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以德润身道济天下
[打印本页]
作者:
北京智康
时间:
2016-2-19 21:52
标题:
以德润身道济天下
本帖最后由 北京智康 于 2016-2-19 22:04 编辑
左占国 高翠枝
北京智康中医研究院(北京100000)
2014/6/10
[摘 要] 人类文化有两大流派。以空间概念为逻辑开端的文化肇始于西方;而以时间概念为源流的文化开创于东方。东方文化的代表即中国文化又称为阴阳文化,是象思维科学产生的沃土。《周易》是象思维科学的典型代表,处处闪耀着阴阳文化的光辉,阴阳文化以真善美的追求和方式,诠释着“德行天下”和“道济天下”的文化内涵。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知。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是获得别人信任的标准,它不曾有时间的局限,更不会有地域的隔阂。有的是人与人坦诚的交流,品性的修养。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作中就已经出现“道德”这个词,“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在对“道”认识后,按照规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孔子亦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这都说明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又如“不贪为宝”,“暮夜却金”等典故表明了古人非常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把不贪作为人生的珍宝。司马迁亦提出“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由此可知,古人早已经把道德作为衡量君子的重要标准。下面从中国文化是研究道和德的文化、道是中国文化的特征性元素、德是中国文化的价值追求、道(阳)德(阴)合一是人性修为的最高境界、坚持原则下的圆通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及结语几部分展开讨论。
[关键词] 时间文化;象思维科学;乾坤阴阳;道;德;道德;真善美;修为;境界;
中国文化是阴阳文化,更是研究道和德的文化。道属阳,德属阴,道(阳)是德(阴)的旗帜,德(阴)是道(阳)的载体,道德有自然之道德、社会之道德和人性之道德,就人而言,道(阳)德(阴)合一是修为人性的最高境界,然而,人分善恶,故既有善的道德合一,亦有恶的道德合一,有善德的人自然会彰善道,偶有恶行亦可能是一时糊涂,终能修成善果既行积善道而得福;而存恶德的人,亦会假行善道,实施恶行,但行积恶路而得殃。常言说得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在社会中我们要有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智慧能力和水平,近君子远小人,抑恶扬善,见贤思齐,彰道弘德,洞明事理,圆通心智,塑造完美人生。
1、中国文化是研究道和德的文化 中国文化上下承载五千年历久弥新,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化断层的民族,重要原因是因为中国文化是以时间为逻辑开端[1],以易理、气、阴阳、五行等象思维概念展开的文化长卷[2]。提倡天道地德合一,如《易经•坤卦•象辞》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既是乾(阳)坤(阴)的卦辞也是清华大学校训。《国学的智慧》一书开篇明义即曰“阴阳互动的生命哲学”[3]。《易经》充满了辩证法、对立统一、天道地德、一阴一阳、轮转太极及象数变化哲理,均展现了时间文化的丰富内涵[4]。君子依顺天地之道,一方面积极进取,外求功业,运用潜能,努力创造,为世界创造宝贵财富,为人生谱写精彩华章;另一方面,谦退自处,内求美德,守持仁心,广施恩惠,为他人带来尽量大的福利,为后人留下尽量大的精神财富。许多人不懂“天地和德,阴阳合一”的道理,或者一门心思求功业不修品德,或者过于注重品德而不求功业,殊不知:“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将阴阳分拆偏执一端,要么一事无成,要么不能长久。历代成大事者,无不有“道济天下”之能,亦有“德行天下”之志。“道济天下”的方式古人归纳为三种:立德,立功,立言。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影响了数代人,那是以“立德”传道;秦始皇以强大的兵马统一天下,那是以“立功”传道;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那是以“立言”传道。而古人孔子,近代毛泽东在立德、立功和立言三方面都很杰出,所以他们是历史上罕见的伟大人物。要想“道济天下”,首先要打消“只为自己而活”的念头,慷慨地跟他人分享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这样他人才能感受到你的价值并接受你的影响。这个道理如同鲜花奉献色香以吸引蜜蜂、彩蝶传花授粉一样,奉献越多你的道传播得越广则你的事业就越发达。爱迪生为人类奉献了无数发明,爱因斯坦为人类发现了“相对论”,比尔•盖茨把软件买到了全世界,也铸就了成功的人生。以真善美的追求,以善的方式影响他人才是真正的“道济天下”。君子修为不外乎三个方面:善心,善言,善行。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黄中者、君子诚身之学也。中庸云、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者,未得黄中之学也。大学只言诚意,中庸乃云诚身,二者皆黄中之实学,一自始位言,一自终位说。黄中通理,即不自欺。正位居体,即正其心,而畅于四支,非修身乎。畅之圆满,即诚身也。
2、道是中国文化的特征性元素 道即规律。泛指真理、道理、方向、道德、德行等。道在中国哲学中表示“终极真理”。道生万物,道于万事万物中而又独立于外。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道有非恒道、恒道、可道、不可道、可感知、不可感知、可想象、不可想象、有属性、无属性等之分。道,这个字包含无数法则,所谓悟道就是不断的升华,寻找生命的本源而成就永恒。《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黄帝内经》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阴阳的交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起点。道的丰富内涵竟让孔圣人不禁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足可见道义之深远。让我们也象历代伟人那样通过悟道、践道、弘道最终有能力“道济天下”而成为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有所贡献的人。
3、德是中国文化的价值追求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德”主要有忠、义、仁、信;孝、慈、恭、谦这八个方面的内容。传统对修炼身心的人们大体分为上德、中德和下德这样三个层次。 “厚德载福”,有德就有正气,有德就有幸福。所以自古至今都倡导行善积德,“德全而不危”。老子认为,“道”的属性表现为“德”,凡是符合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则是“失德”。“道”与“德”不可分离,但又有区别。因为“德”有上下之分,“上德”完全合乎“道”的精神。“德”是“道”在人世间的体现,“道”是客观规律,而“德”是指人类认识并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把“道”运用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功能就是“德”。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就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皆喜生惧死,好生谓之德,万物得生谓之德。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于非曰义(《易经•系辞下传》)
4、道(阳)德(阴)合一是人性修为的最高境界 人生境界是一个人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所达到的实践水平或程度,它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我生命和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调整和控制,从而达到的总体的精神状态和修养程度,人生境界是思想道德修养的落脚点。道德境界犹如阶梯,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我国传统文化中就特别强调思想道德修养所要追求的理想人格。《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其修养的具体要目和实践操作程序为:“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简而言之,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1942年出版的《新原人》中,曾把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观点,认为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自在或自发阶段、自觉和自由阶段。自在、自觉和自由就是人生发展的三种境界。从狭义的角度讲还有“大人”的境界: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十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做人多些阴气,做事多些阳气,阴阳均衡,身心事业必然通达。做一个成功的有教养的人,有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真诚的善良。知至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易经•文言传》)。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经•系词下传》)。以诚为本,取信天下;严于律己,方可服众;勤政爱民,上下一心;善于忍耐,成就事业;招贤纳才,知人善用;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失败,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让我们以行之以恒的做人准则、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胸怀天下的浩然正气、睿智冷静的成事智慧、修齐治平的大人之学、自省克已的君子之道、无为不争的天地之道、淡泊从容的无形心态、圆融无碍的逍遥境界、统兵驭人的为将之道、不战屈人的成功奥秘、谋定后动的制胜之策、顺势而为的应天之道和道济天下的雄才大德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完美状态。道德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道德体系是由道德基本原则、核心、若干基本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是道德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会主义公有制的道德体系原则是集体主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道德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基础,理想信念的实现必须建立良好的道德体系。良心是道德的卫士,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行为的准绳和道德底线,准绳和底线既是原则。法律有法律原则既从道义出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人做事有做人做事的原则,不能超越伦理道德与法律底线,在利益冲突时价值思维应本着公私分明、先公后私以致大公无私考量,只有这样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5、坚持原则下的圆通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尊道尚德的修为目的就是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原则下的圆通是做人的大智慧;知进退,明得失,辨是非,会舍得。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常言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对待任何问题都要有阴阳转化的辩证思维和矛盾法则去衡量荣辱得失,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借物扬道。原则是不同制度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范畴下的原则,我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下的公民,必须遵守和运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下的观点立场和原则去思考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人生观是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等。世界观包括人生观,决定人生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原则与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生价值的含义包括价值、人生价值和人生价值观,而人的价值属于伦理学、社会学和人生哲学的范畴。人生价值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创造性、社会性和崇高性。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和实现,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是实现人生目的的必然过程,对实现人生目的具有动力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5.1、原则是什么?原则是事物的本质与原生规则,是说话、行事所依据的准则。原则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只有正确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原则才是正确的。做人的原则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对待学习、生活、工作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原则,也就是说有个做人做事的底线,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哪些事应该努力去做好,哪些事可以做,而那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做人不能没有原则。没有了做人的原则,也就没有了衡量对与错的尺度,如果自己都不知道那些事该做,那些事不该做,那么,就很容易走入歧途甚至泯灭人性成为罪人,因为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时时事事都要受到社会公认的法律和道德等准则的约束,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做人要有原则,但这些原则也是与时俱进的。社会在不断发展,观念在不断更新,需求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法律和道德等准则会有所不同,这个时期这样做可能是对的,而同样的做法放在另一个时期就是错的,甚至是违法的。那么,做人的原则也要随着变化着的社会而不断调整。做人要有原则,但还应当考虑到原则与发展的关系。有时候,做人的条条框框太多,并且养成了固有的行为习惯,则可能会束缚人的思维,让人失去开拓创新的精神,甚至思想僵化,很难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因此,人们在遵守做人的原则的同时,还要随时做出适当调整,使自己的做人原则时刻能够适合现时代的要求,不要让原则束缚和禁固自己的思想。说到底,做人做事都是要有原则的,也希望这些原则能够成为自己不断完善人生的起点,把握适度,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在不断进步中快乐自己,影响他人,奉献社会。松下幸之助曾说:“原则比千军万马更重要。”一个有原则的人才会被人们真正了解、接受、喜欢;一家有原则的公司才能竖起信得过的品牌。原则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竞争的法宝。令人欣赏的原则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公平。姜太公提出了一条管理原则: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二是喜乐。快乐是一种精神财富,你让人心情快乐,等于给对方送了一份精神厚礼;反之让人不高兴,等于让人蒙受了损失。真诚的笑脸,友善的态度,是世界级的通行证,可适用于任何民族。拥有真诚笑脸和友善态度的人,往往坚持着愉悦他人的原则,很容易让人高兴起来。三是特色。如果你拥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更容易脱颖而出。女富豪豪罗蒂克•安妮塔曾说:“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认清哪些特色能使自己免于竞争,你必须强调这些特色并经常重申其重要性,决不能让他稀释淡化。个人的生涯竞争也需要特色,一旦跟别人形成了差异化优势,你胜出的机会就大多了。
5.2、原则下的圆通要义 圆通和圆融不是不讲原则,圆通和圆融是在遵守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的基础上,以平常心和阳光心态,本着和谐的原则积极有效地与意见和理念不同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以自我修养和完善的心态进行交流。在尊重、理解、欣赏、包容、信任和支持的相处之道上把工作做得更好。内圆外通是与人交往的大智慧。人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一瞬,但人生的道路却十分漫长。由于人具有社会属性要受制度、法律、道德、世俗多重影响,一生充斥着迷茫彷徨与选择;正确抉择一生少走弯路特别是不犯原则性错误,不仅需要具备哲学头脑,更需要政治智慧思维智慧和正确的认知智慧,而获取这些智慧的重要途径就是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博学儒释道家、聆听圣贤教诲、悟出道德真经、足可终生受用、且能荫及子孙。“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我们不能依靠他人,但我们可以征求他人的意见寻找最好的方法,丰富人生阅历。
5.3、道德与原则的精神力量 道德主要约束的是人的主观世界,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道德是崇尚真善美精神之光的闪烁,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中寻找归宿时碰撞出的美丽火花,是萌发在人们心中等待瞬间绽放的溢美春华,道德力量源自社会道德规范对各人心理精神情感的影响;原则主要规范的是客观世界,原则是做某件事或解决某个问题或在某个领域里不能离开的禁止性规定,原则力量源于国家上层建筑对个人思维与行为方式的限制;精神是意识、世界观、信念、理想、觉悟、情操等思想道德和科学教育文化的总和,是时代的精华,源于物质又超越物质世界,是对物质层面的升华,是物质世界的统帅旗帜和灵魂。优良的道德与原则所汇聚的精神力量,是实现物质文明的强大保障。人总是要活出点精神的,并应该努力脱离物欲利诱等低级趣味与时代精神共成长。物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呈现,无论个人、组织、团体或国家如果精神萎靡或内涵匮乏是很难持续体现其先进性、生产力和领导力的,更难积累创造和保全丰富物质力量,已有的物质力量及其文明亦会被民主进步优秀的精神力量既能够改天换地的神奇力量所摧毁。恰如《论语·为政第二》所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古人云:“做人可以一生不仕,为官不可一日无德”,官德好坏始终与政权安乱、国运兴衰、百姓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德之行,天下为公。人在干,天在看,要学会和善于识天气、接地气、通人气、练和气、养真气、扬正气、辟邪气。从长远计,我们都要学会用优良的道德与精神追求并在公认原则的约束中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更希望都能够从心灵家园出发最终又能够如约回到心灵家园,圆满完成平安幸福的人生旅程。
6、结语 文化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东西方由于文化发源的不同而产生了和而不同的文化优势互补交相辉映。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导致了思维哲学与科学路径的明显差异,特别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标准的炯异,却成就了灿烂文化的丰富与多元。以时间概念为逻辑开端的中国文化成功孕育了象思维科学体系成为了人类思维科学体系中的最大亮点。而属于精神文化范畴的道与德的诠释更加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特征,道德的特征是方正,圆通的特征是智慧。道德合一的方正内涵成为了指导人性修为的最高境界。随着境界的升华,一种原则下的圆通与圆融道出了做人与做事的中国智慧,用中国先进文化修为身心,成长心灵,广布德行,道济天下,精彩人生。尊道贵德,效法天地之德,自助者天人共助。让我们用道德与原则的精神力量修炼鸿儒雅士之风骨,以天下兴衰为己任用你的学识服务全人类,亦只有在为人类的服务实践中才更能丰富升华拓展你的学识见识胆识与卓识。
参考文献:
[1]、左占国•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与中医三维思维智慧赏析•《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8)》【M】•中华中药学会络病分会出版社、2012.2.89—93。
[2]、左占国•阴阳证治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5-1。
[3]、建一、大海•国学的智慧[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第1版。
[4]、左占国•实象论哲学思维智慧的结晶--经络学说•《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10)》【M】•中华中药学会络病分会出版社、2014.2.158--163。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2-19 21:58
以德润身道济天下
但愿言行一致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6-2-19 23:02
正确的说法是:物质文明主要是科学创造的;精神文明主要是文化创造的。中医是科学与文化完美融合的典范。虽然中医有文化属性,但由于防治疾病是中医的主要任务,所以,我认为宣传中医从
科学入手
好一些。毕竟,道在有人类之前就存在;而中医只能存在于有人类之后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