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五行之争 为什么难有结论 [打印本页]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5-28 20:11
标题: 五行之争 为什么难有结论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5-5-28 20:12 编辑

五行之争  为什么难有结论?因为,讨论和争论的人,都是在嘴上论五行,没有实质性的,在用上下工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不拿起实践的这个武器,在具体的病例用,处方中,来用一用五行,看看,会用不,能用不,有用没用。

一用便知的事情,为什么都绕开这个圈子?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5-5-28 20:19
绕圈子轻松啊。想咋说就咋说。
结合临床,那多麻烦,何况好些朋友还不怎么接触临床•••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5-28 20:22
梁常兵 发表于 2015-5-28 20:19
绕圈子轻松啊。想咋说就咋说。
结合临床,那多麻烦,何况好些朋友还不怎么接触临床•••

,说的太对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5-28 20:38
杨先生啊,你听说过公明仪《清角》之操的故事没有?爱因斯坦讲相对论,你能听懂不?霍金讲弦论,你能听懂不?不懂,你敢对这两个人说一个不字不?你以为中医是个人都能明白的吗?

作者: 千秋雪    时间: 2015-5-28 20:45
“五行之争 为什么难有结论 ?” 相信这个问题绝非是杨金峰先生一个人的心结,许多人的心头也可能都程度不同的萦绕着这个疑问。但是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任何一门学问,任何一项技术都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着的,都是在路上的。路上的风光,常常是人见人殊,各有见地。五行学说是用来解释和演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五行学说总结和概括为生克乘侮,中医谓之“造化之机”。这个怎么用实践来说明呢?杨金峰先生的这个提议很好。谢谢。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5-28 21:28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5-28 20:45
“五行之争 为什么难有结论 ?” 相信这个问题绝非是杨金峰先生一个人的心结,许多人的心头也可能都程度不 ...

谢谢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5-28 21:30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5-28 20:38
杨先生啊,你听说过公明仪《清角》之操的故事没有?爱因斯坦讲相对论,你能听懂不?霍金讲弦论,你能听懂不 ...

我认为  中医学和他们没有可比性。因为,那里需要的知识量  太大。而中医则不是这样。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5-28 21:33
问个问题:杨老师懂五行、用五行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5-28 21:36
杨金峰 发表于 2015-5-28 21:30
我认为  中医学和他们没有可比性。因为,那里需要的知识量  太大。而中医则不是这样。

杨先生啊,你是不是把中医看成了是个人就能懂的知识了?你要是真这么牛,就请教一下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是气?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5-28 21:42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5-28 21:36
杨先生啊,你是不是把中医看成了是个人就能懂的知识了?你要是真这么牛,就请教一下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什 ...

哈哈  这个问题  太简单了  换一个吧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5-5-28 21:47
  又见金峰,几年的网友了,当问声好。你出帖,不答几句也算对不起你。金峰的特点是嘴硬理不应,尽管理在,我不承认,你就结论不了。其实,理论之争,是不会有结论的。比如,唯心与唯物,我说没有神,你说上帝在。我说没根据,你说为啥西方信?【这就叫难有结论。】要说五行之用,金峰也在用,五窍是五行,目视,耳听,口吃,鼻吸,舌嗅,这是实践吧,你说,这五行的结论还难有吗?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5-28 21:48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5-5-28 21:47
又见金峰,几年的网友了,当问声好。你出帖,不答几句也算对不起你。金峰的特点是嘴硬理不应,尽管理在, ...

哈哈  欢迎先生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5-28 21:49
杨金峰 发表于 2015-5-28 21:42
哈哈  这个问题  太简单了  换一个吧

不用换。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5-28 21:53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5-28 21:49
不用换。

【阳化气,阴成形】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化气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 而又相成的运动形式。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 而凝,故成形。」因此,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静。其实气,就是脏腑之阳的功能表现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5-28 22:04
杨金峰 发表于 2015-5-28 21:53
【阳化气,阴成形】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化气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 而又相成的运动形式。张景 ...

“脏腑之阳的功能表现”是什么表现?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5-28 22:05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5-5-28 22:06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5-28 22:04
“脏腑之阳的功能表现”是什么表现?

是升降出入的生理表现
作者: 一指春秋    时间: 2015-5-28 22:07
杨大侠,你自己搞明白啦吗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5-28 22:20
一指春秋 发表于 2015-5-28 22:07
杨大侠,你自己搞明白啦吗

哈哈  这个是后话  以后再论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5-5-28 22:28
杨金峰 发表于 2015-5-28 21:53
【阳化气,阴成形】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化气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 而又相成的运动形式。张景 ...

  哈哈,多日不见,金峰鸟枪换炮,论起经典了。天为阳,地为阴,应春夏秋冬四象。日为阳,月为阴,应昼夜二象。上半年天气主之而气化,春生夏长。下半年地气主之而成形,秋收冬藏。日主昼化气而生万物,月主夜万物成形而长。本来说的还可以,可惜呀!狗尾续貂,你弄个【其实气,就是脏腑之阳的功能表现】,啥意思呀?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5-28 22:32
杨金峰 发表于 2015-5-28 22:05
是升降出入的生理表现

什么在升降出入?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5-28 23:0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5-28 19:07 编辑

                    致反对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五行学说的中医师长同仁们的公开信
                                            ——我为什么力主废除五行学说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医学是什么?医学是用以给人们防病治病等的学问。中医学是什么?是中华民族发明创立的用以防病治病等的医学科学体系。那么,中医学是如何发展的?无疑,她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经过历朝历代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创新、验证、纠错、提高等措施往复循环的辛勤与智慧的结晶。因此,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创新、验证、纠错、提高等环节是一个也不能少。对中医学来说,没有质疑,就找不出错误;没有纠错,就不会得到完善提高。      五行学说自引进中医学中,已有一二千年的历史了。可以认为,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曾经发挥了她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进步,西医学的引进,诸多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等问题,业已明了,或正在明了。当前医学界的认识水平,自然与五行学说所解释的情况有天壤之别了。因此,如果当代五行学说仍旧保留在中医学中,对中医学不但无利,反而有害。事实上,五行学说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医学向前发展的难以逾越的鸿沟。
     下面就有关问题分四部分谈谈本人之浅见:

                                                          第一部分    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关系
就由浅入深地打几个比方来解释吧:

1、丈量土地需要尺子吧?如果尺子的刻度不精确,那么丈量出来的土地面积不会准确吧?丈量土地面积之前需要先做好量尺吧?如果工厂制造精密机械呢,那么肯定更得要求提前做好高度准确的尺子。
2、上学时,做一道需要套一个公式的数学题,如果公式用正确了,但结果不正确,这时,会判给您一半的分数,否则结果与公式全错,那么,就会给您判零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方法正确与否啊。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但因疏忽大意,而其结果错了;但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再细心也得不出正确的结果来吧?
      通过上述二条理由,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再说中医用什么诊治疾病?就是需要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那么,这里所说的中医理论,就象前面所说的丈量土地、制造精密机械的尺子以及计算数学题的公式同等重要。可以想象,只有正确的中医理论,才能有效指导中医们去诊治疾病,否则,错误的理论不是添乱吗?
——这就是中医能否精确地诊治疾病,其关键是要有正确理论的原因所在。

                                                          第二部分  有关五行学说简要内容
现在再谈五行;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可以这样认为,对五行的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在人类的进化史上,仅仅满足于这样的水平是远远不够 的。
下面再谈一下五行的生克关系:
      木 生火生 土生 金生 水生木
      木克 土克水克火 克 金 克木
      先生见过如此机械循环生克联系的事物吗?肯定没有。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将五行生克关系运用到中医理论中: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人体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形体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情志     怒   喜   思    悲        恐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变动     握   忧     哕    咳      栗
      自然界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上述五行与脏腑器官的配属,除肝与目与怒在临床上可以认证外,其它项基本都不符合临床实际。

                                                         第三部分  五行学说与脏脏表里经络等配属的错误
下面选几个重要的例子说明之。
一、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1、木与肝
      从肝脏对消化系统静脉输送来的营养原料进行分解、合成、解毒,以及对消化、泌尿、循环、神经诸系统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她不是仅仅能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过 “寒” 、过“降”,或 过“热” 、过“升”,均不利于肝脏内一系列生化、物理反应的完成,其功能必然受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影响。
2、 火与心
      从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来看,她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温热、上升”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升”“降” 、“寒”“热”,心脏正常搏动的活动就无法实现。而无限制的“热”、“升”,就会心动过速,甚至“飞车”;过度的“寒”、 “降” ,肯定会心动过缓,甚至会“停摆”。因此,正常的心脏功能,是“升” “降” “寒”“热” “出”“入”等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综合结果。
3 、土与脾
      脾主运化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生化、承载、受纳”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脾脏的运化功能就无法实现。因为没有适宜的“寒”“热”,胃肠中的内容物就无法正常“腐熟”; 没有适宜的“升”“降”,经过消化所生成的营养物质,就不能被正常吸收;同时没有适宜的“出”“入”,胃肠的内容物,就不会正常向下推进。     
4 、金与肺
      肺主呼吸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清洁、肃降、收敛”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肺脏的呼吸运动就无法完成。因为没有适宜的“寒”“热”,肺脏就不能适宜地舒张、收缩 ;没有适宜的“升”“降”、“出”“入”,肺内的气体交换,就无法达到正常范围。   
       因此,肺脏血气交换的复杂活动, 同样是“寒”“热” 、“升”“降”、“出”“入”等因素密切配合、相互制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5 、水与肾
      肾的水液代谢功能,同样不是仅仅能用“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相互作用的结果。过 “寒” 、过“降”则小便多,或为尿崩症,或为少阴寒化证;过“热” 、过“升”则小便少,或小便浓缩成泌尿系结石,或持续性的小便量少,最终成为尿毒证。
二、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腑表里说的错误   
1、肝与胆
        在生理方面,胆囊仅仅是盛肝内分泌出来的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在病理方面,胆囊炎症可以上行引起肝内胆管的炎症,而肝内胆汁分泌不正常时,或肝脏其它功能异常时,均可引起胆囊的舒缩障碍。因此,二者没有必要弄成表里关系。
2、心与小肠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心移热于小肠的实质,即是情志生火后,并在饮水比较少的情况下,抗病能力低下,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心脏本是动脉血运行的原动力,而小肠是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并将其获得的营养予以吸收。二者无论从生理方面,还是从病理方面,都是本风马牛不相及。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是不能成立的。
3、脾与胃
       “脾脏”,从《内经》“脾与胃以膜相连”,以及现代研究之“胰腺”有重要的消化功能来看,传统中医理论中所称的“脾”,理应是“胰腺”。胃的功能,主要是受承水谷,并将之搅拌成糜状及具初步消化的作用等。二者,一个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一个是容纳饮食物的容器。胰腺在病理状态下,可以引起胃的病变,但胃的病变较少能直接波及胰腺。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似乎有些牵强。
4、肺与大肠
       传统中医理论中,泄大肠糟粕、积气及积液以降肺气的实质,就是通过通导大便及肠内积气、积液,使腹腔内的压力减小后,胸膈相对下移,胸腔内的容积也就相应增大,从而改善了肺的通气。肺是主司血气交换的器官,大肠进一步吸收肠内容物的水分,并将肠内糟粕排出体外。二者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其表里关系也不能赋予。
5、肾与膀胱
       肾主泌尿,膀胱贮尿。膀胱有炎症时,可上行感染至肾;肾有病变时,其病理产物亦可对膀胱产生负面影响。二者的生理、病理既明,也就无须用模糊的表里关系进行诊断治疗了,从而其表里关系亦自行废止。
       综上所述,脏与腑的生理、病理均已明了,无论是解释生理现象,还是针对病变的诊疗,都无须表里关系的参与。因此,脏腑表里关系在当代中医的意识中,大都名存实亡。

三、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            
1、十二经是由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再加变通而套生出来的。
    因五脏配五腑之和等于10,无法与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总数的12相对应,故将“孤之腑”“ 三焦”拉上凑数。     但还欠少了一个脏,即又牵强地将 “心之包膜”算做一个脏来填空缺。
2、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证实:
        a、脾脏具体所指至今都不明了,其经络起止,就无从谈起。
        b、如果说心包络能算一经的话,那么,肾包络呢?肝包络呢?而胸腔则更不应该遗漏。
        c、胆囊不过是替肝脏贮存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其自然不能与心、肺、肝等脏器“同起同坐”。
        d、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经”来,的确是牵强。
        e、大脑如此重要器官,竟然没进入“五行学说”所规定的“经”的范围。
        f、胆囊、膀胱、一个肾等脏器切除后能生存,就说明十二经循环圈是不符合实际的。
        g、伤残后,少一条胳膊、少一条腿的人,也能生存,也同样证明十二经循环圈不存在。
  
       综上所述,经络是存在的,是目前已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针刺的作用,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刺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不是虚无飘渺的。但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并经过人为编制而成的“十二经及其循行路线”,事实证明是不存在的。

                                                          第四部分  中医人、教师与中医学发展的关系
       毫无疑问,中医学的发展,首先在于有好的教材,然后,那就是师资问题。
       曾在网上看到某些中医教师,不允许中医学生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声称中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学的,就是这样诊治疾病的,尽管有些理论看上去让人不信服,或者认为不科学,但她确实能治病。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要能治病,就是好理论。更让人笑掉大牙的是,有些中医公开宣扬,中医脏器不是解剖所见的脏器。难道中医所说的脏器是神授的不成?问题是,任何形式治病救人的医学科学,最终都必须忠实于实体解剖所见。以前错了的,何何弄明白了,何时就必须及时地不折不扣地纠正过来,而且丝毫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科学就是如此任性,否则,就不能成其为科学。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自从西医学进入中国之后,只经过了一两百年的时间,中医学就公认地成为断崖式的溃败之势,而且这种溃败之势不是已经停止,而是还在依然继续恶化。
       那么,中医学之衰败的根源在何处呢?无可辩驳地是,编写中医教材与中医教学的人士均难辞其咎——教材内容错误甚多与很多中医教师教学水平太差。
       任何科学,只有在不断地质疑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越来越进步,越来越辉煌。
       因此,现在我们能够出现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的中医人与中医教师,我们本应该感到高兴并予以鼓励之,而不是打击之,而有些中医同仁却恰恰相反。       其实,我们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的人们,不奢求先生们对我们予以表扬鼓励,恰恰是只要不给予讽刺谩骂,我们心里就足够满意的了。
       悲乎哉,中医学!悲乎哉,中医人!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5-28 23:04
  致反对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五行学说的中医师长同仁们的公开信
                                            ——我为什么力主废除五行学说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医学是什么?医学是用以给人们防病治病等的学问。中医学是什么?是中华民族发明创立的用以防病治病等的医学科学体系。那么,中医学是如何发展的?无疑,她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经过历朝历代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创新、验证、纠错、提高等措施往复循环的辛勤与智慧的结晶。因此,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创新、验证、纠错、提高等环节是一个也不能少。对中医学来说,没有质疑,就找不出错误;没有纠错,就不会得到完善提高。      五行学说自引进中医学中,已有一二千年的历史了。可以认为,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曾经发挥了她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进步,西医学的引进,诸多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等问题,业已明了,或正在明了。当前医学界的认识水平,自然与五行学说所解释的情况有天壤之别了。因此,如果当代五行学说仍旧保留在中医学中,对中医学不但无利,反而有害。事实上,五行学说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医学向前发展的难以逾越的鸿沟。
     下面就有关问题分四部分谈谈本人之浅见:

                                                          第一部分    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关系
就由浅入深地打几个比方来解释吧:

1、丈量土地需要尺子吧?如果尺子的刻度不精确,那么丈量出来的土地面积不会准确吧?丈量土地面积之前需要先做好量尺吧?如果工厂制造精密机械呢,那么肯定更得要求提前做好高度准确的尺子。
2、上学时,做一道需要套一个公式的数学题,如果公式用正确了,但结果不正确,这时,会判给您一半的分数,否则结果与公式全错,那么,就会给您判零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方法正确与否啊。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但因疏忽大意,而其结果错了;但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再细心也得不出正确的结果来吧?
      通过上述二条理由,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再说中医用什么诊治疾病?就是需要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那么,这里所说的中医理论,就象前面所说的丈量土地、制造精密机械的尺子以及计算数学题的公式同等重要。可以想象,只有正确的中医理论,才能有效指导中医们去诊治疾病,否则,错误的理论不是添乱吗?
——这就是中医能否精确地诊治疾病,其关键是要有正确理论的原因所在。

                                                          第二部分  有关五行学说简要内容
现在再谈五行;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可以这样认为,对五行的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在人类的进化史上,仅仅满足于这样的水平是远远不够 的。
下面再谈一下五行的生克关系:
      木 生火生 土生 金生 水生木
      木克 土克水克火 克 金 克木
      先生见过如此机械循环生克联系的事物吗?肯定没有。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将五行生克关系运用到中医理论中: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人体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形体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情志     怒   喜   思    悲        恐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变动     握   忧     哕    咳      栗
      自然界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上述五行与脏腑器官的配属,除肝与目与怒在临床上可以认证外,其它项基本都不符合临床实际。

                                                         第三部分  五行学说与脏脏表里经络等配属的错误
下面选几个重要的例子说明之。
一、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1、木与肝
      从肝脏对消化系统静脉输送来的营养原料进行分解、合成、解毒,以及对消化、泌尿、循环、神经诸系统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她不是仅仅能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过 “寒” 、过“降”,或 过“热” 、过“升”,均不利于肝脏内一系列生化、物理反应的完成,其功能必然受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影响。
2、 火与心
      从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来看,她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温热、上升”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升”“降” 、“寒”“热”,心脏正常搏动的活动就无法实现。而无限制的“热”、“升”,就会心动过速,甚至“飞车”;过度的“寒”、 “降” ,肯定会心动过缓,甚至会“停摆”。因此,正常的心脏功能,是“升” “降” “寒”“热” “出”“入”等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综合结果。
3 、土与脾
      脾主运化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生化、承载、受纳”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脾脏的运化功能就无法实现。因为没有适宜的“寒”“热”,胃肠中的内容物就无法正常“腐熟”; 没有适宜的“升”“降”,经过消化所生成的营养物质,就不能被正常吸收;同时没有适宜的“出”“入”,胃肠的内容物,就不会正常向下推进。     
4 、金与肺
      肺主呼吸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清洁、肃降、收敛”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肺脏的呼吸运动就无法完成。因为没有适宜的“寒”“热”,肺脏就不能适宜地舒张、收缩 ;没有适宜的“升”“降”、“出”“入”,肺内的气体交换,就无法达到正常范围。   
       因此,肺脏血气交换的复杂活动, 同样是“寒”“热” 、“升”“降”、“出”“入”等因素密切配合、相互制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5 、水与肾
      肾的水液代谢功能,同样不是仅仅能用“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相互作用的结果。过 “寒” 、过“降”则小便多,或为尿崩症,或为少阴寒化证;过“热” 、过“升”则小便少,或小便浓缩成泌尿系结石,或持续性的小便量少,最终成为尿毒证。
二、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腑表里说的错误   
1、肝与胆
        在生理方面,胆囊仅仅是盛肝内分泌出来的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在病理方面,胆囊炎症可以上行引起肝内胆管的炎症,而肝内胆汁分泌不正常时,或肝脏其它功能异常时,均可引起胆囊的舒缩障碍。因此,二者没有必要弄成表里关系。
2、心与小肠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心移热于小肠的实质,即是情志生火后,并在饮水比较少的情况下,抗病能力低下,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心脏本是动脉血运行的原动力,而小肠是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并将其获得的营养予以吸收。二者无论从生理方面,还是从病理方面,都是本风马牛不相及。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是不能成立的。
3、脾与胃
       “脾脏”,从《内经》“脾与胃以膜相连”,以及现代研究之“胰腺”有重要的消化功能来看,传统中医理论中所称的“脾”,理应是“胰腺”。胃的功能,主要是受承水谷,并将之搅拌成糜状及具初步消化的作用等。二者,一个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一个是容纳饮食物的容器。胰腺在病理状态下,可以引起胃的病变,但胃的病变较少能直接波及胰腺。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似乎有些牵强。
4、肺与大肠
       传统中医理论中,泄大肠糟粕、积气及积液以降肺气的实质,就是通过通导大便及肠内积气、积液,使腹腔内的压力减小后,胸膈相对下移,胸腔内的容积也就相应增大,从而改善了肺的通气。肺是主司血气交换的器官,大肠进一步吸收肠内容物的水分,并将肠内糟粕排出体外。二者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其表里关系也不能赋予。
5、肾与膀胱
       肾主泌尿,膀胱贮尿。膀胱有炎症时,可上行感染至肾;肾有病变时,其病理产物亦可对膀胱产生负面影响。二者的生理、病理既明,也就无须用模糊的表里关系进行诊断治疗了,从而其表里关系亦自行废止。
       综上所述,脏与腑的生理、病理均已明了,无论是解释生理现象,还是针对病变的诊疗,都无须表里关系的参与。因此,脏腑表里关系在当代中医的意识中,大都名存实亡。

三、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            
1、十二经是由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再加变通而套生出来的。
    因五脏配五腑之和等于10,无法与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总数的12相对应,故将“孤之腑”“ 三焦”拉上凑数。     但还欠少了一个脏,即又牵强地将 “心之包膜”算做一个脏来填空缺。
2、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证实:
        a、脾脏具体所指至今都不明了,其经络起止,就无从谈起。
        b、如果说心包络能算一经的话,那么,肾包络呢?肝包络呢?而胸腔则更不应该遗漏。
        c、胆囊不过是替肝脏贮存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其自然不能与心、肺、肝等脏器“同起同坐”。
        d、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经”来,的确是牵强。
        e、大脑如此重要器官,竟然没进入“五行学说”所规定的“经”的范围。
        f、胆囊、膀胱、一个肾等脏器切除后能生存,就说明十二经循环圈是不符合实际的。
        g、伤残后,少一条胳膊、少一条腿的人,也能生存,也同样证明十二经循环圈不存在。
  
       综上所述,经络是存在的,是目前已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针刺的作用,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刺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不是虚无飘渺的。但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并经过人为编制而成的“十二经及其循行路线”,事实证明是不存在的。

                                                          第四部分  中医人、教师与中医学发展的关系
       毫无疑问,中医学的发展,首先在于有好的教材,然后,那就是师资问题。
       曾在网上看到某些中医教师,不允许中医学生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声称中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学的,就是这样诊治疾病的,尽管有些理论看上去让人不信服,或者认为不科学,但她确实能治病。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要能治病,就是好理论。更让人笑掉大牙的是,有些中医公开宣扬,中医脏器不是解剖所见的脏器。难道中医所说的脏器是神授的不成?问题是,任何形式治病救人的医学科学,最终都必须忠实于实体解剖所见。以前错了的,何何弄明白了,何时就必须及时地不折不扣地纠正过来,而且丝毫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科学就是如此任性,否则,就不能成其为科学。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自从西医学进入中国之后,只经过了一两百年的时间,中医学就公认地成为断崖式的溃败之势,而且这种溃败之势不是已经停止,而是还在依然继续恶化。
       那么,中医学之衰败的根源在何处呢?无可辩驳地是,编写中医教材与中医教学的人士均难辞其咎——教材内容错误甚多与很多中医教师教学水平太差。
       任何科学,只有在不断地质疑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越来越进步,越来越辉煌。
       因此,现在我们能够出现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的中医人与中医教师,我们本应该感到高兴并予以鼓励之,而不是打击之,而有些中医同仁却恰恰相反。       其实,我们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的人们,不奢求先生们对我们予以表扬鼓励,恰恰是只要不给予讽刺谩骂,我们心里就足够满意的了。
       悲乎哉,中医学!悲乎哉,中医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29 06:40

        g、伤残后,少一条胳膊、少一条腿的人,也能生存,也同样证明十二经循环圈不存在。
===================================================
       回复:
     按照先生的逻辑:
        g、伤残后,少一条胳膊、少一条腿的人,也能生存,也同样证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不存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29 06:46
       中西医概念直接对接,是西方形式逻辑、单因果关系思维方式的必然结果。刘亦之先生的扎神经、脊髓穿刺与仁海先生的肝气郁结就是胆汁淤积,属于同一思维方式!
作者: 水镜先生    时间: 2015-6-12 15:16
仁海中西医力主从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
致反对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五行学说的中医师长同仁们的公开信
                                                    ——我为什么力主从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医学是什么?医学是用以给人们防病治病等的学问。中医学是什么?是中华民族发明创立的用以防病治病等的医学科学体系。那么,中医学是如何发展的?无疑,她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经过历朝历代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创新、验证、纠错、提高等措施往复循环的辛勤与智慧的结晶。因此,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创新、验证、纠错、提高等环节是一个也不能少。对中医学来说,没有质疑,就找不出错误;没有纠错,就不会得到完善提高。      五行学说自引进中医学中,已有一二千年的历史了。可以认为,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曾经发挥了她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进步,西医学的引进,诸多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等问题,业已明了,或正在明了    此乃欺人之语。西医自己已经承认,有很多错误,还有很多说原因不明。。待查等语言。。许多多治疗失败,已经检验了其理论之漏洞百出。离开五行,就不能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五脏之间的联系,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当前医学界的认识水平实际上与有史可查的3000年的中医相比,无论认知层次还是实践经验,都不过是小儿科,虽然研究到分子水平,依然不过是皮毛而已,仍然不出五行之外。,自然与五行学说所解释的情况有天壤之别了。因此,如果当代五行学说仍旧保留在中医学中,对中医学不但无利,反而有害不利方面,实际是对于西医解释病理生理不利,因为西医研究出来的,中医认知了,西医解释不了的东西,中医也说出来了,不过因为面子问题和标准不统一问题,不予承认而已,并且自己研究不出来,还要求中医拿出化学实验证据,真真是无耻之极!!不但不以不如人为耻,还污蔑说中医不科学,这就是西方道德观啊。。。。事实上,五行学说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医学向前发展的难以逾越的鸿沟。实践证明,五行理论不但可以应用与中医,指导中医,还可以广泛应用很多领域,指导实践。
     
下面就有关问题分四部分谈谈本人之浅见:

                                                      
第一部分    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关系
就由浅入深地打几个比方来解释吧:

1
、丈量土地需要尺子吧?如果尺子的刻度不精确,那么丈量出来的土地面积不会准确吧?丈量土地面积之前需要先做好量尺吧?如果工厂制造精密机械呢,那么肯定更得要求提前做好高度准确的尺子。尺子的标准由谁制定?什么样叫做精确?是中国的尺,丈,分,厘,还是米,厘米?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相似性,但是最最重要的,就是-----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上面的这句话就属于模糊语,要求刻度精确,仪器精密。。这是标准吗??
2、上学时,做一道需要套一个公式的数学题,如果公式用正确了,但结果不正确,这时,会判给您一半的分数,否则结果与公式全错,那么,就会给您判零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方法正确与否啊。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但因疏忽大意,而其结果错了;但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再细心也得不出正确的结果来吧? 想如果结果对了给多少分?就是说得不得分,要看评分人的标准,或者说评分人的好恶。世界上有很多路,走了你说的那条路,就对了,走别的、你不知道的路就错了。。有这样的道理吗。。我想有也许这样的人吧。。。还不少。。
      通过上述二条理由,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结论---参照物是否恰当,选择的标准是否准确,而不是什么我的马好,车子精良,就开始跑,南辕北辙吗
再说中医用什么诊治疾病?就是需要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那么,这里所说的中医理论。是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
,就象前面所说的丈量土地、制造精密机械的尺子以及计算数学题的公式同等重要。可以想象,只有正确的中医理论,才能有效指导中医们去诊治疾病,否则,错误的理论不是添乱吗?。看看标准是什么,美国标准还是中国标准。。对和错的标准是什么——这就是中医能否精确地诊治疾病,其关键是要有正确理论的原因所在。

                                                      
第二部分  有关五行学说简要内容
现在再谈五行;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高度概括,内涵深刻,生命力强。不是初步认识。古人对水的认识,都到了《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程度,难道是初步吗?!——可以这样认为,对五行的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在人类的进化史上,仅仅满足于这样的水平是远远不够 。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知的提高,五行的内涵与外延都在扩大,但是对于认识五脏六腑的功能,也可以按照取类比象原则延伸,就会逐步理解为什么有很多功能没有说出来。古人不讲,因为用一个字讲清楚,就不会用两个字,传承要想有生命力,就不需要废话
下面再谈一下五行的生克关系:
      
生火生 土生 金生 水生木
      
木克 土克水克火 克木
      
先生见过如此机械循环生克联系的事物吗?肯定没有。五行相生相克,是必然,是基本知识。俗话说,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怎么会视而不见呢?木生火,炊妇都知道;金克木,樵夫都明白,很朴素,不用说大家都能明白,所以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将五行生克关系运用到中医理论中:
      
五行                     
      
人体五脏                 
      
六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五官                     
      
形体              皮毛      
      
情志                     
      
五声                       
      
变动                       
      
自然界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湿          
      
五方                 西      
      
五季            长夏        
     
上述五行与脏腑器官的配属,除肝与目与怒在临床上可以认证外,其它项基本都不符合临床实际。所以说就要看标准。标准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中医五脏配属五行,是取类比象之意,人为自然界一部分,用五行来表述五脏的配属,是为了说清楚他的生理功能。就说一下土,作为例证吧。脾胃属土,是说脾脏具有土的特点,土者,稼穑也,生产我们的食物,长养万物,故有厚德载物之誉。。自然界中,土色黄,得湿气则长,土气不寒不热,不湿不燥则长。人体就是庄稼,脾胃就是土地。人的脾胃功能不正常,饮食《口》无味,身体消瘦《肌肉》,就像瘠薄的土地,什么也长不好一样。取类比象,大致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取类比象,不是机械的对比,说土曰稼穑,不能偏到沙漠戈壁。。。。,那样就没意思了。

                                                  
第三部分  五行学说与脏脏表里经络等配属的错误
下面选几个重要的例子说明之。
一、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1
、木与肝
      
从肝脏对消化系统静脉输送来的营养原料进行分解、合成、解毒,以及对消化、泌尿、循环、神经诸系统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就不应该谈论中医,起码没有资格对五行进行评论。当我们用对号入座的理论,用西医的生化知识,对照肝脏的功能,会挂一漏万,极不准确,不全面。就像你用英语翻译中国的古诗,你怎么翻译,都不会有原诗的意境,只能是优美的意思。她不是仅仅能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适宜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过、过,或 、过,均不利于肝脏内一系列生化、物理反应的完成,其功能必然受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影响。木曰曲直,,就是舒展,调达,后人引申为疏泄功能。当自然界的气候环境不正常,或者变化的时候,自然界的植物也会随之而变化,人体肝脏恰好符合这一特点。这一点恰恰说明肝脏配属木,是正确的。
2
火与心
      
从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来看,她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温热、上升火性炎上,可见心属火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木生火,金气肃降水寒火热,心脏正常搏动的活动就无法实现。而无限制的水不制火,则热极,金不制木,则升不止,就会心动过速,甚至飞车;过度的土克水则水不过寒火制金则不至过降,肯定会心动过缓,甚至会停摆。因此,正常的心脏功能,是” “” “”“” “”“等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综合结果。限制心脏过度的升热,就是五行之间互相克制的具体表现。亢则害,承乃制。这一条就能很好的说明五行之克制。
3
、土与脾
      
脾主运化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生化、承载、受纳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脾脏的运化功能就无法实现。因为没有适宜的”“,胃肠中的内容物就无法正常腐熟 没有适宜的”“,经过消化所生成的营养物质,就不能被正常吸收;同时没有适宜的”“,胃肠的内容物,就不会正常向下推进。五行生化与制约也    如果看了上面的话,就会知道,这一条没有累述必要
4 、金与肺
      
肺主呼吸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清洁、肃降、收敛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适当地寒热升降出入,就是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自动进行调节,维持的一种动态的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那种平衡。。。肺脏的呼吸运动就无法完成。因为没有适宜的”“,肺脏就不能适宜地舒张、收缩 ;没有适宜的”“”“,肺内的气体交换,就无法达到正常范围。   
      
因此,肺脏血气交换的复杂活动, 同样是”“”“”“等因素密切配合、相互制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什么是适宜的寒热升降出入?你是指体温37.5,一次呼吸1000ml空气,吃1千克,大小便0.5公斤吗??这个适宜的是从哪里来的???金曰从革,聚敛成形、肃杀之意。还是取类比象。
5
、水与肾
      
肾的水液代谢功能,同样不是仅仅能用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适宜这个适宜,很有讲究吧?废除五行,就是适宜,五行存在,就不适宜,是这样吗。。。真正费解! ,阳”“ 相互作用的结果。过、过则小便多,或为尿崩症,或为少阴寒化证;过、过则小便少,或小便浓缩成泌尿系结石,或持续性的小便量少,最终成为尿毒证。如果用尿频、尿崩,少阴寒化。。毛病。。砂淋、癃闭,臌胀、痨,这样就恰当了,因为学术文章,给内行看,这样就不会有人笑话

二、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腑表里说的错误   
1
、肝与胆
        
在生理方面,胆囊仅仅是盛肝内分泌出来的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在病理方面,胆囊炎症可以上行引起肝内胆管的炎症,而肝内胆汁分泌不正常时,或肝脏其它功能异常时,均可引起胆囊的舒缩障碍。因此,二者没有必要弄成表里关系。请注意,这里用西医语言表述,证明就是西医标准。且不说肝与胆有结构上的关联、病理联系等等,在脏腑中,肝胆有共同的生理特征,这是肝胆属木的原则。有共性的东西归一类,再按他的异性分阴阳。筋目爪属木也都是这样分出来的。比如,人的用品分类就这样,衣服放在衣柜,盛水用缸翁,米面放在仓库。。。。。所以看看标准是什么,标准不统一,没有衡量,那就是一盆糊涂粥嘛
2
、心与小肠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心移热于小肠的实质,即是情志生火后,并在饮水比较少的情况下,抗病能力低下,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有细菌病毒吗??。心脏本是动脉血运行的原动力心属火,动也,热也,推送也,运营血以循环,而小肠是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并将其获得的营养予以吸收动也,热也,推送也,分清微而上升,泌重著而下降。二者无论从生理方面,还是从病理方面,都是本风马牛不相及。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是不能成立的。心属火已有公论。只要证明小肠火的特征,就可证明心小肠为同类。表里之分,同中有异而已
3
、脾与胃
       “
脾脏,从《内经》脾与胃以膜相连结构相关,以及现代研究之胰腺有重要的消化功能来看,传统中医理论中所称的,理应是胰腺解剖位置按对了。胃的功能,主要是受承水谷,并将之搅拌成糜状及具初步消化的作用等。二者,一个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一个是容纳饮食物的容器。受盛化物。。可见关系之密切。没听说肺子里装满饭菜啤酒,然后脾脏来消化。。听说牛人多,还没听说这方面的。。。所以还得脾胃相表里胰腺在病理状态下,可以引起胃的病变,但胃的病变较少能直接波及胰腺这个西医还是有一定烟酒的。。暴饮暴食是胰腺炎主要原因,那就是胃子受盛不下了。。。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似乎有些牵强这么说就脾胃调和了吧。。
4
、肺与大肠
      
传统中医理论中,泄大肠糟粕、积气及积液以降肺气的实质,就是通过通导大便及肠内积气、积液,使腹腔内的压力减小后,胸膈相对下移,胸腔内的容积也就相应增大,从而改善了肺的通气这是西医理论,不要混淆。肺是主司血气交换的器官,金的肃降功能大肠进一步吸收肠内容物的水分金的收敛功能,并将肠内糟粕排出体外金的肃降。二者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其表里关系也不能赋予。有共同的属性,收敛肃降,就有联系,就可以分阴阳。
5
、肾与膀胱
      
肾主泌尿肾主泌尿,,看看啊啊。。经云,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膀胱贮尿呵呵,能贮藏住吗,不漏吗,笑话。。。膀胱者洲都之官,气化则能出焉。。这才叫膀胱。膀胱有炎症时,可上行感染至肾;肾有病变时,其病理产物亦可对膀胱产生负面影响。二者的生理、病理既明,位置相属,病理相关,还没联系,真瞎掰也就无须用模糊的表里关系,水曰润下,肾和膀胱属水进行诊断治疗了,从而其表里关系亦自行废止。
      
综上所述,脏与腑的生理、病理均已明了,无论是解释生理现象,还是针对病变的诊疗,都无须表里关系的参与。因此,脏腑表里关系在当代中医的意识中,大都名存实亡。
,世界是物质组成的,概括起来分为五种,概莫能外。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又可以细分。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三、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            
1
、十二经是由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再加变通而套生出来的。,十二经,奇经八脉,365络,古人经过实践,内景而总结出来,是活人的活动,并非某些人猜猜,想当然,只能说知识匮乏,。。
   
因五脏配五腑之和等于10,无法与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总数的12相对应,故将孤之腑”“ 三焦拉上凑数。     但还欠少了一个脏,即又牵强地将心之包膜算做一个脏来填空缺。,配上三焦和厥阴心包是有道理的。这个问题下面说。
2
、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证实:
        a
、脾脏具体所指至今都不明了,这一点与上文矛盾,见二-3.,其经络起止,就无从谈起,详细见经络学。
        b
、如果说心包络能算一经的话,那么,肾包络呢?肝包络呢?而胸腔则更不应该遗漏。,你见过心包炎,见过肾包炎,肝包炎吗。。。西医没学好,还要请教啊
        c
、胆囊不过是替肝脏贮存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其自然不能与心、肺、肝等脏器同起同坐 胆为六腑,自然不能与五脏同起同坐。
        d
、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来,的确是牵强。,根据前人研究,已有定论,并且被人日趋认同。可以参考近人唐宗海著作
        e
、大脑如此重要器官,竟然没进入五行学说所规定的的范围。,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实际已经有答案了。
        f
、胆囊、膀胱、一个肾等脏器切除后能生存,就说明十二经循环圈是不符合实际的。
        g
、伤残后,少一条胳膊、少一条腿的人,也能生存,也同样证明十二经循环圈不存在。经络者,五脏之爪牙也。爪牙受伤,不足以害命。不过是断了,就像血管那样,伤残断去,血液不是照旧循环吗。。上条,把两个肾都切除,也能活,说明什么呢?
  
      
综上所述,经络是存在的,是目前已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针刺的作用,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刺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不是虚无飘渺的。但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并经过人为编制而成的十二经及其循行路线,事实证明是不存在的。,经络是否存在,自有定论。研究者大有人在,但不是解剖意义的,而是活体意义的。有人不相信,也不是第一人,不奇怪。胡适曾经患糖尿病,西医宣判不治。中医陆定安为之治愈,扔不承认中医,只说;中医或许有些用吧。。。可见躯体疾病易愈,思想顽固难疗。

                                                      
第四部分  中医人、教师与中医学发展的关系
      
毫无疑问,中医学的发展,首先在于有好的教材,现在古文献相继整理出版,中医入门以后就可以选择阅读,提高水平,然后,那就是师资问题。,名师,大家视屏甚多
      
曾在网上看到某些中医教师,不允许中医学生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有继承,才会有质疑,批评,发扬光大,不是狗屁也不了解,或者刚刚看一点皮毛,浮光掠影,就质疑质疑质疑。。有资格吗!!!,声称中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学的,就是这样诊治疾病的,尽管有些理论看上去让人不信服,或者认为不科学,但她确实能治病。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要能治病,就是好理论。更让人笑掉大牙的是,有些中医公开宣扬,中医脏器不是解剖所见的脏器。难道中医所说的脏器是神授的不成?问题是,任何形式治病救人的医学科学,最终都必须忠实于实体解剖所见,活人的感受要服从于死人的解剖,可见认知的差异层次以前错了的,何何弄明白了,何时就必须及时地不折不扣地纠正过来,而且丝毫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科学就是如此任性,否则,就不能成其为科学。,科学的标准是什么?别动不动就科学科学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自从西医学进入中国之后,只经过了一两百年的时间,中医学就公认地成为断崖式的溃败之势,而且这种溃败之势不是已经停止,而是还在依然继续恶化。,天灾人祸,安能不恶化?是因为五行的存在吗?五行能担当这个责任吗
      
那么,中医学之衰败的根源在何处呢?无可辩驳地是,编写中医教材与中医教学的人士均难辞其咎——教材内容错误甚多与很多中医教师教学水平太差。,说到根源,还是政策上的失误。照搬西方现代化,中医成了试验品。客观地说,就是没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犯了教条,形式主义错误。政策亦应该按照五行的生克规律指导,才能办好事情。
      
任何科学,只有在不断地质疑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越来越进步,越来越辉煌。,质疑是允许的,但不是动辄就废,就割,你割掉中医的五行,就相当割掉人的五脏,那样中医会怎么样?!
      
因此,现在我们能够出现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的中医人与中医教师,我们本应该感到高兴并予以鼓励之,而不是打击之,,此处应该有掌声 而有些中医同仁却恰恰相反。     其实,我们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的人们,不奢求先生们对我们予以表扬鼓励,恰恰是只要不给予讽刺谩骂,对于维护中医旗帜人们,对尔等公然叫嚣者的讥讽与谩骂,就是提醒你们,你们不了解中医,不是你的东西你就肆意破坏,是不良道德,提醒你们要反省,反思,学习了解研究、然后在质疑,我们心里就足够满意的了。
      
悲乎哉,中医学!悲乎哉,中医人!
水镜先生曰;有不同意见者,可以以蓝色绿色字体在此文中回复。另外出贴着,视为与本文意见无关,恕不奉陪。。。。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6-12 18:11
梁常兵 发表于 2015-5-28 12:19
绕圈子轻松啊。想咋说就咋说。
结合临床,那多麻烦,何况好些朋友还不怎么接触临床•••

       请问梁先生、杨先生,二位在临床上开处方的时候,用不用五行?用不用四气五味?如实回答。
     我先回答,我用成药比较多,我不用四气五味,也不用五行,因为我自知中药知识太少,不敢用!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6-13 06:27

       请问梁先生、杨先生,二位在临床上开处方的时候,用不用五行?用不用四气五味?如实回答。
     我先回答,我用成药比较多,我不用四气五味,也不用五行,因为我自知中药知识太少,不敢用!
=================================================
       回复:
     既然二位先生不愿回答,给我留个面子,给我一个台阶下,我来自娱自乐。
     我不用是因为我不熟悉,不敢用。但是,我相信四气五味,在我使用的成药、成方中,咱们的祖先已经按照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君臣佐使配伍好了!儿孙们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6-13 06:36
                肾藏精、肾主骨、属水、冬、北……究竟正确不正确?!是不是祖先忽悠了2000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6-13 17:26
       为什么争论没有结果?说到底就是世界观。请不要与政治挂钩。是对于科学、中医的根本认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6-13 21:30
        没有结果,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就是不可通约性!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6-13 21:3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6-13 21:30
没有结果,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就是不可通约性!

怎么会呢,应该是都不知道或者都说不清楚吧。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6-13 22:18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5-29 06:40
g、伤残后,少一条胳膊、少一条腿的人,也能生存,也同样证明十二经循环圈不存在。
=========== ...

说起这个问题,我想起几年前,在新华网论坛争论中医经络问题。对方说,人要是截肢了,就是经络被割断了,按中医经络学说,这人就没办法活了,就和把头截了一样。
我的回复是:经络除十二正经外,还有奇经八脉,基本都是纵向的。还有横向的络脉,大大小小的,是个网络,截了肢体的一截,通过络脉还能构成一个系统。但经脉的走向有规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阳头外足,六条阳经都上头,所以说头为六阳之首。如果把头截了,阳经都断了,身体有阴无阳,就不能活了。所以,腿可截头不可截。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6-13 22:39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6-13 22:41 编辑

五行之争  为什么难有结论?
————————————————
        这个问题好问答,就是因为争论者没弄懂五行的真实价值,不能正确评价五行的作用。走向了两个极端。如果不顾事实,这个争论永远不会结束。
      把五行说成是真理,神化五行,显然是不懂哲学,也真的不懂五行。
      把五行说的一无是处也不对,毕竟对于一些呆板教条、又不太明白脏腑关系的中医人有用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6-13 23:02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6-13 14:39
五行之争  为什么难有结论?
————————————————
        这个问题好问答,就是因为争论者 ...

        把阴阳五行分割,才是先生的目的!否定五行就是否定了阴阳五行!
      一点历史知识都没有!根本不懂中国古代哲学史,妄谈哲学!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6-13 23:27
       把阴阳五行分割为阴阳与五行,犹如把唯物辩证法重新分解为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论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历史上已经成熟了的理论,再假定它不存在!挑战常识!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6-13 23: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6-13 23: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6-13 23: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妙之门    时间: 2015-6-15 22:10
五行说的哲理对于中医来说,过去有用,现在有用,将来仍然有用。然而,哲理有用并不表明哲理就变成中医的医理了。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5-6-16 00:31
妙之门 发表于 2015-6-15 22:10
五行说的哲理对于中医来说,过去有用,现在有用,将来仍然有用。然而,哲理有用并不表明哲理就变成中医的医 ...


哲理是哲学理论的简称。哲学必须研究事物的区别和差别,这些区别和差别包括高低、贵贱、好坏等。但五行之间的区别,不是高低、贵贱、好坏的区别。既然如此,五行怎么成了哲学?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6-16 06:06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6-15 22:09 编辑
妙之门 发表于 2015-6-15 14:10
五行说的哲理对于中医来说,过去有用,现在有用,将来仍然有用。然而,哲理有用并不表明哲理就变成中医的医 ...


      非常同意先生的意见,阴阳五行学说不能代替藏象经络,阴阳五行只是一个模型、理论框架,把人体的各种表现:正常的、疾病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归类于阴阳五行之中,这就是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精气神、辨证论治、治则、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6-16 08:25
     【五行之争 为什么难有结论】
    回复:因为科学主义者输了之后,偷偷溜号了!只有仁海先生不溜号,是个诚实君子。
作者: 妙之门    时间: 2015-6-17 21:57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6-16 06:06
非常同意先生的意见,阴阳五行学说不能代替藏象经络,阴阳五行只是一个模型、理论框架,把人体的 ...

事实就是如此,先生说的更加具体。
作者: 妙之门    时间: 2015-6-17 22:25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6-16 06:59
阴阳五行是以天体运动作为参考系认识掌握的时间规律,万事万物运动的共同规律。不是研究物质结构的规律, ...

      哲学研究的就是“万事万物运动的共同规律”。亦称一般规律。
      科学研究的是具体事物的个别规律,亦称特殊规律,当然包括“物质结构”和属性等等。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6-18 06:25
         讨论哲学,我们都是外行,只能谈点认识,这是中西医沟通必须具备的条件。
         哲学是抽象的抽象,讨论的焦点是:物质、结构、存在与精神、功能、意识思维之间的关系,即物质是第一性还是精神第一性,先有物质还是先有精神?这里的物质是个高度抽象名词,是哲学概念,不是物理学中的、化学中的、生物学中的具体物质,而是与精神意识思维相对立的概念。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第一性,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唯心主义一元论相反。还有二元论、三元论、多元论之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思维意识对于物质存在具有反作用。
       这是西方哲学。中国古代哲学也有一元论:气一元论、神一元论、心一元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古代的三个一元论都是不彻底的一元论,只有马克思主义一元论是最先进、最正确的一元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6-18 06:31
            现在的中医学把“气一元论”拿到中医学里,认为中医的“气”就是“气一元论”,“气”就是细微物质,则完全错误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6-18 06:55


            病理状态是西医学中的概念,来源于系统论中的系统过程、系统状态。当把疾病作为一个系统时,系统过程就是疾病过程,系统状态就是病理状态。
           西医的病理状态不是疾病病名,而是许多疾病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所具有的共同的病理学单元,例如休克、炎症、水电解质紊乱、急性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等,看起来他们是具体的疾病,而实际上,他们可以是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的共同表现。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疾病,也可以是许多传染病的前驱期;水电解质紊乱是一大群病理状态的统称,它存在于许多疾病的不同阶段。在中西医融合的时候,把西医的“疾病过程”的不同阶段解构为病理状态,按照中医证的标准重新组合成符合证的传变过程的证态体系,从而实现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包含着对于西医理论的解构与重组,其标准是中医证的诊断标准与证的传变规律。


作者: 高智海    时间: 2015-6-18 08:33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5-6-18 08:47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6-18 08:03
复习一下哲学,哲学是研究普遍规律的学问,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妙之门先生并不真正懂哲学。实际上,他就是想通过胡搅蛮缠为中医西化创造条件。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世界观和方法论只能在有人类之后出现。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有人类之前就存在。人们能否发现何时发现这些规律是另一回事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