的是系统内子系统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相生相克相乘相侮)。这种关系可以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也可以存在于主观世界中。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9-29 11:28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9-29 03:36 编辑

相关阅读:

唯物辩证法
https://www.baidu.com/link?url=U ... b4f0000000357ec890d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1]

定义

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指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起源

黑格尔指出:世界历史的进程由心灵“正、反、合”的“对反、重复、超越”原则支配,这是辩证法。费尔巴哈则提出“唯物质才是真实”的世界观,这是唯物主义。马克思结合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学说而创造出“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哲学中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 。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它指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 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又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形成的结构组成的纽带。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永远与社会实践亦步亦趋地一同进步着。它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与丰富自己,同时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以至无穷。它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因此它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

基本特征

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指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另一方面事物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

·联系的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所谓矛盾,在辩证法中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双方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恩格斯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毛泽东更强调: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换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从一定意义上说,事物就是矛盾,世界就是矛盾的集合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的发展。
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

唯物辩证法指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

唯物辩证法指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换言之,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重规律。但辩证法也强调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把握规律;其二,在改造世界时,也要依靠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的目的、因势利导地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引导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关于这三条基本规律的内在关系,一般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很多人主张最基本规律只有一条,即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曾指出:“应该是一元论,不应该是三元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也有的人不赞成这个观点,而主张把三大规律并列化和立体化——即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综合规律;量变、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否定之否定规律。[3]

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指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例如,有光就有影,有正就有负,有生就有死,有得就有失,电现象中包含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等等)。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统一思想来自黑格尔。

质量互变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属性具有质和量两个属性。量是指衡量事物处在的某种状态的数量或具体形式;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变是事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的变化,是一种飞跃,往往表现为突变。

质量互变规律,即从量变到质变,是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事物,在其每次由一种性质变化到另一种性质的过程中,总是由微小的变化(即量变)慢慢积累开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物由一个性质变化到另一个性质(即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经过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推动事物无限地发展下去。因此说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
例如,冰、水、水蒸气之间的随温度变化而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看成量变到质变的例子;又如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2,质量可以转变成能量;能量子,光子等,也可以以E=mc^2等量转为质量。

再例如,经螺旋形楼梯向上,在坐标不断转化后,平面坐标回到原点(0,0)而本身也就更上一层楼,在三维世界的坐标即变为(0,0,1),其中平面坐标的变化即伴随三位坐标整体改变,是量变过程,设坐标为(a,b,z),(a,b)为量变,z为质变,量变也伴随质变,是质变的积累,积累到z=1自然质变,二维即变为三维,若设(a,b,z,n)为四维,即空间abz和时间n,n随abz改变而改变,当n改变单位1时,假设这个单位是年,你在同一地点站一年,地球绕一周,空间abz(只考虑太阳系为不动体)回到原来位置,你却不是一年前n时的你了,n+1即为n的质变,而随不动体的改变,单位亦随之变化,则abz改变充斥不动体的每个二维位面时,质变发生。而每个质变又是新量变的基础,循环往复。就像原子到夸克的盒子关系的反向发展,没有尽头,不断发展进化。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就是理想或者追求一类的东西了。

辩证否定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否定之否定原理来自黑格尔的“正-反-合”三阶段论:“正”态事物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会过渡到反面,成为“反”阶段,这是第一个否定;由反阶段再过渡到它的反面,是为否定之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后,事物显然回到“正”态。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的,过程的更替要通过否定来实现。在事物发展的长链条中,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因此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否定之否定后的状态并不是原有的肯定的状态,而是一种更上层楼后的“扬弃”。用俄国哲学家列宁的话说:仿佛是旧东西在高级基础上的回复,是“内容的前进、形式的复归”。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之所以说总趋势是前进的,正是因为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础上再发展,是集中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成果后的更加完善。而之所以说发展是曲折的,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推动的。


例如,种子到果实再到种子,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又如中国的民间谚语,“物极必反”是第一否定,“否极泰来”则是否定之否定。再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原始社会是公有制,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又将是公有制(不是原始社会的物质匮乏的公有制,而是经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发展后,物质极大丰富的公有制),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9-29 11:34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9-29 03:37 编辑

谈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的关系
https://www.baidu.com/link?url=j3SHqVgpFJEbOrnFnsCIuf_DGD0zHR4gDZvTFIIXKPVey5QeOn-8NHams4rG7SH9&wd=&eqid=9c92b6ef0004a4db0000000357ec85ac

摘要:本文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引出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二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之间存在差异但又关系紧密,是互为补充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强调系统论的创立是以唯物辩证法为依据,同时,又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思想。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系统论整体系统
  
  哲学与科学、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一般意义上的观点和方法,对科学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随着科学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认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整合,从揭示某些特殊事物的特殊规律,发展为寻求一种共性的结论和方法,形成了一般科学方法,是向哲学方式的接近,但又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其中系统论便是其典型代表。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之间既有区别又关系密切。

  一、 唯物辩证法中对系统的表述

  在自然观领域,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整个宇宙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相互转化的事物和过程所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恩格斯指出:“我们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互相的总体,而我们这里所说的物体是指所有的物质存在,从星球到原子,甚至直到以太粒子。”这就指出了整个自然界是具有复杂的层次结构的,是由无数事物与过程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系统。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万物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是由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关系质联结而成,事物都是作为整体发挥作用的。

  二、 系统论思想的产生及其基本观点

  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创立的。他在193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1937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确立了这门科学学术地位,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今天人们从各种角度上研究系统,对系统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一般系统论则试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正像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一样。

  三、 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之比较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整体观以及矛盾论思想与现代系统论在思想实质上完全一致,体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密切的联系,辩证法思想与系统论在很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核心思想又是相通的,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1. 系统论与辩证法的差异

  第一,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系统论是“关于整体的科学”,它把研究对象看作系统加以考察,揭示了有组织复杂系统的运动规律。而唯物辩证法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为对象,揭示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普遍的适用性,它不仅适用于系统论研究的有组织复杂系统领域,还适用于传统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有组织简单系统领域,统计力学、分子物理学和概率论所研究的无组织简单系统领域,以及无组织复杂系统领域。

  第二,学科性质不同。系统论揭示的规律仅适用干有组织复杂系统领域,而不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这就决定了它只能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门类。系统论隶属于现代科学,属于“具体科学”的范畴。它是科学并具有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功能,而不是哲学,亦不具备哲学世界观和一般方法论的功能。包括唯物辩证法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各门具体科学所揭示出的各种特殊的辩证内容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既是世界观、又是一般方法论。

  第三,理论体系构成不同。系统论或系统科学是由系统工程技术、系统技术科学和系统学组成的科学体系。然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联系和发展观点、三个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一系列基本范畴组成的,并与辩证的唯物论、辩证唯物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一起,由此构成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可见,这一理论体系与系统科学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方法有三类,即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具体科学方法。系统方法这一一般科学方法是系统论的根本方法,系统论对有组织复杂系统问题的研究,坚持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最佳化等重要原则,形成了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思想的一类综合性方法。然而,矛盾分析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它适用于各门具体科学或整个世界各个领域的研究。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内容,远远比系统论方法更为丰富、全面和深刻,具有更大普遍性。

  2. 系统论与辩证法的联系

  第一,系统论为唯物辩证法提供了新的证据,以新的方式对包括普遍联系在内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予以确认。唯物辩证法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各门具体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它的真理性需要各门具体科学形成的系统事实来证明。系统论作为一门新的横断科学,从许多方面证实了唯物辩证法。

  第二,系统论是对唯物辩证法的普遍原则的具体化和量化。系统论中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它和唯物辩证法息息相通。系统论充实了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和发展的思想,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如何规定矛盾群体性质的思想,同时又确证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思想。

  第三,系统论出现将推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使自己不落后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现代科学的发展,大胆吸收和借鉴其中所包含的有价值的辩证内容和材料,择其善者而用之,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唯物辩证法应概括系统论提供的新思想、新范畴,借鉴系统论提供的新的科学原则,吸收系统论提供的新方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29 12: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有许多哲学家来研究这些问题,靠我们这些哲学的外行,不可能说清楚这些问题。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9-29 13:42
中医理论现代化,首先要去哲学化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9-29 13:44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9-29 05:42

——哲学素养对专业素养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反对用哲学替代具体学科的研究,将具体学科哲学化,同时也反对抛弃哲学对具体学科的指导作用。事实上,一个人在从事具体学科研究时,不论他意识或未意识到,总是在受到某种哲学观念或方法(认识方法论)影响的。


系统论与五行【讨论】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id=69862&extra=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9-29 14:05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9-29 06:32 编辑

另外,个人认为,五行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系统论模型,将系统内若干子系统强行分类为五个,子系统间复杂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被其生硬机械的固化为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之关系,这一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反映现实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规律了。在现代科学与现代中医学领域,应当用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等现代哲学理论来升级,替代原有的哲学基础。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29 18:22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9-29 06:05
另外,个人认为,五行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系统论模型,将系统内若干子系统强行分类为五个,子系统间复杂的相互 ...

      阴阳五行,系统论,唯物辩证法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先进与落后之分,不能够相互替代,只能够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体。这就是我们的分歧之处。中医理论与阴阳五行不能分割,二者的关系,就是科学与哲学融合之典范,是今后科学与哲学发展的方向。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9-29 18:4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29 10:22
阴阳五行,系统论,唯物辩证法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先进与落后之分,不能够相互替代,只能够取长补 ...

阴阳五行,系统论,唯物辩证法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先进与落后之分,不能够相互替代,只能够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体。这就是我们的分歧之处。

——呵呵,能够认同阴阳五行是哲学,是中医的哲学基础,也算是我们之间的一种共识,一种进展吧。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9-29 20:19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9-29 14:05
另外,个人认为,五行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系统论模型,将系统内若干子系统强行分类为五个,子系统间复杂的相互 ...

有机会可以探讨一下,包括从科学原理来认识阴阳五行。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9-29 20:33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9-29 12:36 编辑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9-29 12:19
有机会可以探讨一下,包括从科学原理来认识阴阳五行。

之前讨论中有一个问题请教黄先生,黄先生可能没收到,有空看看能否详细深入谈一谈?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69421&extra=&page=8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9-29 22:07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9-29 20:33
之前讨论中有一个问题请教黄先生,黄先生可能没收到,有空看看能否详细深入谈一谈?
http://www.gtcm.in ...

注意到了,这正是我提到的中西医的关键,这一关键将中医的理论思想与科学性系统地相联系在一起。我本已向今年的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提出关于认识中西医科学关系的演讲要求。很遗憾,此要求没有被采纳。会议组织者向我解释,会议上收到发言要求有200多人,但主要给院士、香港地区专家、中药有企业家和几位中医学院著名教授发言。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0-1 19:31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0-2 10:15 编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是由唯物论(传承自费尔巴哈)和辩证法(传承自黑格尔)综合而成的。

个人认为,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偏重于辨证法与系统论范畴而不是唯物论。阴阳五行更多的是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阴阳强调的是对立统一规律,五行学说是原始的系统论模型,强调的是系统内子系统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相生相克相乘相侮)。这种关系可以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也可以存在于主观世界中。
——————————————————————————————————————
       辨证法也是分唯物(马克思)与唯心(黑格尔)的,而且必须分唯物与唯心。只有唯物辨证法是正确的。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1 23:02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1 15:05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1 11:3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是由唯物论(传承自费尔巴哈)和辩证法(传承自黑格尔)综合而成的。

个人认 ...


辨证法也是分唯物与唯心的,而且必须分唯物与唯心。只有唯物辨证法是正确的。

一一辩证法与唯物论关系(百度)

在哲学上,根据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根据是否承认矛盾,是否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把哲学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部分。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

那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是否凡是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就是辩证法的观点,唯心主义观点同时就是形而上学观点呢?下面作简要分析:一、唯物主义既可以与辩证法结合,又可以与形而上学结合。根据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唯物主义要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要么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绝无例外。哲学上的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说明了唯物主义既可以与辩证法结合,又可以与形而上学结合。如果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而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上,费尔巴哈就是一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

二、辩证法既可以与唯物主义结合,又可以与唯心主义结合。按照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辩证法的观点要么属于唯物的辩证法,要么属于唯心的辩证法,绝无例外.比如,我们承认矛盾、联系、发展,这是辩证法的观点,我们如果认为它们都不是客观存在的,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就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即唯心辩证法;反之,就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即唯物辩证法。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典型代表。尽管他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它是建立在所谓的绝对精神的基础之上的。

三、人类社会的实践和科学发展都证明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正确性。以上只是说明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上来讲,这几种观点可以相互结合,唯物主义的观点不一定就是辩证法的观点。同样,唯心主义的观点不一定就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因此,我们在学习理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关系时要注意,不能绝对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客观世界本来就是如此,只是说明人们在认识世界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那么,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呢?人类社会的实践和科学发展证明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正确的,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错误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这说明意识依赖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即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在学习哲学时,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 00:01
董仲舒关于气和阴阳五行的学说一一冯友兰

……说“阳德阴刑”、“阳尊阴卑”,就是认为四时的变化体现了一种道德的目的,这就把阴阳二气的运行神秘化了。这是目的论的自然观,也是唯心主义的自然观。

在这种有神论和目的论的支配下,董仲舒进一步又把阴阳二气本身看成了具有意识、欲望和道德性质的神秘势力。他说:“阳气暖而阴气寒;阳气予而阴气夺;阳气仁而阴气戾;阳气宽而阴气急;阳气爱而阴气恶;阳气生而阴气杀。”(《阳尊阴卑》)又说“阴,刑气也;阳,德气也。阴始于秋,阳始于春。春之为言犹偆偆也;秋之为言犹湫湫也。偆偆者,喜乐之貌也;湫湫者,优悲之状也。”(《王道通三》)“春气爱;秋气严;夏气乐;冬气哀。爱气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以丧终,天之志也。”(同上)这是说,气不仅能爱能恶,而且有喜、怒、哀、乐的情感。正是由于气的这些意识和情感的变化,才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从这里可以看出,董仲舒所讲的气,已经不是物质性的东西的概念,而是把这个原来是关于物质性的东西的概念作了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歪曲。这是董仲舒所讲的气的学说的另一个特点。董仲舒所讲的这种气,也成了汉代神秘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之一。

董仲舒的阴阳学说的政治目的,在于论证封建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的合理性,为封建的君权、父权、夫权制造根据。他说:“丈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诸在上者皆为其下阳,诸在下者各为其上阴。”(《阳尊阴卑》)“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基义》)这是说,封建的等级秩序是阴阳两种法则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他认为,在自然界中阳气的运行,占主导的地位,因此,在社会生活中,阳的势力也占统治地位。他说:“幼者居阳之所少,老者居阳之所老,贵者居阳之所盛,贱者居阳之所衰。藏者,言其不得当阳。而不当阳者,臣子是也;当阳者,君父是也。故人主南面,以阳为位也。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天辨在人》)从这里可以看出,董仲舒在自然观方面竭力推崇阳气,目的在于论证君、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还认为,在自然界中,阳气使万物生长,阴气使万物收藏。但阳气常居实位而阴气常居空位。因此,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在君、父、夫处于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臣、子、妻应该服从、辅助,不要搞对立斗争。他说“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待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故圣人多其爱而少其严,厚其德而简其刑,以此配天。”(《基义》)这样董仲舒的阴阳学说又在世界观上为儒家的仁义道德和德治主义立了一个理论根据。用他的话说,就是所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同上)。他也正是从这种论证出发把道德观念强加于自然界,将阴阳二气神秘化,完成了唯心主义和目的论的体系。

从表面上看,董仲舒似乎有一种以五行为间架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他同样是从当时的科学知识中吸取了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进一步将五行神秘化,为自己的唯心主义体系服务。

董仲舒认为五行的关系就是社会伦理的关系。他解释“五行相生”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五行之义》)又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藏,冬之所成也。是故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诸父所为,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故五行者,五行也。由此观之,父授之,子受之,乃天之道也。故曰夫孝者,天之经也,此之谓也。”(《五行对》)又说“是故木已生而火养之,金已死而水藏之,火乐木而养以阳,水克金而丧以阴,土之事天竭其忠。故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五行之义》)这是说,五行相生的顺序,体现了封建的君臣、父子的关系在五行之中,董仲舒特别表扬土德。他说“土者,五行之主也。五行之主土气也,犹五味之有甘肥也,不得不成。是故圣人之行,莫责于忠,土德之谓也。”(同上)他认为,土处于五行之中,其他四行都不能离土。它不主管某一时,可是它赞助其他四行以形成春、夏、秋、冬四时。因此,土有忠臣孝子的行为,其品德最为可贵。从以上这些材料看,董仲舒把五行的运行同样伦理化。

他不是从五行的机械的物质性能,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用社会伦理的关系,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照董仲舒所作的解释,五行的运行,同样体现了一种道德目的。这就又把原来是唯物主义的五行学说歪曲为唯心主义和目的论,用以论证封建秩序和封建道德的永恒性和合理性。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 00:09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1 23:12 编辑

阴阳五行学说,唯物者用之,唯心者亦用之,甚则风水宗教,占卜算卦,预测吉凶……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 00:31
唯物与唯心的范畴,是研究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关系,其中认为物质存在决定精神意识者为唯物,认为精神意识决定物质存在者为唯心。

阴阳五行则侧重于研究万事万物之普遍关系,故认为,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偏重于辩证法范畴而不是唯物论范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2 07:01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1 11:3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是由唯物论(传承自费尔巴哈)和辩证法(传承自黑格尔)综合而成的。

个人认 ...

          辨证法也是分唯物与唯心的,而且必须分唯物与唯心。只有唯物辨证法是正确的。
================================================
        回复:
        这是你自己的错误理解?
        还是出之他人的认识?请说明出处。
        因为你对于哲学而言是个地地道道的外行!出口动笔就错!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 07:49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1 23:54 编辑

辩证法只有一个,可用于唯物论,也可用于唯心论。用于唯物时,称为唯物辩证法,用于唯心时,称为唯心辩证法,

与辩证法相对应的,是形而上学论。

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结合,才能完全正确全面的反映世界的客观存在与规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2 08:14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9-29 14:07
注意到了,这正是我提到的中西医的关键,这一关键将中医的理论思想与科学性系统地相联系在一起。我本已向 ...

  至今,也没有看到先生的真容,先生的理论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月!空山不见人,维闻猿啼声。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2 08:41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1 23:49
辩证法只有一个,可用于唯物论,也可用于唯心论。用于唯物时,称为唯物辩证法,用于唯心时,称为唯心辩证法 ...

      先生引用百度 或者现在中国教科书中的哲学内容,只是、仅仅是中国政治家与正统哲学家的一般看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比较时髦的哲学派别。
      辩证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在中国行得通,到了欧美恐怕就行不通。
      我们共同关注这些问题。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0-2 10:07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0-2 10:14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1 23:02
辨证法也是分唯物与唯心的,而且必须分唯物与唯心。只有唯物辨证法是正确的。

一一辩证法与唯物论关 ...
     我说辨证法分唯心与唯物,是指黑格尔的唯心辨证法与马克思的唯物辨证法。实际上,这么分也不准确。
      因为辨证法是正确的方法论,具有客观性,只有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辨证法,才有意义。
      所谓的唯心主义的辨证法,不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意义。也就是说,黑格尔的唯心辨证法是错误的。黑格尔的对立统一规律不是它自己发明的,是对阴阳学说的理解。      阴阳来源于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属于唯物辨证法的范畴,而不能说是辨证法的范畴。
      五行本身是牵强附会,错解客观事物,所以,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辨证法。并不是主观臆造出来一种联系都是辨证法,它必须符合客观存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2 10:24
      【    辨证法是正确的方法论,只有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辨证法,才有意义。
       所谓的唯心主义的辨证法,不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意义。】
=================================================
         那就是说:黑格尔辩证法,没有意义???


      【 阴阳来源于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属于唯物辨证法的范畴,而不能说是辨证法的范畴。
       五行本身是牵强附会,错解客观事物,所以,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辨证法。并不是主观臆造出来一种联系都是辨证法,它必须符合客观存在。】
==============================================
         阴阳五行学说存在不存在??是不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各自独立的三个学说???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10-2 11:0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2 08:14
至今,也没有看到先生的真容,先生的理论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月!空山不见人,维闻猿啼声。

自己在论坛里所说均出于本人用科学原理对中医理论的初部认识,背后的科学原理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和控制理论,且用的是动态系统理论,超出了现代医学的方法论,这也让我认识到中医理论的伟大性。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 11:0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2 02:07
我说辨证法分唯心与唯物,是指黑格尔的唯心辨证法与马克思的唯物辨证法。实际上,这么分也不准确。
...

 因为辨证法是正确的方法论,具有客观性,只有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辨证法,才有意义。
      所谓的唯心主义的辨证法,不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意义。也就是说,黑格尔的唯心辨证法是错误的。

一一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错误的是唯心论部分(绝对精神),不是辩证法部分(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继承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部分与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论部分综合而成。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2 11:11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10-2 03:03
自己在论坛里所说均出于本人用科学原理对中医理论的初部认识,背后的科学原理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

       系统论,来自医学!【且用的是动态系统理论】也跳不出阴阳五行的手掌心!!
       不要妄自尊大!
       看不到先生的原文,只能是空话而已。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 11:1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2 02:07
我说辨证法分唯心与唯物,是指黑格尔的唯心辨证法与马克思的唯物辨证法。实际上,这么分也不准确。
...

阴阳来源于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属于唯物辨证法的范畴,而不能说是辨证法的范畴。

一一阴阳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有极多相通之处,而对立统一规律属于辩证法范畴(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唯物与唯心是一对范畴,主要讨论的是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之间的主导关系。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10-2 11:15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10-2 11:03
自己在论坛里所说均出于本人用科学原理对中医理论的初部认识,背后的科学原理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力学 ...

黄先生与仁海者流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主儿。以中医教材为蓝本,闭门造车胡乱演绎。对中医学中的概念来源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不过一个认为中医是先进的,一个认为是落后的。这两种认为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中医没有丝毫意义。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 11:18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2 02:07
我说辨证法分唯心与唯物,是指黑格尔的唯心辨证法与马克思的唯物辨证法。实际上,这么分也不准确。
...

五行本身是牵强附会,错解客观事物,所以,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辨证法。并不是主观臆造出来一种联系都是辨证法,它必须符合客观存在。

一一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模型,五行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可参考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之关系。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 11:24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2 02:07
我说辨证法分唯心与唯物,是指黑格尔的唯心辨证法与马克思的唯物辨证法。实际上,这么分也不准确。
...

黑格尔的对立统一规律不是它自己发明的,是对阴阳学说的理解。 

一一对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范畴的继承与发扬。

另,客观规律只能发现,不能发明。

作者: hugo    时间: 2016-10-2 21:31
阴阳五行是一种规律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0-2 21:42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 11:09
 因为辨证法是正确的方法论,具有客观性,只有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辨证法,才有意义。
  &#1 ...

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错误的是唯心论部分(绝对精神),不是辩证法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黑格尔的是唯心辨证法,而唯心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其唯心辨证法没有存在的前提,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唯心之中不存在真实的辨证法内容。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 21:47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2 13:42
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错误的是唯心论部分(绝对精神),不是辩证法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正因为黑格尔的是唯心辨证法,而唯心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其唯心辨证法没有存在的前提,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唯心之中不存在真实的辨证法内容。

一一不能认同。黑格尔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一一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也完全是错误的?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0-2 21:48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 11:15
阴阳来源于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属于唯物辨证法的范畴,而不能说是辨证法的范畴。

一一阴阳学说与对立 ...

唯物与唯心是一对范畴,主要讨论的是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之间的主导关系。
——————————————————————————————
    唯物与唯心主要讨论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但二者不是一对范畴。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0-2 21:50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 11:18
五行本身是牵强附会,错解客观事物,所以,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辨证法。并不是主观臆造出来一种联系都是 ...

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模型,五行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可参考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之关系。
——————————————————————————————————————————————
      五行不是系统论,因为它没有控制中心。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 21:58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2 13:48
唯物与唯心是一对范畴,主要讨论的是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之间的主导关系。
—————————————— ...

唯物与唯心主要讨论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但二者不是一对范畴。

一一批评的对。应当说二者是一组概念。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0-2 22:01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10-2 14:48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具有周期性阴阳,你没有承认波。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具有周期性阴阳,你没有承认波。
————————————————————————————————————————
       阴阳可以有周期性。
       波粒二象性是指电磁波。你记混了,弄到物质上去了。电磁波本身不是阴阳周期,而是对立统一的结果。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 22:02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2 13:50
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模型,五行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可参考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之关系。
———————— ...

五行不是系统论,因为它没有控制中心。

一一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模型,注意原始二字。

另,系统论中核心思想似未提及"控制中心"的内容。


系统论与五行【讨论】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862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0-2 22:07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 22:02
五行不是系统论,因为它没有控制中心。

一一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模型,注意原始二字。

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模型,注意原始二字。
另,系统论中核心思想似未提及"控制中心"的内容。
————————————————————————————
    五行也不是原始系统论模型,而是唯心的产物。因为世界上没有五行规律,所以,也就不存在系统论原始模型。
     系统都是有控制中心的, 陈先生链接中的内容,说明不了什么。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0-2 22:1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0-2 22:15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 21:47
正因为黑格尔的是唯心辨证法,而唯心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其唯心辨证法没有存在的前提,完全是错误 ...

不能认同。黑格尔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一一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也完全是错误的?
——————————————————————————————————————————
      三大定律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把三大定律放在唯心里面,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不成立的,是一种错误的嫁接。
      总之,辨证法离不开唯物。哲学中只有这一种结果是正确的。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 22:26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2 14:07
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模型,注意原始二字。
另,系统论中核心思想似未提及"控制中心"的内容。
———— ...

五行也不是原始系统论模型,而是唯心的产物。因为世界上没有五行规律,所以,也就不存在系统论原始模型。

一一世界上从宇宙到人体,有系统的存在吧?

系统都是由子系统构成的吧?(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子系统之对于宇宙世界,心肝脾肺肾为代表的功能子系统之对于机体)

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吧?(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当然,个人认为,五行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系统论模型,将系统内若干子系统强行分类为五个,子系统间复杂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被其生硬机械的固化为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之关系,这一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反映现实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规律了。


我们老祖宗的五行学说是真的吗,有没有科学根据-23楼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p;extra=&page=3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3 08:17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 14:26
五行也不是原始系统论模型,而是唯心的产物。因为世界上没有五行规律,所以,也就不存在系统论原始模型。 ...

       五行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系统论模型
=========================================
         回复:
         错误理解!
         阴阳五行生克关系,是一个系统维持其稳态的,最简单的优化模型。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0-3 08:45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0-3 08:48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 22:26
五行也不是原始系统论模型,而是唯心的产物。因为世界上没有五行规律,所以,也就不存在系统论原始模型。 ...

系统都是由子系统构成的吧?(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子系统之对于宇宙世界,心肝脾肺肾为代表的功能子系统之对于机体)

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吧?(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当然,个人认为,五行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系统论模型,将系统内若干子系统强行分类为五个,子系统间复杂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被其生硬机械的固化为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之关系,这一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反映现实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规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言差矣!      

      如果把木火土金水看成子系统,那么,就没有总系统存在。系统中有子系统,就是一个二级系统,所以,必然有总系统存在。可五行学说只有一级系统,所以不是系统论模型,只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模型。
      很显然,虽经我多次提醒,陈先生依然没有认识到系统论中有系统总控制中心。我这样说,陈先生应该明白了。
      从系统论的角度讲,中医理论不是成熟的理论。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3 09:1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3 00:45
系统都是由子系统构成的吧?(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子系统之对于宇宙世界,心肝脾肺肾为代表的功能 ...


很显然,虽经我多次提醒,陈先生依然没有认识到系统论中有系统总控制中心。我这样说,陈先生应该明白了。

一一不太明白系统总控制中心。

百度了一些系统自组织的知识: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

概念

它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协同学(Synergertios)、 突变论(Calastrophe Theory)。

特征

混沌系统在随机识别时形成耗散结构的过程被定义为自组织。
一般来说,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 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
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
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
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
例如,人类社会比动物界自组织能力强,人类社会比动物界的功能就高级多了。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
"自组织"是现代非线性科学和非平衡态热力学的最令人惊异的发现之一。基于对物种起源、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等过程的深入观察和研究,一些新兴的横断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自组织"的概念给予了界说: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说,"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在内在机制的驱动下,自行从简单向复杂、从粗糙向细致方向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复杂度和精细度的过程……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3 09:30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3 01:32 编辑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

  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虽然一般系统论几乎是与控制论、信息论同时出现的,但直到60~70年代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1968年贝塔朗菲的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总结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方法和应用。1972年他发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试图重新定义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认为,把一般系统论局限于技术方面当作一种数学理论来看是不适宜的,因为有许多系统问题不能用现代数学概念表达。

  一般系统论这一术语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极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有三个主要的方面。①关于系统的科学:又称数学系统论。这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系统,研究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根本学说。②系统技术:又称系统工程。这是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来研究工程系统、生命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复杂系统。③系统哲学:它研究一般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并把它上升到哲学方法论的地位。贝塔朗菲企图把一般系统论扩展到系统科学的范畴,几乎把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都包括进去了。但是现代一般系统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尚局限于系统思想、系统同构、开放系统和系统哲学等方面。而系统工程专门研究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的技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包括在一般系统论的研究范围内。

一般系统论的要点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要点如下:

  (1)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是若干事物的集合,系统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整体性,但又不简单地等同于整体。因为系统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之外,它还反映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整体与环境的关系。这就是说,系统是从整体与其要素、层次、结构、环境的关系上来揭示其整体性特征的。要素的无组织的综合也可以成为整体,但是无组织状态不能成为系统,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是在一定组织结构基础上的整体性,要素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的结构,才具备系统的整体性。整体性概念是一般系统论的核心。

  (2)系统的有机关联性
  系统的性质不是要素性质的总和,系统的性质为要素所无;系统所遵循的规律既不同于要素所遵循的规律,也不是要素所遵循的规律的总和。不过系统与它的要素又是统一的,系统的性质以要素的性质为基础,系统的规律也必定要通过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的结构)体现出来。存在于整体中的要素,都必定具有构成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内在根据,所以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其要素的意义,一旦失去构成整体的根据它就不成其为这个系统的要素。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系统是要素的有机的集合。

  (3)系统的动态性
  系统的有机关联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系统的动态性包含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系统内部的结构状况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其二是系统必定与外部环境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比如生物体保持体内平衡的重要基础就是新陈代谢,如果新陈代谢停止就意味着生物体的死亡,这个作为生物体的系统就不复存在。贝塔朗菲认为,实际存在的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动态是开放系统的必然表现。

  (4)系统的有序性
  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其动态的方向性都表明系统具有有序性的特征。系统的存在必然表现为某种有序状态,系统越是趋向有序,它的组织程度越高,稳定性也越好。系统从有序走向无序,它的稳定性便随之降低。完全无序的状态就是系统的解体。

  (5)系统的目的性
  为了避免误解(主要是避免与古人的“目的论”混同),也有人把它称为“预决性”。贝塔朗菲认为,系统的有序性是有一定方向的,即一个系统的发展方向不仅取决于偶然的实际状态,还取决于它自身所具有的、必然的方向性,这就是系统的目的性。他强调系统的这种性质的普遍性,认为无论在机械系统或其他任何类型系统中它都普遍存在。

一般系统理论的趋势及特点

  系统理论目前已经显现出几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和特点。

  第一,系统论与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等新兴学科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趋势;

  第二,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正朝着"三归一"的方向发展,现已明确系统论是其它两论的基础;

  第三,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模糊系统理论等等新的科学理论,从各方面丰富发展了系统论的内容,有必要概括出一门系统学——作为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理论;

  第四,系统科学的哲学和方法论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系统科学的这些发展形势下,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综合各种系统理论的研究,探索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途径。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就把他的系统论两部分。他的狭义系统论与广义系统论两部分。他的狭义系统论着重对系统本身进行分析研究;而他的广义系统论则是对一类相关的系统科学来理行分析研究。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的科学、数学系统论;2.系统技术,涉及到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领域;3.系统哲学,包括系统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方面的内容。

  有人提出试用信息、能量、物质和时间作为体基本概念建立新的统一理论。瑞典勘探德哥尔摩大学萨缪尔教授1976年一般系统论年会上发表了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综合成一门新学科的设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系统工程》杂志也改称为《系统科学》杂志。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系统科学应包括"系统概念、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分论、系统方法论(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包括在内)和系统方法的应用"等五个部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多年致力于系统工程的研究,十分重视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问题自1979年以来,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他形成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并列的一大门类科学,系统科学象自然科学一样也区分为系统的工程技术(包括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和通讯技术);系统的技术科学(包括支筹学、控制论、巨系统理论、信息论);系统的基础科学,(即系统学);系统观(即系统的哲学和方法论部分,是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连接的桥梁四个层次)。这些研究表明,不久的将来系统论将以崭新的整面貌矗立于科学之林。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趋势

  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从理论生物学的角度总结了人类的系统思想,运用类比和同构的方法,建立开放系统的一般系统理论。他创立的一般系统论属于类比型一般系统论,对系统的有序性和目的性并没有作出满意的解答。

  苏联学者A.И.乌耶莫夫提出参量型一般系统论。他认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是用同构和同态等类比形式创立的,在实际运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人们已经发现50多种独立的类比形式,其中许多可以用于发展类比型一般系统论,因此这种理论还可以得到发展。但对不同的系统进行类比,不是建立一般系统论的唯一途径。参量型一般系统论是用系统参量来表达系统的原始信息,再用电子计算机建立系统参量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系统的一般规律。

  一般系统论发展中出现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数学系统论或一般系统的数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有M.D.梅萨罗维茨、A.W.怀莫尔和G.J.克利尔。

  我国学者林福永教授1988年提出和发表了一种新的一般系统论,称为一般系统结构理论。一般系统结构理论从数学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一般系统概念体系,特别是揭示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的新概念,如关系、关系环、系统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抓住了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规律这些一切系统都具有的共性问题,从数学上证明了,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之间存在固有的关系及规律,在给定的系统环境中,系统行为由系统基层次上的系统结构决定和支配。这一结论为系统研究提供了精确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一般系统结构理论从理论上揭示了一系列的一般系统原理与规律,解决了一系列的一般系统问题,如系统基层次的存在性及特性问题,是否存在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然法则的问题,以及什么是复杂性根源的问题等,从而把一般系统论发展到了具有精确的理论内容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系统问题的高度。

  一些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还在各自的领域中沿着贝塔朗菲开创的开放系统理论深入研究一般系统论,并得到了关于复杂系统的一系列重要规律。其中最著名的有:I.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M.艾根的超循环理论和H.哈肯的协同学,拉兹洛的广义进化论等,以及中国学者曾邦哲的结构论-泛进化论、邓聚龙的灰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3 09:33
系统论有哪些基本观点

最佳答案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

  系统论认为,开放性、自组织性、复杂性,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具有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正象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一样。

  系统论已经发展为系统科学,它包括“老三论”:系统论与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及新近发展的内容:混沌科学、复杂科学等。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0-3 10:2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0-3 10:35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3 09:15
很显然,虽经我多次提醒,陈先生依然没有认识到系统论中有系统总控制中心。我这样说,陈先生应该明白了 ...

一一不太明白系统总控制中心。
——————————————————
       只要有系统,就有系统控制中心,主要负责信息处理和整体控制。
      比如,人体系统的控制中心在大脑;一个单位也是一个系统,其控制中心就是头头。你见过只有群众互相制约而没有头头的单位吗?所以,五行学说不是系统模型。
      你百度的那些知识中,只是讲了系统的一些特点,但并不等于没有控制中心。没有控制中心,就不是系统。没有控制中心的系统不就乱桃了吗?
      系统科学目前已有十几门学科,但这些学科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系统,具有片面性,其中,系统论是最基础的知识。迄今为止,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仍在探索之中,发展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科学理论。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3 11:1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3 02:28
一一不太明白系统总控制中心。
——————————————————
        只要有系统,就有系统控 ...

你百度的那些知识中,只是讲了系统的一些特点,但并不等于没有控制中心。没有控制中心,就不是系统。没有控制中心的系统不就乱套了吗?

一一您学习理解的系统论,和我学习理解的系统论,不大一样。

见仁见智,各自保留吧。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10-3 11:19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6-10-3 11:28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3 09:30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

系统理论几乎是建立于数学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总结各种研究结论而归纳出来的理论。主要是想通过系统论观点帮助那些接触到系统性问题却没有这方面数学基础的人员来理解系统中的现象。从我的分析来看,目前的系统论观点基本不能应用于中医理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3 17:07
      从我的分析来看,目前的系统论观点基本不能应用于中医理论。
==========================================
       回复:
        先生好好学习一下系统论的基础知识,他的来历。
        系统论直接来源于人体的系统,先有了人体解剖学的系统,才有了系统论这个术语。
        系统论使用的基本方法是类比,也就是取象比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3 17:17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3 02:28
一一不太明白系统总控制中心。
——————————————————
        只要有系统,就有系统控 ...

             只要有系统,就有系统控制中心,主要负责信息处理和整体控制。
============================================
           回复:
           请说明出处!请引用原文!
           地球是一个系统,控制中心是上帝?!
           河流、湖泊,海洋是一个系统,控制中心是龙王?!
           你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基础知识大致的学习一下,不要自以为是,想当然的,错误理解。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0-3 22:32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3 17:17
只要有系统,就有系统控制中心,主要负责信息处理和整体控制。
======================== ...

       原来你真的不懂系统论。系统论是建立在生命和人体基础之上的,你连这个基本知识都不懂。江河、湖泊是你家的系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4 06:06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3 14:32
原来你真的不懂系统论。系统论是建立在生命和人体基础之上的,你连这个基本知识都不懂。江河、湖 ...

        自以为是,想当然的,错误理解。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4 06:31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0-4 09:5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4 06:06
自以为是,想当然的,错误理解。

中西医融合观   你说的是控制系统!是系统论中的一个分支!!
中西医融合观   白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这个傻子,还好意思说别人是白痴。不懂就不要装懂!
       你竟然不懂、也分不清系统论与系统科学的关系!我教你:系统科学的所有理论都是研究系统的。
       你这样的层次,典型的知识碎片化,还整天提系统论,真好意思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4 16:01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4 01:55
中西医融合观   你说的是控制系统!是系统论中的一个分支!!
中西医融合观   白痴。  
_____________ ...

      不要说废话。
           地球是一个系统,控制中心是上帝?!
            河流、湖泊,海洋是一个系统,控制中心是龙王?!
         就批评上面的话。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4 16:04
学习,一开始,最基本的,就是看书,抄书!领会精神实质,不要自以为是,想当然的,理解错误!!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4 16:37
       物理系统,化学系统,微生物系统,中医理论系统,教学系统,教育系统,生态系统,物候系统,海洋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什么?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10-4 19:2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0-4 16:01
不要说废话。
           地球是一个系统,控制中心是上帝?!
            河流、湖泊,海洋是 ...

            地球是一个系统,控制中心是上帝?!
            河流、湖泊,海洋是一个系统,控制中心是龙王?!
            就批评上面的话。
————————————————————————————————————
         有龙王吗?有上帝吗?搞笑!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4 21:31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4 11:25
地球是一个系统,控制中心是上帝?!
            河流、湖泊,海洋是一个系统,控制中心是 ...

没有上帝,地球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什么?
没有龙王,江河湖海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什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4 21:45
    科学造假制造出来的自然界的赝品,都是具有控制中心的,例如:假人,假脑子,假太阳……,其控制中心是由科学家安装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5 09:49
       科学等于造假!没有一个科学主义者进行正面批驳!那就是科学主义者同意这个说法了!!
       科学造假制造出来的系统,都具有控制中心!而真正的自然系统没有控制中心!
作者: 孙曼之    时间: 2016-10-21 10:43
中医本来就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把二者混为一谈没有意义。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10-21 11:29
孙曼之 发表于 2016-10-21 02:43
中医本来就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把二者混为一谈没有意义。

中医本来就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把二者混为一谈没有意义。

——孙先生好久不见,问声好。

本帖讨论的主要是哲学问题,是阴阳五行与唯物辩证法之间的关系。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6 09:42
辩证法跟阴阳五行相比,提鞋都不够资格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1-14 21:20
ymy111 发表于 2016-11-6 09:42
辩证法跟阴阳五行相比,提鞋都不够资格

为什么啊,讲讲。
作者: ymy111    时间: 2016-11-14 21:51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6-11-14 13:54 编辑
gl0101 发表于 2016-11-14 13:20
为什么啊,讲讲。

西方哲学看着就头疼。太啰嗦。可以参考“.douban.com/group/topic/8534716/”正文:辩证法与放屁

上课时,我放了一个屁——很普通的屁。既不很臭,当然也绝对不香。
可怕的是,教授正在讲辩证法。
“请你自己对这个屁作一下判断,”教授说,“它好还是不好?”
我只得说:“不好。”
“错了,”教授说,“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组成,有它不好的一面,肯定有它好的一面。”
“那么说它好也不对了?”我问。
“当然。”教授说。
“它既好又不好。”
“错了。你只看到矛盾双方对立斗争的一面,没有看到他们统一的一面。”
我只好认真看待这个严肃的问题,仔细想了想说:“这个屁既好又不好,但不好的一面是主要的,处于主导地位。”
“错了。你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双方会相互转换,今天处于主导地位一面,明天一定处于次要地位。”
“你是说明天全人类会为了我的这个屁欢呼雀跃吗?”
“不尽如此,但不能否认这种发展趋势”
我愣了好大一会儿,只得硬着头皮说:“我的屁既好又不好,既不好又好。今天可能不好,明天一定会好。今天可能很好,明天也许会不好.”
教授听得直摇头,说:“这是彻底的怀疑论,不是辩证法的观点。”
就这样,仅仅因为放了一个屁,我就成了一个怀疑论者。
教授接着讲课:“辩证法的威力不仅在于能够轻而易举地驳斥任何观点,而且他能够轻易地为任何观点找到理论根据。”
“可是我的屁就没有任何根据。”我抗议道。
“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其实很简单,它是你肚子里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必然结果。”
我哑口无言。
教授说:“下面我们不谈屁,谈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一个西瓜,一粒芝麻,无论你怎样选择,都有理论基础。”
我赶紧说:“我要捡起西瓜,丢了芝麻。”
“很好。”教授说,“你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是说,你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那我就捡起芝麻,丢掉西瓜。”
“先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你解决问题的顺序十分正确。”
“我既要西瓜,又要芝麻。”
“即抓住主要矛盾,又不放过次要矛盾。你是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我既要砸烂西瓜,又要踩碎芝麻。”
“很好,你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事物就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一切旧的事物必然灭亡。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产生的前提。”
“我既要吃掉西瓜,又要砸烂西瓜。既要捡起芝麻,又要踩碎芝麻。可是,只有一个西瓜,一粒芝麻,怎么办?”
“你这才算对辩证法入了门,重要的是:矛盾的双方不仅对立,而且有它统一的一面。你吃掉西瓜当然有它合理的一面,但你要砸烂西瓜,也并非不合理。只有将二者统一,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斗争。”
我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可是,你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
教授笑着说:“辩证法不解决任何问题,它的用途在于首先把人变成傻瓜——如果还有人不是傻瓜的话。”
“你是说‘首先’?”我问。
“是对,然后再从傻瓜飞跃到学者。”教授开始整理讲义,“关于辩证法为什么不解决问题,如何把人变成傻瓜,以及怎样实现从傻瓜到学者的飞跃,这是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授一蹦一跳,走出教室。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11-14 22:05
ymy111 发表于 2016-11-14 21:51
西方哲学看着就头疼。太啰嗦。可以参考“.douban.com/group/topic/8534716/”正文:辩证法与放屁

上 ...

一个屁就把中国熏成这样?就把中医熏成这样?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6-11-21 11:52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9-29 11:28
相关阅读: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确实是西方“辩证法”发展的高级形式。

西方的唯物论和唯心论,是相互对立的两个“一元论”哲学。
两个对立的“一元论”哲学,都各持自己的片面,谁都说服不了谁。
为了协调两个一元论哲学之间的矛盾,于是诞生了“二元论”哲学--辩证法。
最初的“二元论”哲学--辩证法,与中国的阴阳学说原理很相似,传说是由中国引进,或者说是阴阳学说的“西化版”。
“二元论”哲学--辩证法,初看起来非常完美。但完美的同时也发现缺乏准确性。


“一元论”认识问题准确却不全面;“二元论”认识问题全面而不准确。
形象比喻就是食肉动物双目向前焦于一点,盯目标准确但看不到左右及后方。
食草动物双目分别长在两侧,视野虽然宽广,却看目标不准确。


马克思的高明在于他把“一元论”与“二元论”再次结合,克服了原先一元论和二元论各自的缺陷。
让人类看待事物,既有准确性,又有全面性。那就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最为实用哲学指导思想。
具体到医学领域,就是中西医结合,
为什么要把中医与西医结合,因为西医看问题准确却不全面;中医看问题全面但不准确。
二者一旦结合,看问题既准确又全面。定能形成人类最优秀的新医学。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11-21 17:35
思考者 发表于 2016-11-21 11:52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 ...

先生之论脱离实践,是唯心论的先验论。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