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内经》的文化美 [打印本页]

作者: 它山之石    时间: 2015-11-19 19:10
标题: 《内经》的文化美
《内经》的文化美
王昆文

  《内经》全书处处体现出中医药文化之美,可以说,它就是一部中医文化美学著作,是中华医道的原生态形式。
  《内经》的文化美美在何处?这就是它的思想美、理论美、医术美和文字美。
  语言和文字是文化的基石。试看《内经》的语言是何等的精炼、丰富而且规范;《内经》的文字是何等的优美而富有文采。
一、建立了独特的中医基本概念
  首先,《内经》建立起了一套精当而独特的中医学基本概念,如:阴阳、经络、气血、正邪、六气、五味、藏府、虚实、标本、病机、寸关尺、浮沉滑涩、望闻问切等。这些概念构成了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最基本元素与内涵;没有这些概念,就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医学。
  《内经》对这些概念的表述十分准确到位,几乎不可移易。如所谓阴阳的概念是:“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像这样的概念,可谓千古名句,将传之万代而不朽。又如它对“精、神”等的定义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这里它一连讲了十个概念,都是讲得很到位的。再如“气、血”的概念,它这样写道:“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像这样的描述多么生动形象,而又简明扼要。
  《内经》所创立的中医学的基本名词概念还有许多,如:肾气、阳气、阳明脉、任脉、太冲脉、天癸、营气、少火、壮火、五脏、六腑、经隧、逆从、正治、反治、热因热用、君臣佐使,等。拿今天的话来说,这些概念在医学领域都属于原创,有其专属性。
二、《内经》的思想美
  《内经》是传经布道之书。在其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道”字凡五见;在其他篇章中也多有出现。传经论道,以“化”成天下。这个“道”就是养生却疾之道,这个思想就是所谓“法自然,致中和”的思想,这是中医学的本质与灵魂,也是中医学的优势和生命力所在。
  请看,它所提出的“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不美吗?它所谓“提携天地,把握阴阳”的思想不美吗?它“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以预防为重的思想不美吗?它所主张的天人相应,“善言天者,必应于人”的思想不美吗?它提出的“亢则害,承乃制”、“阴阳不测谓之神”和“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思想不美吗?它所谓“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匠无鬼神,独来独往”的思想不美吗?它所提出的“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的思想不美吗?——总之,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内经》中就已经基本形成或树立,你能说它的文化不美吗?
三、《内经》的理论美
  《内经》用极富有感染力和文采的文字,记录下了沿用近两千年、迄今仍堪称先进的中医学理论,是文字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首先,它对人的生理和病理作了精辟的论述及高度的概括。
  生理方面,如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按:像这样一幅内景图,描述得如此清晰,即使在今天用最现代化、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也很难显示)。
  病理方面,如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胃不和则卧不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等。
  其次,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内经》也创立了一套执简驭繁、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来考察、分析病情,强调人要“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此处所谓“一”,就是人与自然界的有序、和谐与统一,如脉象随四时的转变而变化就是其一。它以阴阳为纲,提出四诊合参,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它用“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即用类推、目察、意识、指别等方法来揣度病情。如说:“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颈脉动,喘疾咳,曰水”;“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五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它还提出了“法天则地,从容人事,治求中和”的治疗学思想,强调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且初步建立起了藏府病机和六淫病机的理论,如所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等。
  总之,《内经》从整体角度、功能角度和运动角度把握生命规律所建立起来的中医学理论,是已经被抽象化了的、形而上者的“道”,是经得住临床实践检验的。所以,王冰说它“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因而它是“真经”而可以垂范后世的。
  谈到中医的理论,这里不能不谈到《内经》所提出的“玄生神”的问题,也不能不谈到现在有人提出要“让中医走下玄坛”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大可不必谈“玄”色变。“玄”的本意是深奥难解的意思,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尤其是涉及到人的生命活动问题)本来就如此,不是都一目了然,也不是都能说得或解释得一清二楚。中医正因为“玄”,才充满了神奇奥妙,才值得人们推崇学习,才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中医。《内经》理论之美,也正在于此。
四、《内经》的医术美
  《内经》的医术比较全面地反映在中医诊断治疗学中,可以说,《内经》为中医诊断治疗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它提出“法天则地”作为养生却疾治病的总原则,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总纲领,提出“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的总治则,提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作为辨证论治的核心,提出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固护元气思想,提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的谆谆告诫,特别强调“养之和之,静以待时”,“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的中医学治病观。由于有正确的中医理论指导,《内经》的医术无疑是很高明的。它对任何疾病似乎都有相对应的破解之法,也充分估计了病情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因而治疗手段也决不单一,而是“适事如故”,包括正治、反治、外治等。如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应当说,《内经》对于治病祛疾来说,是充满了理论自信的,也是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五、《内经》的文字美
  《内经》的文字美,在前面建立了中医学基本概念一节中已有所述,如对阴阳、气血的解释等。这里,仅从它对病情的描述之生动形象,善用比喻,善用排比句归纳,读之朗朗上口等亦可作说明。如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肾热者,色黑而齿槁;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夺气也;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红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赭;头倾视深,精神将堕矣;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综上,《内经》的文化,就是古人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医学上的实际体现。因此,《内经》所观察的不仅是人,而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即天地人三才的文采。
  文化的最大作用,终极目的就是“化人”,即“教化人心”。《内经》的文化亦如此,即对中医人的教化。事实证明,正是《内经》的优秀文化,教化了、哺育了一代代有作为、有出息的中医人。现在有人提出要“让《内经》走下‘神坛’”,然而这能办得到吗?历经几千年的考验和无数代人的实践,证明了《内经》的文化符合人们养生和诊治疾病的客观规律与需要,是行之有效的“道”。它已在历代中医人心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和典范。因而其丰碑地位不可替代,也不会被颠覆。
  概言之,《内经》的文化,就是中医药文化,就是“执中无权,犹执一也”的文化,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文化,就是“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的文化,就是“致中和,法自然”,就是“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如果没有《内经》的文化之美,就没有《内经》的经典地位。文化使《内经》更璀璨,《内经》使中医学更辉煌!——美哉,《内经》!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5-11-19 19: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它山之石    时间: 2015-11-19 19:50
岳毅科 发表于 2015-11-19 11:41
从考古角度,或欣赏角度来赞颂《内经》思想美、理论美、医术美和文字美,无可非议。
读了此文,我们现代人 ...

请问:《内经》难道不实用了吗?
作者: 神农氏    时间: 2015-11-20 10: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0 18:20
中医药论坛不弘扬中医,成了不懂中医人的娱乐场所!悲哀!有的人开口就是什么绝对正确,什么所向无敌,什么创新!实在体现了外行和披着中医皮,不肯深入研究中医的浮躁心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1-20 18:27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11-20 14:20
中医药论坛不弘扬中医,成了不懂中医人的娱乐场所!悲哀!有的人开口就是什么绝对正确,什么所向无敌,什么 ...

访问铁骨铮铮2002的空间
2015-11-20
仁海中西医: 给您的信函,请先生前来参与五行存废辩论赛。谢谢!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amp;_dsign=59d50da2
老铁先生收到邮件了吧?快到辩论场上用证据论证,只会喊口号无用。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5-11-21 13: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2 07:36
我想说的是,如果普及中医,就要向民众普及,而岳先生肯定不在普及之列,因为您虽然没学过中医,但是无师自通,您很懂,就是说什么都懂;第二,您很行,比哪个都行您比国医大师还行,国医大师邓铁涛的中医水平都是三脚猫功夫。这就够了!论坛各位同仁、会员也不是傻子,谁对谁错,谁有本事,不言自明。中医是一门学问,岂可戏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11-22 07:48
      戏说中医者,比比皆是:崩漏流出来的是胆汁!肝长左脚后跟上!针灸足三里是安慰治疗!痰浊外感热病侵入大脑……,而且,这些人的精神支柱、旗手,就是心理学业余爱好者岳先生。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2 18:19
《黄帝内经》是经典,是治病救人的学问,不是拿来戏说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渊源,学中医必学,不是给外行挑毛病,用来戏说的。国医大师是中医的旗帜,榜样。有的人欲废除中医,先挑《内经》毛病,中医不科学;其次砍掉中医旗帜。国医大师都没水平,其他中医当然是一群废物!发展中医靠科学?中医希望在业余?
作者: 神农氏    时间: 2015-11-23 11: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3 12:43
有文化的看《内经》优美无比,没文化的看《内经》都是垃圾,一文不值。这叫做人与群分,物与类。王冰在《内经》注序中说《内经》是至道之宗,奉生之始也!
作者: 神农氏    时间: 2015-11-24 10: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4 13:00
《黄帝内经》您读懂了吗?《内经》在中国流传二千多年,中医人至今将她奉为必修经典,必然有很多原创思维知识需要学习和继承。如果您是对的,那么几千年来,包括今天的中医个个都是白痴!如果中医将《内经》奉为经典是对的,那么,无疑您就是弱智!一点都不过份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1-24 13:12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11-24 09:00
《黄帝内经》您读懂了吗?《内经》在中国流传二千多年,中医人至今将她奉为必修经典,必然有很多原创思维知 ...

       老铁先生,您不是说好了到“五行存废”辩论赛上来进行学术争鸣的吗?现在是什么情况?再将预定时间延后二天如何?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5-11-24 13:21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5-11-25 04:51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11-22 07:36
我想说的是,如果普及中医,就要向民众普及,而岳先生肯定不在普及之列,因为您虽然没学过中医,但是无师自 ...

原来是个业余的 神农氏文化不高,且没有系统读过《内经》,不知《内经》价值和美!
作者: 它山之石    时间: 2015-11-25 19:25
神农氏 发表于 2015-11-23 03:54
《黄帝内经》是经典,是治病救人的学问,不是拿来戏说的。
------------------------------------ ...

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部高校中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超过12万人报名参赛,浙江中医药大学代表队摘获特等奖——
《黄帝内经》大赛引400所高校参与

本报记者 杨柳

图为比赛现场。

11月14日,2015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决赛在京举行,这是全国第一次以《黄帝内经》为内容的比赛,报名人数超过12万,暨南大学、浙江大学等400多所高校学子积极响应,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本次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从9月10日正式开赛,由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健康台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担任大赛总指挥,国医大师王琦等专家担任评委。

激烈角逐 掀学习经典热潮

共有18支代表队参加决赛,其中16支来自全国各中医药高校,1支为热爱中医药的社会人士,1支为留学生代表队。

18支代表队分别回答必答题、风险题和拓展题,决出6强。随后,6支队伍加赛抢答题和猜词题决出冠军。

“辽宁是华北、东北两个赛区的复赛点,我们以总成绩第一的身份晋级参加全国决赛。”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13级中医内科的田晓君说,“我们学校的中医等级考试已经进行10年了,这个考试更加激发我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有幸参加黄帝内经大赛,不仅让我会背、会学,以后也能应用于临床。”

“我们学校进行了层层选拔,能够出现在这里参加决赛的都是‘学霸’。”广西中医药大学12级桂派杏林师承班的张天彬介绍,除了学校选拔,同学们还参加了黄帝内经大赛网上海选的初试,这两项成绩相加、排名,决出参加复赛的资格。

作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一名替补队员,又是第一次来北京,张永彬很兴奋:“非常开心在现场看到了很多中医药界知名专家,通过竞赛准备期间的努力学习,也更加坚定了我以后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信念。”

全国首次 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本次大赛还增设了场外互动环节,选手在赛场上的得分占80%,场外人气投票分数占20%,两项分数之和才是最终得分。经过激烈角逐,浙江中医药大学代表队获得大赛特等奖,成都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代表队获得一等奖。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决赛时指出,学习好《黄帝内经》,将有利于中医药学子系统掌握中医理论体系、建立中医思维。举办本次大赛,对挖掘中医药人才,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弘扬中医药文化,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评审团成员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会副主委、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黎敬波表示:“《内经》是中医非常重要的理论来源和支撑,从《黄帝内经》入手来宣传和普及中医知识是很有意义的。”

大赛组委会希望以本次比赛为契机,在全社会形成了解中医、认同中医、珍惜中医的热潮,让学习中医经典成为常态,为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5 20:24
神农氏文化不高,充高知,有辱斯文;岳毅科不懂中医,反而认为国医大师邓铁涛中医水平是三脚猫工夫。二者可谓无知者无畏,异曲同工!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5-11-25 21:43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11-25 12:24
神农氏文化不高,充高知,有辱斯文;岳毅科不懂中医,反而认为国医大师邓铁涛中医水平是三脚猫工夫。二者可 ...

老铁,请晒晒你的文化有多高,能不能晒晒你的博士文凭给大家看看?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5 21:57
真还把罗版忘了。据悉,罗版毕业于新西兰西医专业,对中医感兴趣,欲推动中医科学化,首先要颠覆《黄帝内经》、《伤寒论》……?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1-25 22:09
罗鸿声 发表于 2015-11-25 17:43
老铁,请晒晒你的文化有多高,能不能晒晒你的博士文凭给大家看看?

老铁那博土,是老铁他儿子嫌他不争气时说的气话,是不是老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1-25 22:14
它山之石 发表于 2015-11-25 15:25
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部高校中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超过12万人报名参赛,浙江中医药大学代表队摘获 ...

连“五行存废”辩论赛上,都不敢去,还能高到哪里去?无非是些在没有人的地儿吹牛皮的货色。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1-25 22:31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1-25 22:36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1-25 22:42
       哪怕是写篇文章让别人发上辩论赛场上也行啊!啥能力没有,连胆量也缺乏,还咋呼个什么劲呀!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5-11-26 09:10
内经之重,形同山岳,功高盖世!启千秋之蒙蔽,开万世之师表。孔孟之书难以比肩,道德之经不足挂齿。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第一大贡献。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5-11-26 09:13
内经不是没有错误和糟粕,但是,瑕不掩瑜,内经的光辉永远不会被遮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6 10:28
那只能是小董一家之言。《内经》说过正气者,经气也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怎么解?古代这么多注家,试问哪一家是你这种解释?自作聪明吧?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6 12:50
真气非正气!再说,《内经》云: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6 14:22
小董真有点缺乏逻辑!《内经》或古书中确实存在一词多义现象,那是在不同语言环境里。懂没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古到今都无歧义,你为何又标新立异。做学问要实事求是!
作者: 溪流    时间: 2015-11-26 14:30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是糟粕,恰是精华。
作者: 它山之石    时间: 2015-11-26 14:56
拙文在此引起热议,这是我未曾料到的,很好!
我们今天就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内经》的文化美,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信服。
中医文化的厚德孕育了《内经》,《内经》的厚德孕育了中医人,也普洒给了百姓。
文化使《内经》更璀璨,《内经》使中医学更辉煌!
作者: 它山之石    时间: 2015-11-26 15:20
溪流 发表于 2015-11-26 01:10
内经之重,形同山岳,功高盖世!启千秋之蒙蔽,开万世之师表。孔孟之书难以比肩,道德之经不足挂齿。乃是中 ...

      由于医学的复杂性,涉及天文、地理、人事、哲学、气象、时间节律、体质、心理、社会、五运六气等,还有医学的指导思想、病因病机、临床各科的诊治、预防和摄生,数不胜数的问题都需要解答,而且要能提得出,答得好,符合实际且能指导临床运用。这就需要多么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超人的智慧,还要有上等的表达能力,才能做到。而这些,《内经》无疑是做到了,所以它不愧为中医学的经典。
      因此《内经》的文化是经得起检验的、与生命有关的、千古不易的“至道”,是可以垂范后世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26 15:40
溪流 发表于 2015-11-26 14:30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是糟粕,恰是精华。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争议最大,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我希望中医们都能认真地思考一下。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6 16:19
小董歪解《内经》。我不是申明过,不管从文字功底还是医学水平,你都无法与历代《内经》注家相比!治学还是老老实实读原著,结合历代《内经》注家解释开始,不搞标新立异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11-26 16:29
      学习经典,是为了从中发现对于今天有价值的 东西,能够发现的人,从中获得利益,废除他的人,从中什么也拿不到。争论到底,看谁从中得到了收益!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6 17:45
小董你上不了档次,你还没发觉?我让你做学问先看其他名医注释,你却坚持字面解释。真不可理喻。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6 20:32
经过与小董交流,感觉是小董悟性不高呀!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8 10:47
小董歪解《内经》。你只适宜点穴,不是做学问的料。我反复给你讲过,学《内经》就要首先梳理历代注家注释。你跟神农氏相差无几!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8 16:18
请小董举例说,古代医家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怎样注释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28 16:32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除了说《黄帝内经》的文化美啥的还是多说说《黄帝内经》的科学美、医学美吧!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28 21:40
自己学吧!欲学好中医,先读《内经》;要搞好中医临床,必学《伤寒》!
作者: 它山之石    时间: 2015-11-28 22:04
gl0101 发表于 2015-11-28 08:32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除了说《黄帝内经》的文化美啥的还是多说说《黄帝内经》的科学美、医学美吧! ...

我在本文中已经谈到了《内经》的理论美和医术美,它包括在文化中。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29 09:45
它山之石 发表于 2015-11-28 22:04
我在本文中已经谈到了《内经》的理论美和医术美,它包括在文化中。


作者: 神农氏    时间: 2015-11-30 12: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1-30 21:00
神农氏真的没救了。第一,你是中医吗?第二,你是什么文凭呀?《内经》文化之美,是赞美《内经》虽然是学术著作,文字却是非常优美的,读来不觉枯燥无味。你将她和纯文学作品比,是什么用意呀?无非不是想证明你认为《内经》错误百出,是一堆一钱不值的垃圾吗?你这样做的目的何在,是想帮助中医发展吗?打住吧!不懂中医的外行!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5-11-30 21:35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11-28 21:40
自己学吧!欲学好中医,先读《内经》;要搞好中医临床,必学《伤寒》!

赞同老铁之言,我也有体会。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5-11-30 21:39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11-30 21:00
神农氏真的没救了。第一,你是中医吗?第二,你是什么文凭呀?《内经》文化之美,是赞美《内经》虽然是学术 ...

我曾称誉《黄帝内经》为人类的百科全书!至今东西方之医学著作尚无能及此者!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2-1 07:42
《内经》文化之美是以中医理论之美为基础,中医治病救人,主张天地人三才,精气神三宝,惠及后世,功垂千秋!神农氏世代受中医普惠,才有今天,为何抵毁《内经》?
作者: 神农氏    时间: 2015-12-1 10: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5-12-1 16:21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11-30 23:42
《内经》文化之美是以中医理论之美为基础,中医治病救人,主张天地人三才,精气神三宝,惠及后世,功垂千秋 ...

请老铁解释一下“未病”
作者: 它山之石    时间: 2015-12-7 14:18
《内经》的文化是什么?
我的理解就是:它的价值观念;对人的生理病理的认识;对疾病的思维方式和诊治方式(望闻问切)。它是体现中医学本质与特色的精髓和核心。其最有代表性的两句话就是:“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内经》的文化从来没有离开过或脱离过临床,它完全是为中医的养生却疾和诊治疾病服务的,是一门实用的、密切联系人的生命与生活的学问。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12-7 19:28
罗版据我所知,您是新西兰西医专业毕业,中医同西医谈未病,您听得懂吗?我建议您多同神农氏和仁海中西医交流,您们的水平可能更接近,便于交流。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