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中西医学合参 话说查病与看病 [打印本页]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2:43
标题: 【原创】中西医学合参 话说查病与看病
中西医学合参  话说查病与看病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2:44
什么是中西医学合参呢?愚见:为医者没有不知道的。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2:45
自从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以后,国医(传统医学,即中医)一统天下的局面就一去不复返了。目前基本已被边缘化了,虽目前国家强调和主张中西医并列同等,并写入宪法,但是从临床实际来看中医已成了西医的附庸。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2:46
从目前临床的实际情况分析,国家虽倡导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所谓三条腿走路的医疗方针,而且高等医学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是有西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三个大的专业,但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并没有明确的定位,仍隶属于中医;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基本差不多,有学者认为有西化的倾向,而且临床上中医大夫基本上也借助仪器检查来看病,所以中医就有了“现代中医”的说法,甚至认为是“西化的中医”。因此目前的医疗机构或医疗市场就是两种,即西医与现代中医,但是还有这两种的补充,即所谓的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医疗,如民间的专科门诊、专病门诊及求神拜佛、香门大仙、大神等或伪中医者,以适应百姓看病求医及心理需求。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2:46
西医虽然多不认同中医理论,但中医大夫多数已能接受西医医学理论并应用于临床,如在诊断上借助于现代仪器检查的方法以弥补中医四诊的不足,并且以适应百姓求医查病的需求,对于某些学者来说这就是所谓的“西化中医”,愚见认为可以称之为“中西医学合参”。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2:47
自从西医传入我国以后,清末民初就有了“中西汇通”之说,即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衷中参西”,而且成为后来明智开通中医者的座右铭。中医经过近现代百年的发展历程,从国民党废弃中医到共产党中西医并重,可谓曲曲折折、波澜壮阔,经过有识之士及中医学者的共同努力,最终有了明确的地位并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现代有了“中西医结合”,即如毛泽东主席“把中医中药知识与西医西药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包括现代医学方法),继承研究中医药学,发展我国的医药科学,这就是中西医结合(蔡景峰、李庆华、张冰浣《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25);眼下临床之实际多属现代中医,还有非常时髦流行“西化中医”的说法。愚见以为从临床实际出发,当提倡“中西医学合参”,即从诊断上可以借助现代医学的科技手段-仪器辅助检查,以弥补中医四诊的不足,而从治疗上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特别是对于某些功能性疾病-可以说是西医的短板,中医则有很大的优势。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6 15:42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04:47
自从西医传入我国以后,清末民初就有了“中西汇通”之说,即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衷中参西”,而 ...

      不出我所料,先生中医底蕴甚深,西医知之甚少,不理解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具有不可通约性!
    先生继续说下去。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6:01
下面谈谈中西医学对“病”的认识。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6:01
关于什么是“病”,中西医学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6:03
前人已经用最通俗的话给定义过了,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 “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 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凡是感觉到痛苦难受不适,则称为病。诸如疼痛、麻木、瘙痒肉体上的痛苦不适以及烦躁不安、焦虑失眠、抑郁寡欢、情志失常等精神神经方面的痛苦不适,皆谓之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6 16:07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08:03
前人已经用最通俗的话给定义过了,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 “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 ...

      脸蛋不圆,鼻梁不高,单眼皮……是不是病?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6:07
高校教材新世纪第二版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章发病》:“疾病,是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稳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失调、形质损伤、机能失常或心理障碍,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生命过程。”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6:09
而西医对病的定义是什么呢?

目前一般认为,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发生作用的生命活动障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损伤发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患者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人们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和劳动能力减弱乃至消失。简言之,疾病是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形态结构(解剖)和或功能异常的生命现象。


凡是脏器功能失常或脏器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各种痛苦不适症状或体征者,则谓之病。据此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疾病,即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仪器检查可能查无异常。器质性疾病仪器可以查出来。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6:10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健康意识明显增强,身体稍有不适或患病后,便到医院要求仪器检查是否有病?到底是什么病?或找中医大夫摸摸脉,看看是否有病,或者是什么病?


是否有病并不是仪器说了算,而是每个人的主观感觉;而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则是医者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及鉴别诊断等综合分析而定。中医主要靠四诊综合分析而定,而且现在还借助着仪器检查。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6 16:11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08:07
高校教材新世纪第二版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章发病》:“疾病,是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稳定 ...

    这是中医的定义、西医的定义、中西医结合的定义,还是疾病的总定义?根据是什么?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6:11
请看题目:


所谓查病,是指经过仪器检查而给予诊断的过程;看病是指身体有不适感觉而请医生给予诊断的过程。所以有“查病找仪器,看病找医生”的说法。但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目前来看都离不开仪器检查。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5-5-6 16:15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16:11
请看题目:

所谓查病,是指经过仪器检查而给予诊断的过程;看病是指身体有不适感觉而请医生给予诊断的过 ...

完全赞同金先生16楼的观点。

这是现在的中医必须遵守的治疗过程。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6:16
凡人之所苦谓之病”,中国古代医者诊断疾病之依据。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5-5-6 16:16
否则就有可能说不清道不明,从而大大的郁闷...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5-6 16:19
脸蛋不圆,鼻梁不高,单眼皮……是不是病?
############################
河间金栋:非病矣!
@@@@@@@@@@@@@@@@@@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些让其很痛苦,为甚不是病?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6:24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16:09
而西医对病的定义是什么呢?
目前一般认为,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发生作用的生命 ...


凡是脏器功能失常或脏器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各种痛苦不适症状或体征者,则谓之病。据此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疾病,即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或还有所谓“亚健康”者)

功能性疾病仪器检查可能查无异常。器质性疾病仪器可以查出来。

据上所言,所谓疾病者,乃生理、解剖之异常也。

中医第一特点是从生理功能角度把握生命规律(方法论的特点),中医之长也。而解剖者,目前看来乃中医之短也(脏器解剖结构异常所导致的器质性疾病,必须使用仪器检查方可确诊)。


中西合参,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不得不补!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5-6 16:24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16:16
“凡人之所苦谓之病”,中国古代医者诊断疾病之依据。

未病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6 16:28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08:24
凡是脏器功能失常或脏器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各种痛苦不适症状或体征者,则谓之病。据此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 ...

    先生把热实结胸证,中西医互参一下,取长补短一下。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6:28
不是擂台胜似擂台,欲罢不能!

见仁见智而已!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6 16:29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08:24
凡是脏器功能失常或脏器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各种痛苦不适症状或体征者,则谓之病。据此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 ...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的生理、解剖在哪里?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5-6 16:33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5-6 16:19
脸蛋不圆,鼻梁不高,单眼皮……是不是病?
############################
河间金栋:非病矣!

心理病!!可能演化成精神病!!
@@@@@@@@@@@@@@@@@
亦之的男神也不怎么样嘛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6 16:53
         
      据上所言,所谓疾病者,乃生理、解剖之异常也。
中医第一特点是从生理功能角度把握生命规律(方法论的特点),中医之长也。而解剖者,目前看来乃中医之短也(脏器解剖结构异常所导致的器质性疾病,必须使用仪器检查方可确诊)。
    中、西医各不同矣!  发表于 8 分钟前 IP:110.252.136.248
==============================================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等等,生理解剖是什么?生理解剖之异常是什么?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7:0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5-6 16:53
据上所言,所谓疾病者,乃生理、解剖之异常也。 中医第一特点是从生理功能角度把握生命规 ...

先生问道: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等等,生理解剖是什么?生理解剖之异常是什么?

金栋答曰:上所谓“肝脾”之脏器,乃中医藏象之名称,言生理、病理可矣(中医之长也),言解剖则欠当矣(中医之短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7:11
以解剖而言,若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者(如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为脑神经(植物神经)功能失常所致;若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者(脾主运化、脾失健运),则为胃肠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疾病,如此而已!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7:12
若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者(脾主运化、脾失健运),则为胃肠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疾病,抑或有其他消化器官为病者。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7:15
如胆腑,与生理之肝主疏泄、病理之肝气郁结皆有关。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7:17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17:15
如胆腑,与生理之肝主疏泄、病理之肝气郁结皆有关。

精神神经因素-脑之功能也(西医)、五神脏也(中医)。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7:19
脾主运化、脾失健运-中医之脾,西医之肠(胃)或整个消化系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7:23
引子:


下面试举几例老百姓到医院是如何要求查病或看病者。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7:23
例一:某女,43岁,自述右侧上腹及胁肋部攻撑胀满疼痛,有时呈游走性多日。

患者说:大夫,我想查查看到底是什么病。在家吃药、打针、输液,还吃了汤药,都十了多天了,还不好。我想查查。西医大夫说我是胆囊炎,中医大夫摸脉说我是肝气不疏。我想做个彩超、查查肝功能,再拍个胸片。

查毕,患者拿着检查单回来后让大夫看结果,结果查无异常。患者不解,为什么我这么难受,查不出病来呢?不行我再做个CT看看。

医者问:你是看病还是查病呢?查病已经按照你的要求查了,但是查的结果可能与你想的不一样,事与愿违,就是你这么难受怎么没查出病来呢?对吧?你还没看病呢?

患者问:那我怎么看病呢?我这样看病不对吗?你们大夫不就是凭仪器看病吗?

医者回答说:查病是用仪器,看病还是得找大夫。仪器不会说话,而最终给予看病的还主要是靠人给看病,不是靠仪器,仪器只是辅助检查。


患者问道:你是中医大夫,你给我摸摸脉看看是什么病?


医者回答说:你已经叙述了症状,不用摸脉就知道是什么病了。中医诊断为胁痛,肝郁气滞证型,通俗地讲就是有气;西医诊断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或是胃炎,胆囊炎的诊断是不对的,彩超已经给出了结果。


补充内容 (2015-5-10 18:33):
此缺一个脉象。从中医角度:病-胁痛(以症状命名),证-肝郁气滞(严格来说应该是四诊,但具体到临床,你不诊脉又如何?)不是中医?中医必须诊脉?脉证相符否?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7:29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17:23
例一:某女,43岁,自述右侧上腹及胁肋部攻撑胀满疼痛,有时呈游走性多日。
患者说:大夫,我想查查看到 ...

上一病例,就疾“病”之诊断,是中医之肝(胆)病-胁痛,还是西医之胃肠神经功能症?目前临床就是如此,亦中亦西、非中非西、中不中西不西、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融合?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6 19:06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09:19
脾主运化、脾失健运-中医之脾,西医之肠(胃)或整个消化系统。

      这是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共同看法,是主流,绝大多数人都这么看!实际上是完全错误的!是概念直接对接的结果!
     脾主运化指的是西医的整个物质代谢过程,而不单单是消化系统!脾失健运绝不是消化系统疾病!而是整个物质代谢的紊乱,其中包括了痰、血瘀等等。(请参考:中西医融合观续)
     请先生说说痰、瘀,在西医理论中是什么?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5-6 21:31
这么下去中医会完蛋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7 06:52
      :你已经叙述了症状,不用摸脉就知道是什么病了。
============================================
        回复:这种中医大夫,比比皆是!
     各种西医检查都做了,【你已经叙述了症状,不用摸脉就知道是什么病了。】请问大夫:诊断依据是什么?所谓:胸中了了,指下难明。病人把生命交给了糊涂大夫!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15-5-10 07:24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5-6 07:42
不出我所料,先生中医底蕴甚深,西医知之甚少,不理解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具有不可通约性!
    先 ...

李教授说得对:  中西医不能通约。
      中医是[状态应对医学],
      西医是[现代病因病理医学],
      现代病因病理相加,不等于状态"证候",而且小于状态,不仅无法取代辨证论治,更不要说取得辨证论治的巨大的各科广泛的临床良效。
作者: 悉尼张有和    时间: 2015-5-10 09:02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08:03
前人已经用最通俗的话给定义过了,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 “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 ...

徐大椿说得确切,[凡人之所苦,谓之病]。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0 18:38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17:23
例一:某女,43岁,自述右侧上腹及胁肋部攻撑胀满疼痛,有时呈游走性多日。
患者说:大夫,我想查查看到 ...

此缺一个脉象。

从中医角度:病-胁痛(以症状命名),证-肝郁气滞。严格来说应该是四诊,但具体到临床,你不诊脉又如何?不是中医?中医必须诊脉?脉证相符否?

具体到每一个患者,就这个患者,从理论来讲应该是弦脉、弦细脉,是否就是呢?

通过仪器检查得知,这应该是一个功能性疾病。诊为中医之肝脏疾患,去查西医的肝脏,结果会是怎样?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0 18:43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38
此缺一个脉象。

从中医角度:病-胁痛(以症状命名),证-肝郁气滞。严格来说应该是四诊,但具体到临 ...

诊为中医的证型或名词术语-如肝郁气滞、肝阳上亢、心气虚弱、脾虚、肺热、肾虚等五脏名词术语,若用仪器去检查现代解剖之五脏,其结果将会是什么?

临床有时是否如此?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0 18:44
例二:某女,48岁,发作性心慌心烦,偶尔憋气、出虚汗半年余。

患者说:大夫我想做个心脏彩超查查心脏,做了好几个心电图都没查出病来。

查毕,心脏结构未见异常。又要求做心脏造影检查,未满足其要求。最后说,大夫你给我摸摸脉,看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医者诊脉毕,说道:你这病中医叫心悸,西医称心血管神经症,仪器是查不出来的。什么原因呢?西医认为与更年期有关,中医则认为是心气虚弱。不用摸脉就知道是什么病。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0 18:45
例三:某男,59岁,间断性腹痛腹泻10多年,曾服过西药、中药无数,时轻时重,每因着凉,饮食不当,饮酒后发作或复发,近日加重。

患者说:大夫我这病已十多年了,怎么就治不好呢? 西医说我是结肠炎,中医大夫摸脉说是脾虚,我今天来就是想查查脾,做个彩超。


查毕,脾脏结构未见异常。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0 18:46
例四: 某男,38岁,感冒后咳嗽2月余,曾服药、打针、输液并吃汤药,仍咳嗽未愈,要求做肺CT检查。


查毕,结果未见异常。

患者说:我咳嗽这么严重,为什么就查不出病来呢?

医者说:你咳嗽这么严重怎么会没病呢?就是气管炎,仪器有时查不出来。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0 18:47
例五:某男,29岁,自述肾痛半年余,要求查肾。想做个肾脏彩超,查查肾功能,化验化验尿常规。

查毕,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彩超皆未见异常。


患者说:大夫我腰痛的烈害,找了个老中医把了把脉说我肾虚,吃了20多副中药,效果不太好。这不我到医院来查查肾,为什么没事呢?你给我摸摸脉,看是不是肾虚?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0 18:50
以上中医肝心脾肺肾之五脏疾患,乃功能性病变,亦是有病,因“有其所苦”,故亦谓之病。但为何仪器查不出病来?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0 18:52
例六:某女,26岁,产后调护不慎,周身关节疼痛半年余,打针服药、也吃了汤药,效果都不好,天气一变、一着凉受风,症状就加重,村里大夫建议让查查是不是风湿。

查毕,风湿三项、血沉皆未见异常。

患者说:大夫我这是什么病呢?说我是风湿怎么查不出来呢?


医者回答说:你这就是风湿类疾病,着凉受风后出现关节疼痛就是风湿病。仪器有时查不出来,风湿病一半以上的人是查不出来的。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0 18:53
例七:某男,41岁,高血压头痛头晕半年余。

患者说:大夫我这么吃药,而且还输了液,这血压老是降不下来,村里大夫让我查查看是不是血脂犟(jiang,黏),我想做个化验,查查血流变,看是不是血脂犟。我想都查查,查查看看我这高血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查毕,血脂、血流变等检查化验,皆未见异常。

患者说:大夫你给我摸摸脉,看看是什么原因?

医者说:西医认为95%的高血压是原因不明,是查不出原因来的。中医认为与生气着急劳累、饮食不当、休息不好等有关,有时与感冒也有关系。你自己说说与哪项有关,你还想摸脉吗?

患者又说:中医不就是一摸脉什么病都知道了吗?


医者回答说:那你今天这钱算是白花了,刚一开始一摸脉不就行了吗?你还检查什么呢?查了半天也没查出什么原因。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0 18:54
例八:某男,26岁,自述家中有查出乙肝的人,自己没有任何症状,也要求化验是不是乙肝。

查毕,乙肝小三阳,但肝功能正常,肝脏彩超结构也未见异常。

患者说:大夫,我这肝炎有传染吗?怎么治呢?

医者说:你这不是肝炎,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有传染,不用吃药,也不用治,生活中忌酒,戒恼怒生气。定时复查就可以了。
患者又问道:我这能转成肝炎吗?能得肝癌吗?

医者回答说:不好确定。没有乙肝携带的,有时还得肝炎呢,甚至得肝癌。只不过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几率,可能要大点。

患者再问道:电视、报纸宣传说,有治疗方法和转阴的药物,管用吗?


医者答道:你如果相信,你就试试,试了以后才知道是不是管用。你如果不相信,就别试。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0 18:54
金栋按:临床观察,仪器检查患病的阳性率大约占20%-30%。老百姓有时到医院不会看病,不知道这个病怎么看,而是盲目地要求检查这、检查那,甚至检查半天而与本次患病无关,到医院不是来看病,而是来查病。再就是把手一伸,让你摸摸脉,看有什么病,是不是有病?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0 18:56
附:仪器检查阴性结果  并非无病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2年第10卷第24期)

李保华  金栋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健康意识明显增强,身体稍有不适或患病后,便到医院要求仪器检查是否有病?到底是什么病?

是否有病并不是仪器说了算,而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则是医者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及鉴别诊断等综合分析而定。

1疾病概念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即什么是疾病?

目前一般认为,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发生作用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损伤发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患者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人们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和劳动能力减弱乃至消失。简言之,疾病是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形态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生命现象。
2、仪器检查概念


其次要知道什么是仪器检查?

所谓仪器检查,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测、器械检查等,对患者身体进行辅助查病的一种诊断方法,是临床诊断疾病不可或缺的准确、可靠方法之一。


3、仪器检查并非万能

目前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诊断领域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如影像诊断(头CT/MRI)血管造影、介入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等,给临床诊断带来巨大的帮助,使临床医生能够更及时、准确的诊断疾病。但是据有关研究认为,目前大规模应用高、精、尖检查技术诊断疾病,虽能解决不少问题,但尚不能完全取代问诊、一般的物理检查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更不能取代临床诊断思维[1],这也充分说明了仪器检查不是万能的,许多疾病仍是查不出来[2,3],是阴性结果,而最终尚需临床医生的诊断思维给予诊断。另外,仪器只能查出器质性疾病,即机体形态结构异常的生命现象,却不能查出功能性疾病,即功能异常的生命现象。仪器检查终究是辅助检查,有时既不能单靠某项检查结果而诊断疾病,也不能因一、二次阴性结果而排出疾病。

3.1功能性疾病:仪器检查阴性结果

患病后,根据是否有病理形态(结构)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改变,疾病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如果有病理形态学和或病理生理学改变的,则称为器质性疾病;如果无改变的,只是生理功能障碍或紊乱的,则称为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用仪器可以查出来,是有病;功能性疾病虽然仪器不能查出来,也是疾病,也是有病。对于“引起机体形态结构异常的生命现象”,仪器可以检查出来;而对于“功能异常的生命现象”,仪器是查不出来的。
功能、神经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仪器是查不出来的[2,3]。这是临床最常见的一大类群体,是不可忽视、能影响工作和生活,而积极要求仪器检查的。这也是本题目主要所指,如心内科中的心血管神经症、消化内科中的功能性胃肠病、精神科疾病中的神经症性障碍、妇科疾病中的更年期综合征、特发性水肿及中医的名词术语如肾虚、上火、心气弱等等。
   
精神科的神经症性障碍(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神经衰弱),一般认为是一种功能性的精神障碍。而所谓“功能性精神障碍”则是指根据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未能发现肯定的相应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精神疾患[4],病人非常痛苦难受,到医院强烈要求用仪器检查,但是查无异常,阴性结果,未见阳性发现。

3.2器质性疾病:仪器检查阴性结果

器质性疾病,仪器检查是确诊的依据,但由于受检查时机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仪器检查也是阴性结果。特别在某些疾病,或是在疾病的早期,机体只是处于功能或病理生理改变的阶段,还缺乏器质性或组织、器官形态学方面的改变,而患者却可以更早的陈述某些特殊的感受,如头晕、乏力、食欲改变、疼痛、失眠、焦虑等症状,在此阶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甚至特殊检查均无阳性发现[1],是阴性结果。如在神经科疾病中的脑梗死,症状与体征虽已出现,但发病后24小时以内,影像学检查头CT/MRI可能查无异常,是阴性结果[5];亚急性、慢性硬膜下、硬膜外血肿,头外伤后即可头CT检查可能是阴性结果;少量或微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头CT检查可能是阴性结果,有时必须作腰穿检查才能确诊;原发性癫痫,头CT/MRI检查可能是阴性结果,而脑电图检查又不在发病当时;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检查第一周可能正常,而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的特征性脑脊液改变,则在发病后第2-3周[6]。心内科疾病中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暂时性心电图ST-T心肌缺血性改变,而发病过后静息时心电图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7],可能查无异常;不典型或轻症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的异常改变则是确诊的主要依据,而其改变则多在病毒感染后1-3周内明显。风湿免疫科中的风湿、类风湿疾病,有时症状明显、关节畸形,而风湿三项或四项检查是阴性结果。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阶段,发热已多日,可能查无异常等。

综上所述,对于功能性疾病,由于仪器检查未见异常是阴性结果,便误认为没有病,而不积极主动使用药物治疗,有时会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期。对于器质性疾病,由于受检查时机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仪器检查也是阴性结果,所以必要时必须复查或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
[2] 金栋.医院不是单纯的体检单位[N].健康报·村医导刊,2009-10-31(3版)
[3] 金栋.乡医转诊别指定检查项目[N].健康报,2009-11-20(8版)
[4] 江开达主编.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
[5] 金栋.脑CT无异常  也有可能是脑卒中[N].健康报,2010-02-09(8版)
[6] 吴江主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8
[7]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5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3 17:48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44
例二:某女,48岁,发作性心慌心烦,偶尔憋气、出虚汗半年余。
患者说:大夫我想做个心脏彩超查查心脏, ...

上述病例释疑解惑举隅

例二:某女,48岁,发作性心慌心烦,偶尔憋气、出虚汗半年余。

患者说:大夫我想做个心脏彩超查查心脏,做了好几个心电图都没查出病来。

查毕,心脏结构未见异常。又要求做心脏造影检查,未满足其要求。最后说,大夫你给我摸摸脉,看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医者诊脉毕,说道:你这病中医叫心悸,西医称心血管神经症,仪器是查不出来的。什么原因呢?西医认为与更年期有关,中医则认为是心气虚弱。不用摸脉就知道是什么病。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3 17:51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5-5-13 17:54 编辑

附:中西医学合参,话说心脏亚健康


(《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2013年6月第11期)


金栋  杜宝良  李冬梅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所谓亚健康,目前认为是一种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也就是既非有病,也不是健康的临界状态。换句话说,亚健康是指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有一些功能性改变,也可以称这种状态为“第三状态”,我国则称为“亚健康状态”。


王锡民说:“严格地讲,人体只有健康和疾病两种不同的状态,没有第三种状态,不是健康,就必定是疾病。也就是说,无论是器质性改变,还是功能性改变,都是疾病才有的表现。据此可知,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其真实的本质是‘没有达到器质性改变程度的轻度功能性疾病’。”(见《中医药与亚健康》2012年12月第8期)


仪器检查阴性结果者并非完全无病。“患病后,根据是否有病理形态(结构)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改变,疾病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如果有病理形态学和或病理生理学改变的,则称为器质性疾病;如果无改变的,只是生理功能障碍或紊乱的,则称为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用仪器可以查出来,是有病;功能性疾病虽然仪器不能查出来,也是疾病,也是有病。对于‘引起机体形态结构异常的生命现象’,仪器可以检查出来;而对于‘功能异常的生命现象’,仪器是查不出来的。”(《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第10卷第24期)


“中医的藏象(五藏)概念,更多的是指四时、五行、气化的五脏,是‘象’思维理论的五脏,天人相应的结果,不单纯是指血肉解剖的五脏。”(《四川中医》2012年第30卷第8期)

所谓心脏亚健康,是指有心脏系统的症状,如心悸怔忡(心慌、胆小害怕、易惊吓),心烦失眠,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隐痛、刺痛、串痛,潮热出虚汗,头晕无力等,每因情绪波动、劳累过度、饮食不当及气候异常等因素而发作或加重,经仪器检查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甚或心血管造影等未发现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变者,即属心脏亚健康,西医叫心血管神经症,中医泛称心气弱。


中医诊断方法是依靠四诊。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说:“凡人之所苦,谓之病。”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说:“疾病,是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稳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失调、形质损伤、机能失常或心理障碍,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生命过程。”所以这些亚健康的人也是有病,也应当给予积极治疗。但截至目前,西医对这类病人没有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则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可成为优势,应予以充分采纳应用。

1、心血管神经症


心血管神经症虽经检查未发现有重要病理意义的阳性体征,但发作时可发现心率增快,心音增强,或有早搏,血压轻度升高等。心血管神经症大多发生在中青年人,以2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每因感冒、劳累、情绪波动(如大怒生气、着急、精神紧张、惊吓)、睡眠障碍、饱食饥饿及酗酒等因素发病或诱发。

心血管神经症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有二种改变,即非特异性ST-T改变和功能性早搏。所以有医者将其诊为所谓的“心脏病”而按器质性病变予以过度医疗。


心电图ST-T改变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所谓ST-T特异性改变者,是指能明确做出诊断的,说明此人有器质性病变;ST-T非特异性改变者,是指和正常虽然有区别,但不代表有器质性病变,可能属神经功能性改变。

功能性早博又称“生理性早搏”,早搏的出现多为偶发性,可由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睡眠障碍、腹胀、消化不良、酗酒、喝浓茶或咖啡后等诸多因素诱发。由于这些因素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心肌兴奋性增高而出现早搏。这种早搏的特点是在运动后可减少或消失,多见于中青年,对人体无害,预后良好,因此又称“良性早搏”。功能性早搏临床较为常见,一般在消除原因或镇静剂治疗后可减少,部分病人在病因去除后仍不见好转,可以服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调治。

2、心气与心气弱


心气是中医名词,指心脏的功能。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是指心脏(心气)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息,以滋养脏腑组织官窍的作用;心又主神明(藏神),主管精神和意识、思维、情感活动,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是以心脏所主的血液为物质基础的。


心气弱,是指由于心脏功能虚弱,即心脏的阴、阳、气、血诸不足所引起的病证。心气弱,既可以是心脏的阳、气不足,也可以是阴、血不足。心气虚弱,心血不足,血不养心,则出现心悸、胸闷气短;血不养神,心神失养则见心烦失眠、睡眠障碍;血不养头面,则头晕、面色苍白;血不养全身,则周身无力;阴血不足,虚热内扰,则周身烘(潮)热汗出等。气血不足,营卫虚弱,经脉运行不畅,卫气阻滞,“不通则痛”,则心前区不适、隐痛、刺痛、串痛等。


心气弱是中医名词,依靠望、闻、问、切四诊辨证而定。中医诊断的名词术语,如五脏的寒、热、虚、实、阴、阳、盛、衰等概念,用仪器是查不出来的,这是因为中医的五脏,更多的是指四时、五行、气化的五脏,是“象”思维理论的五脏,不单是指血肉解剖的五脏。据临床观察,心气弱既可能是心脏的功能性疾病,也可能是器质性病变。心气弱如果是由心脏的(神经)功能性病变所引起,仪器是查不出来的,但该检查时必须检查,以除外器质性疾病和明确诊断;但是心气弱的症状如果是由器质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如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所引起,则仪器肯定能查出来。


3、中西合参,各有优点

心脏亚健康者多首选西医求诊或多要求仪器检查,但因经仪器检查未发现异常,西医大夫或患者本人多认为是无病而放弃治疗,从而形成“重检查轻治疗”的临床现象。也有西医大夫建议找中医摸摸脉,看看是否有病。是否有病既不是完全靠脉诊,也不是仪器说了算,而是“凡人之所苦,谓之病”。而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则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及鉴别诊断等综合分析而定。

临床观察发现,这类患有心气弱的心血管神经症者,神、色、脉基本正常,偶有脉结(代)或数而无力、沉细无力者,如果自己不述说苦楚,又有谁知道其有“病”呢?仪器也无奈之!但经与其谈话发现,有些患者真是非常痛苦。而且有些人既盲目检查还盲目治疗,陷入了“有病乱投医”的困境。


对于这类属于心气弱的心血管神经症者,根据其发作时的表现,并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选用中成药治疗。


⑴.心的阴血不足证


表现为心悸、心烦、焦虑、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脉细无力或细数(心率>90次)。代表药物如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生脉饮口服液、参松养心胶囊等,可筛选应用。


⑵.心的阳气不足证


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多汗、手足发凉、尿频、大便次数增多,脉沉细无力、虚弱或脉结(早搏脉)。代表药物如补心气口服液、复方丹参片、冠心苏合胶囊、黄芪精口服液等。


⑶.卫气阻滞证


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如卫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轻度心脉瘀阻,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可为窜痛、隐痛、刺痛等不适表现。此时可用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轻剂,如血府逐瘀软胶囊、元胡止痛片、复方丹参片等。因属于心血管神经症的心前区疼痛,与器质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同,故速效救心丸和硝酸酯类如消心痛等基本无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所以如果单从阴阳两方面考虑诊断,上述心血管神经症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阴虚与阳虚。但是临床患者发病往往是错综复杂,或是虚证,或是实证,或是因虚致实,或是因实致虚,或是虚实夹,所以临床用药也是配合使用,但多以血府逐瘀软胶囊作为基础药之一,再配2-3种中成药,有时也同时配以西药,如谷维素、维生素B1、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及镇静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效果很好。真可谓“中西合参,各有优点”。


为何将血府逐瘀软胶囊作为基础用药呢?


血府逐瘀软胶囊是根据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制成的中成药制剂。临床观察证实,该方所主治的病证(症),与心血管神经症非常吻合,临床使用效果很好。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3 18:00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47
例五:某男,29岁,自述肾痛半年余,要求查肾。想做个肾脏彩超,查查肾功能,化验化验尿常规。
查毕,肾 ...


附:浅议腰痛与肾脏疾病及肾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第9卷第22期)

康素芝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河间062450)

民间百姓认为,腰痛和肾虚有关,所以患了腰痛后,便喜欢找中医大夫摸摸脉,看是否是肾虚。如果中医大夫诊断为肾虚,便又到医院检查是否为肾虚,如化验尿常规、血生化肾功能和肾脏彩超等检查,结果查无异常。患者或多困惑,肾虚为什么仪器检查不出来?实际上中医诊断的名词术语,用仪器是查不出来的。

腰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一组以腰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患病率和复发率都相当高,并且很容易转变成慢性疾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腰痛,其中局部病变占多数。按引起腰痛的原发部位可分为:①脊椎疾病(如脊椎骨折、椎间盘突出、增生性脊柱炎、感染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椎肿瘤、先天性畸形等);②脊柱旁软组织疾病(如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组织炎、风湿性腰肌炎);③脊神经根病变(如脊髓压迫症、急性脊髓炎、腰骶神经炎、颈椎炎);④内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如肾输尿管结石、炎症、结核、肿瘤等及盆腔、直肠、前列腺、子宫附件炎症均可引起放射性腰痛[1]。

腰痛如果是由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话,患者有相应的症状如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和或体征如颜面浮肿等,同时结合常规检查如尿常规化验、血生化肾功能检查和或肾脏彩超大部分便可确诊。实际上急性肾炎和肾病并没有腰痛症状,而慢性肾炎可能有腰部疼痛,但也并非诊断依据。

据《健康报》报道,“腰痛正确诊治率仅为15%……近四成慢性腰痛为椎间盘源性腰痛。”[2]临床确实如此。据临床观察和不完全统计,腰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脊椎病变和脊柱旁软组织疾病,而慢性腰痛由肾脏疾病引起的并不占首位,即大多数慢性腰痛患者并非由肾脏疾病所引起,但若中医诊断,多数诊为肾虚。为什么呢?

肾虚是中医名词,依靠望、闻、问、切四诊辨证而定,并非单纯仅凭摸脉一诊而定;而仪器检查是西医辅助查病的方法,不可或缺。中医诊断的名词术语,如五脏的寒、热、虚、实、阴、阳、盛、衰等概念,用仪器是查不出来的,这是因为中医的五脏(藏象)概念,更多的是指四时、五行、气化的五脏,是“象”思维理论的五脏,天人相应的结果,不单是指血肉解剖的五脏[3],所以用仪器是查不出来的,但临床可配合使用。
   
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如中医经典《素问·脉要精微论》曾说道:“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肾具有藏精、主生殖及主水等多项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若肾的功能正常,肾的精气就会充盛,肾精既可以滋养、温煦腰部而使腰府不惫,还可促进生长发育、性器官发育成熟而具备生殖功能,又可化气行水而使水液代谢正常。若肾的功能虚弱则肾精不足即肾虚,既不能很好的滋养、温煦腰部使腰府衰惫而腰痛;还可导致性器官功能障碍如阳痿,又不能很好的化气行水则水液代谢紊乱、水溢肌肤而水肿并以下肢为甚。所以临床上如果出现腰痛、水肿及性功能障碍者,中医多倾向于诊为肾虚,用补肾的方药治疗,或以补肾为主再配以其他疗法。
临床及实践观察,腰痛并非皆由肾虚引起。一般来说,“腰痛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损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内伤腰痛多由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精气亏虚则肾精不充,偏于阴虚则腰府不得濡养,偏于阳虚则腰府不得温煦,故发生腰痛。……其发病常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4]因为腰痛“其发病常以肾虚为本”,而且“腰为肾之府”,所以对于某些腰痛患者来说,多认为腰痛和肾虚有关,而中医则多诊为肾虚,但是如果腰痛并非由肾脏疾病所引起而去查肾,既查不出西医的肾脏病变,更谈不上能查出中医的肾虚。

   
综上所述,腰痛如果是由肾脏疾病所引起的,仪器检查可以查出阳性结果,但查不出肾虚;腰痛如果不是由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而用仪器检查肾,既查不出西医的肾脏疾病,也查不出中医的肾虚。因为肾虚是中医名词,依靠望、闻、问、切四诊辨证而定,西医仪器检查是查不出来的。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5
[2] 王丹,张献怀.腰痛正确诊治率仅为15%[N].健康报,2009-05-26(6版)
[3] 余云岫,恽铁樵.灵素商兑与群经见智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13,160
[4] 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96-500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3 18:03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47
例五:某男,29岁,自述肾痛半年余,要求查肾。想做个肾脏彩超,查查肾功能,化验化验尿常规。
查毕,肾 ...


别用西医检查 印证中医病名
(文章来源:《健康报》;发布日期:2015-02-25)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 栋

有水肿、腰痛及性功能障碍等问题的患者若看中医,大夫多将其诊为肾虚。此类患者到医院要求做相关检查,如查肾功能、尿常规或肾脏彩超等,结果多无异常。患者很困惑,肾虚为啥仪器查不出来?

  
肾脏是中医五脏六腑之一,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属于中医藏象学说的范畴,与西医脏器的概念不同。中医之脏(腑)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读《内经》则会发现,中医的五脏(藏象)概念,更多的是指四时、五行、气化的五脏,是象思维理论的五脏,而不单纯指血肉解剖的五脏,所以它并不是一个解剖学概念。肾虚是中医名词,若用西医仪器检查的方法去印证诊断的中医病名,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中医理论认为,腰为肾之府,肾具有藏精、主生殖及主水液代谢等多种功能。若肾的功能正常,肾的精气就会充盛,肾精既可以滋养腰部而使腰府不惫,又可促进生长发育、性器官发育成熟而具备生殖功能,还可化气行水使水液代谢正常。若肾的功能虚弱则肾精不足,即肾虚,可导致腰痛、性功能障碍;若化气行水功能失司,水液代谢紊乱、水溢肌肤会出现水肿,并以下肢为甚。若单纯水肿而无其他任何表现,西医认为与肾脏无关,或属特发性水肿,即原因不明;此单纯水肿查肾,既查不出西医的肾脏病变,更谈不上能查出中医的肾虚。若患者除了水肿之外,还有其他表现,可通过西医的相关辅助检查帮助确诊。所以,中医诊断的病名虽用仪器查不出来,但并不能否认仪器在临床中的作用。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3 21:36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52
例六:某女,26岁,产后调护不慎,周身关节疼痛半年余,打针服药、也吃了汤药,效果都不好,天气一变、一着 ...


附:检查结果阴性 不能排除风湿病

在临床经常遇到周身关节酸痛、肿胀的病人,每因气候变化、着凉受风,或居住潮湿、从事潮湿作业、劳累等发作或加重,便到医院就诊,要求风湿病检查,如风湿四项(抗链“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和或补体C3/C4等,结果未见异常(全部阴性),便认为不是风湿病。实际上真正患上风湿病的人,上述风湿病检查未必都是阳性结果。

风湿性疾病简称风湿病,它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⑴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病、多肌炎、皮肌炎、混合型结缔组织病等;⑵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⑶骨骼退行性变,如骨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等;⑷晶体性,如痛风、假性痛风等;⑸感染因子相关性疾病,如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等;⑹其它如风湿性肌炎、纤维肌病、周期性风湿、骨质疏松症、继发于其他系统的关节、骨病等。

风湿一词是指肌肉、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骨骼出现的慢性疼痛。这些症状除见于各种风湿病外,还可见于肿瘤、内分泌系统、精神系统、遗传病或一些尚不明原因的情况。

风湿病相当与中医的“痹证”范畴。中医认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如《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现在许多中医专家学者建议将“痹证”改称为风湿病,与西医的风湿病或可等同。

风湿一词,中医指病因而言,即感受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如久居潮湿之地、从事潮湿作业、汗出当风、着凉受风、冒雨涉水等,从而出现肌肉、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骨骼的慢性疼痛。但在民间,很多百姓对医学的认知是源于中医的理论和中医的名词术语。因着凉受风、从事潮湿作业、劳累或气候变化等因素,出现了周身肌肉及骨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或游走不定等,民间百姓认为这就是风湿或称风湿病,道理浅显易懂。传统中医治疗此类疾病从未做过风湿性检查。现在倡导中西医结合,现代中医学者多主张作风湿类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风湿四项检查,抗链“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和血沉,若检查结果阳性可为诊断风湿病提供确切的证据,但若检查结果阴性也不能排除风湿病。为什么呢?


抗链“O”(ASO)全称为抗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其数值增高表示近期有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见于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另外,某些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明显关系的疾病,抗链“O”值也可增加,如少数肝炎、肾病综合征、结核病、高胆固醇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某些过敏性紫癜等病人。在风湿病活动期中有60%~80%的病人抗链“O”值增高;另20%~40%的病人则为阴性。

类风湿因子(RF)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只有70%可见阳性,另30%则为阴性。临床观察,有些指(趾)关节明显肿胀疼痛甚至畸形的病人,RF检查结果未见阳性。另外RF阳性,也可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肺结核、寄生虫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中。

C反应蛋白(CRP)为炎症过程中出现的急性期蛋白之一。CRP值增高主要见于化脓性感染、组织坏死、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器官移植急性排斥等。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感染:细菌性感染CRP值升高,非细菌性不升高。鉴别风湿热活动期和稳定期:活动期CRP值升高,稳定期不升高。

血沉(ESR)是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血沉增快,临床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增快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而在患风湿热、结核病时,血沉可明显加快。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固醇增高等,血沉亦见增快,因此一般情况下无特异性。
(《健康报》2011-08-30)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3 21:39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53
例七:某男,41岁,高血压头痛头晕半年余。
患者说:大夫我这么吃药,而且还输了液,这血压老是降不下来 ...


附1:脖子疼别忘测血压

(《健康报·村医导刊》2011-01-22)

患者,男,38岁。因出门经商旅途劳累受风,导致项部板紧不适,在本村卫生所按“劳累受风”给予按摩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后因应酬饮酒致项部板紧不适加重并有疼痛(俗称为脖子后面的两根大筋疼),未经任何检查,又在本村按摩及对症治疗,未缓解。村医建议其到医院检查。经头CT、颈椎X片、血脂、血流变等,都未见异常,最后测量血压为180/120mmHg。经头颅多普勒检查报告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加快、脑血管痉挛。考虑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而高血压可能导致椎-基底动脉痉挛、供血不足。于是予以降压治疗,患者血压恢复正常,项部疼痛才逐渐缓解。

体会:高血压患者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加重。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极少数患者急骤起病。


部分高血压患者出现颈项板紧疼痛或疲劳时,首先考虑是“劳累受风”而予以相应处理,并不没有想到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就诊医生也忽略测量血压。这是在农村被医患双方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因此,当出现项部板紧疼痛时,别忘了测量血压。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3 21:41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53
例七:某男,41岁,高血压头痛头晕半年余。
患者说:大夫我这么吃药,而且还输了液,这血压老是降不下来 ...


2:乡医转诊别指定检查项目

(《健康报》2009-11-20)

在临床经常接诊到由乡村医生转诊上来做检查的病人,这些患者往往根据乡村医生的建议给医生“点”检查项目。像头痛就要求做头颅CT检查,胸痛要求做胸部CT检查,心慌要求做心脏彩超检查,腰痛和下肢水肿要求查肾等等。但是有些乡村医生列出的检查项目与患者病情明显不符。

如本是一个单纯高血压的病人,每因劳累、生气着急后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在本乡经过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血压控制不达标,乡村医生便提出让患者到县医院检查血脂、血液流变学,或头颅CT等。其实,血压不达标,或症状未缓解的原因很多,如使用降压药是否合理,病人服药是否规范,是持续服还是间断服,生活中是否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诱发因素是否仍然存在等。


医院是医疗机构,不是体检机构。病人来到医院应该要求看病,而不是要求检查。虽然仪器检查是必须的,但具体做哪项检查、哪些检查,应由接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来决定。否则患者既花了钱,却未查出病变,或未实现要求检查的初衷与效果。此外,仪器检查不是万能的,有许多病变仪器是查不出来的。如病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功能神经性疾病,或某些疾病的早期阶段等。所以,乡村医生在转诊病人时,尽量不要指定检查项目。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3 21:44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53
例七:某男,41岁,高血压头痛头晕半年余。
患者说:大夫我这么吃药,而且还输了液,这血压老是降不下来 ...


3:高血压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眼底等并发症,是脑中风、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那么血压多高是高血压病呢?

1 高血压病血压判别标准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将高血压的判别标准定为:收缩压(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mmHg。此标准适用于男、女性任何年龄的成人。

高血压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约占所有高血压的95%左右,病因不明,即人们一般所称的高血压病。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而引起的血压升高如由肾脏病、内分泌代谢病等,占所有高血压人群的5%左右。

2 临床一般表现
那么患了高血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原发性高血压起病缓慢、渐进,早期多无症状,一般在40-50岁偶于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头沉、头紧、眼花、耳鸣、失眠、疲乏无力、发困、颈项板紧等,呈轻度持续性,多在精神紧张、生气着急、大怒等情绪波动或饱食酗酒、劳累后加重。有时可有心前区不适,甚至心绞痛,或因过早搏动而引起心悸。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有时血压很高而无任何症状。症状与血压未必一致。

3 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并发症)
患了高血压病如得不到有效、合理的治疗,其自然与必然的过程是-自最早期的暂时性血压升高(波动性高血压),经由无症状的持续性高血压及无症状的血管病变,到心、脑、肾和眼底等各脏器的并发症出现,还有突发高血压急症(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及由高血压诱发的心脑血管病事件(急性左心衰竭、脑中风等)的危险,最终使人致残,甚至死亡。据报道,60%以上的冠心病人、80%以上的脑血栓(梗死)病人、90%的脑出血病人合并有高血压病。

高血压的病理改变,早期全身细、小动脉痉挛,日久管壁缺氧,呈透明样变性。小动脉压力持续增高时,内膜纤维组织和弹力纤维增生,管腔变窄,加重缺血。随着细、小动脉硬化和血压高,各脏器发生继发性改变。那么高血压病对人体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3.1 高血压危象
因紧张、疲劳、寒冷、嗜铬细胞瘤阵发性高血压发作、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在高血压早期与晚期均可发生。危象发生时,可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以及伴有痉挛动脉(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视网膜动脉、冠状动脉)累及的靶器官缺血症状。

3.2 高血压脑病

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临床表现以脑病的症状与体征为特点,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

3.3 对心脏的损害

血压增高后左心室负荷加重,导致心肌肥厚与扩大,病情进展可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从而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心电图表现:⑴左室高电压;⑵左心室肥厚;⑶合并心律失常。心脏彩超检查可确诊。持久的高血压有利于脂质在大、中动脉内膜的沉积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如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则心肌缺血加重上述心脏的变化,从而引起高心病合并冠心病,简称“高冠病”。

3.4 对大脑的损害

高血压对大脑血管的影响最常见的是脑小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发生后,可引起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变。如伴有脑血管痉挛或血栓(梗死)形成,可造成脑组织软化、坏死,最终形成脑萎缩,出现血管性痴呆。

3.5 对肾脏的损害
肾细小动脉硬化,最终引起肾单位萎缩、消失,病变重者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3.5 对眼底视网膜的损害

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硬化改变。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视网膜渗出和出血或眼底血管栓塞,出现视力障碍。

3.6 主动脉夹层

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也是猝死的病因之一。病因至今未明,80%以上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有高血压,不少患者有囊性中层坏死。高血压并非引起囊性中层坏死的原因,但可促进其发展。突发剧烈的胸痛常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疼痛发作时心动过速,血压更高。可迅速出现夹层破裂(如破入心包引起急性心脏压塞)或压迫主动脉大分支等各种不同表现。


金栋按: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也明显增强。身体稍有不适,便到医院查体。比如有的人每因生气着急、紧张劳累,或中医认为上火等因素,出现头痛、头晕、麻木,甚至恶心呕吐等表现,经当地村医、乡医诊查为高血压时,建议到县(市)级医院做血脂、血流变化验,或头CT等检查,看看是否有问题。实际上这些症状与高血压有关,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因高血压时间久了,可能会合并心脑血管病等继发病变,仪器检查是必须的。虽有时可能查无异常,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5-13 21:50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5-13 17:52 编辑

大力支持金栋先生的观点,故帖来俺的文章,助阵!


                             妇 女 更 年 期 综 合 征 的 成 因 及 其 防 治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913&extra=
                                                 常见病防治系列讲座之五
                                         青岛  仁海中西医        主治中医师  于殿生   
  
一、成因
       经常遇到中年丈夫陪妻子来诊病时,其妻子诉说自己身体如何不适,而埋怨用医疗仪器检查不出来,而丈夫或认为是无病呻吟。
       其实,作为一名医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象一名法官。法官要对诉讼当事人,做出是否有理的评判,而医生则要对病人的疾病做出合理的诊断,从而为进一步合理治疗提供理论根据。因此,医生对疾病的诊断,自然是非常慎重的。
为什么有时病人感觉到非常不舒服,而医疗仪器却检查不出来呢?这是因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需要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时之所以检查不出来,是因为疾病的“量变”尚未发展到仪器能够识别出来的“质变”的程度。因此,当仪器检查不正常的时候,绝大多数疾病已较严重;当仪器检查为正常的时候,也不一定没有病。譬如说,阴雨连绵的中午,我们看不见太阳,这时天空中不是没有太阳,而是我们的视力穿不透这厚厚云层的缘故。
      那么,什么叫“病”呢?病就是人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也可以说是人体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的状态。不懂医的人,可以认为“身体不舒服”就是病。做为现代医学疾病的诊断依据为:一、病人的不适感觉;二、通过物理诊断(望、触、叩、听)发现超出正常范围的特征;三、通过辅助检查(如化验、心电图、x线、B超等)具有不正常的特征改变。按照中医的理论,则只要“阴阳不协调”就是病。如仪器检查正常,病人也无不适感觉,中医也不一定认为无病。或许有人要问:虽然自己现在已经‘阴阳不协调’,但自我感觉良好,怎能说我有病呢?这是因为,此时身体上的疾病尚未发展到产生不舒服感觉的“质变”的程度而已。做为一名医生,理应善于去捕捉将要发病时出现的某些、甚或某个征兆,以便“防病于未然”,而尽量避免去治疗那些发病后出现必然症状之“既成事实”,以便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病人的病痛。这和商业上善于捕捉商机、在军事上捕捉战机是一致的。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现代医学认为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消退至完全消失对妇女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年令在49岁左右,身体弱者可提前,身体较壮者可延后。其疾病的形成与个体素质、饮食习惯、环境变化、精神状态、性格特点均有十分重要的联系。不难看到,有些人虽到了更年期,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或较少、或较轻、有的甚至不发病。因此,这就证明,妇女到了更年期,只是生殖系统的功能发生退化直至消失而已。换句话说,也就是将要或者已经没有生育能力罢了,不应该出现诸如潮热盗汗、心烦易激动、失眠健忘、好悲伤、好哭的症状,这些症状大都是肝郁日久、化热、伤阴所致,只要调养得当,更年期综合征的一系列症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毫无疑问,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妇女成年之后承受社会、家庭的双重压力所致。家庭中上有公婆、下有子女、中有丈夫,或许还有叔姑妯娌,如果想把这些关系搞好,就要自己多受委屈。否则,如果自己我行我素的话,那么,这些关系就难于融洽(记得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家庭发展到一百多口人,而没有分家,并且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人问这个家庭的家长,保持这样一个家庭的秘诀是什么,这位家长连写了一百个“忍”字。可以认为,人与人在一起,必然要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不是大矛盾,就是小矛盾。做为家庭成员,都应该学会如何去化解矛盾,以使其他家庭成员心情舒畅、免生疾病。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舒服就行了,要舍身处地地替其他成员想一想)。如此,长期身体劳累、精神压力、睡眠不足、甚至抑郁不舒,几十年后,岂有不发病的道理?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的承受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一般地来说,性格偏急的人,易着急、生气,干活快而多汗,或居处过于干燥、或运动量较大,易致身体消瘦,甚则出现阴虚火旺,如头痛头晕、失眠健忘、心慌易惊、心烦易怒、潮热盗汗、腿躁动不安;或再加长期精神抑郁不乐,影响大脑功能而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好吵架、好悲伤、好哭、自己不能控制。其实,一言以蔽之,这些症状大都为胆囊炎、肝胆结石等的伴发症状。只是有些时候用仪器检查尚不能证实罢了。
       性格偏慢的病人,或居处潮湿,加之运动量偏小,以致新陈代谢减慢,除上述某些症状外,更加头身沉重、倦怠嗜睡、或头晕恶心等。其实,伴有这些症状的人,大都有肾病,只是其病变尚不能被化验、B超所识别而已。
二、   预防
       病因既明,预防也就比较容易了。这就要因人而异,如身体偏瘦,倾向于潮热盗汗、失眠健忘、心跳心慌、心烦易怒、腿躁动不安、甚或易激动、好悲伤、好哭者,宜精神放松,体力活动时不要过急,避免出汗,禁食辣椒、葱蒜之类辛辣食物,忌饮茶,多食水果等酸性食物。身体偏胖,倾向于身重嗜睡、两腿虚浮、口中粘腻、甚或腹胀恶心者,可适当增加运动量,以促进新陈代谢,多饮茶水,多食瓜类蔬菜,以利水除湿,少食酸性及粘腻食物。
三、治疗
1、  精神调节、 解除不必要的顾虑,保持劳逸结合与充分的睡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西药治疗 、 a、失眠者,可用镇静剂如安定等以助睡眠。B、可用谷维素调节植物神经功能。C、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  中医治疗 、 总以疏肝利胆解郁为主,阴虚者兼以养阴清热、滋补肝肾、重镇安神;偏胖湿胜者兼以利水湿、和肠胃、补肝肾。
      由于本病经历了较慢长的发展过程,因此,治疗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也就是说,大多数患者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但完全是可以治愈的。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3 21:52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54
例八:某男,26岁,自述家中有查出乙肝的人,自己没有任何症状,也要求化验是不是乙肝。
查毕,乙肝小三 ...


附:取消“乙肝五项”体检 功莫大焉

无论入托、入学、就业、参军、结婚,还是正常体检,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群体要求查“乙肝五项”,即“两对半”血清免疫学检查。

“乙肝五项”是指乙型肝炎①表面抗原(HBsAg)、②表面抗体(抗-HBs)、③e抗原(HBeAg)、④e抗体(抗-HBe)与⑤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查其结果:

⑴全部阴性;
⑵单表面抗原阳性(HBsAg);
⑶单表面抗体阳性(抗-HBs);
⑷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即①③⑤阳性,俗称“大三阳”;
⑸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即①④⑤阳性,俗称“小三阳”;
⑹表面抗体、核心抗体阳性,即②⑤阳性;
⑺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即④⑤阳性;
⑧表面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即①⑤阳性等多种结果。

如果肝功能正常,无任何症状,其阳性结果表示体内有乙肝病毒或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不能诊为肝炎病人,而称病毒携带者,有传染。其中大三阳传染性最强,较难阴转;小三阳传染性较低,其他几种阳性传染性更低。若表面抗体(抗-HBs)阳性则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以预防传染乙肝,但非终身免疫。

病毒携带者与感染结核菌相似,即在人的一生中不知不觉的感染过结核病菌而无任何症状,称原发感染。原发感染后是否发展为肺结核病人并有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等因素。感染过结核病菌而无任何症状,肺CT未见活动性病灶者,不是肺结核病人,不需治疗;同样病毒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也不需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而传播。临床上以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等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临床上是否为肝炎病人,确诊依据是肝功能异常和或有临床表现。根据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共有甲、乙、丙、丁、戊、庚和输血传播病毒等7型。

病毒性肝炎中因乙型肝炎易转成慢性肝炎,而且不易治愈,最后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等,因有传染,所以人们对这种病非常恐慌,在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慎,唯恐被传染。这主要与人们对肝炎知识的无知和传播媒体中虚假广告的误导宣传有关。因为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是血源性传播性疾病(通过血液和或体液传播),不会通过呼吸道(如空气中的飞沫)和消化道(如饮食)传染,所以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生活接触中不会被传染。

体检中若发现“乙肝五项”中有异常者,如大三阳、小三阳和表面抗原阳性时,在入托、入学、就业、参军等就要受到不公正、不平等的待遇和歧视,而在家庭中也会造成恐慌、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为什么呢?主要怕被传染。诸如此类者便到处求医问药,钱没少花、药没少吃,经复查后化验结果如初,没有任何效果。正因为如此,国家相关机构经过循证医学求证、临床观察及权威专家的科学论证达成共识:如果肝功能正常,无任何临床表现,而乙肝五项异常的病毒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不需治疗。因既无特效疗法,也无确切疗效,而是应该观察、定期复查肝功能和或肝脏彩超等,不要盲目乱投医。所以2009年10月10日,中国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邓海华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澄清:“乙肝是血源性传播性疾病,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并首次表示,卫生部将按照相关工作程序正在制定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血清学检测项目(乙肝五项,俗称“两对半”)。”

目前,取消“乙肝五项”体检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什么大三阳转阴、奥抗转阴,诸如此类的转阴中药、西药、祖传秘方等所谓的神医神药,在骗取了不知多少无辜之人的钱财和精神负担后,则标志着这些医疗广告不切实际、误导虚假宣传的不攻自破,但或许仍有部分人相信之。


高考榜上有名,因病毒携带而鱼跳龙门无望;招聘、招工门门过关,欲当白领、公务员的梦想将成现实,因病毒携带而成南柯一梦、付之东流;愿到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去锻炼,为国争光、报效国家,因病毒携带而从军无望;本是相亲、相爱中的恋人,因病毒携带而成为棒打鸳鸯的元凶、祸首。所以取消“乙肝五项”体检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可以消除人们对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的误解、歧视、心理恐慌、精神压力和由此而付出的经济负担,这是国人的一大幸事,无论对家庭还是对社会来说,真可谓功莫大焉!

作者: 铁骨铮铮2002    时间: 2015-5-14 07:27
中西医合参与中医西化是不同概念!中西医合参应该归于中西结合类别,这些基本概念不可以含糊!
作者: 666lll    时间: 2015-5-14 20: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666lll    时间: 2015-5-14 20: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666lll    时间: 2015-5-14 21: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15 00:52
     【 心气是中医名词,指心脏的功能。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是指心脏(心气)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息,以滋养脏腑组织官窍的作用】
===============================================
       回复:值得商榷!
     【心脏(心气)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息】,这是西医学的概念,不是中医学的概念。请先生仔细斟酌。“血”在“经脉”中运行,是“气”的推动,这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
     西医:心脏功能不全,产生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的早期,心肌是肥大的,心脏的收缩力比健康人的心脏收缩力还要大!胸片心脏影象、叩诊心音界比正常人大!西医的心力衰竭不是中医的“心气虚证”,而是《金匮要略》中的支饮!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15 07:23
       请教金先生,《内经》中是怎么表述:心气、心气虚的?有没有“心气”这个概念?这个词汇?
    “心气”在王新华主编的《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表述(168页),一头扎在西医心脏、心肌收缩力的科学研究中,寻找心气的分子物质,是完全错误的!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15 07:27
   心气,只能够从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相关证的关系、治疗方剂等等反推,才能够真正理解。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5-5-16 22:03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5-14 23:27
心气,只能够从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相关证的关系、治疗方剂等等反推,才能够真正理解。


   心气,只能够从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相关证的关系、治疗方剂等等反推,才能够真正理解。

一一正确。临床表现与症状是最原始、最客观的资料,可以据此反推机体生理病理的过程与状态。
作者: 666lll    时间: 2015-5-16 23: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17 07:53
       《内经  素问》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
《灵枢   本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金匮要略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
   心气虚是许多疾病中的一组功能性表现,出现在不同的病种,表现各异:出现在惊悸中,表现为自觉心中空虚,惶惶不安,多畏善恐,等等;心气虚致不寐者,昼日神疲困倦,昏昏欲睡,失眠、多梦易惊等等;心气虚还可以见于胸痹、癫痫等等。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7 10: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17 13:24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7 02:44
坦率地说吧,融合观先生的西医理论是十分了不起,但您的中医理论,活脱脱就是个书呆子水平!!

http:/ ...

    你说说,心气虚!?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7 13: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7 16: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18 06:31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7 08:57
中西医融合观     针刺大脑、穿刺脊髓、扎神经,没有死,就叫做得气!扎死了人,就坐班房!

~~~~~~~~ ...

      不想坐班房,就不要针刺大脑、扎神经了!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8 09: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18 15:38
           请问李教授如何面对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生理结构的巨大差异??
==============================================
       回复:
       【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生理结构的巨大差异??】请先生确认一下,这句话有没有错误?错误在哪里?
        存在不存在巨大差异?巨大差异是什么?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8 15: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18 17:11
         既然经络与神经系统存在巨大差异,那么,经络就不是神经系统!对吧!
作者: 柴胡汤    时间: 2015-6-4 09:53
gl0101 发表于 2015-5-6 16:24
未病呢?

                                      中医治未病
   “治未病”是我国古人在人类历史上最先提出来的防治疾病思想、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现出中国古人的非凡智慧。
       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多次提到治未病:“善治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什么是治未病?《黄帝内经》(《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金匮要略》(脏腑病论篇):“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历代中医都在实践、发展治未病理论,中医理论发展至今,治未病包含四个内容或层次:一是无病先防;二是既病早治;三是已病防变;四是愈后防复。
       无病先防:任何疾病都是可防的,防病的目的是要做到无病,这是积极主动、自觉的行为,做得好,能获事半功倍之效,正确的做法是“重防轻治”而非当今之“轻防重治”;
       既病早治:得病后要及早治疗,可减少患者之痛苦、节省费用;
      已病防变:就是在病已经出现的情况下,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防止病状发展加重、恶化;
      愈后防复:得过大病、重病治好后,身体很虚弱,抗御病邪的能力弱,如不及时调理好身体,复发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此要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饮食、中药和运动(锻炼),使身体变得结实强壮,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不复发的目的,做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作者: 红莎草    时间: 2015-6-4 22:1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5-18 09:11
既然经络与神经系统存在巨大差异,那么,经络就不是神经系统!对吧!

穷追不舍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6-5 18:04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17:04
先生问道: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等等,生理解剖是什么?生理解剖之异常是什么?

...

回答的太妙了。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6-5 18:07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17:23
例一:某女,43岁,自述右侧上腹及胁肋部攻撑胀满疼痛,有时呈游走性多日。
患者说:大夫,我想查查看到 ...

顶起  实事求是。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6-5 18:07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17:23
例一:某女,43岁,自述右侧上腹及胁肋部攻撑胀满疼痛,有时呈游走性多日。
患者说:大夫,我想查查看到 ...

顶起,因为非常  实事求是。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6-5 18:10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5-6 19:06
这是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共同看法,是主流,绝大多数人都这么看!实际上是完全错误的!是概念直 ...

先生如果想和金先生请教,就要谦虚客气点。如果是反对,就拿出理由。不要弄的不清不楚的。

是请教  就谦虚。是反对,说明自己就是明白的,那就要拿出理由。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6-5 19:50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6 17:23
例一:某女,43岁,自述右侧上腹及胁肋部攻撑胀满疼痛,有时呈游走性多日。
患者说:大夫,我想查查看到 ...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的-肝气郁结证!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6-5 19:53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6-5 19:50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的-肝气郁结证!

肝气郁结证,如果参以西说的话,既有功能性病变,亦有器质性病变。

对于功能性疾病,多为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撑闷饱胀消化不良排便异常)、心血管神经症、各种神经症(抑郁、癔症、神经衰弱等)、月经不调等,与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有关。


而对于器质性病变,既有肝胆实体的疾病-如各种炎症、结石、肝硬化、肿瘤等,亦有身体其他部位器质性病变-如女性内分泌腺体的各种结节(甲状腺、乳房等)、囊肿(附件)、肿瘤等。

从临床角度分析及循证医学观察,中医四诊已居后,仪器检查已首当其冲。为什么?就是病人不相信中医的诊断,必须使用仪器来验证-证实与证伪。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6-6 06:39
       肝气郁结证就是胆汁淤积这个说法,是非常不恰当的。二者的差距太大,在西医胆汁淤积的整个疾病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肝区痛的表现,他只是一个对于胆汁淤积的诊断来说并非主要证据。而肝气郁结证的诸多表现与西医的胆汁淤积无关,肝气郁结是一大群与胆汁淤积毫无关系的疾病。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6-6 06:56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6-6 06:39
肝气郁结证就是胆汁淤积这个说法,是非常不恰当的。二者的差距太大,在西医胆汁淤积的整个疾病过程 ...

胆汁淤积可以由肝气郁结所引起,并非完全无关系。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6-6 06:59
临床观察,中西医可以对接,可以融合,可以相参-起码对中医来说,参合西医,无论从诊断和治疗上都是必须的。如若不信,看看目前中医之临床,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6-24 18:01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5-15 07:23
请教金先生,《内经》中是怎么表述:心气、心气虚的?有没有“心气”这个概念?这个词汇?
    “ ...

心气,以生理而言,就是指心脏的功能。以病理而言,心气虚或心气弱,就是指心脏的或阳气不足、或阴血不足、或阴阳气血诸不足。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6-24 18:05
心气一词,《内经》全书共见15次。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6-24 18:17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6-24 18:05
心气一词,《内经》全书共见15次。

《灵枢·天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乃善)忧悲,血气懈堕,故好卧。”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6-24 18:34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6-24 18:17
《灵枢·天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乃善)忧悲,血气懈堕,故好卧。”


心气始衰,心脏的生理功能开始减退、衰弱。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