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第六节 《内经》与古代天文学——《<内经时代>补注》 [打印本页]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04
标题: 第六节 《内经》与古代天文学——《<内经时代>补注》
第六节 《内经》与古代天文学——《<内经时代>补注》
赵洪钧著 金栋补注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05
金栋按:本节涉及的内容知识性很强,所引文献无不古奥而枯燥,先生却写得深入浅出,如行云流水,又不时惊鸿一瞥、画龙点睛、引人入胜,充分显露出先生超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博闻强识和文字修养。
当年中国科技史研究所的天文历法史专家,看到此书很惊奇,因为他们竟然没有找到本节有什么错误。江晓原先生,是当今国内第一流的天文历法史专家,那时还是科学史所的博士生。他看到此书后,向先生索书的信有如下说:
近在廖大夫育群处见大作《<内经>时代》,拜读之下,大快我心。与习见之言《内经》诸书迥异。夫旁搜远绍,博采众家,此正吾国学者极为缺乏之作风。尤可贵者,言医书不囿于医籍而及于百家、天文、星命、音乐、语言等。世颇有所谓“专家”、“学者”,皓首穷经,专营一艺,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既而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曾不知天地之广。或有稍越其藩篱者,则概以“芜杂”、“不务正业”斥之。此种风气,真可为之长太息也。
第一流的天文历法史专家当年如此评价此书,自然是对本节非常看好。
但是,自中医学术角度来看,本节的意义不在天文历法方面。
先生在本节的一大创见是:揭露出五行生克说的天文基础。他的见解不但前无古人,而且无懈可击。这无疑需要广博的知识、想象力和创造力。须知,常人无不感到天文历法很神秘,因为很难自学弄懂,更莫说融会贯通地把握有关知识并拿来研究其他领域。青年时的先生,长期在基层从事繁重的临床工作,三十三岁才开始治学三年。此前此后,他花费了多少业余时间和心血,不但做到了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而且在相当多的领域造诣较高,真是难以想象。没有过人的学识,他不可能有上述创见并通俗、流畅且严密地向他人述说。
读过本节,不但对深刻理解《内经》大有裨益,而且会相当全面地了解天文历法科普知识。
为了更进一步,在中医界普及天文历法史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内经》,先生又用大量笔墨和心血,写了“天文历法门外谈”附在本节末。此文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文笔,均属上乘。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06
一、再谈五行相生说的形成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10
【原文】正式探讨《内经》中的天文学内容时代标志之前,还是首先把前几节没说清的一个较关键的问题再讲细些。那就是五行相生说是怎样完成的。笔者反复分析查考,觉得不联系天文知识,便说不通。
相生说不像相克说那样,可以比较容易地从生活常识中总结出来。木、火、土、金、水这个相生的圈子中,只有一环——木生火,是容易从常识中升华的。其余四环都太难了。五行学说要能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必须使五行和四时相配。最初的配法,应是没有考虑到土,而且是受五行相克说指导。由于水火相克,金木相克最易理解,用它们去配四季便很自然。其中,冬与夏气候寒热相反,分别配以水火理应是首选。春秋虽不如冬夏相反那么明显,其由寒渐暖和由暖渐寒的相反变化还是较易发现。至于两行各配哪一季比较符合常识,还是金配秋比较好,因为金给人的感觉以凉为主,木则反之。于是相克的四行配四季便完成了。然而,四时在一年之中是以次递变的。由春至夏,至秋,至冬,这个顺序不能说是依次相克,应该说是依次相生。所以最早的相生应该是木火金水。这个环子除了金生水较牵强外,都比较容易理解。如果不参考天文学发展的影响,现在只有土无处可放。可惜,在五行中它又是最尊贵的。要坚持“土不主时”或“土王四季”,就完不成五行相生的圈子。这是一个矛盾。现本《内经》五行归类的内容中还留有明显的痕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归类方法是先配五方。摘要如下:
“东方生风⑴,风生木⑵。”
“南方生热⑴,热生火⑵。”
“中央生湿⑴,湿生土⑵。”
“西方生燥⑴,燥生金⑵。”
“北方生寒⑴,寒生水⑵。”
是四时配五行在先,还是五方配五行在先,我认为应是四时⑶①。
[自注]①五行与四时相配,才便于说明一年的生长化收藏。五行与五方相配,才便于说明五方的温、暖、热、凉、寒。显然是五行配四时更容易一些。仔细想来,二者又大体上是一回事。比如,夏季配火就是南方属火,冬季配水就是北方属水。至此还不需要借助其它理论。涉及到春季、东方、秋季、西方如何与五行相配,才用得着下文《鹖冠子》所说。当然,斗柄所指本来和五行无关。假如看夜半斗柄所指,就不是“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无耐那时的习惯是看初昏斗指,于是很容易被五行学说利用。其实,一年的气候变化属于两极现象,比较便于用阴阳学说说明,而不便于用五行学说说明。试看,拿来《鹖冠子》之说后,还有土、中央以及后来添的季夏不好安置。古人不得不为此大费心血,最后还是不很通顺。四时气候变化是古人最熟悉、也是和那时乃至现代人的生活、生产最密切的环境条件,故最需要理论说明。而那时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所以,我认为四时配五行先于五方配五行。第四节也说过,阴阳五行是离不开四时的。《内经》讲天地之道,是阴阳之道,也是五行之道,又是四时之道。正是通过与四时相配,才实现了阴阳与五行糅合。
但无论何种在先,这两者均可受天文学启发迅速联系。《鹖冠子·卷上⑷》这样说: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⑸。”
可见,四行配四时之后,再配四方便可以直接取来天文学知识。四方配上木火金水,中央只好去配土了。《汉书·天文志第六》说得更好: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⑹,临制四海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⑺,定诸纪,皆系于斗。”
按这种理论,中央如此尊贵,只有配土才合适。再分析“建四时,均五行”六个字连写,又有土可以在四时中占一个位置的意思。为了这种需要,便先后有了土主季夏,五行各主七十二日,土主中间七十二日和土主长夏等说法。不管这几种说法怎样矛盾,在土居一年之中这点上是一致的。五行相生的顺序这样成为定局。如果用图表示以上三步演变过程,应如下(实线箭头示相克,虚线箭头示相生):
木 木
⑴水 土 火 ⑵ 水 土 火
金 金
木
水 火
⑶
金 土
图(1)重在相克,土无恰当位置,构不成五行相生的循环。图(2)完成了相生说,因土居中央,不便同时表示相克规律。图(3)将土拉出来,相生相克同时表现在一图。董仲舒说“比相生而间相胜”。显然,他手里就有这个图。这样,土表面上屈尊一点,五行生克说却天衣无缝了。
上面联系到的天文知识是“斗”或“斗柄”。读者可能认为这是任择所需,随意附会。其实不然。“斗”——北斗在中国天文学体系中是最重要的基础。它是上天意志的代表。上引《汉书》已足以说明,下面再引国外学者的说法。
“北极是中国天文学的基本依据。这一点和以小喻大的思想背景有关。天上的北极星相当于地上的帝王。官僚政治农业国家的庞大组织,自然是不知不觉地围绕着帝王打转的。”(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⑻·第四卷·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1975:142)
北斗是北极星——天帝象征的指挥棒。斗的运行决定着天地间的一切。《淮南子·天文训⑼》说:“帝张四维⑽,运之以斗……一岁而匝⑾,终而复始。指寅,则万物螾螾也⑿……指卯,卯则茂茂然⒀……指辰,辰则振之也⒁……指巳,巳则生已定也⒂。”万物没有敢不听这个指挥棒指挥的。
北斗和北极星的重要性还不止此,它们还是中国古代星空分区的基础,这也和五行有关。
“二十八宿⒃已按四宫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四宫的象征性名称和季节相对应。……增设一个第五宫(中宫,即拱极宫),这是中国宇宙论的最大特点。这一点在和其他文化(例如伊朗文化),有相互影响的所有问题上都很重要。由于有了这个宫,便把天上的区分和我们介绍‘对应思想’时谈到的五行、五方、五帝等联系起来了。”(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第二分册.科学出版社,1975:157~160)
上述引文中的“拱极宫”就是北极星和北斗为代表的中宫。李约瑟这位科技史专家和汉学家,确实看到了中国阴阳五行自然观的天文学基础。“土主中宫”、“土在音为宫”等等,都是天文学受五行说影响的表现。“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合流的关键在于此。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11
【补注】
⑴东方生风,南方生热,中央生湿,西方生燥,北方生寒:五方配五气附五行之比类推演。
王冰注:东方“阳气升腾,散为风也。风者天之号令,风为教始,故生自东方”,南方“阳气炎燥,故生热”,中央“阳气盛迫,阴气固升,升迫相合,故生湿也”,西方“天气急切故生燥”,北方“阴气凝冽,故生寒也”。
《素问直解》:“东方生风,谓风乃东方春生之天气也”,“南方生热,谓热乃南方夏火之天气也”,“中央生湿,天也”,“西方生燥,天也”,“北方生寒,天也”。
高校教参《内经》:“东南中西北,即五方;风热湿燥寒,是五时主令的五气。……这里的五方包含着五时的含义,故五方生五气,五气主五时,从而形成一年五时的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的季节性气候变化。根据现代天文学,这种五方生五气、五气主五时的理论,符合我国的地理、气候的总特点,是由于地轴方向并不垂直于地球绕日的轨道平面造成的。”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12
⑵风生木,热生火,湿生土,燥生金,寒生水:五气附五行之比类推演。
王冰注:“风鼓木荣,则风生木也”,“钻燧取火,惟热是生”,“土湿则固,明湿生也”,“金燥有声,则生金也”,“寒气盛凝变为水”。
高校教参《内经》:“风热湿燥寒,是在天之五气。木火土金水,为在地之五行。在天之五气,化生在地之五行,即所谓‘在天为气,在地成形’的道理。”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12
⑶我认为应是四时:先生认为五行先与四时(五时)相配。
金栋按:因为四时关乎农事、民生,最为重要,与先民的生产生活最为密切,故五行应先与四时相配。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12
⑷鹖冠子:相传为战国时楚国隐士鹖冠子(居深山,用鹖羽为冠,因以为号。)《汉书·艺文志》著录一篇,列为道家。《隋书·经籍志》载三卷。唐韩愈称十六篇。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言其书有八卷。前三卷十三篇,中三卷十九篇,后二卷有十九论,“今削去前后五卷,止存十九篇”。今本三卷,十九篇。后人窜乱附益者甚多。内容多黄老刑名之言。其中《环流》、《道端》等篇阐述了哲学思想。《近迭》、《世兵》、《天权》、《兵政》等皆论兵之语。有宋陆佃注。(《中国哲学大词典·著作·先秦》)
《汉志》:“《鹖冠子》一篇。(疑)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
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按:今存三卷,十九篇。清《四库全书》著录入子部杂家,简目云:‘是书《汉志》著录,即佚其名氏,但知为楚隐士尔。其说颇杂刑名,而大旨本于道德。其注为陆佃所作,文颇简略。’其篇次:《博选》第一,《著希》第二,《夜行》第三,《天则》第四,《环流》第五,《道端》第六。《近迭》第七,《度万》第八,《王铁》第九,《泰鸿》第十,《泰录》第十一,《世兵》第十二,《备知》第十三,《兵政》第十四,《学问》第十五,《世贤》第十六,《天权》第十七,《能天》第十八,《武灵王》第十九。上中下三卷。”
卷上:所引内容见上卷《环流》篇。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13
⑸斗柄东指……天下皆冬:斗柄四个指向为分别标志着四时,即四时对应着斗指四方。
洪钧按:《鹖冠子》所说的斗柄指向和四时的关系,是事实如此,不像五星对应五行四时那样完全不符合天象而仅仅是出于理论需要让事实屈就理论。如果我们把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天空,按东南到西北、西南到东北划线,为四个象限。斗柄所指即如《蝎冠子》所说。只是须知,这是指在规定时刻观察如此。传统上是在昏时——即日落之后半小时左右观察。因为由于地球自转,斗指是一昼夜转一圈的,就像机械表时针每昼夜走一周一样——假设时钟的设计是每走一圈十二个时辰。只不过斗柄是逆时针转的。为了自己印证这一点,最好自己观察一下。如果你住在北方,观察很方便,也很清楚。住在广州的人,观察起来就很困难,因为那里的北斗太接近地平线了。如果你住在澳大利亚,就看不到北斗了。洪钧写此按的时间是2015年10月30日。河北南部是秋冬之交。这里的黄昏后,斗柄指向西北方。随着冬天渐进,初昏的斗指渐渐由西北,向正北,再向东北逐日移动。斗柄指向东北时,就是冬春之交。总之,这是中国黄河流域的先民,早就有的天文常识。《夏小正》和《淮南子》等,就记载以斗柄指向定四时。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14
⑹斗为帝车,运于中央:斗,即北斗星,是天帝乘坐的车子,旋转位于中央。运,旋转。
四海:四方。《史记·天官书》作“四乡”。
⑺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斗(斗柄)旋转而分阴阳寒暑,指向四时(春夏秋冬),四时对应四方,四方环绕中央(帝车)。中央加四方,即是东西南北中五方。均五行,均在了空间五方中。移动分为二十四节气,为移节度。
金栋按:《汉书·天文志》这段话,乃承袭《史记·天官书》而来。《汉书》“临制四海”,《史记》作“临制四乡”,一字之差。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15
⑻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 亦译“尼达姆”、“尼德汉”。英国科学家、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胚胎生物化学创始人。剑桥大学博士。曾任剑桥大学冈维尔——凯斯学院院士委员会主席、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英中了解协会首届会长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学术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1943年曾作为英中科学合作馆馆长来华援助抗日战争。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7卷34分册),指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极大地影响世界文明进程,为全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由他创立的剑桥东亚科学史图书馆、李约瑟研究所,是世界研究中国科技文化的中心。还著有《化学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四海之内》等。(《辞海》)
中国科学技术史:亦译《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李约瑟等著。原计划7卷34分册。195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开始出版。截至2008年已出版27分册。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和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内容涉及中国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学、物理学、化学、天学、地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及工程技术等领域。(《辞海》)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16
⑼天文训:这是一篇记载淮南王刘安及门客论述科学技术成果的重要文献,代表了汉代的最高科技成就,也成为《淮南子》自然天道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中探讨了宇宙本原、演化和形成的问题。对五星、二十八宿、八风、二十节气、岁星和干支纪年法、五音、十二律、旋宫等问题进行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文中对物候、气象、农事、政事以及反常气候等也作了记载。作者运用先进的几何学原理,对正朝夕、大地东西南北的长度、日高等进行了测定。当然其中的数字是不实的,但是敢于探索宇宙奥妙的精神,则是十分可贵的。
而高诱注《淮南》的题解是:“文者,象也。天先垂文象,日月五星及彗孛,皆谓以谴告一人。”也就是说,用天象的变化,来禁告和责示人君,必须“仰天承顺”,“不乱其常”,顺应天道规律,否则上天必降祸殃。其中带有浓重的“天人感应”的成分。(陈广忠译注《淮南子》)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16
⑽帝张四维:天帝布张四维。帝,天帝。四维,与四正相对,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
⑾匝:周。
⑿指寅,(寅)则万物螾螾也:寅,地支第三位。《史记·律书》:“寅,言万物始生螾然也。”螾螾,《汉典》云:“蠕动貌。”高诱注:“动生貌。”万物复苏活动的样子。
洪钧按:古人是把北极星为中心的圆周分为十二支,寅在相当于机械钟表盘的3至5点位置。初昏斗柄指此,标志着春天来临。只是,较严密的斗柄观测,不应该在初昏,因为四时中昏的时刻可以差两个多小时。故以夜半观测最好。以下指卯等不再加按语。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17
⒀指卯,卯则茂茂然:卯,地支第四位。《史记·律书》:“卯之为言茂也。”茂茂然,草木冒地而出的样子。《说文》:“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白虎通》:“卯,茂也。”
⒁指辰,辰则振之也:辰,地支第五位。《史记·律书》:“辰者,言万物之蜄也。”蜄,同振,振动,振作。《说文》:“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
⒂指巳,巳则生已定也:巳,地支第六位。《史记·律书》:“巳者,言阳气之已尽也。”
⒃二十八宿:见以下所引原文及本节附文。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17
【原文】以上推测显然还有一个先决条件没说明。即:春、夏、秋、冬的四季分法到底何时才出现?它们是否主要取决于斗柄方向?(以斗柄方向定四季,指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观测斗柄,最早应该是取日落后不久。下文还要简单介绍。)
如果我们完全相信古文献,则尧时已有二分、二至和四时。那时判断四时不以斗柄为根据。《尚书·尧典第一》说:
“分命羲仲⑴,宅嵎夷,曰旸谷⑵。寅宾出日,平秩东作⑶。日中,星鸟,以殷仲春⑷。厥民析,鸟兽孶尾⑸。申命羲叔⑴,宅南交⑹。平秩南为⑺,敬致⑻。日永,星火,以正仲夏⑼。……分命和仲⑴,宅西,曰昧谷⑽。寅饯纳日,平秩西成⑾。宵中,星虚,以殷仲秋⑿。……申命和叔⑴,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⒀。日短,星昴,以正仲冬⒁。……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⒂。”
中外天文学家和史学家,根据这段文字写了许多文章,从四仲星⒃变迁的规律推测这种观察记录可能出现的准确年代。不过,甲骨文研究已肯定商末历法中,“年”还只分春秋。天文学家研究《春秋》得出的一致结论是:“春秋时代的历法,以鲁文公(公元前626~前609)、宣公(公元前608~前591)为分界线。在此以前,冬至大都出现在十二月,置闰没有明显的规律,大小月的安排比较随便。宣公以后,冬至大都出现在正月,置闰已大致符合十九年七闰的闰法,大小月的安排也比较有规律。这表明历法正是在此前后摆脱了观象授时⒄的被动性,掌握了按科学规律编排历日的主动权。”(中国天文学史⒅.科学出版社,1981:71)历法的大致定型是天文学体系中定型较早的。其时在春秋。故《尚书·尧典》中的记载不全可信。夏代无文字且不说,那时不可能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更没有把它们依次配东南西北。那些资料,不过是春秋战国时人据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追述的夏代历法史,并有汉人加进去的东西。孔子编史名为《春秋》,大概也能说明,四时划分在春秋早期或西周末期还不很严格。孔子时代,四时的说法已是天经地义了。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⒆。”(《论语·阳货⒇第十七))后世儒家不敢轻易把四时改为五时,孔夫子的话是起了作用的。孔子时,斗的作用似乎还不大。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论语·为政[22]第二》)汉儒“法北斗以齐七政[23]”等瞎附会[24],是对孔子的歪曲。孔子的话不过是比喻。到孟子时,历法知识便为很多学者熟悉了。他说:“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之[25]。”(《孟子·离娄[26]下》)这段话给了一个纯科学背景:天文、历法毫不神秘。星辰之远和千岁之日至,不但可以解释,而且都可以计算出来。
以上提到两种以天象定四时的办法[27],标准不同却都和四方有关。按常识推测,以斗柄定四时应该早些。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18
【补注】
⑴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位乃羲氏、和氏之后,掌天地之官,据天象以定四时(观象授时),指导农事民生。既是官职,古代史官——掌天文历法(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分掌东西南北以定四时(敬授人时),命以民事;又是人名,其中羲仲、羲叔为羲氏之后,和仲、和叔为和氏之后。
孔《传》:“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故尧命之,使敬顺昊天。”
孔《疏》:“尧之贤德美政,如上所陈。但圣不必独理,必须贤辅。尧以须臣之故,乃命有俊明之人羲氏、和氏敬顺昊天之命,历此法象。其日之甲乙、月之大小、昏明递中之星、日月所会之辰,定其所行之数,以为一岁之历。乃依此历,敬授下人。以天时之早晚,其总为一岁之历,其分有四时之异。既举总目,更别序之。尧于羲、和之内,乃分别命其羲氏而字仲者,令居治东方嵎夷之地也。日所出处名曰旸明之谷,于此处所主之职,使羲仲主治之。既主东方之事,而日出于东方,令此羲仲恭敬导引将出之日,平均次序东方耕作之事,使彼下民务勤种植。于日昼夜中分,刻漏正等,天星朱鸟南方七宿合昏毕见,以此天下之时候,调正仲春之节气。
马融注:“羲氏掌天官,和氏掌地官,四子掌四时。”郑康成注:“高辛氏之世,命重为南正司天,黎为火(北)正司地。尧育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之子贤者,使掌旧职天地之官。亦纪于近,命以民事。”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说:“马、郑皆曰:此命羲、和者,命为天地之官。下云分命、申命,为四时之职。天地之与四时,于周则冢宰、司徒之属,六卿是也。”
金栋按:高辛氏即颛顼帝。重、黎,颛顼帝时代的史官。重之后代为羲氏、黎之后代为和氏,乃尧帝时代史官。扬子《法言》:“羲近重,和近黎。”孔《传》,指伪孔安国《尚书传》。孔《疏》指唐孔颖达《正义》。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19
⑵宅嵎夷,曰旸谷:宅,居。嵎夷即旸(音阳yang)谷,地名。
孔《传》:“宅,居也。东表之地称嵎夷。旸,明也。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旸谷、嵎夷,一也。羲仲,居治东方之官。”
马融曰:“嵎,海嵎也。夷,莱夷也。旸谷、海嵎,夷之地名。”孙星衍说:“‘宅嵎夷’者,《王制》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然则经言羲仲掌此东方之事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0
⑶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尊敬地顺候太阳出来,按照时序指导东方居民农耕作事。寅,敬。宾,教导,顺从、顺候。平,使,按照。秩,秩序,时序。
孔《传》:“寅,敬;宾,导;秩,秩序。岁起于东出日,平均次序东作之事,以务农也。”
马融曰:“宾,从也。苹(平),使也。”郑康成曰:“谓春分朝日。作,生。”孙星衍说:“平秩,谓使课其事。……东作者……‘谓治农事也。’……《月令》:‘孟春之月,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经术。’”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0
⑷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春分之日,鸟星在正南方,以正仲春。日中,春分日,白昼不长不短日。星鸟,(四方)仲(中)星之一,在正南方。殷,正。
日中:孔《传》:“日中,谓春分之日。鸟,南方朱雀七宿。殷,正也。春分之昏鸟星毕见,以正仲春之气节。”
马融曰:“日中宵中者,日见之漏,与不见者齐也。古制,刻漏昼夜百刻。昼长六十刻,夜短四十刻。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昼中五十刻,夜亦五十刻。”孙星衍说:“日中者,《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
星鸟:马融、郑康成皆曰:“星鸟、星火,谓正在南方。春分之昏,七星中。”孙星衍说:“经言‘星鸟’者,鸟为朱雀,南方之宿。……故说经者知是昏中于南方也。”
仲春:孙星衍说:“案:《月令》:‘仲春之月,日在奎。’”
洪钧按:有的读者可能不很明白,“日中”为什么是春分日。对孔《传》和马融注的简短文言也可能不很清楚。春分日称“日中”,意思是这一天白天不长不短,昼夜等长。尽管不是绝对等长,但除了秋分日之外,这一天是最等长的。一年之中,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是: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从冬至到次年夏至,白天逐日增长,夜间逐日缩短。中间有一天,即春分日昼夜几乎等长。从夏至到本年的冬至情况相反,其中有一天,即秋分日,也是昼夜几乎等长。但秋分日昼夜等长不叫“日中”而称“宵中”,见下文。春分和秋分日都是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因为一个回归年当中,太阳从直射南回归线到直射北回归线来回两次直射赤道。
假如你用的是智能手机,每天都可以在天气预报中查到日出和日落时刻。大体是白天逐日增长或缩短大约5~7分钟。春分和秋分日的日出和日落之间必然都极接近12小时。洪钧写本按的准确日期是2016年2月15日,农历丙申年正月初九,立春后第十一天,距春分日还有35天。今天的日落时间是17:59,明天的日出时间是7:14。今天到明天的这个夜间长是13小时15分。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1
⑸厥民析,鸟兽孶尾:那里的居民开始分散耕种,鸟兽动物开始孕育生子。厥,其,那里。析,分析,分散耕种。孶尾,动物交配孕育生子。
孔《传》:“冬寒无事,并入室处。春事既起,丁壮就功。厥,其也。言其民老壮分析。乳化曰孶,交接曰尾。”
孙星衍说:“析者……言使民分散耕种”,“孶尾者……张湛注云:‘孶尾,牝牡相生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2
⑹宅南交:居住在东方(春时)与南方(夏时)相交界(节)之位。南交,东方(春)之南,南方(夏)之东,相交界(节)之处。
孔《传》:“南交,言夏与春交。举一隅以见之。此居治南方之官。”
孙星衍说:“南交者,《书》疏引《书纬》言:‘春夏相与交,秋冬相与互,谓之母成子、子助母。’疏又云:‘春尽之日,与立夏之初,时相交也。东方之南,南方之东,位相交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2
⑺平秩南为:按照时序指导南方居民农耕作事。为,别本误作“譌”、“讹”而当作“伪”。为、伪,古通假字。
孔《传》:“讹,化也。掌夏之官平序南方化育之事。”
史迁(指司马迁)“讹”作“譌”。孙星衍说:“‘讹’,俗字,当为‘譌’。……《汉书·王莽传》云:‘东巡劝东作,南巡劝南伪。’《群经音辨》引《书》‘平秩南伪’,‘伪’即‘为’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2
⑻敬致:致,一说作“致日”。向太阳行致敬礼。
孙星衍说:“致者,江氏声以为致日。《周礼·冯相氏》:‘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序。’”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3
⑼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夏至之日,火星在正南方,以正仲夏。日永,夏至日,白昼最长日。永,长。星火,四仲星之一,在正南方。
孔《传》:“永,长也,谓夏至之日。火,苍龙之中星。举中,则七星见可知。以正仲夏之气节,季、孟亦可知。”
郑康成曰:“星火,大火之属。司马之职,治南岳之事,得则夏气和。夏至之气,昏火星中。”孙星衍说:“《月令》:‘仲夏,昏亢中。’仲夏斗指午……经云‘星火’,与《月令》不同……。按《月令》是月朔登明堂颁政之书,故据朔日之昏言之。《尚书》总举一月,通朔至晦而言。仲夏之晦,与季夏之朔,仅差一日,火星移巳至午矣。……云‘星火,大火之属’者,《夏小正》:‘五月,初昏大火中。’传曰:‘大火者,心也。’是星火即大火,亦即鹑火也。云‘司马之职,治南岳之事’者,司马,夏官;南岳,即霍山。……云‘夏至之气,昏火星中’者,夏至火星未中。”(《尚书今古文注疏》)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3
⑽宅西,曰昧谷:居住西方之地,名叫昧谷。
孔《传》:“昧,冥也。日入于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昧谷曰西,则嵎夷东可知。此居治西方之官,掌秋天之政。”
郑康成曰:“西者,陇西之西,今人谓之兑山。”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说:“郑注见《史记集解》。徐广云:‘今天水之西县也。’《汉书·地理志》陇西郡有西县。兑字,《郡国志》引作‘八充’,传写之误。”
昧谷: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说:“《汉书·郊祀志》云:‘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注:‘张宴曰:神明,日也。日出东北,舍谓阳谷。日没于西,故曰墓。墓,蒙谷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4
⑾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尊敬地顺送太阳落山,按照时序指导西方居民收获秋成。饯,饯行,送行。纳,入,落。成,收成,收获。
孔《传》:“饯,送也。日出言导,日入言送,因事之宜。秋,西方万物成,平序其政,助成物也。”
史迁“寅”作“敬”,“纳”作“入”。马融曰:“饯,灭也。灭犹没也。”孙星衍说:“史公‘寅’为‘敬’者,《释诂》文。‘纳’为‘入’者,《公羊传》云:‘纳者,入辞也。’马注见《释文》。”
西成:孙星衍说:“西成者,《白虎通·情性篇》云:‘西方亦金,成万物也。’”
⑿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秋分之日,虚星在北方,以正仲秋。宵中,秋分日,夜间不长不短日。星虚,四仲星之一,北方七宿之中星,在北方。
孔《传》:“宵,夜也。春言日,秋言夜,互相备。虚,玄武之中星也,亦言七星皆以秋分日见,以正三秋。”
史迁“宵”作“夜”。郑康成曰:“夜中者,日不见之漏与见者齐。”孙星衍说:“郑注《周礼·司寤氏》云:‘宵,定昏也。’”
星虚:郑康成曰:“虚,玄武中虚宿也。”孙星衍说:“《天官书》云:‘北宫玄武,虚。’故郑以为玄武中宿也。《月令》疏云:‘仲秋之月,昏牵牛中。’……案:牵牛亦北宫七宿。经文不限初昏宵分,则虚亦移而南矣。”
⒀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居住北方,名叫幽都。
孔《传》:“北称朔,亦称方,言一方则三方见矣。北称幽都,南称明从可知也。都,谓所聚也。易,谓岁改易于北方。平均在察其政,以顺天常。”
史迁“朔”作“北”。孙星衍说:“史公以‘朔’为‘北’者,《释训》云:‘朔,北方也。’《淮南·地形训》云:‘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门。’注:‘幽,阖也。都,聚也。玄冥将始用事,顺阴而聚,故曰幽都之门。’幽都即幽州也。”
平在朔易:孙星衍说:“经言‘在’者,《释诂》云:‘察也。’平,使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4
⒁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冬至之日,昴星在正西方,以正仲冬。日短,冬至日,白昼最短日。星昴,四仲星之一,在西方。
孔《传》:“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冬之三节。”
马融曰:“日短,昼漏四十刻,夜六十刻。”郑康成曰:“日短者,日见之漏四十五刻,于时最短。”孙星衍说:“《白虎通·日月篇》云:‘冬节夜长,冬日宿在牵牛,出辰入申。’凡十二时,日见有其四,故极短也。”
星昴:郑康成曰:“昴,白虎中宿也。”孙星衍说:“郑注见《诗·七月》疏。云‘昴,白虎中宿’者,《天官书》:‘西宫咸池,参为白虎。’昴与参连体。”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5
⒂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一年三百六十六天,按照闰月来正四时而成一岁(年)。期,即朞(音基ji),一周年。
孔《传》:“迎四时曰朞。一岁十二月,月三十日,正三百六十日。除小月六为六日,是为一岁有余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以定四时之气节。成一岁之历象。”
史迁作“岁三百六十六日”,“定”作“正”。郑康成曰:“以闰月推四时,使启闭分至,不失其常,著之用成岁历,将以授民时,且记时事。”孙星衍说:“《淮南·天文训》云:‘日行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六,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为月,而以十二月为岁。岁有余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故十九岁而七闰。’《白虎通·日月篇》云:‘月有闰余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岁十二月,日过十二度,故三年一闰,五年再闰。明阴不足、阳有余也。’郑注……云‘启闭分至’者,分谓春分、秋分,至谓冬至、夏至,启谓立春、立夏,闭谓立秋、立冬,是为八节。推四时以置闰月,皆当其节,不失其正,则岁历成,所谓举正于中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5
⒃四仲星:指鸟星、火星、虚星、昴星四星分别在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的黄昏后出现在南方高空。仲,孟、仲、季顺序之中也。
⒄观象授时:观测天象以确定春夏秋冬四时。
“观象授时”这一术语是清代毕沅在《夏小正考证》中首先提出来的,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原始民族的天文学知识,也表达了先民在上古时期制历依据天象的事实。在有规律地调配年、月、日的历法产生以前,中国古代漫长的岁月都是观象授时的时代。我国古籍《尚书·尧典》、《夏小正》、《逸周书·时讯解》等书里都有不少观象授时的记述。现存典籍最早而又比较完整记录观象授时的文字是《尚书·尧典》。(百度百科)
⒅中国天文学史:中国天文学史整理研究小组编著。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6
⒆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四时行者,谓春、夏、秋、冬四时相运行也。《春秋繁露·四时之副》篇:‘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又,《人副天数》篇:‘春生夏长,百物以兴;秋杀冬收,百物以藏。’是百物之生随四时为兴藏也。”(刘宝楠《论语正义》)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6
⒇阳货:亦作“阳虎”。春秋后期鲁国季孙氏家臣。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挟持季桓子,据阳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掌握鲁国国政。八年,他谋废除三桓势力,被击败,出奔阳关。次年到齐。后又经宋奔晋,为赵鞅谋臣。(《辞海》)阳货想拉拢孔子,孔子却不喜欢阳货,但还是出于礼节和他应酬。事见《论语•阳货》。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7
[2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北极星。共,同拱,环绕之意。
《论语正义》:“[注]包曰:‘德者无为,犹北辰之不移,而众星共之。’《正义》曰:……郑注曰:‘北极谓之北辰。’此本《尔雅·释天》文。”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百度百科)
[22]为政:《论语》篇名。本篇包括24章。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百度百科)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8
[23]法北斗以齐七政:北斗,指北斗七星。由七颗星组成。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识别星座的标志。齐,排列。七政,日、月、五星。
《尚书·舜典》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孔《传》:“在,察也。璇,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转运者。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舜察天文,齐七政,以审己当天心与否。”
孔《疏》:“日、月、星宿运行于天,是为天之文也。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萧,运玑使动,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汉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七政,其政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
金栋按:“璇玑玉衡”,《天官书》指北斗七星。七政,一说指《舜典》文中七项政事,即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格艺祖。
《史记·天官书》作“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
《史记索隐》:“案:《春秋运斗枢》云:‘斗,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文耀钩》云:‘斗者,天之喉舌。玉衡属杓,魁为璇玑。’”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代汉族人民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百度百科)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8
[24]瞎附会:孔子没有“斗”之说,《论语》只言“北辰”,故先生说汉儒“瞎附会”。孔子也没有法北斗以齐七政之说,更没有说七政指《尚书•舜典》中的七项政事,故先生说汉儒瞎附会。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29
[25]天之高也……可坐而致之:天虽高,星辰虽远,如果懂得了日月的运行规律,就是一千年之后的冬至日和夏至日,坐在家里就可以推算出来。
赵岐注《孟子》云:“天虽高,星辰虽远,诚能推求其故常之行,千岁日至之日可坐知也。星辰日月之会,致,至也。知其日至在何日也。”
焦循《孟子正义》:“《礼记·中庸》篇云:‘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素问》云:‘黄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也。曰:凭乎?曰:大气举之也。’盖地居中,天周其外。而地之去天,《楚辞·天问》虽云‘圜则九重’,而其里度实不可知。其高之无穷也。所可测者日月星辰而已。星者,二十八宿也。辰者,十二次也。分天为十二次,依于星象。天本无度,以星辰为度;星辰本无度,以日行为度。故测天者先测星辰,测星辰者先求日至。”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30
[26]离娄:《孟子》篇名。离娄是黄帝时代视力极强的人。
赵岐注《孟子》云:“离娄,古之明目者,黄帝时人也。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然必须规矩,乃成方员。犹《论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故以题篇。”
金栋按:《孟子》本篇首见“离娄之明”四字,故以前二字“离娄”名篇,正如《论语》有“述而”篇名,就是《论语》取该篇开头“述而不作”四字中前二字为篇题。
[27]两种以天象定四时的办法:一种是以北斗柄旋转为依据,一种是以四仲星为依据。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32
【原文】中国星学体系的奠基应在战国时期。近来史家认为:“中国星座的命名系统是在战国至三国这五、六百年中完备定型的。那正是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后,巩固、发展时期。观看中国的的星座体系,就宛如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在剥削阶级社会中,天文学主要控制在统治阶级手里。因此,天文学会受到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侵袭。”(《中国天文学史》.科学出版社,1981:41)上面说的这个时期,正是阴阳五行说发展完善成为官方哲学的时期。所以,它在古代天文学上留下的印记和《内经》中有关内容是一个模式。只要看看《史记·历书、天官书⑴》,即使完全不懂天文学的医家也能发现这一点。
为了证明封建制度的合理性,象征帝王的天极和它的指挥棒——斗,被说得越来越重要。《夏小正》还不把斗指作为定四时的唯一根据⑵,《淮南子》就完全这样做了⑶。故我看阴阳五行说统帅天文学,也是汉代最为明显。反过来,天文知识促成了五行相生说。
主要天体中,日和月本来是最昭然的,岂知它俩也不能居于北辰⑷之上,只是天之阴阳罢了。其次是斗。再次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它们是均五行的标志。五行化的五行星名,应不早于战国末出现。粗查《史记·天官书》有“水、火、金、木、填星⑸,此五星者,天之五佐⑹”之说,但《天官书》全文中还常提到这五星的其他名称⑸。另一批较重要的天体叫“二十八宿”,它们是日月运行的中间站,和五行说也有关系。
《史记·天官书》分二十八宿为:
“东宫苍龙⑺”
“南宫朱鸟⑻”
“西宫咸池⑼”(西方七宿中有“参为白虎⑼。”)
“北宫玄武⑽”
分这四方有什么用呢?同书接着说:
“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⑾。”
“东方木,主春,日甲乙”
“南方火,主夏,日丙丁”
“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黄帝”
“西方,秋,日庚辛,主杀”
“北方水,太阴之精,主冬,日壬癸”
上引的归类法不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行相生归类法的基础吗?不过,《天官书》中占星术⑿内容,实在更多于科学的星学内容。在反对占星迷信这一点上,《内经》比《天官书》大有进步。《汉书·天文志》的迷信色彩更浓,《后汉书》反而好一些。
关于五行相生说形成的过程,及其与古代天文学的一般关系,略如上述。最后加注一句,即二十八宿在天文史界争论很大,但不影响我们解释相生说的形成过程。下面还要提到它。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32
【补注】
⑴历书:《史记•历书》是对我国历法简史、当时历法原理和实际历法的记载,乃《史记》八书之一。一般历书指“依一定历法编制的记载年、月、日、时、节、候等的专书。”(《汉典》)天官书:《史记》八书之一,记载天文历法内容。
⑵《夏小正》还不把斗指作为定四时的唯一根据:即还根据其它星宿定四时十二月,见下引《夏小正》。
《大戴礼·夏小正》:“正月……鞠则见。鞠者何也?星名也。鞠则见者,岁再见尔”,“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南门者,星也。岁再见”,“五月,参再见。参也者,伐星也”。
⑶《淮南子》就完全这样做了:只用斗指定四时节气。
《淮南子·天文训》:“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加十五日指寅,则雨水”。
⑷北辰:“即北极星。”(《汉典》)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34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6-6-22 00:51 编辑
⑸填星:“即土星。填,通‘镇’。我国古代认为土星每二十八年运行一周天,岁镇二十八宿中的一宿,故名。”(《汉典》)
《史记索隐》:“晋灼曰:‘常以甲辰之元始建斗,岁镇一宿,二十八岁而周天。’《广雅》曰:‘镇星,一名地候。’《文耀钩》云:‘镇,黄帝含枢纽之精,其体璇玑,中宿之分也。’”
这五星的其他名称:木星又名岁星,火星又名荧惑星,土星即填星,金星又名太白星,水星又名辰星。
《史记·天官书》载:“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察刚气以处荧惑,曰南方火,主夏,日丙丁”,“历斗之会以定填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黄帝,主德”,“察日行以处位太白,曰西方,秋,日庚辛,主杀”,“察日辰之会,以治辰星之位,曰北方水,太阴之精,主冬,日壬癸”。
春秋战国以前,木星叫做岁星,火星叫做荧惑,土星叫做镇星,金星叫做太白,水星叫做辰星。对行星的这些命名,反映了古人对五星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木星回到恒星间同一位置所需的时间是11.86年。古人把天赤道分成12等分与12个月相对应,叫十二次或十二辰,使太阳一个月走一个辰次。由于木星的恒星周期接近12年,差不多一年走一个辰次,所以早先曾用木星来纪年,因而叫岁星。火星的颜色偏红,其公转轨道偏心率又较大,运行的形态错综复杂,以致它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亮度差特别显著,足以惑人,故名荧惑。土星的公转周期为29.46年,但古人认为,土星只需28年就可以转一圈,数字上与二十八宿吻合,即一年坐镇一宿,所以土星叫镇星。金星是五大行星中最亮的一颗,颜色纯白,“太白”正是金星的外貌特征。水星离太阳最近,看上去,它总在太阳左右摆动,摆动角最大时为30度,接近十二辰中一辰所占的度数,故水星叫辰星。春秋战国以后,盛行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之名赋予月亮和太阳,五行赋予行星,这就是行星今名的来历。(管飞《天问之路·第一章:五大行星》)
洪钧按:管氏所说金星的颜色不对,它不是纯白色,而是偏黄。此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故是黄昏时最先看到的星,也是天亮前最后看不到的星。人人都可以亲自观察它。故完全可以通过自己观察弄清其颜色。又,春秋战国之前,金星也不是只叫太白。《诗•小雅》“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启明和长庚,就是那时的金星名称。太白最早出现在《史记·天官书》中,说“察日行以处位太白,曰西方”。太白的意思不是指金星的颜色太白了,而是最明亮的意思。太白就是大白,大白于天下就是大明于天下。故白是明亮的意思。
金栋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见于《诗·小雅·大东》。意思是说,早晨在太阳出现前,出现在东方天上的称启明,晚上在太阳落后出现在西方天上的称长庚。古人为此误以为二。启明、长庚,这两个同属一星,因为最明亮,故称明星。先生按语已明示。
郑玄注《诗》云:“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孔颖达《疏》:“今曰太白。然则启明是太白矣,长庚不知是何星也。或一星出在东方而异名,或二者别星未能审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孔《疏》……以明星为太白,又云‘长庚不知是何星’,失之。”
《尔雅·释天》云:“明星谓之启明。”郭璞注:“太白星也。晨见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太白。”邢昺《疏》:“‘明星谓之启明’者,孙炎曰:明星,太白也,出东方,高三舍,今曰明星。昏出西方,高三舍,今曰太白。郭云:‘太白星也。晨见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太白。’然则启明是太白矣。《诗·小雅》:‘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长庚不知是何星也。或以星出在东方而异名,或二者别星,未能审也。”
又,五星名称之与五方、五时等相配,乃五行化之推演,与《阴阳应象大论》同,先生本节下文“关于五星”已有论述,请参看。
洪钧按:略说一下为什么“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这是因为金星离太阳很近——比地球离得近。于是它在天空中的位置离太阳不会太远。不过在大白天它会被太阳光淹没,即不可能期望光天化日之下看到金星。有时白天可以看到淡淡的月亮,但不可能看到任何星星——除非发生了日全食。但是在太阳升起之前,它很可能出现在东方天空。前提是它比太阳运行在前。当然,一旦太阳升起、甚至太阳还没有出地平线,阳光就把金星淹没了。这就是为什么“东启明”。“西长庚”大略如此。这时金星跟在太阳后面。太阳落山了,金星必然在西方出现,最高可以有约40度。总之,天黑不久,金星不可能出现在东方。黎明时,金星不会出现在西方。由此要明白,不会在同一天黎明看到启明星,傍晚又看到长庚星。或者说,黎明看到启明星的那一天,傍晚不可能看到长庚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41
金栋又按:同道网友在本论坛发帖子说——“五行源于五星”是《内经》的杰出贡献,对此说不敢苟同!
本节补注不知是否对于理解这个说法有所帮助?正确结论应是——五星附会五行,五行并非源于五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42
⑹天之五佐:古人认为五星助天以行德。《史记正义》云:“言水、火、金、木、土五星佐天行德也。”
⑺东宫苍龙:即东方苍龙七宿。苍龙为古代四象之一。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想象构成龙形,叫青龙或苍龙。青、苍色,东方木也。高诱注《淮南子》云:“木色苍,苍龙顺其色也。”《史记索隐》:“案:《文耀钩》云‘东宫苍帝,其精为龙’也。”
⑻南宫朱鸟:即南方朱雀七宿。朱鸟,即朱雀,四象之一。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想象构成朱雀之形,叫朱鸟或朱雀。朱,赤色,南方火也。《史记索隐》:“案:《文耀钩》云:‘南宫赤帝,其精为朱鸟。’”《史记正义》云:“柳八星为朱鸟咮,天之厨宰,主尚食,和滋味。”咮,(音昼zhou)鸟嘴。
⑼西宫咸池:即西方咸池三星,“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
西宫,《史记索隐》:“案:《文耀钩》云:‘西宫白帝,其精白虎。’”
咸池,《史记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潢南,鱼鸟之所托也。”
参为白虎:参三星象白虎图形。白虎,四象之一。《史记正义》:“觜三星,参三星,外四星为实沈,于辰在申,魏之分野,为白虎形也。”
金栋按: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想象构成白虎之形,叫白虎。引文只由参星构成,与其它三象不一致。若仿其它三象,将“西宫咸池”与“参为白虎”统一为“西宫白虎”,则成“西方白虎七宿”。
又,将二十八宿中相邻近的星连接起来,组成四个想象的图形,就是四象。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个星宿组成一个龙的形象,春分时节在东部的天空,故称东方青龙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这七个星宿组成一组龟蛇互缠的形象,春分时节在北部的天空,故称北方玄武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这七个星宿形成一个虎的形象,春分时节在西部的天空,故称西方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这七个星宿又形成一个鸟的形象,春分时节在南部天空,故称南方朱雀七宿。由以上七宿组成的四个动物形象,合称为四象、四维、四兽。(管飞《天问之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话》)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43
⑽北宫玄武:即北方玄武七宿。玄武,四象之一。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形如龟蛇相交,故名。玄(武),黑色,北方水也。《史记索隐》:“案:《文耀钩》云:‘北宫黑帝,其精玄武。’”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43
⑾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观测日月的运行,以测度岁星的顺逆及其所主的吉凶祸福。揆,测度之义。岁星是地球的行星,即木星。它有时看上去可以逆行。其中的道理,请参看本节末附文“天文历法门外谈”。古人认为,岁星顺行主吉,逆行主凶,见下《史记正义》。
《史记正义》:“《天官(占)》云:‘岁星者,东方之木精,苍帝之象也。其色明而内黄,天下安宁。夫岁星欲春不动,动则农废。岁星盈缩,所在之国不可伐,可以伐人;失次,则民多病;见,则喜。其所居国,人生有福,不可以摇动。人主怒,无光,仁道失。岁星顺行,仁德加也。岁星农官,主五谷。’《天文志》云:‘春日,甲乙;四时,春也。五常,仁;五事,貌。人主仁亏,貌失,逆时令,伤木气,则伐见岁星。’”
⑿占星术:“通过观测和解释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预卜人世间事物的一种方术。亦称星占术。……曾流行于古代各国。在我国始于春秋,《国语》《左传》中多有记载。占星术虽始于巫祝,但对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汉典》)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45
二、古代天文学常识简介
【原文】上面围绕相生说联系了一些天文知识。为使一般读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内容有一个概括的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内经>时代》,下面再简单解释一点常识。
首先再说“斗”,它即指现在的“北斗七星⑴”。青年朋友,特别是大城市长大的人,对它不很熟悉——高楼大厦遮挡之外,再加上强烈的人造光源,使城市人很少注意星空。再加上北斗现在的位置往北(或说下)移了一些,就更不便于城市居民看到。然而两千或三千年之前,它的位置比现在高,离天极也较近。其亮度虽不及太白(金星)等一等星,却非常容易识别。北斗七星图形像一把勺子,杓柄(斗柄)朝外,大体上每年围绕北极星(北极星不是固定的,但取代时间很长)转一周。因地球自转,斗的视运动⑵又是每昼夜一周。它既可用作每日记时的标志,也可用于一年中定季节的标志。《夏小正》及《淮南子》中所说的“斗柄在下”“斗柄指寅”等,就是作为判断季节、月份的标志。原始历法“观象授时”,肯定参考过它。中国在这点上得天独厚,南半球和赤道⑶附近便没有这一优越条件。古代中东天文学另有所本,此处不便说。北斗围绕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天球的北极。天球南北极的联线也正穿过地的南北极(中国古代地极的概念与现在不同)。天球也有赤道和子午线。另有黄道、白道⑷等说,都是用以说明日、月、行星运动及其他星体在天球上的位置的。
如果超出《<内经>时代》的时限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的特点,可简单总结为以下九点:①星空分区以上面提到的五宫⑸为主。(唐以后再加三垣⑹说)②表示星体位置使用赤道坐标系⑺统。③二十八宿虽非中国特有,但特别受重视。④历法方面一直以阴阳合历为传统,故有闰月。二十四节气也为中国独有。⑤进行数学推算时以代数为主。几何法少用。⑥干支配日、记年,地支配时、每日分为百刻(有例外时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记时方式。⑦一周天常分为365.25度。⑧天体理论不统一,和历法推算的关系也不密切。⑨与天文密切相关的占星术以阴阳、五行、分野、天人感应等为基础。
以上这种外行式的介绍,对讨论《内经》中的天文学知识已大体够用。下面提到某些内容时,再作必要的说明。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46
【补注】
⑴北斗七星:又称北斗,由七颗星组成。见前文补注。
⑵视运动:是反映天体真运动的一种表面现象。例如,天体的周日运动就是一种视运动,它是反映地球绕轴自转的一种表面现象;太阳每年巡天一周的运动也是一种视运动,它是反映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一种表面现象。(百度百科)
⑶赤道:“1.古代主浑天说者认为,天体是个浑圆形的球体,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现代天文学称为天球赤道。2.指地球赤道,即环绕地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汉典》)此指天球赤道。
⑷黄道:“地球一年绕太阳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做黄道。它是天球上假设的一个大圆圈,即地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黄道和天球赤道相交于北半球的春分点和秋分点。《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汉典》)
白道:“指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汉典》)
⑸五宫:即中宫天极星、东宫苍龙、南宫朱鸟、西宫咸池(白虎)、北宫玄武。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46
⑹三垣:“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体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及其他星座。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的合称。”(《汉典》)
三垣包括上垣之太微垣、中垣之紫微垣及下垣之天市垣。作为星官,紫微垣和天市垣的名称先在《开元占经》辑录的《石氏星经》中出现,太微垣的名称晚到唐初的《玄象诗》中才见到。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百度百科)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6-6-22 00:47
⑺赤道坐标系:“天文坐标之一。以赤经α和赤纬δ两个坐标值表示天球上任一天体的球面位置。该坐标系常用于行星与恒星位置的研究。”(《汉典》)
金栋按:赤道坐标系是三种常用的天球坐标系之一。另两种天球坐标系是地平坐标系和黄道坐标系。天文学中更常使用的是赤道坐标系。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6-22 14:07
五行学说要能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必须使五行和四时相配。最初的配法,应是没有考虑到土,而且是受五行相克说指导。由于水火相克,金木相克最易理解,用它们去配四季便很自然。其中,冬与夏气候寒热相反,分别配以水火理应是首选。春秋虽不如冬夏相反那么明显,其由寒渐暖和由暖渐寒的相反变化还是较易发现。至于两行各配哪一季比较符合常识,还是金配秋比较好,因为金给人的感觉以凉为主,木则反之。于是相克的四行配四季便完成了。然而,四时在一年之中是以次递变的。由春至夏,至秋,至冬,这个顺序不能说是依次相克,应该说是依次相生。所以最早的相生应该是木火金水。这个环子除了金生水较牵强外,都比较容易理解。如果不参考天文学发展的影响,现在只有土无处可放。可惜,在五行中它又是最尊贵的。要坚持“土不主时”或“土王四季”,就完不成五行相生的圈子。这是一个矛盾。现本《内经》五行归类的内容中还留有明显的痕迹。
---------------------------------
以此而论,赵先生的学问是假的,因为他揭示的不是自然之道,而是主观唯心的拉郎配。赵先生的拉郎配是没有根据的,证明离开五星是配不成的。一年四时24气是太阳主气的气化规律,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五方东南西北中之位,五位行的是寒暑燥湿风五气。五气太过不及而造成胜负相克,如【春胜常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五气离开五星,怎能相克?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6-22 15:34
是四时配五行在先,还是五方配五行在先,我认为应是四时⑶①。
[自注]①五行与四时相配,才便于说明一年的生长化收藏。五行与五方相配,才便于说明五方的温、暖、热、凉、寒。显然是五行配四时更容易一些。仔细想来,二者又大体上是一回事。比如,夏季配火就是南方属火,冬季配水就是北方属水。至此还不需要借助其它理论。涉及到春季、东方、秋季、西方如何与五行相配,才用得着下文《鹖冠子》所说。当然,斗柄所指本来和五行无关。假如看夜半斗柄所指,就不是“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无耐那时的习惯是看初昏斗指,于是很容易被五行学说利用。其实,一年的气候变化属于两极现象,比较便于用阴阳学说说明,而不便于用五行学说说明。试看,拿来《鹖冠子》之说后,还有土、中央以及后来添的季夏不好安置。古人不得不为此大费心血,最后还是不很通顺。四时气候变化是古人最熟悉、也是和那时乃至现代人的生活、生产最密切的环境条件,故最需要理论说明。而那时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所以,我认为四时配五行先于五方配五行。第四节也说过,阴阳五行是离不开四时的。《内经》讲天地之道,是阴阳之道,也是五行之道,又是四时之道。正是通过与四时相配,才实现了阴阳与五行糅合。--------------------------------------------
赵先生果非常人,说的有理,可惜无据。据在七篇大论,中医的一切根据都在运气之中。而四时是主气,五行是客气,四时有五行,五行有四时,不是相配,而是自然之道。北斗斗柄如时钟指针,转一周同日之天周,同24气,12月,四时,是12地支六气的标志。而四时,五行则是天体运行的气化表现。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6-22 15:46
按这种理论,中央如此尊贵,只有配土才合适。再分析“建四时,均五行”六个字连写,又有土可以在四时中占一个位置的意思。为了这种需要,便先后有了土主季夏,五行各主七十二日,土主中间七十二日和土主长夏等说法。不管这几种说法怎样矛盾,在土居一年之中这点上是一致的。五行相生的顺序这样成为定局。如果用图表示以上三步演变过程,应如下(实线箭头示相克,虚线箭头示相生)
------------------------------------------
中医坏就坏在这些能人手中,五行能乱配,人体能乱配吗?这些毫无根据的乱配,谁能相信,其理能立世吗?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6-22 15:58
“二十八宿⒃已按四宫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四宫的象征性名称和季节相对应。……增设一个第五宫(中宫,即拱极宫),这是中国宇宙论的最大特点。这一点在和其他文化(例如伊朗文化),有相互影响的所有问题上都很重要。由于有了这个宫,便把天上的区分和我们介绍‘对应思想’时谈到的五行、五方、五帝等联系起来了。”(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第二分册.科学出版社,1975:157~160)
---------------------------------------------------
【 增设一个第五宫(中宫,即拱极宫)】,实是天地同心,天地同位,28宿的方位是以天地为中心的四方。这才有日月的天道,五星会天道。,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6-22 16:01
四时候气正常,五行候气异常,不用配,而是适应。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