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 用升陷补肺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6-1-1 10:36
标题: 原创: 用升陷补肺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体会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6-1-1 02:40 编辑

自发性气胸是肺脏疾病中的急症之一,多继发于肺脏其他疾病,也有无明确原发疾病者。笔者用中医升陷补肺法加及时胸穿抽气等辅助方法治愈本病3例,获得了一些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病例1、鲜XX,女,15岁,本县响滩镇龙岩村人。1990年5月21日初诊。
患者咳嗽、气喘、发烧20多天,伴呼吸困难、呛咳、胸痛5天。20多天前因受凉后开始出现发烧、咳嗽、气喘,5天前继又出现胸痛、气短、呼吸困难,阵阵呛咳,不能平卧,在当地经乡村医生治疗无好转由其父用背篓背着急诊来院。症见喘息,气短、频频呛咳,喉中有哮鸣音,发烧、口渴、汗多。形瘦,神疲。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查诊:体温38.6℃,呼吸每分钟40次,心率每分钟120次。气管向右移位。右肺呼吸音显著增强并伴有明显哮鸣音,左肺仅内侧有较弱的呼吸音及哮鸣,外侧大部分呼吸音消失,叩诊呈鼓音。心尖搏动移至胸骨左沿。X光胸透:右肺纹影增多,左肺外带区有约60%的透光区,左肺叶被压缩到40%,心脏右移到胸骨后。X     光诊断:急性支气管炎并发自发性气胸。
中医诊断:咳嗽、喘证、气胸。                              
处理:(其父要求门诊治疗)立即作左侧胸腔穿刺术,抽出气体约600ml,病势缓解。中医辨证:热痰壅肺,脏体受损,肺气外泄,宣降失职。治以清热化痰,护肺平喘。方用银芩麻杏石甘汤加瓜蒌壳、川贝、南沙参、百合、葶苈子。二剂。西药用青霉素肌注(当时还未流行大输液)抗感染及平喘镇咳药对症治疗。病家因经济困难仍回家治疗。
5月24日复诊:仍急诊来院,现症除体温37.8℃,气急喘促、呼吸困难略减外,其他症状依然如故。X透视:左肺受压程度及外苦透光区较初诊时略有减轻和缩小。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虚。
中医辨证:肺虚气陷,邪热恋肺。治法:再次胸穿抽出气体近600ml,治以升陷补肺为主,辅以清泄肺热,方用升陷汤加味:黄芪、北沙参各30g,山茱萸、百合、银花、黄芩各15g,知母、桔梗、紫菀各10g,升麻、柴胡、甘草各5g。3剂。西药只用COSMZ、咳平片口服,停用注射剂。
5月29日三诊:患者步行来诊,热去汗止,精神转佳,已无明显呼吸困难,仅有轻微咳嗽,活动时有气短喘急,舌红润,脉虚数。查诊:气管居中,心尖搏动已接近正常位置,两肺仅有短小哮鸣音,左肺外侧呼吸音相对减弱。X光胸透:左肺外苦区有约10%的比光区。胸腔气体较少,不再胸穿抽气。仍用二诊时的中医治法与方药,5剂。
6月11日四诊:仅微有咳嗽。舌红润,脉和缓而虚。听诊两肺无异常。为巩固疗效,仍用升陷补肺法,方升陷汤合补肺汤加减,5剂。旬日后再次来院诊视,一切已如常人,仍以四诊时处方加减,连服5剂而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病例2、陈XX,男,21岁,农民。本县南风乡凉垭村人。1990年10月17日初诊。
患者于一天前背砖途中歇气时嗨哟一声吆喝后,突然出现呼吸费力,呛咳,无法再背砖块了。来诊时手掌捕胸,胸部前倾,面色少华。阵阵轻微呛咳,呼吸轻快,说话声低,呼吸费力。舌苔薄白,脉虚数。查诊:气管左移,呼吸浅快,每分钟35次右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左肺呼吸音相对增强。右胸外侧叩诊呈空响。心率每分钟106次。X光胸透:双肺野清晰,右肺外带区有约40%的透光区,右肺叶被压缩到60%。X光诊断:自发性气胸。
中医辨证:过劳用力,损伤肺脏,肺气外泄,肺虚气陷。胸穿抽出气体约300ml。治以升陷补肺,方用升陷汤加味:黄芪30g、知母15g、桔梗10g、升麻5g、柴胡5g、瓜蒌壳15g、百合15g、紫菀15g、山茱萸20g、山药15g。3剂。嘱半卧位样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说话和排便。
10月24日复诊:患者感觉良好,只是上楼梯、走上坡时呼吸费力并呛咳。X光胸透:右肺中上外带区有少许透光区。仍用原方5剂。
11月7日三诊:患者已没有不适感觉,只是还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劳作。X光胸透复查双肺无异常发现。用原方去瓜蒌壳、紫菀,加四君子汤,5剂善后。随访半年未见异常。
病例3、韩XX,男,52岁,本县响滩镇楠木村人。1991年3月9日初诊。平素有慢性咳嗽,两天前因受凉后剧烈咳嗽而出现自发性气胸,病情与例2大致相似,漏出的气体少于例2,症状也较轻,未做胸穿抽气,直接用升陷补肺法治疗,只是方药上初诊用的是升陷汤合止嗽散加僵蚕、全蝎、旋覆花、枇杷叶、粟壳等解痉降逆镇咳药,咳止后治疗与例2基本相同。
体会:中医学无自发性气胸的病名,按其临床表现,类似中医学之喘证、咳嗽等病证;以其发病机理而论,则为虚实夹杂之证,因肺脏久患其它疾病,脏器受损,其本已虚,又肺主气,则肺气尤虚。病邪未除,旧病未已,再加其它诱因,如剧烈咳嗽、突用猛力等;或素体肺虚,再加某种诱因,导致邻近肺外壁的大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而发生本病。中医治疗当标本虚实兼顾,大量气体壅滞胸膜腔时,则以标实为主,胸腔穿刺抽气等于使用特殊攻邪之法顿挫了病势,使邪实之标迅速居于次要地位,故治疗上当以本虚为主。例1患者初诊时,笔者囿于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原则,忽略了中医治病求本和标本虚实的法则,用中药纯治其标实,未顾其本虚,犯了“勿虚虚勿实实”之戒,结果使虚者仍虚实者仍实,故二诊时病情几乎一切如故,经重新辨证,自发性气胸的症候表现与张锡纯所论“胸中大气下陷”的证候表现极为相似,张氏云:“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倾刻。”所以首例患者复诊以后和2、3例都参照张氏之论,再结合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理,立升陷补肺法治之,并选用张氏治疗胸中大气下陷的主方升陷汤结合个体差异加味,标本兼治,切中病机,均得治愈。
     附注:原作于1991年6月,并在当年度地区中医学会学术交流会上交流。那时是在区医院(若干乡设一个行政区,区医院相当于乡镇中心医院)工作,样样病证都可以接诊,后来调进县医院,由于医院分科较细,自发性气胸这类疾病就与中医门诊无缘了!2014-8-1存记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 16:41
中医病案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好了!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6-1-1 20:11
谢谢总版主南京陈斌先生评分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6-1-1 20:12
llyyjj 发表于 2016-1-1 08:41
中医病案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好了!

谢谢朋友点评支持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 22:49
西医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些被动的方法,病是由一些粘膜之类的组织破裂引起,又不能打开胸腔把破裂处缝起来,就算缝起来,这里缝合了,那里又破了。
西医的办法是把胸腔的气体抽出去,气体不断进来不断抽出去,腾出一点功夫让破裂处慢慢愈合。


中医没有针对气胸的现成方法,辨证论治是按喘证辨治的,在这两个病案里,能想到并用成功升陷补肺、辅以清泄肺热之法,是经验丰富、辨证明确之医才能做到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和经验方的威力。


中医补气方药,对肌肉、粘膜组织有增强力量、促进愈合作用,这是一些初步研究的结论。如何把把这些研究和临床经验结合起来,用临床验证研究,用研究指导临床,就是中医的发展提高。
比如,补中益气汤治胃下垂,研究表明能增强平滑肌的力量,这个在现在看,不算高水平。如果用作自发性气胸上,水平就提高了一步,以后用在肺气肿上,就超过西医了。这才是挖掘中医、发展中医,讲五行八卦行吗?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6-1-2 08:36
llyyjj 发表于 2016-1-1 14:49
西医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些被动的方法,病是由一些粘膜之类的组织破裂引起,又不能打开胸腔把破裂处缝起来 ...

谢谢朋友评述!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6-1-2 08:37
谢谢千总版主评分!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6-1-2 12:27
谢谢溪流总版主评分、点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2 14:53
杏林先生是学验俱丰。顺便记一句,先生总结此案时,没有提到五行学说。


不是要评论五行,也不是要评论杏林先生的观点,就是看见了,顺便记下,我把这一条当我自己的读书笔记的,不关楼主和各位朋友的事。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1-3 05:43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1-2 21:51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1-2 06:53
杏林先生是学验俱丰。顺便记一句,先生总结此案时,没有提到五行学说。

李先生说:“先生总结此案时,没有提到五行学说。”其实,虽然杏林先生没有明确提到五行学说,而辨证立法,选药组方中,已经实际运用了五行学说。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我们且分析一例杏林先生的医案。


“5月24日复诊:仍急诊来院,现症除体温37.8℃,气急喘促、呼吸困难略减外,其他症状依然如故。X透视:左肺受压程度及外苦透光区较初诊时略有减轻和缩小。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虚。
中医辨证:肺虚气陷,邪热恋肺。治法:再次胸穿抽出气体近600ml,治以升陷补肺为主,辅以清泄肺热,方用升陷汤加味:黄芪、北沙参各30g,山茱萸、百合、银花、黄芩各15g,知母、桔梗、紫菀各10g,升麻、柴胡、甘草各5g。3剂。西药只用COSMZ、咳平片口服,停用注射剂。”


这是一例自发性气胸的病例,或者也可以说是张力性气胸,患者低烧,呼吸喘促,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虚。内经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可知此患者病位于肺,肺脏五行属金,肺主气,司呼吸,所以肺的病变,以肺气上逆为主。今肺气膹郁,患者气急喘促、从五行来分析病理关系:

1,相生方面,土生金,金生水。肺气虚,方中以黄芪,沙参补土生金;金虚不能生水,方中以山萸肉,知母滋养肾水,。
2,相克方面,火克金,金克木。患者有火像,方中以银花,黄芩降火清热而护金;以升麻,柴胡加强和保护肝木的升发作用。
3,而百合,桔梗、紫菀等润肺,止咳喘,理肺气,属于肺金的自我调理。如此维护正常的生克制化,使患者病情迅速得到好转。


个人管见,未必能得杏林先生燮理阴阳、妙用五行之万一,愿大家以杏林先生为榜样,临床时注意脏腑的五行关系,巧妙运用和调理,以更好的提高疗效。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3 10:02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6-1-3 10:15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3 05:43
李先生说:“先生总结此案时,没有提到五行学说。”其实,虽然杏林先生没有明确提到五行学说,而辨证立法 ...

不管您说的有道理没道理,这是您说的,不是楼主说的。就好比《伤寒论》的所谓“六经辨证”,不管讲的道理对还是不对,张仲景没说,就不是张仲景说的。


您要用五行分析楼主的经验,完全可以。我说的是“楼主没说“,确实没说。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1-3 11:26
llyyjj 发表于 2016-1-3 02:02
不管您说的有道理没道理,这是您说的,不是楼主说的。就好比《伤寒论》的所谓“六经辨证”,不管讲的道理 ...

哈哈!...........你真是死硬派人物!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1-3 11:37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3 05:43
李先生说:“先生总结此案时,没有提到五行学说。”其实,虽然杏林先生没有明确提到五行学说,而辨证立法 ...

千总五行论治解释的精彩,唯独--- 所以肺的病变,以肺气上逆为主---,这句话值得商榷,此病,当为肺气过降所致,正常的肺脏的气机是“ 有序的升降”,过升则肺气上逆; 过降则肺气下陷,即张氏论述的大气下陷证。二者的脉象看,肺气上逆者,右寸脉滑实,其咳而气机上冲;肺气下陷者,其右寸脉比其它二焦脉更加虚弱,其咳,为身体奋力向上的自救。 而张氏的大气下陷的脉,则左右寸脉俱虚极。按照杏林医生的描述,气胸导致的肺叶压缩,必是上气不足,因此补肺是着重于补它的升宣作用,所以升陷汤加味可用。

关于五行: 如果肺金的肃降过了,那么它必然使得肝气的升发不足,因此升发肝气,也在控制着肺金的过于肃降,因此升麻,柴胡的作用,在于阻抑肺金的过于肃降。总之五行的运用,灵活的很,一切的辨证论治都离不开它,正向您说的“日用而不知” 。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3 14:27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3 11:26
哈哈!...........你真是死硬派人物!

我在9楼说楼主没有讲五行学说,就是给我自己做个记号。
做记号干什么?我新想起的一个简单统计办法,简单统计一下本论坛高质量医案中,应用五行学说的有多少。如果大家都应用五行学说,都发出这样高水平的医案,我还会主张废除五行吗?
就像那个“建议”帖里说的一样,如果大家用五行学说打官司赢了,我自然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次记号是第一次。我来这里见到的医案质量最高的一个,以前也许有很多好医案,可是我没看。

您这里用五行学说分析本案,不管您分析的再好,也是事后分析,对吧。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1-3 20:26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1-3 12:29 编辑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1-3 03:37
千总五行论治解释的精彩,唯独--- 所以肺的病变,以肺气上逆为主---,这句话值得商榷,此病,当为肺气过 ...

谢谢大气光明云先生的回顾和赏贴。

       先生说:“唯独--- 所以肺的病变,以肺气上逆为主---,这句话值得商榷,此病,当为肺气过降所致,正常的肺脏的气机是“ 有序的升降”,过升则肺气上逆; 过降则肺气下陷,即张氏论述的大气下陷证。......按照杏林医生的描述,气胸导致的肺叶压缩,必是上气不足,因此补肺是着重于补它的升宣作用,所以升陷汤加味可用。 ”好像先生的意思是说:肺气是以“升宣”为主,而不是以“肃降”为主。此病例为大气下陷,而不是肺气上逆。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肺脏,确实是具有升宣作用,宣五谷气且透皮毛。但是肺脏最重要的功能作用是吸进大气并肃降之下焦。难经云“呼出心与肺(上焦),吸入肾与肝(下焦)。”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而这个病例,是胸膜破裂,大气进入胸膜腔,使其负压变成正压甚或高压。向内压缩肺脏,使肺脏向内塌陷,不能顺利张开和张开不足。此种情况下,并不是“气胸导致的肺叶压缩”而上气不足(呼出不利),而是肺叶萎陷,进气不足,呼出有余(吸气困难)这不是肺气上逆,又是什么呢? 欢迎先生继续参与讨论。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1-4 06:13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3 20:26
谢谢大气光明云先生的回顾和赏贴。

       先生说:“唯独--- 所以肺的病变,以肺气上逆为主---,这句 ...

感谢千总的回复,关于肺的气机运动,我上面已经说了,您可能没有仔细看---“ 有序的升降”--,即升为宣发,降为肃降之意。

下面是张锡纯的升陷汤的条文: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关前尤甚这句话,表示寸脉虚极也。试问,右寸脉虚极之脉象,能否显示为肺气上逆呢? 肺气既然是上逆,则代表胸腔之气充满与上焦,即上焦气实才是,那么对应的脉象应该是肺脉实而有力, 其治疗方式不应该是“升陷”, 陷即陷下的意思,显然与肺气上逆的气机正好相反, 那么既然肺气上逆,理当用赭石,桑白皮,苏子,半夏,陈皮等一派的下行气药物来治疗,何以肺气上逆,上焦壅塞而仍然用升陷汤呢?

胸膜破裂,大气进入胸膜腔,(这个大气是指外气,而不是张锡纯讲的大气); 压缩肺脏,正是过压的作用,导致肺肃降之过,而宣发之力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此此症必然是,呼出困难,吸入容易,与您讲的正好相反。

附:衷中参西录

第105页:大气虚而欲陷,不能紧紧包举肺外也(呼吸之气)。医者不知病因,犹误以为气郁不舒,而开通之。其剧者,呼吸将停,努力始能呼吸, 犹误以为气逆作喘,而降下之,则陷者益陷也。

第108页:按:大气下陷之甚者,其努力呼吸,迫促异常之状,与喘之剧者,几无以辨。然喘证无论内伤外感,其剧者必然肩息;大气下陷者,虽然呼吸有声,必不肩息。盖肩息者,因喘者之吸气难;不肩息者,因大气下陷之呼气难也。 欲辨此证,可作呼气难与吸气难之状,以默自体验,临证自无差谬。又喘者之脉多数,或有浮滑之象,或尺弱寸强;大气下陷之脉,皆与此成反比例,尤其明征也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1-4 07:10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1-3 22:13
感谢千总的回复,关于肺的气机运动,我上面已经说了,您可能没有仔细看---“ 有序的升降”--,即升为宣发 ...

谢谢大光明先生的继续讨论。
讨论一个问题,要紧扣具体主题,而不要转移话题,另起枝节。张锡纯所论述的大气下陷和本帖的自发性气胸并不是一回事,所以用他的解释是文不对题,毫无意义的。这里的呼吸困难是由于气胸压缩了肺叶,使肺脏不能正常舒张。你提示的脉搏并不是这里的患者的脉搏表现,不能佐证你的论述的。

再说,肺气是以下降为顺、为主的,肺气失降则喘憋发生。而宣发只是辅助的和次要的。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1-4 08:39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4 07:10
谢谢大光明先生的继续讨论。
讨论一个问题,要紧扣具体主题,而不要转移话题,另起枝节。张锡纯所论述的 ...

谢谢千总回复,我实在不知道杏林医生,用升陷汤是不是考虑到了大气下陷的相同的机理,既然杏林前辈提到了它,并且在后续的案例中,多次的使用,因此讨论病机,我并不认为是转移话题。 关于脉的问题,记得曾经有过一次测试,十个医生竟然能摸出多种不同,因此它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至于您始终认为此病是肺气上逆,姑且存疑吧。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4 10:25
两案都是在抽气后治疗的,抽气前后,虚实就转化了,实际和金匮的肺萎病机相同,可以看做是异病同证。升陷汤是治胸中气陷的,气陷是气虚的发展,处方来源是补中益气汤,来龙去脉很清楚。
既然升陷汤治好了,说明病机就是肺气下陷。中医的病机、生理都是靠疗效验证的,是唯一的验证方法。


如果大家想要五行学说解读治疗过程,解释疗效,这也可以,再没有解释办法,总算个说辞。但这是事后,也必须事后。赶路长了,好不容易回家了,换成拖鞋放松一下,谁也知道,赶路的时候是不能穿拖鞋的。


楼主升陷汤配的其他药,其他治法,是根据具体病情,兼顾的一些药物,不是主要的。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1-4 12:14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1-4 04:16 编辑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1-4 00:39
谢谢千总回复,我实在不知道杏林医生,用升陷汤是不是考虑到了大气下陷的相同的机理,既然杏林前辈提到了 ...

谢谢大光明云先生赏贴。我并没有认为此患者是肺气上逆,我认为是肺叶受压塌陷,使肺的吸气功能受阻而肺气肃降功能受限。这里使用升陷汤是为了使塌陷的肺叶重新扩张复原,而不是为了使中气下陷而导致的脱肛,子宫及胃下垂等升举。这两方面有联系,但是也有区别。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1-4 12:52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4 12:14
谢谢大光明云先生赏贴。我并没有认为此患者是肺气上逆,我认为是肺叶受压塌陷,使肺的吸气功能受阻而肺气 ...

谢谢大气光明云先生的回顾和赏贴。

       先生说:“唯独--- 所以肺的病变,以肺气上逆为主---,这句话值得商榷,此病,当为肺气过降所致,正常的肺脏的气机是“ 有序的升降”,过升则肺气上逆; 过降则肺气下陷,即张氏论述的大气下陷证。......按照杏林医生的描述,气胸导致的肺叶压缩,必是上气不足,因此补肺是着重于补它的升宣作用,所以升陷汤加味可用。 ”好像先生的意思是说:肺气是以“升宣”为主,而不是以“肃降”为主。此病例为大气下陷,而不是肺气上逆。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肺脏,确实是具有升宣作用,宣五谷气且透皮毛。但是肺脏最重要的功能作用是吸进大气并肃降之下焦。难经云“呼出心与肺(上焦),吸入肾与肝(下焦)。”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而这个病例,是胸膜破裂,大气进入胸膜腔,使其负压变成正压甚或高压。向内压缩肺脏,使肺脏向内塌陷,不能顺利张开和张开不足。此种情况下,并不是“气胸导致的肺叶压缩”而上气不足(呼出不利),而是肺叶萎陷,进气不足,呼出有余(吸气困难)。这不是肺气上逆,又是什么呢? 欢迎先生继续参与讨论。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1-4 13:09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1-4 04:52
谢谢大气光明云先生的回顾和赏贴。

       先生说:“唯独--- 所以肺的病变,以肺气上逆为主---,这句 ...

谢谢先生回复,您那样理解也对。这种病情,就看做肺气上逆也未尝不可。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6-1-6 21:10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6-1-6 13:16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2 21:43
李先生说:“先生总结此案时,没有提到五行学说。”其实,虽然杏林先生没有明确提到五行学说,而辨证立法 ...

千总深得阴阳五行之真谛,用以分析本案的病机变化和治法用药很到位。笔者认为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架构之一,临床上应用是相当多的,尤其是用以平衡五脏,使人体五脏相生相制,形成一个和谐的机体而达到健康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平衡五脏的方法也许可以抛开五行不用五行的相生相制来表述,而用其它的方法或述语来表述,那也是可以的,但只要是在用中医药方法,都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形式不同、表述不同而已。好比人穿的衣服,从古装到现在的时装,无论怎么变,都还是有袖有领,只是袖有长短,领口有大有小、有高有矮而已。中医理论和临床诊治方法是多方面的,有的喜用这样,有的喜用那样,不喜欢用的就搁在一边,喜欢用的就多用,只要有效就是硬道理。这才体现了中医学术思想的多流派和中医治病的多样性、多途径、多效性。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7 21:49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6-1-6 21:10
千总深得阴阳五行之真谛,用以分析本案的病机变化和治法用药很到位。笔者认为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 ...

平衡五脏的方法也许可以抛开五行不用五行的相生相制来表述,而用其它的方法或述语来表述,那也是可以的,但只要是在用中医药方法,都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形式不同、表述不同而已。
------------------------------------------------------------------------

您辨证论治的时候,是从脏腑病变来认识的,治疗获得成功。成功说明了您的思路正确。在治疗结束后,想要阐述治疗原理,固然可以用五行学说,也可以用其他学说,或者就用西医西药理论也可以(这前提是现代医学方法能够认识本方药理)。设想一下,您如果再遇到类似的病例,您首先想到的五行学说还是脏腑学说?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7 22:10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3 20:26
谢谢大气光明云先生的回顾和赏贴。

       先生说:“唯独--- 所以肺的病变,以肺气上逆为主---,这句 ...

肺气下陷与肺气上逆是正好相反的两种病机,光明先生说:“正常的肺脏的气机是“ 有序的升降”,过升则肺气上逆; 过降则肺气下陷,即张氏论述的大气下陷证”与我认识一致。同时,与治疗结果相符。如果属于肺气上逆,必然要用降肺气的方药,实际用的是补气加升提,完全是从气陷论治的。
不管用什么理论解读,最终用临床效果验证。最后见效的是:


升陷汤加味:黄芪30g、知母15g、桔梗10g、升麻5g、柴胡5g、瓜蒌壳15g、百合15g、紫菀15g、山茱萸20g、山药15g。


补气的黄芪不用说,一共常用三个升提药,都跟着黄芪来了,怎么会说“肺气上逆”呢?
张锡纯升陷汤受补中益气汤启发,补气升阳是创自李东垣,对内伤杂病影响极大的治法,气陷用补气升提法,是对前人脾肺气虚认识的重要发展。
把本案病机说成肺气上逆,怎么也说不过去。


扯远一点说几句,李东垣之前,中医对气虚证的认识有个明显的不足,就是没有明确论述到气陷,在治法上也就没有升提之法,这是气机升降学说没有发展应用的缘故。虽然《内经》里就讲到了升降出入这些内容,但明确提出升降理论、落实到临床方药上还是自李东垣始。可以比较一下李东垣之前的治脾胃气虚方,理中汤、小建中汤、四君、六君,和补中益气汤的区别大家都知道。
从张仲景,到北宋的和剂局方,到金元,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不断提高的。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1-8 03:49
llyyjj 发表于 2016-1-7 14:10
肺气下陷与肺气上逆是正好相反的两种病机,光明先生说:“正常的肺脏的气机是“ 有序的升降”,过升则肺 ...

谢谢李老师的回复。
李老师说:“从张仲景,到北宋的和剂局方,到金元,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不断提高的。”这句话的认识是哪能可贵的,是非常能干符合事实的。


但是说:“把本案病机说成肺气上逆,怎么也说不过去。”,就值得商榷了。做学问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应该有主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勇气和能力。这明显是一例气胸的患者,气胸是胸膜腔进了气体,压缩了肺叶,使肺脏吸气功能受限。病人主要表现是吸气困难。气体难于进入肺脏,怎么会是“肺气过降”“肺气下陷”呢?这个病例的升举法,是针对下陷的肺叶,而不是肺气。

中医讲究升降浮沉,这里是肺叶陷下,废弃不能“沉”。这里柴胡升麻是使肺叶膨胀,举起。这里的山萸肉,山药,是吸纳肺气,使其内敛入里。读死书,刻板的认识问题,是一种读死书的书呆子的表现。


作者: 杏林童子    时间: 2016-1-8 08:49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6-1-8 01:17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1-7 13:49
平衡五脏的方法也许可以抛开五行不用五行的相生相制来表述,而用其它的方法或述语来表述,那也是可以的, ...

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方法有多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适于用哪样就用哪样,何必纠结于取缔什么只用什么!笔者的回答就此结束,不参与什么存废之争。谢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8 09:18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6-1-8 08:49
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方法有多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适于用哪样就用哪样,何必纠结于取缔什么只用什么! ...

先生勿误会,没有拉您参与五行之争的意思。


前面两条,是讨论病机书气陷还是气逆。先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不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8 10:38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8 03:49
谢谢李老师的回复。
李老师说:“从张仲景,到北宋的和剂局方,到金元,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不断提高 ...

这明显是一例气胸的患者,气胸是胸膜腔进了气体,压缩了肺叶,使肺脏吸气功能受限。病人主要表现是吸气困难。气体难于进入肺脏,怎么会是“肺气过降”“肺气下陷”呢?这个病例的升举法,是针对下陷的肺叶,而不是肺气。
----------------------------------------
千总,您说肺叶下陷是对的,,本方治的也就是肺叶下陷。可是,肺叶下陷是西医概念,和中医的气机下陷是两回事。中医的气机下陷,不是从解剖学来认识的。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1-8 12:56
llyyjj 发表于 2016-1-8 02:38
这明显是一例气胸的患者,气胸是胸膜腔进了气体,压缩了肺叶,使肺脏吸气功能受限。病人主要表现是吸气困 ...

谢谢JJ先生的回复。
先生做:“千总,您说肺叶下陷是对的,,本方治的也就是肺叶下陷。可是,肺叶下陷是西医概念,和中医的气机下陷是两回事。中医的气机下陷,不是从解剖学来认识的。”

-------这真是奇谈怪论,怎样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中西医各有玄机,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人的实体结构以及脏腑组织的形态和位置的认识,应该是统一的。不能说中医认为是手的疾病,西医认为是脚的疾病吧?也不能西医认为是肺脏的病理变化,中医非要认为是脚趾头的病变吧?


请不要把中西医故意对立起来,也不要把中西医搞成怪物。人就是人,脏腑肢体不可能因为你是中医或西医就随时变化,不可能中医看着一个样,西医又看成另一个样?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0 16:46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8 12:56
谢谢JJ先生的回复。
先生做:“千总,您说肺叶下陷是对的,,本方治的也就是肺叶下陷。可是,肺叶下陷是 ...

怎样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中西医各有玄机,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人的实体结构以及脏腑组织的形态和位置的认识,应该是统一的。
-----------------------------------------------------
千总说的有理,谢谢千总反复阐述!
本病从实体上说,是肺脏的病变。西医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肺脏萎缩”,咱们前面说“肺叶下陷”,不是西医标准病理说法,是咱们为了方便这么说的。
中医治疗气胸,大概古代就有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从本案用古方取效可以说明这一点。千总讲“怎样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中西医各有玄机”,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认识。西医讲的“肺脏萎缩”,中医讲的是肺气的上逆或下陷。而上逆或下陷是完全对立的两种病机,是决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千总以为如何?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1-10 19:44
llyyjj 发表于 2016-1-10 08:46
怎样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中西医各有玄机,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人的实体结构以及脏腑组织的形态和 ...

谢谢JJ先生关顾和赏贴
对于自发性气胸,西医已有成熟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对于其病理变化,西医的观点也很明确,无须赘述。关于中医怎么看,怎么治疗,倒是值得讨论一番。
不管对中医还是西医,其病理变化是客观的,只是看法各有千秋罢了。
附图:
[attach]10574[/attach],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产生了气胸,胸膜腔增大,严重压缩了肺叶。肺脏本来是一张一缩来进行呼吸的,气胸形成后,肺脏收缩容易。扩张很难了。肺脏不扩张,就不能吸进空气;肺脏不扩张,口鼻中的气体就不能沿气道下降入肺。所以气胸产生后,是进气困难了,气体不能顺利下降了。如果说是肺气下陷,气体都进不了肺脏了,又怎么下降呢?又哪儿来里的肺气下陷呢?哪里下陷了?下陷到哪里了?能说明白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 11:13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10 19:44
谢谢JJ先生关顾和赏贴
对于自发性气胸,西医已有成熟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对于其病理变化,西医的观点也很 ...

如果说是肺气下陷,气体都进不了肺脏了,又怎么下降呢?又哪儿来里的肺气下陷呢?
-------------------------------------------------------


中医的气机不是西医的空气,千总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比如,中医的气虚失血、气陷泄泻、气虚咳喘……都和空气没有关系。两回事。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1-11 11:58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 03:13
如果说是肺气下陷,气体都进不了肺脏了,又怎么下降呢?又哪儿来里的肺气下陷呢?
-------------------- ...

哈哈,是你自己概念不清,倒说别人“混淆了这两个概念”!不论对于中医还是西医,空气就是空气,您说不是空气是什么?不要把中医或西医搞的那么神秘,还是通俗一些好!


肺气的下陷,就和空气密切相关。因为肺主呼吸,肺脏里进出的就是空气,如果肺脏里不能进出空气了,肺脏就失去功能了。这个尽人皆知,还用怀疑吗?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说的就是空气升降出入。人,能在没有空气的地方生活吗?问世上,谁能不呼吸而生存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1 14:31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11 11:58
哈哈,是你自己概念不清,倒说别人“混淆了这两个概念”!不论对于中医还是西医,空气就是空气,您说不是 ...

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
--------------------------------------------
肾主纳气和空气有什么关系?请千总指教。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1-11 15:19
llyyjj 发表于 2016-1-11 06:31
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
--------------------------------------------
肾主纳气和空气有什么关系?请 ...

看来先生真的看不懂了。呼吸不只是气体进出肺(上焦)的问题,还要进一步进出于肝肾(下焦),即下丹田。西医也认为呼吸有两个层面:肺脏层面和细胞层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2 10:10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11 15:19
看来先生真的看不懂了。呼吸不只是气体进出肺(上焦)的问题,还要进一步进出于肝肾(下焦),即下丹田。 ...

呼吸能进入丹田,那是练气功时的一种感觉误会。气沉丹田有它的解读,不是气体进入丹田。同样,中医的肾主纳气也不是空气吸到肾脏里,而是从病理变化中反证出来的一种生理功能。

简单地说,呼吸是肺脏所主,但呼吸功能的好坏,与肾的(肾脏或中医的肾)关系极为密切,所有的呼吸方面的疾病,到后来都会发展到肾不纳气。
肾不纳气是中医的一个证,从西医讲,中医的肾不纳气是一种病理变化。八十年底的病理研究,就发现中医的肾不纳气证与西医的某些肾脏分泌激素改变有关。这些研究是否定论咱们可以不管。


咱们要明确的是,肾不纳气是一种病态,中医发现这种病态是从临床发现的。本案的”气陷“也是中医的一个证,这个证是从临床发现的,靠疗效来验证的。
本案中的气胸引起的肺脏形态、位置改变,是产生”气陷“的原因,但中医医生不是从这些改变来确认”气陷“的。


楼主治本案,知道气胸,顺便就记录了。如果放在古代,根本没有气胸概念的时候,中医肯定还是楼主的这个方法。因为益气升陷的治法,李东垣就明确了,在李东垣之前可能也有。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6-1-12 12:29
llyyjj 发表于 2016-1-12 02:10
呼吸能进入丹田,那是练气功时的一种感觉误会。气沉丹田有它的解读,不是气体进入丹田。同样,中医的肾主 ...

谢谢先生回复,此贴的讨论就此打住吧。你对中医和西医的了解都比较局限,再多说就枉费口舌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2 16:02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12 12:29
谢谢先生回复,此贴的讨论就此打住吧。你对中医和西医的了解都比较局限,再多说就枉费口舌了。

我的中西医知识确实有限,但从古代传下来的中医中医辨证证型,是在没有西医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比如肺气上逆、中气下陷等等。如果要与西医的病理结合起来考虑,那是现代中医病理研究的范畴,我确实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简单知道一点结论。而且这些结论,现在还不能用来指导中医辨证论治。我的目的是要探讨中医辨证的来源的。
千总对本案话题没有兴趣了,咱们就且打住吧。
谢谢千总的指导!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1-13 09:14
llyyjj 发表于 2016-1-12 16:02
我的中西医知识确实有限,但从古代传下来的中医中医辨证证型,是在没有西医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 ...

李先生提问比较中肯,肺气下陷与肺气上逆确实病机不同,用药也全然不同, 无论怎么的外伤,符合这个病机才能用相关的药,药证相宜。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3 11:28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1-13 09:14
李先生提问比较中肯,肺气下陷与肺气上逆确实病机不同,用药也全然不同, 无论怎么的外伤,符合这个病机 ...

还是光明先生认识明确。中医的病机(证),是中医在古代没有西医知识的条件下认识的,在古代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指导中医治疗方药的应用,这就是咱们常说的特色。要保存、发扬的中医精华就是这一部分。一般就概括为辨证论治。古人的话就是“有是证用是药”(当然包括方)。


把中医对病机的认识,与西医的解剖生理知识,是现代的一种研究方法,虽然有一些成果,但能否成功、是否能做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或融合,这是现在不能定论的事。


把西医的解剖生理知识直接套在中医辨证上,是没有根据的。
咱们整天强调中医特色,强调继承,不能到了具体应用时就跟着西医思路走了。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6-1-13 11:56
llyyjj 发表于 2016-1-13 11:28
还是光明先生认识明确。中医的病机(证),是中医在古代没有西医知识的条件下认识的,在古代这种认识的基 ...

我没那水平,中医西结合,还是看脉证具体的表现,我脱离不了中医的思维模式。handshake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3 14:07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1-13 11:56
我没那水平,中医西结合,还是看脉证具体的表现,我脱离不了中医的思维模式。handshake

说的是,中医辨证,现在还不能与西医病理结合起来。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