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比较中西医学的优势与趋势 [打印本页]

作者: 北京智康    时间: 2016-2-21 18:42
标题: 比较中西医学的优势与趋势
本帖最后由 北京智康 于 2016-2-21 18:48 编辑

左占国   高翠枝   
                         北京智康中医研究院(100000)   
                             2014年7月18日
【摘  要】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人类文化有两大流派,以空间概念为肇端诞生了西方文化;以时间概念为逻辑起点诞生了东方文化。思维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形态的集中反映,时空选择不仅决定文化性态的原始出发点,更决定文化和科学的走向。医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故中西医学从认知途径、思维方式、科研路径、技术方法、实践手段与发展理念都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大量科学事实证明,物质世界具有结构、关系和属性三维层面,是结构、关系和属性的矛盾统一体,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时必须做出选择。或从结构层面切入进入内部无限切割细分研究构成本质既物之质;或从关系和属性层面切入努力向宏观整体方向探讨生成之源既物之事。西医选择了结构;中医选择了关系和属性。正是由于两者认识客体的逻辑开端和时空切入点不同而形成了东西方两种医学体系而优势互补。下面从1、中西医学不同的文化思维哲学与人文科学背景阐述,2、中西医学科学体系的比较及其优势,3、中西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4、疾病谱变化有其明显的时代性需要理论前置,5、结语等层面对中西医学文化背景、学科概念、内涵与外延及其各自优势进行比较和说明,旨在处理复杂性疑难类医学问题时能够拓展思维疆域迅速选择中西医优势所在,用优势学科进行最有效率的医学干预最终实现低成本医学选择。
【关键词】  文化;思维;哲学;医学;西医学;中医学;科研路径;比较;优势;趋势
由于世界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产生了中西两种医学体系为人类健康服务。中国祖先以超越超凡和超验的医学哲学思维智慧,在两千四百多年前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诞生之时就确立了人(生物)--自然(环境)--社会(心理)--整体(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把人放在宇宙自然社会的整体环境中进行多维度多层级时空纵横思考,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时间与实践检验证明其科学真理性毋庸置疑。由于中西医学文化思维哲学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两种医学体系思维方式、哲学基础、研究方向、科研路径、方法选择、技术手段、药物选材、治疗优势、防治理念、价值目标、疗效评价、治愈认定、健康维护等方面的明显不同但各有优势。两者应相互借鉴促进与互补而不是相互排斥和否定,尽管中西医学能真正相容与沟通还任重而道远,但大势所趋应顺势而为。
1、 中西医学不同的文化思维哲学与人文科学背景阐述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人类文化有两大源流,以空间概念为逻辑开端的文化肇始于西方,讲求认识活动的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而以时间概念为源流的文化开创于东方,讲求主体与客体的相融,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上下传承五千年而没有文化断层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发展,形成了中西两种性质不同却优美对称的文化形态。时空选择不仅决定文化形态的原始出发点,更决定文化和科学的走向当然也包括中西医学;思维是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因为他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最普遍的本质和规律,它所使用的范畴便具有最一般最普遍的意义,适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切领域及其一切科学;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的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文化、思维、哲学与人文等科学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基础,医学科学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同文化、思维、哲学与人文等科学形态与路径有直接关系,东西方由于文化、思维、哲学与人文背景不同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方法与技术共同护佑人类健康。医学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属自然科学范畴,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文化是医学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医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中医学的文化语境、思维方式、哲学指导及其理论构建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均一脉相承,具体表现在第一文化相同,第二象数思维相同,第三哲学观点相同,第四人文价值相同。中医学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实象论哲学构建的,是象思维科学之结晶,用“象”建构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构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综合本质特性与客观规律。中西医尽管医学意义作用和根本目的趋同,但就是与西医学思维方法研究路径不同[1]。
2、 中西医学科学体系的比较及其优势      由于中西医时空选择的不同,所以,中西医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哲学基础、研究方向、科研路径、方法选择、技术手段、药物选材、治疗优势、防治理念截然不同且各有优势。中医观物取象,西医实体求原;中医重视生命的时间特征,西医重视身体的空间特征; 中医注重意象思维,西医注重抽象思维;中医追求至善,西医提倡求真[2]。通过中西文化的广泛交流和中西医的相互渗透与优势互补,系统实现观物取象和实体求原的优化组合、时空并重的优化组合、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优化组合、至善和求真的优化组合是创新发展未来医学的方向和趋势。
2、1、中西医学文化背景的不同    文化有两大流派,以空间概念为肇端诞生了西方文化;以时间概念为逻辑起点诞生了东方文化。文化是思维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母体,医学流派、哲学体系和思维方法都深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故此,中西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观都因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导致不同。
2、2、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西医学的本质区别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归根结底是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以空间文化为逻辑开端的西方思维方式主要以逻辑(概念)思维为主,产生了还原论方法运用于自然科学研究,是一种线性的既由点到面的思维,面对复杂性生命科学研究表现出了明显的思维局限。以时间文化为肇端的东方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为主,产生了演绎推理与综合方法运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是一种立体的既多维度的思维,面对生命复杂巨系统表现出了非线性宏观整体的思维优势,可有效容纳解释和说明有关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相关信息资料与医学问题,在防治内伤类复杂性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和指导养生长寿治未病方面方法独特效率倍增优势凸显。
2、3、中西医学哲学基础的不同    哲学是科学的旗帜。西医学以实在论哲学为指导研究的是物之质既形下之器,运用的是白箱理论。中医学以实象论哲学为指导研究的是物之事既形上之道,运用的是黑箱理论。事实证明:用“象”建构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构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综合本质特性,因此,在描述复杂系统的规律和指导对复杂事物的应用方面常常显示出更好的效果。对中医“象”的深入研究将是中医理论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3],更是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智慧源泉。
2、4、中西医学研究方向的不同  西医属逻辑思维下的微观医学,研究方向沿着:生态—群体—个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基因无限细分;中医属形象思维下的产物,研究方向沿着:组织--器官--个体—网络—社会—生态—自然—宇宙宏观拓展;网络包括: 1.物质能量与信息网络。2.生命健康与疾病变化规律。3.形态结构与功能损伤。4.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5.阴阳状态。6.脏腑经络系统。7.气血津液系统等内容。纵深思考有三焦辩证;横向广延有卫气营血辨证;全息纵横辩证有“阴阳--体病因机脉证治药”思维模型。为中医学整体辨证与调平、医学观察与哲学反思、继承与创新提供了文化思维哲学与生命科研方法学基础。
2、5、中西医学科研路径的不同     西医学是以物理化学为基础使用实体模型进行实验的医学研究路径,正如1977年恩格尔指出的那样:“今天统治西方医学的疾病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它认为疾病是一切行为的现象,都必须用物理和化学的原理来解释,这是还原论的办法。它认为任何不能作如此解释的都必须从疾病的范畴中清除出去,这是排外主义的方法”;中医学则以象思维科学为指导以人体组织器官为基础使用思维模型进行经验总结和规律探索的医学研究路径。西医形成于600年前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的欧洲物理化学崛起时期,是人类的物质文化产品登峰造极的时代属实验医学,使用的是实体模型,研究的是人体器官、组织、结构与功能,以构成论为基础从事致病学研究看到的只有病;中医学产生于2500年前人类历史第一次文化复兴的中国春秋秦汉哲学成功之际,它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空前丰富的时期属经验医学。使用的是思维模型,研究的是关系既宇宙、自然、环境、社会、七情与人的整体关系。以生成论为基础从发病学角度切入看到的总是人。
2、6、 中西医学方法选择的不同     在科学家看来,“方法掌握着研究的命运”[4]。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快速实现从医学、科学、哲学到真理的认知跃升。西医学所选择的思维方法是:形质结构、化整为零、诊治分开、医药分离。它强调结构、局部、静态分析,以解决局部病灶为首务,把病和病人分割开来;中医学所选择的思维方法是:观物取象、司外踹内、以象测脏、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道器合一、医药合一、药食同源。它强调功能、整体、动态观察,以协调整体关系为首务,认为局部病变是整体关系(阴阳)失调的局部表现,看的是有病的人,具有全息、实象、整体、系统、辩证、恒动思维特点,对生命运动规律的揭示体现了真理性认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时间与实践检验证明其方法大道至简。
2、7、中西医学技术手段的不同  西医学必须借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作用于研究对象并不断取得进展,这必然需要大量的持续不断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才能保证学科运转和发展需要,因过度依赖于设备检查和手段的外求,无疑诊疗成本同样随着投入增加而大幅度升高;中医学只要借助整体观念和哲学思辨等象思维科学成果就可以通过思维模型利用四诊合参和司外踹内技术随时随地进行诊疗,只要中医学主体不断进行文化思维哲学医学技术修为与训练充分发挥医者主观能动性,在不增加任何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前提下,仍可保证学科高效率运转与发展,因其并不过度依赖于设备检查而且是充分利用内求手段,所以更加彰显出中医诊疗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简便廉验、药物天然的低成本医学特点。
2、8、中西医学药物选材的不同  西医学因其还原与分析方法所用治疗工具大都是化学合成,所以结果必然导致物质对抗,化学物质的分解需要肝脏承担,排泄需要肾脏增加负担,长期使用不仅导致医源性疾病,最主要的是这种单靶点治疗药物不能解决多病位损伤和一体多病问题使西医学在处理内伤类复杂性自身损伤性疾病方面陷入了窘境;中医学以象测藏明辨阴阳之性质是中医学诊断的最高境界,所以选用自然界动物植物与矿物之偏性调平人体内阴阳之偏性就成了中医治疗学的终极目标,所用药物自然天成可谓就地取材,又因其药食同源绿色天然且节能环保而呈现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趋同性趋势而引起世界瞩目,特别是它系统思考整合调节整体调平的优势在防治内伤类复杂性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所致的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一体多病方面和养生长寿治未病方面无可替代且作用明显。
2、9、中西医学治疗优势的不同     世上疾病千千万,外感内伤可类分。通过临床观察和比较,西医对病因明确,病原清楚,靶点单一,主要造成理化与形态学改变类疾病既外感病可谓一枝独秀,用抗生素消灭微生物病原体随属对抗与攻杀但效验颇佳,但随着抗菌素滥用其耐药性与抗药性亦成了制约发展的难题,超级细菌诞生。中医学不仅对急慢性伤寒与温病类外感病作用独特,特别是在防治内伤类复杂性自身损伤性疾病方面和养生长寿治未病方面更是学验颇丰,其注重调解关系的学科内涵注定了在抗御复杂性内伤病多因素致病、多病机复合、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多维治疗靶标和一体多病方面的独特优势与特长。
2、10、中西医学防治理念的不同     中西医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所揭示的是人体生命的不同层面的规律,把防病祛病和保健康寿作为终极目标。区别在于西医把握的是共性的整体,中医把握的是个性的整体。西医所依靠的理论是抽象的产物,是事物的共性和一般,需要平台和规模必然消耗人财物力。而中医通过辨证加减很好地解决了个案的差异问题,通过三因制宜为个性化诊疗开辟了低成本医学道路;西医理论侧重于治疗学研究,而中医学研究更侧重治未病理论探索,中医学认为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阴阳平衡功能失调是致病的主因,治疗上主张“未病先防、欲病防发、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主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先安未受邪之地,固中土而安四时,调和失衡状态,而非对抗性、杀死病原的治疗方法。“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人与自然相应,和合共生;西医将人视做解剖的器官,将疾病与患者的生命相分离,而中医则始终把病人当作一个与社会、自然、环境、宇宙相关的整体,将人的生命与健康当作其理论的中心与目的,并用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解释、揭示和阐述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内在运动变化规律及其所有医学问题。而这种整体观念正是以人为本“人的医学”的一种体现,也是未来全世界医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西医学两种医学体系的分析比较及其各自优势探讨,不仅存在上述所论之不同,还存在中西医学的价值目标、疗效评价、治愈认定、健康维护、养生长寿治未病等方面认识、标准、干预和评判体系的差异。
3、中西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说工业化革命主要征服的是空间的话,那么信息化革命则主要征服的是时间,互联网的普及与延伸让偌大的世界顷刻之间变成了地球村,随着东学西渐和东西方交往的频繁中西医必将优势互补相互借鉴与包容。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西医学以现代语言借助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文化复兴和空间文化的全球推动,迅速占领了世界医学空间,中医学象思维科学语境因难与西方的空间文化通约而遭遇尴尬。大量科学事实证明,物质世界具有结构、关系和属性三维层面,是结构、关系和属性的矛盾统一体,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时必须做出选择。或从结构层面切入进入内部无限切割细分研究构成本质既物之质;或从关系和属性层面切入努力向宏观整体方向探讨生成之源既物之事。西医选择了结构;中医选择了关系和属性。正是由于两者认识客体的逻辑开端和切入点不同而形成了东西方两种医学体系而优势互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体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西医学从结构层面切入的微观领域研究范围将越来越窄,科研价值将越来越低;而中医学从关系和属性层面切入的宏观整体性研究价值将越来越显得无可替代,故未来的医学研究方向必然是源于结构又不局限于结构层面,而是结构、关系和属性综合研究并努力向宏观整体方向发展的趋势。21世纪,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及其社会老龄化,至使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集中涌现。伴随着人类对医学的哲学反思和理性认知,不约而同的发现中医药学在处理内伤类复杂性医学问题中的真知与卓见,中医药象思维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经两千多年历史时间与实践检验而历久弥新,正在以无可辩驳的形象与自信对世界医学方向进行引领。未来的科学发展方向是科学哲学化,哲学科学化,最终科学哲学一体化。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及健康长寿治未病的一门综合性学科[5]。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作为建构自己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古代哲学观认为,自然界是由某些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以此分析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及辩证的层次关系。因此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处理是从整体出发,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下,中医学注重生命的精神层面、功能层面、整体层面和动态层面的深入研究,体现在对生命复杂现象的直觉观测、灵性感悟和整体把握上;医药学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健康需求为宗旨,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这是其与一般自然科学的显著不同之处,中医药学突出体现了这一特征,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久远的积极影响[6]。中医学理论体系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经千百年文化积淀融合而成,不仅对现代医学,特别是对未来生命科学和未来医学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导意义。客观地比较中、西医学,可以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在学术上的差异和统一,有利于把握中医学发展的战略方向和人类对中医药学的应用与选择,随着中医的国际化和当代科学技术先进成果的不断融入,必将对东方医学观的开拓和发展带来突破。
4、疾病谱变化有其明显的时代性需要理论前置    近百年来由于西学东渐,西医学的构成论和致病学医学范式成为了世界的主流医学模式,他的单靶点对抗性的诊疗手段,在外感病盛行的时代可谓大显身手一枝独秀,然而在内伤类复杂性疾病成为了人类健康主要威胁的今天,则明显暴露出西医学诊疗思维的局限,理论明显滞后于临床,加之利益博弈、过度市场化和过度追求医学功利,使得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逐渐淡化,天价医药费屡见报端,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重要民生问题,加之以药养医引发过度医疗,不仅造成医源性疾病更使医药资源浪费惊人,环境污染严重,性价比严重失衡,公民的健康维护成本过高,远远超出了收入增长水平和支付预期,世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科技进步本来应该使就医成本大幅度削减,然而实践证明:西医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属高成本医学,对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显现其局限性。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变化、社会老龄化、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等卫生主题转换,对那些内伤类复杂性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的集中涌现,特别是面对这些病因不明、靶点不清、多因素致病、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和一体多病的内伤类复杂性疾病患者更显力不从心,而中医用象思维构建的天人合一、医药合一、形神统一、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医学体系处理此类问题却得心应手优势凸价格低廉且显效验全面,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努力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与发展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7]。
5、结语  《现代医学概论》指出:“以还原论为基础的现代医学科学不能适应人体和疾病的复杂系统,生命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涌现,不仅生命体本身病理过程复杂,而且心理、社会、自然、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病理过程,在保障全民健康中过于偏重单一病种的诊治和局部医疗技术的发展而忽略了生命整体,过分依赖仪器设备、药物和手术,而忽视了病人的主诉和医生的智慧,医疗技术发展失控,医疗费用大幅度提高并浪费惊人,且好多疾病由于理论滞后临床乏术而进行着无效诊疗或安慰性治疗,超过了社会经济和个人收入的承受能力加重了社会不公。治疗学的第一原则是自然痊愈力的利用”。人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精神本体,人体作为整体存在的复杂开放巨系统,面对复杂性内伤病防治,理应遵从整体性、动态性、交叉性、非线性、最优化原则,从中医的象思维科学入手,从《内经》的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切入,发挥中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中医学思维模型优势,彰显中医药学思维哲学与理论智慧。中医学以气一元论整体观和阴阳互化辩证观为认知途径,从宇宙生成学和疾病发生学角度切入,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用中药之偏性调整人体之偏颇大道至简,所用方法与药物医药合一就地取材节能环保自然天成,能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生物学机能,可有效提高医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病人客体的自愈病能力,主客一起用中医药智慧努力实现复杂性疾病及其一体多病低成本诊疗调护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的医学目的,为患者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群体创造出低成本最优化绿色节能环保高效普适的未来医学体系理性护佑人类健康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与技术选择。
参考文献
[1]、左占国•《阴阳证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5月10日
[2]、张洪雷等·论中西医文化基因的差异及优化重组[J]·中医杂志,2015年4月第56卷第8期。
[3]于丽珊•如何将西方科学正确应用于中医 —— 张维波教授谈在奥地利的合作研究[J]•《中国中医药报》科技教育版,2008年9月19日第2997期
[4]、巴甫洛夫•巴甫洛夫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39.
[5]、张明雪•中西医学比较的目的与意义[J]•《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10月27日第2429期
[6]、陈可冀、李连达•弘扬中医药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J]•《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12月8日
[7]、左占国•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J]•文秘网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2-21 19:16
人类文化有两大流派,以空间概念为肇端诞生了西方文化;以时间概念为逻辑起点诞生了东方文化。思维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形态的集中反映,时空选择不仅决定文化性态的原始出发点,更决定文化和科学的走向。医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故中西医学从认知途径、思维方式、科研路径、技术方法、实践手段与发展理念都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
  此论不敢苟同,文化能l脱离时空的统一吗?午时,太阳必在头顶,有时间必有空间。医学以文化为基础,医学绝不是文化,孔子,老子是医学吗?
作者: gonmai    时间: 2016-2-21 19:48
本帖最后由 gonmai 于 2016-2-22 01:44 编辑

洋洋多言,胡指乱说,不知所要!
真的是因思维决定了中医与西医的不同?按你所说,不是思维决定客观吗?
中医是由时间为原点吗?中医没空间结构吗?那中医的阴与阳、表与里是什么?难道是平面、线性不成?你如此,不是睁眼瞎说吗?

从你的言行,你在根本上就没有过真真过命的中医临床体验!什么中医时间、西医空间?

点醒你,中医是从人体生命时的生命信息走向并进入到人体结构,这样的结构是活体时下的西医解剖结构;西医是从对人死体时的解剖进入到人体结构!西医有死体时的解剖结构;然而却没有生命时,即活体时的解剖结构。这即中医与西医不同质的差异!而不是你认为的时间与空间的差异!

请要记住,是存在决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存在!不要在客观主体外,以主观来“构建”什么理论!更不要以主观刨建或刨新什么理论!否则,则都是空中楼阁,徒劳!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6-2-23 08:04
看看几个长句:
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努力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与发展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为患者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群体创造出低成本最优化绿色节能环保高效普适的未来医学体系理性护佑人类健康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与技术选择。

我有些怀疑,这可能是用软件把几个不同部门的文件先行绞碎混合后再重新组合出来的结果。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6-2-23 08:12
        洋洋洒洒,不得要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2-23 08:43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2-21 11:16
人类文化有两大流派,以空间概念为肇端诞生了西方文化;以时间概念为逻辑起点诞生了东方文化。思维科学、社 ...

同意先生的意见。中医的时空观念是很强的,在内经里就随处可见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描述和联系。怎么能说中医只讲时间呢?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6-2-23 09:44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2-21 15:16
人类文化有两大流派,以空间概念为肇端诞生了西方文化;以时间概念为逻辑起点诞生了东方文化。思维科学、社 ...

医学以文化为基础,医学绝不是文化,孔子,老子是医学吗?
————————————————————————
有力度!赞十个!
作者: 北京智康    时间: 2016-2-27 22:56
人类文化按照时间和空间两大源流发展至今灿若星河交相辉映。以时间概念为源流的文化开创于东方;而以空间概念为逻辑开端的文化肇始于西方。时空选择不仅决定了文化性态的原始出发点,更决定了文化和科学的走向。物质世界是结构、关系和属性的三维整体,结构、关系和属性是整体事物的三个层面,人类的主观认识必须从上述三个层面去全面认识才能呈现物质世界的客观整体。正因为如此,西医学选择了结构,中医学选择了关系和属性。正是由于中西医学的切入点不同,而产生了认知途径、科研路径等世界观和方法论截然不同的两种知识体系,两者不存在熟优熟劣和谁否定谁的问题,而应该彼此学习借鉴欣赏优势互补。中医药学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母体,深赋时间文化内涵,是象思维科学的结晶。阴阳证治学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哲学、医学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血脉相连。阴阳证治学是按照象思维科研路径对中医学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是填补中医内伤病理论方法与技术空白的创新学术体系,本篇阴阳证治学总论通过八个章节从阴阳证治学产生的背景回顾、理论价值、概论导释、科学假说、理论框架、概念体系、辩证体系、内伤病病因病机属性规律特点总结、临床应用研究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研究等几方面展开阐释和讨论,为有效解决内伤类复杂性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及其一体多病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等医学难题提供创新的理论支撑,为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广泛惠及民生不断影响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为用中医象思维科学智慧来解决复杂性医学难题和解放医学生产力打开了释惑彰道之门,为内伤病创新理论与临床研究构筑桥梁和平台,更为彰显发展和求证中医药学的科学真理性开辟了内伤病市场和道路。阴阳证治学这部传承发展中医象思维科学智慧的创新著作,以其真善美的价值追求、道法自然的辩证唯物论哲学思维方式、象思维科研路径、低成本医学范式和大道至简药食同源绿色天然的发展理念,从物质世界的关系和属性层面切入而产生的象思维科学知识体系及其逻辑思维语言,系统讲述着有效防治内伤类复杂性自身损伤性疾病及其一体多病等世界医学难题的传奇故事和有效指导养生长寿治未病的中医哲学智慧。阴阳证治学创新理论体系的系统形成与阴阳调节剂健康产品群和全息实象远程诊疗技术项目的成功物化,为系统防治内伤类疾病的教育教学、中医药现代化健康产业的实施、低成本医学范式的创立和最终赢得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物质基础。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