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经方辨治癫痫感悟
[打印本页]
作者:
万里朝阳
时间:
2016-3-29 10:19
标题:
经方辨治癫痫感悟
经方辨治癫痫感悟
—— 传承班同仁文章选登
原创 2016-03-28 泓少 胡希恕经方医学
建立经方医学 理论体系 与 修学体系 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之传承班同仁文章W009
—— 经方辨治癫痫感悟
作者/朱梦龙
笔者近学习胡希恕运用经方治疗癫痫的经验,感叹其辨证精准,疗效显著;再结合在胡希恕名家研究室跟诊学习的医案,浅谈体会如下:
【病案一】
首先,我们回顾一则胡希恕先生的验案:
张某,男,46岁。初诊日期1981年3月13日
因1968年8月被电击伤、击倒,昏迷约1分钟,身体7处被灼伤。自此常发癫痫,大约每半月发1次,并每天头痛无休,在当地中西医治疗迄今未愈。现症:胸胁苦满,胃腹胀满,早起恶心,后头痛,喜忘,舌苔白根黄腻,脉沉弦。
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
柴胡六钱,半夏四钱,黄芩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白芍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大黄二钱,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上药服16剂,恶心、头痛已,癫痫发作较轻,约1月1次,仍喜忘。仍上方继服10剂,癫痫未再发,喜忘好转渐已。
【按语】
中日医院冯世纶教授在《经方六经类方证》一书中,认为本证属少阳、阳明合病,辨证要点为: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下急、里实者。病初传少阳,势需参、草、枣补中益气,既防邪侵及里,又助正祛邪于外。但已并于阳明里,则需大黄兼以攻里,人参之补,甘草之缓,反非所宜,故去之。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其辨证要点为:久有瘀血、腹痛胁痛有定处、或有肿块、或下血者。本方虽然处在妇人病篇,但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此,临床中凡因瘀血引起的胸腹痛、痛有定处的其他血证,不宜桃核承气汤攻下者大多宜本方。
关于善忘,《伤寒论》第237条:“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胡希恕在注解该条时论述道:其人如狂、喜忘,为瘀血的要征,即《内经》所谓“血并于上则乱而喜忘”是也。
久瘀血其来也渐,故令喜忘;新瘀血其来也暴,故令如狂。但新者易攻,桃核承气汤辈即能治之;久者难拔,势须抵挡丸,方可克之。忘与狂均属精神神经症。由是可知,诸精神神经症,多因瘀血为患,治以祛瘀活血多能取效。由此也悟出,狂躁、癫痫等脑系病变,用祛瘀法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由上可知,本案初诊胸胁苦满、恶心、脉弦为少阳之症;胃腹胀满、苔黄腻、脉沉为阳明里实热之象;后头痛、喜忘为内有瘀血之征。故综合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兼有瘀血,结合上述辨证要点,辨方证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病在阳明,石膏为清泄阳明里热而设。
【病案二】
再看一则冯世纶的医案:
张某,女45岁,2014年2月8日初诊
主诉:发作性肢体拘挛、抽搐30余年,加重3个月。现症:近3月来癫痫每天发作7~8次,多于夜间发作,发作时上肢拘挛抽搐,左臂麻,伴有短暂意识不清(约20秒),自服苯妥英钠未能有效控制。伴有头晕阵作、心慌,下午5、6点时为著,无恶心,偶有盗汗,口中和,二便如常,眠差;月经逾期3月未至;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润,脉滑。
【辨证】
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五苓散证。
组方:桂枝18克,炙甘草6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泽泻12克,猪苓10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7剂,水煎服,日1剂。
3月1日复诊:服药期间,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每晚发作1~2次,上周因事停诊1次,停药后发作4~5次。头晕、心慌减,无盗汗,月经至,量少,口中和,纳可,二便如常,舌淡红边有齿痕,脉细。
处方:上方增桂枝为25克。7剂,水煎服,日1剂。症状缓解。
【按语】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烧针伤津液,入里呈阳明而烦躁,龙骨牡蛎敛津液、镇静除烦,而主治在阳明。故冯世纶认为,本方证当属太阳阳明合病,治疗外邪内饮的躁烦惊悸。生龙牡虽清热之力小于石膏,但兼有收敛、安神作用;笔者临证中观察到,每当病人呈现太阳阳明合病,而阳明证不甚时,冯世纶常常选用,灵活运用于盗汗、或者神经精神症状的治疗。对于盗汗,后人多认为阴虚,但胡希恕认为,盗汗多源于里热,常常见于太阳阳明合病,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关于五苓散,病机为外邪里饮,饮郁化热,冯世纶认为其属于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其中猪苓、茯苓、泽泻、白术(常以苍术代)诸利尿药,重在逐内饮;泽泻用量独重,取其甘寒,为方中主药,以解烦渴而主治在阳明;桂枝解外兼降气冲,使水饮不上犯而下行。主治脉浮有热、气逆上渴而小便不利者。
本案初诊辨证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气上冲者为太阳;头晕、抽搐、心悸、舌淡有齿痕苔白润、脉滑为饮邪内停,属太阴;盗汗多属太阴阳明合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1条:“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痰涎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癫”即癫痫,故此癫痫为水饮所致。《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可见癫眩、头晕、肢体抽搐可理解水气上冲,激动里饮,动及经脉。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可见发汗过多导致血不足以养心故心悸,汗多出于上体部,上下体液剧烈失调,因致急剧的气上冲,不得不以手按之。故本病主要病机为饮邪内停,水气上冲,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五苓散。其中重用桂枝,加强降冲逆,亦即桂枝加桂汤之意。
二诊增桂枝25克,以加大其降冲逆之功。
临床中,冯世纶反复强调,临床中“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比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不必追求“因烧针而烦”,苓桂术甘汤证不必“若吐、若下后”,只要病人呈现出来此证,则可应用。由此可知,经方辨证的关键在于症状反应,而非病因。此亦即经方辨证的优势所在。
经方讲究方证相应,其中不仅包括方药相应,还应包括药物的剂量与病情相应,如桂枝汤中桂枝为三两,桂枝加桂汤为五两,则其发挥功用亦不同。临床处方并非按照《伤寒论》的原方、原药、原量,一成不变。衡量的标尺即临床症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症状反应,从而个体化地选方用药,此方为“方证相应”之要旨。
(2014年7月28日,中国中医药报第四版)
【作者简介】
朱梦龙,女,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冯世纶经方医学传承学院跟诊团与冯老临证医案整理分组主要负责人之一。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