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民 发表于 2016-4-15 10:37
谢谢分享!辛苦了!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4-15 18:37
谢谢分享!辛苦了!
常其柏 发表于 2016-4-16 07:14
真武之治身重湿盛为实证,无以人参之补;附子汤之治,口中和,背恶寒,阳虚不运之虚证,故有人参之补。
萧铁 发表于 2016-4-21 15:06
想请教一下,如果病人是附子汤证,用附子汤再加生姜会有问题吗?照说既然附子汤证有恶寒之象,生姜也是去寒 ...
萧铁 发表于 2016-4-21 15:06
想请教一下,如果病人是附子汤证,用附子汤再加生姜会有问题吗?照说既然附子汤证有恶寒之象,生姜也是去寒 ...
llyyjj 发表于 2016-4-21 16:43
后世临床使用,真武汤用的机会远多于附子汤。方名和附子用量显示出区别之处。真武为治水,多用于阳虚水泛的 ...
常其柏 发表于 2016-4-21 20:40
真武汤治有随证加减的变动,附子汤便无。
llyyjj 发表于 2016-4-21 21:43
可能因为内伤病真武汤用的多,加减法也多。
llyyjj 发表于 2016-4-21 21:39
不好意思,是真武汤少了生姜就不行。真武汤主要是化饮,治水饮上犯、水气凌心的,需要生姜。附子汤治经络筋骨间风湿,有无生姜关系不大。
人参助湿,是讲其他治法上的说法,对水饮上犯的病证中,后世也用人参的,只是这里讲仲景两个方里的不同。
(从“心力衰竭”用药看,人参现在越用越多,只是张仲景真武汤没有用。)
如此说来,是不是应该把附子汤和真武汤合起来成一基本方(不妨就叫它附真汤)?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医理与现代生理可有更紧密系统的结合。这个帖子前面已经讲了这两方的中医医理证候,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两个方子。中医常说气血要通,如果以自来水作比喻,“不通”其实有三个可能性,一是源头水压方面(推)问题,二是水管通畅(排堵)问题,三则是前两者都有问题。一和二分别用来比喻心血管功能和肾脏排水功能,见水肿知主要矛盾是排堵问题,见湿痹则知是心力不足问题,故真武汤和附子汤和可说是分别从排和推的角度去处理,反映在两方用药的主要差异上,就是附子汤有人参且附子量大,都是强心之药。
除了差异,其实更重要是两方的共性:4个共药中3个是四君子汤的药,都是补气药。所以回过头来看前面说的推/排问题,是在这个共性基础上的差异。
如果从形而上/形而下的角度讲,“附真汤”可说是附子汤和真武汤的“形而上”,反过来说,附子汤和真武汤则是“附真汤”的“形而下” 一 在基本方上“加减”去应对以推或排为主的个案。但在讲授时,所谓系统的意思,就是应该从整体再到局部(由表入里)、从高层次再到低层次而不是相反。这样做的优点在这个例子里就很明显。譬如病人如果同时有水肿和湿痹(在老年人当有可能),马上就是想到用“附真汤”应对,而不是再从附子汤和真武汤去合成。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附真汤”当然还要和四君子汤去作“形而上”的整合。如果把中医教材里通常包含的4-500个方子,按这个方法思路整合成不超过50个左右的核心方,然后按照这些核心方的加减把其他方带出来,我相信如果能这样做,对中医无论是学习效率和应用效果来说,应该都有好处。
萧铁 发表于 2016-4-22 10:29
如此说来,是不是应该把附子汤和真武汤合起来成一基本方(不妨就叫它附真汤)?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4-22 08:54
附子汤重在温补元阳,除寒湿而止痛,偏补;真武汤重在温阳化气,以散水饮,偏泻。
---------------------- ...
llyyjj 发表于 2016-4-22 22:37
首帖和后面15、16、18楼意见可整理一下,综合发表出来。
llyyjj 发表于 2016-4-22 22:37
首帖和后面15、16、18楼意见可整理一下,综合发表出来。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4-22 16:54
附子汤重在温补元阳,除寒湿而止痛,偏补;真武汤重在温阳化气,以散水饮,偏泻。
---------------------- ...
萧铁 发表于 2016-4-23 07:41
嗨,抄书吐,若碰到“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又有“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证候 ...
萧铁 发表于 2016-4-23 07:41
嗨,抄书吐,若碰到“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又有“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证候 ...
萧铁 发表于 2016-4-23 07:33
谢谢李老师提点。我是想用信息技术做个分析,基本构想是先搜集~1000个古今名方,然后写一套程式去按前面 ...
常其柏 发表于 2016-4-23 06:09
论中有: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阵阵摇者,茯苓桂枝白 ...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4-23 18:23
抄书吐,若碰到“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又有“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证候者, ...
萧铁 发表于 2016-4-23 07:33
谢谢李老师提点。我是想用信息技术做个分析,基本构想是先搜集~1000个古今名方,然后写一套程式去按前面 ...
llyyjj 发表于 2016-4-23 23:54
附子汤治寒,故用附子两枚,温补元阳,真武汤治水,故用附子一枚,生姜三两,温阳散水
---------------- ...
llyyjj 发表于 2016-4-23 23:02
您这个想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我不大懂。用先收集一部分基本名方,在此基础上扩展应用,由此总结出一套 ...
萧铁 发表于 2016-4-24 08:40
就李老师的回帖讲到方剂总结的两个方面(材料来源和如何总结),再讲讲我的想法。
就材料来源来说, ...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