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几味中药临床使用的注意事项 [打印本页]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5-12-27 20:09
标题: 几味中药临床使用的注意事项

1、用延胡索时,必须要加酒一起煎!
延胡索成份为延胡索乙素,不溶于水,因此开处方时,最好加上,“加白酒50ml”,不然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2、茯苓的煎煮问题。
茯苓不容易煎煮透,有时煎煮一个小时,芯还是白的,因此建议采购茯苓时,最好选择茯苓片,称药时最好掰碎。

3、肉桂煎煮的问题。
此药煎煮时间过长,成分容易破坏,而且,这个玩意还不容易煎透!
最好的办法是研成细粉,后下,或者直接研粉吞服,效果岗岗的。

4、干姜片的煎煮问题。
别小看此味药的煎煮,火神派用量50克、100克,如果不研成粉,煎1小时别想煎透!
有时煎2小时,掰开一看,中心还是白色的,干的!
所以有时我怀疑别人用干姜50克,是不是没有研成粉,不然没必要用很大量,一般用20克干姜粉,药汁中干姜味已经很浓了,效果也很不错!
如果不研成粉,就算放50克,味道也不浓啊!

5、附子的煎法
附子的毒性其实很好解决,就是久煎。一个小时不放心就煮两个小时,实在还是不放心,煮附子时,加上生姜一起煮,就非常安全了!


6、白果的煎煮问题
白果采购时都有外壳,许多地方图简单,直接入药,其实这味药采购时最好捏碎看看,看里面的仁有没有霉变,很多白果都霉变过,这也是因为此药不好保管的原因。
称药时,最好将白果敲碎,这样入药效果好,不然无法将成分煎出来。同时敲碎时可以观察霉变情况。

7、大枣煎煮的问题。
伤寒论上明确记载大枣要劈,为什么?
大枣不切开,煎煮时变大,发胀,但表皮不破,成分释放不出来。
很多医院抓药时,大枣随手放几个,没有切开,等于没放。哪来效果哟!

8、生石膏的煎煮。
医药公司出售的石膏,均为生石膏颗粒,这种矿石颗粒,想煎煮出成分很难的!
采购回来后,及时用机器粉碎成石膏细粉,这样入药效果就好多了。
20克细粉的药力,可能超过100克颗粒的药力!
不信试试看!


9、代赭石的煎煮。
有的医药公司,出售的代赭石如同石膏一样,也是颗粒,一块一块的小石头,很难煎煮出成份。粉碎后入药,你再比较煎煮的汤药颜色,很容易知道粉碎非常有必要啊!


10、生牡蛎的煎煮。
这位药与生石膏、代赭石一样,必须研成粉入药,不然自欺欺人,效果大打折扣!


11、大黄起泻下作用主要是结合蒽醌,久煎后蒽酯会被氧化,鞣质溶出率增大,而鞣质能引起便秘。因此,久煎大黄会引起便秘,长期服用大黄也会引起便秘,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

12、从理论上说,骨头类的汤中加入少量醋或酒,能增加钙离子的溶出率。有一个药膳可以证明:黑豆猪骨汤。要放入醋。含钙很丰富,功效补肾活血,祛风利湿。

13、十八反中反甘草的问题,某老师曾提出过,可能不是绝对“反”,而是量不够,因为藻戟遂芫毒性大。甘草甜素可以解某些“毒”,如果增大甘草的用量,可能可以解“毒”。大家都知道,一般甘草用量都是很小的。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5-12-28 20:28
对临床有意义的文章,谢谢分享!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5-12-29 11:51
生石膏和代赭石的粉碎,临床很有意义。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5-12-29 13:00
溪流 发表于 2015-12-29 03:51
生石膏和代赭石的粉碎,临床很有意义。

谢谢溪流先生惠顾和赏评。

其实不只是生石膏和代赭石的粉碎,有煎药经验的人都会知道,元胡和茯苓煎煮时,粉碎一下也很必要。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12-29 15:07
这里提到的几味药,如果按正规炮制规定炮制好的话,都不必加以注意,但中药就是这么麻烦,这次的这个药炮制正规,另一个就不一定了,这次正规 了,下次又不一定了。元胡,正规的是醋炒,粉碎到比小米粒稍大的碎粒。这就不存在煎不出来的问题。茯苓是薄片,附子是厚片,但炮制是充分煎煮过的,生石膏、代赭石、龙骨牡蛎、滑石都是机器粉碎的粉末,都不存在煎煮的问题,也都不需要先煎。


问题就是,医生不能保证你每次开方,药房配的都是这么标准的药。没办法,只好每次要求病人把药配好后拿来检查一遍。对可能出现该捣不捣该切不切等情况的药,医生可以处方上注明另包,检查了没问题再加入,有问题还可以再处理一下。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12-29 15:15
西医大夫人家把处方开好就不管了,除非遇到假药,那要报警处理。只要不是假药,开什么就是什么。
中医大夫不能只管处方,只管处方不管配药的中医大夫,是不负责任的。也有的是没有经验,不懂。
处方、配药、煎药、服药,都得医生给交代清楚。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5-12-29 19:09
llyyjj 发表于 2015-12-29 07:07
这里提到的几味药,如果按正规炮制规定炮制好的话,都不必加以注意,但中药就是这么麻烦,这次的这个药炮制 ...

标准的药是可以选择好的医药公司的小包装,我们临床用的生石膏、代赭石、龙骨牡蛎、滑石都是机器粉碎的粉末,也都不需要先煎,临床效果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12-29 20:53
王勇123 发表于 2015-12-29 19:09
标准的药是可以选择好的医药公司的小包装,我们临床用的生石膏、代赭石、龙骨牡蛎、滑石都是机器粉碎的粉 ...

现在用小包装、颗粒剂还是没有普遍。多数诊所和药店还是原先的饮片,就要靠医生自己注意了。


煎汤药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家不重视浸泡,按现在的饮片,我觉得最少要浸泡两小时以上才可以煎。《中药学》、中药点的煎药说明,几十年不变,一看就是平时不煎药的人写的,短短几行文字,几乎句句是错误,真没办法。
现在大药店的机器煎药,更没法说了,只要看看药液的颜色就知道,大半药都当成药渣给倒掉了。要是药吃不到病人肚子里,内经、伤寒、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全都是白搭。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5-12-30 16:05
学习。经验之谈,值得重视。谢谢分享!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5-12-30 19:26
llyyjj 发表于 2015-12-29 12:53
现在用小包装、颗粒剂还是没有普遍。多数诊所和药店还是原先的饮片,就要靠医生自己注意了。

先生指出:煎汤药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家不重视浸泡,按现在的饮片,我觉得最少要浸泡两小时以上才可以煎。是有益临床的经验!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12-30 21:41
王勇123 发表于 2015-12-30 19:26
先生指出:煎汤药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家不重视浸泡,按现在的饮片,我觉得最少要浸泡两小时以上才可以煎 ...

说两句闲话吧,论坛有几位朋友,几次说我没有临床经验,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来的这个印象,不说了。可是我敢说,我吃药的经验非常丰富。呵呵。


中医大夫不煎药,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不管他名气多大。论坛里(另一个论坛),曾经发出来一个名老中医的处方,一方总量860克,处方说明煎法是用水三千毫升,煎至一千毫升,24小时内服完。24小时服一千毫升汤药,胃可能稍微有点不舒服,这是小事。


不知道各位是不是经常煎药,大家试试或想想,这个煎法是不是合适?能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30 22:40
王勇123 发表于 2015-12-29 15:09
标准的药是可以选择好的医药公司的小包装,我们临床用的生石膏、代赭石、龙骨牡蛎、滑石都是机器粉碎的粉 ...

先生说得好!这些药我也从来不主张先煎,只要碎成粉易析出有效成分即可。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30 22:47
王勇123 发表于 2015-12-30 15:26
先生指出:煎汤药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家不重视浸泡,按现在的饮片,我觉得最少要浸泡两小时以上才可以煎 ...

先生说得对!
煎药前,先将药物用水泡透是关键。否则,未经泡透,而经热水一烫,表皮小孔变细,甚至堵塞,水不易渗入,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析出。凉药用凉水浸泡,热药用热水浸泡,也是同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12-30 23:27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2-30 22:40
先生说得好!这些药我也从来不主张先煎,只要碎成粉易析出有效成分即可。

以前有论文介绍某老中医经验,用麻杏甘石汤治肺炎高热,生石膏汤剂用少许,冲服5到10克,这样用了退热快。


真正需要先煎的是质地黏腻,滋味厚重的药,植物块茎、根茎类的,大部分是滋阴药,熟地、黄精、石斛、天麦冬之类。根类的不一定,有的要先煎。乌头附子一般不会出现炮制不合格的情况,大部分是炮制过头了,所以也不需要先煎。
倒是半夏、南星、白附子,这三味药经常出现炮制不及的情况,不过入汤剂一般煎法也没有问题,入丸散就要特别注意了,我遇到多次了,反应很大,一料丸药吃不成,丢了。以后凡配丸药,这几味都另蒸几小时再入丸散。


矿山类药物,地下存在了几万年了,你多煎几小时有什么意义?几万年间,地震、火山爆发也不知道经历多少次了,还在乎你砂锅里几小时?哈哈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12-31 09:44
主帖提到的干姜,最容易被忽视。我经常查看汤药药渣,煎三次以后药渣里拣出干姜,撕开看,里面还是干的。估计我们平时煎药,干姜的成分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原倒掉了。


干姜因为是药食两用药材,调料市场和中药市场通用的,干姜的切片规格,可能是调料用的规格,调料里煎煮的时间长,片子厚点也许更适合烹饪需要。汤药煎下来一共就一小时左右,有的才半小时,姜片厚了,大部分成分煎不出来。
主贴讲改用姜粉,如果用姜粉,大概该用十克用三到四克就行了,但肯定不能用十克。再就是姜粉放多了,会不会糊锅?
我平时用个凑合的办法,就是配药时,把姜片拿剪刀剪成小条。这种少量配几剂可以,多了就不行。
姜片切这么厚,跟效益有关系,生姜切片晾成干姜,要是切的太薄,姜汁流出去的多,生产者就要受损失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12-31 21:05
llyyjj 发表于 2015-12-31 09:44
主帖提到的干姜,最容易被忽视。我经常查看汤药药渣,煎三次以后药渣里拣出干姜,撕开看,里面还是干的。估 ...

如果自己办药房,可以事先把进回来的姜片,润湿了再切成细条,这样麻烦一点,但能保证煎药效果,还能省点药材。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1-2 18:51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2-30 14:47
先生说得对!
煎药前,先将药物用水泡透是关键。否则,未经泡透,而经热水一烫,表皮小孔变细,甚至堵塞 ...

谢谢先生的好经验!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1-2 18:53
llyyjj 发表于 2015-12-30 15:27
以前有论文介绍某老中医经验,用麻杏甘石汤治肺炎高热,生石膏汤剂用少许,冲服5到10克,这样用了退热快 ...

先生经验有新意义!谢谢分享!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1-2 21:54
好  确实很有价值。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6-1-2 21:58
llyyjj 发表于 2015-12-31 09:44
主帖提到的干姜,最容易被忽视。我经常查看汤药药渣,煎三次以后药渣里拣出干姜,撕开看,里面还是干的。估 ...

好  这才是值得研究的。有深度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2 22:01
王勇123 发表于 2016-1-2 18:53
先生经验有新意义!谢谢分享!

谢谢王先生,只能算一点煎药经验。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2 22:01
杨金峰 发表于 2016-1-2 21:58
好  这才是值得研究的。有深度

深度算不上,只能算一点实际经验。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1-3 19:38
中药炮制、鉴别和传统制剂加工,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对传统炮制经验进行总结,是好事情!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1-3 19:58
 磁石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从汉到清末的本草文献中,保存了对磁石炮制方面的丰富资料。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其在临床治疗方面的独特功效与其所含主要成份四氧化三铁(Fe3O4)有关。因质地坚硬需经煅淬后入药,但对于煅制温度、煅淬次数及时间至今尚无明确规定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3 23:53
王勇123 发表于 2016-1-3 19:58
 磁石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从汉到清末的本草文献中,保存了对磁石炮制方面的丰富资 ...

现在药房用的磁石,都是机器粉碎过的,有的是粗末,有的带点小碎块,代赭石是粉末。这个东西是赤铁矿,三氧化二铁,磁石是磁铁矿,是三氧化二铁与氧化亚铁的混合物,简称四氧化三铁,这个名字其实不是正式化学名称,是大家习惯叫法。从化学成分上看,两种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西医药理学上讲,二价铁能够被胃肠道吸收,所以有补铁作用。中医有的书上说,代赭石色赤,可以入心补血安神。不过这个说法不广。

磁石和代赭石,在化学成分上差别不大,按西药药理分析,就是代赭石有一点补铁作用,但中医讲的少。在中医辨证论治里,两个药的用法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也可见,分析化学成份的方法,用来分析中药功效还是不行的。


这两种药都是难溶于水的,地下埋藏了几十万年了,放药锅里煮几小时可以说纹丝不动,先煎一点意义也没有。
这些药是怎么吃到肚子里的?


以前我见过药房代赭石,拳头大的一个铁块,很沉,配药时要往碎砸,非常费力。说起来也有趣,以前的代赭石也和其他矿石药一样,是小碎块,后来,国内建筑也要在水泥里掺赤铁矿,这样可以铺成红色水磨地板,这时候赤铁矿就要机器上磨的和水泥一样细了,药用时,在建材门市卖来细粉,比以前的代赭石好用多了。中药沾了建筑的光。


建材上把赤铁矿叫铁锈红,一袋五十公斤,以前我买好像是十几二十元,现在不知道了。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1-4 18:43
llyyjj 发表于 2016-1-3 15:53
现在药房用的磁石,都是机器粉碎过的,有的是粗末,有的带点小碎块,代赭石是粉末。这个东西是赤铁矿,三 ...

先生对磁石和代赭石有研究,谢谢回复!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1-5 13:18
llyyjj 发表于 2016-1-3 15:53
现在药房用的磁石,都是机器粉碎过的,有的是粗末,有的带点小碎块,代赭石是粉末。这个东西是赤铁矿,三 ...

先生对自己砂炒马钱子有什么经验吗?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5 15:30
王勇123 发表于 2016-1-5 13:18
先生对自己砂炒马钱子有什么经验吗?

马钱子就是沙烫。我没有亲自操作过,是看的。医院有几年搞一个课题,我看课题组的炮制,后来自己开诊所,进货的都是炮制好的。
生马钱子水泡一会,半天或一天,用小刀或玻璃片刮去外面的绒毛,有时候就连外面那层膜也挂掉了,(后来进来的制马钱子,有的有膜有的没有),然后把沙在铁锅里烧热,放入马钱子拌炒,火候就靠操作者掌握,都是外表稍微带焦,掰开里面是黄心,边缘有点焦黑,后来进货来的掰开看,和医院炒的火候差不多。不知道炮制学上怎么讲的,没有看过。



我在陕北榆林,这里人习惯用沙炒一些干果,比如花生、地溜等,炒马钱子大家对火候还是好掌握的。就是炮制学上讲砂烫,是河砂,沙粒大。我们这里习惯用沙漠的细沙,陕北叫河砂是大砂,细沙是小沙。大砂小沙炒药是不是有区别,就不知道了。


还听说,绒毛不用刮,砂烫的时候可以汤掉,我没有试验过,因为后来就直接进炮制好的。有的能看出来刮过的痕迹。炒烫不费劲,就是刮绒毛麻烦,如果真不需要刮的话,就很简单了。比花生多炒一会就行。


建筑上的混凝土,是用河砂,后来,榆林普通建筑,混凝土也用小沙。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5 15:44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6-1-5 15:45 编辑

矿石类的药物,龙骨、磁石、石膏、滑石、代赭石这些东西,在水里溶剂的都是很少量的,化学上称为微溶、难溶(这是化学名词,有定量标准),水量水温对溶解度的影响,在化学上讲有意义,在医学上讲,一点意义都没有。比如,100克磁石,冷水里溶解0.5克,烧了三个小时,溶解的成了0.6克,(这个数字是我打比方,实际没有这么多),这点变化,对药效的影响微不足道。
汤剂里熬矿石类药,不是靠溶解的那一点点,是靠没有溶解、但混在汤液里的那一部分细末。细末与液体混匀的,化学上叫悬浊液。悬浊液的汤药,服进去的矿石药就很多了,才能达到治疗需要。
所以,矿石类药物,先煎不是关键,粉碎才是关键。一大块磁铁矿放药锅里,煎三天三夜也白搭。


另外,牡蛎、石决明、珍珠母这一类贝壳类药,里面的有效成分可能和其中的有机物有关,是不是和矿石类一样?要请教中药学专家。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5 15:49
王勇123 发表于 2016-1-3 19:58
 磁石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从汉到清末的本草文献中,保存了对磁石炮制方面的丰富资 ...

以前火煅,是为了好打碎,现在有机器粉碎,煅不煅关系不大。不过,听说有的矿物类含砷,用火煅过可以烧去大部分砷,如果是这样的话,火煅就很重要了。古人肯定没有想到这个。
火煅去砷,是听说的,不知道是不是确实。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5 17:20
llyyjj 发表于 2016-1-5 15:49
以前火煅,是为了好打碎,现在有机器粉碎,煅不煅关系不大。不过,听说有的矿物类含砷,用火煅过可以烧去 ...

有火煅与砷含量关系的研究。http://www.docin.com/p-582870014.html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1-5 19:12
llyyjj 发表于 2016-1-5 09:20
有火煅与砷含量关系的研究。http://www.docin.com/p-582870014.html

谢谢分享,有意义的链接!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1-5 20:19
llyyjj 发表于 2016-1-5 07:30
马钱子就是沙烫。我没有亲自操作过,是看的。医院有几年搞一个课题,我看课题组的炮制,后来自己开诊所, ...

谢谢,用马钱子散治疗脊椎病变效果好。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1-5 20:24
有经验用砂炒马钱子 取油砂置热锅中,用武火加热,炒至滑利容易翻动时,加入净马钱子,不断翻动至外棕褐色,鼓起,起泡有裂纹,内老黄色或红褐色,取出,筛去砂,用小刀或碎玻璃刮尽表面的绒毛。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5 22:05
王勇123 发表于 2016-1-5 20:19
谢谢,用马钱子散治疗脊椎病变效果好。

那年医院的课题是治疗氟骨症的,也算骨病吧,我没有参与。我后来用马钱子,是痹证、骨病当止痛药用的。癌症也有用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5 22:07
王勇123 发表于 2016-1-5 20:24
有经验用砂炒马钱子 取油砂置热锅中,用武火加热,炒至滑利容易翻动时,加入净马钱子,不断翻动至外棕褐色 ...

烫过以后刮绒毛,可能省劲,以后没有炮制过。书上说有用油炸的,没用过。油砂也没用过。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1-6 12:53
llyyjj 发表于 2016-1-5 14:07
烫过以后刮绒毛,可能省劲,以后没有炮制过。书上说有用油炸的,没用过。油砂也没用过。

谢谢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6 20:18
大枣煎煮的问题。
伤寒论上明确记载大枣要劈,为什么?
大枣不切开,煎煮时变大,发胀,但表皮不破,成分释放不出来。
很多医院抓药时,大枣随手放几个,没有切开,等于没放。哪来效果哟!

-------------------------------------------------------------------------------------------------
我们学伤寒论的时候,一位同学喜欢较真,伤寒论上有大枣掰,他就拿掰开的大枣和囫囵的大枣分别煮,到时间尝汤的味道,就是差别很大。呵呵。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16-1-7 12:47
llyyjj 发表于 2016-1-6 12:18
大枣煎煮的问题。
伤寒论上明确记载大枣要劈,为什么?
大枣不切开,煎煮时变大,发胀,但表皮不破,成分 ...

先生这是很实际的经验之谈,有益临床!谢谢分享!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6-1-13 16:49
llyyjj 发表于 2016-1-6 20:18
大枣煎煮的问题。
伤寒论上明确记载大枣要劈,为什么?
大枣不切开,煎煮时变大,发胀,但表皮不破,成分 ...

我用大枣是剥开去核。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6-1-13 20:55
柴胡汤 发表于 2016-1-13 16:49
我用大枣是剥开去核。

先生细心,去核我还没想到。
中医麻烦,医生一定要关心配药、炮制、加工、煎煮,西医省事的多。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6-1-14 10:47
llyyjj 发表于 2016-1-13 20:55
先生细心,去核我还没想到。
中医麻烦,医生一定要关心配药、炮制、加工、煎煮,西医省事的多。

中医用药认真仔细、严谨,在《伤寒杂病论》中随处可见(如麻黄去节、去沫、附子破、杏仁去皮尖……)。《黄帝内经》半夏秫米汤:千流水扬之万遍,炊以苇薪。
作者: 医源    时间: 2016-1-16 11:24

  茯苓的煎煮真没有注意过,长了经验,谢谢!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