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九公 发表于 2016-3-2 12:29
出诊后第二天,患者家人打来电话告诉好消息,按医嘱煎服第一副药一天后,病人呕吐已有减轻趋势,有尿意,但 ...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3-2 15:31
好帖,核心处方,用的好。
以我愚见,如果在有几个诊断指标,就更好了。比如,大便如何,血压如何。 ...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3-2 15:31
好帖,核心处方,用的好。
以我愚见,如果在有几个诊断指标,就更好了。比如,大便如何,血压如何。 ...
胡子+新疆 发表于 2016-3-2 21:53
愚以为猪苓汤似更妥。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3-3 11:23
学学先生的临床。读先生的医案,显见寒邪入腑,气不化水之证,五苓对证之方。病之日久,必伤少阴而郁闭,请 ...
胡子+新疆 发表于 2016-3-3 21:36
一点看法供参考。一 此患不能断为太阳蓄水证。 久病屡医体本虚,又感发热咽痛咳嗽等外感症状,时医见此“ ...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6 22:17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乃至肾功能衰竭。50%~70%的SLE ...
何九公 发表于 2016-3-7 02:01
李老先生补充的资料很好,从西医的角度阐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对肾脏的病害,本例病案,无疑是与红斑狼疮这 ...
何九公 发表于 2016-3-4 15:09
此例为太阳蓄水证无疑,因为无论是病史及症状舌脉都与经文相符,《伤寒论》: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 ...
何九公 发表于 2016-3-4 15:09
此例为太阳蓄水证无疑,因为无论是病史及症状舌脉都与经文相符,《伤寒论》: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 ...
何九公 发表于 2016-3-7 02:01
李老先生补充的资料很好,从西医的角度阐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对肾脏的病害,本例病案,无疑是与红斑狼疮这 ...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8 06:17
建议何九公,让病人查一个尿常规,看看有没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再查查狼疮细胞。这样,病案 ...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3-8 12:35
随后逐渐出现小便不利,不能自主排尿,只能带着尿不湿让小便点滴而漏,口渴欲饮,然水入则吐,最后非止饮水 ...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9 06:58
少阴虚寒与少阴瘀结的本质逐步显露。
何九公 发表于 2016-3-9 03:25
主要是根据舌象脉象及望诊资料来判断,患者舌质淡紫,红为热,淡白为寒为虚,紫则为瘀,如果大家认真看, ...
llyyjj 发表于 2016-3-9 21:40
口干欲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病起外感之后,是太阳蓄水证。按辨证施治应该能收到效果。
辨证论治有辨证 ...
何九公 发表于 2016-3-10 10:28
谢谢李老师参加讨论,提出的意见也合我意,我后面用附子汤合补阳还五汤就是出于这个考虑,附子汤温阳益气 ...
llyyjj 发表于 2016-3-10 10:50
风湿免疫类疾病,都是难治病,狼疮更甚。我治疗经验缺乏,想起一点说一点,给大家提个话头。
痹证入肾, ...
何九公 发表于 2016-3-10 03:39
李老师这样讨论很好,我说说个人的一些见解。
第一个问题:痹证入肾,是现代中医的说法,显然是对此类疾 ...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10 17:00
《金匮要略》中的历节,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晚期,关节已经发生了变形;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是《伤寒论 ...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10 16:29
先生的问题,把讨论引向了中西医融合的深层次。很多中医非常头痛的问题,与西医对照一下,就可能迎 ...
沈丕安 1937年12月生,江苏吴江市人。1962年上海市中医药大学毕业。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历任内科主任,现任中医风湿病研究室主任、食疗研究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
llyyjj 发表于 2016-3-10 17:51
这个医案很有意义,应该深入讨论下去,我还有些意见,整理好再发。学会传图片了,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有的 ...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11 06:36
我治病喜欢按我熟手的套路走,以临床实见证候为准绳,这样比较贴切临床实战要求,
============ ...
何九公 发表于 2016-3-11 02:39
老先生说的在理,中医处方当然是以中医的证为主,但是,对西医的病,西医的病因、病理分析、症状归纳,多 ...
何九公 发表于 2016-3-10 11:39
李老师这样讨论很好,我说说个人的一些见解。
第一个问题:痹证入肾,是现代中医的说法,显然是对此类疾 ...
llyyjj 发表于 2016-3-11 20:43
关于痹证入藏,我的理解与九公的有点不同。在痹论里的痹入五脏,是辨证论治的分类,或者是对痹证轻重、深 ...
何九公 发表于 2016-3-10 03:39
李老师这样讨论很好,我说说个人的一些见解。
第一个问题:痹证入肾,是现代中医的说法,显然是对此类疾 ...
何九公 发表于 2016-3-12 10:17
李老师这样理解经文是不对的,下面我把痹论原文转过来,一看就清楚。
llyyjj 发表于 2016-3-13 09:44
九公这样探讨,实际要对《痹论》的内容分析和考证,这怕影响本案主题,我看咱们先放一边。只要知道,《内 ...
何九公 发表于 2016-3-13 10:45
我把痹论原文引过来就是回答李老师63楼的问题,在内经时代,中医已经认识到痹证可以由表入里,治不得法者 ...
何九公 发表于 2016-3-24 09:02
前段时间用补阳还五汤二副后患者血压偏高,170/90mmHg,感觉头晕,小腿在半夜时常有痉挛,身上肌肉时有跳动 ...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24 18:52
发表于 2016-3-9 00:11:45 | 只看该作者
大病之后,当徐徐而进,先调脾胃,而后驱 ...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