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转载:以中正平和之力治病 怀清灵俊秀之心行医——--陕西名老中医乔宝璋专访 [打印本页]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3-17 11:03
标题: 转载:以中正平和之力治病 怀清灵俊秀之心行医——--陕西名老中医乔宝璋专访
以中正平和之力治病 怀清灵俊秀之心行医——--陕西名老中医乔宝璋专访

原创 2016-03-14 勇飞扬 益群国医堂

  

      益群堂国医馆乔宝璋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副欧阳中石10多年前为乔宝璋亲笔题写的书法作品,衬着窗外午后的阳光,宣纸上的“百草调珍”四个大字显得温暖又恬淡。潜沉在中医世界40多年的乔宝璋,一辈子几乎都在和中草药打交道,他告诉记者,中石先生的题字将书法的形式和中医的内容都在一张纸上呈现了出来,他个人很喜欢。

  在乔宝璋心目中,中医学到一定程度都需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去理解,不是简单的先学什么后学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就如同他在不断钻研、精深医术的同时,还喜欢在京戏和书法世界里采拮精髓一般。

  任何一门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是艺术。数学家丘成桐解决对称问题的时候,会从宋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中寻找灵感,乔宝璋相信中医医术达到一定程度也是如此。
时代变迁命运沉浮 自我教育缘结中医  
      

      1966年,乔宝璋高中毕业,成绩优异的他信心满满的填写好大学志愿表格,万事俱备,只等开考。但就在距离考试还有半个多月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 中共中央发文件通知高考时间推迟,“刚开始通知说是半年,再后来就杳无音讯了。” 乔宝璋无奈的对记者说道。紧接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968年年底,乔宝璋从榆林来到了定边农村开始了自己的插队生活。

  乔宝璋到定边小半年后,偶然认识了一个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的盛大夫,盛大夫为人友善,两人相处的也比较好,于是乔宝璋开始跟着他了解中医,同时也学习了那个年代比较推崇的针灸疗法。

  “起初只是学着玩,没想过自己会给别人行医看病。只是有一天我的房东告诉我他牙疼的很厉害,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缓解他的疼痛。于是我用盛大夫教的办法试着给治疗了下,没想到就把牙疼治好了。从那天起,我便开始有意识的去学习中医。” 乔宝璋缓缓的回忆道。

  1969年以后乔宝璋开始给很多病人扎针。那时他所插队的村子周边有很多腰腿疼痛,感冒的病人,都慕名前来找他针灸、放血、看病。乔宝璋告诉记者,那个年代,农村缺医少药,而且农民性格朴实、不矫情,对大夫的建议也充分给予信任,病也比较好看。

   后来盛大夫离开定边回河南老家,临行,他把他学过的教材全部送给了乔宝璋,乔宝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自学完全部教材。“我把教材上该背的全部都背了下来, 后来农村流行赤脚医生的时候,我就顺理成章的当上了赤脚医生。再后来第二军医大搞专业培训,我就报名去学习,因此西医的知识也学了一些,培训回来后,我就正式成了一名医生,那一年我才刚20岁。”

   当上正式医生后,乔宝璋熟练掌握了打针、开药和基本的小手术技能,他在定边行医三年多的时间里,方圆几十里的相邻都前来找他看病。定边的冬天,最低气温 会下降至零下30度,生活条件很艰苦。每当半夜听见狗叫,乔宝璋就知道又有人来找他看病了。遇到特殊情况,半夜也得出诊,走几十里山路去病人家里看病也是常有的事情。

   “当时我有一个女病人,生完小孩以后患了乳腺炎,双侧乳房疼的很厉害,去乡镇卫生院的话需要走20里路,多方打听后来找到我,我就用培训班上学过的技术 给她治疗。准备半碗烧酒,剃头刀经过消毒后,就为病人处理,等脓流出来然后就引流,再消毒,最后打一剂青霉素,过几天这个女病人就康复了。还有一个小伙子,得了阑尾炎,我采用土大黄,先用盆子熬制,后用蒲公英的叶子给敷上,不多久就治好了。”忆起这些往事细节的时候,乔宝璋脸上露着淡淡的微笑。

   1972年,乔宝璋进入陕西中医学院学习,在中医学院学习的日子里,他也接受了西医解剖、生理、生化知识的系统学习。1975年大学毕业以后因成绩优异 遂留校工作,并于同年参与卫生部主办的《中医大辞典》编写工作。该词典的编写由卫生部发起,陕西中医学院也陆续承担了一部分编纂工作,乔宝璋就是当时学校 参与编纂的成员之一。“我那时候年轻,精力旺盛,学习起来不觉得累,准备前期内容的那段时间,我把基本能看到的中医书籍全部都翻了一遍。后来到北京查资 料,一呆就是四个月,北京城里所有的图书馆都跑遍了。后来通过书籍目录了解,发现一些资料在宁波,于是准备动身到宁波去继续查资料,有个前辈老师看了我的 资料整理后,说够了,不需要再去了,我才停下来。北京回来以后,我还陆续在其他地方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回想那段不知辛苦的求知时光时,乔宝璋语气中洋 溢着说不出的骄傲。

   据记者了解,当时北京有些图书馆的书是不给外借只能馆内阅读,有的中医古籍也不能复印和照相,甚至有的书还需要单位开具特殊的介绍信才能给瞅一眼。那段 时间乔宝璋每天早晨一起床,就随身带一些水和面包出门,踏进图书馆的大门一呆就是一天。从早上一睁眼一直到晚上闭眼,所有的工作就为了《中医大辞典》的编 纂。

   1977年5月,中国当代最厉害的中医大师们汇聚黄山,用半个月的时间集中审核词典条目。乔宝璋也在那段时间结识乞教了裘沛然、邓铁涛、张赞臣、米伯 让、李经纬、马继兴、吴贻谷等老一辈中医专家。时至今日,乔宝璋还保留着那张30多年前摄于黄山宾馆的《中医大辞典》编纂组成员的集体合影。“照相的时候我是站在最后的,邓老等前辈都在第三排,裘老在第五排。当时前辈们给我的感觉是,他们里面确实有很多人很有学问,很厉害。”

  1978年,乔宝璋开始在陕西中医学院攻读研究生,伤寒论是他研究生期间主攻的专业方向。硕士毕业后他选择了继续留校执教,后来他在中医学院也给学生们教授伤寒论,教学工作坚持了十多年,直到后来担任行政工作后才停了下来。

   在行政工作方面,乔宝璋一路也干的有声有色。从系主任一直升到校党委副书记,成为同一届毕业生中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1987年乔宝璋从陕西中医学院调到陕西省中医研究院,从事教学、科研、医疗工作及管理工作,荣任全国中医学会第三、四届理事,陕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现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学术经 验继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兼职教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3-17 11:16
        此人,有过一面之交,是个门前清的学者。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3-17 14:3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17 11:16
此人,有过一面之交,是个门前清的学者。

“门前清”是什么意思?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3-17 15:29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3-17 15:29
好帖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3-17 17:08
llyyjj 发表于 2016-3-17 06:34
“门前清”是什么意思?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门前清”,是我第一次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我也是想了好长时间,才明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3-17 17:4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17 17:08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门前清”,是我第一次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我也是想了好长时间,才明白。

麻将上有门前清,紧跟着是不求人。大概是专业上靠自己的努力,学习与收获,不靠古人、名人吃饭的意思吧?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3-17 21:2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17 17:08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门前清”,是我第一次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我也是想了好长时间,才明白。

一面之交,竟能准确评价一人,您老的眼光令人佩服!


乔老师是我的老师,老师者,非中医界特殊师徒关系,就是学校里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但乔老师的学问和人品都是我非常敬佩的。虽然二十来年没有见面了,他的消息和一些文章还是经常关注的。他在西安,我也常给需要找中医专家的西安朋友推荐他。


我学中医的时候,乔老师可能研究生刚毕业,因为他是本科毕业就留校教学然后考的研究生,那时候的研究生,没毕业就开始带课了。他给我们上伤寒课。一个典型的年轻老夫子形象。讲课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大家印象极深。那是八二年的事,当时的课堂笔记我现在还留着。我留课堂笔记是比别的同学多了个心眼,因为考虑到我以后上课要用的。如果现在要备伤寒课,他的讲稿拿来稍微整理一下就能现用。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