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医的“整体性原则”高明在哪里? [打印本页]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9 12:51
标题: 中医的“整体性原则”高明在哪里?
中医的“整体性原则”高明在哪里?

原创 2016-07-09 建成 淑然 子惠 岐黄正传
中医的“整体性原则”高明在哪里?

所谓观念,就是一个时刻秉持的念头。如无菌观念,就是时刻想着手术中要无菌。至于怎么达到无菌的目的,有一整套流程,这个流程称之为无菌技术。整体观念,就是要时刻想着整体。这种时刻想着的念头,中西医没有差别,没有差别何来特点?差别在于中西医的整体内涵不同,西医是把生物体看做是一个整体,中医是把天地人物看做一个整体,并把这一整体观渗入到中医学方方面面,即整体性原则,这个才可称为特点。

一、语义不清 偷换概念

整体论、整体性、整体观、整体性原则和整体观念的基本语义是不同的。论,学说或理论;性,事物所具有的功用;观,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原则,行事包括构建理论的法则;观念,时刻秉持的一个念头,对一个想法常常想。

纵观现代中医对整体观念的阐述,包含了上述关于整体的各种语义,不同概念语义不清,来回偷换概念。这些应该是小学语文课就已经解决的问题,在21世纪高等教育中医教材中出现,岂不叫人贻笑大方?

相关论述,末了都要加上一句,“以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模式相比较,中医学早就从宏观上勾画出了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全部构架,并且给这一现代医学模式增添了新的内容--天人相应观。”

模式,事物的标准样式。常常想,与标准样式还能比较?这样的比较,想说明什么?想说,现代医学(西医,下同)再发展一步就成了中医?中医早就实现了生物医学模式?中医的心理学在哪儿呢?生物医学有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基因等等等等,中医怎么完成的?这还不是自以为是,自欺欺人吗?

众多专家指出,现代培养不出真中医来,是中医教育出了问题,问题的根结在于中医的课时太少。就这样的教材,全部课时都用来学它,就能培养出真中医来?

[attach]11050[/attach]

二、中医的“整体性原则”

纵观现代中医对“整体观念”的阐述,揣测其意图,似乎是想表达,中医有别于现代医学的特点,是系统哲学中的“整体性原则”,因为它才能“体现了现代特别是后现代科学精神”。

系统哲学是由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为主要人物之一创建的,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物理学、技术工程、社会、经济等领域。系统哲学认为,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事物都与其它事物相互作用。每一事物不是系统,就是系统的成分。这些观点,对于早于系统哲学两千余年的中医,用四个字儿就可概括,天人合一,天地人和万物是一个整体。整体性原则,就是把整体性做为法则,始终贯穿于中医的方方面面。

第一、生命观和疾病观。《黄帝内经》认为,先天秉赋、天地之气、心神志意三者是生命之本,也是造成疾病,使人不能顺利尽其天年的根本原因。《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气合”方能成为“病邪”,乘之藏府才成为“病因”,而引起疾病。先天秉赋、天地之气、心神志意三者是一个整体。

第二、研究方法。《易传·系辞》:“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中医用的不是八卦,而是五运六气。这是最原始的科学研究活动,至今也是最科学的研究方法,观测、记录、总结、建模、预测,如今哪一门子科学能舍弃这样的科学方法?只不过现代观测手段和建模方法更为先进,研究对象更为深入罢了。然而,通过《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记录的气候、物候、流行病大样本大数据观测数据来看,这种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规模之大的科学研究活动,进行碎片化研究的现代科学也是望尘莫及的。

第三、理论建模。《素问·病能论》“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上经就是五运六气,下经就是依其构建的临床医学理论。《黄帝内经》依据五运六气构建的病之变化理论,其基本框架是,五运六气有如脚手架,四部五论是框架结构。阴阳论从生死本质,器官论从机械联系,形体论从全息联系,藏象论时间联系,经络论从空间联系,气化论从药食之气和精气神形转化角度,全方位地把生命和疾病联系同天地万物在一起。

第四、利用万物。既然,万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那么,找出并利用其规律就是相当科学的方法。比方说,具有“寒”性的病,就可用热来治疗,包括夏天之气,所谓冬病夏治。中药学和方剂学就是“整体性原则”最佳体现,不但利用了天然药物的形质,更利用了各药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是辩证法的灵活应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attach]11053[/attach]

三、中医“整体性原则”的高明之处

中医“整体性原则”有很多高明之处,笔者以为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一是,心身统一。现代医学模式尽管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理论上并没有统一,临床上也没有把其结合在一起。肿瘤手术不能切掉抑郁,化疗也没有考虑悲伤。而中医天地之气、先天禀赋和心神志意是统一的,一个处方是都可以解决的。

二是,天人合一。尽管现代医学的系统生物学、信息生物学、系统医学、系统医学、特别是流行病与易感人群规律研究方兴未艾,但较之中医纳天地人物诸元素并数理模型化的临床医学理论尚有距离。不过随着时代的跃迁,西医的临床医学做到这一点也是早晚的事儿,看看对待大数据的态度就知道了。

三是,复方制剂。一个医生一生也就用二三百味药,不同的配伍,以应对百病。这个境界现代医学尚难理解,想理解就得首先理解中医理论。从曰本人在西方抢注《伤寒杂病论》210个方剂事件来看,西方对此并不嗤之以鼻,加以研究也是有可能的。

四是,面对新病。中医不像现代医学见到一个新病就麻爪,坐等疫苗和新药发明,而数理模型化的中医,辨证论治往往都能取得满意疗效。

五是,第三状态。亦称为亚健康。70%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现代医学不但找不到病因也找不到理化指标支持,无从下手,大多认为属于心理疾病。而中医对其游刃有余,名曰治未病,西医加以研究找到理化指标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基因就是一个方向,且已经出现苗头。

尽管,系统哲学诞生在生物学界,是西医的基础部分,但是,现代临床医学还没有加以应用,即便应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未必能达到中医的境界,所以,说“整体性原则”是中医的特点也不确切。既然,对“整体性原则”,中西医的区别在于是在基础医学,还是在临床医学上,那么,可称之为特点的,还是中医学为一门临床医学理论。

以上种种,现代中医教材并没有体现出来,至少是没有系统体现出来。原因是放弃了五运六气,和天地人物相参的研究方法,天人合一就成了无水之源、空中楼阁。还有把中西医不可通约的同名概念强行对接了,把某些医学概念完全哲学化了。使得现代中医,临床靠经验,理论随意编,美其名曰哲学思辨。医者意也,全靠悟。中医如民间杂耍一般,以文化和手艺的形态,屹立在科学之林。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信息时代,任何闪光的思想火花,都可能被人接纳和利用。中医有很多卓越超前的思想,自己不珍惜别人也许会珍惜。现在没有做领军的雄心,未来必然只能做跟屁虫。谁带来医学的进步,都是人类的福音,不过,至少还涉及一个民族荣誉和知识产权。
[attach]11051[/attach]
[attach]11052[/attach]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7-9 14:00
中医的整体性是由其采用的方法性质所决定的,西医根本不具有整体性,只有局部性。此文的观点存在严重的不科学性。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9 14:06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7-9 14:00
中医的整体性是由其采用的方法性质所决定的,西医根本不具有整体性,只有局部性。此文的观点存在严重的不科 ...

能不能甭光喊口号,来点实际的内容?中医的整体在哪,西医怎么就是局部?
不喊口号,也难为你,一天医学也没读过吧?包括西医和中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9 15:22
       我认为,中西医都有整体观,但是有区别,正如作者所云:差别在于中西医的整体内涵不同,西医是把生物体看做是一个整体,中医是把天地人物看做一个整体,并把这一整体观渗入到中医学方方面面,即整体性原则,这个才可称为特点。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9 15:41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7-9 06:00
中医的整体性是由其采用的方法性质所决定的,西医根本不具有整体性,只有局部性。此文的观点存在严重的不科 ...

    西医也有整体性,并非只有局部性,这是误导。外科医生在手术适应症,禁忌症的判断,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都需要整体观。麻醉医生更需要整体观,大手术后的ICU病房等等。怎么能够说西医没有整体观?!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7-9 20:15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9 14:06
能不能甭光喊口号,来点实际的内容?中医的整体在哪,西医怎么就是局部?
不喊口号,也难为你,一天医学 ...

我的说法如果你认为是口号的话,我就无话可说。因为我说的你不一定听得懂。在这儿已经有好几位让我讲自己的观点,包括阴阳五行,可讲了有谁听懂了?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7-9 20:2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9 15:41
西医也有整体性,并非只有局部性,这是误导。外科医生在手术适应症,禁忌症的判断,手术后可能出现的 ...

如果西医有整体性的话,就不会分哪么多科室。西医所谓的整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大量实验和失败的教训换来的。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9 20:59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7-9 20:15
我的说法如果你认为是口号的话,我就无话可说。因为我说的你不一定听得懂。在这儿已经有好几位让我讲自 ...

你太自以为是了吧,恐怕中医教材都没有系统看过,就敢对中医指手画脚。你说你解阴阳,以哪本著作定义解的呢?恐怕仅仅是道听途说得来的所谓阴阳定义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这才是中医阴阳的定义,麻烦你解个试试,看看我们有什么不懂的?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7-9 21:58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6-7-9 22:04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9 20:59
你太自以为是了吧,恐怕中医教材都没有系统看过,就敢对中医指手画脚。你说你解阴阳,以哪本著作定义解的 ...

中医的阴阳就是能量,没有能量宇宙何来变化。你通读中医教材,知道哪些能量是阳?哪些能量是阴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9 22:13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7-9 13:58
中医的阴阳就是能量,没有能量宇宙何来变化。你通读中医教材,知道哪些能量是阳?哪些能量是阴吗?

作为个人看法,未尝不可。对于阴阳的现代解释,至少也有100家以上。不要以为自己的就是正确的。许许多多人,自以为懂得了科学,小看了中国古代哲学!其实二者都是半瓶子醋。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7-9 22:22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9 22:13
作为个人看法,未尝不可。对于阴阳的现代解释,至少也有100家以上。不要以为自己的就是正确的。许许多多 ...

阴阳解释可以有多种,中医的阴阳只能是能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10 05:56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7-9 14:22
阴阳解释可以有多种,中医的阴阳只能是能量。

       只能是先生的一家之言!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10 05:57
       能量  能量
  energy
  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物质运动有多种形式,表现各异,但可互相转换,表明这些运动有共性,也有内在的统一的量度,即能量.能量以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等各种形式,出现在不同的运动中,并通过作功、传热等方式进行转换.能量的单位为焦耳、尔格、千瓦小时、电子伏(特)等.
  能量这个词是 T.杨 1801 年在伦敦国王学院讲自然哲学时引入的,他针对当时把质量与速度二次方之积称为活力或上升力的观点,提出用能量这个词表示上述乘积是妥当的 ,并和物体所作的功相联系.但并未引起重视,人们仍认为不同的运动中蕴藏着不同的力.直到能量守恒定律被确认后 ,才认识能量概念的重要意义.
  在狭义相对论中,能量和另一个重要物理概念即质量联系在一起了,建立了质能关系公式,这个公式更深刻地阐明了能量的物质性,并为寻找新能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
  "能量"在物理中的意义:
  能量是物理学中描写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一个量.一个系统的能量可以被定义为从一个被定义的零能量的状态转换为该系统现状的功的总和.一个系统到底有多少能量在物理中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它随着对这个系统的描写而变换.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反应、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等.而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动、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五大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加上水则为六大类.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经体内氧化可释放能量.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热源质”.
  能量是一种客观存在,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他的表现形式.与物质都存在反物质一样他也有相对的反能量.当他们相遇时系统就恢复平静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就不存在了.
  通常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人体内平均可产生代谢能力分别为4kcal、9kcal、4lcal.同时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5-7天内的热能摄入量等于消耗量
  能量摄入过剩,则会在体内贮存起来.人体内能量的贮存形式是脂肪,脂肪在体内的异常堆积,会导致肥胖和机体不必要的负担,并可成为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糖尿病等退行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人体每日摄入的能量不足,机体会运用自身储备的能量甚至消耗自身的组织以满足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在一定时期内机体会出现基础代谢降低、体力活动减少和体重下降以减少能量的消耗,使机体产生对于能量摄入的适应状态,此时,能量代谢由负平衡达到新的低水平上的平衡.其结果引起儿童生长发育停滞,成人消瘦和工作能力下降.
  任何运动都需要能量.能量的形式有许多如:光声热电,有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电能,声能等等.
  举一个例子而言,我们观察一个质量为1kg的固体的能量:
  假如我们在研究经典力学而只对它的动能感兴趣的话,那么它的能量就是我们要将它从静止加速到它现有速度所加的功的总和.
  假如我们在研究热学而只对它的内能感兴趣的话,那么它的能量就是我们要将它从绝对零度加热到它现有温度所加的功的总和.
  假如我们在研究物理化学而只对它所含有的化学能感兴趣的话,那么它的能量就是我们在合成这个固体时对它的原料加入的功的总和.
  假如我们在研究原子物理而只对它所含的原子能感兴趣的话,那么它的能量就是我们从原子能为零的状态对它做功、使它达到现在状态的功的总和.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反过来的方法来定义这个固体所含的能量,举两个例子:
  该固体的内能是将它冷却到绝对零度所释放出来的功的总和.
  该固体的原子能是将它所含的所有的原子能全部释放出来的功的总和.
  可见,能量虽然是一个非常常用和非常基础的物理概念,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抽象和非常难定义的物理概念.事实上,物理学家一直到19世纪中才真正理解能量这个概念.在此之前能量常常被与力、动量等概念相混.有一段时间里,物理学家使用过一个称为“活力”的、与能量非常相似的概念,其意思是一种使物体活泼起来(动起来、热起来)的力.英语中的能量一词energy是两个希腊词的组合:εν是“在……之中”的意思,εργοs是“功、劳动”的意思.加在一起 en-ergi 就是“加进去的功”的意思.
[编辑本段]正常需要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提出中国居民膳食能量参考摄入量指出,成年男性轻、中体力劳动者每日需要能量为2400-2700kcal;女性轻、中体力劳动者每日需要能量为2100-2300kcal.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孕妇和乳母、老年人各自的生理特点不同,能量需要也不尽相同.
  在物理学中,能量是最基础的一个概念之一,从开门的经典力学到宇宙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能量总是一个中心的概念.
  一般在常用语中或在科普读物中能量是指一个系统能够释放出来的、或者可以从中获得的、可以相当于做一定量的功.比如说1千克汽油含12千瓦小时能量的话,那么是指假如将1千克的汽油中的化学能全部施放出来的话可以做12kWh的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10 06:28
   阴阳,矛盾,是哲学概念。在哲学理论中,物质与精神是一对矛盾,哲学理论中的物质是指客观存在,客观世界,而不是指物理学中的具体的物质!也不是生物学中,化学中……的具体物质!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10 10:03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7-9 21:58
中医的阴阳就是能量,没有能量宇宙何来变化。你通读中医教材,知道哪些能量是阳?哪些能量是阴吗?

果然是道听途说一个阴阳概念,自以为是解读一下,告诉中医界破解了千古之谜,中医界不同意,就说中医看不懂。
男为阳,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表为阳,里为阴。麻烦你告诉中医,哪个是阳能量,哪个是阴能量?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7-10 10:49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10 05:57
能量  能量
  energy
  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物质运动有多种形式,表现各异,但可互相转换,表 ...

赞同。能量以静止形式在人体内积累必然使人体质变阴。以能量有形式出现为阳。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7-10 10:59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6-7-10 11:04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10 10:03
果然是道听途说一个阴阳概念,自以为是解读一下,告诉中医界破解了千古之谜,中医界不同意,就说中医看不 ...

温度是分子振动的体现,生物电流是带电粒子运动的体现,它们都是能量流动的体现,当这部分能量偏高时,人体表现为阳。当体液偏酸、糖等化学成份增多时,它们都是静止能量的体现,此时人体偏阴。流动能量和静止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这体现出阴阳的重要转换特性。而许多也称为阴阳的矛盾的东西,它们的转换是因观察人的角度不同才转变,根本不适用于医学,男女、人体的表里都不可转换。一些人只注意到矛盾的一面,忽视其转换特性。
我的观点已经在多个学术会议上作过报告,关于能量是阴阳的看法受到大家的认可。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10 11:17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7-10 10:59
温度是分子振动的体现,生物电流是带电粒子运动的体现,它们都是能量流动的体现,当这部分能量偏高时,人 ...

不要以学术报告和学术论著做标准,中国的尤其是中医的学术会议、出版物绝大多数都是垃圾。只要你的观点和论证能站得住脚,不用在乎那些。


一个论证不能只适用你能解释的地方,不能解释的地方就弃之不顾,甚至说固有的定义内涵和外延有错误。那不叫解释,那叫重新定义。


阳为生之本阴为死之基,动能让人活,静能让人死,你认为是这样的,还是认为中医阴阳原有的定义错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10 18:23
我的观点已经在多个学术会议上作过报告,关于能量是阴阳的看法受到大家的认可。
========================================
    回复:
       先生千万不要认为,“认可”就是正确!!认可你是一家之言,而不是正确之言。
        到目前为止,这个论坛上还没有看到你的论文全文!甚至于主要内容,摘要也没有!!如同许多解读中医的人士一样,怀抱琵琶半遮面!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