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黄帝内经》100错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和极致    时间: 2015-9-20 10:37
标题: 《黄帝内经》100错
                       《黄帝内经》100错    

    1、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
     上述所说的意思是说:妇人不长胡须是因为气有余而血不足,不足营养口唇,所以胡须不得生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女人性腺分泌的激素是雌激素,分泌雄激素量很少,所以妇人不长胡须。而不是因为血少的缘故。男性长胡须是因为,男性性腺分泌的是雄激素,雄激素能使人生胡须。如果把男性性腺切除,他原有的胡须也会脱落,不再生有胡须。所以生不生胡须,主要在与雄激素分泌的多少有关。所以说“妇人无须是因为气有余而血不足,不足营养口唇,所以胡须不得生成。” 的说法是错误的。
    2、右眼视力比左眼视力好的人属于天理难容,左撇子的人属于地理难容,能成立吗?“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黄帝内经》作者认为:右眼视力比左眼视力好的人属于天理难容,左撇子的人属于地理难容,这两类人不符合天地阴阳的大道理。
    3、《黄帝内经-素问-宜明五气篇》记载道:“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篇》记载道:“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神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到底是脑渗为涕还是肺为涕?《黄帝内经》各篇论文作者各说各话,互相矛盾。后世信徒,基本上采取“不争论”的原则,各取所需,很少评论谁对谁错,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稀里糊涂。稀里糊涂的理论,稀里糊涂的治疗,稀里糊涂的痊愈。
    4、“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又说:“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还说:“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蚤食。”“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入定,夏晏食。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
      疾病的传变不一定都按照上述的传变规律进行。死的时间,也不一定在他们说的那个时间。
    5、“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胆不过是一个储藏胆汁的小囊,需要的时候流到胃里帮助消化脂肪性食物。这个小囊能够掌控十一藏吗?如果没有了这个小囊,十一藏都乱套了吗?人就完蛋了吗?
    6、人体不只是五脏,而是七脏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说:“……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又说:“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还说:“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十二个自然段,有三处提到“五脏”。在金匮真言论中说:“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 这说明《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是“五脏”。
    其实人体是七脏,心、肝、脾、肺、肾、脑、胰。有人说脑是奇恒之府。其实脑是脏,因为脑没有亦腑的地方(奇恒之府是亦脏亦腑的器官叫奇恒之府。),所以脑是脏,不是奇恒之府。胰是脏!因为胰主运化,不是脾主运化。有人说,脾就是胰,脾包含胰。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脾是脾,胰是胰,脾和胰是两个形态、组织、结构、功能完全不同的两个器官。有胰用你脾包含干什么?所以应该说七脏。有人说用五脏来配合五行,所以只说五脏。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你说用五脏来配合五行,为什么在腑上就说六腑呢?怎吗不说五腑呢?所以还是七脏为对。说的全总比说的不全为好!
    7、天癸不是肾中产生的,是性腺中产生的 。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说:“天癸至,天癸竭”在这里说的“天癸”是指有生育能力的物质,即男子的精子,女子的卵子。在这里说“天癸”的产生是与肾有关,也就是说天癸是肾中产生的。
    其实,天癸不是肾中产生的,是性腺中产生的。
     8、人总是要死的,没有与天地同寿的  。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中说: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以上黄帝内经白话文中解释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
    黄帝内经中说的这句话有点炫,说的夸大不真实。人怎么养生、修道也不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人总是要死的,没有与天地同寿的!说修道养生可以长寿是可能的,但不能没有终了的时候。所以从古至今,中医就好夸大事实。以后还能提到中医就好夸大事实的例子。
     9、要治未病,也要治已病   
    《黄帝内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说:“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而鑄錐,不亦晚乎。”
    这一段说的是,告诫人们要作好预防工作,说明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但要治未病,也要治已病。因为病人没预防好已经病了,医生不能不治,而且要耐心地去医治。作为医生即要治未病,也要治已病,这才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医生。
     10、人体是七窍、七脏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说:“九窍、五藏”。 人体九窍、五脏指的是那“九窍”、那五脏呢?我认为人体是七窍、七脏。七窍是耳、目、鼻、口、舌、肛门、尿道。有人说,耳是左右两个、眼目也是左右两个,所以是九窍。按理说,两耳应该算一窍、两目也应该算一个窍。七脏是脑、心、肝、胰、肺、脾、肾。有人说,脑是奇恒之府。“奇恒之府”是亦脏亦腑、非脏非腑。其实,脑没有亦腑的地方,它亦脏,所以脑是脏而不是“奇恒之府”。胰是脏!有人说,胰是脾,脾是胰,胰和脾是一个器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胰和脾是两个器官,就像哥俩一样,哥俩不能说是一个人。所以脾是脾,胰是胰,应该是两个脏器。所以,人体是七窍、七脏。
    11、涩味不能列入酸味之中,淡味不能列入甘味之中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说:“阴精的化生,来源于饮食的甘、酸、苦、辛、咸五味”。我认为应该是七味,还有涩味和淡味。有人说,涩味列入酸味之中,淡味列入甘味之中。其实,涩味列入酸味之中,淡味列入甘味之中是不对的。因为涩味不是酸味,如,白矾是涩味,它和山楂的酸味是截然不同的。苡仁淡味几乎是无味,它跟党参甜味是不同的。所以,,涩味不能列入酸味之中,淡味不能列入甘味之中。
     12、我认为应该是七脏七腑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中说提到:“五藏六府”。在《黄帝内经》中“府”和“腑”是等同的。有时《黄帝内经》中的通假字是很常见的,腑和府常通用。例如《素问?五脏别论篇》中:“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这里的“腑”字是六腑的“腑”。《素问?五脏别论篇》中:“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
这里的“府”字同“腑”也指六腑的“腑”。
另外,我认为应该是七脏七腑,不应是五脏六腑。七脏是脑、胰、心、肝、脾、肺、肾。七腑是脊髓、胃肠、血管、胆、淋巴管、气管、膀胱。
      13、《黄帝内经•阴阳别论》中说的死期不一定准确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几诊得无胃气的真藏脉,例如:肝脉来的形象,如一线孤悬,似断似绝,或者来得弦急而硬,十八日当死;心脉来时,孤悬断绝,九日当死;肺脉来时,孤悬断绝,十二日当死;肾脉来时,孤悬断绝,七日当死;脾脉来时,孤悬断绝,四日当死。”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中又说:“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上面说的几日几日死,不一定对。死的日期要根据病情、病的日期、病人体质和护理情况来决定。所以上面说的不一定准确。
     14、心不主神明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证明人的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都由大脑中产生。心不能产生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不能神明出焉。有人说,中医的心不等于西医的心。那么请问中医还要不要科学和真理,如果要真理,那就是脑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都由大脑中产生。如果不要科学和真理,那就可以心主神明,也可以说肝主神明、肺主神明等等。反正不用科学为依据。为什么《黄帝内经》中说:“心者,神明出焉。”因为黄帝内经时期,科学不够发达,人们错误地认为是心主神明,不知道是大脑主神明。所以人们说话都是“心想事成”和用心想一想。这个错误延续至今。当然也有人知道了是大脑主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所以,有人改为你用脑想一想。还有人说你大脑进水了,说这个人笨,反应不灵敏。
    15、肝不能谋虑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还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我说,肝不能谋虑出焉。谋虑出焉的是脑。
   


作者: 中和极致    时间: 2015-9-20 10:38
16、胆不能决断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我说,胆不是中正之官,不能决断出焉。决断出焉是脑。
    17、膻中不能传达出来喜乐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膻中,即心包,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近臣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达出来。”
    我说,膻中不是心包,心包是心的外围,它不能传达出来喜乐。喜乐是大脑传达出来的。
    18、肾不能出伎巧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我说,肾不是作强之官,不能伎巧出焉。伎巧出焉的是脑。
    19、“三焦不是决渎之官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我说,三焦是胸膜和腹膜,不是腑。更不是决渎之官。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说的“肝者,谋虑出焉”、 “胆者,决断出焉”、“膻中者,喜乐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没有真理性可言。
     20、《黄帝内经》中硬凑数、前后不一的例子甚多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天地人三才各分为三,三三而合成九气,在地分为冀、兖、膏、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在人体分为九脏,胃、大肠、小肠、膀胱四个盛贮有形物质的形脏,肝、心、心、脾、肺、肾五个藏精神的神脏,合为九脏,以应天度节气。”
看,在这里为了配合三三为九,就把胃、大肠、小肠、膀胱四个腑说为脏和肝、心、脾、肺、肾五脏凑合九脏,配合九州。在《黄帝内经》中这种凑数配合的还有,不再举例子了。
    我要说的是,以前讲五脏六腑,在这里有又说九脏。请问到底是几个脏?再请问,胃、大肠、小肠、膀胱到底是脏还是腑?在《黄帝内经》中这种硬凑数、前后不一的例子还有,不再举例子了。
      21、《黄帝内经•五藏别论》中关于腑脏的论述既混乱且不少是错误的  
    《黄帝内经•五藏别论》中说:“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像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黄帝问:听说医内人士关于腑脏观点也不尽相同,有人以脑、髓称为脏,有人以肠、胃称为脏,也有的把肠、胃、脑、髓都称为腑。向他们提出相反的意见,却又都坚持他们自已的认识。不知哪种观点是对的,我希望听听其中道理。岐伯答:脑、髓、骨、脉管、胆囊、子宫,这六个器官是禀承地气阴精而生,皆有贮藏阴精的特性,象大地包藏万物一样,所以其作用是藏而不泻,不像六腑那样传导排污,因此称为奇恒之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个器官是禀承阳气所生,它们的作用,象天一样的运转不息,特点是泻而不藏,它们受纳并传导排泄五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浊物,所以称为传化之腑,这是因为浊物不能久停其间,而必须及时转输和排泄的缘故。肛门也为五脏行使输泻浊物,直接影响到五脏功能活动,若大便不通,糟粕停留过久或泻泄不已,都会使五脏受到侵扰,因此肛门的开合是否正常,反映五脏功能的旺盛与衰弱。所谓五脏功能,其特点是贮藏阴精而不象六腑那样向外传导和排泻,所以正常时五脏中必然充满着精气,而不会有糟粕存留其中。六腑的功能,其特点是消化、传导、排泻,而不加以贮藏,所以它有时显得充实,但却不会象五脏那样充满着精气。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水谷入口下行,胃充实了,但肠中还相对空虚,食物再下行,肠充实了,而胃中就相对空虚,这样依次传递。所以说六腑是一时的充实而不是持续的盛满,五脏则是持续盛满而不是一时的充实。”
    这里边说的有错误的地方。比如,脑是脏,而不是奇恒之府,它没有类似腑的地方。脊髓是腑,因为它有脊髓液起传化水液,脊髓还有传送信息作用。血管是腑,因为它传化物,流淌的是血液。胆是腑,不是奇恒之府,它写而不藏,没有藏精气的作用。子宫不是奇恒之府,性腺是是奇恒之府,亦脏亦腑,非脏非腑,所以,性腺是是奇恒之府。胃、大肠、小肠、应为一腑称胃肠。三焦不是腑,因为三焦只是膜(胸膜和腹膜)而已,不能算作腑。
     22、五十营的错误
    《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全文不长,转录如下:“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已知:一昼夜呼吸13500次,一昼夜等于28宿,一宿等于36分,求解:呼吸10次、270次、540次、2700次各需要几宿几分?
    正确答案:0.75分、20.2分、40.3分、5宿21.6分。
    《中医大学生基本功训练丛书-临床常用数据精选》记载道:“成人不同体位呼吸频率:卧位14-16/min,坐位16-18/min,立位18-20/min;休息时15-18/min;成人女性比男性稍快2-4/min。…… 正常脉搏。1. 成人脉率:60-100/min,平均72/min;2. 婴儿脉率:安静时130-150/min,睡眠时70/min,哭闹时180/min; 3. 老年人脉率:老年人较慢,平均55-60/min。”由《五十营》推导出的脉搏数37.5次严重偏低,低到必死无疑的程度。
    《临床常用数据精选》记载道:“(脉搏)传导速度:7-10m/min。”由《五十营》推导出的血气运行速度约为1.3 m/min。
    初中《生理卫生》第四章有关血液循环的内容中提到:血管中的一滴血通过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约需20秒。按这个速度计算一下:一天之内血液循环次数约为4300次。由《五十营》给出的一天之内血液循环次数为50次。
《临床常用数据精选》记载道:“脉率与呼吸的比率:新生儿3:1,<5岁3:1-4:1, 5-12岁4:1,成人4:1。” 由《五十营》给出的脉率与呼吸的比率为4:1。
    综上所述,《五十营》除了脉率与呼吸的比率这个数据正确之外,其他一大堆人体生理数据都是错误的。
    23、《黄帝内经》理论是我国医学初级起步阶段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中说:“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踈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焫。故炙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跻,故导引按跻者,亦从中央出也。 ”
    说明岐伯当时眼界非常狭小。只看到我国地域,没有看到世界各地。如,澳大利亚就是四面环海。英国也是四面环海,土耳其东方就不是海滨傍水。智利是西部海滨傍水,东面是山。我是说《黄帝内经》中的这一段理论不能实用于世界各地。这说明岐伯(当时医学家的代表)的医学理论很狭隘,他的医学理论也是初级起步阶段。所以有人吹捧《黄帝内经》博大精深,深奥莫测是错误的。
     24、平人绝谷的荒谬
    《黄帝内经-灵枢-平人绝谷》全文也不长,转录如下:“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 伯高曰:臣请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慓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故肠胃之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这一段话漏洞很大。首先,“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和“肠胃里的东西七天才能排泄干净”前后矛盾。众所周知,胃很容易填满,但是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肠虚”却需要七天的时间,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除非饿死,肠子永远都不会空虚无物。其次,如果正常人一天吃掉的食物(三顿饭加在一起总该把胃填满了)需要七天才能排光,那么正常人在正常饮食条件下不到七天就得撑死,比绝食死得还快。我敢赌一块钱,黄帝内经的作者绝对没有连续实测过正常人一天的排泄量。
     25、光看颜色深、浅不能确定死期   
    《黄帝内经•玉版论要》中说:“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心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天面脱不治,百日尽已。”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若颜色浅的,表明病情尚轻,可以用“汤液”来调理,约十天就会痊愈;颜色深的,反映病势较重,就需要服刚药剂来治疗,约二十一天就能恢复健康;如果颜色过深而晦暗的,说明病势已很严重,必须用药酒来治疗,大约一百天才能治好;假如患者面色枯槁无华,面庞削瘦,就是不治之证,拖延到一百天,气血枯竭,人就要死亡。”
    这一段说的不妥,因为几日几日死要看是什么病,病的情况和治疗及护理等情况来定,不是一看颜色深、浅就能确定的。
(待续)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0 14:55
       按照西方科学的标准,《内经》的错误可千可万,何止100!伤寒论、温病学、脾胃论……皆然!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9-20 15:32
首先对先生下功夫研究《内经》表示感谢。我先分析一下你的网名,中和固然好,致极就必然会走向反面。这就是你的性格。我们对待古人或中医,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厚今薄古,也不能以古非今。更不能用西医去衡量中医。比如你否定中医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认为一个小小的胆囊哪有这样大的功能,显然是不懂中医,用西医对照中医……。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5-9-20 15:59
先生,挑《内经》错误100条,精神可嘉,且把“故须不生焉”之“须”放在首位,看来有点稳操胜券,对于“须”,你理解为“胡须”,令人感到诧异!如果不是文字功夫不到家,就是故意错解。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5-9-20 20: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5-9-20 20:57
岳毅科 发表于 2015-9-20 20:15
一万多字的经典,就有一百处错误。平均每一百字就有一处错误。
究竟是故人之错,还是今人之错?

宋林亿新校正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本,计81630文;
南宋史崧校正本《灵枢经》,计65388文;
合162篇共147018字。

注:以上为篇名+正文字数,各版本会有少量出入。
----------------------------
请问岳砖家,“一万多字的经典”这个数据是哪儿来的?你是不是不说点瞎话这日子就过不下去?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9-20 21:24
从《<黄帝内经>100错》可以看出作者的学养,一是,井蛙观天,以为掌握的那点粗浅西医知识就是科学的全部;二是,头脑简单,望文生义,不求甚解;三是,胆大不嫌寒碜,也不怕别人笑他无知。


因为满篇都是垃圾,对垃圾又不必一一翻看,指出一两点就行了。所谓的错误,一是,中西医比较来说内经错了;二是,内经自身矛盾。


1、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
作者都不到中医的气血是什么东西,何来用西医的雄激素来指责?
作者有本事引经据典解释清楚气和血的概念内涵吗?


3、《素问·宣明五气》肺为涕,《素问·解精微论篇》泣涕者脑也,
作者有本事把两篇题目破题吗?都不知道篇名说的是啥,能理解什么?
《素问·解精微论篇》:“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这句话才是关键,告诉读者甭瞎理解。中医是临床医学理论,是为了治疗的。知道涕者脑也也没用,也得按着内经构建的理论,从肺上治疗。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9-20 22:03
现在很多人都观注中医是好事,问题是半路出家甚至算不上也敢品评中医。可见得俗话说的无知者无畏有道理!
作者: 中和极致    时间: 2015-9-21 10:07
                一门学科,特别是严谨的医学学科的经典,有上百个错误,而且很多是现在看来极端荒唐的错误,居然还有人认为是可以容忍的,是正常的,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请回帖的人看一看,整个世界,各门科学的学科,有没有这种奇怪的现象,这种奇怪的逻辑?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9-21 10:26
一看你就是科学崇拜者。科学只是一种方法,并不代表正确。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拿中医说事,你也不倒外。可以说你根本就不是学中医的,因此没有资质评价中医。中医博大精深,你懂多少?毛泽东说.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而不是像你,中医有多少错。按照你的观点,世界名著《本草纲目》科学吗?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5-9-21 10:29
中和极致 发表于 2015-9-21 10:07
一门学科,特别是严谨的医学学科的经典,有上百个错误,而且很多是现在看来极端荒唐的错误 ...

“须”,你解释为胡须,你也不怕别人笑话,岂不是你说错误就是错误?天下岂有此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1 10:30
      2000年前的罗马、希腊、埃及、中东还处于奴隶社会!秦汉时期中国已经是成熟的封建社会,欧洲还没有一部著作能够与《内经》、《伤寒杂病论》相比!
    你拿现代人与2000多年前相比!什么逻辑?!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5-9-21 10:34
古人再糊涂,也能看清楚女人不长胡须。即使是傻子也能看清楚女人不长胡须,所以你不要把你错误的理解说成古人古人的本意。强奸民意的做法不好。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9-21 10:35
《黄帝内经》多少错,这样的文章前几年就见到过,一些网站论坛里攻击中医也常引用,支持者与攻击者也曾有激烈的争论。楼主的首帖,可能是流传的某一个版本,或者是楼主的首创,这关系不大。因为首帖里提到的内容是明明白白放着,作为中医专业人士,如何评判这些内容、如何判断正确与错误、如何用客观理性的态度认识《内经》,是大家都应该注意的。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9-21 11:25
《黄帝内经》有部分内容在现在看来不正确这与中医没有多大关系,中医历来主张传承创新。就像一个伟人犯错误一样,并不影响其伟大。也像一个很优秀的市民样,再优秀也是凡人。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1 17:36
作为医学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对《内经》进行研究。即其中的精华,要坚决地吸取之;其中的糟粕,也要不折不扣地抛弃之。只有如此 , 中医学才会越来越完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1 18:01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21 09:36
作为医学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对《内经》进行研究。即其中的精华,要坚决地吸取之; ...

   人家以西方科学为标准,内经中可以找到10000个错误,人家看了书。你废除五行,根本没有看内经原文,你连自己废除掉的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只顾了摇旗呐喊,不知道喊的是什么!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1 18:0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21 14:01
人家以西方科学为标准,内经中可以找到10000个错误,人家看了书。你废除五行,根本没有看内经原文,你 ...

我管他用谁的标准干什么?谁的对解除或减轻病患有益处,谁的就是好东东。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1 18:22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21 10:07
我管他用谁的标准干什么?谁的对解除或减轻病患有益处,谁的就是好东东。

      你们能找出内经10000条错误吗?!如果能,你们就当西医拿手术刀了!何必穿中医这张皮呢?!这可不是专指仁海先生的。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9-21 20:24
请读读《内经时代》及《补注》,或有答案!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9-21 21:47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5-9-21 23:11 编辑

王太仆注释《黄帝内经》成名说明了啥?注名著才能成名医。古代医家也不傻,很多如杨上善,马莳等都成为名家。主要是他们找准了方向,他们在传递正能量。而不像当今一些水平低,不懂中医的人,就只会挑点错,或者只认什么正确的人,永远没有古代中医名家境界。
作者: 年轻的老中医    时间: 2015-9-22 09:41
对牛弹琴,累。中医不是每个人都懂,皇帝内经,不是那个都能懂。
作者: 中和极致    时间: 2015-9-22 10:04
年轻的老中医 发表于 2015-9-22 09:41
对牛弹琴,累。中医不是每个人都懂,皇帝内经,不是那个都能懂。

          别都说空话,有能耐的,贴出个“《黄帝内经》100不错”或“《黄帝内经》100正确”不就有说服力了吗?
      以理服人,真理是不可战胜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2 10:55
中和极致 发表于 2015-9-22 02:04
别都说空话,有能耐的,贴出个“《黄帝内经》100不错”或“《黄帝内经》100正确”不就有说服力 ...

    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2 10:59
      欧几里德公理、牛顿力学、进化论、资本论、相对论、矛盾论、邓小平理论、西医也能够找出100个,1000个错误,你信不信?!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9-22 11:00
不用说,二千余年来,中医人都把《黄帝内经》奉为经典准绳,通过学习,掌握了中医生存论,天地人三才以及阴阳五行,治未病等养生防病治病理论,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作出了贡献!包括你的先祖和你……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9-22 13:27
这个是原创吗?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9-22 13:36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5-9-22 13:39 编辑

能够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挑出错误一百处之多,这个读者有心,不简单。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9-22 13:49
在坛子里不可能讨论全部一百个错误,请原创作者随便从这一百个错误中举出一个另外发个帖子吧,咱们一块儿学习一下。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9-22 13:57
原创作者是西医,西学中吧?幸会。
作者: 中和极致    时间: 2015-9-23 10:11
      26、一年四季没有不应该刺的部位和俞穴   
   
《黄帝内经诊要经终论》中说: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剌冬分,邪气著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堕。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 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时寒。 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冬刺秋风,病不已,令人善渴。
   
以上说法是不妥的!因为一年四季没有不应该刺的部位和俞穴。当然,就没有春天刺到了夏天应该刺的部位或俞穴就会如何如何。……   
     27
、病人作梦不能根据病来做梦,有什么病就做什么梦   
   
《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中说: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此说法不妥!有什么病就做什么梦,这是经不起验证的。所以我说上面说法不准。
     28
、痈肿的原因可能多种,不绝对是寒气   
   
《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中说:此寒气之肿
   
此说法不妥,痈肿的原因可能多种,不绝对是寒气。即使中医也有说痈肿是毒火所致,不能简单说是寒邪之气侵伤人体所致。
     29
、玉机真脏论中说的病传和死期是不准的   
   
《黄帝内经玉机真脏论》中说: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
   
玉机真脏论中说的病传和死期是不准的。病传不一定按玉机真脏论中说的病传顺序和方式来传。这在临床中医生是有体会和经验的。他说什么病什么时间死推算的也不一定,这个推算也是错误的。
     30
、脏、腑概念的原则都不要了   
   
《黄帝内经三部九候论》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我说,《黄帝内经》一书有个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好凑数。什么叫凑数呢?凑数就是前面说什么什么多少,后面不够也要凑上多少多少。如,脉之九候,以相应地上的九州。再如,地上的九州相应人的九脏地球上(世界上)不光是九州,还有很多,不提。只提九州,为了凑数。再如,地上的九州相应人的九脏。,本来不够九脏,为了凑上九,把膀胱、胃、大肠、小肠四个腑也说是脏,而且还美其名曰四形脏,肝、肺、心、脾、肾五脏说成是神脏。请问,膀胱、胃、大肠、小肠它们到底是腑还是脏,按《黄帝内经》一书中说的脏和腑的概念是不同的。在《黄帝内经》同一书中,一会说膀胱、胃、大肠、小肠是腑,一会又说膀胱、胃、大肠、小肠是脏。为了凑数,脏、腑概念的原则都不要了。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5-9-23 18: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和极致    时间: 2015-9-24 10:05
      41、疟疾的治疗还是用药来治疗为好   
   
《黄帝内经刺疟篇》中说:足太阳之疟,……
   
疟疾的治疗还是用药物来治疗为好,用针刺不如用药物治疗好!在《黄帝内经》时期医学还是刚刚起步阶段,可能还没有找到治疗疟疾的中草药,所以刺疟篇着重讲用针刺治疗疟疾病。这是条件的局限性所造成的。
     42
、不能因感受风邪的日期不同,患的病就不一样   
   
《黄帝内经风论篇》: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这种以某日某日感受风邪而分类患病不一样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是错误的!因为不能因感受风邪的日期不同,患的病就不一样。
     43
、脾和胰是两个脏器,功能也不一样!  
   
《黄帝内经厥论篇》: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脾的功能是主管输送胃中的津液营养,
   
脾的功能不是运转水谷津液营养,古人把脾和胰混淆不清。有的说脾象舌形(是指胰脏)有的说是象马蹄形(是指脾脏)。其实,脾和胰是两个脏器,功能也不一样。现在知道了,就要纠正过来。
     44
、糖尿病用兰草是治不好的!   
   
《黄帝内经奇病论篇》中说: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消渴病用兰草是治不好的!如果用兰草能够治好,那就不会有这么多糖尿病患者了。
    45
、主谋虑、主决断的是脑脏   
   
《黄帝内经奇病论篇》: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
   
《黄帝内经白话文》解释说: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诸谋虑取决于胆,
在这里又提出了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肝不主谋虑、胆不主决断。主谋虑、主决断的是脑脏(脑是脏,不是奇恒之府)。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4 11:42
中和极致 发表于 2015-9-24 02:05
41、疟疾的治疗还是用药来治疗为好   
    《黄帝内经•刺疟篇》中说:“足太阳之疟,……”
...

       你的祖宗生到现在,就好了!你再晚生2000年,那就更好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9-24 13:25
李先生生气了?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5-9-24 13:50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5-9-24 14:07 编辑

14、心不主神明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证明人的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都由大脑中产生。心不能产生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不能神明出焉。有人说,中医的心不等于西医的心。那么请问中医还要不要科学和真理,如果要真理,那就是脑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都由大脑中产生。如果不要科学和真理,那就可以心主神明,也可以说肝主神明、肺主神明等等。反正不用科学为依据。为什么《黄帝内经》中说:“心者,神明出焉。”因为黄帝内经时期,科学不够发达,人们错误地认为是心主神明,不知道是大脑主神明。所以人们说话都是“心想事成”和用心想一想。这个错误延续至今。当然也有人知道了是大脑主精神意识和智能才华。所以,有人改为你用脑想一想。还有人说你大脑进水了,说这个人笨,反应不灵敏。

~~~~~~~~~~~~~~~~~~~~~~~~~~~~~~~~~~~~~~
新陈代谢不了,如何主神明

知道中医的什么,神明是什么吗?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5-9-24 15:01
中和极致 发表于 2015-9-24 10:05
41、疟疾的治疗还是用药来治疗为好   
    《黄帝内经•刺疟篇》中说:“足太阳之疟,……”
...

先生可知兰草为今之何物?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5-9-24 15:12
“心主血脉而神明出焉”,岂是用西化思维能理解得了的!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5-9-24 16:31
中和极致 发表于 2015-9-20 02:38
16、胆不能决断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我说,胆 ...

贴得好!支持先生!请继续。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5-9-24 16:39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9-20 07:59
先生,挑《内经》错误100条,精神可嘉,且把“故须不生焉”之“须”放在首位,看来有点稳操胜券,对于“须 ...

想听听老朋友是怎样用杨氏训诂法来解释“须”的?不要弄出笑话啊!杨教授请了。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5-9-24 18:10
罗鸿声 发表于 2015-9-24 16:39
想听听老朋友是怎样用杨氏训诂法来解释“须”的?不要弄出笑话啊!杨教授请了。

想听啊,需要入场费。然后就知道谁在弄笑话了。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5-9-24 22:30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9-24 10:10
想听啊,需要入场费。然后就知道谁在弄笑话了。

杨教授钻到钱眼里去了!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5-9-24 23:00
罗鸿声 发表于 2015-9-24 22:30
杨教授钻到钱眼里去了!

不要钱,但是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只要你敢答应条件,就可以讲。
作者: 罗鸿声    时间: 2015-9-24 23:01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9-24 15:00
不要钱,但是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只要你敢答应条件,就可以讲。

什么条件?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5-9-24 23:23
罗鸿声 发表于 2015-9-24 23:01
什么条件?

1、回答《 河北中医学院教授杨鹏举在反中医人士的挑战下落荒而逃》这个作者是谁?
2、回答反中医人士具体人名 。
3、我解释后,如果你拿不出证据来反驳我,请你立即离开属于中医的论坛。反之,我解释不了,我则离开中医论坛。且以后不允许来穿马甲来属于中医的论坛(针对双方)。
  列出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都必须满足,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15-9-24 23:37
希望楼上各位都要注意语言分寸!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5 21:26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25 13:27 编辑

          请中和极致先生看看,以下的话能够找出几个错误?

【说穿了,肝郁,就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及一定量的胆汁溢入血液循环中对有关脏器组织及情志方面产生的影响,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反映。】
      2、有关热入心包的问题
    是外感热病入脑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痰浊蒙蔽心包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
     【然而,中医学在心脏气血虚衰及血行不畅的情况下,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则比西医大大地丰富。中医在治疗头面四肢、胸腔、腹腔血流欠畅状态下发生的病变,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无一不与加强心脏功能、间接地利用各种手段,扩张病变处血管,有效增加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关。这是中医的很大优势,也是西医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可以说,在心脏生理病理的解释及其诊疗方面,除去五行学说后,中医只有利,没有弊】
                              


作者: 中和极致    时间: 2015-9-26 10:12
46、针刺能不伤及皮吗?
    《黄帝内经•刺要论篇》中说:“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虐,泝泝然寒栗。 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 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 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 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胻酸,体解〓然不去矣。
    以上说法有的地方说的不妥,因为你要针刺必然要伤及皮、肉、但不要伤及筋、血管、神经,更不要伤及内脏,这是必须要注意的。如果要伤及内脏就很容易发生医疗事故。
     47、《黄帝内经•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黄帝内经•刺禁论》:“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说法是荒谬的!如果用东方、西方来解释则是牵强附会。因为人面南而立是左东右西,如果人要面北而立可是右东左西了。可想而知,面东而立,是左南右北;面西而立,是左北右南。
    48、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黄帝内经•缪刺论》中说:“以月死生为数,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疾病不能因为初一就须扎一针,……十五就需要扎十五针。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49、针刺违反了四时不能引起那些疾病   
    《黄帝内经•四时刺逆从论》中说:“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著,令人腹胀。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亻亦);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怒;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凡此四时刺者,大逆大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薄,必审九候,正气不乱,精气不转。
    帝曰:善。刺五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伤人五脏必死,其动则依其脏之所变,候知其死也。”
    以上两段说的都是错误的!因为针刺违反了四时不能引起那些疾病。我通过临床治疗疾病,什么时候都针刺,什么时候也都治疗各种各样疾病。只要不扎禁针的疾病,不扎禁针的穴位,不扎错穴位,就不能产生不良后果。
    另外,即使针刺到五脏(其实是脑、心、胰、肝、肺、肾、脾、七脏)也不象上面说的那样,刺中心脏一天就要死亡;刺中肝脏五天就要死亡;刺中肺脏三天就要死亡……
     50、《黄帝内经•标本病传论》说的不妥  
    《黄帝内经•标本病传论》中说:“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肺病喘咳,三日而胁支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肝病头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酸;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脾病身痛体重,一日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闭。五日身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昳。
    以上说法不妥!因为疾病的传变不一定按上面传变程序去传变。另外,传变日期也不是象上面说的那样一成不变。疾病的演变过程和日期要按造疾病的性质、程度、日期、病人的体质和治疗情况等等情况的变化来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一个病,有的人就好的快,有的人就好的慢,还有的人就病重死亡了。另外,病人死亡的时间也不是象上面所说的那样。什么病就得什么日期和什么时辰死亡。同样一个病,什么时辰都有死亡的。所以,《黄帝内经•标本病传论》说的不妥。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9-26 10:39
真不知道如何评价该文作者,明显是拿着小学算术课本,在挑解析函数的错。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6 17:39
      请中和极致先生看看,以下的话能够找出几个错误?


【说穿了,肝郁,就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及一定量的胆汁溢入血液循环中对有关脏器组织及情志方面产生的影响,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反映。】
      【2、有关“热入心包”的问题
    是外感热病入脑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 “痰浊蒙蔽心包” 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
     【然而,中医学在心脏气血虚衰及血行不畅的情况下,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则比西医大大地丰富。中医在治疗头面四肢、胸腔、腹腔血流欠畅状态下发生的病变,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无一不与加强心脏功能、间接地利用各种手段,扩张病变处血管,有效增加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关。这是中医的很大优势,也是西医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可以说,在心脏生理病理的解释及其诊疗方面,除去五行学说后,中医只有利,没有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6 18:16
          另外,即使针刺到五脏(其实是脑、心、胰、肝、肺、肾、脾、七脏)也不象上面说的那样,刺中心脏一天就要死亡;刺中肝脏五天就要死亡;刺中肺脏三天就要死亡……
===========================================
       回复:
     先生是不是有实际经验?或者动物实验证据!?请先生明示!
     你知道不知道《内经》时代使用的针灸针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6 18:42
      
    脾的功能不是运转水谷津液营养,古人把脾和胰混淆不清。有的说脾象舌形(是指胰脏)有的说是象马蹄形(是指脾脏)。其实,脾和胰是两个脏器,功能也不一样。现在知道了,就要纠正过来。
=======================================
      回复:
    心肝脾肺肾全部应该废除!现在知道了,都要纠正。请先生纠正过来!如果先生纠正不过来,还是按照内经的说法吧!
    一滴水可以透视太阳,你是用西医为标准,对比内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6 18:59
中和极致 发表于 2015-9-26 02:12
46、针刺能不伤及皮吗?
    《黄帝内经•刺要论篇》中说:“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 ...

        指出错误,嘴皮子一动,眨眼的功夫,就放出来了!请先生向仁海先生学习,提出改正的意见!如果提不出来改正的意见,还是按照《内经》的说法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6 19:13
      
   【 以上说法不妥!因为疾病的传变不一定按上面传变程序去传变。】
================================================

     回复:
    请先生拿出一个正确的说法!不能只说不妥!
    请先生拿出【疾病的正确的传变程序】。西医的疾病也行,例如:感冒,或者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者基因病……。中医的伤寒、温病秉承《内经》,还有个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不用先生劳神了!
    如果拿不出来!那不是空口说白话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6 19:17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7 08:07
       50、《黄帝内经•标本病传论》说的不妥  
    《黄帝内经•标本病传论》中说:“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肺病喘咳,三日而胁支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肝病头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酸;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脾病身痛体重,一日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闭。五日身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昳。
    以上说法不妥!因为疾病的传变不一定按上面传变程序去传变。另外,传变日期也不是象上面说的那样一成不变。疾病的演变过程和日期要按造疾病的性质、程度、日期、病人的体质和治疗情况等等情况的变化来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一个病,有的人就好的快,有的人就好的慢,还有的人就病重死亡了。另外,病人死亡的时间也不是象上面所说的那样。什么病就得什么日期和什么时辰死亡。同样一个病,什么时辰都有死亡的。所以,《黄帝内经•标本病传论》说的不妥。
=======================
      回复:
    就先生这一段话,就有十几处错误!要不要给先生逐一找出来?
    请先生表个态!我给你指出来!
    不敢表态,就是默认了,中止你的胡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7 08:23
      你一辈子能看好几个病?能看几个病人?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你看了多少?看懂了多少?中国古代医案你看过没有?……,你那可怜的一点点从中国古代医学里的牙缝里掉出来的渣渣,能和2000多年的知识海洋比较?!西医你懂多少?西医理论中哪些是错误的,你知道多少?!半瓶子西医,也敢拿出来炫耀!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5-9-27 10:0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27 08:23
你一辈子能看好几个病?能看几个病人?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你看了多少?看懂了多少?中国古代医案你 ...

第四个辩题是您出的吗?若的话,快写辩题帖发给管理

作者: 中和极致    时间: 2015-9-27 10:59
      51、《黄帝内经》是不完整不全面不准确的
   
在《黄帝内经》中只提五脏六腑,还提心包、命门、膏肓所谓脏腑之类的器官。没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胰脏等器官。因为当时古人还不知道人体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胰脏等器官。或者知道有,但不知道这些器官有什么功能。所以只字不提。你想啊!他要知道能不提吗?拿你来说,你要写书,知道的你能不写吗?
    52
、用望、闻、问、切四诊来猜测内脏疾病是不科学的
     
那时科学不发达,非常落后,只能用望、闻、问、切四诊来猜测内脏疾病。这四诊方法是时代落后无奈之举,是时代局限性造成的。就像解放前人们不能上月球一样,科学发展了,人们就可以上月球了。还像现在人们不能上火星一样,是时代局限性造成的。将来科学再发展人们就可以上火星了。
    53
、黄帝内经时期仅仅是药物研究的起步阶段
   
《黄帝内经》一书中只提到几个简单的药方,说明那时对药物还知之甚少。同时也说明黄帝内经时期是药物研究的起步阶段不能捧得过份,说什么博大精深,深奥莫测的。
    54
、《黄帝内经》时期有的穴位治什么病还没有研究透测
   
虽然《黄帝内经》时期,研究砭石、针灸治疗疾病较多,但有的穴位治什么病还没有研究透测。直到现在研究的也没有穷尽当时只能算是起步。
    55
大气举之的说法是错误的  
   
《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中说: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大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这一段意思说,黄帝问岐伯,大地它在太空中间依靠的是什么呢?岐伯回答说:是空间的大气把他举起来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那时人们还不知道宇宙间有万有引力的现象。所以说是是空间的大气把他举起来的。其实是万有引力的作用,所以我说它的说法是错误的。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9-27 16:04
中和极致 发表于 2015-9-27 10:59
51、《黄帝内经》是不完整不全面不准确的
    在《黄帝内经》中只提五脏六腑,还提心包、命门、膏肓 ...

55、 “大气举之”的说法是错误的  
    《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中说: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大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这一段意思说,黄帝问岐伯,大地它在太空中间依靠的是什么呢?岐伯回答说:是空间的大气把他举起来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那时人们还不知道宇宙间有万有引力的现象。所以说是是空间的大气把他举起来的。其实是万有引力的作用,所以我说它的说法是错误的。
=============================================
这种人可以信口开河,你要是反驳他要做两件事儿,一是,得引经据典,录写大量资料,让他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二是,得给他普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让他知道科学比他井口的天大得多。
信口开河的一句话,反驳者可能得写一本书。不轻易回复,这种人还以为大家无法驳斥,而沾沾自喜。


就说这个无知无畏的大气和引力说法,第一,祖宗说的气不是他认为的空气,而是由道产生的让太虚旋涡样运动的德气,玄牝之门谓之天地根。
第二,相对论认为万有引力是时空弯曲的一个现象,而现代宇宙学认为没有黑洞,就没有宇宙各部分的圆周样运动,引力仅仅是圆周运动的一个分量。说矢量他也不懂,说了也白说,只能按着他的智力水平说大白话。


无知并不可怕,无知到了不要脸的程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就很可怕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7 17:05
中和极致 发表于 2015-9-27 02:59
51、《黄帝内经》是不完整不全面不准确的
    在《黄帝内经》中只提五脏六腑,还提心包、命门、膏肓 ...

        我说你是个智障,因为你和你的老婆结婚的时候,没用给您的孙子起名字,你不知道您的孙子姓什么!也不知道您的孙子是不是患遗传性疾病,所以,你是个智障!有缺陷嘛,当然是智障了!
        因为2000年前的内经,不知道前列腺之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7 17:18
     搞泛泛系理论的融智先生,你老老实实的在硅谷搞科研吧!你不是曾经是“活用经络”版块的第一版主雨恋吗?为什么不干了?一个荒唐的取嚏法都看不出来,还来这儿掺乎什么?  发表于 6 小时前 IP:114.233.156.38
==============================================
      回复:
     说你智障,智障就来了!
     我从来没有到过其它论坛!你是个智障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7 17:23
          《内经》不知道睾丸、前列腺、精子之类,但是能够治疗许多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你的父母也不知道……,照样能够生出你来!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7 20:23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27 12:30 编辑

      
    54、《黄帝内经》时期有的穴位治什么病还没有研究透测
    虽然《黄帝内经》时期,研究砭石、针灸治疗疾病较多,但有的穴位治什么病还没有研究透测。直到现在研究的也没有穷尽当时只能算是起步。
========================================
     回复:
   《黄帝内经》与现代科学对于经络都没有研究透彻错误是等同的!!可是中医能够运用针灸治病,而现代科学不会使用针灸治病那个高明?!哪个博大精深?!哪个先进,哪个落后?!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7 20:44
       所以只字不提。你想啊!他要知道能不提吗?拿你来说,你要写书,知道的你能不写吗?
==============================================

        男女结婚的时候,如果知道生出来个智障,他们能说吗!?说出来,智障就生不出来了!马后炮嘛!用现在批评过去,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7 21:4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27 16:44
所以只字不提。你想啊!他要知道能不提吗?拿你来说,你要写书,知道的你能不写吗?
============= ...

不是批评过去,而是批评还把过去错误的东西当“经典”的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7 22:15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27 13:44
不是批评过去,而是批评还把过去错误的东西当“经典”的人。

         《内经》没有把经络按照解剖学是清楚,就是100个错误中的一个!
       “痰浊型外感热病侵入大脑”修正了《内经》!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7 22:42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27 18:15
《内经》没有把经络按照解剖学是清楚,就是100个错误中的一个!
       “痰浊型外感热病侵入 ...

病了,得治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7 22:54
        痰浊型外感热病侵入仁海大脑……没有人能够治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7 22:5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27 18:54
痰浊型外感热病侵入仁海大脑……没有人能够治疗!

风温,是春天风多,所以才叫风温。——想笑死我们中医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7 23:0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27 14:56
风温,是春天风多,所以才叫风温。——想笑死我们中医呢!

    那不是仁海概念直接对接的结论吗!大笑话!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7 23:02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9-27 19:04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27 19:00
那不是仁海概念直接对接的结论吗!大笑话!

秋天风多,怎么不接到秋天去?确实是个大笑话。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7 23:05
直接概念对接创造出来的无数个大笑话!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7 23:14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27 15:02
秋天风多,怎么不接到秋天去?确实是个大笑话。

    秋天,得的是痰浊型外感热病;春天,得的是外感热病侵入大脑。不一样!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7 23:19
     还有一个肝气郁结就是胆汁淤积,胆结石。妇女月经不调与胆结石互为因果!月经不调可以引起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8 00:0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27 19:19
还有一个肝气郁结就是胆汁淤积,胆结石。妇女月经不调与胆结石互为因果!月经不调可以引起胆汁淤积性 ...

还不懂得吧?还需要努力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8 05:42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27 16:05
还不懂得吧?还需要努力哟

            大笑话,哪个不懂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8 06:17
        请中和极致先生,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不要掩耳盗铃,闭着眼睛只管粘贴!
      举一反三,你的帖子可以指出1000个错误!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9-28 06:5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28 01:42
大笑话,哪个不懂啊!

不懂,可以装呀!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8 07:13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27 22:53
不懂,可以装呀!

  那就是仁海先生了!
痰浊型外感热病,不就是装出来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9 07:32
      不要当《西游记》中的唐僧了,是非不分,对错不辨。一部荒唐经,误导和迟滞了二千多年的中医,真的想让中医灭亡吗?还有荒唐的取嚏法、推腹法、跪膝法等等,伤害了多少善良的人!自己却骗取了几亿的人民币。良知   发表于 21 小时前 IP:114.233.157.188
=====================================
     回复:
     《内经》、阴阳五行学说亡,则中医亡!中国亡!
      按照西医误读、误解、曲解、诋毁、诽谤《内经》,阴阳五行学说,一是无知,情有可原;二是卖国!亡国!
      清代 龚自珍《定庵续集》 里说: “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 主席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讲话, 指出: 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古人说: “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科学主义者,不要充当卖国的急先锋

作者: 中和极致    时间: 2015-9-29 10:26
     56《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中说:……上应岁星。……上应太白星。……上应荧惑星。
   
自然环境对人和万物的是有一定影响,但与天上的金星、火星、水星影响不大。说的有些遥远,不太贴边。
     57
、《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中说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中说的是主要记录了六十年内,六气司天、在泉、五运主岁时的气象、物候、灾异变化规律,这个规律说的不是那么正确的。因为气象、物候、灾异变化要根据日月星辰和我们地球变化有所变化。如植被,过去树木的砍伐,现在的保护森林,人口的增长,地球植被发生了变化,气候、物候、灾异等必然都有不同的改变。所以,《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中说的六十年内,六气司天、在泉、五运主岁时的气象、物候、灾异变化规律是不准的。山崩地裂、火山爆发、海啸暴雨、陨石坠落都没有一定的固定的日期。不管什么司天、什么在泉、什么主岁,气象、物候、灾异不是一成不变。如,俄罗斯今年有陨石坠落,那么,在同一个什么司天、什么在泉、什么主岁的年份就没有陨石坠落。
     58
、“在三年左右,就要便为较大的疫病。的说法是错误的。
   
《黄帝内经?刺法论》中说:假令甲子刚柔失守,刚未正,柔孤而有亏,时序不令,即音律非从,如此三年,变大疫也。详其微甚。察其浅深,欲至而可刺,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阴之所注。又有下位已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疠,其法补写,一如甲子同法也。其刺以毕,又不须夜行及远行,令七日洁,清静斋戒,所有自来。肾有久痛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这一段意思是说,假如甲子年,刚柔失守,失去正常的秩序,在三年左右,就要便为较大的疫病。刚柔失守和较大的疫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在三年左右,就要便为较大的疫病。是错误的。
     59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未必正确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中说:帝曰: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又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以上说的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表面上看是对症治疗。但实际不是这么简单思维的。有经验的中医医生不会这么干的。大寒大热之病者,切忌峻猛之药,真正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寒病宜由温到热治之,热病宜由凉到寒治之。
    60
、《黄帝内经》尚不能真正探求发病的原因。
   
中医在黄帝内经时期由于科学不够发达,比较落后,所以,没有能够真正探求发病的根本原因。所以只能从表面上探求发病的原因。例如,疟疾,黄帝内经时期人们认为是风、寒、湿所致(表面上看),实质是疟原虫所致(这是真正探求发病的根本原因)。用中医的风、寒、湿所致的理论,用治风、寒、湿的中药,你能治好疟疾病吗?不能,肯定是不能!必须用杀灭疟原虫的中药(常山一类中药)才能治好!
   
再如,痈肿,黄帝内经时期人们认为是寒凝聚体内所致(表面上看),实质是毒气所致(这是真正探求发病的根本原因)。用祛寒药治疗痈肿是治不好的,你必须用引发毒气一类中药才能治好痈肿。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9 13:12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29 05:14 编辑

      
       我说你是个智障,因为你和你的老婆结婚的时候,没用给您的孙子起名字,你不知道您的孙子姓什么!也不知道您的孙子是不是患遗传性疾病,所以,你是个智障!有缺陷嘛,当然是智障了!
        因为2000年前的内经,不知道前列腺之类!也不知道疟原虫,毒气……!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9 15:17
              
   《黄帝内经》与现代科学对于经络都没有研究透彻错误是等同的!!可是中医能够运用针灸治病,而现代科学不会使用针灸治病那个高明?!哪个博大精深?!哪个先进,哪个落后?!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9 15:18
         请中和极致先生看看,以下的话能够找出几个错误?

【说穿了,肝郁,就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规律,肝脏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及一定量的胆汁溢入血液循环中对有关脏器组织及情志方面产生的影响,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反映。】
      2、有关热入心包的问题
    是外感热病入脑后所发生的病理反映。痰浊蒙蔽心包是由痰浊型外感热病入脑后所产生的病理变化。】
     【然而,中医学在心脏气血虚衰及血行不畅的情况下,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则比西医大大地丰富。中医在治疗头面四肢、胸腔、腹腔血流欠畅状态下发生的病变,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无一不与加强心脏功能、间接地利用各种手段,扩张病变处血管,有效增加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关。这是中医的很大优势,也是西医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可以说,在心脏生理病理的解释及其诊疗方面,除去五行学说后,中医只有利,没有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9 15:19
        另外,即使针刺到五脏(其实是脑、心、胰、肝、肺、肾、脾、七脏)也不象上面说的那样,刺中心脏一天就要死亡;刺中肝脏五天就要死亡;刺中肺脏三天就要死亡……
===========================================
       回复:
     先生是不是有实际经验?或者动物实验证据!?请先生明示!
     你知道不知道《内经》时代使用的针灸针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9 15:27
     到底是脑渗为涕还是肺为涕?《黄帝内经》各篇论文作者各说各话,互相矛盾。
=========================================
      回复:
     请先生給一个正确说法!如果是不出来,还是维持原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29 15:32
   50、《黄帝内经•标本病传论》说的不妥  
    《黄帝内经•标本病传论》中说:“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肺病喘咳,三日而胁支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肝病头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酸;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脾病身痛体重,一日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闭。五日身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昳。
    以上说法不妥!因为疾病的传变不一定按上面传变程序去传变。另外,传变日期也不是象上面说的那样一成不变。疾病的演变过程和日期要按造疾病的性质、程度、日期、病人的体质和治疗情况等等情况的变化来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一个病,有的人就好的快,有的人就好的慢,还有的人就病重死亡了。另外,病人死亡的时间也不是象上面所说的那样。什么病就得什么日期和什么时辰死亡。同样一个病,什么时辰都有死亡的。所以,《黄帝内经•标本病传论》说的不妥。
=======================
      回复:
    请先生说说疾病的传变程序!传变日期!
    不敢表态,就是默认了,中止你的胡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30 15:46
         
      那么,我就向仁海先生一方的科学主义者们普及一下五星!
      任何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不同的,特别是在具有不可通约性的理论体系中,同一个词汇代表着完全不同的概念。例如:肝,在中医学里是承载者阴阳五行的含义,他是金木水火土中的木,同时具有肝阴肝阳两个方面,肝是阴阳五行不可分割的肝;而西医中的肝,叫做肝脏,是由肝细胞等等构成的,与阴阳五行没有任何关系。
      太阳系是现代天文学理论中的概念,金星、土星、地球……是行星。中医学里的五星 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指代,这一点在我方的原始帖子直接说清楚了!你可以去看原贴,看不懂,敬请拜读《内经》原文。
       科学主义者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不同理论体系中的相同,或者相近似的词汇,误认为是一个概念,不加区分地在不同理论体系中进行概念直接对接,造成胡乱,甚至于笑话。例如“痰浊型外感热病侵入大脑”之类。
                                                                                                                        
       谢谢李老师的参与。还有什么疑问吗?我可以再普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9-30 15:50
       中和极致 玄虚先生的传声筒吧?  发表于 5 小时前 IP:114.233.152.215
=====================================
        说你智障,越来越智障!莫名其妙,胡拉乱扯!
作者: 中和极致    时间: 2015-10-2 10:2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30 15:50
中和极致 玄虚先生的传声筒吧?  发表于 5 小时前 IP:114.233.152.215
========================= ...

                 不要徒费口舌了!
       就像赵子龙已经把阿斗安全的交给刘备了,他还会再回到百万军中去耗费体力吗?
       我贴这个“《黄帝内经》100错的目的,就是为了电击一下少数食古不化、思维僵化的中医人;也让大部分疑惑了多年甚至几十年的中医人恍然大悟。
       就像那个”皇帝的新衣“的故事中,当天真的小孩喊出了”他身上没有衣服呀!”后,所有的人才在震惊中醒悟过来。
       世世代代、千千万万个中医人,都知道“头痛医脚”,并引以为自豪,可有谁破解了其中的所以然呢?都当了“阿Q"。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广义中医和传统中医不是一个层次的。
       不管是幕后的还是传声筒,你们说,我会和你们论辩吗?
       去看一看”《中医正见》“之一到之十,也破解几个所以然,再来发帖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10-2 11:09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10-2 03:11 编辑
中和极致 发表于 2015-10-2 02:23
不要徒费口舌了!
       就像赵子龙已经把阿斗安全的交给刘备了,他还会再回到百万军 ...


       就你这智障贴,纯粹是垃圾,看了恶心、呕吐、拉稀……!
作者: 中和极致    时间: 2015-10-3 10:24
本帖最后由 中和极致 于 2015-10-3 10:26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10-2 11:09
就你这智障贴,纯粹是垃圾,看了恶心、呕吐、拉稀……!

           你搞颠倒了吧?是你欠我的,不是我欠你的!
  自己的失误:轻言、擅杀、浮躁,导致的结局,怨谁?就像郦食其,被齐王烹了。怨韩信?怨蒯彻?怨刘邦?怨齐王?只能怨自己。过于自信,虑事不周。
  无论是韩梁之情,还是夺门之斩,都是你欠我的!
  到这儿来恶心、呕吐、拉稀,算你的能耐?
  被曹先生、玄虚先生当枪使,你的自尊何在?你的本真气质何在?连韩总统都要瞧不起你了!
  晓君你看清楚了,是什么人在一而再、再而三的玩阴的?先是来麝香咖啡和金水,接着暗通水*先生,现在又挑唆融智藏云。太掉份了!两个人再有此恶行,从此一刀两断。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5-10-3 14:08
中和极致 发表于 2015-10-3 10:24
           你搞颠倒了吧?是你欠我的,不是我欠你的!  自己的失误:轻言、擅杀、浮躁,导致的结局 ...

一刀两断不足以警醒世人,你应该以死明志。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5-10-3 14:12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10-3 17:05
中和极致 发表于 2015-10-3 02:24
           你搞颠倒了吧?是你欠我的,不是我欠你的!  自己的失误:轻言、擅杀、浮躁,导致的结局 ...

     我从来没有去过其他任何网站,我也从来没有和其他网友私下结交过!先生你认错人了!中西融合观是中国中医药论坛的成员,这个论坛的前身就是中国中医药论坛!我从来没有去过其它论坛!不要张冠李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10-4 16:35
中和极致 发表于 2015-10-4 08:04
不要装糊涂了!
      这个话题中参与的人,只有杨鹏举和河间金栋是临时过客,不大明白,其他人都 ...

       真是天方夜谭,我根本不知所云!
    先生可以到本论坛的个人专栏中,找到中西医融合观个人专栏,看看我在中国中医药论坛发布的那些文章!
    先生也可以询问各大版主,看看我是不是到过其它论坛?!
    如此……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10-5 12:09
中和极致 发表于 2015-10-5 03:51
第十六章 决断!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于谦就是这样训斥徐珵的。  他 ...

      智障到了利令智昏!
    莫名其妙!
    继续灌水!转移视线,掩盖失败!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5-10-5 12:1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10-5 12:09
智障到了利令智昏!
    莫名其妙!
    继续灌水!转移视线,掩盖失败!

我给你打电话,怎么不接呢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