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探讨穴位归经
[打印本页]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6-7-21 12:43
标题:
探讨穴位归经
穴位归经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穴位归类方法之一。除了穴位归经之外还有按部位归类(例如:头部穴位、四肢穴位和躯干穴位等)和按传统归类(如:经穴、奇穴、阿是穴)。穴位归经已经被使用了数千年之久。由于很多新穴的被发现,特别是《解密中医穴位》一书的出版使得穴位归经再次被重新推到针灸学界的前台。为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穴位归经的历史。
一、穴位归经的历史
1、甲骨文时期
穴位归经需要有两个基本的条件,这就是大量穴位的被发现和穴位经络感传的被发现。从字面上来看俞穴就是指经络线上的穴位。这个俞字原本是指河边的码头,后来用在医疗上便成了经络线上的穴位----俞穴,再后来才加上一个肉字旁成了腧穴。从字面上来看俞用在医疗上是在甲骨文时期,大约在商末周初的年代。
2、《内经》时期
从汉朝起至宋朝为止整理的《黄帝内经》记录了一些穴位归经的内容。例如:原穴,络穴,五输穴,手足三阳经的根、流、注、入腧穴,六腑下合穴和动脉穴等。又如:《素问气府论》介绍了手足三阳经、任脉、督脉和冲脉的穴位数和部位(没有具体穴名和部位)。这一时期的归经特点是不全面和不规范。
3、《甲乙经》时期
西晋皇普谧的《针灸甲乙经》载穴349个,其腧穴排列的方式表现为两种。一是将人体四肢部腧穴归入相应十二经脉,如肺经腧穴记为“手太阴及臂凡一十八穴”,脾经记为“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一是将躯干和头面部腧穴分部排列,穴下注明腧穴与经脉关系,即“××脉气所发”、“××、××脉之会”。《甲乙经》的腧穴归经模式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4、《铜人》时期
宋朝王唯一铸造针灸铜人,撰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王唯一将人体354个腧穴归入十四经脉之中,从而确立了穴位归经的较完整格式。王唯一用以下几种方式将穴位进行归经:
1)依据《甲乙经》的方式将四肢上的穴位归入相应的十二经脉。
2)依据脉气所发的结果将躯干上的穴位归入相应的十四经脉。
3)将交会穴的交会经脉选中一条归经。
4)将没有记载的穴位依据王冰注《素问》的记载进行归经。
5)将没有记载的王冰也没有注述的穴位依据经络与穴位重叠的情况进行归经。
在《铜人》之后穴位依然在不断的增加着,不过大部分都被列入经外奇穴只有少部分被列入经穴之中。最后到《针灸逢源》增加经穴为361个。其实大部分的经外奇穴也是可以进行归经的。只不过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整理罢了。《解密中医穴位》一书对穴位进行了验证和实验(重复古人对穴位经络感传的实验),结果发现以往的归经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对所有经穴的归经进行重新整理归纳。
二、穴位归经中存在的问题
1、交会穴的归经
从以上穴位归经的历史上看,有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穴位归经的工作。这就是交会穴的归经问题。由于交会穴数量很多,各穴交会的经络数量也不等,所以从中选一是否合适?如果选一的话哪一条才是最佳归经?
2、经络的数量
由于研究经络穴位的流派不同,对经络数量的认知也就不等。有六经、八经(脉)、十经、十一经、十二经、十四经,现代又增加到十七经。经络不同,归经的格式就不同。
3、穴位的分穴
《解密中医穴位》发现很多穴位其实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穴位,而是由二至四个分穴组成的合穴,它们分属于各自的经络(例如少商穴可以分成掌少商和背少商)。以往简单的给归入一条经脉上,结果对治疗产生了一些困扰。
4、组合穴
有一些奇穴和小儿推拿穴位并不是单一的穴位(例如十宣穴和八卦穴等),它们的位置间距离很大。这些穴位的归经就很难简单的处理。
5、串经为主的穴位
实验中发现有一些经外奇穴并不在经络线上,刺激这些穴位后感传经过一小段路程(或再经过一小段经络)后进入另一条经络并产生强力的作用。其中产生主要治疗作用的经络是属于串经范围。
6、假的交会穴
研究发现很多穴位(例如三阴交穴)并不是真正的交会穴,只不过这些经络的距离比较近些罢了。如果使用较大范围的治疗(例如按摩,艾灸、膏药等)它就等同于一个交会穴,如果使用毫针治疗根据刺入的地点不同感传的经络就不同。
7、经络分支上的穴位
经络有分支,在经络的分支上也有穴位。经络分之上的穴位也要以分支的形式归经。例如老商穴。
8、补充经络线上的穴位
现在的经络循行线并不是很完整,在补充的经络循行线上也会有穴位。例如在前正中线上旁开一寸肝经线上的穴位。
9、错误的归经穴位
在传统的穴位归经范围中有一些穴位被明显的归错了经。例如肘髎穴应当归三焦经。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和会阳穴应当归入督脉。
以上我们讨论了在归经中出现的九个问题。回过头来我们还要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麻烦的去进行穴位归经呢?
三、归经的目的
穴位归经是在穴位发现数量逐渐增多的基础之上才出现的工作。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可以参考:
1、归经利于研究、学习和记忆
在穴位发现得早期,穴位的数量不多,不存在学习和记忆的难度。随着穴位发现的增加,穴位的数量越来越大。大量的穴位很不利于研究、学习和记忆。目前为止分类(包括归经)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2、归经利于循经取穴
循经取穴是最简单有效的取穴原则。穴位归经极大的方便了选择有效的穴位。当然这种方式比较粗糙一些。不过简单实用利于普及。
3、归经利于绘制经穴图
无论是现代或古代的经络穴位图,大都是连接相同归经的穴位。
明确了穴位归经的目的后,我们还要考虑穴位归经的依据。由此我们才能重新进行穴位的归经。
四、穴位归经的依据
要想进行穴位归经必须考虑穴位归经的依据。我们综合历史和现代研究后考虑以下几点作为依据:
1、穴位在经络线上
经络线上的穴位归入该经络是原始的归经方法,也是最基础的方法。这个方法依然实用。
2、刺激穴位后诱发的本经感传
刺激一个经络敏感人的穴位可以诱发出本经的经络感传和串经的经络感传。本经的经络感传就是该穴位的归经。刺激穴位诱发的经络感传,古人称之为气穴所发。
3、较强的串经
在某些情况下,穴位并不在经络线上。刺激这些穴位后感传经过一小段非经典感传线或一小段经典感传线后进入另一条经脉。后者的感传强烈,行程较长。考虑此穴的实际作用可将之归入串经最强的经络。
以上的依据虽然简单明确,但是在处理合穴的问题上还是比较麻烦。为此我们还需要制定一些基本的取舍原则。
五、交会穴的取舍原则
交会穴的取舍问题一直是困扰针灸学家们的难点。如果从中选一,势必会忽略其他经脉的作用;如果都选也会混淆穴位的归类。古人的做法是:从中选一,注明交会穴的所有交会经脉。以下是从中选一的基本原则:
1、同经穴位连接线顺畅
为了方便的绘制经穴图可以考虑看起来比较顺畅的经络归经。
2、主干线入选
在有些交会穴中只有一条经脉是经脉的主干线,其余的只是分支。此时选取主干线的经络归经。
3、组合穴详细划分后再归经
很多穴位是位置略有差异的几个点的组合穴位。如果在详细划分并命名后各自的穴位可以简单的归如相应的经脉。
4、感传强度大者入选
几条经脉交会的穴位,可以选择感传最强的经脉归经。
5、尊重传统习惯
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只能尊重传统习惯进行归经。
六、《解密中医穴位》的归经考虑
1、以十七条经脉为纲进行归经。
2、考虑到奇经八脉中除了任脉和督脉有自己的穴位,其它六脉实际上都是十二经脉的分支或分段,故不进行这六条奇经的穴位归经。
3、把经外奇穴试着归经。
4、把主要的新穴归经。
5、由于使用时间短暂,暂不考虑全息穴的归经。
6、考虑小儿推拿穴位的适用范围较小,暂时不将小儿推拿穴位归经。
主要参考文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腧穴归经探析 任玉兰 李戎 江苏中医药
五音堂郭原写于加拿大爱民顿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6-7-21 14:29
归经的问题很少有人搞,往往是几百年才出一个人才。仅有李国柱,皇甫谧,王冰,王唯一等数人。想要师传,那是做梦才有的事。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6-7-21 14:37
老商穴的归经
老商穴位于拇指尺侧指甲角旁一分许。实测发现在拇指尺侧指甲角旁2mm处有一个敏感点通大肠经;在拇指尺侧指甲角旁4mm处有一个敏感点通肺经。如果分开来归经的话:掌侧老商穴归肺经;尺侧老商穴归大肠经。如果按摩或者艾灸的话,老商穴归肺经和大肠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21 14:52
类似的研究有多少人?有哪些看法?争论的焦点在哪里?如果仅仅是个人的看法,个人经验,对于一个学说来说,沧海一粟。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6-7-22 01:25
十宣穴并不在经络线上。刺激十宣穴诱发的感传先是经过一小段非经脉感传到手指两旁的阴经经脉(小指直接到心经),然后再经腕横纹处横行到心经,最后走全心经经脉。所以有成语说十指连心。因此可以考虑把十宣穴归入心经。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7-22 04:51
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和深入,人们发现了许多人体新的治疗特效点和敏感点,而这些地方又往往不能用固有的经络进行归纳和支配,这形成了针灸的新发展,也促使人们对针灸和经络有了新的思考和兴趣。fayuan_guo先生是在这方面所做的探讨还是很有意义的,值得研究和重视。谢谢分享。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6-7-22 06:55
现行经穴图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有好几个地方的经络连线很别扭。别扭也就是不顺畅。例如:肾经在内踝后下方和后上方,膀胱经在骶椎部分,胆经在躯干侧面,胃经在小腿中部,三焦经在前臂部分。其不顺畅的原因如下:
1、两条线上的穴位合并成一条连线。例如肾经,膀胱经和胆经。
2、把不同分支上的穴位连成一条线。例如条口穴和丰隆穴是在不同的分支上。
3、任督经脉定位错误。任督经脉定位在前后正中线上八髎穴只能归入膀胱经,结果凭空多出一条不顺畅的骶部经穴连线。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6-7-22 21:14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7-22 13:59
你的所谓的一大堆的问题是胡编乱造的。
1247是历史问题怎么可能是我编造的。35689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都有依据。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