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网络上几则病案,请大家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2 10:27
标题: 网络上几则病案,请大家讨论。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8-5 12:51 编辑

繁荣论坛的根本在于贴近临床,贴近实践,而不是整天在阴阳五行正确与否上争论不休。
这些是我在网络上搜罗的一些病案,难度比较大,我也无答案,大家来分析讨论一下。对与错是小事,主要是我们如果能从中得到提高是目的。


2,郑某,男,50岁,因双下肢麻木冷痛2年,发现血糖升高6年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乏力、消瘦,经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两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难忍,遇凉加重,夜间疼痛难眠,查血管造影无异常。服中药全蝎、地龙,蜈蚣等搜风通络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止疼时间较短。现服阿卡波糖,血糖控制尚满意。刻下症见:双下游走性麻木疼痛,遇凉加重,夜间疼痛加重难以入睡。乏力,口干,口渴,记忆力下降,食欲可,夜尿频,每晚3~4次,大便不成形,舌淡红,底瘀,苔白腻,脉沉弦。平素嗜烟酒。

请分析

1
中医病名是什么?中医病机辩证是什么?
2、治疗原则
3、处方


4,病例:兰**,女,33岁,平凉崆峒乡农民,住院号5731。家属代诉,于19654月下旬先有发热,全身酸痛,继而脘腹胀,呕恶不食,胁下胀闷,小便短少。于510日呕吐剧烈,不能进食,曾服中药两剂,呕吐稍止而出现神昏嗜睡,呼之能应;又过二日,即昏迷不醒,遂于513日来我院住院治疗。

体查:体温36C,脉搏97/分,血压136/100毫米汞柱。营养欠佳,神志昏迷,呼之不应,呼吸深慢,颈软无力,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巩膜无黄染,听诊两肺无异常,心律齐而心率快,心界不大,二尖瓣区有二级收缩期杂音。触诊肝在锁骨中线右肋缘下4——5厘米处,质稍硬,脾未扪及,腹软,无包块。诊断为肝炎,肝昏迷。经用输液,抗感染等法治疗后,病情仍无好转,昏迷逐渐加深,病情危笃。

5
14日邀中医数人会诊。证见神志昏愦,不省人事,扬手掷足,烦躁不宁,瞳孔缩小,唇干口燥,面赤息粗,喉中痰声漉漉,口气臭秽,二便数日未解,四肢厥冷,脉象沉伏。在辩证施治讨论中,或以其肢冷,脉伏而议进四逆以回阳者。我以其烦躁不安,面红,唇燥,口气臭秽,息粗痰鸣等症,别有议焉。

请分析此昏迷病的病机,治则,方药。


5,秦**,女,25岁,未婚。体形虚胖,沉默寡言,月经提前三、四天,经前、经期少腹剧痛,血色紫黑粘稠,经量极少,经愈少,痛愈重。平素口干喜饮,胃纳极差,每晚手足发热,渐觉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因此卧床已有两月。舌体胖大,舌尖及边缘有瘀斑,苔白微腻,脉象沉涩。

请分析其病机,治则及方药。,


6有柯某之长子,年一岁,初六晨睡醒后被人抱出来,受了风凉,而有惊态。当时发热,自汗,沉迷,双目上视,指纹显赤而浮,唇赤舌淡白,脉象浮缓。症状为角弓反张,手足抽搐。

此病案请讨论。




7某男孩,出生两个月,禀赋单薄。

某日因感风寒,身热咳嗽,不思乳食。

前医首用清热解表剂,服后热不退,发惊惕。

后医又用追风、清热、镇惊疗法治之,服药后婴儿有沉迷现象,不再乳食,体若燔炭,自汗,肢冷,咳嗽又喘,挣扎不已,喉中痰声漉漉,不时角弓反张,抽掣,已经奄奄一息。

对此病案,请讨论。 补注:此婴儿当时已经指纹青黑透关,面唇均含青象,舌白而腻。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2 10:28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6-8-2 03:46 编辑

如果能答复某题,只要写明题号回答即可。不一定都能答。我这里绝无标准答案。网上出题的也没写明标准答案。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 13:23
2.厥阴病。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 13:28
3.少阴病。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 13:33
4.少阴病。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 13:35
5.太阴病。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 13:37
6.太阴病。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 13:38
7.太阴病。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2 14:11
格式应该这样:
例如第3题:
1、中医病名是什么?中医病机辩证是什么?
2、治疗原则
3、处方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2 14:19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6-8-2 06:22 编辑

极力提倡创新医学的同行应该比传统中医见解更高一筹,要么怎么体现新理论比旧理论的高明之处呢?希望极力推进创新医学的也该出手时就出手。大家都期盼着!一种理论应该在实践中展现光辉,不是吗?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2 14:33
希望各路高手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所谓“对与不完全对”,都在大家的议论中自然地评判出来。说错了也很正常。我自己看着某些题也感觉迷茫。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2 14:43
第一题我发现是教授仝小林的医案,应该是有正解的。但正解我不知道,因为这是刊物发表的论文,不花钱不能看的。我没花那个钱。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2 14:57
第三题是中医前辈田玉美的,我搜到了,这题去掉。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2 15:07
其他题我暂时没搜到答案,没有答案才考验水平。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2 15:19
莫名其妙。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8-3 10:43
本帖最后由 大光明云 于 2016-8-3 10:51 编辑

病案7:

某男孩,出生两个月,禀赋单薄。

某日因感风寒,身热咳嗽,不思乳食。

前医首用清热解表剂,服后热不退,发惊惕。

后医又用追风、清热、镇惊疗法治之,服药后婴儿有沉迷现象,不再乳食,体若燔炭,自汗,肢冷,咳嗽又喘,挣扎不已,喉中痰声漉漉,不时角弓反张,抽掣,已经奄奄一息。

对此病案,请讨论。 补注:此婴儿当时已经指纹青黑透关,面唇均含青象,舌白而腻。

分析: 外感通常以风寒,风热为多, 这个小孩的感冒虽然来势汹汹,但仍然需仔细鉴别。
风寒:恶寒,发热(或不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紧,舌苔薄白,兼素体里阳不足的舌体会淡;
风热:微恶寒,发热,面或赤,咽喉干痛,脉浮数。舌苔薄黄,兼里热的会有舌体发红。

对于两个月的小孩,用食指摸手腕部,一般可以发现浮脉,数脉。 另外把嘴撬开可以发现舌象, 这都是必要的诊断程序。

从治疗的整个过程看,初始阶段小孩以风寒感冒为主是确凿的。
但医生用的是清热解表法。
这个清热解表,我不知道是不是代表辛凉解表,或者是在辛凉解表的基础上,再加上清热的药,如果这样的话,就会更严重。
1先说辛凉解表:本为风寒外感,辛凉解表药,不能解决风寒问题,只能引发阳气外泄;
2 如果在辛凉解表的基础上,再加清热,在里阳更虚。
那么上面的这两种用药后的结果是,服药后,热不退,发惊惕,这说明伤了血,血不能濡养心,则发惊惕;
医生见热不退,以为药力不足,用追风,清热,镇惊药,进一步的伤阳,伤血。 结果出现了自汗,角弓反张等症;

病程的进程如果当时是风寒表实证,没有自汗出的话;到此已经进入风寒表虚证,相当于太阳中风证,再加上伤了阴阳二气。
过汗,既伤阳,又伤阴。
伤阴---则血不足,惊惕,角弓反张,挛急,抽搐
伤阳—则爪甲青紫,唇青,肢冷,倦怠无力,奄奄一息
卫阳抵抗风寒,导致阳气外浮,则体若燔炭。
风寒外侵,肺气被郁,则咳嗽而喘。
结论:风寒外感,误治导致阳越中虚。
治则:和营解表,大补中阳。

方剂:桂枝汤 +四逆汤化裁。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3 17:10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6-8-3 09:22 编辑

敢发言就好!分析、治疗的也基本对路,很好。此证再犯错误,必致亡命。实为险中求生。最考验中医基本功。


希望大家更多的关注中医实践,提高临床水平。而不是在阴阳五行上死磕。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6-8-3 18:57
2题中,在下以为阳虚的症状非常明显,在舒筋活血的同时酌加诸如巴戟天之类的补肾阳类药,效果会好一些吧,不知楼主以为拙见如何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4 08:33
谢谢千总版的支持,论坛的方向必须扭转到中医实践中来,非此难以繁荣论坛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4 09:26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6-8-4 01:28 编辑

jyds123的回答我认为基本路子是对的。应该鼓励!我也不知道答案,也是猜想。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4 09:36
第2题我认为西医应该属于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炎,论坛西医不乏高手,不知拙见以为然否?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4 17:44
第4题非常考验医技,希望有见解者踊跃发言。我心里也没底。敢发言既是勇者。比那些评论起阴阳五行来滔滔不绝,一见到实践难题就缩头的强得多。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8-5 06:43
本帖最后由 大光明云 于 2016-8-5 06:47 编辑

病例4:

兰**,女,33岁,平凉崆峒乡农民,住院号5731。家属代诉,于1965年4月下旬先有发热,全身酸痛,继而脘腹胀,呕恶不食,胁下胀闷,小便短少。于5月10日呕吐剧烈,不能进食,曾服中药两剂,呕吐稍止而出现神昏嗜睡,呼之能应;又过二日,即昏迷不醒,遂于5月13日来我院住院治疗。
评:我们不知道发热,全身酸痛是由外感发热,还是内伤发热引起的。
腹胀,呕恶不食---直接表现的就是胃气的肃降功能受到影响。
胁下胀满:为肝胆经循行区域,为肝胆淤滞
小便短少:中焦郁积,小便下行气化力不足。
曾服中药: 神昏嗜睡---不知道服了什么药,导致神昏而昏迷不醒。


体查:体温36C,脉搏97次/分,血压136/100毫米汞柱。营养欠佳,神志昏迷,呼之不应,呼吸深慢,颈软无力,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巩膜无黄染,听诊两肺无异常,心律齐而心率快,心界不大,二尖瓣区有二级收缩期杂音。触诊肝在锁骨中线右肋缘下4——5厘米处,质稍硬,脾未扪及,腹软,无包块。诊断为“肝炎,肝昏迷”。经用输液,抗感染等法治疗后,病情仍无好转,昏迷逐渐加深,病情危笃。
评:
脉--97次/分,当为数脉;
血压:136/100,直接显示舒张压过高,为中焦郁滞。
神志昏迷,呼吸深慢,颈软无力,反应迟钝等,说明气血运行受阻,干扰到了心神。


5月14日邀中医数人会诊。证见神志昏愦,不省人事,扬手掷足,烦躁不宁,瞳孔缩小,唇干口燥,面赤息粗,喉中痰声漉漉,口气臭秽,二便数日未解,四肢厥冷,脉象沉伏。在辩证施治讨论中,或以其肢冷,脉伏而议进四逆以回阳者。我以其烦躁不安,面红,唇燥,口气臭秽,息粗痰鸣等症,别有议焉。

评:
扬手掷足,烦躁不宁,面赤息粗, 口气臭秽, 数脉---当为郁滞生热之相,且藏有伏热,非虚证,否则哪里来的力气作这些异常反应。
唇干口燥---可以是淤滞气血流行不畅所致,也可以是热灼津液所致
二便数日未解:可以是寒滞,也可以是食积热滞。
四肢厥冷,脉象沉伏:起始于中腑不通,淤滞弥漫三焦,形成格症,阳气内闭,不能循行于肢端。
总析:肝胃气滞痰凝而不下,淤滞三焦挟热而形成热闭,格阳于内,阴盛于外。
为其燥动不安,扬手掷足,面赤息粗,脉伏而非细弱,仍作淤实病来看待。
诊断:似少阳阳明合病 
治则:疏解少阳,通腑泄浊。
方剂:大柴胡汤合大承气汤化裁。 

作者: Rainy陈    时间: 2016-8-5 09:44
4,病例:兰**,女,33岁,平凉崆峒乡农民,住院号5731。家属代诉,于1965年4月下旬先有发热,全身酸痛,继而脘腹胀,呕恶不食,胁下胀闷,小便短少。于5月10日呕吐剧烈,不能进食,于曾服中药两剂,呕吐稍止而出现神昏嗜睡,呼之能应;又过二日,即昏迷不醒,遂于5月13日来我院住院治疗。

体查:体温36C,脉搏97次/分,血压136/100毫米汞柱。营养欠佳,神志昏迷,呼之不应,呼吸深慢,颈软无力,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巩膜无黄染,听诊两肺无异常,心律齐而心率快,心界不大,二尖瓣区有二级收缩期杂音。触诊肝在锁骨中线右肋缘下4——5厘米处,质稍硬,脾未扪及,腹软,无包块。诊断为“肝炎,肝昏迷”。经用输液,抗感染等法治疗后,病情仍无好转,昏迷逐渐加深,病情危笃。

5月14日邀中医数人会诊。证见神志昏愦,不省人事,扬手掷足,烦躁不宁,瞳孔缩小,唇干口燥,面赤息粗,喉中痰声漉漉,口气臭秽,二便数日未解,四肢厥冷,脉象沉伏。在辩证施治讨论中,或以其肢冷,脉伏而议进四逆以回阳者。我以其烦躁不安,面红,唇燥,口气臭秽,息粗痰鸣等症,别有议焉。

请分析此昏迷病的病机,治则,方药。
分析:
1965年4月下旬先有发热,全身酸痛,继而脘腹胀,呕恶不食,胁下胀闷,小便短少。
太阳病传入少阳并伴有停饮,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加茯苓   (起病初期)


刻诊:证见神志昏愦,不省人事,扬手掷足,烦躁不宁,瞳孔缩小,唇干口燥,面赤息粗,喉中痰声漉漉,口气臭秽,二便数日未解,四肢厥冷,脉象沉伏。
阳明腑实证    泻下热结   大承气汤   

哈哈  初来乍到   向各位老师学习  请指点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5 14:45
警告gl0101,这里是严肃的学术讨论场所,不许再胡乱灌水!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5 14:53
有请大家多发言,谈谈看法。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8-5 20:39
溪流 发表于 2016-8-4 01:36
第2题我认为西医应该属于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炎,论坛西医不乏高手,不知拙见以为然否?

第2题我认为西医应该属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炎……

一一正解。

这个病的治疗,单纯的西医方法少,疗程长,见效慢。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炎,高血糖是本,周围神经受损是标,治疗上当首先控制高血糖。但此病的特殊性在于,血糖控制后,由于高血糖记忆效应机理的存在,并不能必然的改善继发性的神经损害病变。

对于继发的神经损害病变,中医的诊治方略与方法,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与实用性一一有是证用是方(治),不论其原发病因如何,现阶段有什么样的病理改变就去调节干预改善这个病理改变,可以选择一些理气活血滋阴的方药,或针灸的方法,直接去调节干预改善周围神经损害病变的病理进程。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6 09:04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6-8-6 01:43 编辑

第4题无正解,大家讨论中逐步接近正确答案。
我认为二人见解都很好,尤其是我欣赏大光明云的大柴胡汤,脉沉伏,为什么沉伏?阳郁于内,热深厥深,故四肢厥冷。而“”唇干口燥,面赤息粗,喉中痰声漉漉,口气臭秽“”足可以说明是阳热所致。伏热在里,厥冷于外,阳被阴遏,故脉沉伏。唯大柴胡汤和解表里,引拔阳气,清泄里热,最为对症。服后便下厥回而脉必出。
但是我认为此证一误再误,且先行呕吐,正气有可能损伤,故大黄用量不宜过大,便下即停。
喉中痰声辘辘,应想到可能有痰热闭心包,我认为再加服紫雪丹亦可,所谓乒乒乓乓紫雪丹是也。一孔之见,望求明眼者指正。
关于大承气汤,需痞满燥实四症具备,本证有腹软,痞满似乎不重。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8-7 05:46
溪流 发表于 2016-8-6 09:04
第4题无正解,大家讨论中逐步接近正确答案。
我认为二人见解都很好,尤其是我欣赏大光明云的大柴胡汤,脉 ...

如果说用大柴胡汤是个基础方, 加紫雪丹就是功力的体现了,疗效的迅速与否正在于此,紫雪丹这味药我没用过,在大学学过,是温病类的良药,先生良医也。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7 10:22
愧不敢当!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7 13:44
2,郑某,男,50岁,因双下肢麻木冷痛2年,发现血糖升高6年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乏力、消瘦,经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两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难忍,遇凉加重,夜间疼痛难眠,查血管造影无异常。服中药全蝎、地龙,蜈蚣等搜风通络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止疼时间较短。现服阿卡波糖,血糖控制尚满意。刻下症见:双下游走性麻木疼痛,遇凉加重,夜间疼痛加重难以入睡。乏力,口干,口渴,记忆力下降,食欲可,夜尿频,每晚3~4次,大便不成形,舌淡红,底瘀,苔白腻,脉沉弦。平素嗜烟酒。

请分析
1、中医病名是什么?中医病机辩证是什么?
2、治疗原则
3、处方-

-------------------------------------------------------------------------------------------------------------------------
很喜欢看到溪流先生的这个帖子,这种结合实际,以临床为主题的讨论,才应该是论坛的重点。
本人学识短浅,虽力有不逮,仍愿意班门弄斧,来一点抛砖引玉,以凑人气。谬误之处,欢迎拍砖。


这位患者,被西医诊为2型糖尿病,但却是一个消瘦和有明显乏力,口干,口渴的患者。一般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都比较肥胖,且无明显的口干口渴等症状。此例患者的关键不在糖尿病本身,而在于它的并发症:双下肢麻木疼痛难忍,遇凉加重,夜间疼痛难眠,查血管造影无异常。这是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征象。西医治疗此种病症乏善可陈,进一步发展下去,可出现足部溃疡,骨髓炎,坏疽,甚至截肢。故而不可等闲视之。
从中医的角度看,此患者当为消渴合并脉痹,病症属于脾肾阳虚,脉络阻滞。治疗当健脾益肾,温阳通脉。我感到用顾步汤和阳和汤加减比较合适。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7 16:21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6-8-8 03:23 编辑

千总版高见,我赞成。此二方我认为可用。
拙见再增加几种活血药。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10 13:59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6-8-10 06:01 编辑

,秦**,女,25岁,未婚。体形虚胖,沉默寡言,月经提前三、四天,经前、经期少腹剧痛,血色紫黑粘稠,经量极少,经愈少,痛愈重。平素口干喜饮,胃纳极差,每晚手足发热,渐觉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因此卧床已有两月。舌体胖大,舌尖及边缘有瘀斑,苔白微腻,脉象沉涩。

请分析其病机,治则及方药。,
气虚,血瘀,脾肾不足。
治则:补益脾肾元气,健胃,活血化瘀
方剂:白参   熟地    山药    枸杞   女贞子   川芎   当归    白术    茯苓    砂仁    半夏    神曲   鸡内金
甘草    陈皮    元胡    益母草     川牛膝    香附     丹参   郁金    茜草     三七   芡实

敬请拍砖。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10 17:36
应红总医案,学临床
2,郑某,男,50岁,因双下肢麻木冷痛2年,发现血糖升高6年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乏力、消瘦,经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两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难忍,遇凉加重,夜间疼痛难眠,查血管造影无异常。服中药全蝎、地龙,蜈蚣等搜风通络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止疼时间较短。现服阿卡波糖,血糖控制尚满意。刻下症见:双下游走性麻木疼痛,遇凉加重,夜间疼痛加重难以入睡。乏力,口干,口渴,记忆力下降,食欲可,夜尿频,每晚3~4次,大便不成形,舌淡红,底瘀,苔白腻,脉沉弦。平素嗜烟酒。
请分析
1、中医病名是什么?中医病机辩证是什么?
2、治疗原则
3、处方-----------------------------------------------------
1,厥阴病,寒痹证。【双下游走性麻木疼痛,遇凉加重,夜间疼痛加重难以入睡。乏力,口干,口渴,记忆力下降,食欲可,夜尿频,每晚3~4次,大便不成形,舌淡红,底瘀,苔白腻,脉沉弦。】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又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再云:“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以此而论,双下肢【游走性】为风,【麻木疼痛】为病久之寒,【遇凉加重】寒痹之证。脉沉弦病在里,苔白腻阳虚。余证皆为阳虚之证。
2,风寒入脉,血虚寒滞。法宜养血通络,温经散寒。
3,当归四逆汤加味。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0 23:15
2,郑某案。第一个问题是什么病。一共大家提出四个。
千总说:消渴,脉痹。g1010先生说少阴病、太阴病。一吐先生说厥阴病,寒痹。


这几个中医病名差别大,怎么确定的这些病名,大家能讲讲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8-11 08:41
llyyjj 发表于 2016-8-10 23:15
2,郑某案。第一个问题是什么病。一共大家提出四个。
千总说:消渴,脉痹。g1010先生说少阴病、太阴病。一 ...

2.厥阴病。看这里: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mp;page=1#pid511235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11 11:26
llyyjj 发表于 2016-8-10 23:15
2,郑某案。第一个问题是什么病。一共大家提出四个。
千总说:消渴,脉痹。g1010先生说少阴病、太阴病。一 ...

  足厥阴肝经,立于三阴之末,阴寒极盛。与少阳互为表里,阴极阳生,又会阳热来复。故厥阴有上热下寒证,热证,寒证及厥热胜复证。此案【双下肢麻木冷痛2年】,正如伤寒337条,“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故为厥阴病寒痹证。其病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又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当然还有【乏力,口干,口渴,记忆力下降,食欲可,夜尿频,每晚3~4次,大便不成形,】即上热下寒证,但寒痹是主证,温经散寒,阴阳气接,诸证自去。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8-11 18:32
溪流 发表于 2016-8-10 13:59
,秦**,女,25岁,未婚。体形虚胖,沉默寡言,月经提前三、四天,经前、经期少腹剧痛,血色紫黑粘稠,经量 ...

,秦**,女,25岁,未婚。体形虚胖,沉默寡言,月经提前三、四天,经前、经期少腹剧痛,血色紫黑粘稠,经量极少,经愈少,痛愈重。平素口干喜饮,胃纳极差,每晚手足发热,渐觉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因此卧床已有两月。舌体胖大,舌尖及边缘有瘀斑,苔白微腻,脉象沉涩。


体性虚胖: 阳虚体质,
沉默寡言:气外发不足;
月经提前:血热妄行,或气虚不统血
经前,经期少腹剧痛: 经前少腹剧痛,或为寒凝,或为血瘀
血色紫黑粘稠,经量极少,经越少 ,痛越重: 血瘀,少而不下瘀滞越重,越痛。
口干,喜饮:津液输布不利,或为水湿,或者有益津液不足。
胃纳极差,晚手足热: 中焦运化不利, 热旁走四肢
全身,四肢疲惫乏力: 气提供不足
舌体胖大: 水湿内停; 舌尖,边缘有瘀斑:问是不是先天体质性的,还是后天所致,如果属于后天,则考虑血瘀。
脉象沉涩:沉主阳气外发不利,涩主脉道流畅不利


诊断:
1 气陷:脾之统血力不足,切四肢无力,全身疲乏,月经提前,脉沉
2 中焦瘀滞:胃纳极差, 体型虚胖,舌体胖大,舌苔白而微腻,主脾的运化不好,
3 子宫血瘀:少腹剧痛,经色紫黑粘稠,量少则痛重,舌有瘀斑,脉象涩,子宫隶属冲任,责于肝,按脏腑辨证当属肝血瘀滞。

治则:升脾健脾,活血化瘀。
方剂:补中益气汤+桃仁,神曲,鸡内金,红花,茜草,海螵蛸,川牛膝等。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1 22:28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11 11:26
足厥阴肝经,立于三阴之末,阴寒极盛。与少阳互为表里,阴极阳生,又会阳热来复。故厥阴有上热下寒证, ...



从辨证的角度讲,本案上热下寒的基本病机是可以确认的,再一个病机就是寒凝血脉。所以先生诊为厥阴病寒痹。
把厥阴病当做足厥阴肝经,这个也是一种观点。上热下寒、寒凝血脉这个基本病机大家应该都同意。


从病名诊断来要求,厥阴病是不是一个明确、独立的病名,这个需要讨论。因为如此划分,整一部《伤寒论》就成六个病名了,go1010先生就给了按六经病的六个诊断。


有两处需要讨论:


1,厥阴病是《伤寒论》的,从伤寒论内容看,厥阴病指的是外感病的一个阶段,或者是最后阶段,不是死就是好转。这个规律和本案的杂病规律不同。辨证是分析病机的,从辨证角度讲,杂病与外感病可以有相同的病机。但病名诊断是要包涵整个病变规律的,与辨证的阶段性规律不同。用来做杂病的诊断是否合适?
2,寒痹这个名称是《内经》里的,金匮里有湿痹。本案如果诊断为厥阴病寒痹,寒痹与厥阴病是什么关系?
因为厥阴病范围较大,这个诊断是不是指厥阴病里的寒痹,也就是说,寒痹是不是厥阴病里细分的一个“证型”?


厥阴病是《伤寒论》的,从伤寒论内容看,厥阴病指的是外感病的一个阶段,或者是最后阶段,不是死就死好转。这个规律和本案的杂病规律不同。辨证是认识病机的,从辨证角度讲,杂病与外感病可以有相同的病机。但病名诊断不能重合。
寒痹这个名称是《内经》里的,伤寒论厥阴病篇没有论述到寒痹的症状表现,有肢体厥冷这个症状。内经的寒痹又与厥阴病内容又一些不符之处。把寒痹归到厥阴病里是否合适?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12 05:50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10 09:36
应红总医案,学临床
2,郑某,男,50岁,因双下肢麻木冷痛2年,发现血糖升高6年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 ...

拜读了一吐先生的帖子,感到一吐先生不仅是注重理论研究,也是注重临床实践的人。一吐先生把此证归于厥阴病是有道理的,给出的方剂当归四逆汤加味也是合理的。予以加分,以资鼓励。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12 05:59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8-11 10:32
,秦**,女,25岁,未婚。体形虚胖,沉默寡言,月经提前三、四天,经前、经期少腹剧痛,血色紫黑粘稠,经 ...

大光明先生是一个认真的学者,表述起问题来总是条分缕析,头头是道。光明先生认为此证属于脾虚肝郁,我认为有理。止是此病应以痛经为主症,治疗应以通经活血为主,健脾益气为辅。个人管见,特此向大光明先生请教并商榷。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12 06:48
溪流 发表于 2016-8-10 05:59
,秦**,女,25岁,未婚。体形虚胖,沉默寡言,月经提前三、四天,经前、经期少腹剧痛,血色紫黑粘稠,经量 ...

溪流先生是中医翘楚,也是论坛老将,这次先生发表了数则临床病例,引导大家讨论,大家兴趣盎然,一改论坛浮夸空谈之风,功莫大焉!
这是一例月经不调,痛经的患者,大家见仁见智,七嘴八舌,参议讨论,实在是论坛久违地新气象。溪流先生总是率先垂范,直抒胸臆,并且是大义凛然,欢迎拍砖,确实不愧为大家风度!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12 09:51
千总版过讲了,惭愧,论坛应该贴近临床贴近实践,任何一个兴旺的论坛都是这样。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12 09:52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12 05:50
拜读了一吐先生的帖子,感到一吐先生不仅是注重理论研究,也是注重临床实践的人。一吐先生把此证归于厥阴 ...

謝謝千总过奖。厥阴寒痹,范中林先生医案较多,我患有此病。论医易,行医难。如要求疗效,三剂必效。若要治愈,就要经验了。一是据风寒湿证加味。二是与吴芋,四逆,理中的配合,三是药的用量,特别是细辛。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12 10:35
llyyjj 发表于 2016-8-11 22:28
从辨证的角度讲,本案上热下寒的基本病机是可以确认的,再一个病机就是寒凝血脉。所以先生诊为厥阴病 ...

厥阴病是《伤寒论》的,从伤寒论内容看,厥阴病指的是外感病的一个阶段,或者是最后阶段,不是死就死好转。这个规律和本案的杂病规律不同。辨证是认识病机的,从辨证角度讲,杂病与外感病可以有相同的病机。但病名诊断不能重合。----------------------------------
  三阴三阳六经是中医的人体结构,太阳始,厥阴终,厥阴是病位,其病有经证,有纯阳证,有纯阴证,有寒热错杂证。外感之邪自外人内,阻滞气机运行。內生之邪自内出外阻滞气机运行。外感内伤的病位为什么不同?病机即是气机,外感内伤的气机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治法,外邪入内要祛。内邪外越是阴胜格阳要留。先生【病名诊断不能重合】,不知何意。

寒痹这个名称是《内经》里的,伤寒论厥阴病篇没有论述到寒痹的症状表现,有肢体厥冷这个症状。内经的寒痹又与厥阴病内容又一些不符之处。把寒痹归到厥阴病里是否合适?

---------------------------------------------------------
  伤寒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8-12 12:42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12 05:59
大光明先生是一个认真的学者,表述起问题来总是条分缕析,头头是道。光明先生认为此证属于脾虚肝郁,我认 ...

谢谢千总赏识,虚甚者,以健脾升脾为主,活血化瘀次之; 虚不甚者,以活血化瘀为主,升提脾气次之。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2 22:14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12 10:35
厥阴病是《伤寒论》的,从伤寒论内容看,厥阴病指的是外感病的一个阶段,或者是最后阶段,不是死就死好转 ...

我在39楼讲,您对本案(2,郑某案,其他案我没看)病机的分析我赞同,病机分析正确了,也就是辨证正确了。上热下寒、寒凝血脉。
辨证正确了,治法、方药也就正确了,当归四逆汤力量弱了些,需要加很多药的,具体用药,各人又各人经验,无有定规,其实前面几位提出的用药和用方,都是各自经验之谈,都有各自长处。


本帖,千总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病名诊断,您讲了许多,我现在简单说,就是一个问题,大家提出的、包括您提出的这些病名诊断,有意义没有?
为什么有这个问题,因为,大家提出的治法、方药,都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的,再加上各自的经验用药。那么,病名诊断对本案起了什么作用?
病名诊断的意义,就是要掌握疾病的主要过程。郑某案大家提到的这几个诊断,能不能指导医生掌握郑某的主要病程,这是需要讨论的。


另外,您把伤寒论当归四逆汤证诊断为寒痹,我觉得不合适。因为痹症是肌肉、筋骨病,而当归四逆汤证主要是血脉的病。
痹症有需要当归四逆汤的时候,这是根据辨证来判断的,也就是痹症有血脉的病变。但痹症整个病程中,是以肌肉筋骨病变为主的。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12 22:25
llyyjj 发表于 2016-8-12 22:14
我在39楼讲,您对本案(2,郑某案,其他案我没看)病机的分析我赞同,病机分析正确了,也就是辨证正确了 ...

你说的是啥呀?啰啰嗦嗦写的不少,不知所云。你也说一下病案的诊治,比吃白食强。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2 22:26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12 22:25
你说的是啥呀?啰啰嗦嗦写的不少,不知所云。你也说一下病案的诊治,比吃白食强。

就是一个问题,大家提出的、包括您提出的这些病名诊断,有意义没有?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12 22:28
llyyjj 发表于 2016-8-12 22:26
就是一个问题,大家提出的、包括您提出的这些病名诊断,有意义没有?

不知意义何在?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2 22:30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12 22:28
不知意义何在?

就是啊,您的治法是靠病机分析决定的。病机分析就是辨证过程。
不做病名诊断,也不影响您辨证论治,对吧?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12 22:42
llyyjj 发表于 2016-8-12 22:30
就是啊,您的治法是靠病机分析决定的。病机分析就是辨证过程。
不做病名诊断,也不影响您辨证论治,对吧 ...

  我在读下一病案,你却纠瀍不清。病名是病位的属性,三阴三阳又决定了病性的里表,病证说明病因,你还要如何诊断?你明说。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2 22:49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12 22:42
我在读下一病案,你却纠瀍不清。病名是病位的属性,三阴三阳又决定了病性的里表,病证说明病因,你还要 ...

我说就不要病名诊断。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2 22:52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7 13:44
2,郑某,男,50岁,因双下肢麻木冷痛2年,发现血糖升高6年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乏力、消瘦 ...

从中医的角度看,此患者当为消渴合并脉痹,
------------------------------------
脉痹是明确的。但这个消渴的诊断,是不是就依据西医糖尿病诊断来的?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13 00:02
本帖最后由 一吐了之 于 2016-8-13 00:06 编辑



4病例:兰**,女,33岁,平凉崆峒乡农民,住院号5731。家属代诉,于19654月下旬先有发热,全身酸痛,继而脘腹胀,呕恶不食,胁下胀闷,小便短少。于510日呕吐剧烈,不能进食,曾服中药两剂,呕吐稍止而出现神昏嗜睡,呼之能应;又过二日,即昏迷不醒,
----------------------------
【先有发热,全身酸痛】,病起伤寒,太阳证。
伤寒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继而脘腹胀,呕恶不食,胁下胀闷,小便短少】,邪传少阳。
伤寒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疼,或肋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曾服中药两剂,呕吐稍止而出现神昏嗜睡,呼之能应;又过二日,即昏迷不醒,】中药必是清下,邪传少阴。
伤寒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513日来我院住院治疗
体查:体温36C,脉搏97/分,血压136/100毫米汞柱。营养欠佳,神志昏迷,呼之不应,呼吸深慢,颈软无力,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巩膜无黄染,听诊两肺无异常,心律齐而心率快,心界不大,二尖瓣区有二级收缩期杂音。触诊肝在锁骨中线右肋缘下4——5厘米处,质稍硬,脾未扪及,腹软,无包块。诊断为肝炎,肝昏迷。经用输液,抗感染等法治疗后,病情仍无好转,昏迷逐渐加深,病情危笃。

514日邀中医数人会诊。证见神志昏愦,不省人事,扬手掷足,烦躁不宁,瞳孔缩小,唇干口燥,面赤息粗,喉中痰声漉漉,口气臭秽,二便数日未解,四肢厥冷,脉象沉伏。在辩证施治讨论中,或以其肢冷,脉伏而议进四逆以回阳者。我以其烦躁不安,面红,唇燥,口气臭秽,息粗痰鸣等症,别有议焉。
请分析此昏迷病的病机,治则,方
------------------------------------
神志昏愦,不省人事,扬手掷足,烦躁不宁,瞳孔缩小,】【四肢厥冷,脉象沉浮。】少阴寒化证。
伤寒282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
297条,“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
305条“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唇干口燥,面赤息粗,喉中痰声漉漉,口气臭秽,二便数日未解,】格阳于外证。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此案初起外感,太阳病未用麻黄汤祛邪,邪传少阳。少阳病未用柴胡汤祛邪,却误为阳明证而下,故邪入少阴。又经西医的一番摆布,彻底成为坏病。
此案少阴寒化是主证,热证是寒郁于内,格阳于外的表现。其热不是实热,是虚热。有网友要用大承气汤,须知阳明证有三大,脉大,大热,大渴,何况西医用阴药无效,怎敢用大承气。
神志昏愦是寒化,寒化于下照样二便不解。而【唇干口燥】又【痰声漉漉】,说明热未伤阴。

病因若明,治则就不必论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13 05:23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8-12 21:28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8-12 14:52
从中医的角度看,此患者当为消渴合并脉痹,
------------------------------------
脉痹是明确的。但这 ...

谢谢赏贴。先生说:脉痹是明确的。但这个消渴的诊断,是不是就依据西医糖尿病诊断来的?

--------但是我要问先生:患者“乏力,口干,口渴,记忆力下降,食欲可,夜尿频,每晚3~4次,大便不成形,舌淡红,底瘀,苔白腻,脉沉弦。平素嗜烟酒。”,这些你能视而不见吗?,您该怎么解释?怎么辩证?请赐教。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8-13 06:33
llyyjj 发表于 2016-8-12 22:14
我在39楼讲,您对本案(2,郑某案,其他案我没看)病机的分析我赞同,病机分析正确了,也就是辨证正确了 ...

李老师好,你说的上热下寒,上热的症状支持在哪里 ,我怎么没看到 ?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3 09:37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13 05:23
谢谢赏贴。先生说:脉痹是明确的。但这个消渴的诊断,是不是就依据西医糖尿病诊断来的?

--------但是 ...

患者“乏力,口干,口渴,记忆力下降,食欲可,夜尿频,每晚3~4次,大便不成形,舌淡红,底瘀,苔白腻,脉沉弦。平素嗜烟酒。”,这些你能视而不见吗?,您该怎么解释?怎么辩证?
--------------------------------------------------
这个辨证的结果,您前面说过了,您还把治法方药都讲了。我没有什么意见:
从中医的角度看,此患者当为消渴合并脉痹,病症属于脾肾阳虚,脉络阻滞。治疗当健脾益肾,温阳通脉。我感到用顾步汤和阳和汤加减比较合适。


您可能没有注意到我问什么,我要问的是病名诊断,不是辨证。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3 09:44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8-13 06:33
李老师好,你说的上热下寒,上热的症状支持在哪里 ,我怎么没看到 ?

乏力,口干,口渴,消瘦(消瘦的情况是发病初,现在情况没有说),持续了六年,肺胃有热消耗津液是很明显的。
发病时是实热、虚热没有说,不过虚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六年以后,肺胃热的症状依然存在,又发展到肾阴虚损、阴阳两虚。
另外又出现了血脉瘀阻形成脉痹,这病就更复杂难治了。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8-13 12:15
llyyjj 发表于 2016-8-13 09:44
乏力,口干,口渴,消瘦(消瘦的情况是发病初,现在情况没有说),持续了六年,肺胃有热消耗津液是很明显 ...

2,郑某,男,50岁,因双下肢麻木冷痛2年,发现血糖升高6年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乏力、消瘦,经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两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难忍,遇凉加重,夜间疼痛难眠,查血管造影无异常。服中药全蝎、地龙,蜈蚣等搜风通络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止疼时间较短。现服阿卡波糖,血糖控制尚满意。刻下症见:双下游走性麻木疼痛,遇凉加重,夜间疼痛加重难以入睡。乏力,口干,口渴,记忆力下降,食欲可,夜尿频,每晚3~4次,大便不成形,舌淡红,底瘀,苔白腻,脉沉弦。平素嗜烟酒。

乏力,口干,口渴,消瘦(消瘦的情况是发病初,现在情况没有说),持续了六年,肺胃有热消耗津液是很明显的。
发病时是实热、虚热没有说,不过虚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六年以后,肺胃热的症状依然存在,又发展到肾阴虚损、阴阳两虚。
另外又出现了血脉瘀阻形成脉痹,这病就更复杂难治了。

简单的排列一下
乏力---气虚
口干,口渴: 津液不上承, 或者阳虚,或者水湿停聚中焦,或津液亏损,或阴虚。
消瘦:或血虚,或阴虚。
六年前的口干,乏力,消瘦 ,诊断成糖尿病就一定代表热?

诊断不是对正在当时的情况进行诊断吗? 六年前大便不通是不是现在也算?
按脏腑辨证, 六年后的阴虚表现在哪里?还是口干渴吗
既然你承认上热下寒了,那个“热”在哪里呢 ?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4 00:34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8-13 12:15
2,郑某,男,50岁,因双下肢麻木冷痛2年,发现血糖升高6年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乏力、消 ...

乏力---气虚
口干,口渴: 津液不上承, 或者阳虚,或者水湿停聚中焦,或津液亏损,或阴虚。
消瘦:或血虚,或阴虚。
六年前的口干,乏力,消瘦 ,诊断成糖尿病就一定代表热?

诊断不是对正在当时的情况进行诊断吗? 六年前大便不通是不是现在也算?
按脏腑辨证, 六年后的阴虚表现在哪里?还是口干渴吗
既然你承认上热下寒了,那个“热”在哪里呢 ?
--------------------------------------------------------------------------------
热的辨证是以刻诊为依据的。
热还在口干口渴。口干口渴的区别是引水多不多,口干不一定是津液不足,可以有几种情况,您前面列出了。口渴,必须是津液有伤,当然,除非医案作者写错,我们是按医案作者正确表达症状来说的。
仅有口渴能不能算热?在本例我认为可以算热。因为,是从发病到现在六年一直持续存在的症状。同一种疾病,同一个症状持续数年,其基本病机应该是一样的。兼症可以另外分析。
热证的口渴延续六年,伤阴是难免的,伤阴久了,会肾阴阳两虚。(阴阳两虚这个证,有些特殊,涉及到肾的概念,咱们暂不讨论,先说本案)
到本案,六年后,肾阴虚或阴阳两虚都可能出现。我更倾向于肾阴阳两虚。
阴虚则上有虚热。阳虚则下有寒证。


还有一点,诊断成糖尿病(能不能诊断成消渴,又是一个话题)的意义在于,知道了本案病程的规律:
1,本病初起有热伤津液的基本病机。2,伤津液这个病机会始终存在。3,本病会发展到肾阴虚、阴阳两虚。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8-14 15:13
llyyjj 发表于 2016-8-14 00:34
乏力---气虚
口干,口渴: 津液不上承, 或者阳虚,或者水湿停聚中焦,或津液亏损,或阴虚。
消瘦:或 ...

这个地方我也不与你辨了,如果你一定认为此病是上热下寒,当归四逆汤: 当归12g,桂枝9g,芍药9g,细辛3g,通草6g,大枣8枚,炙甘草6g。,请问什么药用于治疗你说的阴虚发热???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4 22:37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8-14 15:13
这个地方我也不与你辨了,如果你一定认为此病是上热下寒,当归四逆汤: 当归12g,桂枝9g,芍药9g,细辛3g ...

当归四逆汤是一吐先生提出来的。他是从诊断、到辨证、方药全面谈的。我只和他谈了诊断部分。他提出病机上的上热下寒我同意。用当归四逆汤是他在寒痹诊断上使用的。


上焦虚热,应该是本病一直存在的病机,只是病变的轻重或者说标本有所转变,到现在,重点在下肢的寒凝血脉。对于上焦虚热,用滋阴润燥或养阴清热,在方中加用一些相应的药物就行。比如玄参、二冬、石斛、花粉之类。


本病复杂且严重,用当归四逆汤,是指采用其治法,单用原方肯定不行。
脉痹(脱骨疽)可以包括西医的糖尿病足和脉管炎,还有一些其他的周围血管病。其中糖尿病足最难治。
本案治疗,从下肢寒凝血脉的病机上讲,当归四逆汤也可以用,不过主要是用其治法,另外还要加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需要时)药,还有外用药。具体药物,中医以个人经验用药多。没有经验的医生,一般选用一些著名中医的经验方、经验用药。大家知道的,有四妙勇安汤、顾步汤等。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15 06:13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8-14 22:15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8-14 14:37
当归四逆汤是一吐先生提出来的。他是从诊断、到辨证、方药全面谈的。我只和他谈了诊断部分。他提出病机上 ...

拜读了llyyjj先生的这个回复,深感欣慰。如果大家讨论问题都像llyyjj先生这样,结合实际,结合临床,并且心平气和地阐述理由和意见,我们的论坛讨论会更有成效,会更具活力。一味地斗嘴和斗气,那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影响团结,增生戾气。llyyjj做得好,为llyyjj先生点赞!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8-16 05:55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13 00:02
4,病例:兰**,女,33岁,平凉崆峒乡农民,住院号5731。家属代诉,于1965年4月下旬先有发热,全身酸 ...

同一个病例分析,我和溪流先生用大柴胡汤和清里之郁热,你则用四逆类药,如果诊断错误,那么结果就是要么病人凉死,要么被你烫死。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16 06:17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8-15 21:55
同一个病例分析,我和溪流先生用大柴胡汤和清里之郁热,你则用四逆类药,如果诊断错误,那么结果就是要么 ...

同意大光明先生的意见。医生者,司命者也。危急关头一剂药的寒热迥异,可使患者生死立判,能不慎之又慎乎?此例患者,到底是实证,还是虚证?是寒证,还是热证?首先必须判断清楚,否则,就是拿人命当儿戏了。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16 09:27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8-16 05:55
同一个病例分析,我和溪流先生用大柴胡汤和清里之郁热,你则用四逆类药,如果诊断错误,那么结果就是要么 ...

  先生怎这样讲话?我根本没看你的帖子,是据证而辨。寒闭少阴,格阳于外,人已昏迷,你还要请热?这是什么热?是元阳外越。况西医已请热, 邪在少阳用的是清热,你还要清的是什么热?楼主让各谈己见,我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16 09:31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16 06:17
同意大光明先生的意见。医生者,司命者也。危急关头一剂药的寒热迥异,可使患者生死立判,能不慎之又慎乎 ...

同意,辨明实,虚,寒,热,此案少阴证,格阳于外,由伤寒之法为证。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16 09:38
llyyjj 发表于 2016-8-12 22:49
我说就不要病名诊断。

  难怪李老师是llyyjj,原来你不要姓名?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8-16 12:25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16 06:17
同意大光明先生的意见。医生者,司命者也。危急关头一剂药的寒热迥异,可使患者生死立判,能不慎之又慎乎 ...

此症,即使叫格阳,那也是里寒外热; 现在是里热外寒,似乎该叫格阴。

另外中焦郁滞是必然的,诊断不清楚寒热,最起码疏通中焦是必须的, 无论是三物白散的暖通,还是大柴胡汤的梳肝通腑,始终救治的重点,在这个地方。 四逆辈的药类,并没有体现出“通”这个特点。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6 17:35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16 09:38
难怪李老师是llyyjj,原来你不要姓名?

人的姓名、网名,跟病名完全是两回事,因为各自担负的任务不一样。

人起名字、网名,就是代表一个人用了这个名称,名字的意义和这个人没有直接关系,某人要起名字秦始皇、武大郎也不能说明什么。
病名就不一样了,病名有任务,任务就是病名要包涵某个疾病的基本病理和主要病程。中医西医都一样。比如,破伤风、署温、风温、痢疾、糖尿病、急性肾炎等等,医学上给这些病都做了定义,看见病名,就知道某人的疾病符合某个定义。
人的名字和网名就随便了。
岳飞不需要飞到天上去,千秋雪也不是千岁老人……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16 17:41
由于网上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具是根据病情的分析和猜测。持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像这种危重病的病案,紧要关头阴阳之误就可以将病人送上冥途。万劫不复。
我们经过多次历练这种考验,可以逐步提高我们对危重病的辨证施治水平,从而提高中医医术水平,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医案讨论的目的所在。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6 17:51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8-16 12:25
此症,即使叫格阳,那也是里寒外热; 现在是里热外寒,似乎该叫格阴。

另外中焦郁滞是必然的,诊断不 ...

案例4主症是昏迷、肢厥、腹部症状。
昏迷辨虚实,肢厥辨寒热。昏迷、肢厥,容易想到伤寒论里的少阴厥逆。但病人没有经过吐、利、大汗,没有伤阳的过程,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真心痛、暑厥、失血病人可以直接出来阳脱的变化,本例病史明确,没有这些情况。再加上腹部症状,主要考虑热厥和腹部病变以及相互关系。
烦躁不安,面红,唇燥,口气臭秽,息粗痰鸣,这些也是内热的表现。如系少阴病四逆,就是但欲寐了。


通腑应该是必用的,具体如何用承气类方(包括大柴胡)的处方,看医生的了。因为中药处方灵活性大。我本人没有处理这种情况,现在中医,大部分门诊上看慢性病。处理这些情况的,一般是大医院病房里,和西医一起治疗的。
还有,这种情况该到使用中医的“三宝”一类成药了。还有一些新剂型的药。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16 20:09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8-16 12:24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8-16 09:51
案例4主症是昏迷、肢厥、腹部症状。
昏迷辨虚实,肢厥辨寒热。昏迷、肢厥,容易想到伤寒论里的少阴厥逆 ...

llyyjj先生,言语谨慎,心思缜密。此处发言比较中肯,赞一下。
llyyjj先生分析说:“本例病史明确,没有这些情况。再加上腹部症状,主要考虑热厥和腹部病变以及相互关系。
烦躁不安,面红,唇燥,口气臭秽,息粗痰鸣,这些也是内热的表现。如系少阴病四逆,就是但欲寐了。
通腑应该是必用的,具体如何用承气类方(包括大柴胡)的处方,
”。我认为此言有理。

此例患者“5月14日邀中医数人会诊。证见神志昏愦,不省人事,扬手掷足,烦躁不宁,瞳孔缩小,唇干口燥,面赤息粗,喉中痰声漉漉,口气臭秽,二便数日未解,四肢厥冷,脉象沉伏。”应属于热深厥深情况,应属于邪热内盛,深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透,格阴于外。因而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故而如llyyjj先生所说:“
通腑应该是必用的,具体如何用承气类方(包括大柴胡)的处方。” 待里热一清,阳气外达,阴阳格拒消失,假寒之象亦自然消失。


欢迎大家更多地关注此类联系临床的病例,结合实际进行讨论。个人管见,仅供参考,欢迎拍砖!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16 22:02
llyyjj 发表于 2016-8-16 17:35
人的姓名、网名,跟病名完全是两回事,因为各自担负的任务不一样。

人起名字、网名,就是代表一个人用 ...

  人命,病名怎是两回事?你虽无名无性,却有拼音在,是你的印记。中医病名也是印记。厥阴病就是肝经的病,是病机。上热下寒不是病,是证,其病机由厥阴气机定。你满脑子的西医概念,好象对六经辨证一窍不通。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6 22:18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16 22:02
人命,病名怎是两回事?你虽无名无性,却有拼音在,是你的印记。中医病名也是印记。厥阴病就是肝经的病 ...

人名可以指代这个人,不能说明这个人的任何情况。因为,起名字是自有的、随意的。
武大郎不是狼,武松不是一颗松树,宋江也不是一条河。只是旁人对这个人的称号,或者记号。知道这个符号是指这个人。宋江要改名叫宋三郎,还是这个人。宋江是男是女,是高是矮,都可以叫宋江。


病名是医学上规定的,要符合这个规定。这个规定要包涵这个病的重要内容。感冒病名有感冒名字的要求,不能和痢疾混淆了。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形似伤寒,但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口甚渴,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在手太阴,白虎汤主之。


这些病名都是不能随便起的。把少阳病改成太阳病,把风寒感冒改成暑温,肯定不行吧?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16 22:26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16 22:02
人命,病名怎是两回事?你虽无名无性,却有拼音在,是你的印记。中医病名也是印记。厥阴病就是肝经的病 ...

你虽无名无性,却有拼音在,是你的印记。中医病名也是印记。
------------------------------------------
前一句对了,后一句错了。
中医病名不是印记,比印记复杂的多。
中医病名要跟内容密切联系,要能反映重要内容。还有一点,中医病名,首先是对某个疾病的基本病机、主要症状、基本病程认识了以后,确定有这么一个疾病,然后给起个名字,这个名字虽然只是几个字,但因为得到中医界广泛认同,一提到这几个字,就代表基本病机、主要症状、基本病程、预后这些内容。
病名起的词汇如何不要紧,但内容要得到中医界的广泛认同,否则,这个病名就没意义。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8-17 09:43
llyyjj 发表于 2016-8-16 22:18
人名可以指代这个人,不能说明这个人的任何情况。因为,起名字是自有的、随意的。
武大郎不是狼,武松不 ...

  你的名就是你的特定印记。没人会说llyyjj是仁海,中医以六经定病名是以病位定病名,由脉证来定。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18 11:04
少阴病是邪气入里从阴化寒阴寒内盛的典型的虚寒证,脉微细但欲寐,下利清谷等症状,而此病人是昏迷不醒,二便不解口气臭秽,面赤气粗,脉沉伏等阳明腑证,如用四逆必是火上澆油,病人的下场可想而知,只能各执己見吧。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18 11:52
llyyjj的心思缜密,印象深刻。对待生命就应该有这个态度。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6-8-28 18:45
本帖最后由 jyds123 于 2016-8-28 19:29 编辑
溪流 发表于 2016-8-4 09:26
jyds123的回答我认为基本路子是对的。应该鼓励!我也不知道答案,也是猜想。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6-8-28 18:51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7 13:44
2,郑某,男,50岁,因双下肢麻木冷痛2年,发现血糖升高6年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乏力、消瘦 ...

补充一下,顾步汤:牛膝30克 金钗石斛30克 人参9克 黄芪30克 当归30克 金银花30克;阳和汤:熟地30g,肉桂(去皮,研粉)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见方解疑,可好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6-8-28 18:56
本帖最后由 jyds123 于 2016-8-28 19:29 编辑
溪流 发表于 2016-8-2 10:28
如果能答复某题,只要写明题号回答即可。不一定都能答。我这里绝无标准答案。网上出题的也没写明标准答案。 ...

先生在凤凰网很多文章的,我去看过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8-28 18:59
jyds123 发表于 2016-8-28 10:51
补充一下,顾步汤:牛膝30克 金钗石斛30克 人参9克 黄芪30克 当归30克 金银花30克;阳和汤:熟地30g,肉桂( ...

谢谢jyds123先生的补充和解疑。经过先生的补充,问题就更完美和易懂了。顺颂秋祺!
作者: jyds123    时间: 2016-8-28 19:00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28 18:58
谢谢jyds123先生的补充和解疑。经过先生的补充,问题就更完美和易懂了。顺颂秋祺!

能够和两位医界前辈在网络里相识,深感荣幸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6-8-28 20:41
嗨,凤凰网博客我都不去了,因为凤凰网博客管理员管理很随意,许多博文虽然发了,就是不给刊登,不知是什么原因。我那些博客文章绝不涉及政治。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