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五行学说考点汇总 [打印本页]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2-6 06:41
标题: 五行学说考点汇总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5-12-5 22:42 编辑

五行学说是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那么,五行有何引申含义?又如何进行推演?五行之间有着怎样的相生相克?下面进入五行学说考点讲解。

五行的基本概念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的特性及其引申含义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炎”,是焚烧、炎热、光明之义;“上”,是上升。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说。
        “金曰从革”:“从”,顺也;“革”,即变革。从革,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金之质地虽刚硬,可作兵器以杀戮,但有随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润”,即滋润、濡润;“下”即向下、下行。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
       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为依据,运用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自然界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大类,而每一类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有着相同的或相似的特定属性,彼此构成了一定联系。

五行的生克制化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被比喻为“母子”关系。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五行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被称为“所不胜”和“所胜”。
       制化:指五行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五行的相乘和相侮
       相乘:有两种情况,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
       相侮:反侮、反克,按五行相克次序的相反方向发生。
      《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用五行的相生关系来说明五脏的关系。
        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用五行的相克关系来说明五脏的关系。《素问•五脏生成》将这种五脏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主”,如“心……其主肾也”,这里的“主”实际上指制约,也就是相克。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其中母病及子的病情较浅,正如《难经经释》所说:“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子病犯母时的病情较重,正如《难经经释》所说:“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
               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其中相乘时的病情较重,正如《难经经释》所说:“所不胜,克我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扶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相侮时的病情较浅,正如《难经经释》所说:“所胜,我克也。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素问•玉机真脏论》曰:“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
     (3)用于诊断和治疗
              1)用于诊断:色脉相合为顺证,即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色脉不合为逆证,即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
              2)用于治疗:有控制疾病的传变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两个方面。
              按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按相生规律确定治疗方法: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
              按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抑强,扶弱
              按相克规律确定治疗方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4)用于精神疗法
        主要用于情志疾病,如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金能克木,所以悲胜怒,余则类推。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12-6 07:01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12-6 07:03 编辑

         目前中医界对于五行学说的内容理解不一,各说各话,主要原因是看的书来源太杂。
      刘总版所发这篇文章,是对中医五行学说内涵提炼的高度概括。建议在评价五行学说对错时,请大家参考这篇文章。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2-6 08:12
哲学包含相互制约,五行关系说明白点就是相互制约关系。世间万物可以不相互制约吗?点穴师长进不大就是死读书,读死书。仁海之类无进步就是不读书!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2-6 08:41
这种物质是抽象出来的,并不是物质了,而是这五种物质的特性。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5-12-6 10:13
古时代由于科学不发达,要讲明五行机理只能通过类比法来讲解,起到说服作用。到了如今科学发达年代,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中医学仍要依靠《内经》中所叙述的类比法来捍卫中医地位,甚至以人生攻击来反击责疑,不知是可悲还是可怜。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5-12-6 10:25
阴阳五行学所关注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或者说是动态的或有生命的。在现代科学中,关于动态系统的研究最重要的数学工具是常微分方程和动力系统(数学分支,不是研究动力的)。所以,用近代动力学概念或许是解释阴阳五行、经络的最好工具。遗憾的是,中西医学的中外专家医生几乎都没有学习过这方面理论知识。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2-6 11:29
黄先生应该属于被科学洗了脑那种,认为科学代表真理。其实是高估了科学!西医好像自许为科学,但是却在不断否定自己科研成果!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5-12-6 12:10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12-6 11:29
黄先生应该属于被科学洗了脑那种,认为科学代表真理。其实是高估了科学!西医好像自许为科学,但是却在不断 ...

我不是被科学洗脑,从小本是科学追求者。科学研究者就是质疑和寻找更合理的科学原理。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2-6 15:25
中医学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她可以应对人体复杂的病症。中医药知识和人的疾病都是不单纯靠科学能解决的。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5-12-6 18:40
众所周知。阴阳是无形的。董先生却知道古人是如何测量阴阳五行,愿闻其详。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2-6 21:50
小董是点穴师,学了点皮毛。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2-7 07:37
感谢王锡民教授客观评价,难能可贵!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7 10:59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12-6 04:12
哲学包含相互制约,五行关系说明白点就是相互制约关系。世间万物可以不相互制约吗?点穴师长进不大就是死读 ...

哲学包含相互制约,五行关系说明白点就是相互制约关系。世间万物可以不相互制约吗?点穴师长进不大就是死读书,读死书。仁海之类无进步就是不读书!
——————————————————————————
铁骨铮铮之流无进步,就是死读书。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2-7 21:54
我觉得仁海没救了,与仁海交流是为了让那些论坛中医同仁、中医学子、中医爱好者引以为鉴,明辨是非,避免误入歧途!仁海中西医最赞同的都是什么呢?比如神农氏这样的中医外行观点,他常常点赞。这就够了,还用说吗?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5-12-7 22:02
黄中正 发表于 2015-12-6 10:13
古时代由于科学不发达,要讲明五行机理只能通过类比法来讲解,起到说服作用。到了如今科学发达年代,以阴阳 ...

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中医学
-------------------
你既然承认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那么废除阴阳五行岂不是在挖中医的根?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5-12-7 23:41
谈玄说虚 发表于 2015-12-7 22:02
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中医学
-------------------
你既然承认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那么废除阴 ...

不是要废除阴阳五行,而是要从现在科学角度重新解释阴阳五行,使理论更使人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不再要被废除。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4-28 10:51
五行学说是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
  哲学的五行不是医学的五行,哲学的五行重理不重实。比如木生火,击石不可生火吗?石为土,即土也生火。但哲学只讲木生火这个理,不讲其它物质是否生火。医学则不同,医学求实,要接受临床捡验,理法必须统一,否则怎用于临床?因此,医学的五行是自然法则的五行。自然法则的五行的延申是医学的五行,自然法则五行的应用产生了哲学的五行学说。尽管哲学五行之理也用于医学,但仅是类比而非本质。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4-29 08:52
董建军 发表于 2016-4-28 11:47
哲学里有五行吗?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五行是运动的一部分,五行怎么可能是哲学?

空气是物质吗?阳光是物质吗?木火土金水是五行,是物质,如何运动?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4-29 09:42
五行的基本概念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种物质如何运动?
五行的特性及其引申含义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
是万物春季萌生的特性,是春天气候的表现,是本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引申为用,则是哲学
       “火曰炎上”:“炎”,是焚烧、炎热、光明之义;“上”,是上升。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火形炎上,是暑气上升使万物成长的表现。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归属则是哲学的归属
       “土爰稼穑”:“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土载万物,没有地球就没有万物的生化。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说。
        “金曰从革”:“从”,顺也;“革”,即变革。从革,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金之质地虽刚硬,可作兵器以杀戮,但有随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明明是万物收割的秋候气象,哪来的变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一成哲学就远非本意,
        “水曰润下”:“润”,即滋润、濡润;“下”即向下、下行。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冬季万物藏于雪下,待春萌生。       所以, 木火土金水是五形,五行是气,气化为五质。五质表现五行 。故哲学五行远非自然五行。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6-4-29 11:22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4-29 08:52
空气是物质吗?阳光是物质吗?木火土金水是五行,是物质,如何运动?


外力作用才运动
----------------
  外力是什么?是气化,所以行的是气,五行是五方之气行。气何来?七曜周肇,即日月五星运行。有人说一会说七星,一会说五星。日月同行,测日影是白天。观星辰是夜晚。七星是观察和测量的总数。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4-29 13:00
《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

这句话是没有错,阴成形就是有形可见吗?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6-4-29 14:28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4-29 13:00
这句话是没有错,阴成形就是有形可见吗?

按此分类,则无形者为阳,有形者为阴。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6-5-14 17:55
黄中正 发表于 2015-12-6 12:10
我不是被科学洗脑,从小本是科学追求者。科学研究者就是质疑和寻找更合理的科学原理。


黄教授说的阴阳是无形的非常正确!正如《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所说阴阳有名而无形。但西方科学不可能弄清阴阳的科学原理。原因是:西方科学采用的实证方法若找不到阴阳的物质基础,是不可能说清中医阴阳的科学原理的。实际上,西方科学方法不可能找到阴阳的物质基础。
作者: 黄中正    时间: 2016-5-14 18:21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6-5-14 18:23 编辑

无形不代表不存在。能量就是无形的。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6-5-14 21:57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6-5-15 19:27 编辑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5-14 17:55
黄中正 你是上帝和先知?为何如此肯定科学不能找到阴阳?

实证方法是从物质基础上寻找阴阳的,肯定找不到。原因是:不管多么小的粒子,其阴阳均可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也就是说,最小的粒子,其阴阳仍然无限可分。试想,现代科学能找到阴阳吗?
作者: 张诚敬    时间: 2017-6-5 19:25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6-5 11:27 编辑

       五行始见于阴阳应象大论中“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是指的四季中的五行而非医学的五行。
作者: 叶苗    时间: 2017-6-11 13: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