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四、关于《内经》应用阴阳五行说的评价-《内经时代》补注 [打印本页]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34
标题: 四、关于《内经》应用阴阳五行说的评价-《内经时代》补注
《<内经>时代》补注
赵洪钧著  金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补注
第四节 《内经》和《内经》时代阴阳五行说
四、关于《内经》应用阴阳五行说的评价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35
【原文】阴阳五行说属于古代哲学理论。最近一位哲学家专门就《内经》的哲学写了一本专著,内容空前丰富。故本书先将行家的看法较全面引用出来。

“阴阳五行学说在其兴起和昌盛的时期,对古代科学认识的发展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不可低估。但是后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扩大,科学知识的增长,阴阳五行学说的缺点和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对于那些继续将阴阳五行奉为不易之至理的人们的思想,就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束缚作用。”(刘长林.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科学出版社.1982:79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36
【补注】


⑴哲学:《汉典》云:“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而形成两大对立派别: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 批判地吸收了过去哲学上的成就,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37
又,见第一节补注。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37
⑵刘长林.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见第一节补注。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38
【原文】刘先生认为,五行学说是朴素的普通系统论,设专章进行讨论。其书100-102页,对五行说的评价文字更多些,一并尽量引出:

现代系统论就是为适应科学整体化趋势而产生的方法论。它综合地反映了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我们知道,在经典力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时空观、因果概念和对系统的理解,由于量子力学、相对论、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新理论的出现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为现代系统论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前提。可以说,古代朴素的系统观念是现代系统论的原始形态,现代系统理论则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了古代系统论的某些特点。这就是五行学说在最一般的原则上与现代系统论相一致的缘故。它在一次证明,人类的思维是按照辩证的方式向前发展的。”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39
【补注】
⑴力学:《汉典》云:“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能和力以及它们与固体、液体及气体的平衡、变形或运动的关系。”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39
⑵量子力学:《汉典》云:“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研究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运动规律及其性质的理论。”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0
⑶相对论:《汉典》云:“艾伯特·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理论,认为物质和能量是等效的,物体的质量随递增的速度而增加。”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0
⑷分子生物学:《汉典》云:“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的科学。主要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界的基本特征。”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1
【原文】“毫无疑问,《内经》的五行学说作为一种朴素的理论,不能不存在着许多错误和欠缺。”


“正象自发的唯物主义‘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固有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25页)一样,自发的辩证法从一开始就自然而然地把整个世界看作是大大小小的系统整体,并且在某种固定的简单的数字排列中,在特殊的物质属性(木、火、土、金、水)的特殊的关系(相胜相生,相乘相侮)中,去寻找系统整体普遍适用的一般结构模型。这样构筑起来的系统模型犹如把水、火、气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一样,不可能是科学的。事实上,它只能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内,说明事物的某些关系,而不能科学地反映所有系统结构的一般关系和一般规律,作为普遍系统模型,显然是不适用的。”

“《内经》把五行这种本来是特殊的功能属性和特殊的关系当作最一般的东西加以使用,就在认识过程中违反了特属与一般的的辩证关系,因而在指导人们以系统整体观点观察问题的同时,势必发生限制和束缚人们思想的消极作用。它象一个框子一方面妨碍人们根据新的材料概括出更具一般性、更科学的系统原则,另一方面又取消或消弱了对各种具体事物内部结构的特殊规律的探索。”

“《内经》把五时、五方、五气、五材、五色、五脏……等不同事物排列起来,构成世界的五行关系图式。主要是根据经验积累,自发地采用了朴素的统计方法,将那些直观可察的大量重复出现的现象之间的联系观念,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反映事物运动的某些规律性,有一点的实用价值,但未能深入地认识到事物的本体和内在本质,更谈不到把握整个世界而结构。为了构筑理论体系的需要,古代又常常对这些直观联系加以夸大歪曲,甚至主观杜撰,如硬把五畜(鸡、羊、牛、马、彘)、五声(呼、笑、歌、哭、呻)与五行联系起来,就是明显的例子。因此,五行体系作为世界的结构图式无疑是不能成立的。”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1
【补注】
⑴主观:《汉典》云:“受个人偏见或局限性所限定的一特定的人所特有的主观印象。”
杜撰:《汉典》云:“臆造;虚构。”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2
⑵硬把五畜(鸡、羊、牛、马、彘)、五声(呼、笑、歌、哭、呻)与五行联系起来:见《素问·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等篇。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2
【原文】“同时,《内经》过分夸大了四时对事物的影响,错误地以为万物都以四时为死生之本,万物的运动变化都取决于四时的周期循环,从而把事物整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统统归结为以四时为中心的各种五行系统之间的固定关系。这带有很大主观臆造性,也不可能是科学的。一方面把世界的普遍的结构联系固定化、特殊化,另一方面又抹煞了事物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的特殊性,将人抽象化、一般化了。”

“《内经》重视系统整体的动态平衡,注意到事物运动的周期性,这在原则上是对的。但它有时把平衡绝对化,把事物运动的周期性看成原封不动的封闭圆圈,看不到每一次循环都比上一次有了变化,增添了新的内容,甚或进到高一级的程度,不懂得螺旋式上升的道理,和它的阴阳学说一样,明显地具有循环论的倾向。《内经》五行学说的所有这些缺点和错误是自发辩证法和朴素系统论因历史条件局限所不可避免的,是人类思想发展早期阶段不成熟的表现。”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3
【补注】
⑴臆造:《汉典》云:“凭主观意想编造。”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3
⑵循环论:《汉典》云:“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只是不断循环往复,简单地周而复始的发展观。这一理论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形成历史循环论。”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4
【原文】“《内经》在应用五行学说解决医学问题时,已经多少意识到把五行当作一般结构模型与实际不符。在研究人体时,《内经》能够从实际出发,并没有处处应用和遵循五行,如它承认人体有三阴三阳六经,有六腑,还有奇恒之腑,等等,突破了五行的限制。在病的传变上,它也没有完全固守‘脾移寒于肝’,‘肝移寒于心’,‘心移寒于肺’,‘肺移寒于肾’。这里就看不出五行的影响。”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5
【补注】
⑴脾移寒于肝:《素问注证发微》:“亦传其所胜己者。”《类经十五卷·疾病类四十六》:“脾中寒邪,则反传于肝。”
金栋按:移,传也,病传也。按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脾传寒邪于肝,乃传其所不胜者,谓之脾土侮肝木。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5
⑵肝移寒于心:《素问注证发微》:“传其我所生者。”《类经十五卷·疾病类四十六》:“传其所生也。”
金栋按:按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肝传寒邪于心,乃传其所生者,谓之肝木生心火。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6
⑶心移寒于肺:《素问注证发微》:“传其所不胜者。”
金栋按:按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心传寒邪于肺,乃传其所胜者,谓之心火乘(刑)肺金。马莳谓之“所不胜者”,误也,当为“所胜者”。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6
⑷肺移寒于肾:《素问注证发微》:“传其我所生者。”
金栋按:按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肺传寒邪于肾,乃传其所生者,谓之肺金生肾水。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7
⑸看不出五行的影响:与五行无关。
金栋按:上述五脏病寒相传(移),见于《素问·气厥论》。刘先生认为与五行无关。
五脏病气的传变规律,在《内经》中有固定相传者,如五脏顺传与逆传,脏腑表里相合关系传,亦有不固定而传及猝发者等多种。按五行相乘的关系传变,传其所胜之脏者,谓之顺传;按五行相侮的关系传变,传其克我(所不胜)之脏者,因病情凶险,预后不良,谓之逆传。见于《素问·玉机真脏论》、《标本病传论》、《灵枢·病传》等篇。

即使不固定而传者,如《气厥论》篇五脏寒邪相传,虽未完全按五行相克(乘侮)规律传,但亦与五行有关而并非无关。因“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如何相通?经脉相传?从《内经》理论体系的构建来分析,还是与五行有关。所以马莳与张介宾在解释中还是讲与五行的关系。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9
【原文】“但是在一些医学问题上,《内经》又受到五行的局限,主观主义地用五行去规范客观事实,颠倒了原则与实际的关系。如有时用五行来说明五脏的特性,用五行生胜解释五脏的生理关系,不仅对于深入探讨五脏之间复杂的具体联系起了阻碍作用,而且矛盾重重,有不少牵强附会。《内经》用五行的固定关系解释病理现象,有时甚至出现笑话,如《素问•阳明脉解》说:‘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特别是《内经》利用五行预后的某些论述,更是荒唐。《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肝见庚辛死,……是谓真脏见皆死。’依据《内经》,甲乙日属木,丙丁日属火,戊己日属土,庚辛日属金,壬癸日属水,所以,五脏病必然因五行相胜的关系,于其所不胜之日加重甚至死亡。这种推算没有科学依据,已经完全把五行当作一个万能万灵的神秘公式。”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49
【补注】
⑴牵强附会:《汉典》云:“生拉硬扯。把没有关系的事物勉强地说成有关系;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说成有某种意义。”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50
⑵《素问·阳明脉解》:《素问注证发微》:“详论足阳明胃经脉病之义,故名篇。”
《素问补识》:“天雄按:《素问》有《针解》篇为解《灵·九针十二原》而作,则《阳明脉解》篇当为解阳明脉而作。古代自有阳明脉篇,故篇中出现‘所谓’字样。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出土,最古老之《阳明脉》得以问世。”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50
⑶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木恶土也:《类经十四卷·疾病类十二》:“本篇之义,大略皆出《灵枢·经脉篇》。……木能克土,故恶之。……阳明经多气多血,邪客之则血气壅而易为热,热则恶火也。”热甚则烦扰易惊而恶人。
金栋按:《素问考注》:“案:此专说相克之理。”
这段话是说:足阳明经有病,恶见人和火,听到木音就惕然惊恐,而对钟鼓的声音却没有反应。……足阳明是胃的经脉,在五行里属土,所以听到木音就害怕起来,那是土恶木克的原因。(《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51
⑷钟鼓不为动:《素问注证发微》:“钟鼓属金,金乃土之子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51
⑸肝见庚辛死:《类经六卷·脉色类二十八》:“此言真藏脉见者,遇克贼之日而死。庚辛为金,伐肝木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51
⑹是谓真脏见皆死:《类经六卷·脉色类二十八》:“此即《三部九候论》所谓‘真藏脉见者胜死’之义。”
金栋按:胜死,《类经六卷·脉色类二十五》:“谓遇其胜己之时而死,如肝见庚辛、脾见甲乙之类是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52
【原文】关于《内经》中阴阳五行说的评价,笔者基本上赞同刘先生的看法,故不另起炉灶。引文或可能还不全面,有兴趣者最好读原作。
读者可能要问:本节开头你说《内经》的最高理论是阴阳五行宇宙全息论,为什么又同意系统论者的观点呢?拙见以为此两说无妨并存。比如有人说五行说是五元素论,也有符合原意的一面。本书着力于各学说的渊源发展,介绍其背景和原始意义,用现代思想发挥《内经》不宜兼顾,故下文还要谈其他学界对阴阳五行说的评价,略述阴阳五行说的发展史。

今欲附此补充一点看法。阴阳五行说何时开始对科学发展起束缚作用?拙见以为,作为自然哲学(或如今流行的说法-朴素的辩证法和系统论)其积极作用在两汉已发挥尽致而告终。它们在医学上的意义,也至迟在唐代,随着运气学说的完成,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具体看法见第七节。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52
【补注】
⑴另起炉灶:《汉典》云:“比喻从头开始。”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55
五、前人从各方面对阴阳五行说的评价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56
【原文】阴阳五行说在《内经》中的应用及评价约如上。简言之,没有阴阳五行便没有《内经》体系。
如果我们承认,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必然会给那个时代的科学著作-尤其如《内经》这种理论性著作-留下明显的印记的话,那么,我们只能把它放回阴阳五行说盛行的时代去进行研究。这样,至少对《内经》在整体认识上不会犯主观、武断、因枝节而忽视主流的错误。《内经》赖以成体系的哲学盛行于什么时代呢?先看看近现代各流派的史学家得出的不约而同的结论。


梁启超说:“春秋战国之前,所为阴阳,所谓五行,其说甚稀见,其义极平淡。且此二事从未尝并为一谈。诸经及孔、老、孟、荀、韩诸大哲皆未尝齿及。然则造此邪说以惑世诬民者谁耶?其始盖起于燕齐方士,而其建设之,传播之,宜负罪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两汉所谓今文家经说,其能脱阴阳五行臭味者十无二三,大率自仲舒启之。”(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东方杂志,1923年第20卷第10号)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57
【补注】
⑴不约而同:《汉典》云:“不约,言事前未尝约好。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行动相同。”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57
⑵惑世诬民:《汉典》云:“蛊惑世人。”蛊惑,《汉典》云:“使人心意迷惑。”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58
燕齐方士:见第二节补注。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58
【原文】顾颉刚、杨向奎说:“西汉是阴阳学说极盛的时候。”(顾颉刚,杨向奎.三皇考,哈佛燕京学社出版,1936:42)“汉儒生在以阴阳五行为信条的社会里,便没有不受阴阳五行说的浸润的,阴阳五行即是他们的思想的规律。到了魏晋,玄学起来了,王弼们就对于这些术数公然攻击了。……可见在一种时代意识之下,无论什么人对于它都脱离不了关系。”(顾颉刚.五德终始说的政治和历史.清华学报,1930年第6卷第1期;又见:古史辨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4-616)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8 21:58
【补注】
⑴杨向奎:(1910.1-2000.7)字拱辰,著名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他对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杨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喜欢靠读书、靠思维的比较空灵的理论研究,在他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六十余年里,先后致力于中国社会史、经济史、思想史、学术史、历史地理的研究,勇于探索,勤奋治学,著述宏富,主要学术专著有:《西汉经学与政治》等。还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百度百科)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29 06:08
      任何理论都是相对真理,而不是绝对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都有缺陷,都有其自己使用的范围,出了这个范围,什么也不是!绝对真理寓意于相对真理之中,而没有一个永远正确的绝对真理。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6-25 09:21
⑵玄学:《汉典》云:“中国魏晋时代,向秀、何晏、王弼等运用道家的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而形成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潮。”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6-25 09:22
【原文】范文澜说:“先有原始的阴阳说,后有原始的五行说。原始阴阳说在殷周之际发育而逐渐盛大,接着五行说经邹衍一番附会扩充,与旧有之阴阳合并而成其新的神化的阴阳五行学说。”(与颉刚论五行说的起源.燕京大学史学报,1931年第3期)“西汉统一中国,需要维持统一的经学(三纲五常),尤其需要证明匹夫做皇帝是上天所命(五德终始),是孔子所预知(为汉制法)。因此阴阳五行化的经学,成为西汉经学的‘骄子’。”(范文澜历史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279)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6-25 09:23
【补注】
⑴三纲五常:《汉典》云:“封建礼教的道德准则。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6-25 09:23
⑵匹夫:《汉典》云:“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6-25 09:24
【原文】冯友兰说:“欲明西汉人之思想,须先略知阴阳家之学说。欲略知阴阳家之学说,须先略知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阴阳家以五行、四方、四时、五音、十二月、十二律、天干、地支及数日等互相配合以立一宇宙间架,又以阴阳流行于其间,使此间架活动变化而生万物。”(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61:498-499)
侯外庐杜国庠说:“汉代的正宗思想,已经走向神秘的宗教的领域。尤其因了农民起义,阴阳谶纬的神学就表现为汉代统治阶级的精神麻醉剂……五德三统的神权说,图谶纬候的宗教说,都为‘王霸道杂之’的绝对王权作了精神统治武器。”(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57:51)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6-25 09:24
【补注】
⑴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1990年11月26日20时45分,冯友兰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95岁。(百度百科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6-25 09:58
        【原文】范文澜说:“先有原始的阴阳说,后有原始的五行说。原始阴阳说在殷周之际发育而逐渐盛大,接着五行说经邹衍一番附会扩充,与旧有之阴阳合并而成其新的神化的阴阳五行学说。”(与颉刚论五行说的起源.燕京大学史学报,1931年第3期)
     简言之,没有阴阳五行便没有《内经》体系。
        ========================
     回复 :
   在中医理论中居然没有(利用)阴阳五行学说,而只有毫不相干的两个学说阴阳、五行?!
    奇谈怪论!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