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讨论伤寒论一个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9-2 13:53
标题: 讨论伤寒论一个问题
结胸者 项亦强如柔痉状 下之则和 宜大陷胸丸结胸者,水热互结于心下,心下痛,按之石硬好理解,为什么大陷胸丸证出现“项强,如柔痉状?”
有人以结胸位置偏上解释,我认为不完善。大家来讨论。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9-2 14:11
关于阳明一证,曾有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之分。历代医家对此分类,见解很不一致。通常认为,正阳阳明,为阳明自病;太阳阳明、少阳阳明,是太阳或少阳误治而来;其胃家实则一也。但据范中林临床经验:太阳阳明、少阳阳明,不经误治,亦可传经转实。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9-2 14:15
为什么阳明结胸证可以转太阳经项强?机理是什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2 16:36
的确是个争论的问题,请先生赐教。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9-2 17:28
(请先生赐教。)
岂敢赐教,我也是不清楚啊。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9-2 17:30
临床确实有此证。不少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2 18:29
       大家不发言,先引用一下名词解释。

        柔痉:证候名。痉,是指项背强直,角弓反张,有汗的叫柔痉,无汗的叫刚痉。“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并不是真正的柔痉,乃因胸脘部硬满,疼痛,头只能后仰而不能前俯,好象项部强直的柔痉一样,其实质和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完全不一样。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9-3 07:54
结胸有大小,邪结有高下.本证是数大结胸,邪偏于高位者.邪结偏高,能仰不能俯,故曰"如柔痉状'',邪偏上者宜缓,邪偏下者宜速,本证邪偏于上,故宜丸不宜汤,以大陷胸丸下之则和.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9-3 07:59
伤寒论中说:“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于里,因作结胸。”这是结胸病这一病名的成因。结胸病的治法有两种,一种是“大陷胸丸”:“结胸病,头项强,如柔痉状者,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另一种是“大陷胸汤”:“短气、烦躁、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又说“结胸热实,脉沉紧而实,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大陷胸汤由三味药组成:大黄、芒硝、甘遂;大陷胸丸则多了葶苈子和杏仁。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这两个不同的方子呢?有人说,丸适用于结胸病轻症。但实际临床时很难区分轻与重,没有个固定的标准。有人说,丸适用不但胸中有水且肺里也有水。但如果不借助西医的检测也很难判断。这两个方子很近似,但用我们的“归脏易经方”区别就很明显,这两个方子的编码是根本不同的,打眼一看就知道,绝不会用错。下举一案例。

徐母,七十余岁,因高血压而求诊,除了血压高之外,问诊后得知尚有头晕、喘、腰椎受伤等多病。按照传统诊断方法就很复杂,头晕可能是少阳病,喘可能是肺气不畅……但打开“归脏易”一看是“大陷胸丸症”,头晕、喘是胸部积水导致的。然后告诉她是胸肺积水,家属不大相信,说:“肾积水还有可能,因为早年犯过这个毛病”。我说:“去医院拍片检查吧。”两天后家属又过来了,说:“拍片了,真的有积水,这你是咋看出来的?”说着拿出了X光片,诊断结论上说的清清楚楚。“但医院说,这病很重,要马上住院。”我说:“水若不去,治不得法,入冬甚危。住院这命估计就保不住了。”然后求方,书“大陷胸丸”:大黄半斤、葶苈子半斤、芒硝半斤、杏仁半斤做成丸子(古制半斤,方子因人而异请勿模仿)。家属拿方子去抓药,药剂师说:“这药太猛了,吃了会死人的。”听后大惊。又拿方子问了南京的某国医,国医也说了这是猛药,不可随便用。一家人都犹豫了,几次来电征询我的意见,后终于下定决心,依法制药。徐母服后一小时大吐,所吐皆水,然后又去厕所拉了两次。吐完拉完后,身上就轻松了,无任何不适感。第二天量血压,血压正常了,爬上五楼也不像以前那样喘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1418a0101iy58.html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3 09:45
结胸证,是《伤寒论》中的难点。
作者: 常其柏    时间: 2016-9-3 12:37
标题: 也或者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6-9-3 13:2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9-3 09:45
结胸证,是《伤寒论》中的难点。

结胸证,项亦强,如柔痉状。与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 汤主之相比,因本条不是心下满硬痛,只是心下满微痛,虚而非实,只用了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 汤。不言结胸证,而言结胸者,语法之妙,品昧无穷。耐思。此方或许是陷胸丸的后继用方。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9-3 15:29
结胸者不一定不能前俯。但脖子僵硬,甚至后背不舒肯定是有的。
解释都不能令我满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3 16:04
       翕翕发热
====================================
        请教:翕翕发热,是怎么回事?哪位先生解释一下!这个问题我思索了好几年了。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9-3 16:24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6-9-3 08:39 编辑
溪流 发表于 2016-9-3 07:29
结胸者不一定不能前俯。但脖子僵硬,甚至后背不舒肯定是有的。
解释都不能令我满意。

结胸项强为什么我确实不知道。但是临床我确实遇到结胸又项强的病人。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9-3 16:31
翕翕发热
翕,鸟类躯部背面和两翼表面的总称。
翕翕发热翕,轻微发热,如鸟之羽毛拂过。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3 17:12
溪流 发表于 2016-9-3 08:24
结胸项强为什么我确实不知道。但是临床我确实遇到结胸又项强的病人。

   请先生不吝赐教!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3 17:23
     我也不保守,请先生不要保守。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肺中寒吐浊涕……。肝中风者头目—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噉蒜韮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心气虚者其人则畏。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3 17:54
       在山西马文瑞主持的三部六病会议上,黄煌先生讲了他买了一只缝了肛门的鸡的故事,他不知道小商贩做了手脚,拿到家里发现不对劲,鸡冠紫红,狂躁不安,不吃,不拉屎,气喘吁吁,发热!他不知道怎么回事,他把鸡杀了,才发现肛门被缝住了!他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阳明腑实证!从此,阳明腑实证不用背书了!!
       无独有偶,前几年,我爬山,买了一只土鸡,回到家里发现,鸡拉稀,不吃,翅膀合起来耷拉着,发热。这是鸡瘟!人发高热的时候,为了散热揭衣扬被,四肢岔开。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仙鹤在冰天雪地里翅膀展开,翩翩起舞,为什么不像人一样蜷作一团,减少散热呢!查查书,才知道,鸟类的毫毛张开的时候,其中充满空气,起到保暖作用,毫毛收起来的时候,把空气挤压出去,起到降温的作用。所以,鸟类发热的时候羽毛是合起来的!“合羽”就是“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3 18:03
        我们对于古文的理解,有时候很难,是因为我们脱离了那时候的环境,氛围。2000年前,古人就观察到了鸟类发热的情态!而现代人只关心吃鸡肉!看不懂的古文,不要轻易地否定他!切记切记!!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9-3 18:23
大陷胸丸证结胸,在心口窝部位郁结,其寸脉浮而关脉沉,郁结的位置较高,干扰心肺的功能,对于肺来讲呼吸肯定不利,对于心来讲,心气的宣通也会受到影响,这两脏的气机宣降,宣通不利,则上焦的卫气的循行护表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大椎为六阳经的交会点,其脉道易于壅滞,因此太阳病常常先攻击这个地方,主要表现是头痛项强, 而结胸一般是由于太阳病误用下法, 则卫表之气相应的内陷,其护体功能受到影响, 因此大椎部位首当其冲,更加的强硬,血供应不足则抽搐。

从西医的角度看,后小脑主要之脑干,脑桥,控制着肺有序的呼吸,心有序的跳动作用, 鸠尾穴部位结胸,干扰心肺的功能,也会反射到后脑部位, 发生拘紧,抽搐,僵硬,也是原因之一。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9-3 21:28
太阳病 发热,当用表散而反下之,热陷阳明,水热互结而作结胸,太阳经因其邪热陷于里,经络因邪陷更加不舒而项强,基本上说得过去,光明先生还是很有见解的。
都像光明先生这样研究中医,想不成为好中医都难。
没事老挑中医毛病,整天异想天开的创造一个新中医,想不成为庸医都难。
《伤寒论通释》把结胸项强解释为:邪结高处,气滞不畅,津液不能上承,经络失养所致。此解释牵强附会,不能令人信服。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9-3 21:35
认真讨论点中医的经典,这才是中医论坛的正路。老否定这个否定那个,论坛早晚得关张。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4 07:21
溪流 发表于 2016-9-3 13:28
太阳病 发热,当用表散而反下之,热陷阳明,水热互结而作结胸,太阳经因其邪热陷于里,经络因邪陷更加不舒 ...

       《伤寒论通释》把结胸项强解释为:邪结高处,气滞不畅,津液不能上承,经络失养所致。此解释牵强附会,不能令人信服。
======================================
         请先生不吝赐教!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9-4 12:42
溪流 发表于 2016-9-3 21:28
太阳病 发热,当用表散而反下之,热陷阳明,水热互结而作结胸,太阳经因其邪热陷于里,经络因邪陷更加不舒 ...

谢谢溪版主赞赏。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9-4 18:23
      《伤寒论》中有问题不易解时,就加上《金匮要略》的内容参考,再解不了时,就加上《温病学》方面的内容参考,再加上西医学中的《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等的内容参考、、、、、、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9-4 18:28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9-4 18:23
《伤寒论》中有问题不易解时,就加上《金匮要略》的内容参考,再解不了时,就加上《温病学》方面的内 ...

感觉有点酸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9-4 18:56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9-4 14:58 编辑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9-4 14:28
感觉有点酸

要不,味不全嘛。

酸,又成不好的了?五大味之一嘛
作者: 胡子+新疆    时间: 2016-9-4 19:25
一点看法,供参考。结胸病为太阳病误下而来,故有太阳病之遗留证,即项强证。太阳病本有营弱之项强,若发汗过多或攻下更易造成津液虚损而致痉。故大陷胸丸证之有如柔痉状为太阳病的遗证。。 另有或短气、或喘、或头面微肿等证,故与大陷胸汤中加杏仁、葶苈泻肺实。因证之位偏于上在头面项胸,故与小量大陷胸丸合白蜜缓下,论曰一宿乃下。
作者: 胡子+新疆    时间: 2016-9-4 19:31
关于阳明一证无论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前提皆为亡津液。
作者: 胡子+新疆    时间: 2016-9-4 19:49
伤寒不解,求诸内经。
作者: 胡子+新疆    时间: 2016-9-4 19:51
伤寒不解,求诸脉经。伤寒不解,求诸本经。
作者: 花儿倦了88    时间: 2016-10-2 22:10
热结结胸,如柔痉状,证明还有类似汗出有热,热盛伤津液,津液不得濡阳经络,再加上热盛,出现颈背不舒的症状,大陷胸汤泄下存阴。也有注家认为实结影响经络,从而出现如痉状。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3 06:26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9-3 10:23
大陷胸丸证结胸,在心口窝部位郁结,其寸脉浮而关脉沉,郁结的位置较高,干扰心肺的功能,对于肺来讲呼吸肯 ...

       《伤寒论》第131条谓:“……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对文中的“项亦强”,柯韵伯解释为“表未尽除”(《伤寒来苏集》),而多数注家则根据“下之则和”及结胸状如柔痉之汗出不恶寒而否定其有表证(如钱天来、汪苓友等)。四版全国统编教材《伤寒论选读》在解释“项亦强”时认为:“是邪结部位偏于上部。使上部经脉不利,故头项强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10-3 06:53
        131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 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黄半斤        葶苈子熬,半升      芒硝半升       杏仁去皮尖,熬黑,半升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密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柔痉:证候名。痉,是指项背强直,角弓反张,有汗的叫柔痉,无汗的叫刚痉。“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并不是真正的柔痉,乃因胸脘部硬满(胸、腹部大量积液)疼痛,头只能后仰而不能前俯,好象项部强直的柔痉一样,其实质和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完全不一样。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在感染病中是颅内感染脑膜刺激征的典型表现,在非感染性疾病中,是癫痫大发作的典型表现。

     全面的看问题,应该是【乃因胸脘部硬满(胸、腹部大量积液)疼痛,头只能后仰而不能前俯】,这样才与【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相符合。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