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经络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09:52
标题: 经络研究
本帖最后由 无敌的烈士 于 2015-5-10 10:06 编辑

经络到底存在与否?  经络到底是什么样的?已经吵了很久了  咱也掺和掺和   继续吵  吵出个真理给后人  希望后人可以避免我们的这些幸福的烦恼   以下是抄来的   欢迎进行理智的讨论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针灸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现将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机理研究概述如下。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09:53
一、经络研究概况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几千年来指导着我国针灸及其他各科临床实践。而经络实质究竟是什么?它是生物机体内尚未被发现的新结构?还是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对此,国内外学者们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尝未获得肯定的结论。现代研究主要从循经感传现象、针刺作用传导途径、内脏与体表的相关、经络的形态学基础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积累了不少的资料和经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并阐明经络实质打下了基础。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09:54
一)循经感传与规律的研究
循经感传”是指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从被刺穴位出现的循古典经脉路线而扩散的感觉传导现象。这种现象一直被认为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主要依据。以前对此曾有不同称谓,如“经络现象”、“经络敏感现象”、“经络感应现象”、“针刺感传现象”、“经络感觉现象”等,曰本学者最初称之为“针响”。1979年5月中国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议规定、统一称为“循经感传现象”,简称循经感传。 从1972年至1978年,中国共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单位按照统一规定的普查方法和分型标准,对不同民族、性别、年龄的健康人群进行了63000多人次的普查分析,结果发现感传出现率最高达45.2%,最低为5.6%,大多数在12%~24%之间,其中显著型最高达2.2%,多数在0.2%。学者们还对203例莫桑比克人进行了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亦可出现循经感传现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表明,循经感传广泛存在于人群之中,基本上无种族、地域、年龄等方面的差别。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09:55
1.循经感传的主要特征
循经感传的路线 感传的路线大多数与《灵枢·经脉》所载的经脉循行线基本一致,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差异。如超过、不及或另出旁支,也有《灵枢》所无的路线。四肢较一致;躯干部常有偏离;头面部变异较大;也有感传到表里经或其它经的“串经”现象。 ②循经感传的性质 循经感传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常与个体、刺激方式和强度有关。针刺和指压时多产生酸、麻、胀、抽动、冷、热等感觉传导;电脉冲刺激时除上述感觉外,尚有水流感、蚁行感、虫样蠕动感等;艾灸时则多产生热感或麻感;穴位注射后以酸、胀、沉重感居多,偶有热感、冷感等。感觉的性质,还和针刺的部位、深浅、手法等有关。这说明“经脉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的记载,以及古人关于“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勿过其道”等论述确有其科学依据。
循经感传的速度 循经感传速度有快、慢两种。快的如触电样放散,可立即走完全经;但多数为慢性传导,其速度比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为慢,从每秒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一般在0.10米/秒左右。但个体差异很大,似与刺激强度、频率、受试者的情绪及环境、温度等有关。且不同个体,不同经脉或同一经脉的不同部位感传速度也有差别:四肢部较躯干部快,而且有“间歇”现象和通过关节时的停顿现象,或越过某一部位的“跨越式”传导。从其慢性传导速度的范围似与《灵枢·五十营》篇中“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其速度合2.8~3.6厘米/秒)的气行速度接近。说明古人对循经感传的速度乃至经气运行速度的观测是何等精确、慎密了。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09:56
④循经感传的宽度和深度 多数的感传宽度为线状、绳索状,粗细大约在2~5毫米之间,部分为横径1~3厘米的带状。感传的宽度与刺激的方法、强度、不同个体、不同经脉、不同部位有关。其中电脉冲刺激多呈一定宽度的带状,针刺或穴位注射呈线状、绳索状。一般四肢远端较窄,近端和躯干部较宽。所以对古代不同针具和不同针灸方法,以及针刺方法和手法的多样性仍有深入挖掘和探讨的必要。感传深浅也有一定规律性:一般四肢末端及头面部肌肉浅薄处感传似在皮下;肌肉丰厚处感传较深似在肌肉中。
⑤循经感传的方向和回流 刺激四肢末端的井穴,感传向躯干、头面部方向单向传导;而刺激躯体部任何一个经穴而出现从该穴向两个相反方向的感传。这说明感传的传导是双向性的。更有部分受试者引发的感传至终点后,尚可沿原路线返回传导至原刺激点,大多数受试者在停止刺激后,感传又能由原传导路线向刺激穴位回流,直至消失,这就是感传的回流特性。循经感传的双向性和回流特性乃是古人各种控制感传手法的作用基础,它证明关于“按之在上命气下行,按之在下令气上行”的操作手法确有科学依据。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09:56
⑥循经感传的趋病性 所谓感传的趋病性,是指循经感传在传导过程中有“趋向病灶”的特性。即感传沿该经脉线循行到接近“病灶”的部位时,即偏离本经而趋向病所。如有单位观察到聋哑病人的感传均有入耳趋势,只要一经入耳,其他经亦可入耳。又有人发现一腰痛患者,十二经感传均由井穴起传至腰背志室穴而终。有的针灸医生还体会到,部分患者在发病期,其相关经脉的循经传导十分明显,一旦疾病缓解,其感传随之减弱或消失。这种趋病性充分证明古代医家所强调的针灸治疗中的“气至病所”是有其实践基础和生理学依据的。 ⑦循经感传的可阻滞性 在循经感传线上附加一个阻滞刺激,可使正在传导的感传不再向前传导。当阻滞因素撤除后,感传又可恢复并继续向前传导。这一特性就是感传的可阻滞性。如感传延伸的前方有手术切口、疤痕、肿瘤、肿胀等时,感传可被阻断。在感传线上或其前方施加机械压迫、注射液体、冷冻降温或皮肤刺激干扰(如软毛刷反复轻刷)等等常可阻断。有人对102名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在郄门穴上施加压迫,可使针刺内关的针效显著降低。
⑧循经感传的接力性 循经感传的接力是指对于某些短程感传,若在其终止部位施针刺、电针、电脉冲等刺激,常能使感传继续前进,这是提高感传率、延长感传距离的有效方法,也是促使“气至病所”的常用措施,古人的“接气通经法”就是对此特性的具体应用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09:57
2.伴随感传出现的一些功能反应
伴随感传出现的一些功能反应,也叫可见的经络现象。循经感传作为一种主观感觉,从生理学的角度虽不能直接加以记录或显示,但某些循经感传显著者针刺时常可伴随感传而出现一些功能反应,如红线、白线、红疹、皮丘带等。其循经出现的长短不一,红线、白线的宽度约1~2厘米不等,红疹、皮丘疹宽度约1厘米。有偶尔出现一次的,有重复出现的,出现时持续时间为几十分钟至十几小时不等。也有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针刺时循经出现的发汗、立毛现象和沿经皮肤温度、肌电发放,以及血流图的变化,循经出现的这些功能变化,目前虽然还仅只是在部分受试者身上记录到,但它无可辨驳地说明循经感传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主观感觉,其循经部位还会出现各种复杂的功能反应,它的路线是有迹可寻的。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09:57
3.经络的隐性感传
“气至病所”能提高疗效,这已为针灸临床医家所公认。但事实上很多病人针刺时“得气”后,并未循经感传,也获得良好疗效。这种“传而未感”的情况,使学者考虑到可能存在一种“隐性感传”现象。1977年有人开始对隐性感传现象进行研究。方法:先在井穴行电脉冲刺激,受试者没有感觉到有循经感传现象,然后用小型叩诊锤从原穴以上各个不同穴位水平沿与经脉垂直线体表给以连续叩击。结果每个水平上都出现阳性点;叩击此点,受试者就会有一种特殊的麻胀感向井穴放散。如把这些阳性点以一条假想线连结起来,恰好和古典该经循行路线相吻合。由于在电脉冲刺激过程中如不附加叩击,受试者并不能觉察感传线的存在,故称此线为隐性循经感传线。对循经感传显著者用同样方法检查,结果表明隐性感传线就是显性感传线的继续,而且均能贯通全经。对于显性感传者,不给井穴电刺激,仅用叩击方法即可出现隐性循经感传线。对200例患者的调查中,有107例可查到隐性循经感传线,检出率为68.5%。隐性感传现象在正常人中也存在。有人对100个正常人用同样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观察到隐性循经感传阳性者94人,占94%;不稳定性者4例,占4%;没有隐性感传者2例,占2%。表明正常人较患者的隐性循经感传线更为显著,经络感传现象在正常人群中普遍存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属病理现象。经络感传还可用针刺手法、电钅是 针、循经加热、药物循经导入等方法进行激发。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09:58
4.循经感传与五官脏腑的关系
《灵枢·海论》篇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藏,外络于肢节”,网络联缀了人体各部组织,当经络功能发生变化时,可在相应脏器有反应。从经络敏感人的观察中得到了体现。
①感传至五官时的变化当感传循着经络至面颊部时,受试者觉下齿发酸;至迎香时,觉鼻内发酸;至唇部时,觉嘴唇“变厚”;至眼部时觉眼花或视觉明亮;至耳部时觉耳鸣;至咽喉部时觉得咽干、言语困难;至面部时,面肌抽跳,同时可记录到肌电发放等等。
②感传至脏腑时的变化当感传到肺时,受试者每分钟肺通气量从5.250毫升增加到7.300毫升;刺激脾经腧穴感传到达腹部时,受试者腹内觉灼热感;当刺激心包经有关穴位时,感传沿心包经至心区时,一位冠心病的受试者,原来心区闷重不舒,即刻感到心区豁然开畅;然传到达肾区时则腰部感觉酸胀;感传到达外**时,受试者自觉有尿意等。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09:58
5.循经感传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循经感传与针灸临床之间关系十分密切。这不仅表现在循经感传调查中,受试者反映感传所到部位出现的痛阈、触觉阈、以及脏腑、五官机能的相应变化;而且还表现在针灸疗效和针刺镇痛及针麻效果等方面均与循经感传的有无、强弱和是否到达“病所”等有直接关系。 祖国医学认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指出“气至病所”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大量的临床观察资料证明感传越显著,疗效越好。有人对170例近期心电图ST段、T波有不同程度改变的冠心病患者,观察针刺内关穴时心脏收缩间期、心输出量等8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170例患者感传与针效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3,P<0.01。说明了感传显著程度和针刺效应的优劣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还有人运用手法激发循经感传并使之到达病所,治疗102例久治不愈的面肌痉挛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其中感传上达头面者效果更佳。大量的临床事实提示了循经感传与临床疗效是息息相关的。
当针刺穴位循经感传到痛症部位时,能提高镇痛疗效。例如:心绞痛患者,当针刺“内关”穴感传循经到胸前时,疼痛即可缓解或显著减轻;胆绞痛,针刺“阳陵泉”穴感传循经到达右胁部时,疼痛就减轻或消失;月经痛患者,针刺“太冲”穴感传循经到达小腹部时,痛经常获得缓解等等。这就是“气至病所”,“气至而有效”也。关于循经感传的客观指标,近年来不少学者也在积极探索,有用肌电图进行观察的,有用皮肤电阻测定的,有用血流图与血管容积脉波观察的,有用红外热象图、幅射场照相术进行观察的,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09:59
6.其他循经感传的经络现象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还发现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经络现象。它们是经强路线客观存在的又一重要证据。国外有人将其称之为“活的经络图”,也是我们研究经络生理、病理活动现象及其机理和探讨经络实质的重要线索和依据。
①循经皮肤病 循经皮肤病是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经络现象,由于它行程清楚,肉眼可见,直观地显示了经络的特殊循行路线,被人们誉为可见的经络现象。迄今为止,我国学者总计观察了25个病种、343名患者的478条皮肤病员中,分布于经络全程或接近全程的共137条,占总数的28.67%;循经皮肤病以其直观的形态学变化,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古人所描述的经络循行路线是客观存在的。
②循经性疼痛与循经性感觉异常 循经性疼痛与循经性感觉异常是在病理情况下,机体自发出现的一种经络现象,其分布路线既不同于神经血管的走行路线,也不同于某些神经痛、感觉障碍或内脏病变所致的皮肤过敏的Head氏带,而与古典经脉循行路线相吻合,其宽度在0.3~3厘米左右。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它可能是一种具有局限性癫痫和反射性癫痫双重性质的循经走行的感觉癫痫,并称之为“循经性感觉性癫痫”。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09:59
7.影响循经感传现象的因素
循经感传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前述部分因素外,尚有以下因素与感传出现率有关:
①时间因素 一般认为夏秋季感传出现率较冬季高,但上、下午差别不大;望日感传出现率较朔日为高。
②温度 一般认为皮温、室温升高时感传出现率也相应提高。反之,当皮肤温度低于20℃时感传即不再出现。天热时感传高,天冷时则降低;甚至同一受试者在室温低时其感传速度减慢,感觉传导距离短;若提高室温后,感传速度迅速加快,传导距离也延长。
③刺激方式 不同的刺激方法出现的感传率有显著差异,一般以针刺或电刺激的感传率较高,而按压法较低,穴位药物注射的感传率高于电刺激法。艾灸也能引出循经感传,但感传率更低。
④刺激强度 同一刺激方法刺激强度大感传反应大。但刺激过大引起疼痛时则感传反而减弱。
⑤穴位 在穴位方面,一般在刺激非穴位时其感传率均低于穴位刺激。测循经感传似以井穴、原穴为好。
⑥受试者心理状态 一般是心情愉快、较平静状态下感传出现率较高;反之情绪不佳,波动起伏状态下感传出现率显著降低。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10:00
8.循经感传的激发
①传统针刺手法导气 手法激发经气的传导,一直为针灸学家所重视。近年来,有人以小幅度捻转、震颤、循摄等方法,对45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了1641次的激发,其循经感传的出现率高达82.1%。另有人相继运用大体相同的手法对100例青少年受试者进行针刺激发,经30日的针刺激发,全部出现了感传。
②电钅是 针短程接力 有人在对57例聋哑人的三焦经或大肠经采用电钅是 针在井穴上刺激,当出现短程感传时,则在其终止处再加刺激,如此多次短程接力,感传可由短变长,直至头部入耳。
③入静诱发 入静诱发是指通过诱导入静改变人体的功能状态,结合穴位刺激以诱发感传。有人曾在118例战士和中小学生中入静诱发,其感传出现率达85.6%。
此外,尚有人用输血胶管,以40℃热水灌流加温及循经加温与电钅是 针相结合的方法与激发感传。还有人利用药物离子透入或循经导入,发现口服利血平可使感传速度明显减慢,而用ATP和许多行气活血通络的药物则感传程度明显加快。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10:01
(二)体表循经线检测方法的研究
经络现象研究结果证明,人体体表确实存在着某种与古典医籍记载基本一致的轨迹,但只有以客观的方法将这些特殊的轨迹检测出来,才有可能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这项工作从1980年开始逐渐被重视,研究者们注意结合边缘学科,利用现代科学的新技术寻求一些客观的检测方法。1986年被列为国家“七五”攻关计划,为经络研究中的主攻方向之一。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10:03
1.皮肤电测量
自1958年开始,我国一些学者就开始对经穴电阻进行了测定。20世纪70年代至今不少人对经络路线的皮肤是否真正具有低阻抗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人用两电极法,以低频脉冲皮肤阻抗仪对隐性感传线的皮肤阻抗进行了研究。测试出大肠经、三焦经、胃经、心包经的隐性感传线具有低阻抗的特征,且在已截下的肢体上循经低阻抗线仍然存在。还有人采用测试电极逐步向前推进和电极连续扫描两种方式对心包经进行了检测,以微机进行取样和数据处理,也证实了皮肤低电阻点基本上是循经的。在经穴阻抗的研究中,还有人对其测试方法、测试电极、测试的电参量进行了多方位观察,尽管对于经穴的电学特性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结论,但大多数研究者最后均认为皮肤低阻点的分布确有其循经特点。此外,也有人对经脉皮肤电位进行了测量,但尚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10:03
2.放射性同位素示踪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有人开始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检测经络的循经路线。至80年代中期有人将Te99过锝酸钠洗脱液注入健康受试者或患者的穴位(主要是腕踝部穴位),然后以大视野γ-闪烁照相机自动扫描,记录放射性同位素迁徙过程的图象,将示踪轨迹与古典经线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轨迹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与古典经线基本一致,肘膝关节以上部分也大致吻合。但对身体其他部位经络路线的显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10:04
3.穴位声发射信号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人率先以弹簧压力计在穴位上施加恒定的压力(500~1000g)激发声信号,以声电换能器在预定的部位接收,发现在该穴所属经脉的循行线上可以记录到相应的声发射信号(低频机械振动波)。近年来有人用4个探头同时记录,对大肠经的循行路线进行检测,根据208经次观察的结果,本经穴位的声信号出现率均显著高于两侧旁开的对照点,显示了低频声信号循经传播的特点。此外,亦有人在羊体的“胃经”(模拟人的胃经循行路线和经穴位置)也可记录到循经声信号,其在“胃经”诸穴的出现率为80.05%,而在对照部位的出现率则为43.68%。但由于体内产生低频振动的声源较多,且传导这种信号的基质目前也尚不清楚,故这项工作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10:04
在体表循行线检测方法的研究中,还有人对皮肤经穴的超微发光进行了研究,测出14条与十四经脉路线基本一致的高发光线,其发光强度与循经感传有一定关系。另有人借助红外成象技术、液晶热象图和辐射场照相术等开展了一些研究,也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12:57
(三)循经感传现象的客观指标
循经感传现象的有无、强弱、距离长短和显著程度的判定,往往要依赖于受试者的主观感觉和陈述,这对于准确进行客观定量和进一步深入探讨颇为不利。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一种能精确反映这一现象的客观指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有过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归纳其要大约有如下二大类:
1.间接指标
根据循经感传与脏腑器官机能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有人尝试用感传所到之处 的器官效应为指标来间接指示感传的客观存在与其到达之部位,其结果与受试者主观感觉和陈述基本吻合。例如:心电图、脑电图、局部肌电、局部血流图、肠鸣音监听、胃肠蠕动的X线监视、肾功能测定等。近年来又有用局部血管容积、器官血流图、局部微循环或甲皱微循环等指标的变化来间接指示循经感传的到达。
但此类指标并非循经感传本身属性的客观显示,也不能直接显示感传路线的轨迹,更重要的是有些出现器官效应的受试者不一定均有感传,所以难以广泛应用。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12:57
2.直接指标
人们一直在期望找到一种可以直接指示循经感传的客观存在并显示其“感传路线的体表轨迹”的指标——直接指标,至今尚无满意结果。但所做的尝试中也有部分可供借鉴或参考之处。例如有人用瞬间肌电为指标、阻滞感传为手段,客观地测试出感传经过的体表轨迹;也有人通过皮肤电阻测量来显示感传的到达及路线;还有人用局部血流图多位点监视或循经线皮肤微循环变化、或穴位振动图、各部痛阈、耐痛阈的循经变化、或感传线上其他生物物理学特征的变化(如红外线热图像、辐射场摄影、超声波摄影、冷光测定、液晶热图像等),以及循经皮温、电泳漆技术等来显示经络感传的存在和到达。张维波等(1996)用高灵敏度CO2呼出量测定仪证实,针间使穴后,心包经近心端经线上CO2呼出量升高幅度显著高于经线外对照区,起针后经线上的回降又较对照区显著。似乎说明:此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指示“得气”、“气至”或循经感传的到达。在国外也有人进行过类似的研究,如匈牙利的Eory(1987)用此法观察到针肺云门穴引起的肺经CO2呼出量的值沿经线呈波动或传播,其速度为每秒几厘米。但未能进一步重复和深入探讨。由于此类指标技术设备要求高而且复杂,而其稳定性、特异性、重现性均较差,所以要使循经感传研究向纵深发展,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仍是感传路线的客观显示方法或指示标志。这一探索目前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12:58
(四)循经感传形成机制的研究
对于循经感传现象的形成机制,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大体上可概括为两种观点。
1.“中枢兴奋扩散”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循经感传形成的根本环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部。是由于针刺穴位时产生的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内的定向扩散所致。也就是说感传循行于外周,实质则在中枢。其主要依据是,循经感传现象是以皮层感觉功能为基础,一旦大脑皮层感觉功能或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循经感传现象就不再发生。例如,有人发现脊髓完全横断者在损伤水平以下不能引出感传;腰麻后刺激麻醉水平以上穴位,25例感传显著者均有感传,且有半数以上的感传进入麻醉区直达足趾。但刺激麻醉水平以下的足趾井穴时,24例麻醉完全者有22例未感觉到刺激,也未出现感传。
在对55例截肢患者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残肢端的穴位,其中有34例(61.28%)出现患肢感传,并且也具有循经性、可阻滞性和传导速度较慢等特征。由于这些截肢者出现循经感传的部位已失去了“外周”的物质基础,说明了是“中枢”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如气功诱导入静后能使感传率大大提高,而且练气功者易出现自发感传现象。
以上依据均为循经感传形成机制的“中枢兴奋扩散”假说提供了佐证,但“中枢兴奋扩散”说难以对足三阳经、任脉、督脉等跨越身体多个部位的循经感传路线作出合理的解释。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12:59
2.“外周动因激发”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循经感传现象形成的根本环节在体表,它可能是由于体表的神经感受装置被针刺时沿经传导的某种“动因”所依次兴奋,冲动相继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了主观感受到的感传。其主要依据是:①循经感传的路线与已知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分布不一致,感传的速度较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慢。②感传不仅是一种主观感觉上的变化,一部分人可继发产生循经的红线、白线、丘疹、水疱和皮下出血等,还可发生循经皮肤病。③循经线上的低阻抗、高发光等其他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发现和实际运用,以及在感传线上施加压迫、局部冷冻或注射液体能直接阻断感传,而对周围神经动作电位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则无明显影响。④感传在肌肉、肌腱手术后改道行走,遇到创伤、关节或瘢痕时也会受阻或绕道。还有截瘫患者身上出现“跨越式”传导等,恰能说明在体表某些失去感觉的区域内,仍有某种依照某固定路线而进行的传递过程继续通过,当传导跨出感觉障碍区后,又再度被高级中枢感知。
但是,“外周动因激发”的理论又无法解释幻肢感传、自发感传、气功入静提高感传率,以及情绪变化能影响感传等事实,同时在形态结构、物质基础方面至今仍未发现循经线与其他部位的差别。
根据近20多年我国循经感传现象研究的大量资料,在考察了外部结构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一般关系后,有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以外周循经过程为主导的外周中枢统一论”的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在循经感传的形成过程中,外周和中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外周有循经的实质过程,中枢则有循经的功能联系,为探讨循经感传的机制提出了一个方向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13:00
(五)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
祖国医学认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指出了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路径;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它既是脏腑疾病在体表的反映点,又是针灸疏通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的刺激点,故而是人们研究经络和脏腑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结合动物实验,人们对穴位功能的特异性及经穴与脏腑相关的调整作用与联系途径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经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和双向的良性调整功能,说明经穴、脏腑之间确有相对的特异联系。从已有的实验资料来看,神经系统特别是自主神经系统是实现脏腑相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也有些研究结果提示,经络脏腑之间可能还有其他的联系方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10 16:36
        经络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哪个人发现的,有关系,这是共识,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有近百年的历史。
     跟科盲说这些,他们根本不理会、不理解!针刺大脑、穿刺脊髓、扎神经,偏偏不针灸经络上的穴位!他根本不往经络上的穴位上扎!这就是科学主义者!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0 16: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0 16:44
“经络”是中医用了几千年的名词,中国人数千年前就发现某些人生病时身体会出现红色发烫的线条,按摩那些线条可以治疗疾病。那种人一般称之为经络人,只有很少人有这种情形。因此,可以说经络学说是从治疗经验中发展出来的,是中医最重要的一部份。
1960年代,北韩有一个名为金凤汉的科学家,宣称找到了经络,并将之命名为“凤汉管”,这个发现轰动了全球医学界,也引发了各国对经络研究的兴趣,曰本随即组织了大批的科学家进行经络的研究,扬言在十五年内解开经络之谜。当然视中医为祖先遗产的中国也很紧张的组织了大批的科学家到北韩去实地学习,并加紧研究,深怕这个祖先遗产的谜由其它国家先解开来。接下来的几年,全球科学家不断要求北韩公布研究成果,北韩却始终拿不出具体的证据,最终金凤汉由于拿不出具体的证据而跳楼自杀,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这件事使得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非常尴尬,许多人放弃了研究,更有偏激的人根本否定了经络的存在,经络成为谜信的一部份。一直到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国政府在北京向美国代表团实体演示针刺麻醉下的开心手术,那种血淋淋的神奇场面,使得参观的美国专家们惊得目瞪口呆。但是此时的中国医界,分成了两派,一派人认为没有经络只有穴位,否则不能解释针刺麻醉的现象,另一派人还是坚持经络的存在,但是提不出具体的证据,这些讨论也就愈来愈低调。
19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高层认为经络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必需投入资源加以研究,可是当时主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多数专家都反对,只有复旦大学的费伦教授(本书的指导教授)认为经络存在了几千年,虽然我们至今没有找到具体的证据,但是也有可能是我们过去使用的手段不对,或科技能力不足,今日科学进步了,也许有新的方法可以找到经络的证据。因此,力排众议,该项目以十三比一的投票比数差点被否决。由于反对的声浪太大,因此,这项研究仅拨了很少的经费,由费伦教授成立项目进行研究。
由于费教授是一个精于分子物理学的化学家,不是一个医生,因此对这项研究采取和过去的研究完全不同的方法。首先放弃传统上成立正式组织的方式,采用一种名为虚拟组织的新式组织,项目中没有全职的研究人员,完全视研究需要机动的调集上海各种相关科学家及设备,花了近十年时间,终于找到了几项经络存在的具体证据。
这个研究首先认为解剖学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一定不会有任何未发现的线状或管状组织,因此,将寻找的目标放在经络附近的组织分析,由于现代生物分子学进步,可以使用的工具和方法远较二十年前进步得多,加上这个小组的成员不再以医界专家为主,而以化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等基本科学的专家为主,从物质最基本的规律做起,因此成功的机会特别大。
在这个研究之前,天津有一个小组在经络研究方面,曾经发现当针刺入穴位时,会使穴位周围产生大量的钙离子。那份报告并没有说明这些钙从那里来,从常识判断人体的钙主要在骨头中,但是骨头里的钙不可能在针刺的瞬间释放出来。因此,判断在人体的穴位附近应该存在着可以随时释放钙离子的钙库。找到这个钙库应该可以找到部份穴位的物质存在证据。
小组首先在活人身上对穴位进行三维定位,并在磁共振 (MRI) 设备下观察针刺时的实际落点。同时备用一条离体的人腿,同步进行解剖。中医的穴位依照不同的深度分为天、人、地三层,针灸时,到了每一层会有针感,患者会感觉到酸、胀、麻,而施术的医生则会有粘针的感觉,这个实验瞄准的是腿上胃经的地层。经过穴位定位进行解剖后,发现小腿上的胃经所有穴位的地层均停针于腓骨和胫骨之间的骨间膜上,这是一种结缔组织,以往对它的了解仅止于是人体组织之间的连结功能。
于是小组将该片骨间膜割下来,送到物理实验室,用质子加速器进行分析,发现有七种元素钙(Ca)、磷(P)、钾(K)、铁(Fe)、锌(Zn)、锰(Mn)、铬(Cr)等,在穴位和非穴位上的含量有40-200倍之间的明显差异,而一个穴位的直径约五至八毫米,所有这些富集的众多分子都只存在于骨间膜的表层,约一个微米的厚度。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成果,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经络存在的物质证据,从此没有人可以怀疑经络和穴位是虚无飘渺的了。
接着小组继续对这片骨间膜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它是由三条胶原纤维构成纤维条,再由五条纤维条卷成一束,数量繁多的这种线束结成片状,有点像计算机中的排线结构。再对这种胶原纤维进行分子层次的分析,发现它是由数种不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一种生物液晶态 (Bio-Liquid Crystal) 的物质。
根据物理学的常识,晶体结构的物质对声、光、电、热、磁等物理能量都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参考上海交通大学过去对特异功能人士的实验,知道气功师所发出的“功”当中,有很大的成份是发射出特定波长的远红外光。因此,小组对结缔组织的物理特性测试,首先就从远红外光的透光性做起。很快的又得到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实验证明胶原纤维在径向对9-20微米的远红外线具有近100% 的透光率,横向方面则几乎完全不透光,也就是说对于该频率范围而言,胶原纤维具有光纤维的物理特性。
接着再从国外医学研究文献中了解,人体的所有组织,甚至小到个别的单一细胞,都至少有两根胶原纤维连结着,它很可能是人体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而人体各个脏器外部的保护膜,也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光纤维。中医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其中经脉是主干,在一般的中医经络图中主要画的就是经脉。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几乎遍布全身,和研究的结果相吻合。
这项研究的论文1998年三月第一次发表在中国大陆的《科学通报》上,接着在2000年应邀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传统医学研讨会”中发表,也在2001年在“两岸中医药研讨会”中发表。虽然这些报告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这项研究最终将造成的影响必定远不止如此。
这项经络物质证据只是针对经络天、人、地三个层级中的地层所做的一小部份研究,除了这项证据之外,经络和穴位必定存在着其它的现象。上海复旦大学研究团队中的丁光宏博士所带领的小组,随后又发现人体的毛细血管多数呈不规则状,唯独在穴位点附近的毛细血管呈规则的并行线状,而且平行于经络。经过流体力学的计算,发现只要在相邻的穴位间有一定的压力差,在人体的经络中就会形成管线外毛细血管间的组织液流场。这有点像海洋中的洋流,没有管子,但有水流。这也很像在黄帝内经中所描述的荣卫之气的卫气,荣气是血管中的血液,这里发现的管外流场,很可能就是卫气。这项研究仍在继续进行中,受限于目前设备的极限仍很难在活体中直接观察到这个现象,而在死体上血压消失后经络根本就不再活动,也就无从看到这个现象,这就是经络研究中最大的困难,需要了解活体的细微变化。
这些经络附近的特异现象,可以说明人体的经络不是一个古代中国人想象中的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逐渐出现更多经络存在的证据。例如在“天”和“人”两层必定也有其它经络存在的证据,还待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发现。
生物进化的过程,最早是从单细胞生物开始逐渐发展的,在早期简单的生物中,许多生物并没有大脑,却具有结缔组织(研究团队最早发现的经络组织),大脑是很高级的生物才具备的器官。从这个现象看来,主宰人体脏器运行的并不一定是大脑,更有可能是由经络系统直接调节和控制的。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0: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0: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0:54
无敌的烈士 发表于 2015-5-10 13:00
(五)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
祖国医学认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指出了 ...

(六)经络实质的几种主要观点与假说
大量的临床资料观察和实验研究,特别是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证实了经络是客观存在的,但经络的实质是什么?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各种假说。他们都从某一侧面涉及到了经络的实质,但尚需大量的、扎实的实验依据予以验证。
目前对经络实质的看法大体上有以下3种观点:①“经络”是以神经系统为主要基础,包括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的人体功能调节系统。②“经络”是独立于神经、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之外(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功能调节系统。③“经络”可能是既包括已知结构,也包括未知结构的综合功能调节系统。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0:55
1.经络的形态学研究
《灵枢·经水》篇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有力地证明,古人对人体是进行过解剖研究的。有学者根据《内经》有关经络学说的记载,认为:第一,经脉循行路线,包括“目可视之”、“切可得之”、“刺可出血”、“行于脉内”的营血循行与“外可度之”、“刺可出气”、“行于脉外”的卫气循行两大体系。第二,营血循行体系,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系统的范畴;卫气循行体系,是与现代神经系统有关的体内感传结构,是目前研究经脉实质的重要对象和主要途径;并提出理论研究应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向体内感传结构进军,特别要从感觉神经生理、病理,尤其是功能等方面深入探索。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0:56
①经络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灵枢·经筋》篇说:“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从手太阳经筋之循行分布,尤其是用指弹之感应能到达小指来看,手太阳经筋与尺神经实际上是同一组织结构;又“足少阳经筋……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这同运动神经“锥体交叉”的情况极相类似。又从经筋的病变表现来看,如“口僻”、“转筋”、“筋驰纵缓”等,与神经的关系颇为密切。不少学者认为刺激体表经穴能引起循经感传,并迅速地引起相应的脏腑器官功能的变化,只有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才可能完成。因此,经络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分不开的。有人根据尸解的结果指出十二经脉与外周神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手太阴 肺经循行线与肌皮神经的外侧束和前臂外侧皮神经的走行几乎一致,手少阴心经的循行线与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走行相应,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线与正中神经的走行基本一致等。有人报道胸腹部的任脉、胃经循行部位与肋间神经及腰神经有一定的关系,背部膀胱经内侧线的循行部位与交感神经干在体表的投影有一定关系,强调了经络与神经节段分布有其相关性。
腧穴与经络的关系是密切不能分割的。有学者在尸体对腧穴进行形态的观察,发现324个腧穴0.5厘米针周范围内,有脑或脊神经分布者占323个穴位(99.6%),其中与浅层皮神经有关的304穴(93.8%),与深部神经有关的155穴(47.8%),与深浅神经均有关的137穴(42.3%)。说明经络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并且发现经穴与相关脏器的神经分布同属一脊髓节段,或在该脏器所属的神经节段范围内,表里两经也基本上隶属相同脊髓节段。也有人指出针刺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66个特定穴,其之所以能治全身疾患与神经节段分布有关,从而认为躯体—内脏神经节段联系,可能是经络实质之所在。
有学者运用组织化学方法对动物及在外科手术过程取到小块人的组织,包括躯体深浅部位的结缔组织、膝关节囊、骨胳肌、内脏浆膜、内脏器官取下的新鲜组织做成切片或恒冷箱切片,检查结果:不论人或动物,在上述各个器官的结缔组织中的小血管周围,用显微镜都可以看到有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终末分布。但它们只分布在阻力血管,并且是双重神经分布。在同一细小动脉双重分布的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走行不仅有相同的,而且有相异的。研究者认为:“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小血管并行的卫气,是它们的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交感两种节后纤维和阻力血管密不可分与古人从临床实践提出气血和经脉密不可分是一致的。因此研究者认为:交感神经系统是经络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0:57
②经络与血管的关系《灵枢·本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九针论》篇说:“人之所以生成者,血脉也。”《难经》更明确指出:“十二经皆有动脉。”从以上所举,古人已知经络与血管的密切关系。并且对动脉与静脉血亦有描写。如《灵枢·经水》篇就提到“血之清浊”;《灵枢·血络论》篇:“血气俱盛而阳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前者刺之则射,是刺中动脉,后者血黑以浊,不能射,是指静脉血。有学者对309个穴进行了观察,正当动脉干者为24穴(占7.26%),旁有动脉的262穴(占84.36%)。从腧穴部位来看,经络与血管是密切有关。有人发现穴区动脉的配布有一定的形式。如规则性的辐辏型与放射排列型以及不规则排列型。一般幅辏型排列者,穴点常位于其中央部。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0:57
③经络与淋巴管的关系 《灵枢·寒热》篇说:“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此处所说瘰疬、鼠瘘,是颈及腋下淋巴结肿大,乃寒热之毒气留于脉所致。明确地指出了经脉与淋巴管的关系。有学者研究认为:可以看到人体的经脉与淋巴管收集丛或淋巴管和淋巴结有关。督脉、任脉和带脉与淋巴收集丛有关。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下肢的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几乎与分布在该处的深的或浅的淋巴管完全一致。有学者按中医经典理论,对12个胎儿尸体的下肢,在三条阴经的近趾端穴位,包括下肢的支脉分布终末处,注入绘图墨水,观察到显示的淋巴管循下肢阴经而走,在三阴交处有交会或靠拢,位置在胫骨后缘,内踝上3.11±0.10同身寸,深度在1/4~1/3同身寸,与三阴交穴相一致。
此外,有学者在针麻手术中直接刺激一些组织,发现刺激神经多引起麻感;刺激血管多引起痛感;刺激肌肉、肌腱或骨膜多引起酸胀感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0:58
④经络与皮肤电阻的关系皮肤电阻测定的资料表明:在经络穴位上呈现有电阻低和通电量高的特点,故又称“良导点”。并在测定中发现:经穴导电量高,非经穴导电量低;气血旺盛者导电量高,气血虚弱者导电量低。认为经穴是人体导电的门户,经络是电子流动的路线。但是,用皮肤电现象来解释研究经络学说,还有学者持不同的看法,因为实际研究的结果,常因局部出汗、干湿度、温度、测定探头的压力,环境的安静、精神情绪等均会影响测定值的变化,即使是同一个人体,在不同的时间中,测定值的波动也很大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0:59
2.针刺作用传导途径的研究
研究针刺作用的传导途径,也是研究经络的一个方面。
①传入途径探讨实验证明当有关神经通路的某一部分受到阻滞、切断或破坏后,针刺效应就相应的消失。如切断动物眶下神经,观察人中穴的传入途径,发现切断神经后,针刺该穴不再引起升高血压效应;封闭正中神经及阻断臂丛神经,或切断颈6、7、8脊髓后根,都能直接影响针刺内关效应的发生。因此,认为针刺人中发生的作用是眶下神经传入的,针刺内关的作用是正中神经传入的。进一步记录动物腧穴部位神经细束的生物电变化,人体针刺得气时的肌电变化以及定位损毁或切割脊髓的实验证明,针刺信号经外周神经传入脊髓,并在脊髓的腹外侧部传至高级中枢与痛、温觉的传导通路有密切关系,“得气”感觉的持续与深感觉传导通路关系较大,深部感受器是产生针感的主要感受装置。实验证明:“足三里”穴的主要传入途径有躯体神经和血管壁神经,单独切断坐骨神经的隐神经,或单独阻断股动、静脉管壁的传导,均不能使电针“足三里”对电刺激内脏神经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A1、A2波的抑制作用消失。如果两种措施合并,则在多数动物这种抑制作用消失,少数动物还存在轻微的抑制的作用。如果再切断大腿上部全部躯体神经(除上述神经外,又切断股背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并高位(鼠蹊部)阻断股动脉、股静脉和闭孔动脉血管壁的神经传导,电针“足三里”对皮层诱发电位的抑制作用完全消失,这表明穴位电针传入冲动,最后是通过躯体神经和血管壁神经丛两条道路传入的。有人研究认为:各经穴的主治症(尤其是四肢部),绝大部分同节段反射联系是一致的。穴位有相对的特异性:穴点就是内脏病理生理状态在体表的机能感应点。躯体内脏神经的节段性联系是其物质基础。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0:59
②传出途径探讨有不少学者研究认为,针刺引起的某些效应是通过植物性神经起作用的。如切断动物颈交感神经和内脏大神经,或用药物阻滞植物神经的传递,针刺人中、足三里、公孙等穴的效应不再出现。当切断动物迷走神经或注射药物阻断副交感神经后,原先针刺不同穴位产生的各种效应:如足三里使心率加快,内庭增加小肠运动,素髎、人中升高血压等,都大为减弱或消失。因此认为,植物性神经可能是针刺效应的传出环节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1:00
③中枢部位关系的探讨《灵枢·海论》篇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从经脉循行来看,督脉循行“……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足太阳经脉循行“从巅入络脑”,其病变有“脊强反折”,“狂、癫疾、头 项痛”等脑部疾患。说明经络与脑部的联系是密切的。科学工作者通过微电极技术观察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观察到强烈的痛刺激能使脑细胞产生放电现象,这时如果给猫的肢体上某穴施以电针,或者直接刺激神经干,就会发现这种非痛刺激可以减弱上述这种反应,说明针刺能明显地降低机体对痛刺激的反应,而这种针刺的效应是针感和痛感在脑内进行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丘脑、脑干和脊髓水平上都可看到痛觉冲动和针刺传入冲动相互作用,针刺冲动对痛觉冲动产生抑制作用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1:00
④与神经—体液关系的探讨主要是神经介质及激素两方面的研究,针刺的效应可以从体液成分的改变反映出来。通过狗的肢体灌流和猫的交叉循环实验,结果发现电针狗的肢体“足三里”等穴,可使另一侧肢体的血管对某些伤口血徐缓激肽和组织按等致痛物质的舒血管反应受到抑制;通过甲乙两只猫的交叉循环实验,在21次实验中,电针甲猫能使乙猫内脏大神经皮层诱发电位被抑制的有七次,部分被抑制的有八次,没有变化的有六次,抑制率达71.4%。说明被针刺猫的体液因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未针刺之猫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1: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2:07
[attach]9961[/attach]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5-5-13 14:03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1:50
实验证明:“足三里”穴的主要传入途径有躯体神经和血管壁神经,单独切断坐骨神经的隐神经,或单独阻断 ...

只能说神经系统在其中起了作用。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4: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5-5-13 14:14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4:06
这就对啦,我的观点就是针灸治病是通过刺激神经系统起作用的嘛!!!

对什么对,神经系统起作用但神经系统和经络系统不是一码事,我就知道你会歪曲别人的意思。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4: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4:45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1:50
实验证明:“足三里”穴的主要传入途径有躯体神经和血管壁神经,单独切断坐骨神经的隐神经,或单独阻断 ...

我反对的   是你那把神经作为经络唯一的物质基础     并不是要把神经系统排除人体之外   
对于中医的“气”   现代研究目前还不能完美解释     造成了“科学们”拼命的要否定阴阳五行
所以把“气”的通道路径   归于神经这么单纯一个系统    就会有许多不通之处了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5-5-13 14:50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4:36
嘿嘿,有进步!!相信事实会越来越清楚!!!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胡搅蛮缠了不是,本来你在那个坛子已经默认了你的错误,咋到了这儿就变了脸呢,唉,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4: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5:25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4:55
我反对的   是你那把神经作为经络唯一的物质基础     并不是要把神经系统排除人体之外  
~~~~~~~~~~~~~~ ...

这神经   还是翻译成“摄伏”更妥当     近代以来   中医遭到“鸠占鹊巢”式的侵占   
反而却反过来说中医这也不对那也不通   实在是无理可讲的事   
你会有错误认识   也并不偶然更不奇怪    唉~~~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5-5-13 16:15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4:55
我反对的   是你那把神经作为经络唯一的物质基础     并不是要把神经系统排除人体之外  
~~~~~~~~~~~~~~ ...

那你再说说气的物质基础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6: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5-5-13 17:04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6:36
精气神是古人对于内分泌激素的原始认识。所谓的神只是精气的外在表现罢了,是激素作用的结果。中国古人 ...

刘先生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治学精神值得学习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7:17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6:36
精气神是古人对于内分泌激素的原始认识。所谓的神只是精气的外在表现罢了,是激素作用的结果。中国古人 ...

匈牙利一家医院的医生们在母亲宣布脑死亡92天后成功地接生了一个健康早产婴儿。
加拿大维多利亚一名孕妇12月底突然昏厥后脑死亡,其5个多月大胎儿继续在腹中生长。丈夫希望完成妻子梦想,让胎儿长至34周后剖腹产。医院一直维持她的生命机能…2月8日晚,他们的孩子Iver顺利出生,而这位伟大的母亲第二日离开人世。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一名年轻女子在怀孕期间不幸脑死亡,但医院用呼吸机等设备维持她的生命,并在近2个月后进行剖腹产,顺利接生出健康的男婴。
·······

老刘啊    醒醒吧   再继续下去   你就快成植物人了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5-5-13 17:20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6:36
精气神是古人对于内分泌激素的原始认识。所谓的神只是精气的外在表现罢了,是激素作用的结果。中国古人 ...

古人很早就观察到这种生理现象并进行了大胆猜测
----------------------
怎么观察的?具体说说。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7: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7: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7: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5-5-13 18:38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7:48
其实是少说了一句话,是观察到人体的不同生理状态以及脏腑不同生理状态(古人称之为阴阳状态)!

怎么观察的?具体说说。我这可是再请啦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8: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8:47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7:52
烈士啊    醒醒吧   再继续下去   你就快成老古董了!!

老刘啊     你也被反中医的家伙们骗了    你让我又记起了刘海若事件   
GZ们和JY们喋喋不休的“脑干测试”   他们有意无意的忘记了
伦敦皇家自由医院    那个世界一流的医院   那里的高级医学专家   那里的高级医疗设备   
做了“可能的最好护理”     应该是已经做出了脑死亡判定
据说还缺个“脑干测试”的确诊     那10个脑干反射检查   难道是什么神秘复杂的超高难度技术?

仅仅因为中医药推翻了“先进的科学的”结论    哈    新华社都被“假新闻”了   
似乎带路党的“路通社”才是可信的     唉   这些人就算没心也该有点脑子啊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5-13 18:53
本帖最后由 理论求真 于 2015-5-13 18:54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1:50
实验证明:“足三里”穴的主要传入途径有躯体神经和血管壁神经,单独切断坐骨神经的隐神经,或单独阻断 ...

笑掉大牙!你怎么断章取义?只看1不看4?神经是唯一的物质基础吗?你看看④与神经—体液关系的探讨主要是神经介质及激素两方面的研究,针刺的效应可以从体液成分的改变反映出来。通过狗的肢体灌流和猫的交叉循环实验,结果发现电针狗的肢体“足三里”等穴,可使另一侧肢体的血管对某些伤口血徐缓激肽和组织按等致痛物质的舒血管反应受到抑制;通过甲乙两只猫的交叉循环实验,在21次实验中,电针甲猫能使乙猫内脏大神经皮层诱发电位被抑制的有七次,部分被抑制的有八次,没有变化的有六次,抑制率达71.4%。说明被针刺猫的体液因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未针刺之猫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8: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5-5-13 19:02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8:46
人体的不同生理状态以及脏腑不同生理状态能不能通过观察得到??如果不能的话,那是我说错了!!

天哪,这是刘亦之说的话吗?老刘,你的自信心动摇了?你怀疑自己的观点了?你也会错吗?这还是那个偏执狂热死硬的刘亦之吗?上帝佛祖真主阎罗王,&……%@#¥?:~@#¥..................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9: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5-13 19:08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6:36
精气神是古人对于内分泌激素的原始认识。所谓的神只是精气的外在表现罢了,是激素作用的结果。中国古人 ...

如果让你过中基,你的分数恐怕不会超过10分,更别提及格了。我义务给你扫扫盲:
人体的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气的功能包括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营养、气化。
---------
你看看这些哪个是激素的功能?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5-13 19:10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8:58
哈哈哈,你的大牙有毛病吧!!估计已经掉光了!!!

神经不是经络唯一的物质基础,已经被实验证据证明。
在这个帖子无数证据面前,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还嘴硬?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9: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5-5-13 19:14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9:08
中医针灸的治病疗效有目共睹对于适应症疗效如神,可是针灸的治疗一直处于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近一二百年 ...

嘿嘿,谈气,激素,古人怎么观察的?别闪,这是三请了。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9:19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6:36
精气神是古人对于内分泌激素的原始认识。所谓的神只是精气的外在表现罢了,是激素作用的结果。中国古人 ...

王锡民老师几十年的研究成果   被你轻飘飘的一句话给否了   你敢不敢更加不负责一点?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5-13 19:36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9:11
别说了,再说你的大牙又该遭殃了!

人家有实验证据,你有什么?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9: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9: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19: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19:57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9:39
又来挑拨离间!!我和王教授的观点最终会统一的,你不用太操心了!!!

哦?老刘以为我在挑拨离间么?  你打算统一王锡民老师?   并且统一老于?
老刘啊   你确定不是你要变节投靠?还是你其实根本就是“预备役”?
你的“扎神经中医”其实是在忽悠吧?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20:03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9:39
又来挑拨离间!!我和王教授的观点最终会统一的,你不用太操心了!!!


呃~~~我忘记你刚刚被梁老师改成“金属针刺激神经中医”了   怨我怨我   
我已经习惯了你“扎神经”了   我疏忽了一时半会的没转过弯来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5-13 20:03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9:42
嘿嘿!!我有我的观点:

经络的实体是神经系统,针灸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治病!

你有什么证据?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20: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20: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5-13 20:14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20:10
既然先生那么崇尚科学,那你有什么证据来证明神经不是经络的唯一物质基础??通俗一点说经络还包括哪些人 ...

这个帖子有无数证据证明神经不是经络唯一的物质基础,例如你看看④与神经—体液关系的探讨主要是神经介质及激素两方面的研究,针刺的效应可以从体液成分的改变反映出来。通过狗的肢体灌流和猫的交叉循环实验,结果发现电针狗的肢体“足三里”等穴,可使另一侧肢体的血管对某些伤口血徐缓激肽和组织按等致痛物质的舒血管反应受到抑制;通过甲乙两只猫的交叉循环实验,在21次实验中,电针甲猫能使乙猫内脏大神经皮层诱发电位被抑制的有七次,部分被抑制的有八次,没有变化的有六次,抑制率达71.4%。说明被针刺猫的体液因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未针刺之猫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20: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20:20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20:07
我们之间的观点最终会实现统一!!谁说得对就以谁的观点为标准,这也是我们参加论坛的目的!!事实是检验 ...

嘿  老刘啊   你们统一的难度之大   是你不可想象的
你们的科学化中医  终究需要“芝加哥小子”们认可才行
然而   中医毕竟是利益集团攫取财富的绊脚石   
你们啊是走在毁灭中医的死胡同里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20:25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20:19
人体的控制系统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都是受神经系统控制的,不能因此说内分泌系统、血液 ...

老刘啊   那些脑死亡后生产和植物人复苏的案例   你有意忽视了还是你根本不知道?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20: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5-5-13 20:28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19:38
人体的不同生理状态以及脏腑不同生理状态是能够通过观察得到的!!这是第三次和你说了,瓜子!!

古人很早就观察到这种生理现象并进行了大胆猜测
----------------------
怎么观察的?具体说说。


这是四邀,是特别邀请哦。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5-13 20:29
本帖最后由 理论求真 于 2015-5-13 20:34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20:19
人体的控制系统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都是受神经系统控制的,不能因此说内分泌系统、血液 ...

笑死人不偿命呀?既然人体的控制系统是神经系统经络系统同样也是被控制,这是分母和分子的关系,你凭什么说分子是分母?神经系统可以控制内分泌、血液循环等等所有系统,经络能吗?中枢神经是经络吗?你这逻辑恰恰是在否定你自己:人体的控制系统是神经系统,经络、内分泌、血液循环系统都是受神经系统控制的,不能因此说神经系统属于经络系统!!
再看证据:
①循经感传的路线与已知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分布不一致,感传的速度较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慢。②感传不仅是一种主观感觉上的变化,一部分人可继发产生循经的红线、白线、丘疹、水疱和皮下出血等,还可发生循经皮肤病。③循经线上的低阻抗、高发光等其他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发现和实际运用,以及在感传线上施加压迫、局部冷冻或注射液体能直接阻断感传,而对周围神经动作电位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则无明显影响。④感传在肌肉、肌腱手术后改道行走,遇到创伤、关节或瘢痕时也会受阻或绕道。还有截瘫患者身上出现“跨越式”传导等,恰能说明在体表某些失去感觉的区域内,仍有某种依照某固定路线而进行的传递过程继续通过,当传导跨出感觉障碍区后,又再度被高级中枢感知。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20: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20: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5-13 20:35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20:33
你不要笑了,掉了大牙没有啥,丢了命不值得!!!

神经系统可以控制内分泌、血液循环等等所有系统,经络能吗?中枢神经是经络吗?
你还有什么可嘴硬的?经络能是神经吗?中枢神经是经络吗?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20: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5-13 20:41
本帖最后由 理论求真 于 2015-5-13 20:42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20:37
咋不笑了??害怕大牙掉了??

废话,谁不怕大牙掉?你怎么不敢回答:
你还有什么可嘴硬的?经络能是神经吗?中枢神经是经络吗?
神经系统可以控制内分泌、血液循环等等所有系统,经络能吗?中枢神经是经络吗?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20: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5-13 20:50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20:44
嘿嘿,我有没有不回答的权利??

你怎么不嘴硬了?经络能是神经吗?中枢神经是经络吗?神经系统可以控制内分泌、血液循环等等所有系统,经络能吗?中枢神经是经络吗?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20: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谈玄说虚    时间: 2015-5-13 20:56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20:31
人体的不同生理状态以及脏腑不同生理状态是能够通过观察得到的!!这是第四次和你说了,瓜子!!

回答不了吧,承认错误吧。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20: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5-13 21:01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20:53
嘿嘿,我害怕我说了你会笑死!!

嘿嘿,那你就得怕死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3 21:07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3 20:44
嘿嘿,我有没有不回答的权利??


老刘千万别回答  那一脑壳经络太愁人了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3 21: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4 08: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4 10:06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4 08:48
神经不是经络唯一的物质基础,已经被实验证据证明。
在这个帖子无数证据面前,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 ...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60488&pid=460934&fromuid=143853
针灸治疗全麻苏醒延迟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民间疗法》2014年08期
【摘要】:全麻停止给药后90min以上意识仍不恢复即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苏醒延迟是全身麻醉后的常见并发症,是麻醉后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增加了麻醉管理的难度,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尽量减少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本文就我院自2005年1月以来施行全麻后发生苏醒延迟的30例患者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将2005年1月以来我院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非神·····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全麻苏醒延迟的临床效果分析上海针灸杂志;2011年05期

【摘要】:全麻停止给药后90 min以上意识仍不恢复,即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苏醒延迟是全身麻醉后的常见并发症,是麻醉后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我院自1995年以来·····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4 10: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