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请大家讨论“肾无实证” [打印本页]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4 10:54
标题: 请大家讨论“肾无实证”
讨论一个中医观点,我想应该分这么几步:


1,中医有没有这个观点。不要像那个“天人合一”,中医没有,咱们就要讨论,别人笑话。
2,这个观点如何解读。
3,这个观点对不对。
4,这个观点从提出到现在,有没有改变,比如,含义扩大、引申、转换等等。
5,如何证实这个观点。


这几条是我想起的,请大家补充。本帖就以“肾无实证”为例。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4 10:56
不知道怎么重复了,请版主删掉一个。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4 11:19
    肾是精!中医理论中有没有这个概念???哪个外行提出来的??  
     是不是中医理论里的“肾”与中医理论中的“肾虚”无关???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6-8-24 11:44
不管肾有没有实证,反正肾经是有实证的。在《灵枢经脉》说:肾足少阴之脉......。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足少阴之别......实则闭隆......。
其实呢中医的五脏六腑都不是只单纯的脏腑而是与相关的经络的共称。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4 14:0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8-24 11:19
肾是精!中医理论中有没有这个概念???哪个外行提出来的??  
     是不是中医理论里的“肾”与中 ...

肾是精是我提出来的。出自本论坛。可以讨论,不过不在本帖讨论。请另外发帖。
讨论本帖问题,请按首帖五步发言。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4 14:02
fayuan_guo 发表于 2016-8-24 11:44
不管肾有没有实证,反正肾经是有实证的。在《灵枢经脉》说:肾足少阴之脉......。为此诸病盛则泻之......。 ...

欢迎先生发表高见,本帖讨论五脏之肾,暂不涉及经络学说。请先生按首帖五步内容发言。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4 15:32
llyyjj 发表于 2016-8-24 06:01
肾是精是我提出来的。出自本论坛。可以讨论,不过不在本帖讨论。请另外发帖。
讨论本帖问题,请按首帖五 ...

     你没有看出来!你那个五步就是伪命题!是错误的!
     你把中医概念的本身都没有搞清楚,按照自己错误的理解,歪曲篡改的中医概念,让大家按照你的错误思路走到黑!!!那不是李老师挖个坑让大家往里面跳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8-24 15:46
越发不像话了,天人合一不是中医的,肾无虚证何以成为中医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4 15:48
先弄清楚肾和虚实的定义吧。类似的问题还有心肝脾肺等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4 15:54
错了就是错了!不要转移视线!不要狡辩
越描越黑!你自己篡改中医理论,肾是精,肾不主水了,尿把人憋死了,还说肾是精,没有实证!!!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4 16:33
个人认为,关于中医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讨论,应该允许和鼓励关于中医的各种意见和各种观点真实地、毫无顾忌地表达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真正地在振兴中医。

现在坛子里有一股子邪气,就是见不得、容不下有不同意见和不同观点。这股子邪气要赶快刹住,这股子邪气成气候了,这个坛子就完了。

这个问题请管理员注意一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4 18:09
gl0101 发表于 2016-8-24 08:33
个人认为,关于中医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讨论,应该允许和鼓励关于中医的各种意见和各种观点真实地、毫无 ...

      只允许科学主义者质疑,歪曲,篡改,错误理解中医理论,不允许质疑,批评科学主义者的错误理解……!对于错误理解的批评怎么成了邪气!有批评的自由,也有批评批评者的自由。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24 20:04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8-24 20:38 编辑

第四章中医肾病的常见症状及辨证论治

   中医肾病在临床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水肿、腰痛、血尿、癃闭、眩晕、关格等范畴,在临床上要加以鉴别。

肾脏病常见症状的概述及病因病机    表8
证型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水肿,是因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使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浮肿。本证是肾脏疾病各个阶段出现的症状。
1.  风邪外袭  肺为水上之源,主表,外和皮毛,易受外邪侵袭,一旦风邪侵袭,导致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致风邪劫水,风水相博,流溢于肌肤,发为水肿。
2.  风湿相博  湿热日久,或湿淤化热,中焦脾胃失其升降能力三焦壅滞,水道不通,发为水肿。
3.  疮毒内犯 诸痛疡疮皆属于火,疮毒内攻,津液气化失常,导致水液代谢受阻,亦形成水肿。
4.  饮食劳倦 饮食不节,劳倦太过,脾气亏虚,运化失职,水湿停聚不行,横溢皮肤,导致水肿。
5.  房劳过度  生育不节,或劳倦久病伤及于肾,导致肾精亏耗,不能化气行水,膀胱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




腰痛是指腰部或两侧疼痛而言,腰为肾之府,腰痛和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可见于肾脏疾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腰部肌肉骨骼劳损及外伤等多种疾病。肾脏疾病常有腰痛的临床表现。
1.        感受寒湿  多在劳力汗出,湿衣裹身,当受风寒。或久卧寒冷湿地,或冒雨涉水,寒湿之邪入侵,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发为 腰痛。
2.        感受湿热  湿热之邪,或外受,或内生,蕴于腰府;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郁蒸,经脉受阻,发生腰痛。
3.        肾虚伤精  素体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或年老精血亏虚,或房劳过度,导致肾脏精血亏虚,无以濡养经脉而发生腰痛。
4.        气滞血淤 由于挫伤跌仆,以致损伤经脉气血,或因劳伤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淤,脉络阻塞不通,导致筋脉失养,而发生腰痛。











尿
血尿指小便混有血液,甚至血块,有肉眼血尿和现代医学的镜下血尿之分。本证是肾脏疾病常常出现的临床症状,常以慢性肾炎、急性肾炎、过敏性紫斑性肾炎、IgA肾病等经常出现的症状。






1.热迫膀胱 外邪侵入肌表,太阳受病,表邪化热,传经入里,热结膀胱,血络受伤而尿血;或邪入阳明,阳明经热,下迫膀胱而尿血。
2.火毒迫血  感受风热之邪,由表入里,侵犯营血,火毒内壅,迫血妄行。肾及膀胱之邪脉络受损,血溢水道而尿血。
3.心火内盛  情志内伤,耗伤心阴,心火独亢,热移小肠,迫血妄行而致血尿。
4.阴虚火妄  房劳过度,相火妄动,或因忧劳过度而伤肾阴,阴虚则热,肾与膀胱相表里,虚火灼伤肾及膀胱血络,则血随尿而出。
5.痨伤气阴 虚痨之病,以肺痨为主,最易传变它脏。痨伤于肾,损伤精血,耗散气阴,肾阴亏虚,阴虚火妄,迫血妄行而导致血尿。
6. 脾肾不固   思虑劳累,损伤心脾,或肾阳不足,脾阳失温,导致中气虚弱。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血无所主,导致血尿;或肾阳亏虚,导致下元亏虚,不能固摄,封藏失权,血液妄行,导致血尿。
7.气滞血淤   情志郁抑,或饮食不节,导致气机受阻,淤浊凝聚。若结于下焦,壅塞脉络,阻碍气机,久淤则破络血溢,血渗膀胱而尿血。









癃闭是指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不通为主要病症的临床表现;小便不利,点滴短少,病势较缓慢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为“闭”。本证可发生在肾脏疾病的各个临床阶段,尤其是急性肾炎的急性期和慢性肾功能不全阶段。
1.湿热蕴结  中焦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或肾热下移膀胱,膀胱湿热阻滞,导致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而成癃闭。
2.肺热气壅  肺为水上之源,热壅于肺,肺气不能肃降,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又因热气过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为热气闭阻,而成癃闭。
3.脾气不升  劳倦伤脾,饮食不节,或久病体虚,脾虚导致清气不能上升,浊阴不能下降,小便因而不利。
4.肾元亏损 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导致膀胱气化无权,而溺不得出。或因下焦积热,日久不愈,津液耗损,导致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膀胱气化失权,而溺不得出;或因下焦积热,日久不愈,津液耗损导致肾阴不足而发生癃闭。
5.肝郁气滞  七情内伤,肝气郁结,疏泄不及,从而影响三焦水液的运行及气化功能,导致水道的通调受阻,形成癃闭。
6.尿路阻塞 瘀血败精,或肿块结石,阻塞尿路,小便难以排出,因而形成癃闭。








淋证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脐中为特征。多因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根据临床表现及特点分为热淋、血淋、气淋、石淋、膏淋、劳淋五种证型,其次还有冷淋、子淋和老淋之别。现代医学的肾脏疾病常有以上五淋的特点,包括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和尿路结石。
1.膀胱湿热 感受外邪或因外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或其它脏腑传入膀胱。或小肠邪热、或心经火热炽盛,传于其腑,移入膀胱;或因下肢感受丹毒,壅塞脉络,颇及膀胱。湿热蕴结膀胱,小便灼热刺痛,即为热淋; 膀胱热盛,热伤阴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为血淋。
2.肝气郁结,血脉淤阻  情志不节,郁怒伤肝,肝失于疏泄,久则血失流畅,脉络淤阻,或气郁化火,气火淤于下焦,以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气淋。
3.肾气亏虚  肾与膀胱相表里,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外邪易于侵入膀胱而致淋证,或房室不节淋证加重为劳淋;肾气亏虚,不能摄纳脂液,如尿如膏脂即为膏淋。
4.脾气亏乏 多因过食肥甘,煎炒烹炸酒热之品,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湿热流注膀胱。由于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贮藏之所,气化水始能出,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发为淋证。湿热蕴久,煎熬水液,尿液凝结日久积累,聚为石淋;若湿热稽留,阻滞脉络,脂液不循常道,与尿液混合,则为膏淋。













小便不通名曰关;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名曰关格。关格是由脾阳亏损,肾阳虚微,阳不化水,水浊逗留壅盛三焦,气化功能不得升降所致。现代医学虽然没有关格的病名,根据临床特点和表现应该归属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范畴。
1.脾阳虚衰,肾阳衰微 长期慢性肾脏病变,肾阳亏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熙脾阳,可导致脾阳更虚。脾肾阳虚,气不化水,阳不化浊,使水湿之邪更甚,进一步的更加速损伤阳气。疾病发展到最后,往往阳损及阴,真阴败竭,阴阳离绝。
2.浊邪壅盛,三焦不行  邪浊的产生,虽然和肺、脾、肾三脏有关,而与脾阳亏损,肾阳衰微更有密切相关。当邪浊产生之后,又可侵犯心、肝、脾、肺肾五脏,其中湿困中焦最先出现,因脾阳不振,则阳不化湿;而脾气或脾阳亏损,湿浊之邪最易侵犯脾胃。
3.湿浊病邪侵犯上焦肺,因脾胃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阳亏虚,湿浊内生困于脾,脾不散津,津凝为浊,上贮于肺,使痰浊壅肺。同时痰浊也可蒙蔽心窍,
4.湿热痰浊日久,痰蕴化热,痰热内陷心包,甚至发生到心阳欲脱,阴阳离绝。
5.痰浊之邪疾侵犯下焦肝肾,因阳损及阴,阴分耗亏,虚风内动,最后产生肝肾衰竭,阴阳离绝。

第一节         水肿的辨证论治水肿的辨证论治表             表9
辨证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常用方药
临证加减


风水相博
眼睑浮肿,继则头面,四肢全身浮肿,来势迅速。兼有恶风发热,肢体酸痛,小便不利、咳喘、咽喉肿痛,舌苔薄白,脉浮数。
祛风行水
越婢加术汤加减
表邪不解加羌活、防风;咳喘加杏仁、前胡;浮肿甚加桑白皮、葶苈子;咽痛加牛蒡子、射干。





水湿侵渍
肢体浮肿,按之凹陷,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泛恶,舌苔白腻,脉濡数。
通阳利水
五苓散和五皮饮
上半身肿加麻黄、杏仁;下半身肿加厚扑、防己、椒目;阳虚加附子、干姜。

湿毒侵淫
身发疮疡,甚则溃烂(包括皮肤、牙龈、化脓性扁桃体炎、粘膜感染)眼睑浮肿,漫及全身,小便不利,恶风发热,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五味消毒饮
皮肤糜烂渗出加苦参、土茯苓;红肿加赤芍、丹皮;大便不通加大黄、石膏;瘙痒加白藓皮、地肤子、蛇床子。

湿热壅盛
全身浮肿,皮肤光亮,胸脘腹满,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而数。
分利湿热
疏凿饮子
腹满不减大便秘结可合用己椒苈黄丸;胸水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脾阳虚弱
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满,纳呆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腻,脉沉弱。
温运脾阳化气利湿
实脾饮加减
水湿过重加桂枝、猪苓、泽泻;便溏加党参、白术、浮肿甚加车前子、猪苓。
肾阳衰微
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腰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畏寒神疲,面色晦暗,舌质胖淡,脉沉细。
温肾利水
真武汤加减
虚寒甚加肉桂、巴戟天、葫芦巴;自汗喘息加人参、蛤蚧、五味子、牡蛎。
肾阴亏虚
水肿日久,反复发作,神疲乏力,腰酸遗精,口干烦躁,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补肾利水消肿
知柏地黄汤加减
肾精不足加龟版、鹿角胶;阴虚阳亢加龙骨、牡蛎、血淤加益母草、泽兰叶、赤芍、川芎。

第二节         腰痛的辨证论治

腰痛的辨证施治表 表10

辨证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

临证加减
寒湿腰痛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渐渐加重,虽然卧床休息亦不减轻,每逢阴雨寒湿之气疼痛剧增,舌苔白腻,脉沉。
散寒祛风温经通络
独活寄生汤加减
偏于寒加附子、肉桂;偏于湿加苍术、薏米;年老肾弱加吐丝子、补骨脂。
湿热腰痛
腰膝疼痛,痛处伴有灼热感,口苦而干,烦热小便短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湿疏经活络
加减二妙散加味
膀胱湿热加泽泻、车前子、栀子、竹叶;血尿加白茅根、茜草、灯芯草、荷叶。
瘀血腰痛
腰痛如刺如锥,或疼痛如折,痛有定处,轻则仰俯不便,重者因痛而不能转侧,疼痛拒按,有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脉细涩。
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身痛逐淤汤加减
外伤加乳香、大黄、青皮;兼有风湿加独活、狗脊、川断续;血尿加白茅根、茜草、丹皮、小蓟。

肾虚腰痛
腰部疼痛酸软,绵绵不已,喜捶喜按,腰膝无力,劳后尤甚,卧则减轻,偏于阳虚者面色恍白,怕冷,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偏于阳虚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
偏于阳虚补肾助阳偏于阴虚滋阴补肾
偏于阳虚用右归丸偏于阴虚用左归丸
阴虚内热加知母、黄柏;房劳过度加河车大造丸、鹿茸、淫阳霍;腰痛日久偏于阳虚加青蛾丸、巴戟天、肉苁蓉;蛋白尿加生黄芪、党参、车前子;血尿加山萸肉、白茅根、小蓟、仙鹤草。
第三节         血尿的辨证论治

血尿的辨证施治表          表11

辨证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
临证加减

热迫膀胱
初见恶寒发热,骨节酸痛,口渴喜饮,少腹胀痛,腰膝酸软,小便带血血色鲜红,或镜下血尿,舌红苔黄,脉数。
清热利水凉血止血
导赤散加味
恶寒表证未解加双花、连翘;血尿加小蓟、血余炭;下焦湿热加黄柏、知母;便秘加大黄、瓜蒌。

火毒迫血
初见恶寒发热,继则高热,口渴欲饮,头昏头痛,骨节酸痛,烦躁口干,神疲乏力,尿血色鲜红,并可兼见衄血、便血、皮肤有淤斑,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
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黄连解毒汤加味
血尿加小蓟、藕节、牡丹皮;口干加石斛、玄参;火毒内盛加双花、连翘;心烦加白茅根,竹叶、灯芯草。
心火内盛
小便赤热,尿中带血,血色鲜红,心烦,夜寐不安,口渴而苦,面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脉数。
清心泻火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加减
血尿甚加鹿衔草、旱莲草、琥珀;心烦少寐加川黄连、麦冬、莲子芯、夜交藤;遗精加金樱子、芡实。
阴虚火妄
小便赤色带血,头晕目眩,口渴欲饮,耳鸣心悸,神疲易怒,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大补阴丸和阿胶汤加减
出血甚者加旱莲草、小蓟、白茅根;低热加地骨皮、鳖甲、青蒿;少寐加夜交藤、远志、酸枣仁。
痨伤气阴
小便频急,血尿,血色鲜红,腰脊酸软,或兼见潮热、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神疲乏力,面色潮红或萎黄,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益气养阴凉血止血
生脉饮和车前草汤加减
低热加银柴胡、鳖甲、知母;盗汗加浮小麦、五味子;肾精亏虚加龟版、鳖甲、杜仲、冬虫夏草、紫河车;肺结核可加用月华丸。

脾肾不固
久病血尿,血色淡红,面色苍白,精神困顿,体倦少食,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膝酸软,或衄血、便血,皮肤紫斑,舌质淡,脉细数。
补益脾肾益气摄血
补中益气汤加减
血尿反复加阿胶、仙鹤草、小蓟、旱莲草、三七;肾气不足封藏失权所至血尿用无比山药丸。

气滞血淤
尿血,血色暗淡,少腹刺痛拒按,有时低热,舌质紫暗或有淤斑、淤点,苔薄白,脉细涩或沉细。
行气化淤养血止血
茜根散合蒲黄散加减
久病血尿可加三七粉、琥珀粉;少腹有痞块加牡蛎、夏枯草、丹参、莪术。

第四节  癃闭的辨证论治

癃闭的辨证施治表       表12

辨证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
临证加减










中气下陷
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出不得出,或尿量少而不畅,精神疲惫,食欲不振,气短而语声低细,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弱。
生清降浊化气行水
补中益气汤加减
气虚重加生黄芪、党参;尿少加车前子,益母草、石苇;食欲不佳加鸡内金、焦三仙。
肾阳衰惫
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肾气祛弱,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尺弱。
温阳益气补肾利水
济生肾气丸加减
年老体弱加鹿茸、巴戟天;无尿温脾汤加益母草、六月雪、鹿衔草。
肾阴亏虚
时欲小便而不得溺,咽干口燥,心烦,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
滋补肾阴
六味地黄丸加减
下焦有热加知母、黄柏;气短汗出加麦冬、五味子;头晕加菊花、苦丁茶、双钩藤。




膀胱实热
小便点滴不通,量少而灼热,小腹胀满,口苦而粘腻,口渴而不欲饮,或大便不畅粘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利湿热
八正散加减
心火妄加竹叶、灯芯草、莲子芯;湿热重用黄连温胆汤加车前子、白茅根。
肺热壅盛
小便点滴不爽,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呼吸短促,或有咳嗽,舌苔薄黄,舌红脉弦数。
清理肺热利水道
清肺饮加减
心火旺盛可加黄连、莲子芯、灯芯草;舌红少津加沙参、白茅根;便秘加大黄、杏仁。
肝郁气滞
情志郁抑,烦躁善怒,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胁腹胀满,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数。
疏利气机通利小便
沉香散加减
气郁化火加龙胆草、山栀子;心烦加栀子、竹叶;小便不通加金钱草、车前子。
尿路阻塞
小便点滴而下,尿如细线,排出无力,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脉细涩。
行淤散结通利水道
抵挡汤加减
气血虚加黄芪、党参、当归;尿路结石加金钱草、冬葵子;血尿加三七、琥珀。
第五节      淋证的辨证论治

淋证的辨证施治表       表13

辨证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
临床加减


热淋
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黄赤,灼热刺痛,急迫不爽,痛引脐中 ,或腰痛拒按,或口苦恶心呕吐,兼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八正散加减
热盛大便秘结加大黄、瓜蒌仁、枳实;小腹坠胀加川楝子、乌药;膀胱湿热毒甚加金银藤、紫花地丁、蒲公英。


血淋
尿色赤红,夹有紫暗血块,溲频短急,灼热痛剧,滞涩不利,甚则尿道满急疼痛,牵引脐腹。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加减
病势较重加黄芩、白茅根;便秘加枳实、大黄;瘀血加三七、琥珀、川牛膝。





小便滞涩,淋沥不畅,余沥难尽,甚则胀痛难忍,脉沉、弦。
理气通淋
沉香散加减
气滞较重加木香、青皮、乌药;刺痛血淤加川牛膝、红花、赤芍;

虚证
尿频溲清,滞涩不尽,小腹坠胀,空痛喜按,不耐劳淋,面色咣白,少气懒言,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虚证补中益气
补中益气汤加减
畏寒加附子、干姜;少气加人参、黄芪、当归;小腹胀痛加王不留行、乌药。



石淋
尿中夹有砂石,小便滞涩不畅;或尿不能出,紧迫难忍,痛引少腹,或尿时中断;或腰痛如绞,牵引少腹,连及外阴,尿中带血,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数。
利尿通淋排石
石苇散加减
腰痛如绞加甘草、芍药、枳壳;尿有结石重用金钱草、海金砂、牛膝;气虚重用生黄芪、木香;血淤加益母草、赤芍、红花。


膏淋
小便浑浊不清,呈乳糜色,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凝块,或夹血液,尿时不畅,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腻。
清热除湿分清泌浊
程氏萆解分清饮
小便赤热加龙胆草、木通、栀子;腹胀尿涩不畅加乌药、益智仁;小便血尿加小蓟、藕节、白茅根。






肾劳
阳虚病程较长,缠绵不断,小便频数,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补肾通淋
六味地黄丸加减
阴虚火妄加知母、黄柏;腰痛加川断续、狗脊、寄生;湿热未尽加车前草,茯苓、猪苓;阳虚加附子、肉桂。

脾劳
迂劳则发,小腹坠胀,迫注肛门,便意不尽,小便点滴而出,精神困惫,少气懒言,脉细苔薄白。
补中升陷
补中益气汤加减
小便色黄加麦冬、五味子;心脾两虚用归脾汤;尿如膏脂加芡实、萆解、鸡内金。

心劳
可因思虑劳累而加重,伴有小便滞涩,尿意不尽,小腹微胀,心悸气短,困倦乏力,口干舌燥,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益气养阴交通心肾
清心莲子饮
有热加柴胡、黄芩;小肠有热加导赤散。

第六节   关格的辨证论治

关格的辨证论治表         表14


辨证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
临床加减
脾阳虚寒
少气乏力,面色无华,唇甲苍白,形寒腹胀,晨起面部及眼睑浮肿,午后脚肿明显,纳食不香,泛恶,呕吐频频,尿量减少或浮肿,舌淡苔薄,脉濡数。
健脾温中
理中汤加减
脾胃虚弱者可选用小建中汤;脾阳虚泛恶可用理中化痰汤。
肾阳虚弱
神疲腰酸,面色恍白,四肢不温,足跟疼痛,腰以下浮肿,甚至全身浮肿,不思饮食,泛恶,呕吐,少尿或无尿,有时小便清长有泡沫,脉沉细,苔薄质淡。
温肾益肾
济生肾气丸加减
浮肿加生黄芪、益母草、鹿衔草;便秘加大黄、瓜蒌仁;肾功能不全加六月雪、泽兰叶;不思饮食加鸡内金、枳实、白蔻仁。
浊邪侵犯上焦
痰浊壅肺
咳嗽气急,痰声漉漉,呼吸低微,或出现呼吸缓慢或深大;或形寒肢冷,汗出不止,肌肤甲错,皱瘪凹陷。脉沉细而数。
健脾化湿温化痰饮
苓桂术甘汤加减
风寒客表可用小青龙汤加减;肺热较重加桑白皮、地骨皮;形寒肢冷,汗出不止可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
邪陷心包
神志昏迷不醒,烦躁不安,谵语,鼻衄;或心悸,胸闷,气急不能卧,形寒肢冷,汗出如雨,昏迷甚则惊厥,尿闭。脉微欲绝。
宣利气机开窍醒神
苏合香丸化裁
痰浊化热,热入营血可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昏迷不醒可用安宫牛黄丸灌服。


浊邪侵犯中焦

邪浊困脾
神疲乏力,四肢困重无力,面色无华,恶心呕吐,厌食腹胀,或腹中有痞块,口腻而甜。舌苔厚腻,舌质色淡肥胖有齿痕,脉沉细。
温阳健脾行气化浊
实脾饮加减
腹胀加大腹皮、木香、枳壳;腹中有痞块加三棱、莪术;湿重加霍香、竹茹。
邪浊犯胃
恶心干呕,纳呆腹胀,便秘不通,舌苔黄腻或干燥,脉细数或弦数。
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加减
呕吐频频可用吴茱萸汤加减;便秘加大黄、杏仁。
浊邪侵犯下焦
肝风内动
尿闭,手足颤抖,头痛,牙龈红肿,口干而糜,皮肤瘙痒,甚则抽搐,或烦躁不安,或狂躁。舌干无苔,或黄厚无津,脉弦细数。
平肝潜阳熄风
镇肝熄风汤加减
抽搐不止用大定风珠汤加减。
命门火衰
无尿或少尿,全身浮肿,气急不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有尿味而咸,舌苔黑或,舌淡白如玉,脉沉细微绝。
温补命门之阳
参附汤加减
病情稳定用地黄饮子加减。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4 21:0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8-24 15:32
你没有看出来!你那个五步就是伪命题!是错误的!
     你把中医概念的本身都没有搞清楚,按照自己 ...

本帖我连一句话的观点也没有讲,何谈“歪曲篡改的中医概念,“?当年我们当红卫兵的时候也不能这么无中生有啊?
您老有话说话,没话静一会好不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4 21:10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8-24 15:46
越发不像话了,天人合一不是中医的,肾无虚证何以成为中医的?

肾无实证,您打错一个字。


肾无实证,中医中流传了大概有三几百年了吧?我不知道出处,所以请大家讨论。
如果有明确出处,有明确的解释,并能为大部分中医人士接受,就可以作为一个中医的观点来研究、讨论。
太白先生有兴趣,看看我首帖提出的五个步骤,提出批评、指导意见。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4 21:15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24 20:04
第四章中医肾病的常见症状及辨证论治   中医肾病在临床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水肿、腰痛、血尿、癃闭、眩晕、 ...

千总列出来的是中医肾病辨证论治主体内容,可以在这些内容里探讨肾的生理。向大家建议:

本帖主要探讨“肾无实证”这个说法,如果中医理论里没有这个说法,就不用讨论了,然后在千总发出的内容的基础上,讨论肾病辨证的虚实部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4 22:48
gl0101 发表于 2016-8-24 16:33
个人认为,关于中医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讨论,应该允许和鼓励关于中医的各种意见和各种观点真实地、毫无 ...

现在坛子里有一股子邪气,就是见不得、容不下有不同意见和不同观点。
-------------------------------------------
不是这样的,不是容不得不同意见。你没发表意见就开始反对了,还扣帽子,完全是红卫兵作风。根本不管什么意见,也不管意见同还是不同。
本帖12到14三条完全重复的帖子就是典型例子。


不讲理,想靠重复发帖、鼓噪取胜,虽然说起来也可怜,可是,这样下去,论坛变成了垃圾场、口水桶,还是论坛遭殃。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4 23:24
找到两条与肾无实证相关的资料: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小儿药证直诀》: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
本书《疮疹候》:疮疹始发之时,五脏证见,惟肾无候,但见平证耳。



大家还能找到有关资料,发出来学习。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6-8-25 00:23
说肾无实证的人只不过是少见多怪罢了。如果是见多识广的中医绝不会提出这么傻的问题。八纲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可以没见过,不可以没有例外。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5 09:28
      【肾是精,肾无实证】你就按照你的理解教学生!!!三七24!你正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5 09:36
      
         肾实证,证名。由寒热偏胜,水湿壅闭等所致。《脉经》卷二:“肾实也,苦恍惚,健忘,目视(目巟)(目巟),耳聋,怅怅,善鸣。”“肾实……病苦膀胱胀闭,少腹与腰脊相引痛。”《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肾实,论曰:足少阴肾之经,其气实为有余,则舌燥咽肿,上气嗌干,咳喘汗出,腰背强急,体重内热,小便黄赤,腰脊引痛,足胫肿满。此由足少阴经实,或为邪湿所加,故有是证。”
      湿热下注
       湿热下注是一个中医的术语。中医认为,膀胱系津液之府,湿热蕴结于下焦,下注膀胱,湿热阻于肾与膀胱,导致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则水道、小便不利,泄时涩痛,尿赤,尿浑浊,小便频数,淋沥不畅(即尿频、尿急、尿短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临床可以根据辨证用五淋散、萆解分清饮、黄连解毒汤等等加减治疗。

       肾实热证
       证名。肾经邪热炽盛所致的病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病苦舌燥咽肿,心烦嗌干,胸胁时痛,喘咳汗出,小腹胀满,腰背强急,体重骨热,小便赤黄,好怒好忘,足下热疼,四肢黑,耳聋,名曰肾实热也。”“病苦痹,身热心痛,脊胁相引痛,足逆热烦,名曰肾实热也。”治宜清利湿热,选用清源汤、榆白皮饮、六味地黄汤等方。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5 10:15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24 20:04
第四章中医肾病的常见症状及辨证论治   中医肾病在临床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水肿、腰痛、血尿、癃闭、眩晕、 ...

千总13楼列出了许多肾病辨证内容,内容多,又是表格,我把第一个表格整理一下:


肾脏病常见症状的概述及病因病机    表8


水肿


5个证型,第5个是肾精不足。


腰痛
3个证型,第3个是肾虚伤精。


血尿
7个证型,4、5、6与肾有关。
4.阴虚火妄  。
5.痨伤气阴 。
6. 脾肾不固  


癃闭
6个证型,两个与肾有关:
1.湿热蕴结  中焦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或肾热下移膀胱,膀胱湿热阻滞,导致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而成癃闭。
6.尿路阻塞 瘀血败精,或肿块结石,阻塞尿路,小便难以排出,因而形成癃闭


淋证
4个证型。
一个与肾有关
3,肾气亏虚  


关格
5个证型。与肾有关的有3个
1.脾阳虚衰,肾阳衰微
2.浊邪壅盛,三焦不行  邪浊的产生,虽然和肺、脾、肾三脏有关,而与脾阳亏损,肾阳衰微更有密切相关。当邪浊产生之后,又可侵犯心、肝、脾、肺肾五脏,其中湿困中焦最先出现,因脾阳不振,则阳不化湿;而脾气或脾阳亏损,湿浊之邪最易侵犯脾胃。
5.痰浊之邪疾侵犯下焦肝肾,因阳损及阴,阴分耗亏,虚风内动,最后产生肝肾衰竭,阴阳离绝。

-------------------------------------------------------------


症状表现大家熟悉,大家看看,这里面哪些属于肾的实证,请分析其病机。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5 10:18
fayuan_guo 发表于 2016-8-25 00:23
说肾无实证的人只不过是少见多怪罢了。如果是见多识广的中医绝不会提出这么傻的问题。八纲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

您把肾实证举出来,就说明这个问题是傻问题,捎带也能说明,钱乙是个傻中医。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8-25 10:41
llyyjj 发表于 2016-8-24 21:10
肾无实证,您打错一个字。

现代中医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微言大义的功夫实在了得。光看钱乙说的“肾主虚,无实也。”竟然不看钱乙在什么著作当中说的这句话。《小儿药证直诀》讲的是小儿,这里的肾是小儿的肾。又整天“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离口,五藏不虚,何来客邪相干?这虚实是表面理解的那个意思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5 10:46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8-25 10:41
现代中医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微言大义的功夫实在了得。光看钱乙说的“肾主虚,无实也。”竟然不看钱乙在 ...

这是我找到的一个出处。是不是还有其他出处,请大家找找。
再:肾无实证这个说法,不是现代中医讲的。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6-8-25 12:02
llyyjj 发表于 2016-8-25 10:18
您把肾实证举出来,就说明这个问题是傻问题,捎带也能说明,钱乙是个傻中医。

我也有点糊涂了。钱乙毕竟也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名家。不知道是钱乙对呢,还是《内经》对呢?
胡乱翻了一下《内经》在《素问。刺热篇》中有一段话说:“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且强,胻寒且酸,足下热,......。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5 12:54
llyyjj 发表于 2016-8-24 22:48
现在坛子里有一股子邪气,就是见不得、容不下有不同意见和不同观点。
-------------------------------- ...

嗯,你只管讲出你的观点好了,不要有任何顾虑,也不要管它来自任何方面的打击。我觉得“肾无实证”这个观点的来龙去脉和是非对错远非目前大家所知道的那么简单,很有讨论的必要,所以我支持这个讨论。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5 12:55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6-8-25 12:59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8-24 22:48
现在坛子里有一股子邪气,就是见不得、容不下有不同意见和不同观点。
-------------------------------- ...

还是先弄清楚定义吧,不然这样的问题是弄不清楚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5 12:55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6-8-25 13:2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8-24 22:48
现在坛子里有一股子邪气,就是见不得、容不下有不同意见和不同观点。
-------------------------------- ...

我一直认为,后世中医理论之所以有那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与其对经典中医理论的想当然的、似是而非的意会有关。这种似是而非的意会,表现在概念、逻辑、实验、实证等几乎各个方面。由此出发,可以解释和解决中医理论的几乎所有疑难和所有问题。这一点,是只有今人才能意识到、才能发现、才能做到的,古人是不可能意识到、不可能发现、不可能做到的。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责任。

对中医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谈,只要实事求是说出你的真实观点、意见、看法、想法就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5 13:55
fayuan_guo 发表于 2016-8-25 12:02
我也有点糊涂了。钱乙毕竟也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名家。不知道是钱乙对呢,还是《内经》对呢?
胡乱翻了一下 ...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著作浩如烟海,意思是,中医的书非常多,内容多,不是一个人写的,是成千上万的人的学术积累。出现不一样的观点、内容,很正常。
要是中医所有的观点都一样,那就不正常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5 13:59
gl0101 发表于 2016-8-25 12:55
我一直认为,后世中医理论之所以有那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与其对经典中医理论的想当然的、似是而非的意会 ...

您这话说到要害处了,只是这里人理解不了,估计您要招来口舌的,如果这次您运气好,可能有人从学术角度批判您。运气不好,就说不上来什么样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5 14:02
说肾无实证的人只不过是少见多怪罢了。如果是见多识广的中医绝不会提出这么傻的问题。八纲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可以没见过,不可以没有例外。

点评 llyyjj
您把肾实证举出来,就说明这个问题是傻问题,捎带也能说明,钱乙是个傻中医。  详情 回复
-----------------------------------------------------------


大家看看这两条,知道一下“钱亿傻“的由来,看不懂的就没办法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5 14:06
llyyjj 发表于 2016-8-25 13:59
您这话说到要害处了,只是这里人理解不了,估计您要招来口舌的,如果这次您运气好,可能有人从学术角度批 ...

就这么个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坛子,不理解很正常,由它去吧!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5 17:42
gl0101 发表于 2016-8-25 14:06
就这么个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坛子,不理解很正常,由它去吧!

肾无实证,在中医理论里流传了大概几百年了。提出来请大家讨论,千总虽然没有发表观点,但发出来肾病辨证的资料,是讨论的一个基础。太白侠先生提出了他的观点,有待继续。
本帖有用的就二位的几条。
融合观老先生就是起哄,正经话一句也说不出来。
还有一位,没有谈内容,就说这是一个傻问题,带累的钱乙也成了傻医生。


本帖中表现出来的就这些。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5 21:04
llyyjj 发表于 2016-8-25 17:42
肾无实证,在中医理论里流传了大概几百年了。提出来请大家讨论,千总虽然没有发表观点,但发出来肾病辨证 ...

大家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现在的情况就是盲人摸象。因此,所有自以为是、互相指责是必然的,在没有弄清楚肾和虚实的定义的情况下就对“肾无实证”妄下结论是非常幼稚可笑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5 23:27
gl0101 发表于 2016-8-25 21:04
大家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现在的情况就是盲人摸象。因此,所有自以为是、互相指责是必然的,在没有弄清 ...

我没有指责谁,我发帖请大家讨论,也没有发表我的观点,您指责过这个问题是个傻问题。希望不要用这种语言。
肾无实证,是中医流传了几百年的一句话,这句话表达的观点是不是正确,我发出来请大家讨论。
欢迎您就这句话本身发表您的高见。


讲这句话的古代中医,有钱乙,还有几位,不管怎么说,这几位不能算傻。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26 05:56
天人合一的概念是中医的观点,这个毋庸置疑,也不容否定。天人合一就是天人相应,也就是说人生活于大自然中,必须遵守和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与大自然载浮载沉。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26 06:13
至于是肾无实证,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成立的,也没有必要过分的予取予求。因为肾主藏精,精对于人体是多多益善,所以无所谓实。()但肾脏也会生病,也会受邪,一旦邪气侵入肾脏,邪气盛时,也未出现肾病的实证。)

肾为封藏之本,主闭藏精气。因肾藏有“先天之精”,是脏腑阴阳之基,机体生命之根,故肾又为“先天之本”。肾藏精气,推动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肾阴肾阳为各脏腑阴阳的根本,故肾的精气阴阳若有耗伤,多可影响全身或累及他脏。据此,肾的病证,多见“精气夺”的虚证,少有“邪气盛”的实证。所谓“肾无实证”、“肾多虚证“之说,正是从肾的功能和证治特点而论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6 17:07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6-8-26 17:09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8-25 23:27
我没有指责谁,我发帖请大家讨论,也没有发表我的观点,您指责过这个问题是个傻问题。希望不要用这种语言 ...

钱乙说的对着哩,你看看地黄丸类方卖得有多火啊,“肾无实证”没有错。

但是有临床医生说了,肾有实证,比如水啊火啊湿啊瘀啊上面长了个东西啊,也没错。

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在盲人摸象,他们都只摸到了一部分,他们都只知道自己摸到的那一部分,他们都只承认自己摸到的那一部分。

盲人摸象嘛,摸完了吵,吵完了摸,摸摸吵吵,吵吵摸摸,……

啥是肾呢?问医生。

啥是象呢?问盲人。

刚还看到有人发帖子说呢:摸是第一,看是第二。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6 20:03
gl0101 发表于 2016-8-26 17:07
钱乙说的对着哩,你看看地黄丸类方卖得有多火啊,“肾无实证”没有错。

但是有临床医生说了,肾有实证 ...

不好意思,36楼回复时。有点打瞌睡。把给您的回复和给另一位的混在一块发了。其中关于指责、傻中医这些话,不是给您回复的。这会也不好改了,就说明一下。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6 20:42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26 06:13
至于是肾无实证,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成立的,也没有必要过分的予取予求。因为肾主藏精,精对于人体是多多 ...

肾藏精气,推动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肾阴肾阳为各脏腑阴阳的根本,故肾的精气阴阳若有耗伤,多可影响全身或累及他脏。据此,肾的病证,多见“精气夺”的虚证,少有“邪气盛”的实证。所谓“肾无实证”、“肾多虚证“之说,正是从肾的功能和证治特点而论的。
------------------------------------------------
千总这段在理,请大家继续。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6 23:37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6-8-26 23:39 编辑

fayuan_guo
可以改一下叫做肾虚常见,实证少见。
-------------------------------------------------------------
肾虚证与肾实证,都是在脏腑学说基础上的认识。实证是多见还是少见不重要,有就行。
问题是,我们如何从脏腑学说中,肾的功能来探讨,有没有肾的实证?大家前面列举过一些古医籍中肾实证的资料,这些资料能否用脏腑学说解读?如果能,起码说明,这些肾实证在理论上是存在的。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8-27 22:12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6-8-27 22:16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8-26 23:37
fayuan_guo
可以改一下叫做肾虚常见,实证少见。
--------------------------------------------------- ...

五行之水在脏腑系统中是指新陈代谢过程。肾主水,即是中医的肾在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直到主导作用。此过程以氧化为主,有阴转阳的特性,代谢物除了对人体有重要作用的“精”外、还有许多废物,例水等。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7 23:06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8-27 22:12
五行之水在脏腑系统中是指新陈代谢过程。肾主水,即是中医的肾在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直到主导作用。此过 ...

黄先生,说到现代的生理、生化内容,这就有点太快了。
我想,中医理论中“肾主水”的原始含义先表述清楚。您的这些内容,是后一步的事。

作者: cmonkey    时间: 2016-8-28 00:08
中西医融合观提了个证候,叫“湿热下注”。
湿热下注是一个中医的术语。中医认为,膀胱系津液之府,湿热蕴结于下焦,下注膀胱,湿热阻于与膀胱,导致与膀胱气化失常,…

其实还有个证候。叫“下焦湿热”。
下焦湿热证是指湿热邪气引起和膀胱的蒸腾气化失常…

其实肾是有实证的,只是这个证候并没有“肾”这个字。
因为肾在最里面,从外而内,肺心脾肝肾,疾病要发展到肾,多半带虚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8 06:07
    肾主水!对不对!有没有!是不是???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8 09:22
llyyjj 发表于 2016-8-26 20:03
不好意思,36楼回复时。有点打瞌睡。把给您的回复和给另一位的混在一块发了。其中关于指责、傻中医这些话 ...

嗯,没关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8 10:47
         一说正事就稀松!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8-28 12:38
llyyjj 发表于 2016-8-27 23:06
黄先生,说到现代的生理、生化内容,这就有点太快了。
我想,中医理论中“肾主水”的原始含义先表述清楚 ...

确实是这样,应该先谈明阴阳五行的科学原理,再谈如何应用到脏腑系统,再谈到与生理化学这方面,这里面要有科学逻辑关系和相关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来论叙,也需要花大量时间来讨论这些问题。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8-28 17:14
gl0101 发表于 2016-8-26 17:07
钱乙说的对着哩,你看看地黄丸类方卖得有多火啊,“肾无实证”没有错。

但是有临床医生说了,肾有实证 ...

【钱乙说的对着哩,你看看地黄丸类方卖得有多火啊,“肾无实证”没有错。】

哈哈   肾结石是实证还是虚证???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8-28 17:16
gl0101 发表于 2016-8-26 17:07
钱乙说的对着哩,你看看地黄丸类方卖得有多火啊,“肾无实证”没有错。

但是有临床医生说了,肾有实证 ...

【钱乙说的对着哩,你看看地黄丸类方卖得有多火啊,“肾无实证”没有错。】

哈哈   肾结石是实证还是虚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8 17:52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8-28 10:07 编辑

   人的让尿憋死啦!肾是不是水!肾没有实证!!!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8 17:53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8-28 17:14
【钱乙说的对着哩,你看看地黄丸类方卖得有多火啊,“肾无实证”没有错。】

哈哈   肾结石是实证还是 ...

你把我的帖子看完了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8 18:07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8-28 17:16
【钱乙说的对着哩,你看看地黄丸类方卖得有多火啊,“肾无实证”没有错。】

哈哈   肾结石是实证还是 ...

哈哈   肾结石是实证还是虚证???
----------------------------------------------------------
杨先生,肾结石的肾,是解剖学的肾脏。
肾主水的肾,是不是解剖学的肾脏,还没有讨论呢,您先把这个说清楚了,咱们再看肾结石属实还是属虚。假如,肾结石的肾脏,不是解剖学的肾,那它的虚实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对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8 18:11
llyyjj 发表于 2016-8-28 10:07
哈哈   肾结石是实证还是虚证???
----------------------------------------------------------
杨 ...

   提醒我了!请问李老师,仁海先生,用阴阳学说,如何治疗肾结石!!!肾结石属于阳证还是阴证???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6-8-29 12:19
肾为五脏之一,五脏藏而不泄,肾藏精主闭藏。所以肾无实证。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6-8-29 12:20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6-8-29 04:22 编辑

所以,肾病多补少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9 15:05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如《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五脏与六腑的生理特点,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区别。藏而不泻是对于五脏而言的,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肺、脾、心、肝、肾)的生理功能就是贮蓄保存精气,不能使之外泻。 藏而不泻也就是说明了这一点。        
        泻而不藏是对于六腑而言的,人体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的生理功能就是受纳、传化、排泄。泻而不藏说的是六腑传化而不能藏,实而不能满。
       这里的泻不是泻下,讲的是运动、通畅。这是针对人体脏腑功能的不同特点做出的概括。人体五脏主收藏精微,以供人体生命活动之需,故宜于收藏;人体六腑主传导化物,宜于通畅,不可雍滞。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9 15:06
       “肾无实证”之说,最早见于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其五脏所主中云:“肾主虚,无实也。”但是,应该指出的是钱氏此说是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提出来的,他在五脏病论及肾虚时云:“肾虚,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由此可以看出钱氏是针对小儿的生理特点而提出“肾主虚,无实”的,后世医家断章取义,无论小儿,还是成年、老年,一概而论,“肾无实证”显然是不符合钱氏的原义。还应进一步指出的是,钱氏在“肾主虚,无实也。”的下文接着又说:“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更当别虚实证……。”可见钱氏并未否认肾实证,在这一点上他仍然遵循着《内经》关于“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基本概念。为了深人探讨“肾无实证”的正确与否,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医家之宗”《黄帝内经》对肾实证的有关论述。《素问•调经论》明确指出:“五藏者……各生虚实”,《素问•大奇论》“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灵枢•本神》在谈到五脏所藏及其虚实病变时指出:“肾气虚则厥,实则胀。”《素问•藏气法时论》也明确提出肾病虚实的症状:“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腹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9 15:33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6-8-29 12:19
肾为五脏之一,五脏藏而不泄,肾藏精主闭藏。所以肾无实证。

肾藏精主闭藏
----------------------------------------
这句话是关键。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9 15:46
西医有门病理学。病理是生理的病态。
比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通常概括为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病理就是正常组织发生了这些变化,要有病理学,先得有生理学,知道正常组织什么样。
中医的病变,分析的病机,也是正常的功能变得不正常了。不正常了就是病了,病了,就划分虚实两类。脾气主运化,吃的多了,运化不行了,是实证,饿的久了,运化无力了,是虚证。
肾主藏精,精少了,是肾虚,虚证。
精多了,是肾实,是实证。-------有这事没有?有这事就有实证,没这事,还有什么事可以导致肾实证,请大家发表高见。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29 16:58
llyyjj 发表于 2016-8-29 07:46
西医有门病理学。病理是生理的病态。
比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通常概括为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病 ...

   肾主水是什么??只藏精,不主水!!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9 21:5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8-29 16:58
肾主水是什么??只藏精,不主水!!

肾主水是什么,专门发帖请大家讲,您讲不出来,在这里瞎嚷。
您把肾主水讲出来,我只说肾藏精,就是我少了一个,就是我错了。可是您不会讲肾主水,就由我说肾藏精了,对吧?


您说我;不懂西医病理学,就不要瞎咧咧!,我没有讲西医病理学,就是抄的一段,用来打比方,您看见哪里抄错了,您指出来。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29 22:20
请大家举出一个肾实证的例子。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30 22:51
llyyjj 发表于 2016-8-29 22:20
请大家举出一个肾实证的例子。

中西医融合观
你到前边的帖子查查!  
-----------------------------------------------------
融合观先生前面列出来一些“肾实证”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不算肾实证,因为与脏腑学说不符,请大家继续举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31 06:20
llyyjj 发表于 2016-8-30 14:51
中西医融合观
你到前边的帖子查查!  
-----------------------------------------------------

与你的造谣脏腑学说不符!
【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是造谣脏腑学说!!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8-31 07:51
llyyjj 发表于 2016-8-29 21:51
肾主水是什么,专门发帖请大家讲,您讲不出来,在这里瞎嚷。
您把肾主水讲出来,我只说肾藏精,就是我少 ...

【肾主水是什么,】就是肾在管理和调控着人体水的代谢。比如,肾炎会浮肿。肾虚会尿频。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31 15:30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8-31 07:51
【肾主水是什么,】就是肾在管理和调控着人体水的代谢。比如,肾炎会浮肿。肾虚会尿频。

杨先生,这两个例子,一个是西医的,一个不完全,肾虚会尿频,肾实呢?
肾炎是西医概念,按肾炎的内容看,在中医治肾炎的时候,重在肺、脾、肾三脏,只说肾主水,说不过去。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31 15:3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8-31 06:20
与你的造谣脏腑学说不符!
【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是造谣脏腑学说!!

您听说过肾主水没有?没听说过就静静听大家讲。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8-31 15:41
llyyjj 发表于 2016-8-31 15:30
杨先生,这两个例子,一个是西医的,一个不完全,肾虚会尿频,肾实呢?
肾炎是西医概念,按肾炎的内容看 ...


哈哈,看来中医人想取得一致的看法,目前看来,还真的很困难。但是,我坚信,未来一定会形成共识的。

但是,要讨论中医学的一些概念,如果想尽可能的有些说服力,那就需要结合用药和治疗,来谈。比如,中医诊断说,患者气虚,那么,这个气的所指,就不能天上地上的,他只能是一个具体的,不可改变的。因为,我们诊断患者气虚,我们是需要用药的。我们选用的补气药,怎么也不可能是乱补的,也不可能是没有确切意义的。

所以,一个概念的讨论  要结合用药,结合诊断。这样,讨论也就比较的有依据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31 16:00
中西医融合观
肾不是水,肾是精!
-------------------------------------
这还算说了一句正经话,继续。以后不要发口水帖,好好说话。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31 16:06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8-31 07:41
哈哈,看来中医人想取得一致的看法,目前看来,还真的很困难。但是,我坚信,未来一定会形成共识的。
...

        有伪中医!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