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读【现代中医创新的困惑】的跟帖 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7-7 14:24
标题: 读【现代中医创新的困惑】的跟帖 有感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6-7-7 15:49 编辑

我在读,我们的会员【思考者】写的,【现代中医创新的困惑】。在这个贴的跟帖的讨论中   发现了一个现象。

那就是  想对中医学创新的人   很多都是小心翼翼的,如小媳妇一样。


他们非常的小心 ,  很怕违规。


而那些保守派  随心所欲的   如长辈一样   想打就打   想骂就骂。


俨然就是   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架势


他们依附的是什么   让他们敢于以公婆自居?


他们依附的   就是中医学里的一种   习惯势力


其实  恰恰是中医学里   这种顽固的  保守的势力  严重的阻碍着   中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7-7 14:26
如果大家有什么不信服的   可以去读一读   思考者的这个贴,看看跟帖人的发言   。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7-7 14:29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6-7-7 15:36 编辑

万众创新  听说过没?小学生  能否搞创新?中学生   能否搞创新?大学生   能否搞创新?

或者是  , 只有专家和学者 , 才可以搞创新?


其实  奇思妙想  很多人   都未必什么都要会的

中医药里   很多东西   都是在没文化的人里   发现的


甚至一些中药的价值   我们都可以向动物学习。


不是需要什么都学懂了   学会了   才可以创新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7-7 14:34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6-7-7 15:39 编辑

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不是什么都要学懂了 ,才叫继承,  才可以搞创新的。有些人,打着先继承,后发展的旗号,来阻挡创新。其实   他是在偷换概念。因为,继承不等于对过去的东西   什么都要懂,都要会,都要继承完了,继承全了,才可以创新。

创新  即可以是面的创新   也可以是对点的创新。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7-7 14:50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6-7-7 14:52 编辑

思考中医者   创新中医者    几乎成了中医队伍里的过街老鼠,可以人人喊打了!这么庞大的,认识一致的队伍,这么一致的中医学主流,为什么让老百姓喊出了   ,好中医难找?难道真的是主流认识是对的吗??反思反思吧!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7-7 15:21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6-7-7 15:23 编辑

主要是论坛中缺乏真正的中医大家。真正的中医大家决不会盲目去反对任何创新性观点,只会提出质疑和反问,决不会对任何观点不一致者进行人身攻击和嘲讽。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6-7-7 15:26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7-7 15:21
主要是论坛中缺乏真正的中医大家。真正的中医大家决不会盲目去反对任何创新性观点,只会提出质疑和反问,决 ...

哪个看到过“新中医”的内容?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7-7 15:28
柴胡汤 发表于 2016-7-7 15:26
哪个看到过“新中医”的内容?

你如果连见都没见过   你就反对   你的言论    是不是太随意   也太不负责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7-7 15:29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7-7 15:21
主要是论坛中缺乏真正的中医大家。真正的中医大家决不会盲目去反对任何创新性观点,只会提出质疑和反问,决 ...

说的很客观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6-7-7 16:07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7-7 15:28
你如果连见都没见过   你就反对   你的言论    是不是太随意   也太不负责了

老杨啊:你一直空喊口号,这就是“新中医”的内容?你的“简单中医”公布了,会让天下中医没得饭吃!是在何时就抛出的了?“三个方治天下所有病”,不是吹牛还能是什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7 16:29
    说这些不着边的话,大家争来争去,没有意义。把创新的东东拿出来,比什么都强。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6-7-7 17:57
兼听则明。这个坛子怎么了,每天就几个人发帖子还乱哄哄的。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6-7-7 19:44
柴胡汤 发表于 2016-7-7 16:07
老杨啊:你一直空喊口号,这就是“新中医”的内容?你的“简单中医”公布了,会让天下中医没得饭吃!是在 ...

老苏直接一剑封喉了。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6-7-8 08:55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7-7 14:50
思考中医者   创新中医者    几乎成了中医队伍里的过街老鼠,可以人人喊打了!这么庞大的,认识一致的队伍 ...

思考中医者   创新中医者    几乎成了中医队伍里的过街老鼠,可以人人喊打了!这么庞大的,认识一致的队伍,这么一致的中医学主流,为什么让老百姓喊出了   ,好中医难找?难道真的是主流认识是对的吗??反思反思吧!
------------------------------------------------------------------------------
杨兄好!别来无恙?杨兄的问题提的深刻。中医在中国理论上还是国家医疗体制之内的主流医学,但实际上已经被边沿化。所以“让老百姓喊出了,好中医难找”的口号。大家手头上的功夫不够,嘴头上的功夫却实在了得!古代中医也不是靠嘴给人看病的。
中医要想保住国内“主流医学”位置,甚至还希望进入国际“主流医学”之中,就得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光给别人宣传自己拥有“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先进理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百姓不管“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有多么先进,不管是东方文化有多么优秀,不管是中医渊源有多么流长,老百姓只关心自己患上病谁能治好。离开了这个主题,中医无论拥有什么都没有意义。
作为国家体制内的医学,代表着国家在行医,就要随时随地关心老百姓的心愿,解救患者于水深火热。这是国家医学行业的职责所在。不能强迫老百姓,被动接受自己那些把“古代理念”说成先进理念,把古代哲学说成未来科学的理念


中医科学属原创科学,中国是个农业国,在科学原创方面没有经验,而且中医局限的面比较窄,国外也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这就给中医前进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克服这些困难。坚信乌云终究会散去,中医的未来是光明的。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6-7-8 14:54
老杨遇老岳,志同又道合!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6-7-8 14:5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7 16:29
说这些不着边的话,大家争来争去,没有意义。把创新的东东拿出来,比什么都强。

是啊:哪个出示了“新中医”的基本内容?不是臆想又是什么?
作者: 思考者    时间: 2016-7-20 12:24
新中医的基本内容就是
不治古代病,只治现代病。
不治一手病,只治二手病。
不治西医擅长的病,只治西医治不了的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20 15:06
思考者 发表于 2016-7-20 04:24
新中医的基本内容就是
不治古代病,只治现代病。
不治一手病,只治二手病。

   拿出一个病例说说!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7-20 16:56
思考者 发表于 2016-7-8 08:55
思考中医者   创新中医者    几乎成了中医队伍里的过街老鼠,可以人人喊打了!这么庞大的,认识一致的队 ...

中医要想保住国内“主流医学”位置,甚至还希望进入国际“主流医学”之中,就得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光给别人宣传自己拥有“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先进理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百姓不管“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有多么先进,不管是东方文化有多么优秀,不管是中医渊源有多么流长,老百姓只关心自己患上病谁能治好。离开了这个主题,中医无论拥有什么都没有意义。
作为国家体制内的医学,代表着国家在行医,就要随时随地关心老百姓的心愿,解救患者于水深火热。这是国家医学行业的职责所在。不能强迫老百姓,被动接受自己那些把“古代理念”说成先进理念,把古代哲学说成未来科学的理念。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话说得有道理!  老百姓只看治病效果,不会关心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本人认为,中医治病的核心价值,是辨证辨病施治,不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用现代医学的观点非常简单,主要是自然气候对于人体的影响,实际上只是多种致病因素之一,而非全部。
       中医治病,主要以四诊收集资料,做出辨证,不是靠天人合一,后者不是主要的。过分强调天人合一,会把中医辨证引向岐途。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20 17:2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7-20 08:56
中医要想保住国内“主流医学”位置,甚至还希望进入国际“主流医学”之中,就得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光给 ...

     过分强调天人合一,会把中医辨证引向岐途。
==================================
      回复: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看病、治病、做手术等等,未必要懂理论。经验丰富比理论更有用,西医也是如此,一个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比一个主治医师还管用。许许多多具有绝活的基层医生,都不太懂理论。
      所以,作为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不必要在理论上钻牛角尖。
       先生如果做一个医生,大可不必来论坛上对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科学与真理……说三道四。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6-7-20 21:5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20 17:29
过分强调天人合一,会把中医辨证引向岐途。
==================================
      回复: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看病、治病、做手术等等,未必要懂理论。经验丰富比理论更有用,西医也是如此,一个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比一个主治医师还管用。许许多多具有绝活的基层医生,都不太懂理论。
      所以,作为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不必要在理论上钻牛角尖。
       先生如果做一个医生,大可不必来论坛上对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科学与真理……说三道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言差矣!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当然,临床经验除外。
      中医学既然已形成理论,就不可能与临床脱离太远。
      李先生原来不知理论的用途,也难怪总是犟来犟去。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16-7-20 22:26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7-20 08:56
中医要想保住国内“主流医学”位置,甚至还希望进入国际“主流医学”之中,就得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光给 ...

教授,辨证论治是什么?天人合一又是什么?强调了天人合一就淡化了辨证论治?你想想他两个有什么关系没有?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16-7-20 22:34
金峰是在杞人忧天,谁又在反对创新啊?中医自古就不是封闭的,对于好的东西一定会拿过来的,番泻叶,肉桂丁香安息香,都不是中国产的,我们都拿过来用了,你如果有创新,我说的是在医疗手法或者药物上有创新,而不是驴头马尾的理论嫁接,那就拿出来大家看看,真的实用有效谁敢再反对?拿出点干货来,说说按照你的创新理论治疗哪些疾病获得了重大突破!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0 23:23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7-20 16:56
中医要想保住国内“主流医学”位置,甚至还希望进入国际“主流医学”之中,就得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光给 ...

过分强调天人合一,会把中医辨证引向岐途。
----------------------------------
王教授,不是“过分强调“的问题,天人合一本来和中医八竿子打不着,讲天人合一,不是把中医引向歧途,简直引到云雾里了。
也真奇了个怪,整天强调回归经典,偏偏拉进来个来路不明的“天人合一”抱住不放,就这样回归经典,口是心非啊!


谁在中医典籍里找到“天人合一”就算数。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0 23:25
一个来路不明、词义暧昧的“天人合一”,莫名其妙地被当成中医的宝贝,简直是亵渎中医经典,还好意思说回归经典,回归到什么地方去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0 23:2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20 17:29
过分强调天人合一,会把中医辨证引向岐途。
==================================
      回复:

您也是老医生老专家了,您怎么就能说三道四呢?论坛不就要说三道四吗?难道五迷三道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0 23:28
红莎草 发表于 2016-7-20 22:26
教授,辨证论治是什么?天人合一又是什么?强调了天人合一就淡化了辨证论治?你想想他两个有什么关系没有 ...

天人合一根本和中医无关,和辨证论治无关。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7-21 06:33
辨证论治主要研究的是症状一证一方药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症状一病理一方药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天人合一关系不大。证诊断的确立,主要依之于临床症状与舌脉等体征。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7-21 06:41
比方病人受了寒,但证未必是寒证,可能是热证,因寒可以从热化;又比如病人症状上是热证,可以是受了热邪所致,也可以是受了寒邪所致(寒从热化)。故判断病人证的性质,证的诊断,核心依据是病人的临床症状表现,而不是外因与环境。外因与环境的因素,只能做为证诊断的参考,而不能做为确诊的依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21 06:50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各人的追求,信仰不同,不可能统一,都是允许存在的,都是平等的,也不能要求统一。知识水平,人格素养,品德爱好……,各不相同,不能强求一致。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21 08:59
一群翻着《小兵张嘎》小人书,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16-7-21 09:59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21 00:59
一群翻着《小兵张嘎》小人书,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

能看懂小兵张嘎也不错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16-7-21 10:01
llyyjj 发表于 2016-7-20 15:28
天人合一根本和中医无关,和辨证论治无关。

请先生讲讲,天人合一,辨证论治是什么可以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21 10:07
红莎草 发表于 2016-7-21 09:59
能看懂小兵张嘎也不错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1 16:21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6-7-21 16:43 编辑
红莎草 发表于 2016-7-21 10:01
请先生讲讲,天人合一,辨证论治是什么可以吗?

天人合一,是古代的哲学名词,讲人的修养的,和中医风马牛不相及。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处理疾病的原则与方法。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然后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方药。



您看,这两个内容谁也不挨着谁啊。
说中医讲天人合一,纯属以讹传讹。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1 16:46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7-21 06:33
辨证论治主要研究的是症状一证一方药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症状一病理一方药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天人合一关系不 ...

陈先生,不是关系不大,是风马牛不相及。翻遍清以前中医医籍,就没有这么个词,莫名其妙就混进来了。再过几天,说不定天惶惶地惶惶也成中医了。中医难道是垃圾桶?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21 17:06
llyyjj 发表于 2016-7-21 16:46
陈先生,不是关系不大,是风马牛不相及。翻遍清以前中医医籍,就没有这么个词,莫名其妙就混进来了。再过 ...

李老师,麻烦您说说,辨证论治是什么时候混进来的,整体观念是什么时候混进来的,气一元论是什么时候混进来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1 17:11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21 17:06
李老师,麻烦您说说,辨证论治是什么时候混进来的,整体观念是什么时候混进来的,气一元论是什么时候混进 ...

辨证论治是五十年的明确提出的,是对中医以前固有的论述的总结。整体观念大约也就同时。气一元论好像是近年的事,我看过,不知所云,大约和天人合一一样,是近几年的事。


中医引进外来的词汇,或者新建立词汇、概念都可以。但要注意两点,一要能正确表达中医的观点。二,尽量不用其他学科著名词汇,因为这些著名词汇有它固定的含义,与中医内容不同,就会造成误会、误导。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21 17:25
llyyjj 发表于 2016-7-21 17:11
辨证论治是五十年的明确提出的,是对中医以前固有的论述的总结。整体观念大约也就同时。气一元论好像是近 ...

李老师,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这个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应该使用一个什么名词?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1 20:25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21 17:25
李老师,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这个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应该使用一个什么名词?

这是三句话,三个内容,一句话不好概括,您有好方法介绍一下。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21 21:07
llyyjj 发表于 2016-7-21 20:25
这是三句话,三个内容,一句话不好概括,您有好方法介绍一下。

再想想,为什么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1 23:12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21 21:07
再想想,为什么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这个在中医教材上有现成的答案,照抄一段就行: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理环境、个体的体质差异等,均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治疗疾病时,必须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16-7-21 23:46
llyyjj 发表于 2016-7-21 15:12
这个在中医教材上有现成的答案,照抄一段就行:

这段话正确不?李先生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22 08:50
llyyjj 发表于 2016-7-21 23:12
这个在中医教材上有现成的答案,照抄一段就行:

气候变化、地理环境为什么要对人有影响?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2 22:32
红莎草 发表于 2016-7-21 23:46
这段话正确不?李先生

正确。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2 22:33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22 08:50
气候变化、地理环境为什么要对人有影响?

人生天地间,由天地精华而成,受天地影响是必然的,这里的具体内容就不用讲了吧?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16-7-22 23:35
llyyjj 发表于 2016-7-22 14:33
人生天地间,由天地精华而成,受天地影响是必然的,这里的具体内容就不用讲了吧?

这些都知道,怎么就理解不了天人合一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23 06:15
llyyjj 发表于 2016-7-22 14:32
正确。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理环境、个体的体质差异等,均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治疗疾病时,必须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
============================================

           回复:请李老师【 从定义、原理、实验、实证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23 09:42
llyyjj 发表于 2016-7-22 22:33
人生天地间,由天地精华而成,受天地影响是必然的,这里的具体内容就不用讲了吧?

李老师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人生天地间,由天地精华而成,受天地影响是必然的”,如何?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3 20:59
红莎草 发表于 2016-7-22 23:35
这些都知道,怎么就理解不了天人合一呢?

因时因地制宜,是讲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尤其是对疾病的影响,和天人合一完全是两个意思。如果红总能从“天人合一“一词的出处、含义方面准确理解,就会知道这个词和中医没有任何关系。


另外,在中医典籍以及清以前的医著中,根本没有这个词汇。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3 21:01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23 09:42
李老师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人生天地间,由天地精华而成,受天地影响是必然的”,如何?

想不出来一个现成的词,就说成:人的生存与发展与自然界密切相关吧。也许不太准确,太白先生可以修改。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3 21:0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23 06:15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理环境、个体的体质差异 ...

这样吧,借用您的语录来回答:


阴阳五行产生于2000多年前,那个时候定义、原理、实验、实证……西方科学概念,还没有怀到娘肚子里!科学主义者的要求是关公战秦琼!
      即是现在的科学,唯物辩证法,进化论,思维,神经内分泌网络,头痛……也无法用实验、实证来证明!!!

点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3 22:15
董建军
不知道怎么合在一起,想不开。
------------------------------------------------
老董隔段时间,就冒出一句很有道理的话来,继续讲讲,让大家都理解。
讲讲人怎么和天合在一起,杨利伟那样行不?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23 22:29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7-23 14:31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7-23 13:04
这样吧,借用您的语录来回答:

     真是一个诡辩家!

     
llyyjj 发表于 2016-7-22 14:32
正确。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理环境、个体的体质差异等,均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治疗疾病时,必须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
============================================

            回复:请李老师【 从定义、原理、实验、实证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3 22:3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23 22:29
真是一个诡辩家!

【 从定义、原理、实验、实证等几个方面加以】
----------------------------------------
这又不是我说的,凭什么要我说明?谁提出的您找谁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23 22:39
llyyjj 发表于 2016-7-23 14:35
【 从定义、原理、实验、实证等几个方面加以】
----------------------------------------[ ...

     背着牛头不认账!
   
llyyjj 发表于 2016-7-23 13:02
您讲的有道理。

          我有道理,就是你承认错误!

        【 都26:0了,正方、监督小组、学术委员会应该一起酝酿酝酿如何把正方的五行确定为正确的五行,从定义、原理、实验、实证等几个方面加以整理予以公告,让广大网友有所依照学习运用了吧,费了那么大的劲总不能辩完了就完了吧。】这段话是不是你说的????
       你可以再狡辩!!!
再来!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6-7-24 07:42
呵呵,所谓临时仲裁庭也判了九段线无效哩。几个裁判就可说了算?所以咱们中国一开始就是不参与、不承认,大家可以看到这其中的“现实意义”吧。

关于天人关系,如果要用一个词去概括,我提议:人定胜天。这也是有现实意义的,譬如说,
以前人飞不上天,现在可以飞天了
现在中国人还不能登陆月球,两三年内估计可以了
现在有些人还不能离开阴阳五行去解释中医,过几年这些人就越来越少了
……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24 09:29
llyyjj 发表于 2016-7-23 21:01
想不出来一个现成的词,就说成:人的生存与发展与自然界密切相关吧。也许不太准确,太白先生可以修改。

既然,“人生天地间,由天地精华而成,受天地影响是必然的”,“人的生存与发展与自然界密切相关”,那么,可不可以理解成天地人是一个整体系统?不能分割,分割了的子系统也就片面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4 21:02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24 09:29
既然,“人生天地间,由天地精华而成,受天地影响是必然的”,“人的生存与发展与自然界密切相关”,那么 ...

可不可以理解成天地人是一个整体系统?不能分割,分割了的子系统也就片面了?
----------------------------------------------
您这段话,意思不准确。
在研究人的时候,可以,也应该把天地人看成一个整体系统,不可分割。研究天地的时候一般就不需要考虑人了。因为人对天地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天地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支配性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24 21:18
        因为人对天地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回复:
        没有一点科学素养!科学知识如此贫乏,令人诧异!
       地球温度升高,厄尔尼诺现象,今年中国水灾,世界性恶劣天气……不是人类造成的??原子弹……可以忽略不计!!??科盲!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4 22:42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24 21:18
因为人对天地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回 ...

地球温度升高,厄尔尼诺现象,今年中国水灾,世界性恶劣天气……不是人类造成的??原子弹……可以忽略不计!!??科盲!
--------------------------------------------------------------
第一,在古代,这些都没有。我们说的主要是古代。
第二,您说出来的地球升温、中国水灾等等,是不是与人的活动有关系,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就算是原子弹,也未必就能毁灭世界。不要听见风就是雨。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25 09:11
llyyjj 发表于 2016-7-24 21:02
可不可以理解成天地人是一个整体系统?不能分割,分割了的子系统也就片面了?
------------------------ ...

李老师在偷换概念,把系统与系统作用力进行了偷换。无论怎么人为地忽略人的影响,也不能否定人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子系统。
如果,片面地研究天地,比如,天体运行,那么,的确可以忽略人的因素。但是,若要系统研究这个世界,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因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存在,是世界的两个方面,有机物趋向秩序,无机物趋向混沌。这个是无论如何不可忽略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25 15:17
      研究天地的时候一般就不需要考虑人了。因为人对天地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天地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支配性的。
==============================================
     回复:
       请李老师赐教:1  天地;2  人对天地的影响;3  天地对人的影响,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25 15:27
llyyjj 发表于 2016-7-24 13:02
可不可以理解成天地人是一个整体系统?不能分割,分割了的子系统也就片面了?
------------------------ ...

      在研究人的时候,可以,也应该把天地人看成一个整体系统,不可分割。研究天地的时候一般就不需要考虑人了。因为人对天地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天地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支配性的。
============================================
        回复:
       先生这段话是从哪里来的?是指现代科学,西方科学,西医,中医,阴阳五行?
        在阴阳五行,中医的理论中,天地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相互影响到。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5 17:51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25 09:11
李老师在偷换概念,把系统与系统作用力进行了偷换。无论怎么人为地忽略人的影响,也不能否定人是这个世界 ...

没有专门要偷换概念,是我对您提到的系统、系统作用力、秩序、混沌这些概念都没有理解,甚至不知道是哪一门学科的内容。我只是就我理解的人与自然关系,讲了我的看法(61楼)。太白先生讲这些内容,我想就是要论述“天人合一”是中医学的内容,这个弯子也转的太大了,不需要这么复杂的。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您如果要论述,我另外来学习。中医有不少论述人与自然的内容,但不适宜用天人合一这个词来表述。我的理由如下:


我对“中医讲天人合一”的评论是“来路不明、词义暧昧”。
1,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现在的说法,或曰儒学)的著名词汇,有它的含义和表述范围,和中医的人与自然关系,完全是两个范畴的内容。我的理解,这个词汇主要是提出对人的修养的要求。-----这是我说“词义暧昧”的意思。
2,中医经典著作中,没有应用过这个词汇。甚至后世比较著名的医著里也没有这个词汇。可见,古代医家虽然经常论述人与天的关系,但都没有和这个词汇联系起来,古代医家有许多是当时知名学者,他们肯定知道这个词汇的含义,不用这个词,就是他们认为,这个词汇不适宜表达中医的观点。-------这是我说“来路不明”的意思。
3,中医能不能借用这个词汇呢?我认为不可以。
因为这个词汇是著名的,又因为是重在表达对人的修养的要求,所以,中医使用了这个词汇以后,就会被认为,中医是讲治学讲修养的,就会干扰对中医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而中医学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是在数不清的治疗经验上堆积起来的治病经验,不是靠个人修养,不是靠什么“天理”形成的,是靠无数医生和病人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4,天人合一,和中医的人与自然内容,隔的很远,要把这个词拉进中医理论里来,必须赋予新的含义并广泛宣传,但因为这个词太有名,宣传能不能达到目的,很难说,中医这是何苦?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25 19:23
llyyjj 发表于 2016-7-25 17:51
没有专门要偷换概念,是我对您提到的系统、系统作用力、秩序、混沌这些概念都没有理解,甚至不知道是哪一 ...

李老师这一贴中有好多错误认识,论证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是几年来早就反复论证过了的,重复论证一遍也未必对李老师有什么新的作用。


天地人物合在一起是个整体,这一点李老师不否认吧?若觉得天人合一不恰当,李老师不妨用一个名词概括一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25 22:30
llyyjj 发表于 2016-7-25 09:51
没有专门要偷换概念,是我对您提到的系统、系统作用力、秩序、混沌这些概念都没有理解,甚至不知道是哪一 ...

          说出这些自己的错误理解,你是何苦呢?!!
         【 我对“中医讲天人合一”的评论是“来路不明、词义暧昧”。】
           【因为,心主神明,实际上就是:心就是神明。】
           【 肝生于左脚后跟】
            【月经里有烤鸭的一部分】
            ……
        李老师,你到论坛上辛辛苦苦的思考,得出这些结论,你是何苦呢???!!!创新中医??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5 22:3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25 22:30
说出这些自己的错误理解,你是何苦呢?!!
         【 我对“中医讲天人合一”的评论是“ ...

前三条是我讲的,这是我辛苦思考的收获。您有意见,欢迎发文批评指正。
月经和烤鸭的关系,原话记不得谁提出的,不过我同意,而且得到您老的论证支持。您如果忘了,咱们可以重新来一遍。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7-25 22:40
llyyjj 发表于 2016-7-25 14:35
前三条是我讲的,这是我辛苦思考的收获。您有意见,欢迎发文批评指正。
月经和烤鸭的关系,原话记不得谁 ...

        没有人和你讨论!大家明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5 22:42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25 19:23
李老师这一贴中有好多错误认识,论证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是几年来早就反复论证过了的,重复论证一遍也未必 ...

用一个词汇表示,我一时想不出来。如果借用原有的词汇,难免会与原义相混淆。现在把中医硬往狭义的文化上拉的倾向,是个很危险的信号。我说危险,决不是大惊小怪。太白先生也不会同意把中医说成只是一种传统文化,也不会同意中医和京剧、民俗并列吧?
要讲中医的天人观,我看就用您前面的话表述,我加了个前提:


中医认为,在认识人的时候,要把天地人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里的天地,指人生存的自然环境。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26 10:09
llyyjj 发表于 2016-7-25 22:42
用一个词汇表示,我一时想不出来。如果借用原有的词汇,难免会与原义相混淆。现在把中医硬往狭义的文化上 ...

相互认可一个概念中的内涵,对这个概念的名词有歧义,这个就好商量了。西方现代系统哲学、系统科学,把这个内涵称之为整体性原则。
天人合一,的确是董仲舒提出的,且主要讲人的道德。这一观点不是来自,至少不是主要来自孔子,而是来自老子庄子,道德本身的含义就是自然规律。道,天地人物不认识,要响导引领的路;德,天地人物自己认识的路。狭义道德的概念,是指符合自然规律的社会行为。而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体现了天人合一,其含义远比狭义的道德涉猎广泛的多。
自然,原本是天地人物为一体,不是现代理解的与人相区别的客观存在的意思。
如果想较真,现代人理解的中华文化,与古典的语义和内涵都不是相同的,捋顺来龙去脉,这个工程相当巨大,得慢慢来,但总得来做。所以,研究古典不是复古。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6-7-26 10:15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26 10:09
相互认可一个概念中的内涵,对这个概念的名词有歧义,这个就好商量了。西方现代系统哲学、系统科学,把这 ...

研究经典之功是古为今用。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6 17:04
[color=#999999 !important]表于 6 小时前

中西医融合观
社会环境呢??你总是错误理解!!!  
----------------------------------------
社会环境,《内经》里有所涉及。但好像不多,后世也有一些论述。自然环境,论述的多,几乎时时要讲的。讲自然环境,系统的学说要说算运气学说了吧。
您对中医讲社会环境有什么了解?欢迎介绍。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6 17:07



萧铁
天地/自然环境和人是相互影响的,但不等于相互间是“不可分割”的。 发表于 11 小时前
[color=#999999 !important]------------------------------------------------
[color=#999999 !important]意思是在认识人体病机的时候不可分割。在认识、研究上不可分割。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6 17:15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26 10:09
相互认可一个概念中的内涵,对这个概念的名词有歧义,这个就好商量了。西方现代系统哲学、系统科学,把这 ...

道德本身的含义就是自然规律。道,天地人物不认识,要响导引领的路;德,天地人物自己认识的路。狭义道德的概念,是指符合自然规律的社会行为。
---------------------------------------
这一段关于道德一词的解释,我赞同,解释的通俗易懂。
在本帖这一部分,明确了“天人合一”不适宜用来宣传中医就行了。中医理论里没有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拉进来,会让人家认为,中医不讲治病,就是一种古代文化,造成这个误会就不好了。
这几年,许多中医教授(也不知道是不是中医专业的)。讲中医,提出的一些雷人观点,让人哭笑不得,中医不是治病的,中医是治未病的,中医是养生、中医是文化……硬要把中医拉的离开治病,真是“坑爹”。
中医不治病,谁要中医啊!


太白先生讲的有关中国古典文化内容,以后我们慢慢学习。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27 10:02
llyyjj 发表于 2016-7-26 17:15
道德本身的含义就是自然规律。道,天地人物不认识,要响导引领的路;德,天地人物自己认识的路。狭义道德 ...

现代中医,以中医教材为代表,使用的概念(名词),很多不是中医固有的,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固有的内涵都被篡改了,如气、阴阳、五行。拿气来说,一会说是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的精微物质,一会又说气是功能,莫衷一是。总之,现代中医乱象丛生,把中医引向何方,中医大咖们估计没有几个人会想这个问题。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7 14:24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27 10:02
现代中医,以中医教材为代表,使用的概念(名词),很多不是中医固有的,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固有的内 ...

中医教材有功有过,最大的过不是有错误,而是错误一旦形成就没有任何修正,从第一版到现在,没有任何本质上的改变。其中原因,探索起来很复杂。太白先生有意,可从某个某几个具体内容着手,发动大家一起讨论。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27 18:36
llyyjj 发表于 2016-7-27 14:24
中医教材有功有过,最大的过不是有错误,而是错误一旦形成就没有任何修正,从第一版到现在,没有任何本质 ...

真不知道中医教材的功在哪里,李老师能说说么?
这个论坛有讨论学术的氛围吗?三句话里有两句半是骂人的,还自诩正义人士,以什么身份与这些人讨论,非正义人士?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8 22:07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27 18:36
真不知道中医教材的功在哪里,李老师能说说么?
这个论坛有讨论学术的氛围吗?三句话里有两句半是骂人的 ...

评论中医教材,内容太多,有兴趣我们可以就其中某个某几个论点探讨。整个教材编著的积极意义,我个人有几点笼统的认识:


1,对历史累积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2,使用白话文,便于阅读学习。
3,对历史上中医的各个学术流派做了介绍和划分。
4,进行了基础课、临床课的设计与划分,适应四年培养中医师要求。
5,特殊的设置是四门古典医著课和各家学说,适应传承与发展的衔接。



这是一些笼统而粗浅的看法,太白先生有何意见,请指导。也可以就某些具体课程探讨。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29 10:07
llyyjj 发表于 2016-7-28 22:07
评论中医教材,内容太多,有兴趣我们可以就其中某个某几个论点探讨。整个教材编著的积极意义,我个人有几 ...

李老师说的,中医教材的积极意义,也恰恰是它消极意义。
1.本来中医理论体系是完整自洽的,重新归纳总结之后就变了样。既看不出中医的学科属性,也看不出采用了怎样的研究方法。打个比方,把内裤和门帘子储藏一起,因为都是棉织物;把洁厕灵和酱油摆放一起,因为都是液体,这种归纳倒也系统。
2.白话文没有问题,可得尊重原义啊,通篇是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微言大义、不求甚解、人云亦云,便于怎样学习?
3.各家学说犹如水系的分支,把太湖划到黄河当中,也是一种划分,让学习者再也找不到北了。
4.中医理论本来是直接临床的理论,分成基础和临床后,就成了基础是哲学,临床是经验,也就只能培养出临床靠经验,理论胡乱编的中医学家。
5.连基本概念都不能诠释,比如一个气,整个中医界都莫衷一是,传承在哪儿,发展的又是什么?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29 22:39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29 10:07
李老师说的,中医教材的积极意义,也恰恰是它消极意义。
1.本来中医理论体系是完整自洽的,重新归纳总结 ...



您说的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微言大义、不求甚解、人云亦云,这些问题确实都存在。可是要说是“通篇”也不至于那么严重。因为这些毛病,在传统的中医医籍里也都会有,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部著作,都不会完美无缺。如有兴趣,您找些具体问题咱们讨论。
还有,您前面说的“本来中医理论体系是完整自洽的”,这点我还不太理解。如果要说明这一点,得有具体著作为代表,不知道您可以用那部著作的内容来说明?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30 09:45
llyyjj 发表于 2016-7-29 22:39
您说的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微言大义、不求甚解、人云亦云,这些问题确实都存在。可是要说是“通篇” ...

李老师若是觉得通篇有点过,不妨随便举个例子,而且是李老师觉得最为“正确”的例子,我来说说《中基》是如何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微言大义、不求甚解、人云亦云的。

整体自洽的理论就是《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我一直在论证,若要讨论,请到我的那些帖子里讨论。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30 18:15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30 09:45
李老师若是觉得通篇有点过,不妨随便举个例子,而且是李老师觉得最为“正确”的例子,我来说说《中基》是 ...

您这个“整体自洽”的意思我还没有理解,咱们到您哪里再说。


关于教材,随便先找一个,比如,《中药学》教材,把药物按功效分类,您看有什么不足?
就先说这个分类法,后面的内容咱们可以继续。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7-31 12:15
llyyjj 发表于 2016-7-30 18:15
您这个“整体自洽”的意思我还没有理解,咱们到您哪里再说。

李老师,怎么从《中基》理论的探讨,转到《中药学》功效分类药物上来了?不过也没有关系,就从这个现代中医最为自豪的,自以为无懈可击的地方入手,看看现代中医存在的不足。

以最简单的一味药,人参为例。现代中医说,【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笔者按,人参的功效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补气,其它的功效和主治,都是基于补气。不是气虚的失眠,人参管不管用?不管用,就应该明确人参是治疗气虚失眠的。气虚引起的症状又何止这些,没有罗列的是不是就不能治疗了?

话又回到《中基》关于气的概念,若气果真是《中基》一会说的宇宙的最精微物质,一会说的是能量,一会又说的是功能,那么,补气的人参就是宇宙的最精微物质?人参可以代替碳水化合物,还是可以代替脂肪、蛋白质,还是可以直接替代ATP?什么功能,离开物质结构还能单独补充功能?

一个简单的逻辑验证,就否定了《中基》气的三个莫衷一是的定义。气,做为中医理论最基本的概念,中医界权威们是不是该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好让中医学子和社会读懂中医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7-31 23:02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6-7-31 23:36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31 12:15
李老师,怎么从《中基》理论的探讨,转到《中药学》功效分类药物上来了?不过也没有关系,就从这个现代中 ...

现代中医说,【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
您说的这个好像某个中成药药物说明书似的,不像教材。教材比这个合理。论述的方法,还基本和您讲的差不多。
前面没有在意您说《中基》,该教材的问题多,咱们就从《中基》的一些基本概念讨论。您对气的概念的质疑是有道理的。不过,新的版本和旧得版本有些不同,稍后我对照一下咱们再讨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1 06:35
llyyjj 发表于 2016-7-31 15:02
现代中医说,【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 ...

       llyyjj 发表于 2016-7-23 14:25【 心主神明在中医理论里是正确的。】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8-1 09:35
llyyjj 发表于 2016-7-31 23:02
现代中医说,【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 ...

这一段摘录于《中国药典》,教材比药典合理?那再来看看教材,合理在哪儿?

【功效】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临床应用】1.用于气虚欲脱、脉微细等症。

人参功能大补元气,所以常用以挽救气虚欲脱之症。临床上如遇气息短促、汗出肢冷、脉微细,或大量失血引起的虚脱等危急的症候,可单用一味人参煎服,以补气固脱;如阳气衰微,又可与附子等同用,以益气回阳。

2.用于肺虚气喘。

肺气虚则呼吸短促、行动乏力、动辄气喘。本品能补肺气,可用于肺虚气喘,常与蛤蚧、胡桃肉等同用。

3.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胸腹胀满,以及久泻脱肛等症。

人参能麸舞脾胃的元气,对于脾胃虚弱之症,也用为要药。用于倦怠乏力,气虚脱肛等症,常与黄耆、白朮等配伍;用于纳呆、腹胀、泄泻等症属于脾虚的,可与白朮、茯苓、山药、莲肉、砂仁等配伍同用。

4.用于消渴,热病耗伤津液等症。

人参能生津止渴,故可与生地、天花粉配伍,用于消渴;如高热大汗后,气伤液耗而见身热口渴者,还可与清热泻火药如石膏、知母等同用,这是取它的益气生津作用;如属热伤气阴,口渴汗多,气虚脉弱者,又可用本品与麦冬、五味子相配伍,以达益气养阴而敛汗之功。

5.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仲、失眠等症。

人参功能益心气、安心神,凡心悸怔仲、失眠健忘等属于气血两亏、心神不安之症,往往用为要药,常与养血安神药如酸枣仁、桂圆肉、当归等同用。

此外,人参与袪邪之药同用,可用于邪未清而正气已虚的病症,以起到扶正怯邪的功效。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3 00:43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8-1 09:35
这一段摘录于《中国药典》,教材比药典合理?那再来看看教材,合理在哪儿?
【功效】大补元气,补肺益脾 ...

【功效】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临床应用】1.用于气虚欲脱、脉微细等症。

……………………

----------------------------------------------------------------------------

这一段,虽然内容多,重复粘贴了好说一些。


《药典》的内容,我理解重点在药品的标准。中药的品种、来源、炮制及相关理化指标。讲应用部分似乎不是重点,大约就类似举例。西药部分也是这样,西药几乎没有适应症内容,和西医药物说明书不能比较。

《中药学》是按四年培养中医师要求的用药要求编的课本,除了药物的选择外,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这些药的常用法,也就是辨证论治方法指导下应用这些药。

所以,中药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功效和应用。

功效其实就是该药所致病证的治法,后面的应用就是体现该治法的具体辨证对象。

比如,气虚欲脱是一个证,治法是补气固脱,人参可以治疗这种病变,就说人参的功效是补气固脱。

再增加一点内容,就是脱证不同的分型,用人参的配伍。(同时也起到给方剂学打基础的作用)。

这样就让学生初步理解人参固脱作用和使用方法。

药性歌诀里的人参“大补元气”,是概括的,抽象的。这里的功效和适应症一起介绍,就具体了,学生也可以掌握。


说到这里,其实还少不了要回到中基里的基本概念上。比如您前面提到的气,这里的元气,这些概念在中基里有许多不清楚。但编写《中药学》,不能等大家把中基概念都吵清楚再编。

《中药学》、《方剂学》就是避开了这些基本概念的内容,直接应用大家习用的一些概念来论述药物的使用。

比如,元气的概念吵不清楚,《中药学》、《方剂学》顾不了,但元气虚脱的现象大家知道,也就是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参和相关方剂。

《中药学》没有研究中医基本概念的能力,也没有这个任务。中药学的任务是学生能够掌握现在已经明确了的、中医习用的用法,不明确的,少数人的,新发现的,以后可能发掘的,这许多内容,远超出了教材的任务和能力。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8-3 05:58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7-31 04:15
李老师,怎么从《中基》理论的探讨,转到《中药学》功效分类药物上来了?不过也没有关系,就从这个现代中 ...

话又回到《中基》关于气的概念,若气果真是《中基》一会说的宇宙的最精微物质,一会说的是能量,一会又说的是功能,那么,补气的人参就是宇宙的最精微物质?人参可以代替碳水化合物,还是可以代替脂肪、蛋白质,还是可以直接替代ATP?什么功能,离开物质结构还能单独补充功能?

一一中医是研究人与疾病的,说气是宇宙的最精微物质,这是气概念在哲学领域范围内的应用,应首先从中医领域里排除出去。

空洞的讨论中医气的本质,难度较大,结合具体的生命活动与病症来讨论中医气概念的生理病理本质,则容易些。以气虚证为例,临床表现: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脉虚,舌质淡嫩,或有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重。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可以得出结论,与机体能量代谢不足,整体系统生理功能低下相关。人参补气,机理在于内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可以激发而不是直接替代机体能量代谢过程,提高整体系统的生理活动功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3 06:22
           独参汤治疗休克,可是死了人的,上过法庭的!千万注意,不要把大补元气与循环系统的功能直接联系起来!!心力衰竭的早期(代偿期)例如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其代偿期心肌肥厚,心肌细胞肿大,耗氧量增加,这时候使用人参则是错误的,加重了心机的负担。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8-3 09:53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8-3 05:58
话又回到《中基》关于气的概念,若气果真是《中基》一会说的宇宙的最精微物质,一会说的是能量,一会又说 ...

很好!这就否定了《中基》关于气的三个莫衷一是的定义,既不是什么宇宙中最精微的物质,也不是能量,更不是什么功能。中医是直接用来治病的,任何没有医学意义的概念定义都不属于中医。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8-3 09:59
llyyjj 发表于 2016-8-3 00:43
【功效】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临床应用】1.用于气虚欲脱、脉微细等症。……………………-- ...

李老师,说那么多做什么。既然,人参治疗的任何病症,都是气虚引起的,或伴随气虚,那么,就应该明确,人参补气,可以治疗气虚引起的,或伴随气虚的什么什么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语焉不详。
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好意思做什么编委,当什么中医学家吗?有能力判定古中医的概念对错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3 10:56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8-3 09:59
李老师,说那么多做什么。既然,人参治疗的任何病症,都是气虚引起的,或伴随气虚,那么,就应该明确,人 ...





既然,人参治疗的任何病症,都是气虚引起的,或伴随气虚,那么,就应该明确,人参补气,可以治疗气虚引起的,或伴随气虚的什么什么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语焉不详。
------------------------------------------------
教材就是按您说的这个意思写的。
功效和应用:
一,补气
1,脱证。
2,肺气虚……
3,脾气虚……
二,生津
1,消渴……
2,热病口渴……
三,安神
各种心神不安……
四,扶正祛邪
气虚外感……


具体辨证、配伍后面用举例的形式详述。我的教案就是这样写的。


教材文字表述可能有烦琐、条理不清等问题,编排的形式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剩下的要弥补,就是教师的任务了。因为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听懂、记住。教师备课就要做到条理、明白。


中医基本概念是否准确,是否清晰,是《中基》的任务。
就《中基》来说,不是论坛,也不是学术期刊,教材的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学生理解的基本概念,有争议的部分,不是大学四年的任务。


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教材的毛病,几十年一直没有修改。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8-3 11:44
llyyjj 发表于 2016-8-3 10:56
既然,人参治疗的任何病症,都是气虚引起的,或伴随气虚,那么,就应该明确,人参补气,可以治疗 ...

任何一个专业的教材,都可作为手册使用。虽然,略微滞后于最前沿的成果,但是,却是最规范和权威的。中医学家一再说什么中医要靠悟,就是因为教材实在讲不清原理。不悟怎么办,总不能拿着不是当理说。中医学家现在应该反省,而不是整天牛逼哄哄的。
什么东西都得靠老师再梳理一遍,也是不靠谱,因为每一位的老师素质是不同的,未必人人都能讲得清。前些天见到一位国医大师、两个大学的博导,说白虎汤是治疗外感热邪,阳明卫分证方子。这个权威一句话,就有三个错误。仲圣用它治疗的是伤寒,伤寒懂不懂,这能是外感热邪吗?它是治疗伤寒中了阳明,引起燥证的,燥和热是有区别的,卫分是后世温病辨证模型的概念,与六经辨证的概念不可通约。一个学家一套理论,一套思想,中医还怎么规范?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8-3 18:40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8-3 01:53
很好!这就否定了《中基》关于气的三个莫衷一是的定义,既不是什么宇宙中最精微的物质,也不是能量,更不 ...

中医是直接用来治病的,任何没有医学意义的概念定义都不属于中医。

——点个赞!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6-8-3 18:40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8-3 10:52 编辑

研习中医,目的就是诊病治病的,对象就是人和病,离开具体的生理病理,来讨论人和病,讨论诊病治病,讨论中医医学,就是在医学门外打圈圈。诊病治病不谈生理病理,而是谈天谈地,谈阴阳谈五行,谈哲学谈文化,貌似学问高深,大多是高谈阔论,纸上谈兵。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6-8-3 19:22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8-3 18:40
中医是直接用来治病的,任何没有医学意义的概念定义都不属于中医。

——点个赞!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8-3 23:58
《中药学》教材是介绍现有中药的临床使用,不能解决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些概念。关于中药功用的介绍,看前边,太白先生与陈斌先生对介绍中药没有什么要特别讲的,二位的注意力还在“气”的概念上。
本栏千总发的一个讲气的帖,大家比较关注,咱们一起到那里聊聊?
我先去了,再那里等二位。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8-4 07:23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8-3 10:40
研习中医,目的就是诊病治病的,对象就是人和病,离开具体的生理病理,来讨论人和病,讨论诊病治病,讨论中 ...

   热实结胸证,阳明腑实证,肝气郁结证……他们根本不懂,我发了帖子,他们不来谈论,有什么办法!
作者: 爱中医的小琦    时间: 2016-8-12 11:09
论坛第一脚印留给杨老师啦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