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究竟什么是藏象学说? [打印本页]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5-10-14 13:14
标题: 究竟什么是藏象学说?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10-14 09:52 编辑

什么是藏象学说呢?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 LIKAIDI6789    时间: 2015-10-14 16: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11-15 21:23
《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11-15 21:23
[藏象] 藏(zang)者,藏(cang)也,隐匿、隐藏也,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征象、形象之义。王冰注:“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类经三卷·藏象类二》:“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根据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推之,脏腑居于体内,而形象表现于外,从外而知内,故称为“藏象”。
脏腑为什么要藏于体内呢?是因为贵重之缘故。《灵枢·胀论》:“藏府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
藏象二字,首见于本篇。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由于五脏是所有内脏的中心,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五个功能单位。
由于汉字的演变,藏(读为zang音),演变为“臓”,是为古今字。古字在先(前),今字在后;古字简,今字繁。臓后演变为“脏”,是为繁简字。藏象演变为脏象,此乃脏象之来源。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11-15 21:26
金栋按:“藏象何如?”既不能理解为“什么是藏象?”,也不能解释为“藏象是什么?”,更与现代解剖学的脏器不同,其本质当为“藏(-脏),像什么?”如《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左肝右肺”说,是指肝的生理特性象木气,主升发、条达、舒畅,以升为顺,春季应之,方位在东,故说“肝生于左”;肺的生理功能特性象金气,主肃降、收敛、肃杀,以降为和,秋季应之,方位在西,故说“肺藏于右”。肝左肺右,不是指实质脏器肝和肺的具体解剖位置,而是根据“象”思维理念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及天人相应观或“左升右降”之说推演而来。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11-15 21:26
《内经》“藏象”的重心,不在“藏”而在“象”。《易传·系辞》:“象也者,像也。”即如张志聪《素问集注》所云“象者,像也。论藏府之形象,以应天地之阴阳也”,可谓一语中的。《素问·经脉别论》有“太阳藏何象”、“少阳藏何象”、“阳明藏何象”之问。那么藏、像什么呢?当如《素问·五藏生成篇》所说“五藏之象,可以类推”。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11-15 21:27
如何推法?即如王冰所注:“象,谓气象也。言五藏虽隐而不见,然其气象性用,犹可以物类推之。何者?肝象木而曲直,心象火而炎上,脾象土而安静,肺象金而刚决,肾象水而润下。夫如是皆大举宗兆,其中随事变化,象法旁通者,可以同类而推之尔。”
《素问吴注》:“五藏发病,其证象合于五行。如心主惊骇,象火也;肝主挛急,象木也;脾主肿满,象土也;肺主声咳,象金也;肾主收引,象水也。凡若此者,可以类推。”
《类经·卷六·脉色类三十四》:“象,气象也。肝象木之曲直而应在筋,心象火之炎上而应在脉,脾象土之安静而应在肉,肺象金之坚敛而应在皮毛,肾象水之润下而应在髓骨。凡若此者,藏象之辨,各有所主,皆可以类而推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11-15 21:27
由此可见,“藏象之道是以五行归类的方法,描述五种基本的生命运动方式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理论。”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11-15 21:32
如此说来,五行可废吗?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5-11-16 06:06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11-15 13:26
金栋按:“藏象何如?”既不能理解为“什么是藏象?”,也不能解释为“藏象是什么?”,更与现代解剖学的脏 ...

“如《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左肝右肺”说,是指肝的生理特性象木气,主升发、条达、舒畅,以升为顺,春季应之,方位在东,故说“肝生于左”;肺的生理功能特性象金气,主肃降、收敛、肃杀,以降为和,秋季应之,方位在西,故说“肺藏于右”。肝左肺右,不是指实质脏器肝和肺的具体解剖位置,而是根据“象”思维理念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及天人相应观或“左升右降”之说推演而来。

————说得好。绝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肝脏生于左侧脚后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11-16 06:56
          取象比类,是有别于西方科学思维方式的另外一种思维方式!这是中医的一大贡献!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了西方科学思维方式是唯一正确的思维方式!中医的存在打破了这个神话!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11-16 06:58
         取象比类,是有别于西方科学思维方式的另外一种思维方式!这是中医的一大贡献!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了西方科学思维方式是唯一正确的思维方式!中医的存在打破了这个神话!
    所以,科学主义者极力废除五行,消灭中医。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5-11-16 07:52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11-16 03:5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11-15 22:58
取象比类,是有别于西方科学思维方式的另外一种思维方式!这是中医的一大贡献!
       一直以来 ...

中医论坛那些坛闹的写照:

我来了,
我是新时代的红卫兵。
说什么三皇五帝,
说什么宋元明清,
说什么中华文化,
说什么伤寒内经,


我都要一概否认,当做垃圾乱扔。

管他什么脏腑经络,

管他什么阴阳五行,
管他什么黄帝岐伯,
管他什么六气之风,
都属于封建糟粕,都必须打倒肃清。

我来了,
我是新时代的孙悟空。
我不再皈依、
也不再继承。
天下唯我独尊,
我要像天马一样驰骋。
唯西方马头是瞻,
从此要完全消灭东方文明。

我来了,
我要大闹中医,大闹中华,
我来帮助你们,
把中华的一切都纳入米国的囊中,
否侧,你们就休想太平!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16 09:30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1-16 07:52
中医论坛那些坛闹的写照:

我来了,

中医坛子里的奇文。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11-17 22:54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11-15 21:26
金栋按:“藏象何如?”既不能理解为“什么是藏象?”,也不能解释为“藏象是什么?”,更与现代解剖学的脏 ...

《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左肝右肺”说,是指肝的生理特性象木气,主升发、条达、舒畅,以升为顺,
---------------------------------------
古人有“左升右降”的说法,出自何处我不清楚。因为“左升右降”,所以说“肝生于左”,这种用左右指代肝肺生理特性的叙述方法我认为是可以的,但随后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大家探讨了,这是我提出“生于左脚后跟”的原因。


肝是什么?是不是解剖学的肝脏,如果是,肝升于左的正确理解就是肝气主升,对吧?
如果肝不是解剖学的肝脏,那就根本无法探讨。我们还是按肝气主升来理解吧。


升是什么?如何说明有升这个生理特性?古人是如何发现这个特性的?
这是中医藏象理论的关键。说明了这个关键,藏象理论才站的住。


其实这个说明,在中医教材里反映的很明确,只是大家故意不讲。或者,本论坛许多人就没有看过中医教材,或者没有看懂,但却都指责中医教材。
顺便说一句,如果大家认定肝是解剖学肝脏,我的“左脚后跟”说自然作废了。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5-11-18 06:26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11-17 22:28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5-11-17 14:54
《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左肝右肺”说,是指肝的生理特性象木气,主升发、条达、舒 ...

谢谢llyyjj先生回复和赏评。首先为llyyjj先生的胸怀和态度喝彩,古圣人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先生坦诚的修正了“左脚后跟”论,是值得敬佩的。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这里的左右不单是指人体的左右,也是指每一个组织器官的,甚至每一个细胞左右。因为人体每一个细胞里都在进行着生化活动,都有气机。经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如果把这里左右只是片面的认为是人体的左右,那就误解了。

内经刺禁论篇讲的就是人体禁刺的部位,以及误刺的后果。是说针刺必须根据各脏腑的位置和特性顺势而为,否则就会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发生医疗事故。
原文,"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这里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很明显讲的是气机,讲的是气机的:升、降、浮、沉,而不是脏腑的所居位置。医生治病,必须顺应脏腑的特性,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5-11-18 06:35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11-17 22:41 编辑

阴阳开合枢--阴升阳降阴出阳入

太阳居左,太阴居右。太阳之开外升,阳明合之;太阴之开内降,厥阴合之。太阳承厥阴之合而升,太阴承阳明之合而降。阴阳相合,祖气互根也。若阴全从左升,阳全从右降,则阴阳打成两截,不成合抱之形,反有欲脱之势矣。升降之轴,枢机所在:少阴君火以明于上,阴从外生也,主降敛;少阳相火以位于下,阳从内生也,主升散。若无火力推动,万物即成静止,无限生机不显,生克制化全息矣。

开合枢为阴阳二气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注于阴,阴满之外。在外则向内为(阳)合为(阴)开(阳明太阴,先合后开),在内则向外为(阴)合为(阳)开(厥阴太阳,先合后开)。枢为转动之轴(少阴主降,少阳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枢机不转,则开合不利,升降不调,否塞不通。没有阳化气,也就没有阴成形。气化在先,成形在后,正邪莫不如此。正之形为精华,邪之形为糟粕。

金水向内,木火向外。燥土(阳明)向内(合),湿土(太阴)向外(开)。

木火向外——春夏——生长——(阴中)阳气用事:阳生阴长。

金水向内——秋冬——收藏——(阳中)阴气用事:阳杀阴藏。

开合,这两个字,其实合也可以说就是关,开合就是开关。无论是什么机器或是一个灯啊什么的东西,都有开关。最直接能体现出开关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门,也就是开合。你要进门的话要把门打开,进去之后再把门关上,这是两个动作,一个是推开,向里开了。一个是向外,把它合上。作为一道门呢?首先要有门板,这才能挡住外面。这个门能开能合,它就得有轴。这个枢实际上就是轴,没有轴它就转动不利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户枢就是这个门的轴。开合呢,就是这扇门打开,关上。人体的气机也是一样的,有开有合,中间有枢轴。枢轴有个特点,能转动,它是动的。门实际上它本身并没动,只是轴在动。也就是说,通过这个轴推动这个门,才能开合。向内合,向外开。或者是向内开,向外合,这是两个方向。轴能动,能动是什么呢?动和静是相对的,这又涉及一个动力的问题。什么东西才是动力呢?万物这个动,都是火在推动,只有火才能成为动力。所以说这个轴和枢就是火,火之所在。火是什么呢?这又涉及到我们刚才说的问题了。“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是什么呢?少阴君火。相火是什么呢?少阳相火。所以这个开合枢里面少阴为枢,少阳为枢。一个阴枢,一个阳枢。然后它就有开的问题,合的问题了。阳的开是太阳为开,阳明为合。阴的开是太阴为开,厥阴为合。而这个枢轴就是在少阴和少阳,实际上说就是在中间,也就是坎和离,一个是在坎中,一个是在离中,也就是水火。水火实际上就主升降,也就是这个轴。

而开呢?太阳是开,太阳应该说是主表的,主一身之表,气要达于表,这是太阳。太阳开到极点了,到两阳合明,到阳明这个地方了,这时候它就要合,阳极于外了,这时候阴就要从中生出来了,阴就要返了,物极则反嘛。阳到极点了阴就要生出来了,这时候阴就要从上往下降,所以就变成了阳明。阳明合,合就要关上了,开到极点不就要返回来吗?返回来这就是一个合的过程。阳明往下合,下面它这个阴就要开了,实际上开和合的顺序和方向是一样的,阳的合同时接着阴的开,阳要入了。阳达于体表了,就要向内收,同时它就要入,入到里面去。入到里面去呢,这是是一个阳合阴开的过程。所以阳明太阴一个是合一个是开,也就是脾和胃的关系。这时候阳收回去了,已经入到里面去了,入到脏里面去了。入到里面了去呢,入到极点的时候,阴已经开了,阴又要合了。合了就是阴极于内,也就是说冬至这个时候,相当于一阳初动。阴到极点了,它要转成阳了,这时候阴合了,同时实际上阳也就开了。虽然它没有开到极处,但这个方向是向外了,它就要开了。所以厥阴的合与太阳的开也是同时进行的,这里可以考虑桂枝汤、当归四逆汤这一类东西,它们的方向性,都是从下向上,从左下方一直达于上,这就是一个合和开的过程。如果不能合的话,阴不能合则不能转为阳,升不起来,升不起来就下陷。为什么现在治伤精的病人用温药比较多呢?实际上就是说,这里边的阴转不成阳,阳实际上先不入阴。为什么当归四逆理中冲剂疗效很广泛呢?什么病都可以治呢?实际上它同时开太阴,又合厥阴,一降一升。阳入阴之后,从厥阴和太阳的地方又转出来了,这时候升降的过程就完成了。如果你是只看它一个局部,把这个升不起来理解成一种热,硬说它是什么湿热下注,总去清它,它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就升不起来了。最后把坎阳也损了,把相火也灭了,这时就没有动力之源了,相火也不在本位了。这就是开合枢的大致意思,涉及到每一个字,这个开合枢,都会有一个方子与它相应。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5-11-18 06:40

五行生克以及阴阳升降


水木火土金五行生克,一阴阳升降之旋相为宫也。生为长养,即为阴升;克为制化,即是阳降。然必阴先升而后阳乃降,亦必阳能降而后阴转升。五行不克则不生,如有妻而无夫也。乃相生之道,人皆知之,相克之道,人多不察,请详言之。

肾主地、主阴、主水,五液亦皆主地、主阴、主水。肾中真阳之气,煦育,上通各脏腑之阳,而肾中真阴之气,即因肾阳蒸运,上通各脏腑之阴。阳助阴升,以养肝木,则木气敷荣,血充而气畅矣。由是,肝得上升之阴气而养心火,则火气温润,血生而脉行矣。由是,心得上升之阴气而养脾土,则土气健运,统血而散精矣。由是,脾得上升之阴气而养肺金,则金有治节,调元而赞化矣。肺得上升之阴气,转降而入肾,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矣。此五行一气相生,始于肾,终于肺,地所以上交乎天也。

肺主天、主阳、主气,敷布阴液,以柔肝木。木得下降之阳气所制,则温柔和缓,不似燥急难平矣。由是,木来疏土,土得下降之阳气所制,则宣松运化,不似困钝不灵矣。由是,土来治水,水得下降之阳气所制,则知周输泄,不似汜滥无归矣。由是,水来济火,火得上升而复下降之阳气所制,则心肾相交,不似火炎水燥矣。由是,火来暖金,金得上升而复下降之阳气所制,则津液分布,不似金寒水冷矣。此五行一气相克,始于肺,终于肺,天所以大包乎地也。

然则五行之生,虽五脏之阴递升而生,实肾之阳助肾之阴递升而生,阴之升,天统之而地承之也。五行之克,虽五脏之阳递降而克,实肺之阳统肺之阴递降而克,阳之降,地承之而天统之也。生固为生,克亦为生,生克二者,非即阴升阳降,循环而不穷者哉?然而生克又不可太过也,太过则非真阴真阳升降以为生,而为邪水邪火升降以为害也。

木赖水生,水泛则木浮,木浮则火湿,火湿则土困,土困则金埋,金埋则水愈泛,五内有水而无火,则泻利、肿满,诸湿病生矣。火赖水克,水盛则火灭,火灭则金寒,金寒则木湿,木赖木生,木盛则自焚,火焚则土燥,土燥则金枯,金枯则水涸,水涸则木愈焚,五内有火而无水,则风、劳、蛊、膈、三消,诸燥病生矣。土赖木克,木强则土弱,土弱则水泛,水泛则亦亏,土无火必滥,则痞满、肿胀、泄泻诸湿病生;土无水必干,则蛊、膈、三消诸燥病又相继而生矣。土赖火生,火炎则土燥,土燥则金熔,金熔则水亏,水亏则木炽,木炽则火愈炎,五内有火而无水,则谵狂、膈消,诸燥病生矣。金赖火克,火炎则金燥,金燥则木炽,木生困于水火,(土包五行,故多兼病),则痞满、胀痛燥湿诸病,又杂沓而生矣。水赖土克,土燥、窘迫、下利,诸燥病生矣。水赖金生,金寒则水冷,水冷则木滥,木滥则火湿,火湿则土困,克则劳咳、咽痛、窘迫、下利,诸燥病生矣。生克一有太过,则克固为克,生亦为克。且人身真阴真阳,只有此数,凡见太过,实由不及。太过不及,则为浊阴、为燥阳,浊阴则不为阴而为水,燥阳则不为阳而为火。五行生克不外水火,生克太过不及为病,亦不外水火。水流湿,火就燥。故水火二气,为五行之生成;燥湿二气,为百病之纲领。

阴阳以气言,水火以形言。坎为水,水色黑,黑属阴,然水外暗而内明,空灵活泼,实为阴中之阳,故坎中满。离为火,火色赤,赤属阳,然火外明而内暗,且返本归根,则其色黑,实为阳中之阴,故离中虚。以形质言,水、火质虚,木、金、土质实,是水、火又为木、金、土之先天矣。火有形无质,必根据附于物而乃有质,水虽有质而极虚,故论五行生成之序,则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论五行生克之序,则生始于水,克始于金。知五行气质、阴阳生克,乃知天人一贯道理,玩集中各论自明。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1-18 10:17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1-16 03:52
中医论坛那些坛闹的写照:

我来了,

老先生写得非常好!

前几天在一帖子中看到一个网友的回复:

这位网友说,他家的水龙头坏了,肯定是万恶的美帝国主义的阴谋、、、、、、

——对这样的言论,俺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俺不得不承认,
中国人真聪明!中国人真伟大!中国人真是世界上仅有的、杰出的、超人类的、无法形容的、、、、、、特种人类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1-18 10:19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07&extra=page%3D1&page=8
       古典文献有记载“经”或“络”本身有腔隙,且有运行“气”和“血”的功能。如《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
隧,
————————————————————————————
       几千年之后,先生也成古人了,如果您的书到那时也成经典了,您认为您书中的说辞,几千年之后的人们会认为是绝对正确的,而且必须生搬硬套,还要世世代代口呼“经典”万岁?——这样的后人不是有病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11-18 11:23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1-18 02:19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807&extra=page%3D1&page=8
       古典文献有记载 ...

      那是痰浊外感热病侵入了仁海先生的大脑!
          一万年之后,内经还是内经,一个字都不会改变!甲骨文放到了博物馆,他告诉我们,中国文字的起源!你去把甲骨文废除了!把甲骨文废除了,中文就变成了英文了!你满意了!你先进了!你与时俱进了!你就成了英国的一个人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1-18 14:2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11-18 07:23
那是痰浊外感热病侵入了仁海先生的大脑!
          一万年之后,内经还是内经,一个字都不会改变 ...

社会进步是有规律的,不是随你的意志而改变的,你的想法只会是象灰尘一样必然地进入历史垃圾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11-18 14:3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11-18 11:23
那是痰浊外感热病侵入了仁海先生的大脑!
          一万年之后,内经还是内经,一个字都不会改变 ...

一万年之后,内经还是内经,一个字都不会改变!甲骨文放到了博物馆,他告诉我们,中国文字的起源!
----------------------------------------------------
看来先生对《内经》没有兴趣,把《内经》当文物看待了。
《内经》毕竟还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著作,中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来自《内经》的。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11-18 17:09
问题是   这种类比,是对是错。表象出来的象,真的就是五脏的象吗?是部分的对?还是全部都对?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11-18 17:45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5-11-18 18:51 编辑

取类比象可以,但是,不能乱比。更要看看,比的对不对,比的符合不符合事实。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11-18 18:44
杨金峰 发表于 2015-11-18 09:45
取类比象可是,但是,不能乱比。更要看看,比的对不对,比的符合不符合事实。

     按照三八,二十四的思路,就能够掌握取象比类;按照三八250的思路,取象比类就错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11-18 18:5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11-18 18:44
按照三八,二十四的思路,就能够掌握取象比类;按照三八250的思路,取象比类就错了!

那就请您  按您的  正确的标准,给大家说说,什么样的思路,可以把脏腑给比较的符合事实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1-18 19:02
杨金峰 发表于 2015-11-18 14:53
那就请您  按您的  正确的标准,给大家说说,什么样的思路,可以把脏腑给比较的符合事实

融合观就知道胡闹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11-18 19:2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1-18 11:02
融合观就知道胡闹

       【痰浊外感热病侵入大脑】,【针灸足三里治疗胃病是安慰治疗】【肝长左脚后跟上】……是不是胡闹?!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5-12-22 05:53
我虽然还不甚了解光电与人体的关系,但为叶苗先生的新观点 点赞!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