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中医科学化幼稚可笑(本文属于转发)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鬼谷子    时间: 2015-8-19 11:27
标题: 中医科学化幼稚可笑(本文属于转发)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5-8-20 00:26 编辑

樊代明:医学≠科学
2015-08-13 陈芸 中欧医管
这是一场令人折服的演讲。在场的听众无不凝神倾听、频频叫好。被折服的,不仅仅是讲者敏锐精辟的思路、幽默风趣的台风、妙语连珠的口才,更是折服于一名医者对医学本质的思索、对当下困局的剖析、对未来方向的点拨,像是给心灵一次醍醐灌顶般的洗礼。
——编者按  

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诗句中感叹,在很多人眼里,科学似乎是“无所不能”,拥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能力;而医学则有着太多的“无能为力”,充满“华佗无奈小虫何,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无奈。

那么,我们能否用强大的科学来推动医学、用科学的标准要求医学?科学和医学的“结合”,是对还是错、是利多还是弊多?在2015年中国心脏大会(CHC)期间,著名消化病学专家、第四军医大学樊代明院士带来医学与科学的思辨。


樊代明院士在报告现场

科学“看”医学,太刻板


“医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没有正确答案。”樊代明院士首先强调,“但我们有必要认清,医学不是单独的科学,也不是纯粹的哲学。医学充满科学和哲学,同时包含了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心理学……众多范畴。”医学是格物致知的唯物主义,而医学是知人扶生的以人为本;科学具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性,而医学要充分考虑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独特性。

以个体和群体为例,科学研究的每一个“个体”是相等的,1+1=2;而医学研究并非如此。由于个体的异体性、异质性、异现性,同病不同症(如感冒)、同病不同害(如HP感染)、同病不同果(如乙肝)、同药不同效(如降压药)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把不同的个体相加到一起,未必就是“群体”。科学认为“局部组成整体,整体分成局部”,而医学则不能进行简单的拆分组合。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临床试验经过严格纳入、排除标准后得到一个群体,将这个群体中得到的结论推而广之——这样的“循证依据”究竟说服力如何,能不能拿来就用,恐怕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科学“评”医学,太武断


很多人认为,科学是研究物质的,是“科学的真理”。甚至认为,西医是讲“物质”的,所以是科学的;中医是讲“功能”的,因此不一定科学。殊不知,生命是物质和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特殊功能。没有功能,生命的物质也就毫无意义。科学的“物质不灭”,在医学的“生死有期”面前,是多么苍白无力。因此,用绝对的科学评判医学,也只能是盲人摸象。

樊代明院士指出,医学包含科学的道理、原则、方法,同时还具备很多科学没有的东西。比如科学讲究结构,认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打不开,就是钥匙不对。而医学虽然有类似的“锁钥结构”,比如酶和底物、受体和配体、抗原和抗体、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但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功能。

在机体内,这些结构必须通过特定的构型才能发挥功能,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出现同分异构、同构异功、同功异构的情况,导致“一把钥匙开几把锁”、或者“几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情况。——这种复杂又精密的“原装构型”,在体外是无法模拟的,也是单一的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


科学“做”医学,太片面


在研究方法层面,很多科学实验是基于体外研究进行,从“体外”到“体内”,这一字之差如果盲目用于医学,其结果则可能是天壤之别。

樊代明院士做了一个统计,2014年全球发表的肿瘤相关SCI论文中,78%是在肿瘤细胞系进行,9%是在动物肿瘤模型上进行,5%是动物移植瘤,只有8%是散发肿瘤人群中进行。是否有人考虑,将肿瘤细胞从机体中分离出去培养,它只能代表一个单细胞生物,与机体复杂的内环境相差甚远,能代表人体真实的“肿瘤”发生、发展、凋亡过程吗?同样的道理,将肿瘤细胞强行接种在人为培养的动物模型上,甚至不能原位接种,其说服力也是有限的。

“老鼠身上见到的阳光,未必带给人类温暖。”樊代明院士用生动的比喻提醒,脱离了人体的真实状况,用纯粹的科学思路得到的医学结论,仅供参考。

治疗疾病,并不是要修复某个分子,而是要从总体上改变疾病状况,并且随时调整。面对复杂的临床情况,我们应当学会“从没有药效中找疗效”,“从没有药理中找道理”、“从老药中找新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最终目标。



回归:以人为本,用心行医


直接与间接、客观与主观、数据与事实、证据与经验、生理与心理……在医学研究领域,需要深思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果只是一味用科学的“格式刷”对待医学,就会刷掉医学里最重要的人的本性和特性,只剩下医学的科学主义,或者说“科学化的医学”。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了解一个患者,比了解一个患者患什么病重要。”科学的目的是“仰望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理”,立足在世界观、自然观;医学的目的是“纵观人类之盛,细寻治病之策”,立足在生命观、健康观。

因此,医学不等于科学,未来的疾病诊疗模式也不应该不断细分,一个医生只看一种病。当下,医学应该在科学的帮助下,实现“整合医学”。对此,樊代明院士提出四条建议——

用科学理论帮扶医学,但不能用之束缚医学

用科学方法研究医学,但不能用之误解医学

用科学数据助诊疾病,但不能用之取代医生

用科学共识形成指南,但不能用之以偏概全

作为一名医者,让我们记住:
科学这把钥匙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究竟打开哪扇门?有待人文的引领。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19 11:35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5-8-19 04:09 编辑

张先生转这篇文章的观点有误。樊代明先生身为院士,却不懂科学一词的概念。而且,对于医学的认识也是外行。
正确的认识是:医学是科学系列的众多学科之一。
请参阅拙文: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5924&extra=page%3D1科学有时候只是一种方法,并一代表就一定正确。西医是公认的科学,但是经常被自我否定。人体和疾病与医学关系复杂,并非科学能解决。简单说,有时候医生对病人说一句话,胜过药物。请问锡民教授,这科学吗?

作者: 中医鬼谷子    时间: 2015-8-19 11:40
再次说明,文章观点与本人无关,帮他人转载而已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8-19 12: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5-8-19 12:19
中医鬼谷子 发表于 2015-8-19 03:40
再次说明,文章观点与本人无关,帮他人转载而已

先生热爱中医,胸怀坦荡,对问题要敢于担承。不必遇事畏首畏尾,动辄犹豫退让。先生既然转载此文,必定与此文观点有共鸣之处,既然转载了,就坦然对之,勇敢回应。怎么能说与你无关呢?
作者: 中医鬼谷子    时间: 2015-8-19 12:24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8-19 12:19
先生热爱中医,胸怀坦荡,对问题要敢于担承。不必遇事畏首畏尾,动辄犹豫退让。先生既然转载此文,必定与 ...

前辈有所不知,此文,包括之前的转载全部是受人所托,说实话,文章我都没有看过,请前辈明察!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5-8-19 12:26
人类掌握了科学,运用了科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没有科学不行,但是科学也不是万能的。科学面对芸芸众生和大千世界也有许多无可奈何之处!
毫无疑问,医学也属于科学的范畴,但是医学也有自己的特殊之处。
作者: 中医鬼谷子    时间: 2015-8-19 12:28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8-19 12:11
既然是转发肯定是支持这篇帖子的观点,只是表明转载就没事了??!!可笑!!就你这样的水平还敢自比张仲 ...

早就看不惯你了,敢不敢跟我一比高下??怎么比,怎么奉陪!!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8-19 12: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8-19 12: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医鬼谷子    时间: 2015-8-19 12:37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8-19 12:32
我可不敢跟你比,你都与张仲景平起平坐了,这还咋比???

我告诉你,之前的转载全部是版主让我转载,我看都没有看过,本来只是帮忙而已,你太不像话了,杨教授就算观点与你不一样,你也应该尊重别人,你这种人最好不要在这里哗众取宠,我知道的东西比你多很多,根本与你没有可比性,我也不想骂你,你最好做点正经事,不要让人觉得你像苍蝇一样
作者: 中医鬼谷子    时间: 2015-8-19 12:41
版主,以后转载是不是还要另起风波?说明了是帮人转载,还是有人风波再起,以后我是否还需要帮忙转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8-19 12: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医鬼谷子    时间: 2015-8-19 13:03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8-19 12:44
我只是反对五星产生风寒署湿风,没有说别的啊,我咋感觉你上来就胡说呢!!!你既然知道的比我多,那你告 ...

你一个针灸都没入门的水货针灸师,早知道你的身份我就没有必要和你争论了,不然别人以为我和你是一个级别的,你马上会被永久赶出论坛,好自为之吧,一个把经络认为是西医神经的狗屁不通的垃圾!
作者: 中医鬼谷子    时间: 2015-8-19 13:05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8-19 12:44
我只是反对五星产生风寒署湿风,没有说别的啊,我咋感觉你上来就胡说呢!!!你既然知道的比我多,那你告 ...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又名《中医鬼谷子医经》,是继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后,新一代中西汇通流派代表性著作,书中所载方剂皆为首创,精彩病案皆为真实病案,在西药部分,创造性的将当今常用西药用中医四气五味归经理论中药化,继承和发扬了中西汇通流派,实为当今不可多得的中西汇通流派定海神针之作!
  作者简介:张胜兵,人称中医鬼谷子,祖籍湖北汉川,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贯古今,汇通中西,大学期间因治疗一例肝硬化而闻名,与湖北蕲春李时珍并称“湖北中医二杰”(大学同学所送名号),于省中医院实习期间屡起沉疴,与张仲景,张景岳,张锡纯并称“中医四张”(实习同事及医生所送名号),一代国医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名老中医中国著名中医学家李今庸教授称其以后必是执全国中医之牛耳之人!
  学习历程:张胜兵从小热爱中国古典文化,从小熟读《三字经》,《易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写一首好书法,七步能成诗,打下了坚实的中医文化基础,大学期间曾抄方于著名金匮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名老中医田玉美教授,著名伤寒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名老中医梅国强教授,一代国医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名老中医中国著名中医学家李今庸教授,针灸习于著名针灸专家宫廷御医第三代传人“中国神针王”王修身教授,除此以外,张胜兵认为大学虽然是学习中医理论的好地方,但是中医不能脱离民间,于是其走访民间数载,遍访民间高人,收集民间土方,秘方,偏方,且常年行医于民间,又结合大学经方,使之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医与西医配合的真正的中西汇通大家!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又名《中医鬼谷子医经》,此书集张胜兵收集几代人及自身经验之所成,内容涉及中医内外妇儿,针灸,西药中用,还包括收集多年的秘方,皆无偿奉献给世人,希望能为人类医学事业作出微薄的贡献!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1【目录】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2【自序】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3【例言】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4【内科篇】(老青龙汤)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5(青龙吞冰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6(防风通窍汤)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7(三陈汤)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8(四陈汤)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9(温表凉里汤)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10(凉表温里汤)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11(张氏清上温下汤)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12(温上清下汤)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13(木火刑金汤)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14(乙肝转阴秘方)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15(茵陈泻胆汤)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16(五仙散)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17(龙鹿煎)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18(英连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19(口臭三叶饮)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20(体阴用阳肝瘤汤)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医学衷中参西录续》连载——21(葛根代赭汤)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3D1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8-19 13: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8-19 13: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医鬼谷子    时间: 2015-8-19 13:52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8-19 13:18
你一个针灸都没入门的水货针灸师,早知道你的身份我就没有必要和你争论了,不然别人以为我和你是一个级别 ...

中医内科你根本不懂,我就不跟你讲方子了,跟你讲针灸吧,你的针灸水平如果有我一半,我研究生白读了,多年的临床针药并用,算我治好的那些病人全部是自愈的!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5-8-19 13:56
中医鬼谷子 发表于 2015-8-19 12:41
版主,以后转载是不是还要另起风波?说明了是帮人转载,还是有人风波再起,以后我是否还需要帮忙转载?

Well,转载通常都表示有值得向网友推荐的信息,如果没有看过就转载,当中若有不当的地方(譬如包含法律不容许的内容),似乎很难用“朋友要求、我没看过”的说辞推卸,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是也,请先生三思。

作者: 中医鬼谷子    时间: 2015-8-19 14:04
萧铁 发表于 2015-8-19 13:56
Well,转载通常都表示有值得向网友推荐的信息,如果没有看过就转载,当中若有不当的地方(譬如包含法律不 ...

先生所言有理!以后不转载了!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8-19 14: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医鬼谷子    时间: 2015-8-19 14:18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5-8-19 07:48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8-19 14:08
嘿嘿,对于中医的很多方面我都不懂,既然张先生针灸水平这么高,又读研究生这么多年,下面是我瞎写的一 ...

用西医解释中医已经是……!有本事你用西医来解释阴阳??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8-19 14: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19 15:02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5-8-19 07:49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8-19 05:51
你一个针灸都没入门的水货针灸师,早知道你的身份我就没有必要和你争论了,不然别人以为我和你是一个级别 ...

      张胜兵先生你咋这么肯定上面这些话就是……!!??
================================
      回复:
     学术讨论,不能骂人!
     骂人是无能代表现!
     请自重!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8-19 15: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19 15:29
       樊代明,不仅是院士,而且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对于他的学术观点可以发表不同看法,说人家不懂科学、甚至于大骂出口,实在是不自量力!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19 15:36
           
         转载:



       也说说医学是不是科学?—?— 评樊代明院士的反科学谬论

  ·方舟子·

  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近年来四处演讲、发文,不是介绍其具体的科研成果,而是做大师状要给医学指点迷津,为医学指引发展方向。近日他在“赛先生”微信号上连发三篇长文,即是他此前宣扬的观点中相对不那么荒诞的部分的总结,主要内容有二,第一是批评“医学是科学”的观点,认为医学不是科学的一个分支,现代医学(西医)和中医都不是科学:“有人狭义地认为中医不科学,其实西医也不科学,它本来就不应该是科学,至少不应该是纯粹的科学。”第二是提倡“整合医学”,认为现代医学有缺陷,要整合进其他内容,特别是中医。

  樊院士认为医学不应该是科学的理由,是认为医学不纯粹是科学,科学有局限性,科学行医是行不通的,行医还要靠经验,还要考虑到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等。樊院士在这里混淆了知识体系与具体应用的区别,也即医学与医疗的区别。现代医学作为一个知识体系是科学的,但是在具体应用?—?— 医疗上一则会受限于现有的知识,二则会受到各种非科学因素的影响,但不能以具体应用的局限来否认其科学基础。打一个比方,要设计、建造一座建筑离不开力学知识,但是力学不是万能的,有些建筑是建不起来的,而且在设计、建造建筑时,还要靠经验,还要受到美学、经济、社会、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樊院士是不是要认为力学不应该是科学,至少不应该是纯粹的科学?

  医学科学作为科学,它不是万能的,有其局限性;它也不是完备的,在不断发展中。但是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和不完备性不是往里面塞进各种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垃圾的借口,即便这些垃圾存在于具体的医疗之中。还拿建筑来说吧,具体的建筑设计、建造也同样存在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的垃圾,例如风水,你能因为力学的局限性和不完备性,就要求力学去整合风水吗?

  樊院士在文中还存在许多知识性错误,例如他对循证医学的批评,就是出于对循证医学的无知。循证医学提倡医疗实践应该建立在证据基础上,根据证据的强弱做出最佳决定,强证据产生强建议,弱证据产生弱建议。它尤其看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产生的证据。对循证医学有很多批评,最莫名其妙的批评来自于樊院士,因为他根本就没搞清楚循证医学是怎么回事。他说循证医学是错误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如下四种异质性导致的情况:同病不同症、同病不同害、同病不同果、同药不同效。樊院士未免把循证医学想得太低能。循证医学无非是要看证据的强弱。如果这些“异质性”导致的情况是有强证据支持的,循证医学当然会建议考虑;如果是没有证据靠拍脑袋臆想出来的,当然不会去考虑。

  例如作为胃癌专家的樊院士举了个“同病不同害”的例子:“同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按道理应全部根除。可HP可分CagA阳性株和阴性株,前者与胃癌相关,胃癌发生率比阴性者高2倍,应于根除。而后者在正常人多见,而且根除后近端胃癌发生增多,所以HP感染无症状者不应根除。”那么循证医学是否不考虑这种情况呢?在pubmed随便搜一下,就能找到多篇循证医学研究论文比较全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只根除CagA阳性株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例如:

  Harris RA, Owens DK, Witherell H, Parsonnet J.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ic cancer: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screening only for the CagA phenotype of H. pylori? Helicobacter. 1999 Jun;4(2):69–76. Suzuki T1, Matsuo K, Sawaki A, Ito H, Hirose K, Wakai K, Sato S, Nakamura T, Yamao K, Ueda R, Tajima K.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mportance of CagA status for successful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 Jul 15;24(2):273–80. Lansdorp-Vogelaar I, Sharp L. Cost-effectiveness of screening and treating Helicobacter pylori for gastric cancer prevention.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13 Dec;27(6):933–47.

  这些研究的结论未必与樊院士所说相符(例如它们认为应该全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而樊院士认为这样做有害无益),但樊院士凭什么认为循证医学不考虑这种“异质性”?他作为胃癌专家难道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循证医学研究?如果循证医学研究认为证据表明对CagA阴性株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该根除,而樊院士没有证据地认为不应该根除,你应该听从谁?应该看证据,还是听一个院士的信口开河?

  最后顺便批评一下“赛先生”。“赛先生”作为科普刊物,对反科学、伪科学的文章如果不是已做好了将其当靶子进行反驳的准备就不应该登,免得误导读者。尤其是院士的反科学文章,更不应该登,因为其误导性更强。樊院士的文章在“赛先生”上发表一周了,我除了见到“赛先生”说这些文章有争议之外,未见有任何驳斥,我就代为清理一下垃圾。

  2015.6.6.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19 15:40
         论坛中,与方舟子观点相同的人,大有人在!
      你们拿不出像方舟子这样的文章。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19 15:52
        樊代明院士:医学远比科学复杂2015-03-16 15:07阅读: 1864 来源:医学科学报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但还涵盖有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等。因而,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医学自从戴上科学的帽子后,其实好多问题不仅解决不了,
    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但还涵盖有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等。因而,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医学自从戴上科学的帽子后,其实好多问题不仅解决不了,反而导致医学与人的疏离,甚至越来越远。

    医学是什么?从40年前学医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未得满意答案。时至今日,我虽仍不能明确地说出医学是什么,但我可以说它不是什么了。

    在我看来,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但还涵盖有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等。因而,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众所周知,医学要比科学起源早。科学一词的出现也才1000多年,而医学已有数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因此,应该是医学的积累、进步以及需求催生了科学。简单地医学视为科学的一个分枝或隶属于科学、服从于科学,甚至把医学视为医学科学的简称,看来是不恰当的,甚至有失偏颇。

    医学远比科学复杂

    科学研究的是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及变化规律,其结果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医学研究的不仅是疾病的本身(或其本质),而且要研究疾病这种现象的载体、即有着不同生活经历和生理体验的活生生的人,要研究人体各种机能的本质和进化规律。因此,医学不仅重视事物高度的普遍性,而且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或称独特性。医学是通过长期大量不间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最大可能适合人体保健、康复和各种疾病诊疗的知识体系。

    因此,医学要远比科学复杂。表现在人群的异体性,人体的异质性和疾病的异现性。就以疾病为例,据经典医学书籍记载,现有病种已达40000种之多,加之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分期和分型,而且又发生在不同人群或不同个体身上,这就构成了医学的更为复杂性。

    医学关乎生命。什么是生命?从哲学上讲,生命本身不是物质,而是物质的特殊表现形式。但生命相对于它所承载的物质而言更加难以捉摸,生命现象是目前人类最难解释的奥秘。医学研究的对象恰恰是特有这一高级生命形式的人类及其组成形式,而科学研究的对象则并非是如此高级的生命形式、甚至是无生命的普通物质。科学研究再复杂,最终的定律是“物质不灭”,而医学除了物质不灭外,更要回答为何“生死有期”.

    科学可以按照已奠定的、精确的理论基础去分析甚至推测某一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但医学目前由于对生命本质的无知,故多数的理论和实践还是盲人摸象,雾里看花。显然,在生命起源奥秘没被揭示之前,所有关于生命现象本质的解读和认识都是狭义、片面和主观的,充满了随意性。对生命的思考和解读,中医和西医充满分歧,甚至南辕北辙,其实这并不奇怪,实际上是观察角度不同所致。

    西医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所以常有医学科学的提法。中医的整个体系是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归纳分析和总结之上的,所以不常有中医科学的提法。二者各自都有优势和局限性,西医和中医辨争的焦点就在这里。双方对科学和经验的重要性都无异议,可对经验之科学或科学之经验,则认识迥异,这恰恰说明了医学和科学的区别。中医从整体辩证去看,用经验解决了医学的一些问题,但解决不了医学的全部问题。西医从分析还原去看,用科学解决了医学的一些问题,但解决不了医学的全部问题。

    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说到底是做两件事,一是治病;一为救命。二者相互关联,但也有些差别。治病是“治”物质,是以物质换物质,或以物质改变物质;而救命不是“救”物质,救命是在调节物质表现的特殊形式,以确保这种形式的正常存在。这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整体中的平衡,或西医所说的内环境的稳定Homeostasis.

    医学与科学的异同

    如果说科学是无所不能的,但医学是有其局限性的,它不是万能的,医生是人不是神。所以,人类对医学和科学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关于医学与科学的异同,我想从17个方面谈谈如下观点。

    一、个体与群体

    医学在发源初期,是从一个又一个人体诊疗的实践中获得个别成功案例,然后逐渐应用到更多个体(即群体),由此逐渐积累汇成经验。

    进入现代医学阶段,无论对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还是做临床药品或疗法的试验,只要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就可以放到人群中去直接研究。但这种从小样本中得到的结果,放大到大人群中去应用,难免会发生不良后果,甚至是灾难,原因是它没有考虑到如下的情况。

    1. 异质性导致同病不同症。同样是感冒,甲为发热,乙为头痛,丙为咳嗽。既然是一种病都开一种药就好了,其实不然,我们得根据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药,这叫同病异治。

    2. 异质性导致同病不同害。同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按道理应全部根除。可HP可分CagA阳性株和阴性株,前者与胃癌相关,胃癌发生率比阴性者高2倍,应于根除。而后者在正常人多见,而且根除后近端胃癌发生增多,所以HP感染无症状者不应根除。

    3. 异质性导致同病不同果。同是乙肝病毒感染,按理皆应抗病毒治疗。但有的可以自动清除,达到自愈;有的终身带毒,但不发病;有的很快发病,且向肝硬化进展,甚至发生肝癌。

    4. 异质性导致同药不同效。同是高血压或心动过速,用倍他洛克治疗,有人用25mg就见效,但有人用250mg却没效果。因此对高血压,尽管是同一种疾病应该选用不同的药品治疗。

    二、体外与体内

    医学是直接为人体服务的。从逻辑上讲,或按科学的要求,任何试验和疗法都应在人体内进行才最真实。但我们不能这么做,因为涉及到伦理和人道问题。因此,任何疗法在进入人体前,都应该在人体外得到证实。人体外的实验包括实验室研究和动物体内实验。

    实验室研究是将生物体内的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中的某些成分,置于人工的环境,观察人为的干预因素对其功能活动的影响。这种实验容易控制条件,也容易深入到分子水平,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中最为本质的基本规律,或最原始的基本规律。但由于研究对象脱离了整体,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试验结果与体内的真实情况相比可能发生很大差异。

    动物试验可视为体内试验,但只是在动物体内的试验。但动物有别于人类,与人体内试验相比,依然是体外试验,即在人体以外的试验。在动物中获得的东西放到人体未必可获同样的结果。一个药品在动物体内有效,未必在人体内有效。即使是人体内的试验,也存在明显的异体性或异质性。

    三、外环境与内环境

    人体处于自然界这种外环境中,需要与地球共生,需要与地球不断交换物质。一旦受到地球的不利影响,人体在适应中不断找到平衡,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健康问题。

    自然环境对人体而言是外环境,它变化的复杂性,将严重影响人体内环境的适应性和协调能力。人体就像一部复杂的机器,各部件的功能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免疫、内分泌等来进行整体调节以万变应万变,确保自己的生存与繁衍,确保整体结构和功能的不变。

    如果自然环境在短时间内变化太快太激烈,或者人体内环境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跟不上,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人体内环境与自然外环境间的平衡,需要中介者来协调。可称为中介者的有很多,目前最受关注的是人体微生态。微生态可以说是大自然的使者,更是人类的朋友,它们直接进入人的体腔,并与人类共生,互相进化、适应、互相依存。影响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平衡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PM2.5带有大量对健康有影响的细颗粒物质,不易被呼吸道纤毛阻挡,沉积在肺泡影响气体交换,甚至进入血液循环损害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加重心血管系统负担,甚至诱发肺癌。

    四、结构与功能

    除生命科学外,其他自然科学研究的多为非生命物质。医学研究的是生命的特殊物质或与生命相关的物质,它不局限于研究物质的结构,更重要的是研究物质的功能。

    1. 结构构型的多样性决定了生命功能的复杂性。生命活动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元是细胞。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不停地进行合成和分解代谢。无论是细胞膜、细胞核或细胞器都有着十分复杂而独特的构形,就是这样的构型及相互间的密切配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理功能。

    2. 有机体结构的构型是动态变化的。人体各层次、各部分的结构,特别是其构型是发挥各自独特功能的基础,这些结构构型的变化形成了各种功能的多样性,而这些变化的动态性又形成了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间的适应性及适应的协调性。结构、构型及变化的动态性又受上一层次的调控来完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共同完成整体功能的需要。

    3. 生物体具有对自身结构的自组织能力。是否有自组织能力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或分水岭。生命组织系统对其结构具有自组织能力。其中包括自我组织、自我修复和自我更新,这种自我组织功能是生命生理活动和适应内外环境的基础。生命结构与功能具有特殊性,我们不能借用自然科学的一般理论简单地套用在医学上来解释生命现象。

    如果只根据生命本质的某些规律得出的结论,虽然从科学上讲符合生命本质,但从医学上讲这只是触摸到生命本质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生命本质的全部内涵。

    总之,医学必须遵循生命的本质规律,才能满足生命的需要,生命活动的本质并不像科学那样只由一种规律所支配或决定,它是由多种规律有机地支配,因此需要多种认知工具,如西医、中医、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从各个角度去全面认识生命现象,只有这样医学难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生命健康才能得到真正保障。

    五、局部与整体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说“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了解一个患者,比了解一个患者患什么病重要”.

    人体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分化而成的整体,不像机器那样是由不同的零部件组合而成。

    在临床医学中,一个人病了,有时是局部影响到全身,死亡是因全身因素而致。但有时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医生通常急于找到局部的病变,由此施治有时是错误的,甚至经常是错误的。曾经有眼科的医生告诉我,眼病真正由眼部的组织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者只占15%,85%是由全身因素引起的,如果我们只关注眼部疾病,那就是在用15%的能力给100%的病人治病。

    试想,我们把来院病人看病后的结果都复审一遍,那么从整体出发完全正确的又有多少呢?因此,我们在局部看到的现象,尽管是科学的,但只有整合到整体中得出的结果才真实,才叫医学。

    六、微观与宏观

    自从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后,西医学的研究就逐渐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开始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直至夸克,因为人们要找到生命的真谛,也想找到疾病的本质。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在某个层次或水平上发挥功能或作用的,微观也许是物质的本质,但生命只能在一定层面上表现出来。因此,太细未必能说明生命的本质问题。同样,太细未必能揭示疾病的真正病因。病人是完整的整体,其生理表现或病理表现只大多发生在宏观层面上,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层次和层面,只有这样可能抓住主要矛盾,治愈疾病。宏观与微观,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宏观表现的是趋势,在大方向上影响微观的走向,同时又受微观状态的影响。

    七、静态与动态

    对物体来说,一般用变化来描述或分析;但对生物体特别是人体则用进化来描述和分析。变化可以发生在瞬间,而进化是长期变化的结果。进化当然包含变化,但绝不仅仅是变化,其内涵要复杂得多,再者,进化不只包含一种变化,那是多种变化共存并相互影响的结果。

    人体的成长,生命的延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疾病的发生发展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家都知道,人类的疾病谱,通常都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的主要疾病是感染性疾病;到了上世纪80——90年代,心脑血管疾病急骤增加,目前是以恶性肿瘤发病居多。同样,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动态的过程,从潜伏期、发病期、恢复期,循序渐进,有的人可能在潜伏期就自愈了;有的可能进入发病期,尽管治疗最后还是死了;但有的可以贯穿疾病全程。在静止到动态这个过程中,总是存在相生相克。相生为主,相互向好的方向转化,疾病就好了;相克为主,比如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相互间的矛盾,克占了上峰,病人可能就死了。如果相生相克,各不相让,始终进行,病人体内处於一种拉锯状态,就会形成迁延不愈的慢性病。

    八、瞬间与长期

    将时间不断分割,到不能再分割时,我们就叫瞬间。长期则为很多瞬间的延续。从科学角度讲,瞬间与长期都是时间的计量单位,科学追求的结果是希望瞬间越来越短的结果,那样的结果越来越正确,离真理越来越近,因在瞬间所见到的是尽可能排除了影响因素,尽可能固定为最有限的条件中的结果。如果时间一长,各种因素就会侵入其中,原来瞬间“纯洁”的状态就会杂乱开来,原来瞬间的结果就会被冲淡而不复存在。

    但医学研究的对象正好是这种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状态必然会发生变化。在医学,长期的结果并不是瞬间结果相加之和,因为各瞬间结果并不一致,也不一定是各瞬间结果循序演变而来,这就增加了医学基础和临床实践推测最终结果的难度。病情从诊察时看到的瞬间表现,向长期发展会变幻莫测,见多了,就有了经验,这就是老医生为何临床经验多,因为他经历多。

    我们平时看到的X光照片上的异样,病灶,病理切片上的异型细胞,或是心电图上的异常T波,那都是我们见到的瞬间现象,它可能代表某个病的本质,但有时什么也代表不了。如果我们只关注瞬间的现象用定形疗法给人治疗,有可能铸成大错。我们在医学研究和实践中一定要注意疾病的发生是瞬间现象还是长期表现;一定要注意治疗的效果是药物的瞬间作用,还是长期的疗效。

    九、直接与间接

    人体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或人体内部相互间的调节,通常都是以直接或间接两种方式进行,在医学多以间接形式为主。比如,说分子间的反应或调节,那是两个点之间形成一条线,但数干条线可形成一块板,若干层板就形成一个整体。点与点之间的反应或调节那是直接方式,而线与线之间,或板与板之间的反应或调节,那可就是一种间接的方式。

    科学比较习惯线性关系,总想确定一个分子甚或一个细胞就会一个事。医学却不是这样的。

    回顾这10多年MDR的研究活动,我们一直在想找到基因、蛋白或miRNA与耐药这种表型的直接关系,但结果没找到,也找不到,因为可能就不存在。它们之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间接关系。只有认识了这种间接关系,我们才能在正确的研究道路上前进。

    因此,用科学的方法或直接的方法去研究医学中存在的大量的处于间接关系的问题是不可取的、是难以成功的,甚至得出的结果和结论是错误的。因为直接反应的多为医学的表象,而间接反应的通常才是医学的本质。

    十、必然性与偶然性

    自然科学追求常理,即必然性。但医学实践除了关注必然性外,还充满了偶然性,这是因为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都具其独特性。

    1. 医学教科书或专着记录的数以万计的疾病中,多数病因不详,近年发生的许多新发传染病,医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偶然出现,有时让医生甚至政府管理部门防不胜防。

    2. 疾病的表现特征可随人群变化、环境变化、社会变化而变化。比如,乙肝病毒基因每年按25%突变,这种突变就是偶然性,原来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治好,变了的病毒用药无效。

    3. 一个新疾病发生,尽管我们认识不了,但要救命,就得治疗,这种治疗恰似摸着石头过河,结果有的治好了,有的没治好,其实治好没治好都可视为偶然性。

    4. 临床上经常发现病态千奇百怪、病毒千变万化、病人千差万别,用大家认可的常见的治疗方法,应该治好却有治不好的(例外),用大家认可的常规麻醉方法或手术疗法应该治活却有治死了的(意外),这些例外或意外就是医疗过程中的偶然性。

    医学中这种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交织、相互依存构成了医学的混沌性,有人说医学就是混沌之学。自然科学痴迷于对事物的量化,尽可能精确地描述和研究事物,其结果可达100%或0%.但在临床医学领域,100%的结果和0%的结果都是错误的,也就是不存在绝对的yes和no.总存在精准以外的现象和结果,这就是混沌观。如果简单地用线性量化的科学思维方法来指导医学实践,则难以得到常在的必然性结果,反倒成了经常的偶然性。

    十一、生理与心理

    生理指生物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和各器官的功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在人体,生理与心理相互影响,超过了一方的承受力就会导致生理上的疾病或心理上的疾病。

    1. 生理疾病对心理的影响。病人的身体因疾病可发生变化,他的心理(或情感),也会对疾病发生反应。由于病人的心理受到了疾病的影响,他的态度和行为也会相继发生变化。

    2. 心理障碍诱发躯体疾病。人类的心理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有助于健康,有的有损于健康。不良心理不仅可以影响生活,重者还可导致疾病。比如面对压力、危险、矛盾会产生焦虑、恐惧和愤怒等情绪,通过交感—肾上腺等活动引起心血管反应,血压和血糖升高,进一步可发展成冠心病、脑卒中或糖尿病等。

    3. 同样的疾病作用不同的人,其心理活动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心理障碍对不同人的身体打击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病人在不同的医生,甚至同一医生对同一病人在不同时间的诊断乃至处理都可能不同,完全凭经验办事,有时根本没有科学那样的标准,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健康的标准不仅局限在躯体,而且要包括心理健康,这就是医学的难处。

    4. 医生的心理对病人的影响。医生自己也是有思想有独立心理活动的人。医生的心理活动,包括对疾病的认知,对病人和疾病的态度,对预后的预测及与病人的交流能力等都会影响病人的预后。目前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紧张其实有很多都是由于医生的沟通和少数病人的心理障碍造成的,解决这道难题的根本办法是医生要将生理与心理整合成双刃剑,才能在复杂的生理与心理疾病的处理中游刃有余。

    十二、客观与主观

    自然科学追寻事物本质的客观反应,这种客观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是永恒不变的。但医学除了追求生命物质的客观反应外,还涉及到对事物的看法,即主观反应。这个主观反应既来自病人,还来自医生。而且这种主客观反应可以相互转换,构成了其间的复杂性。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

    1. 用医生的客观性克服病人的“主观”性。同一刺激在不同病人的感受和忍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是病人的主观感觉。比如同是急性阑尾炎,绝大多数表现为转移性右不腹痛,但婴幼儿表现可能是啼哭,拒奶甚至嗜睡,老年人对疼痛感觉迟钝,甚至化脓穿孔,生命垂危还不感觉疼痛。

    这就要求医生,面对病人错误的“主观表现”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客观性,用医生的客观性克服病人的主观性。

    2. 用医生的主观性克服病人的“客观”性。这里所指的医生的主观性是主动观察。行医如断案,考验的是医生的知识和经验,受医生阅历的影响。尽管我们都学过内科、外科、检验科??但在“书里”和“书外”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书里的知识是死的,而我们每天见到的病人是活的,其表现千奇百怪、千变万化,很多症状和体征只有亲自见过才能真正理解,才能明白书中描述的内涵。科学追求严谨,甚或可用严谨的公式表示,1+1=2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但医学是模糊的,病人来到医生面前表现的是一种疾病状态。

    十三、数据与事实

    人体、疾病、环境的复杂性加上时间的变化相互耦合、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海量数据。医学上得到这些数据易,但正确分析解读这些数据难。因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这些数据并与人体生理和病理相联系具有天生的高难度和高复杂度。

    从宏观层面,随着医学检验技术,成像技术的引入和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各种检验数据、X射线、超声波、CT和磁共振图像、组织标本、电子健康档案、医疗服务记录等从方方面面记录了每个患者各种健康相关信息。

    这些浩如烟海、极为复杂的数据,从不同角度为疾病的研究和诊疗提供了信息支撑和辅助决策,但同时也给医学工作者,特别是临床医生带来了不尽的困扰和挑战。

    医学工作者在用医学数据诊疗疾病或从事研究时一定要综合判断,慎思而为,因为数据可能反映事实也可能偏离事实,从而误导医生的判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错判因与果。人们在作临床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时,通常把一些发生在某个疾病之前的因素看成诱因甚至病因。有时同一疾病将轻者看成因,将重者看成果。但从整个医学角度讲,这并不尽然。在实际情况下,有些数据就难以清晰地显示哪些因素是诱发疾病的,哪些因素是疾病导致的,经常会出现常识导致的误判。

    比如新英格兰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说糖尿病与胰腺癌存在相关性。常识会使我们武断下结论,是糖尿病引起了胰腺癌。但事实上,数据中的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近期发病的,就是说发生在胰腺癌后面,是胰腺癌引起了糖尿病,是胰腺癌继发性地破坏了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导致了糖尿病,所以胰腺癌是因,糖尿病是果。

    2. 误信伪数据。纷繁复杂的医学数据中有真实数据,但也包含了放大的数据,甚至脏数据。这些数据混在一起容易导致过吻合、伪相关和微阳性等结果。2014年JAMA的文章,他们将已发表的随机临床数据与Meta分析进行对比,发现35%的Meta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原始研究文章的结论不同,而这些研究结果直接影响到临床试验的评价。

    3. 偏差时时有。数据分析的结果和事实之间可能存在偏差,这些偏差有可能是人为造成的,也可能是系统偏差,例如有人发现喝咖啡与胰腺癌发病之间高度相关,可能是胰腺癌的病因。但深入分析发现,对照组中有很大一部分病人患有胃溃疡,因怕病情加重,几乎不喝咖啡,所以二者其实并无关系。

    4. 假象处处在。基础医学研究产生数据越来越快,数据是越来越大。基因芯片刚问世时,一次实验可测几万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或突变位点,大家都用其检测肺癌发生和转移的基因,结果全世界都大失所望。事实证明这只是基因组学研究繁荣下的一种假象。靠单一组学数据是无法全面提示疾病机制的,必须结合多种数据构建多因素分析模型,才能从更多系统层面上挖出疾病数据,从而给出靠谱的判断。

    十四、证据与经验

    科学是对世界各种现象的描述,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科学研究是将物质严格控制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科学知识具有普遍性,科学方法具有客观性,科学理论具有严谨性。科学研究追求最为重要的是证据,没有证据就没有也不能进行科学理论的总结。

    医学除了上述要求外,强调得更为重要的是在与不同患者交往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这种经验可能缺乏普用性,甚至缺乏科学要求的严谨性,因为它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科学强调客观存在的证据,而医学除此之外,还强调主观获取的经验。因此,按科学的办法学医从医都会遇到困难。因此,目前所形成的所有经验都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知证据者不一定有经验,有经验者必知证据。

    1. 获得医学经验难于收集证据。收集证据是科学家验证科学假说最为重要的一步。但要获得医学经验就没那么容易了。医生要通过长期观察或与病人反复交流才能对病因作出初步判断;然后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或视触叩听追寻疾病的蛛丝马迹;然后通过一定的医疗设备的检查来印证自己的判断;再通过对疾病的尝试用药并观察病人的反应来评估治疗效果。

    2. 整理医学经验难于分析证据。我国培养一名医学博士至少需要11年,明显长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培养一名优秀的医生则需要毕业后永久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医学经验源于医生同病人的交流和自己的总结,将自己的工作或经验记录下来已经很难,整理自己的经验归纳成为规律让别人也可借鉴更是难上加难。

    3. 应用医学经验难于应用证据。在科学研究中,将收集到手的科学证据归纳总结,得到的科学规律可以应用到任何同类事物上。但在医学研究中,总结的医学经验能否或如何应用到其他病人身上,这可是令医生头疼的难题。大多数病人适用于某种药物,能否把这种药物用到全部患同样疾病的人身上呢?答案是否定的。

    比如近年研制出来的肿瘤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可与EGF受体结合,从而抑制酪氨酸激酶(TK)阻断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与化疗药同用,达到提高结肠癌的治疗效果。遗憾的是只有22.9%患者有效,对近80%的患者不仅无效,如果盲目用药反而增加经济负担。

    4. 循证医学可出经验但不一定管用。循证医学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但将其引入医学出现了不少问题。循证医学的核心是靠证据,可这个证据是不同医生从不同病人在不同地方和不同时间获取的,尽管有随机方法将其校正,事实上是很难确保所取证据的均一或均衡性。如果用这些不一致的证据相加再用百分比求出的结果很难成为医生的经验。

    经验对医学是十分重要的,遵循经验是目前医学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人类如果要完全依靠证据去战胜疾病,那么目前能够治愈的疾病少得可怜。在医学上,好多经验性的东西到现在还说不清楚,但有效,有用,这就是医学与科学间的差别。

    十五、因果与相关

    科学通常强调事物的因果关系,医学高度关注因果关系,同时又强调相关关系。在医学实践中,因果与相关两种关系难辨彼此,容易混淆。一般来说相关关系包括了因果关系,但相关关系决不是因果关系。

    在医学实践中,确有不少因果关系,但存在最多的还是相关关系。比如在教科书中,几乎每一种疾病都列出了数种甚至十种以上的病因。本来一种疾病,如果病因明确,应只1——2种,这就是因果关系。为什么举出10多种呢?其实很多是相关关系。但随着研究的进展,有的相关关系可能会被确定为因果关系;有的会被排除之;有的相关关系又会不断地被纳入其中。

    但由于医学的复杂性和个人有限的认知能力,很容易有时是很愿意把相关关系看成因果关系。医学的因果关系可能有,但不一定都有传递性。

    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都是事物中各因素间的联系。就医学来讲,因果是局部的,相关是整体的;因果是直接的,相关是间接的;因果是暂时的,相关是长期的;因果是狭义的,相关是广义的。在医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处理因果关系比较容易,因为是真刀真枪,有的放矢。但处理相关关系是困难的,因为是目标不明,雾里看花。治疗疾病是处理因果关系,把病人看好。而处理好相关关系可以加强保健,使健康人不得病,少得病,或得病轻;处理好相关关系还可以加速康复,使病人治愈后尽快恢复健康,或完全恢复健康。

    十六、科学与伦理

    科学除了考虑自身对其他领域的影响甚至危害之外,一般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但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除了自然属性外,还有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换言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静止的(固定的非生命体)和均一的,而医学研究的对象是动态的(活的生命体)和复杂的,而且不允许对其有任何明显的伤害甚至致残,无论是生理的或心理的。因此,必须要以道德规范作为导向,并受到约束。任何一项人体内的实验都必须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才能进行。

    科学经常遇到双刃剑,同时又被视为双刃剑。科学的进步,一方面为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帮助,比如粮食增产,蛋肉增多,使人均寿命延长;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文明带来巨大挑战甚至是危害,比如营养过剩导致冠心病、糖尿病猛增。

    医学本身的进展中也充满了科学与伦理间的矛盾。表现在某时某事从科学上的要求是严格的,正确的,且满足了科学的要求,但从伦理上却行不通,甚至从人道主义上是残酷的;某时某事在科学上是合格的,但在伦理上是不合理的,于是在医学上是不合法的。

    因此,做医生难、做杰出的医生更难。他们的创新要受到伦理的影响,要受到伦理委员会严格限制,这种限制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同时他们还要受到国家药审或法律的影响,甚至受到宗教神学的影响。

    十七、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是医学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医学实践必须经历的过程。医学实践的进行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而理论的正确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医学特别强调实践,可以说比任何一门科学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医学理论是从临床实践中抽像出来形成的,它代表人体的基本规律,可以用来指导实践,且具有普遍意义。

    但是,医学理论对医学实践决不是通通有效的。医学的难度通常表现在那些偏离这些基本规律的个体或疾病的诊断处理,这也会时常暴露出临床医生水平的差异。观察和掌握一般规律,我们可以用之形成共识或指南。但后者只是基本要求或常识,只是对一般基层医生或一线的青年医生有用。但到大医院来就诊一般是小医院或年青医生已用通用指南治过而没治好的,也就是经过指南治疗筛选出来的病例,如果我们还用一般的指南去重复治疗,肯定效果不好。这些病例是指南以外的,我们可称其例外的病例,也是最容易发生意外的病例,这就需要我们用更加高级的实验尝试和独道经验去解决病人的问题,继之再形成新的指南,更适合疑难病人的指南,然后加以推广。

    其实,医学与科学的不同,还不止这17个方面,比如,还有表像与实质、治愈与自愈等。

    所以说,医学就是科学这一观点,这是我坚决反对的。科学的巨大进步,把科学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导致了科学主义的出现。但医学自从戴上科学的帽子后,其实好多问题不仅解决不了,反而导致医学与人的疏离,甚至越来越远。

    正是这种普识与概念,导致时下医学实践出现了难堪的现状:我们不仅在用科学的理论解释医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医学、用科学的标准要求医学、也是在用科学的规律传承医学。最终的结果,医学的本质将被科学修改;医学的特性将被科学转变,复杂的医学将被单纯的科学取代,医务工作者将成为科研工作者;医学院将成为科学院;病人不再是医生关怀呵护的人群而将成为科学家实验研究的对象。这将是一种难以接受甚至难以承受的事实。这既不是医学发源的初衷,更不是医学发展的目的。

    鉴于此,我认为将来的医学实践,包括医学教育,应高度关注如下几个问题。

    1. 用科学的理论帮扶医学,但不能用之束缚医学。科学的理论是世界各种事物的普遍规律,有其普遍性。人体存在于世界之中,是世界的一份子,当然也受这种普遍规律的规范和影响。但这并不尽然,如果把科学发现的理论死搬硬套地纳入医学体系,必将影响医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不是误导之,便是束缚之。

    2. 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医学,但不能用之误解医学。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或科学的计算方法,我们曾破解了很多医学上的奥秘,也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进步。但是,在历史上,由于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不当或者是对其结果解读不当,或更多的是由於科学研究方法或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惹出过不少医间笑话,甚至是严重后果。因为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到的结果,多数是个体的、体外的、结构的、微观的??,而医学实践遇到的实况却是群体的、体内的、功能的、宏观的??,二者相差甚远。

    3. 用科学的数据(或技术)助诊疾病,但不能用之取代医生。最近几十年临床医学的发展最瞩目的两个方面是科学或基础医学的成果用到了临床领域:一个是检验医学;一个是影像医学。一个从细胞深入到了分子基因;一个从一维发展到了四维影像,从而使医学诊断水平大为提高。但同时引发了大量年青医生难抑的依赖性,严重影响高水平医学人才的培养。

    4. 用科学的共识形成指南,但不能用之以偏概全。应该说所有疗法,或所有药品都是经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出来的,其疗效都是经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出来的,但决不是所有疗法或所有药品对所有的人都是有效的。因为我们用科学的疗法治疗病人,判别疗效多数依据数据、证据、因果、必然性??而医学实践遇到的实况却是依据事实、经验、相关、偶然性??二者相差甚远。因此,我们不要过度迷信用科学方法制定的那些指南,更不能以偏概全。

    结语

    医学与科学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示”(Paradigm),有不可通约性。科学确定的是一种世界观和自然观,而医学确定的是一种生命观和健康观。科学需要“仰望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理”;医学需要“纵观人类之盛、细寻治病之策”.医学的有些做法不一定科学,但只要生命尚存、健康尚在就行。二者相当于两股道上奔驰的列车,一列不能涵盖一列,一列更不能取代一列。尽管有时有交集,但通过交点或交接地带后就需要在各自的方向上继续奔驰,最终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人类利益服务。但是,由于两条轨道在宽度、材质上有差别,列车各自使用的动力模式不一样,速度也不相同,因而需要各走各的道、不能交换,更不能重走在一条道上,否则就到不了共同的终极目标。

    既然,医学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它既不像纯粹的科学,但它又离不开科学。那它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个人认为,就像降落伞与跳伞员的关系。科学像降落伞的伞罩,医学像跳伞员,怎么才能实现平安着陆呢?①首先要把伞罩打开,充分发挥伞罩的面积带来的浮力,打不开抱成一团会摔死人;②伞罩打开了,全部部位都去抓,那抓不过来,也不必要,但抓少了,只抓住一个部位也会被摔死;③成功着陆最重要的是那17根绳子,就像我在前面讲的17种关系。这17根绳子把伞罩与跳伞员联系起来,联结起来,最后就平安着陆了。

    最近,我们一直在提倡整合医学,英文叫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HIM.整合医学就像这17根绳子,把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瞬间与长期、生理与心理这17种关系,与至今科学发现的浩如烟海的数据和知识,从整体出发,为整体需要,有选择地,有机地整合成新的医学知识体系,并用之医学实践。

    我曾经在《整合医学初探》、《整合医学再探》、《整合医学纵论》和《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等四篇文章中反复说过:“整合医学不仅要求我们把现在已知各生物因素加以整合,而且要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也加以整合”;“不仅要求我们将现存与生命相关领域最先进的科学发现加以整合,而且要求我们将现存与医疗相关各专科最有效的临床经验加以整合”;“不仅要以呈线性表现的自然科学的单元思维考虑问题,而且要以呈非线性表现的哲学的多元思维来分析问题”.“通过这种单元思维向多元思维的提升,通过这四个整合的再整合,从而构建更全面、更系统、更合理、更符合生命规律、更适合人体健康维护和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新的医学知识体系”.最终使人类的健康能真正得到保证和保障,进而真正地“认识我们自己”,这就是本文和本人的所思、所想和所愿。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8-19 15:52
各位同仁,请注意文明交流。论坛纪律无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19 15:56
    以上是比较全面的原文。
   他的这个报告,我听过。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19 16:17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8-19 12:26
人类掌握了科学,运用了科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没有科学不行,但是科学也不是万能的。科学面对芸 ...

千先生所言,公正准确。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19 16:26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19 23:08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8-19 15:52
各位同仁,请注意文明交流。论坛纪律无情!!

科学有时候只是一种方法,并一代表就一定正确。西医是公认的科学,但是经常被自我否定。人体和疾病与医学关系复杂,并非科学能解决。简单说,有时候医生对病人说一句话,胜过药物。请问锡民教授,这科学吗?
————————————————————————————————————
       刘主任,这段话我读后,感到好像是你的口气。哈哈,怎么补到我发的贴子里面了?
       这几句话,信息量挺大,我看,到了我们老哥俩儿进行沟通观点的时候了。回复如下:
      




      1、科学有时候只是一种方法,并一代表就一定正确。
      ————————————————————————
       科学是指揭示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揭示的是事物的内在原理。科学不是方法,所谓科学研究方法,是科学原理指导下的方法。方法是人为的方法,有人为因素,所以不一定总是对的,也许有错的时候,但客观规律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刘主任把这两个概念弄混了。科学揭示的是客观规律,你说揭示客观规律是正确还是不正确?科学与正确,这两个词谈的不是一回事,不能互相替代。


      
       2、西医是公认的科学,但是经常被自我否定。
————————————————————————
       这个问题究竟是说的什么?
       如果说西医理论,从来没有自我否定,只有由浅入深的认识在提高。如果说是科学假说,被后人否定完全正常,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个假说,错误的假说总有一天要否定。如果说是西药的淘汰,  西药淘汰只是技术应用有误,那与科学原理无关。,   
     

        3、人体和疾病与医学关系复杂,并非科学能解决。
       ————————————————————————
        人类疾病的治疗,中医方法来源于古人的探索和经验性总结,现代西医来源于实验室研究加上临床试验。中医和西医的这些方法都是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经验性研究。经验性总结只处于科学研究的初级阶段,要揭示治病原理,则需进行理论研究高级阶段。




        4、简单说,有时候医生对病人说一句话,胜过药物。请问锡民教授,这科学吗?
       ——————————————————————————————
        对病人说一句话胜过药物,一定是那些心因性疾病。心因性疾病大多属于功能性疾病,目前西医还没有确切的有效药物,所以,疗效不好。如果对因对症进行心理疏导,则可收到明显效果。这本身就符合科学原理。原理是,心身可以相互作用,心理可以生理发生变化,所以有效。很显然,这种方法符合医学心理学原理,所以,是科学的。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8-19 20:01
《希氏内科学·医学概论》 Medicine is a profession that incorporates science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 with the art of being a physician. 医学是一门科学与科学方法同医生的从业技艺相结合的职业。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8-19 22:02
太白侠引用的表达比较准确。中医为什么重视治未病,是因为古人认识到当时中医诊疗技术落后,很多病都没有很好治疗手段。按说现在医疗技术先进了,但是仍然对很多疾病无能为力!有的人反对治未病,积极推进中医科学化。我认为是在跟倒西医后面追,于中医发展不是良方。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8-19 22:58
凡是讲医学与科学的文章,通病是科学定义不明。已经看过几篇院士的文章了,都有这个问题。
院士必定是某一门学科的著名专家,但不一定明白科学的准确定义。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8-19 23:01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5-8-19 23:03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8-19 16:26
科学有时候只是一种方法,并一代表就一定正确。西医是公认的科学,但是经常被自我否定。人体和疾病与医学 ...


其实就一句话,科学本身就是正确的意思。不正确的就是不科学的。

科学化这个词不正确,不是科学不正确。科学就是正确,这是人为规定的,不需要讨论。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8-19 23:17
中医各家学说-最后变成中医各家瞎说、遭人诟病!搜索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8-20 07:32
科学代表正确不假,但又常常不科学。比如你治病,对于高龄体弱肺气肿伴感染患者,冬天用抗生素输液治疗,结果加重了病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0 07:57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8-20 00:10 编辑

       科学至今没有一个完美的定义,没有达成共识,这是事实。科学的定义为:1  一切正确的知识;2  局限于自然科学。按照一切正确的知识这一定义,科学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医学是包含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经验、艺术甚至于宗教在内的一门学问。医学吸取了一切能够用来诊断与治疗的所有理论、知识与技术,为健康长寿服务。从这一点说,医学不隶属任何科学,一个虔诚的教徒,他在教堂里祈祷能够缓解其心理压力,医生建议他去祈祷,或者他们自己去祈祷,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甚至于治疗疾病、协助治疗疾病的目的。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0 08:03
        科学、疾病、医学……,现在都成了没有定义的概念。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8-20 10:34
李先生也感到困惑了?其实,中医就是中医,为什么硬要往科学上套?在古代,科学一词尚未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并且一直用来防病治病。中医和西医的不同是,中医用活体观察认识人体,西医从尸体检剖中研究生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0 11:16
    科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在医学发生的时候,科学还没有踪影呢!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8-20 11:19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8-20 07:32
科学代表正确不假,但又常常不科学。比如你治病,对于高龄体弱肺气肿伴感染患者,冬天用抗生素输液治疗,结 ...


不管什么时间,不管什么季节,输液都是为了治病。如果越输越厉害,就是不该输或者输的药不正确,不科学。
药物是科学的,输液的方法是科学的,但你输的不正确、不科学,就越输越重。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0 11:21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0 19:09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8-19 22:02
太白侠引用的表达比较准确。中医为什么重视治未病,是因为古人认识到当时中医诊疗技术落后,很多病都没有很 ...

      按说现在医疗技术先进了,但是仍然对很多疾病无能为力!有的人反对治未病,积极推进中医科学化。我认为是在跟倒西医后面追,于中医发展不是良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医疗技术先进,主要体现在理化检验等辅助诊断、手术和急诊急救三大方面的优势,但这三大方面并不能包治百病。其中对于许多慢性难治病的治疗,疗效不佳。疗效不佳的原因有二:一是缺乏阴阳、元气和脏气方面的诊断,二是西药品种缺乏,远没有几千种中药的治疗范围广。正是西医在这两方面的缺失,才导致治疗慢性病效果不好。如果西医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其疗效最终会超过中医,到那时,中医的优势就会完全丧失。
      如果让中医跑到西医前头,保住现在的优势,借助现代医学方法提高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并加以完善是必经之路。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0 11:26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0 19:11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5-8-19 22:58
凡是讲医学与科学的文章,通病是科学定义不明。已经看过几篇院士的文章了,都有这个问题。
院士必定是某一 ...

凡是讲医学与科学的文章,通病是科学定义不明。已经看过几篇院士的文章了,都有这个问题。
院士必定是某一门学科的著名专家,但不一定明白科学的准确定义。
——————————————————————————————————
        我国的这些院士们都是搞技术的院士,工程院就是技术工程院,这些院士远没有达到钱学森院士那种既精通理论又精通技术的水平,所以,他用对于“科学”的概念并没有从原理上去领会,也没有去细究,而是采取了人云亦云的方式。对于中医的认识也是非常肤浅的,几乎没有价值。要说有价值,就是钱学森院士和朱清时院士,那才是真正的大科学家的水平。      能否评上院士,并不是看他的理论水平有多高,而是看拿了几项高级别的技术性的成果。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8-20 11:3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20 11:16
科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在医学发生的时候,科学 ...

科学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医学起源于实践,医学实践得到的东西慢慢积累多了,就产生了科学。科学体系形成以后,对医学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医学的经验也逐步上升科学理论。

先生刚才关于医学与科学先后的说法,我想起老年人批评年轻人常用的一个说法:我们当初没有汽车步走也没有耽误上班,你们怎么出门就要打车?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0 11:3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0 19:1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5-8-19 23:01
其实就一句话,科学本身就是正确的意思。不正确的就是不科学的。

科学化这个词不正确,不是科学不正 ...

其实就一句话,科学本身就是正确的意思。不正确的就是不科学的。
科学化这个词不正确,不是科学不正确。科学就是正确,这是人为规定的,不需要讨论。

——————————————————————————————————————
      科学是正确反映事物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的学问,也就是正确揭示客观规律。医学是揭示人体生命中的客观规律的学问,所以,医学是科学。中医、西医都是科学。如果说中医不科学,就等于说中医不能揭示客观规律,那么,中医就会被认为是骗术。
      只用“正确”这个形容,还不能完全取代科学的内涵。有时还容易被中医人误解。从整体现状看,中医人的科学素质和水平都较西医为低。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0 11:41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0 19:13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8-20 07:32
科学代表正确不假,但又常常不科学。比如你治病,对于高龄体弱肺气肿伴感染患者,冬天用抗生素输液治疗,结 ...

科学代表正确不假,但又常常不科学。比如你治病,对于高龄体弱肺气肿伴感染患者,冬天用抗生素输液治疗,结果加重了病情……
————————————————————————————
      
现代医学水平还处于不太高、不完善的阶段,其认识是有限的,有待于提高。这是事实。
     “对于高龄体弱肺气肿伴感染患者,冬天用抗生素输液治疗,结果加重了病情“,如果不用这种方法,患者就可能有生命危险。若按中医方法治,这种感染性病,中医们未必能治一个好一个。从疗效来看,还是首选西医把握,有啥条件,就只好利用啥条件吧。患者要求的是把握。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0 11:45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0 19:1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20 07:57
科学至今没有一个完美的定义,没有达成共识,这是事实。科学的定义为:1  一切正确的知识;2  局限 ...

科学至今没有一个完美的定义,没有达成共识,这是事实。科学的定义为:1  一切正确的知识;2  局限于自然科学。按照一切正确的知识这一定义,科学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医学是包含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经验、艺术甚至于宗教在内的一门学问。
————————————————————————————————————
         李先生此言极不客观。本论坛除了你到现在还糊涂,其他人不懂科学定义的已经不多。不要用你个人的水平代替别人的水平。你掌握的知识目前仍处于碎片化阶段,很难提高,更难融会贯通。
      你上面的发言,一踏糊涂,语无伦次。实在没耐心给你更正,因为你学一点东西都非常困难。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8-20 11:45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8-20 11:34
其实就一句话,科学本身就是正确的意思。不正确的就是不科学的。
科学化这个词不正确,不是科学不正确。 ...

是应该正确表述中医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化“这个词,是以前作为中医发展方向的一个专用词汇提出的,因为含义不明,引发许多争议,所以现在不提了。
批评”科学化“时,大家又有意无意地把西医当作科学,然后找出西医的不足,再扣在”科学“的头上,乱成一锅粥了。呵呵。得好好理理。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0 16:37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0 19:14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8-20 10:34
李先生也感到困惑了?其实,中医就是中医,为什么硬要往科学上套?在古代,科学一词尚未出现之前就存在了, ...

其实,中医就是中医,为什么硬要往科学上套?在古代,科学一词尚未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并且一直用来防病治病。
————————————————————————————
      如果中医是在古代,就没有必要提科学了。但是,当今是科学昌明的时代。在这个大环境下,中医面临着两方面的压力:
      一、要面对那些打着中医不科学的旗号要求废除中医带来的压力
       事实证明,百年来单凭中医界这些人说不清、道不明,说了人家也不信,因而单凭中医人产生的对抗力不足以阻挡住科学界反中医的力量,于是发生了2006年的再次反中医的高潮。在这场大争论中,不光是中医人写文章进行力争,在外界人眼里,西医生写的支持中医的文章更为引人注目,我2006年12月在卫生部官方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一个西医眼中的中医》十分醒目,,当时我在网上搜索,转载和中医网站、西医网站、博客及引用达116家。说明此文引起了中西医界极大关注。我以西医身份,在文中首次指出,中医理论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可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这种提法直接反击了那些认为“中医不科学”的反中医言论。
      中医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抓住了诊治疾病的客观规律,这就是它科学的地方,正因为中医的主体理论是科学的,加上治病有效,可以补充现代医学的不足,所以,不能取消。
      二、中医四诊方法用于诊治疾病具有明显的不到位,缺乏理化检查的中医在今后执业的过程中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张喜一案赔4百多万就是沉痛的教训。特别是缺乏对于病的本质的认识,明显给予中医诊断带来局限性。中医只有掌握西医理化诊断方法,才能目的更加明确地为患者服务。所以,不与现代科学接轨,是不明智的。




       中医和西医的不同是,中医用活体观察认识人体,西医从尸体检剖中研究生命……
        ——————————————————————————————————————
          事实并非如此。
       西医并不只是从尸体检剖中研究生命。比如说,心电、脑电、胃电、肌电、B超、CT、核磁、拍片、透视,大生化、各种化验,望诊、触、叩诊、听诊等等,还有很多,哪个方法不是从活体上研究生命?
       以上西医方法与中医四诊方法相比,患者更服哪一种,只要一看患者量,这不是明摆着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0 16:52
       既然中医中药如此落后,为什么先生们要争着穿中医的袍子呢?!直接上手术台多好啊!患者多多来。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0 17:11
        我给阳性细胞一个科学的定义:阳性细胞,就是具有阳性功能的细胞。这种细胞没有形态结构,不属于西医学概念。
     大家看看,我是不是科学家。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0 17:26
        

    医学自从戴上科学的帽子后,其实好多问题不仅解决不了,反而导致医学与人的疏离,甚至越来越远。

    医学是什么?从40年前学医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未得满意答案。时至今日,我虽仍不能明确地说出医学是什么,但我可以说它不是什么了。

    在我看来,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但还涵盖有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等。因而,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众所周知,医学要比科学起源早。科学一词的出现也才1000多年,而医学已有数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因此,应该是医学的积累、进步以及需求催生了科学。简单地医学视为科学的一个分枝或隶属于科学、服从于科学,甚至把医学视为医学科学的简称,看来是不恰当的,甚至有失偏颇。

    医学远比科学复杂

    科学研究的是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及变化规律,其结果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医学研究的不仅是疾病的本身(或其本质),而且要研究疾病这种现象的载体、即有着不同生活经历和生理体验的活生生的人,要研究人体各种机能的本质和进化规律。因此,医学不仅重视事物高度的普遍性,而且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或称独特性。医学是通过长期大量不间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最大可能适合人体保健、康复和各种疾病诊疗的知识体系。

    因此,医学要远比科学复杂。表现在人群的异体性,人体的异质性和疾病的异现性。就以疾病为例,据经典医学书籍记载,现有病种已达40000种之多,加之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分期和分型,而且又发生在不同人群或不同个体身上,这就构成了医学的更为复杂性。

    医学关乎生命。什么是生命?从哲学上讲,生命本身不是物质,而是物质的特殊表现形式。但生命相对于它所承载的物质而言更加难以捉摸,生命现象是目前人类最难解释的奥秘。医学研究的对象恰恰是特有这一高级生命形式的人类及其组成形式,而科学研究的对象则并非是如此高级的生命形式、甚至是无生命的普通物质。科学研究再复杂,最终的定律是“物质不灭”,而医学除了物质不灭外,更要回答为何“生死有期”.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0 17:43
        如果中医没有比西医更先进、更科学的地方,我们学习中医干什么?!
      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感冒、非典型肺炎、急性胰腺炎……,比西医高明的多了!中医还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方法没有发掘出来。这些需要我们老老实实、虚心学习。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0 19:0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20 11:16
科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在医学发生的时候,科学 ...

科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在医学发生的时候,科学还没有踪影呢!
————————————————————————————————
      整天争着谈科学,至今也不懂科学的概念。
      再告诉你一遍,科学不是方法。不能将科学与方法混为一谈。
      科学是揭未事物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方法是指措施、办法。
      就你这个水平,还整天在论坛混,莫名其妙。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0 19:20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0 19:2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20 16:52
既然中医中药如此落后,为什么先生们要争着穿中医的袍子呢?!直接上手术台多好啊!患者多多来。

既然中医中药如此落后,为什么先生们要争着穿中医的袍子呢?!直接上手术台多好啊!患者多多来
——————————————————————————————————
         这句抬杠的话,水平非常的低,甚至有些幼稚。
      中医、西医都是前人积累的宝贵经验,二者互补可提高疗效。我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目的是在搞清中医理论科学本质的基础上提高治病疗效。
      我为中医呐喊,是为了阻止反中医者废除中医,因为中医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个大宝库。但我可没有吃中医这碗饭,也没有穿中医的袍子。这个事实,让你自打嘴巴,看你今后还胡说八道不?


       如今的中医院,要靠国家扶持才能生存,如今的民间中医,生活也很艰难,杏园春先生就曾说过。你以为中医这碗饭是好吃的吗?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0 19:25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0 19:28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20 17:11
我给阳性细胞一个科学的定义:阳性细胞,就是具有阳性功能的细胞。这种细胞没有形态结构,不属于西 ...

      我给阳性细胞一个科学的定义:阳性细胞,就是具有阳性功能的细胞。这种细胞没有形态结构,不属于西医学概念。
     大家看看,我是不是科学家。

————————————————————————————————————
       活这么大岁数,没有一点涵养,整天在论坛胡说八道。你自己说,你这句话是不是扯犊子?       让大家看一看,你真的够学者吗?哪一位学者能有你这么低的水平?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8-20 20:46
学术争鸣的目的,只有一条——为了追求真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8-20 20:50
中医鬼谷子 发表于 2015-8-19 08:37
我告诉你,之前的转载全部是版主让我转载,我看都没有看过,本来只是帮忙而已,你太不像话了,杨教授就算 ...

哪个版主让先生转载的?他自己不能发帖吗?他是想让先生受益呢,还是想让先生受累?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0 21:08
            实验室研究是将生物体内的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中的某些成分,置于人工的环境,观察人为的干预因素对其功能活动的影响。这种实验容易控制条件,也容易深入到分子水平,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中最为本质的基本规律,或最原始的基本规律。但由于研究对象脱离了整体,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试验结果与体内的真实情况相比可能发生很大差异。

    动物试验可视为体内试验,但只是在动物体内的试验。但动物有别于人类,与人体内试验相比,依然是体外试验,即在人体以外的试验。在动物中获得的东西放到人体未必可获同样的结果。一个药品在动物体内有效,未必在人体内有效。即使是人体内的试验,也存在明显的异体性或异质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0 21:19
          医学与科学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示”(Paradigm),有不可通约性。科学确定的是一种世界观和自然观,而医学确定的是一种生命观和健康观。科学需要“仰望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理”;医学需要“纵观人类之盛、细寻治病之策”.医学的有些做法不一定科学,但只要生命尚存、健康尚在就行。二者相当于两股道上奔驰的列车,一列不能涵盖一列,一列更不能取代一列。尽管有时有交集,但通过交点或交接地带后就需要在各自的方向上继续奔驰,最终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人类利益服务。但是,由于两条轨道在宽度、材质上有差别,列车各自使用的动力模式不一样,速度也不相同,因而需要各走各的道、不能交换,更不能重走在一条道上,否则就到不了共同的终极目标。
========================================================

       中西医融合观改正:  医学与科学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示”(Paradigm),应该是“范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0 21:26
      只有方舟子之流,才会说樊代明不懂科学,不懂医学。说消化病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不懂科学!不懂医学!说这话的人恐怕自己真不懂科学、不懂医学。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8-20 21:4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20 21:08
实验室研究是将生物体内的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中的某些成分,置于人工的环境,观察人为的干 ...

实验室研究是医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还是临床实践,这点先生应该很清楚。科学里面包含着多个学科,各有各的特点,如果因为某一学科有各自特点,就排除在科学之外,科学不是成了一个空壳子?
作者: 杨鹏举    时间: 2015-8-20 23:17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8-20 20:50
哪个版主让先生转载的?他自己不能发帖吗?他是想让先生受益呢,还是想让先生受累?

对于转载我的文章一事,我仅仅求证一个方面,出版社在微信上发过此文。至于是“哪个版主让先生转载的?他自己不能发帖吗?”这个是个人隐私范畴,他认为有无必要回答你,是他个人的权利。如果有犯罪行为嫌疑,你可以质问。转载是不是犯罪行为呢?如果不是犯罪行为,而是个人隐私,你有了解来龙去脉的必要吗?对于“他是想让先生受益呢,还是想让先生受累?.我个人认为,”张先生想让初学者收益,让对五行认识处于朦胧状态的人受益,转载是累一点,为了中医事业而累也值得,转载这篇文章,会让反五行的累的喘不过气来。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1 06:2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1 08:0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20 21:26
只有方舟子之流,才会说樊代明不懂科学,不懂医学。说消化病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不懂科学!不懂 ...

只有方舟子之流,才会说樊代明不懂科学,不懂医学。说消化病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不懂科学!不懂医学!说这话的人恐怕自己真不懂科学、不懂医学。
——————————————————————————————————————
            讲理讲输了,就开始乱扣帽子,什么素质啊?咋不说你是清末的大辫子了呢?

        这篇文章就已经证明该院士不懂科学与医学的概念。有本事,你让他与我辨论一下。输者服输。
       不要拿什么职务、职称说事,要以理服人。
       钱学森院士是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双院士。比樊院士水平高不高。



       你的许多发言都是不懂装懂,信口开河。我没有时间驳你,要有时间,早揭得你体无完肤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1 07:31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8-20 22:28
只有方舟子之流,才会说樊代明不懂科学,不懂医学。说消化病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不懂科学!不懂医学 ...

         先生,我的发言,不针对任何个人,请先生不要自己给自己找烦恼。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1 07:40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8-20 22:28
只有方舟子之流,才会说樊代明不懂科学,不懂医学。说消化病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不懂科学!不懂医学 ...

        樊代明的文章发布了,先生好好看看,然后逐条批驳,发表一篇类似于方舟子的文章,这不是辩论吗?!
     先生想和樊代明面对面辩论吗?!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1 07:48
        

    四、结构与功能

    除生命科学外,其他自然科学研究的多为非生命物质。医学研究的是生命的特殊物质或与生命相关的物质,它不局限于研究物质的结构,更重要的是研究物质的功能。

    1. 结构构型的多样性决定了生命功能的复杂性。生命活动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元是细胞。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不停地进行合成和分解代谢。无论是细胞膜、细胞核或细胞器都有着十分复杂而独特的构形,就是这样的构型及相互间的密切配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理功能。

    2. 有机体结构的构型是动态变化的。人体各层次、各部分的结构,特别是其构型是发挥各自独特功能的基础,这些结构构型的变化形成了各种功能的多样性,而这些变化的动态性又形成了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间的适应性及适应的协调性。结构、构型及变化的动态性又受上一层次的调控来完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共同完成整体功能的需要。

    3. 生物体具有对自身结构的自组织能力。是否有自组织能力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或分水岭。生命组织系统对其结构具有自组织能力。其中包括自我组织、自我修复和自我更新,这种自我组织功能是生命生理活动和适应内外环境的基础。生命结构与功能具有特殊性,我们不能借用自然科学的一般理论简单地套用在医学上来解释生命现象。

    如果只根据生命本质的某些规律得出的结论,虽然从科学上讲符合生命本质,但从医学上讲这只是触摸到生命本质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生命本质的全部内涵。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1 08:05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21 07:40
樊代明的文章发布了,先生好好看看,然后逐条批驳,发表一篇类似于方舟子的文章,这不是辩论吗? ...

      张嘴方舟子,就你这水平,能辨过方舟子吗?我们谈的内容与方舟子有关吗?看清楚没有?
      面对面也罢,在论坛辨也罢,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就在这批他了,有本事就反驳。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1 08:08
        樊代明认为:医学高于科学,医学不仅仅使用科学理论与方法,而且使用了许多非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他在报告中说:美国的医学院与科学院是并列的,没有隶属关系,在美国流行一句话:如果当不上医学家,你就去当科学家。美国医学院有两名特聘中国院士,樊代明就是其中一位。
     方舟子说樊代明不懂科学,不懂医学!内行人嗤之以鼻!不自量力!
     如果对于樊代明的观点持不同看法,可以批驳、反对,出口就说樊代明不懂科学、不懂医学,自己不感到脸红吗?!这样的大话、废话不要再说了,直接对他的文章内容进行批驳就行了!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1 08:20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1 08:29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21 08:08
樊代明认为:医学高于科学,医学不仅仅使用科学理论与方法,而且使用了许多非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他 ...

医学高于科学
————————————————
        就这一句话,就足以证明他不懂科学与医学的概念。其他什么也不用说。这就是批驳。有本事你就驳倒我。

      再教你一遍:医学本身是众多科学门类的学科之一,如何能高于科学?
      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实际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难道医学不是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疾病诊治的客观规律的吗?

     请针对内容来,
不要说废话!看你还有啥说的!
     要是没有理,就请打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1 08:28
      

    在我看来,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但还涵盖有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等。因而,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众所周知,医学要比科学起源早。科学一词的出现也才1000多年,而医学已有数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因此,应该是医学的积累、进步以及需求催生了科学。简单地医学视为科学的一个分枝或隶属于科学、服从于科学,甚至把医学视为医学科学的简称,看来是不恰当的,甚至有失偏颇。

    医学远比科学复杂

    科学研究的是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及变化规律,其结果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医学研究的不仅是疾病的本身(或其本质),而且要研究疾病这种现象的载体、即有着不同生活经历和生理体验的活生生的人,要研究人体各种机能的本质和进化规律。因此,医学不仅重视事物高度的普遍性,而且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或称独特性。医学是通过长期大量不间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最大可能适合人体保健、康复和各种疾病诊疗的知识体系。

    因此,医学要远比科学复杂。表现在人群的异体性,人体的异质性和疾病的异现性。就以疾病为例,据经典医学书籍记载,现有病种已达40000种之多,加之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分期和分型,而且又发生在不同人群或不同个体身上,这就构成了医学的更为复杂性。

    医学关乎生命。什么是生命?从哲学上讲,生命本身不是物质,而是物质的特殊表现形式。但生命相对于它所承载的物质而言更加难以捉摸,生命现象是目前人类最难解释的奥秘。医学研究的对象恰恰是特有这一高级生命形式的人类及其组成形式,而科学研究的对象则并非是如此高级的生命形式、甚至是无生命的普通物质。科学研究再复杂,最终的定律是“物质不灭”,而医学除了物质不灭外,更要回答为何“生死有期”.
=================================
        请大家批驳上面的具体内容!看看医学的历史、包含的内容是不是超出了科学的范围!
      不针对任何个人,什么人都可以批驳。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1 08:32
      27楼,我转载了方舟子批驳樊代明的文章,请大家参考。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1 08:33
          你已经输了,还勉强犟什么?有理说理,你连科学的概念都不懂,还谈什么科学?!笑话!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1 08:39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8-21 00:20
医学高于科学
————————————————
        就这一句话,就足以证明他不懂科学与医学的概 ...

   这里是批驳樊代明的文章的,就樊代明的错误进行批驳!下面的转载是樊代明的原话,先生连樊代明说的什么都不知道,你批驳什么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1 08:46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8-21 00:33
你已经输了,还勉强犟什么?有理说理,你连科学的概念都不懂,还谈什么科学?!笑话!

        先生,我没有和你辩论啊!
     是你自己要批驳樊代明的观点,我把樊代明的观点原封不动的拿到你面前,请你批驳!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1 08:49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1 08:59 编辑

         不论说“医学高于科学”,还是说“科学高于医学”,都是极端错误的。
      科学是一个大概念,医学是一个小概念,医学包括在科学之中。
      比如说,动物,包括鸡、狗、猪、虎等等。如果说,鸡高于动物,就是错的。
      动物就相当于科学,鸡就相当于医学。二者之间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而是谁包括谁的问题。
      要是这么打比方,还不懂的话,那可真是笨到家了。无奈了。

      参加讨论,应当谈自己明白的内容,不宜谈自己外行的内容。而且谈,还要谈出自己的见解,为论坛添砖加瓦,而不应当不懂乱谈,给论坛添乱。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1 08:58
       我的发言,不针对任何个人,请不要自己给自己对号入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1 09:04
        再转载一遍樊代明的原文,以此为准。请大家对原文进行批驳。         
--------------------------------------------------------------------

     在我看来,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但还涵盖有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等。因而,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众所周知,医学要比科学起源早。科学一词的出现也才1000多年,而医学已有数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因此,应该是医学的积累、进步以及需求催生了科学。简单地医学视为科学的一个分枝或隶属于科学、服从于科学,甚至把医学视为医学科学的简称,看来是不恰当的,甚至有失偏颇。

    医学远比科学复杂

    科学研究的是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及变化规律,其结果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医学研究的不仅是疾病的本身(或其本质),而且要研究疾病这种现象的载体、即有着不同生活经历和生理体验的活生生的人,要研究人体各种机能的本质和进化规律。因此,医学不仅重视事物高度的普遍性,而且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或称独特性。医学是通过长期大量不间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最大可能适合人体保健、康复和各种疾病诊疗的知识体系。

    因此,医学要远比科学复杂。表现在人群的异体性,人体的异质性和疾病的异现性。就以疾病为例,据经典医学书籍记载,现有病种已达40000种之多,加之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分期和分型,而且又发生在不同人群或不同个体身上,这就构成了医学的更为复杂性。

    医学关乎生命。什么是生命?从哲学上讲,生命本身不是物质,而是物质的特殊表现形式。但生命相对于它所承载的物质而言更加难以捉摸,生命现象是目前人类最难解释的奥秘。医学研究的对象恰恰是特有这一高级生命形式的人类及其组成形式,而科学研究的对象则并非是如此高级的生命形式、甚至是无生命的普通物质。科学研究再复杂,最终的定律是“物质不灭”,而医学除了物质不灭外,更要回答为何“生死有期”.
=================================
        请大家批驳上面的具体内容!看看医学的历史、包含的内容是不是超出了科学的范围!
      不针对任何个人,什么人都可以批驳。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1 10:02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21 09:04
再转载一遍樊代明的原文,以此为准。请大家对原文进行批驳。         
------------------------- ...

  在我看来,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但还涵盖有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等。因而,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
       这话说的太外行,于理一窍不通。
       1、医学本身就是科学之一,怎么不纯粹了?
       2、也不能说“医学充满了哲学”。试问,当今哪门科学之中不含有哲理?
       3、医学研究的是人,当然包括与人有关的一切科学,比如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等。
       4、医学不是艺术,因为艺术不是科学。艺术随人的心态观念而变,同一件事物,有的人认为美,有人反认为是丑,所以,没有固定的标准,也没有客观规律。例如,中国人认为大鼻子丑,大鼻子的人认为中国人小鼻子丑。
       5、不按科学的标准要求医生,不按着人体的客观规律做手术,就可能把病人做死。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1 10:13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1 17:1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21 09:04
再转载一遍樊代明的原文,以此为准。请大家对原文进行批驳。         
------------------------- ...

众所周知,医学要比科学起源早。科学一词的出现也才1000多年,而医学已有数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因此,应该是医学的积累、进步以及需求催生了科学。简单地医学视为科学的一个分枝或隶属于科学、服从于科学,甚至把医学视为医学科学的简称,看来是不恰当的,甚至有失偏颇。
——————————————————————————————————
       1、医学的起源何止几千年,自有人类,治病的实践就开始了,那便是原始的医学。象猴子、老虎、仙鹤一类动物都会自我疗伤,况人乎?治病的成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进而形成经验治病技术,经验技术再形成理论,就是临床技术理论,也叫临床医学。而这种技术之中,本身就含有科学原理。只不过那时没有科学这个名字而已。没有名字,不等于没有这个事。后起名也没什么不可。强调这句话,毫无实际意义,反暴露自己知识面不够。
       2、除医学外,钻木起火、指南针、火药、造纸等等哪个不是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何止只有1000年。
       3、说“把医学视为医学科学的简称,看来是不恰当的,甚至有失偏颇。”这句话足以证明不懂科学和医学的概念。            
        4、这种层次的文章,压根就不应公开发表,只能扰乱视听。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1 11:30
        樊代明的原文:

           十、必然性与偶然性

    自然科学追求常理,即必然性。但医学实践除了关注必然性外,还充满了偶然性,这是因为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都具其独特性。

    1. 医学教科书或专着记录的数以万计的疾病中,多数病因不详,近年发生的许多新发传染病,医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偶然出现,有时让医生甚至政府管理部门防不胜防。

    2. 疾病的表现特征可随人群变化、环境变化、社会变化而变化。比如,乙肝病毒基因每年按25%突变,这种突变就是偶然性,原来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治好,变了的病毒用药无效。

    3. 一个新疾病发生,尽管我们认识不了,但要救命,就得治疗,这种治疗恰似摸着石头过河,结果有的治好了,有的没治好,其实治好没治好都可视为偶然性。

    4. 临床上经常发现病态千奇百怪、病毒千变万化、病人千差万别,用大家认可的常见的治疗方法,应该治好却有治不好的(例外),用大家认可的常规麻醉方法或手术疗法应该治活却有治死了的(意外),这些例外或意外就是医疗过程中的偶然性。

    医学中这种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交织、相互依存构成了医学的混沌性,有人说医学就是混沌之学。自然科学痴迷于对事物的量化,尽可能精确地描述和研究事物,其结果可达100%或0%.但在临床医学领域,100%的结果和0%的结果都是错误的,也就是不存在绝对的yes和no.总存在精准以外的现象和结果,这就是混沌观。如果简单地用线性量化的科学思维方法来指导医学实践,则难以得到常在的必然性结果,反倒成了经常的偶然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1 16:11
        哪位先生批驳以下必然性与偶然性!
     谢谢。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1 16:22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1 17:07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8-21 10:02
在我看来,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但还涵盖有社会学、人学、艺 ...

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中医、西医,治病都有标准。
      中医辨证的一些证型,比如桂枝汤证,有没有标准?如真的没有标准,难道中医是乱开的。
      西医做兰尾炎、下支架等,哪样没有标准。若没有标准,难道是胡做手术、胡下支架。
      所以,说这句话,这不是糟践医学吗?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1 16:2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1 16:28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21 16:11
哪位先生批驳以下必然性与偶然性!
     谢谢。

     这些外行话,实在经不起一驳。我真不愿为此浪费文字。
     现在信口开河的文章太多,驳也驳不过来。     偶然性和必然性也不是这里讨论的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存于任何事物之中,不单是医学。医学以研究人体生命规律和疾病诊治规律为核心。

作者: 萧铁    时间: 2015-8-21 16:56
大家知道,过去院士的选举其实很多非绩效因素,选上的含金量不一定真高,更不用说对中医有深刻认识,譬如有位姓何的院士就有很多关于中医的谬论。这位樊院士的逻辑嘛,实在不敢恭维,所以有些好奇这位院士是靠什么被选上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1 16:58
        信口开河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口若悬河,哗哗地往外吐。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1 17:10
      樊代明的确不懂中医,他主要说的是西医的缺陷。人无完人,不过,与我们论坛中的各位相比较,他对于科学与医学的认识,要深入的多。
    希望更多的人对这篇文章进行批驳。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1 17:14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8-21 17:15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15-8-21 16:56
大家知道,过去院士的选举其实很多非绩效因素,选上的含金量不一定真高,更不用说对中医有深刻认识,譬如有 ...

       萧铁先生看的很准,说的对,赞成。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8-21 17:21
         中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什么叫所短?就是有缺陷和不足。
      西医学的缺陷和不足,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因此说它不是科学。
      中医学虽然没有说清真实的疾病机理,但其成千上万年积累的一些成熟的治病经验技术之中本身就含有科学原理,所以也不能说中医不科学。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2 06:08
         医学的定义:关于健康与长寿的学问。
      大家先把这个定义消化一下,再向下讨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2 20:40
         作为临床医生,只是一个医生,成不了医学家。医生的任务是诊断与治疗疾病。疾病只是不健康人群中的一小部分。
    为了健康与长寿这个目的,医学使用了迄今为止人类的一切知识、经验、技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艺术、体育、宗教、感悟、直觉、甚至于催眠术……。一个以诊断治疗疾病为目的的医生是不可能完全认识医学的。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8-22 21:49
中医先进性和科学性是因为在古代中医就将人体与疾病纳入自然、社会、及自身七情多方面考虑……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3 08:50
      科学理论、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只不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方法。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油盐酱醋、生老病死……,我们只不过是使用科学为之服务而已。科学是为人类服务的。
    医学是为健康长寿服务的,医学除了使用科学之外,还使用了艺术、体育、催眠术、经验、宗教、饮食、各种文化……为健康长寿服务。
    所以,医学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气象学……不同,医学不属于科学的一个分支。医学只是使用了一些具体科学中的某些方法和理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4 08:04
          当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如同欧几里德几何学一样,成为落后的理论时,医学永远不会落后,而是与时俱进!那时候的医学会使用更加先进的理论与技术。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8-24 08:10
          如果钻木取火是“科学”的话,真的会是“猿猴科学”!猪猫狗羊都懂科学!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8-24 19:2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8-24 15:28 编辑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8-20 19:17
对于转载我的文章一事,我仅仅求证一个方面,出版社在微信上发过此文。至于是“哪个版主让先生转载的?他自己不能发帖吗?”这个是个人隐私范畴,他认为有无必要回答你,是他个人的权利。如果有犯罪行为嫌疑,你可以质问。转载是不是犯罪行为呢?如果不是犯罪行为,而是个人隐私,你有了解来龙去脉的必要吗?对于“他是想让先生受益呢,还是想让先生受累?.我个人认为,”张先生想让初学者收益,让对五行认识处于朦胧状态的人受益,转载是累一点,为了中医事业而累也值得,转载这篇文章,会让反五行的累的喘不过气来。


原来先生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了,想找人受累哟。哈哈,可以理解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8-24 21:28
辨明了学术上的是非,又增加了个人之间的友情,这是大家追求的最好结果。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