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今天的中医学里 有很多的假学问 [打印本页]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9-3 16:12
标题: 今天的中医学里 有很多的假学问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6-9-3 18:15 编辑

     看到这个标题,会有很多人,义愤填膺I。

     为什么会有很多的人对这个标题,对这个说法义愤填膺?因为这些义愤填膺里的这些人们,他们掌握的、他们津津乐道的,正是中医学里的假学问。

     有些人会说,这个标题打击面太大,还有些人说,这个说法危言耸听,没有根据,是造谣。

    其实,判断这个标题是否正确,非常的简单。

    一个正确的学科,他一定会给这个学科的学习者,带来一个能力的提高。一个正确的学科,他会在应用的领域,让学习者,工作如鱼得水。一个正确的学科,要让学习他的人,在应用时,力量倍增,能力爆发。我们看看中医学的现实,是这样的吗?

    一批又一批的中医学子,在中医院校付出了时间,金钱和心血,毕业后,这个学科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现实?往最好了说,就是给了他们一个毕业证,证明了他们是学习中医学的大学生。中医大学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技能了吗?

     我们经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学到的知识,能经受实践的检验吗??中医药大学的学科学习,给学生什么样的技能了吗?他们在校所学的中医理论,在现实中,给他们以什么的帮助了吗?没有,他们学的理论,在实践后,只能让他们对中医学的理论,更加迷茫,所以,他们最后放弃了这个学科和这个职业。

     有多少老教授,老中医,穷经皓首的学了一辈子中医学,到头来,还是一无所长。这不是事实吗?而那些所谓的学中医,你就不要多想,不要把他想复杂了的认识,却得到了一些收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不去多想,不去研究中医学的理论,你只要去按古人的经验,继承古人的经验去治疗疾病,那就是有效的。中医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让我们信服。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有很多地方,都是西医所无法比的。这是事实。

    为什么中医学里充满了假学问,他还有有如此的价值?

    因为中医学的过去和现在,他的很多东西,都是经验,他基本还徘徊在经验医学的这个阶段。

     从经验医学的这个角度看中医学,他是比较成熟的医学。可是从理论医学的角度看中医学,他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一门医学。至少今天和过去的中医学,还都是这样的一门不成熟的理论医学。

     经验医学是没有理论,或者说是基本的不需要什么理论的。有效就是真理,这是经验医学的核心。

     其实,中医学之所以让人感觉神奇,其原因也正在于此处。

     我们对魔术都很感兴趣吧?为什么对魔术感兴趣?因为,我们不知道魔术背后的道理和原因,所以,我们惊奇于他的不可思议。

     其实,对中医学感觉神奇,和对魔术感觉神奇的道理是一样的。虽然他们都很神奇,但是,不能说他们是博大精深。他们目前看,还都不够这个资格。

     在面对一门以经验为基础的医学面前,我们要研究经验医学背后的道理,这无疑是对中医学的一次全面的升级和提高。

     为了让中医学走向更高的阶段,中医学在历史中,走过了太长的研究和探索之路。可是,直到今天,中医学在理论上,还充斥着太多的假道理、假学问。

     这些假道理、假学问,被前人重复着,被教授和老师重复着,被一批一批的大量的学子  重复的学习着。


     中医学有效性,是事实,中医学在解释和认识这些有效性的背后的道理,很多都是错误的,都是虚假的。 学生们在学这些假道理,假学问,他们在临床上去运用,能不碰钉子吗?这些假道理,假学问,假理论,指导不了真实而客观的临床医疗,学生们学完后,用不了,用不上,处处碰壁,他们能不灰心,能不转行吗?   

      今天的中医在校学生,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其实更多的是所谓的中医学的理论。而正是这些不完整的,不成熟的,充满了虚假的中医理论,导致了学生们的最后结果。

      如果,他们在学校,只学习中医学的经验,那么,他们毕业后,都可以很快的上临床。而学习了中医学里错误的理论,才是他们无法上临床的罪魁祸首。

     这就是很多的民间中医,背一背烫头歌。只要背会了汤头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上临床,而大学几年的中医学生,却上不了临床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对中医学理论,要有突破性的认识,才是中医学,要解决,要研究的主要任务。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9-3 17:00
中医学,之所以难学  就是因为他目前里面的理论,真假  对错  混扎在一起,后学难以分辨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9-3 17:36
所以  中医学的前途  一定是反思中医学理论,改进中医学理论,而决不是只继承就可以了。因为,继承的中医学理论的现实,已经告诉我们了   他是行不通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中医学的学术讨论,其实,质疑和反思中医学,对中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更有好处,也更有价值。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9-3 17:38
尤其那些天天高喊中医伟大,却不思进取的人  对中医学是具有危害性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9-3 17:41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6-9-3 17:42 编辑

为什么 中医队伍的假大空很多?因为,中医理论的本身  就存在很多假大空的东西。为什么说中医理论里,就有很多假大空的东西?因为,你把这个理论和实际一结合,一运用,他是用不了的,他是和事实脱节的,他是指导不了实际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3 18:10
     中医里的假学问就是现在的中医教材!!就是科学主义者的错误理解,篡改,断章取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3 18:15
            心主血脉【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靠心脏的搏动,输送全身。包括:心脏,血脉,血液三者构成的独立的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
          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这段话是完全错误的,是套用了西医循环系统的概念,瞎编出来的!
         这才是假学问,余类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3 18:20
        心主血脉   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管通利为基本条件。其中心脏的正常搏动,对血液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主导作用,故说“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

        纯粹是假学问!!!胡编乱造!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9-3 18:2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3 18:10
中医里的假学问就是现在的中医教材!!就是科学主义者的错误理解,篡改,断章取义!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9-3 18:2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3 18:15
心主血脉【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靠心脏的搏动,输送全身。包括:心脏,血脉,血液三者构 ...

我突发奇想,心主血脉,是不是还可以这样的理解,那就是,心是血脉的主要管理和调控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3 18:26
        (心)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难经42难曰∶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这就是中医的心!
       请注意,【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没有说与血管,血脉相连!也没有说过“心脉”的事!
       【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心里面没有血,而是【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心主血脉,中医认为,气血沿着经脉运行!而不是血在脉管里流动。中医认为,血受到气的推动而运行,并没有说“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里流动”!!中医教材把心主血脉说成是血液循环,显然是错误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9-3 18:2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3 18:20
心主血脉   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 ...

李老师   我有一个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我们没必要去念念不忘别人的  我们自认为是错误的东西吧。我们要把主要目光放在对新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9-3 18:28
我们的目的  不是为了来打败某个个人   而是为了在讨论和交流中  对中医学有所发现。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3 19:26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9-3 10:28
我们的目的  不是为了来打败某个个人   而是为了在讨论和交流中  对中医学有所发现。

   学术讨论与某个人没有关系。任何一个人的见解其实都是一部分人的认识!!先生发表的帖子,绝对不是你个人的认识,我发表的帖子,也不完全是我个人的看法。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你我互不相干,谁也不认识谁!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5 16:5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3 18:15
心主血脉【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靠心脏的搏动,输送全身。包括:心脏,血脉,血液三者构 ...

心主血脉【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靠心脏的搏动,输送全身。包括:心脏,血脉,血液三者构成的独立的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
          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这段话是完全错误的,是套用了西医循环系统的概念,瞎编出来的!
         这才是假学问,余类推!
--------------------------------------------
我讲心是神明的时候,您问过我,心主血脉怎么处理,我说后面要讲。没等我讲,您这里讲出来了,我怕您老忘了,给您这条加十分。
就是咱们俩都否定“心主血脉”,以后咱们俩不讨论这个问题了,其他人质疑,咱们共同回复。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5 17:06
杨先生,标题不对。
不是今天,是中医理论自古就有假学问。
说中医有假学问,不是攻击中医。中医里进来假学问,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合理性。所有的学科都有这个现象。
我前几天说,中医理论有推测的成分,惹的几位恼火,就差扣反中医帽子了,我给解释了一下,好像对方听进去了。


科学上,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假设、推理、猜测这些思维过程,否则就不能形成这门学科。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对假设、推理、猜测,逐渐验证,证实一部分、抛弃一部分,这是正理。
把古人所有的假设和推测都当成真实的,认为不需要证实,这是成心作假,这是坑中医。


常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到了具体问题,就不容许怀疑、不容许批判,甚至不容许探讨,这是成心要坑中医。
另外,这几年还有成心往中医里参合假学问的,这是另一回事,更“反动”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5 17:23
llyyjj 发表于 2016-9-5 08:56
心主血脉【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靠心脏的搏动,输送全身。包括:心脏,血脉,血液三者构成的独立 ...

     你就是一个“西”(方)瓜脑袋!不要偷换概念!现在中医教材对于心主血脉的认识是错误的,他违背、篡改了中医经典的原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5 17:26
llyyjj 发表于 2016-9-5 09:06
杨先生,标题不对。
不是今天,是中医理论自古就有假学问。
说中医有假学问,不是攻击中医。中医里进来假 ...

         常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到了具体问题,就不容许怀疑、不容许批判,甚至不容许探讨,这是成心要坑中医。
======================================
     回复:
      你们否定的、篡改的恰恰是精华!戴着西方科学的哈哈镜看中医!!!!!西(方)瓜脑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5 17:38
          【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
            请教二位:这是不是假学问??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9-5 18:51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9-9 21:38 编辑

杨版主真是少有的高人,能慧眼识真,看出今天的中医学里的很多假学问。然而到底哪些是真学问,哪些是假学问呢?请样板版普度众生,一一指出才好。免得我等误入歧途,误学邪说!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9-5 20:09
        其实,不能说成是假学问,而应该说是错误的学问,如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绝大多数理论。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9-5 20:3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3 18:20
心主血脉   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 ...

这个循环系统可能就是中医的脏腑系统。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5 22:0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5 17:23
你就是一个“西”(方)瓜脑袋!不要偷换概念!现在中医教材对于心主血脉的认识是错误的,他违背、 ...

真是岂有此理!
我赞同您的意见,还赞同下不是了!
您这是铁定的要我跟您作对?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5 22:1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5 17:38
【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
            请教二位:这是不是假学问??

能论证的与实际相符,就是真学问,不与实际相符,就是假学问,我论证出来,您批判,批倒了,就是假学问。批不倒,就是真学问。
科学上的论断都是这样,懂吗?
大学生毕业论文还要答辩,都是这个道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5 22:13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9-3 18:27
李老师   我有一个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我们没必要去念念不忘别人的  我们自认为是错误的东西吧。我们要 ...

您说的是,咱们不纠结各人的观点。
不过,讨论问题,不比说新旧,哪个问题大家有兴趣就哪个。科学探索永无止境。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9-5 23:2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5 13:23
你就是一个“西”(方)瓜脑袋!不要偷换概念!现在中医教材对于心主血脉的认识是错误的,他违背、 ...

现在中医教材对于心主血脉的认识是错误的,他违背、篡改了中医经典的原意!


——————————————————————————————


哪个经典中,心不主血脉?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9-5 23:32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5 13:26
常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到了具体问题,就不容许怀疑、不容许批判,甚至不容许探讨,这是成心要 ...

你们否定的、篡改的恰恰是精华!戴着西方科学的哈哈镜看中医!!!!!西(方)瓜脑袋!!

——————————————————————————————————

原来你学的西医理论都是错误的?都是害人的?要不要起诉你?

——语无伦次!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9-6 05:3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3 10:26
(心)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 ...

心主血脉,就是说心脏主导血液在脉道里的正常循环,这有什么错呢?请不要故弄玄虚,把中西医之间搞得格格不入!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6 08:19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9-5 21:36
心主血脉,就是说心脏主导血液在脉道里的正常循环,这有什么错呢?请不要故弄玄虚,把中西医之间搞得格格 ...

      中医理论中的【心主血脉】不是西医理论中的血液循环!!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我们可以另外发帖专门讨论!!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9-6 11:07
孩儿他姥爷,又称为泰山。登上泰山之巅,不能说踩在孩儿他姥爷头上了。现代中医的智商,真是愁人。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6 16:34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6-9-6 16:35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5 17:23
你就是一个“西”(方)瓜脑袋!不要偷换概念!现在中医教材对于心主血脉的认识是错误的,他违背、 ...


真是岂有此理!
我赞同您的意见,还赞同下不是了!
您这是铁定的要我跟您作对?

点评 中西医融合观
先生篡改了我的观点!!!  [color=#999999 !important]发表于 8 小时前
[color=#999999 !important]----------------------------------------------------------------------------------------
[color=#999999 !important]您老是喝醉了。还是睡糊涂了?
[color=#999999 !important]
这个帖子里,心主神明话题,我一句话也没有说,就给您加了十分,您说我“篡改”,我连话都没说,难道在心里默默篡改?您太能搞笑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6 17:51
llyyjj 发表于 2016-9-6 08:34
点评 中西医融合观
先生篡改了我的观点!!!  发表于 8 小时前
------------------------------------ ...

           中医理论中的【心主血脉】不是西医理论中的血液循环!!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李老师,你同意吗???请回答,同意,还是不同意!!!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6 18:1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6 17:51
中医理论中的【心主血脉】不是西医理论中的血液循环!!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李 ...

中医理论中的【心主血脉】不是西医理论中的血液循环!!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李老师,你同意吗???请回答,同意,还是不同意!!

------------------------------------------------------------------------------
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当然不是一回事。同意您“两回事”的说法。
但是,正确阐述“心主血脉”,还真是一个重要问题。我可以到我那个心主神的帖里讲讲。
我的观点是,心是神明。要阐述这个观点,首先的把“血脉说清楚”,不能躲开心主血脉,对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6 21:25
llyyjj 发表于 2016-9-6 10:18
中医理论中的【心主血脉】不是西医理论中的血液循环!!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李老师,你同意 ...

  请继续!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9-6 21:30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6 23:46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6-9-6 23:48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6 21:25
请继续!

先在这里把心主血脉说清楚吧,反正讲心是神明也要说的。


心主血脉,这个原词,《内经》没有,有类似的论述,这些论述能不能理解成先在教材说的那样,(就是和西医生理学一样),还是要争论的。
也就是说,在《内经》中,在脏腑学说中,并没有像教材那样说的和西医一样。
《素问·痿论》说:“心生身之血脉”
《素问·六 节脏象论》指出“心者,...其充在血脉”
《五脏生成篇》曰∶诸血者皆属于心
以上这些内容,都表示心与血、脉有密切关系,但不能明确指出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


过了一千多年,在明朝,有 《医学入门》:"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静则血藏于肝臟,故肝为血海,心乃内运行之,是心主血也",这个认识很了不起,因为这时候西方的解剖学生理学还没有传人中国,或许西方还没有形成现代解剖学、生理学,我不清楚,没有传人中国是肯定的。

也就是说,明朝的中医,就发现了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医学入门》的发现,虽然很了不起,可惜,迟了!
迟了,是因为脏腑学说形成以后,就成了中医理论的核心,中医的辨证论治是在脏腑学说指导下应用的。所以,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大约言之,不准确),中医治疗心力衰竭,没有从心论治的。


到了现代,一方面是西医的影响,一方面是古医籍的研究,中医发现了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动力作用。所以,在中基教材中,就表述为: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靠心脏的搏动,输送全身。包括:心脏,血脉,血液三者构成的独立的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引自本帖7楼)
融合观先生认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我同意他的说法,说错误,是不符合固有的脏腑学说。
从明朝的《医学入门》开始,到后来的西医传入,中医对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认识明确了,对心主血脉的阐述也改变了,这是脏腑学说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心力衰竭的辨证论治上,也从原来的治脾治肾(其实就是治水),扩展到了治心,补益心气为主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大家常抱怨,中医的理论多少年没有发展,其实发展还是有一点的,对心主血脉认识的发展,并用于临床取得实效,提高了临床水平,这就是一例,只是这样的进步不多,也不够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7 08:56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9-7 01:06 编辑

       在明朝,有 《医学入门》:"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静则血藏于肝臟,故肝为血海,心乃内运行之,是心主血也"
==============================================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中西医汇通开始,而在此之前西医的一些知识已经传入中国。


        大约在明朝万历(1573—1619)年间,当时有意大利人利玛窦著《西国记法》传入国中,其中一部分是叙述神经学的,可称为西方医学传入我国第一部有关医学的书。天启元年(1621年)日尔曼人邓玉函来到我国澳门,作了第一次解剖术,继又译著成《人身说概》二卷,天启二年(1622年)意大利人罗雅谷来华,经澳门遍历绛州、开封、北京,译著《人身图说》。还有其他许多西方学者的著作,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涉及到医学。这一时期凡西方医学的解剖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药物学等,都逐渐渗入我国,开始中、西医汇通时代。王宏翰认为西人所谓水、风、火、土四元素说,与中国五行学说相似,便拿来与中医的太极阴阳之说加以汇通,还以胎生学阐发命门学说。王学权则认为《人身说概》、《人身图说》等著作中介绍的解剖学知识,可补中医学之不足,但也有不足之处,要“信其可信,阙其可疑”。在这一时期,张景岳的著作《类经》中所列“藏象专篇”有没有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同时代稍晚时期的汪昂及金正希认同“脑主记忆说”无疑来源于西方医学,此后藏象学说不断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7 09:10
          "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静则血藏于肝臟,故肝为血海,心乃内运行之,是心主血也"
===============================================
             回复:
             【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经指经络!也没有说过【心气】推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7 09:20
         更重要的是,心力衰竭的辨证论治上,也从原来的治脾治肾(其实就是治水),扩展到了治心,补益心气为主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
        回复:
       心力衰竭,在《金匮要略》中,属于支饮!!!有大量的论述治疗心力衰竭的方剂!你去查查!
       什么中药补益心气???人参吗???
        前面已经说过了,人参在心力衰竭的代偿期是不能用的!!!在水肿期使用也是补脾气,运化水湿!而不是补心气!!!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7 16:2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7 08:56
在明朝,有 《医学入门》:"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静则血藏于肝臟,故肝为血海,心乃内运行之,是心主 ...

谢谢您介绍的西医传人资料,那就是说,《医学入门》的作者,有可能接受了西医解剖生理学知识的影响。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7 16:3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7 09:20
更重要的是,心力衰竭的辨证论治上,也从原来的治脾治肾(其实就是治水),扩展到了治心,补益心 ...

【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经指经络!也没有说过【心气】推动……
-----------------------------------
是的,中医至今,经络与血管还在打官司。这句话的重点是,已经认识到心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心气推动的认识还在以后。


心力衰竭,在《金匮要略》中,属于支饮!!!有大量的论述治疗心力衰竭的方剂!你去查查!
------------------------------------------
是啊,我前面说了,古代治心力衰竭,是治水的,就是这样啊,您看我的帖也稍微仔细点好吗?方剂很多,现在又有了补气药的方剂。


       什么中药补益心气???人参吗???
        前面已经说过了,人参在心力衰竭的代偿期是不能用的!!!在水肿期使用也是补脾气,运化水湿!而不是补心气!!!
---------------------------------------------------------
人参在心力衰竭的代偿期是不能用的!这句话,我不知道,人参增加心肌收缩力、人参改善心功能的研究和临床报道很多,我自己就常用,可能本论坛许多中医大夫都常用,您这个“不能用”有什么依据,您一会讲讲。人参补心气的报告很多的。
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专门讨论中医治疗心力衰竭。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9-7 17:48
llyyjj 发表于 2016-9-7 16:33
【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经指经络!也没有说过【心气】推动……
-----------------------------------
...

李老师啊,没弄明白你的弯弯绕。心是神,神气推动神血运动,心气虚就是神气虚,心血虚就是神血虚?心脉瘀阻,就是神脉瘀阻?这个虚啊、阻啊,表现不表现出神的失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7 18:39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病史和表现
2.诱发因素
3.早期表现    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罗音、干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4.急性肺水肿     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

       李老师,这样的病人降气,利水尚且来不及 ,你敢用人参大补元气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7 18:42
       人参: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
      归经:入脾、肺经。
1、《本草衍义补遗》:“入手太阴。”
2、《本草汇言》:“入肺、脾二经。”
3、《药品化义》:“入脾、胃、肺三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4]  
      归心经,是因为人参能够安神!而不是补心气!!!!!在中医理论中没有人参补心气的说法!!!

       所谓【心气虚,心脏鼓动无力】,纯粹是套用西医的说法!篡改经典中医理论!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7 22:21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9-7 17:48
李老师啊,没弄明白你的弯弯绕。心是神,神气推动神血运动,心气虚就是神气虚,心血虚就是神血虚?心脉瘀 ...

唉,不是我要弯弯绕,是让融合观老先生牵着鼻子走了,东一头西一句的。


我发了一个讨论心主神明的帖子,我想表达我对心神的看法,我认为,中医传统脏腑学说里,心实际就是神,而心主血脉的认识,并没有纳入脏腑学说中,也没有指导辨证论治。用心主血脉指导辨证论治,是后世的事。


我想在那个帖里,只讨论心与神明,他老人家不在哪里好好讨论,到处追着问,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我也被转晕了,到处跟帖,让您也看晕了,呵呵。


本帖36楼,介绍后世把心主血脉应用到辨证论治来的一点资料,我查到的最早是《医学入门》的,或许还有更早的。接着我们讨论了几句和西医的关系,他认为,那个时候就开始受到了西医的影响,这个我不好确定。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7 22:2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7 18:39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急性肺水肿我没有治过,真的不知道。估计,没有用人参的,也没有见过相关报道。
也没有见过中医抢救急性肺水肿的报告。
人参治心力衰竭,都是治慢性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7 22:2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7 18:42
人参: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
  ...

归心经,是因为人参能够安神!而不是补心气!!!!!在中医理论中没有人参补心气的说法!!!

       所谓【心气虚,心脏鼓动无力】,纯粹是套用西医的说法!篡改经典中医理论!


-----------------------------------------------------------------------------
1,中医有补心气的理论,您可以去查。
2,鼓动无力,确实是受西医的影响,咱们两个前面都这样认为。现在是要评论,这种影响,算不算中医理论的发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8 06:48
llyyjj 发表于 2016-9-7 14:26
归心经,是因为人参能够安神!而不是补心气!!!!!在中医理论中没有人参补心气的说法!!!

       ...

     说人参!!
     人参,是不是补心气,鼓动心脏跳动,治疗急性心衰??人参,治疗水肿的时候是补心气,还是补脾气的???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9-8 09:45
llyyjj 发表于 2016-9-7 22:21
唉,不是我要弯弯绕,是让融合观老先生牵着鼻子走了,东一头西一句的。

弄混岳父和泰山,其实从《难经》就开始了。当精通中西医的翻译家把岳父翻译成神经,把泰山翻译成心脏的时候,一些可以著书立说的中医家们,彻底被弄蒙圈了,再也找不到北了。不过呢,经验归经验,理论归理论。先前的经验该岳父的还是岳父的,该泰山的还是泰山的,而教材之后岳父的经验与泰山的经验就一塌糊涂了。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6-9-8 10:50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9-3 17:00
中医学,之所以难学  就是因为他目前里面的理论,真假  对错  混扎在一起,后学难以分辨

哥,你的楼歪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9 23:02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9-7 17:48
李老师啊,没弄明白你的弯弯绕。心是神,神气推动神血运动,心气虚就是神气虚,心血虚就是神血虚?心脉瘀 ...

拿“心”做例子。虽然,把行使君主职能,出神明,定义为“心”了,但是,在做为解剖标识的时候也用心这个词儿,比如“心下”,就是指解剖之心的下面。为了说明解剖之心病情,一般用其它名称代之,如胸中、膻中、心中、真心等。真心痛,就用“真心”来区别对待借用解剖“心”这个称谓而重新定义内涵的那个出神明的“心”。
------------------------------------------------------------
您的这段话,就能解释我的“弯弯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0 07:04
     万不离其宗,弯弯绕,绕来绕去,中医理论是瞎猜!根据就是脏腑与西方科学原则不符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9-10 10:06
llyyjj 发表于 2016-9-9 23:02
拿“心”做例子。虽然,把行使君主职能,出神明,定义为“心”了,但是,在做为解剖标识的时候也用心这个 ...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