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请大家讨论:中医脾的解剖和脾主运化 [打印本页]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8 00:00
标题: 请大家讨论:中医脾的解剖和脾主运化
中医有一些解剖知识,对器官的命名,肯定是从解剖中得来。
有关脾的解剖知识收集如下:
脾与胃以膜相连、脾……附脊十一椎-----------这是说解剖位置。
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村,有散膏半斤。-------这是说大小和重量。
形象马蹄、形如镰刀,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形如犬舌、形如土瓜-----这是说形状。
马肝赤紫、状如鸡冠-----这是说脾的色泽。
出处就不用注明了。大家还有脾的解剖资料,请发出来,一并学习。
请大家讨论,这些解剖知识,和脾主运化的理论,有什么关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8 06:24
脾是运化!!脾是统血!运化与胃相表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8 14:53
中医有一些解剖知识,对器官的命名,肯定是从解剖中得来
=====================================================
回复:
是从屠夫那里来的!!不是从解剖学教授那里来的!!!
“解剖知识”这个术语,是西医,或者半拉子西医强加给中医的!!!中医术语里没有这个东东!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28 16:38
融合观先生热爱中医,精神可嘉,但是也应学习是熟悉中医经典理论,比如从《内经》中就可以看出中医是具有解剖经验,且重视解剖的。
《灵枢·经水篇》指出:“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府(腑)之大小,……皆有大数。”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怎么能说中医说解剖“是西医,或者半拉子西医强加给中医的”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8 18:00
他老人家是故意跟我寻气,本来他不一定是这个看法。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8 18:03
回复:
是从屠夫那里来的!!不是从解剖学教授那里来的!!!
“解剖知识”这个术语,是西医,或者半拉子西医强加给中医的!!!中医术语里没有这个东东!
要说我的解剖知识,真的还不如屠夫。我动手一共一两次,屠夫动手就数不清了。
您的解剖知识比我,比屠夫高许许多多,您讲讲,上述脾的解剖知识,或者说内容,对脏腑学说起什么作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8 18:21
压根,那就不是解剖学知识!!你认为那是解剖知识,你去讲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8 18:31
阴阳五行与天时地利通过取象比类相联系,通过取象比类,五脏与国家的官职相联系,通过取象比类阴阳五行与官职,五脏六腑形成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前面的帖子已经反反复复说了无数遍,李老师,你戴着西医的哈哈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是对牛弹琴,出力不讨好!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6-8-28 19:03
本帖最后由 jyds123 于 2016-8-28 19:06 编辑
难经.四十二难 中对于脾的解剖是有一点争议的,李老师为啥不选别的脏器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8 21:32
您说不是就不是,听您的。
您是否定中医有解剖知识有解剖学,明确了。以后就不许反悔奥。
咱们俩再不许说解剖了。不要和以前讨论心那样说的不讲解剖,您就要讲,这次说话算数奥。
那就您讲脾主运化吧。慢慢来,一步一步讲。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8 21:33
我想五脏都讨论,可以讨论中间老出岔。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8-28 21:52
这个问题,大概就要从考古着手。
河间金先生何在?一一祖国需要您,祖国的医学需要您,,,。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8 22:02
河间先生来了更好,不过,这几天讨论的这几个问题,本来浅显,还用不着他。他的问题比较深,这几天来的各位,有这些问题就够聊了。呵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8 22:17
脾是运化,对不对!!!如果你头脑中的“脾是运化”谬论统治着!我讲脾主运化不是对牛弹琴嘛!我干对牛弹琴,出力不讨好的事,我不是傻帽吗!!!???我还得挨板子!!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8 22:21
这会您说对了,脾,就是运化的意思。
本帖是请大家讨论,运化和这些解剖知识有什么关系。请大家讲。咱们俩都知道脾就是运化了,话留下,大家讲完再说。要是大家否定了,咱们听大家的,好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8-28 22:25
您就不会避开板子?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8 22:50
我不讲三七21了!讲了也是对牛弹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8 22:53
“肾是精”、“心是神明”才是真正的造谣,没有这个造谣,哪里会出来肾是水之说!!!
现在还在造谣:脾是运化!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8-28 23:17
讲了别人听不明白?就不会深入浅出?一一归根到底,还是讲者无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8 23:24
三七21与三七24辩论!按照先生的名言:不是一个范畴!傻帽啊!!!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8 23:36
现在还在造谣:脾是运化!
-----------------------------
您连造谣和首创也分不开,就瞎嚷嚷。
脾是运化,是我说的,我说的我认账。这里如果我说这是内经说的,这叫造谣。如果我说这是我说的,这是实事求是,明白吗?
谁说谁认账,这就只有对错之分,不存在造谣问题。
至于我这话对不对,您来评判啊,只要您有这个水平。字越打越大,嗓门越喊越高,您不累?歇歇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8 23:58
llyyjj 发表于 2016-8-5 14:14
【心主神明,心主神,心是神明】 内涵上都正确,表述上心是神明正确。
【心就是神,神就是心】……
=====================================
你是不是把心主神明,造谣为心是神!!!!!!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9 00:07
您还不懂什么叫造谣?我讲过了。心是神是我说的,我没有托名,怎么是造谣?
如果您说,心是神是融合观说的,这就是造谣。因为不是融合观说的。懂了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9 00:18
“肾是精”、“心是神明”才是真正的造谣,没有这个造谣,哪里会出来肾是水之说!!!
现在还在造谣:脾是运化!
李老师,你就是一个造谣,篡改中医理论之始作俑者!!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8-29 21:11
快去跟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玩去吧
学术争鸣,就是有理讲理,也就是懂就是装,不要装懂,更不要胡搅蛮缠,因为是成年人了嘛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9 21:16
三七21与三七24辩论!按照先生的名言:不是一个范畴!傻帽啊!!!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9 22:16
脾是运化!
您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不知道?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30 21:49
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30 22:54
是这个意思,语言表达上需要修改,等大家同意了再修改。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31 05:55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8-30 22:01 编辑
谁的意思? 谁造谣??
【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是造谣!有疑问吗!!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9-1 05:38
谢谢分享中医古籍中关于脾脏解剖的记载。
1,无论如何,这都说明中医的前辈是有解剖活动的,故而也说明中医的临床理论是有解剖依据的。那种认为中医不重视解剖,不依据解剖的观点是很片面的。
2,中医藏象学说关于脾主运化等理论,是有解剖依据的,但是这些理论的形成和依据并不是完全和西医所认为的脾脏一致。实际上,中医所依据的脾脏比西医涵盖的范围大,其中不只是包括西医所谓的脾脏,还包括西医所谓的胰脏等。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9-1 05:41
建议:
大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是可喜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发言要文明,要密切联系主题,要言之有物。那些斗嘴,怄气性的的发言,还是少来为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 10:44
llyyjj 发表于 2016-7-23 14:25【 心主神明在中医理论里是正确的】
李老师, 你这句话还算数不算数!
【我对中医与解剖关系的看法】 欢迎李老师讲解【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与解剖学关系的看法!!!
这些问题与后面的讨论直接相关!我之所以不放过这些问题,就是我知道他的要害!这不是斗嘴。
我要求他把自己说的话,说圆了!如果他自己说不圆,矛盾百出,他的话一定是错误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 10:48
llyyjj 发表于 2016-7-23 14:25【 心主神明在中医理论里是正确的】
李老师, 你这句话还算数不算数!
【我对中医与解剖关系的看法】 欢迎李老师讲解【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与解剖学关系的看法!!!
既然【 心主神明在中医理论里是正确的】,请教李老师:心主神明与解剖学的关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 18:40
【 中医能治病,治疗作用肯定要落实在解剖实体上,这是中医和解剖学的第一个关系。】
回复:
这是第一个错误观点。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疗作用肯定要落实到具有生命力的活体上,而不是解剖学的实体上!这是其一。其二,治疗的结果痊愈或者好转,只可能恢复活体的功能,形态结构(解剖学、细胞学)的变化几乎是不可能恢复原状的。
西方解剖学,只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解释人体的功能。解剖学不能够直接产生功能!肌肉与骨骼,不能直接跑步!大脑皮层不能独自产生感觉与思维!余类推。心脏不能自己独立跳动,胃肠不能独立消化食物……!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1 22:08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疗作用肯定要落实到具有生命力的活体上,而不是解剖学的实体上!这是其一。
--------------------------------------------------------
废话!
生命力的活体难道不在解剖实体上?难道在空中漂浮着?
照您这么说,我们平时说顶天立地、脚踏大地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脚上穿鞋,脚没踏大地,踏的是鞋和袜。
您可太逗了。
第二条理由我都懒得说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 23:01
生命力的活体难道不在解剖实体上?
=============================================
回复:
李老师,你不懂解剖学吧!解剖学是在解剖实验室里进行的,手术台上不能进行人体解剖!!解剖学的实验对象是尸体!具有生命力的活体不在解剖实验室尸体上!活人与尸体,本质差别!
你不要气糊涂了!!!
第二条理由,是我的错,对牛弹琴了!第三个理由,那就不要听了,我讲给别人听!谢谢你。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1 23:27
解剖实体,是解剖学的概念。
这您不要蒙我,解剖活动在实验室,解剖学在书本上,解剖课的一半在教室上,一半在实验室上。
这些都是没用的话,您不要用这些没用的话来打岔。
解剖实体,就是指,解剖学里认识的人的器官、组织这些东西,治病,就是作用在这些解剖实体上。
这是说医学治病。
如果是装神弄鬼,巫神治病,就不一定和解剖实体有关系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 23:46
治病,就是作用在这些解剖实体上。
=====================================
回复:
李老师,你把输液输到解剖尸体上??把中药拿到解剖室给解剖实体喝!!!
解剖实体,是解剖学的概念。是指解剖学使用的尸体!!!
什么叫解剖?。《内经》中提到“若夫八尺之上,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尸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皆有大数“
‘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1 23:55
解剖实体,是解剖学的概念。是指解剖学使用的尸体!!!
----------------------------------------------
您也太雷人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2 00:06
你不知道对不对,这就对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3 22:14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6-9-3 22:16 编辑
本帖是要学习讨论脾的解剖内容和脾主运化的关系。
融合观老先生跟着打搅了好几页,现在咱们说正题吧。
首帖我列出了古医籍中脾的解剖的内容。现在再列出《内经》有关脾的作用的论述,本帖主题就是看看这些解剖内容和脾的作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脾与胃以膜相连、脾……附脊十一椎-----------这是说解剖位置。
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村,有散膏半斤。-------这是说大小和重量。
形象马蹄、形如镰刀,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形如犬舌、形如土瓜-----这是说形状。
马肝赤紫、状如鸡冠-----这是说脾的色泽。
---------------------------------------------------------
《灵枢·决气》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脾生肉
《素问.萎论》
脾主身之肌肉
《素问·经脉别论》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素问·奇病论》
五味人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或曰皆属脾土)。
------------------------------------------------------
上下两部分内容,上部分是关于脾的解剖所见,下部分是关于脾的作用的。
问题:
1,中医认识脾的作用,是否根据解剖所见来认识?如果是,如何认识?
2,如果不是根据解剖所见来认识,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脾的作用?
这些问题,是落实脏腑学说来源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医理论能否成立的根本问题。欢迎大家发表高见。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3 23:55
脾主运化一语,不是出于《内经》。应是后人对《内经》观点的表述。以运化为主讨论脾的作用,应该有几个步骤,或者几个内容:
1,脾主运化出于何处?
2,脾主运化含义如何解读。
3,是否正确、全面表述了《内经》对脾的论述。如表述有错或有漏,我们可以纠正或补充。
4,如果脾主运化代表了《内经》和整个中医对脾的认识,这个认识从何而来?与前面解剖知识有何关系?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9-4 05:53
拜读了llyyjj先生的帖子,深深被他认真和坚持不懈的治学精神所感动。
对于脾主运化,没有必要怀疑。对于古人的脏腑观点是源于解剖也不用怀疑。当然中医理论的形成,并不是完全根据解剖,也是由于古人长期观察人体所表现的一切生理病理现象,从而探知人体正常和反常现象的规律性,用阴阳五行理论,结合解剖知识,加以演绎和归纳,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藏象学说,故而中医所指的脏腑,不能单从现代解剖学所说的脏器去理解。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
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内,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这一段话没就比较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脾主运化的过程和作用。除此,还能有其他的解释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4 06:04
请李老师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llyyjj 发表于 2016-7-23 14:25【 心主神明在中医理论里是正确的】
李老师, 你这句话还算数不算数!
【我对中医与解剖关系的看法】 欢迎李老师讲解【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与解剖学关系的看法!!!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4 07:09
发生藏象学
编辑 锁定
本书不但将藏象学说在现有阶段水平基础上进一步引向了深入,而且重新审视了中、西医学这间的本质区别,对中医现代研究所面临的困难提供了理性分析,并进而为确定中医科研工作的方向提供了指导。更为重要的提:鉴于发生学方法的普适性, 本书将整个中医学的研究提供足资借鉴的线索或蓝本。此外,本书文笔流畅,旁征博引,论证严密,文理上也堪称佳作。
本书发生学方法是反映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阶段、形态和规律的方法。该研究的特有问题是对象的成长问题,即过程问题,着重揭示研究对象赖以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重要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其应用迄今已有250年的历史。本书以发生学这一新颖的视角对藏象学说从“纵”、“横”两个方向进行了认真严肃的审视。
目录
编辑
第一章 发生学方法——实践的选择
第一节 藏象学说现代研究史略及现状述要
第二节 发生学方法简介及评价
第二章 藏象学说的创生
第一节 第一部人体解剖学是中国人写的
第二节 《内》《难》的脏腑解剖学成就
第三节 解剖方法作为藏象学说发生始基的确认及其意义
第三章 从实体到功能态的演化
第一节 演化的启动
第二节 演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第三节 演化的方向选择
第四节 评价——“智者”、“愚者”与“察同”、“察异”
第四章 “悖论”及其认识
第一节 “悖论”
第二节 认识
第五章 藏象学说若干基概念及理论问题的发生学思考
第一节 脏象、藏象
第二节 藏象界定
第三节 五藏阴阳的界定
.第四节 藏府之气的界定
第五节 藏府之气、阴、阳地相互关系
第六节 历代文献少论肺阳、肝阳、脾阴概念的原因再发现
第七节 肾精的概念及其与肾气、肾阴、肾阳、肾藏概念的关系
第六章 藏府生理特性的发生学诠解
第一节 五藏的生理特性
第二节 六府的生理特性
第七章 藏府生理功能发生学诠解
第一节 五藏生理功能的发生学诠解
第二节 六府生理功能的发生学诠解
第三节 奇恒之府生理功能的发生学诠解
第八章 藏象学说系统观念的最后确立
第一节 藏府相合理论的发生
第二节 五藏与志、液、体、窍关系理论的发生学剖析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4 07:11
《内经》脾藏象理论发生学研究
刘黎明
【摘要】:研究目的: 揭示《内经》脾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因素、建构过程,系统挖掘整理脾藏象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过程性规律和原理。 研究方法: 采用中医发生学研究方法,即运用文献学、史学、文字学、哲学、社会学、逻辑学等综合方法,对脾藏象学说初创时期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形成与演变,作出客观而确实的诠释。 研究内容: 分析《内经》脾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因素,包括文字发生、解剖形态、气、阴阳、五行学说、易学理论、社会医学模式、医疗实践反证;分析其理论体系的建构方法;分析其演进轨迹。 研究结果: 古代解剖学奠定了脾藏象理论的始基;文字发生学是脾藏象理论的建构之砖,确立了脾胃的某些特定功能、形态,并体现一定的心理、文化蕴意;气、阴阳、五行、易学、社会官制文化等是建构脾藏象理论体系的框架因素;观察法、医疗实践法、逻辑法等方法是建构脾藏象理论的重要方法;脾藏象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实体向功能态的演化及其理论体系最终确立的演讲过程。 结论: 运用中医发生学方法能够揭示《内经》脾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因素、建构过程及建构方法,能揭示其理论的基本范畴、内在特征和本质规律。
【关键词】:黄帝内经 脾 藏象 中医发生学 理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221
【目录】:
• 英文摘要3-5
• 中文摘要5-6
• 前言6-7
• 第一部分 关于发生学7
• 第二部分 《内经》脾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7-13
• 一、 脾胃的形态部位7
• 二、 脾胃的生理特性及功能7-10
• 三、 脾胃的内外联系10-13
• 第三部分 《内经》脾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因素13-26
• 一、 不可或缺的理论之砖石13-16
• 二、 脾藏象理论创生之基16-19
• 三、 脾藏象理论借以建构的框架19-23
• 四、 检验藏象理论的准绳23-26
• 第四部分 脾藏象理论体系建构所采用的方法26-28
• 第五部分 脾藏象理论体系的演进28-30
• 第六部分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
• 主要参考书目31-32
• 综述32-36
• 致谢36-37
• 个人简历37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4 07:14
大家把上述文章学习一下,就知道啦!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4 07:18
心肝脾肺肾的发生学,都已经完全研究清楚了!当然,还有些争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4 21:09
看来,没有疑问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4 22:15
谢谢千总鼓励!
探讨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怀疑脾主运化,正是因为运化功能,看得见、摸得着,是“脾”的唯一表现(其他功能由运化代表),而这个功能和“脾“、“脾脏”的关系却感觉糊涂,所以请大家一起来探讨。
探讨的内容有两个,一是五脏学说与解剖学五个器官有何种关系。二是古人在当时的条件下,如何创立脏腑学说。
脏腑学说基本内容在内经时期就形成了,一直主导中医理论。内经稍后不久,古罗马形成了盖伦的解剖学,却对医学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西方的医学在此一千年后才开始发展。
探讨脏腑学说形成过程,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发展,西医发展,中医能否独立存在,取决于中医核心理论能否独立存在。
中医理论如果不发展,能否继续保持历史地位,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明白。
为了中医理论的发展,探讨中医理论形成的源头就非常必要了。
我在中医论坛,探讨问题的都是围绕这个目的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4 22:26
您46、47两条,是一本书的目录。如果“发生学”这个新名词,表示的是某种理论的研究、产生过程的话,那么,这本书的内容大概就是我要探讨的问题。
(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因为发生学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大概现在引申出来其他意思了?)
可是只有目录,没有内容,只能说明有人研究这个问题,不能看出来观点。
不过,就从目录来看,有两点和我的想法不同,1,如果认为藏象学说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话,这一点我不同意。我认为,古人的解剖学不会对医学产生作用。2,目录中拉扯出来的五行学说、易学理论这些,我认为和藏象学说的形成没有关系。
但我对该书的看法,只是从目录中猜测,不算数的。
如果能引出来其中的几节,就好讨论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4 22:31
欢迎李老师讲解【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与解剖学关系的看法!!!
-----------------------------------------------
讲解【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是我发这几个帖的目的。就是通过这几天帖的讨论,论证我的这个认识正确与否,欢迎大家在这几个帖里发表高见。
我发表了心与神明,肾主水,及本帖,还有肝、肺二脏的没有发,我们可以逐一讨论。
脏腑学说与解剖学的关系,也在探讨内容中,只是可能更复杂一些。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4 22:50
请李老师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llyyjj 发表于 2016-7-23 14:25【 心主神明在中医理论里是正确的】
李老师, 你这句话还算数不算数!
【我对中医与解剖关系的看法】 欢迎李老师讲解【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心主神明】与解剖学关系的看法!!!
一说正事就稀松!
请李老师先把自己的观点摆出来,大家才好讨论!你只管出题,不发表自己的明确观点,怎么讨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5 06:48
李老师,卡壳了!!
如果你承认你没有能力说出:【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心主神明】与解剖学关系的看法!!!
只要你明确表态没有能力解释::【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心主神明】与解剖学关系!
我立即说明:中医藏象的功能是怎么来的!!是谁发现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5 22:36
只要你明确表态没有能力解释::【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心主神明】与解剖学关系!
我立即说明:中医藏象的功能是怎么来的!!是谁发现的!
------------------------------------------------
您这条件提的不对。我提出观点,自然是我认为我能解释,解释的对错是另一回事。现在我提出了,然后再说我不能解释,我不是闹着玩吗?
藏象的功能是怎么发现的,解释了肾是精等等,就自然要谈到这个问题。
您今天这么说,就是表示您对这个发现过程很明了,那就请您先讲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6 08:14
您这条件提的不对。我提出观点,自然是我认为我能解释,
==================================================
那么,你就先解释看看!试试!【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心主神明】与解剖学关系!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6-9-8 19:30
他的见解深吗,何以见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9 22:04
金栋先生经典内容熟悉,长于考证。本帖要探讨脏腑学说的产生过程,需要从经典说起。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9 22:10
我发的这几个帖,是要引起大家关注,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我对脏腑学说本义的认识,准备另外发帖,五脏逐一探讨。您催了,我尽快先发一个。
我以后要谈的是脏腑学说产生的来由,不是和解剖学的关系。
脏腑学说和解剖学的关系,现有的研究,没有关系。以后的研究深入了,一定有密切关系。这句话,可能一下子听不懂,以后慢慢说。
一句话,脏腑学说的创立,和解剖学没有一点关系。
请大家注意红字。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9-10 05:37
请问,凭什么说“一句话,脏腑学说的创立,和解剖学没有一点关系。”?????那和什么有关系呢?????中医学里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是根据什么来的呢?请赐教。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9-10 05:48
本帖最后由 大光明云 于 2016-9-10 06:11 编辑
李老师可以写论文,我知道你要说什么。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10 16:23
千总问的话,不是三言两语能回答的,我想大家充分讨论以后,慢慢总结大家的意见,探讨出脏腑学说的形成过程。
太白侠先生在另一个帖里有段话,我觉得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
拿“心”做例子。虽然,把行使君主职能,出神明,定义为“心”了,但是,在做为解剖标识的时候也用心这个词儿,比如“心下”,就是指解剖之心的下面。为了说明解剖之心病情,一般用其它名称代之,如胸中、膻中、心中、真心等。真心痛,就用“真心”来区别对待借用解剖“心”这个称谓而重新定义内涵的那个出神明的“心”。
还有,在千总《浅谈血虚和贫血》的帖里,jyds123先生问:古中医的血和现代医学的所指的血液,难道不是一回事吗?很奇怪那么多人的否定。
我回答说:
中医的血和西医的血液肯定是一回事。中医的血虚和西医的贫血就不是一回事了。
打个比方,我们说,这个人是坏蛋。这句话,大家都听懂,是说这个人坏,而不是说这个人是个蛋。
引出来这两段话,只是我的一个初步思路。欢迎大家发表高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0 16:51
西医的心脏里是血液!中医的“心”里是精汁三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1 20:49
西医的心脏里是血液!中医的“心”里是精汁三合!
这是科学与真理之争!输赢如何?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08
中医脾的运化功能,实际上是指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结合西医的认识,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虽主要在小肠进行,但还须有消化腺如胰腺、肝脏及消化液如胰液、小肠液、胆汁和消化酶等的参与。延伸来说,脾的运化功能,实际上囊括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非单指某脏、某腑。
中医脾主运化的功能与解剖之脾脏没有关系。还是五行之推演!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11
【原创】中医的脾脏与胰腺是否相同?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关于中医脾脏到底是什么?结合清末及近代中医名家的观点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浅谈拙见如下。
中医脾的运化功能,实际上是指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结合西医的认识,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虽主要在小肠进行,但还须有消化腺如胰腺、肝脏及消化液如胰液、小肠液、胆汁和消化酶等的参与。延伸来说,脾的运化功能,实际上囊括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非单指某脏、某腑。那么中医的脾脏是否就是西医的胰腺?二者有何关系?
胰腺是位于腹后壁的一个狭长腺体,横向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胰的前面隔网膜囊与胃相邻。胰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胰的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等)有分解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作用。其内分泌部即胰岛,散在于胰实质内,胰尾部较多,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胰的分部可分为头、体、尾3部和胰管。
《素问·太阴阳明论》载:“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素问·厥论篇》载:“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问·奇病论》载:“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根据现代解剖的观点,与胃以膜(隔网膜囊)相连最近和最密切是胰腺,而并非是脾,胰腺直接位于胃的后面。虽脾位于左季肋部,位于胃的左下方、胃底与膈之间,脾由胃脾韧带等韧带支持固定,但终不如与胰腺联系最近、最密切。再从生理功能上讲,饮食物入胃以后,经初步消化后的食糜下降至小肠---十二指肠,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经胰管将消化液、酶与胆汁汇同注入到十二指肠参与消化。此可理解为是胰腺“为胃行其津液、行其精气”,而并非是脾脏。
胰,最早谓之(月臣)[非此字,键盘无此字,而用此字代之。当为(月颐)字去掉后面的‘页’字而成],曰本人谓之“膵”。按《玉篇·肉部》:“(月臣),豬(月臣)也。”《广韵·之韵》:“月臣,豕息肉。今谓之豬月臣。”《集韵·之韵》:“月臣,豕脾息肉。”猪的脾息肉即是月臣(胰)。《本草纲目·兽部·豕》:“月臣,音夷。亦作胰。时珍曰:一名肾脂。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门,三焦发原处也。肥则多,瘦则少。盖颐养赖之,故谓之(月臣)。”
膵,胰脏(腺)的旧称,历代字书如《玉篇》、《广韵》、《集韵》等未见载录。实际上,“膵”字系由曰本人自己创造的汉字,称为“膵臓”。《中华大字典·肉部》:“膵,胰也。亦谓之甜肉。曰本谓之膵。”日语的词汇有3种,即曰本固有的词汇、汉字和外来语。所以曰本的词汇,一部分有汉字,一部分有假名(曰本的字母叫假名),一部分有汉字加假名,还有一部分是自造字及外来语。膵,就是曰本人自造汉字,但不读脆(cui)音,有自己的读音。“膵臓”,上写假名すぃぞぅ。近代中医名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一治消渴之名方“滋膵饮”,即是以猪胰子治糖尿病。《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消渴方》:“滋膵饮,治消渴,生箭芪五钱,大生地一两,生怀山药一两,净萸肉五钱,生猪胰子三钱切碎。”
中医经典《难经·第四十二难》载:“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说明脾是有解剖基础的,但其记载之重量不可信,而“扁广三寸,长五寸,犹为近之。”(张山雷《难经汇注笺正》语),与现代解剖的实际大小、长短差不多。
《经》中之“散膏”为何?清末及近代医家,多参以西说予以解释。如
张山雷认为系指胰腺组织,在其著作《难经汇注笺正》云:“谓有散膏半斤,则脾不中虚,膏何可贮?今西国学者,谓胃后有甜肉一条,长约五寸,头大向右,尾尖向左,正中有一汁液管,斜入小肠,上口之旁,所生之汁,如口中津水,则古所谓散膏半斤,盖即指此。古之所谓脾者,固并此甜肉而言,此甜肉之汁,运入小肠,原与胆汁入小肠之定同路,亦所以助消化者,正与古人脾司运化之义符合。”
张锡纯也认同此说。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消渴方》说:“盖膵为脾之副脏,在中医书中名为散膏,即扁鹊《难经》所谓脾有散膏半斤也(膵尾衔接于脾门,其全体之动脉又自脾脉分支而来,故与脾有密切关系)。有时膵臓发酵,多酿甜味,由水道下陷,其人小便遂含有糖质。”
叶霖《难经正义·四十二难》注云:“胰,附脾之物,形长方,重约三四两,横贴胃后,头大向右,尾尖向左,与小肠头为界,左之小尾,与脾相接,中有液管一条,由左横右,穿过胰之体,斜入小肠上口之旁,与胆汁入小肠同路,所生之汁,能消化食物,其质味甜,或名之甜肉云。”
清末及近代医家,多接受西说,而倡中西汇通。在解剖方面有时多以西说来验证古代中医的理论,但始终未能相合。
时贤赵洪钧《中西医结合二十讲》云:“脾是很晚才发现的器官。《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说明脾确有所指。后人又说脾在胃下。故脾很有可能是胰腺,也可能就是西医所说的脾。”
由于胰腺的位置较深,前方有胃、横结肠和大网膜等遮盖,所以古人很难发现胰腺这个器官。由于古代解剖不精细、不完善,有很对缺陷,古人并未发现胰腺。
由于古代解剖的局限性,对于脾和胰腺的区分不是特别明了,甚至将胰腺隶属于脾脏。这在古典医籍和古代字书中可见一斑。中医的基础理论,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由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观等思想来统帅的,所以中医已承认脾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和病理变化,并一直指导临床实践,而且疗效确切。若将脾脏的功能再转嫁回胰腺,将打乱中医固有的理论模式,不利于指导临床,并从感情上也难以接受。
胰腺“其质味甜,或名之甜肉”、“亦谓之甜肉”等说法,是否是甜肉?不知有哪一位学者真去尝试之,以验证其真伪。否则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另外根据现代解剖,在脾的附近,特别在胃脾韧带和大网膜中存在副脾,出现率为10%~40%。副脾的位置、大小和数目不定。由于个体差异和古代解剖的局限性,这个副脾是否就是《难经·四十二难》之“散膏”?不得而知,待日后有志之士继续探索之。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15
综上所述,中医的脾脏与胰腺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而且中医的脾脏亦非西医的脾脏。这是因为中医的五脏,乃四时、五行、气化的五脏,乃“象”思维理论的五脏,非单纯指血肉解剖之五脏。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11 23:28
这是因为中医的五脏,乃四时、五行、气化的五脏,乃“象”思维理论的五脏,非单纯指血肉解剖之五脏。
--------------------------------------------------------------------
金栋先生,您这句话,还留了一个尾巴,就是我标红色字体的。
您意思是还和解剖之五脏有关。
请讲有关的部分。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33
心主血脉是否与解剖有关?肺主气是否与解剖有关?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35
五脏的生理功能肯定与解剖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五行之推演!脾主运化则是。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36
五行之推演,因为没有临床经验做基础,其推演的结果则是或然性,甚至不准确。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37
五脏的生理功能是否正确,因为古代没有参照物,只有经过临床去验证。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38
现在有了西医这个参照物,则会发现中医五脏的解剖与功能不完全相应。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39
首先发现这个问题的是——清代医家王清任,见于其著作《医林改错》。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43
脏五腑六,脏为什么是五,腑为什么是六?就是根据天人相应推演而来。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46
《汉书•律历志》云:“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也。”于是必然脏五腑六。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47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第四十一》:“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48
《灵枢•经别》云:“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府,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道。”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49
《白虎通·五行》云:
“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1 23:54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就是化天数而成!岁有十二月以应十二经脉,年有三百六十五日以应三百六十五络,这些是不可能得到解剖的证实。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2 00:00
【原创】脾病泄泻乃五行化的推演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泄泻是肠道疾病的症状之一,与脾脏何干?但中医理论认为,泄泻与脾病有关,乃五脏附五行类比推演而来!
由于西学东渐,五行存废问题争论了个把百年,至今仍在争论,很难统一。那么,试问脾病泄泻这个临床实际病证,是否与五行有关?
脾在五行属土居中而主大腹,大腹内的器官正是肠道的解剖位置,所以大肠、小肠的生理病理多责之于脾脏。因此,无论是功能性腹泻,还是器质性腹泻;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腹泻,中医治疗多从脾着手,慢性者又涉及肾。
中医理论认为,泄泻的主要病机是脾病(虚)湿盛,脾虚水湿(津)代谢障碍所致。因为脾主运化,脾虚健运失常,水湿不循常道,下注肠道而为泄泻。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经典上的这句话,是否与五行有关?一年明明是四季(时),为了与五行五脏相配,必须人为的增加一个长夏而附会之。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中央为土,病在脾。”人体(腹部)的中央正是肠道的解剖位置,中医经典上的依据正是脾所主,乃五脏附五行的类比推演!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就飧泄而言,这是肝气乘脾证的典型经典名句。是否五行有关?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这是经典上的脾病腹泻之理论依据。
可见,脾虚腹泻,当用健脾补脾的止泻方法,补脾可以益肠止泻,所以才有了中成药——补脾益肠丸的问世。
这是中医的真理吗?这个需要科学来检验吗?临床检验行吗?比如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汤等行之有效的方剂来治疗脾虚泄泻行吗?
用现代解剖生理去验证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正确性,可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为什么必须用“西医能不能否定中医”、“西医能不能肯定中医”这样的话题来叫板?为什么不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呢?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2 00:05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6-9-12 00:06 编辑
【原创】“脾为谏议之官”小识
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 栋
网友岐黄密室发帖子问:
《灵兰秘典论》对十二藏的论述:“脾胃者,仓廪之官”,是否传写之误?疑问如下:
1、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也,仓廪就是仓库,是物资中转站,即“传化物”的机构。脾为藏,主运化,与此功能不符。
2、十二藏中,其他十藏,都分别封了官,甚至心与心包都不例外,却唯独把脾胃合在一起,与文例不符。
真相究竟是什么样子?请各位探讨。
金栋答曰: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愚见认为这句话有遗漏或缺陷。因为脾为脏,胃为腑,正如网友所说:“而脏是藏精气的,腑是传化物的。仓廪是仓库,是物资中转站,即传化物的机构。脾为藏,主运化,与此功能不符。十二脏中,其他十脏,都分别封了官,却唯独把脾胃合在一起,与文例不符。”或疑当时没有合适的脾之官称,而与胃合在了一起。亦或有遗漏,不得而知。
《说文·肉部》云:“胃,谷府也。”《难经·四十二难》虞注:“胃为仓廪之官。”《素问·五脏别论》云:“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即真正接触水谷并参与水谷的消化(与吸收)者,当是肠和胃。如《灵枢·本输》:“胃者五谷之府。”《灵枢·肠胃》:“余愿闻六腑传谷者,肠胃之大小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灵枢·平人绝谷》:“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而“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灵枢·本输》),故仓廪专指胃腑,而不包括脾脏。
在《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虽论十二脏之相使,但经文中只有十一脏,而是将脾与胃合在一起论述的,所以《新校正》说:“详此乃十一官,脾胃二脏共一官故也。”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王冰以后的学者,疑在参考了《华氏中藏经》及孙思邈《千金方》等予以补充为“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刺法论》)和“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本病论》)的。
据龙伯坚《黄帝内经概论》考证:“《素问遗篇》的著作时代,肯定是在王冰以后,高保衡、林亿以前,大概是公元第九、第十世纪前后。”所以古人认为《素问》的两个遗篇不是《素问》原有,是有道理的,即王冰以后人所讬名而已。其作者,应该是《内经》基本完成之后才出世的。所以才有了《素问遗篇·刺法论》“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之分离与补充及《素问遗篇·本病论》“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的说法。知,通智,智慧、计谋、良策。周,周到、周密、全面。
“脾为谏议之官”,或源于《中藏经·卷上·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所云“脾者土也,谏议之官,主意与智”及《千金方·卷十五上·脾脏脉论第一》所云“论曰:脾主意,脾脏者,意之舍,意者,存忆之志也。为谏议大夫,并四脏之所受。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意者,脾之所藏也”。
谏,直言规劝的意思,多用以下对上。古代设谏议之官,目的是用言语规劝君王或皇帝的过错,使其改正。《白虎通·谏诤》:“君至尊,故设辅弼置谏官。”
谏议大夫,《辞源·言部》:“官名。秦置谏大夫掌论议,无定员,至多数十人,属郎中令。汉属光禄勋。东汉改为谏议大夫,历代因之。隋属门下省,炀帝曾一度废置。唐后置。……宋因之,并以为谏院之长。元无谏官。明洪武二十五年复置,不久又废。”
“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是什么意思呢?张介宾《类经》注:“脾藏意,神志未定,意能通之,故为谏议之官。虑周万物,皆由乎意,故智周出焉。”《中医大辞典》:“谏议之官:《素问遗篇·刺法论》:‘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喻脾有协助心神决定意志的功能,故称。”
五神脏,肝、心、脾、肺、肾也。《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灵枢·九针论》:“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刺法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为谏议之官,知(智)周出焉。”
以上各官的功能,皆是协助心神控制调理全身的情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所以据文例及功能,应该将“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补入《灵兰秘典论》,以合十二官之数,所以才有了《素问》遗篇《刺法论》的补入。而宋·陈言(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八·内所因论》在论十二官之功能时则补为:“脾者,谏议之官,公正出焉。”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9-12 00:13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6-9-12 00:14 编辑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金栋按:通篇之义,“官”本是“脏”之变文,即脏腑器官之官。而对于“官”之解释,历代《素问》注释有指官僚、官宦、官职之官称者,如森立之《素问考注》云:“心君,肾小君,肝武官,肺文官,脾货谷官,国家之官僚悉焉。”王洪图《王洪图内经讲稿》:“这是以一个封建王朝的官职设置来比喻人体中十二脏腑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是为何?乃源于中医的象思维理论,即比类取象而已。以古代封建社会的官职名称比喻脏腑的功能。与解剖何干?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9-12 05:38
中医的脏腑学说是以人体的脏腑功能来分类的,但是中医所说的脏腑功能并不是局限于现代解剖所认定的脏腑,而是现代解剖所认定的脏腑功能的综合分类。比如中医所说的脾的功能所涉及的脏腑不只是现代解剖学上的脾脏,还涵盖了现代解剖学上的胰脏以及部分肠胃的功能。现代解剖所认识的脏腑是具体的和固定的,但是中医所归类的脏腑功能确实灵活的和有选择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2 06:38
绕来绕去,还是老问题:脏腑的功能与西医解剖学不符!
按照西方科学与西医的标准,中医理论完全是不科学的!!!这一点没有任何异议!
判定真理的标准是实践!200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医理论是真理。这一点也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所以,西医是科学;中医是真理!没有任何异议!!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9-12 07:39
所以,西医是科学;中医是真理!没有任何异议!!
————————————————————————
还没睡醒吧?
西医绝对是科学,而绝对不是真理?
中医绝对是真理,而绝对不是科学?
科学与真理是水火不容的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2 07:59
我说出来了道理!你也说说理由!口号没有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2 08:08
科学是不是真理,还要实践再验证验证!!例如四环素是科学的,最终被淘汰出局。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2 08:16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张仲景,不懂西医循环系统,心脏的西医解剖学,他怎么会正确诊断与治疗冠心病??没有西方科学,解剖学,能不能治疗冠心病???余类推。
张仲景不知道细菌,病原体……西方科学,《伤寒论》治疗感染性疾病直至今日,还是有效的!作何解释??
中医理论不是西方科学,是真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9-12 09:29
解剖是医学的基础,中医不可能例外,除非中医不是医学。对中医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所有质疑和恍惚,槪由于此。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9-12 09:33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非中医界自己。但是,这种可能非常渺茫,因为中医界到目前为止对这个问题还基本上是不认识、不承认、不知道。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9-12 09:36
所以关于解剖的问题就不要问了,问了也白问,由它去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2 11:17
用一个不明不白的“解剖”,混淆中西医的区别!如同太白侠所云:泰山!仁海先生的间接生!!胡拉乱扯!!
中医不是西方医学!与西医解剖学无关!!中医是真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9-12 12:50
中医看病看啥呢?看人。中医治病治啥呢?治人。
病人看中医看啥呢?看人。病人看中医治啥呢?治人。
但是很奇怪:人呢?人在哪里呢?快出来!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12 15:10
讲中医问题,稍微深入一点,您老就不懂了,不懂,就不要跟着起哄了。
您自己看看,在这几个帖里,除了表态性的发言,正经探讨学问的,您发过一个没有?
再说,您对大家研究中医理论来源这么反感,百般阻拦,中医怎么得罪您了?
张功耀也没有像您这样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2 15:44
脾是运化,与解剖什么关系??问你几十遍了,你怎么不回答!!
心主神明是正确的,与解剖什么关系?你为什么不回答!!
都是李老师你自己说的话!不能自圆其说!!!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9-12 17:04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6-9-12 17:14 编辑
脾是运化,与解剖什么关系??问你几十遍了,你怎么不回答!!
心主神明是正确的,与解剖什么关系?你为什么不回答!!
-------------------------------------------------------------------------
怎么没回答?早就说了。我现在重复说一遍,您认真听,不要听不懂乱打岔。
1,脾主运化、心主神明的认识或曰学说的创立,与解剖学毫无关系。
2,脏腑学说的心、脾,与解剖学的心脏、脾脏有部分关系。
怕您理解错误再打岔,解释一下,也就是把这两条概括一下:
1,脏腑学说的形成,不是在解剖学基础上形成的。
2,脏腑学说的五脏功能,都有解剖学基础。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9-12 17:58
脾脏摘除后,对于中医言,"脾"的所有生理功能(主运化,统血,主四肢肌肉)基本还在,影响不大。中医五脏的概念,是以生理为纲,不是以解剖为纲,是机体一系列相关相近生理功能或过程的集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9-12 18:16
1,脏腑学说的形成,不是在解剖学基础上形成的。
2,脏腑学说的五脏功能,都有解剖学基础。
==========================================
回复:
李老师,你不觉得你的回答自相矛盾,不可理喻吗????玩文字游戏!!
什么是解剖学,什么是解剖学基础???解剖学是那个年代,哪个地域出生的东东!!!五脏六腑是什么时代,什么地域出生的西西???
讨论到现在,你还没有绕完!你继续绕!!!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