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六、《内经》时代的阴阳五行说-《<内经>时代》补注 [打印本页]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5:52
标题: 【原创】六、《内经》时代的阴阳五行说-《<内经>时代》补注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5-5-4 15:53 编辑

《<内经>时代》补注

赵洪钧著  金栋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补注
第四节 《内经》和《内经》时代阴阳五行说

六、《内经》时代的阴阳五行说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5:54
【原文】阴阳五行说盛行于两汉,自然不等于此说就起于两汉。近代以来,对其渊源发展的研究不胜其多。解放后,围绕着《内经》进行的研究也是日渐热烈。笔者绝不敢掠人之美[1],但本节不想写成有关综述。仅以较通俗、明快的方式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使读者对《<内经>时代》的含义更加明确。

1.阴阳说的起源及初步发展


略知中国文化史和略知中医史者,多知道阴阳学说源于《易经》[2]。《内经》专家不应满足于这种简单结论。《易经》是绝大多数专家承认的、反应西周社会的“真经”,也是最难读的“经”。第八节专谈《周易》与《内经》,此处略作介绍。《易经》原称《易》或《周易》[3],本来是一部卜筮(略如后世的算卦)书。今之《周易》分两部分,即《易经》和《易传》。《易经》以“—”和“- -”为基本符号(即爻)画成六十四卦,各有卦名。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有辞、每爻有辞(很简单的说明语),共四五[4]百五十条易辞。这是“经”的部分,资料多属于东周前。《易传》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计十篇,大抵是战国至汉代儒家对《易经》作的各种解释、发挥。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18
【补注】


⑴掠人之美:简称掠美,即掠取别人的美名。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19
⑵阴阳学说源于《易经》:《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阴阳学说最早形成于商周时期,其概念首见于《周易》,如《易传·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


高校教材第二版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阴阳的概念大约形成于西周。……《周易》中的易卦由阴爻(- -)和阳爻(—)组成。‘- -’表示阴;‘—’表示阳。阴爻和阳爻分别以符号的形式表示了阴阳的概念,说明西周时期阴阳的基本概念已经形成。”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20
金栋按:《易经》是把阴阳两爻作为两个最基本的“对立”势力来看待的,《易经》中所有卦象的变化都归结为阴阳两爻的变化。《易经》的这种“对立”思想的产生,是通过“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及“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作出了八卦的,可见《易经》阴阳对立观念的产生,很可能是从观察天象、地理的变化,以及人类男女两性,禽兽雌雄的不同中概括出来的。虽说“《易》以道阴阳”,然阴阳之名并未见于《易经》的卦爻辞中,在以后的《易传》中,才大量出现,可见当时《易经》,也只是一个“对立”概念,尚未提出阴阳的名词。(高校教参《内经》)


近人否认《周易》有阴阳观念,说《易经》“阴”字仅一见(《中孚》九二:“鸣鹤在阴”),连“阳”字都没有,怎能说《易经》有阴阳观念?怎能说“《易》以道阴阳”呢?其实《周易》“乾”、“坤”的本字就是“健”、“顺”。《周易·乾》卦六爻都是阳爻,卦名称之为“健”。可知阳爻所代表的就是健,乾卦的题中之义就是论述刚健的问题。坤卦六爻都是阴爻,卦名称之为“顺”。可知阴爻所代表的就是顺,坤卦的题中之义就是论述柔顺的问题。《周易》六十四卦都是由阳爻和阴爻构成的,八卦也是如此,可知“健”、“顺”是构成《周易》六十四卦的基本因子,它们相反相成,对待而又统一。从这一意义上说,“健”、“顺”内涵了二元对待的思想,是《周易》本经本身就具有的一对概念。表示二元对待思想的范畴,流行且为我们熟悉的有“阴阳”、“刚柔”,但真正在《周易》本经里能找到根据的,则只有“乾”、“坤”,也就是“健”、“顺”。因此,《周易》本经里尽管没有“阴”、“阳”二字,但却有二元对待的思想,其概念就是“健”、“顺”。“健”、“顺”就是“阴”、“阳”,“健”、“顺”就是“刚”、“柔”。孔子和以《易传》为代表的早期文献“以阴阳”解《易》,形式上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就实质而言,则是抓住了《周易》二元对待思想的本质,并非是无中生有。(朱熹撰、廖名春点校《周易本义·前言》)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21
又按:据当代学者刘明武先生研究认为,阴阳五行源于史前天文历法,是用《河图》《洛书》符号表示的。此语一出,可谓颠覆了传统的、权威的、公认的说法,见于其著作《换个方法读内经》及《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等书中。

刘先生认为,阴阳源于太阳,这是彝族、苗族天文历法中的共同解释。苗族古历,以冬至为阳旦,夏至为阴旦。阳旦生阳,阴旦生阴。冬至夏至,是一岁之中的阴阳两极。阳旦,太阳对应于南回归线。阴旦,太阳对应于北回归线。阴旦阳旦,与太阳相关,实际是寒暑两极,是一岁之中寒暑的起始点。苗族文化解释历法,解释在盘古和女娲名下。历和阴阳观念,远远出现在文字之前。

中原失传的十月太阳历,被彝族文化保留了。与苗族古历一样,十月太阳历也是以太阳解释阴阳的。太阳历将一个太阳回归年分为两截,前一截为阳年,后一截为阴年。两截的划分,实际上是以日影的长短变化为依据的。太阳由南回归线到北回归线,日影由长变短,这半年为暑为阳;太阳由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日影由短变长,这半年为寒为阴。太阳回归年分寒暑两截,寒为阴,暑为阳。阳主生主长,阴主收主藏。


一个太阳回归年是一岁。岁可以论阴阳,月可以论阴阳,日可以论阴阳。岁论阴阳,月论阴阳,奇数月为阳,偶数月为阴;太阳历十个月,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彝族文化的的奇偶论阴阳,与中原文化的《周易·系辞下》“阳卦奇,阴卦偶”及《灵枢·根结》“阴道偶,阳道奇”吻合。日论阴阳,夜为阴昼为阳。周岁之阴阳,决定着万物的生死;周日之阴阳,决定着万物的动静。这里的阴阳,可以实证,可以重复,可以测量,可以定量。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33
⑶《易经》原称《易》或《周易》: 《易》有三,非独指《周易》。

《周礼·卷二十四·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连山》为夏易,特点是以“艮卦”为八卦之首;《归藏》为殷易,特点是以“坤卦”为八卦之首;《周易》之“周”,含义有二:一以朝代而言,则指周易,特点是以“乾卦”为八卦之首;二有“周普”之义,即内涵广大。据史书记载,《周易》称经,或是自汉代易学者田何开始。《连山》、《归藏》惜已佚,目前只剩《周易》。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34
孔颖达等《周易正义·论三代<易>名》:“案《周礼·太卜》‘三易’云:‘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杜子春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郑玄又释云:‘《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郑玄虽有此释,更无所据之文。先儒因此遂为文质之义,皆烦而不用,今所不取。
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毛诗》云‘周原朊朊’是也。又文王作《易》之时,正在羑里,周德未兴,犹是殷世也,故题周,别于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其犹《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故《易纬》云:‘因代以题周’是也。先儒又兼取郑说云:‘既指周代之名,亦是普遍之义。’虽欲无所遐弃,亦恐未可尽通。其《易》题周,因代以称周,是先儒更不别解,唯皇甫谧云:‘文王在羑里演六十四卦,蓍七八九六之爻,谓之《周易》。’以此文王安‘周’字。其系辞之文,《连山》、《归藏》无以言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34
蒋伯潜《十三经概论·第一章周易解题(上)·周易二解》:“《易》又称曰‘《周易》’者,亦有二说:……是‘周’字为周普之义也。……是‘周’字为代名也。……伏羲、神农氏未有文字,黄帝时书契初造,安得有此?……可决其非羲、农、黄帝之书矣。……郑玄以‘易道周普’释《周易》,盖本《系辞》之‘《易》之为书也,周流六虚’。孔氏以为无据,非也。即以周为代名,谓以别于殷代之《易》则可(殷人极重卜筮,今龟甲所刻卜辞犹可见,必有卜筮之书类似《易》者),必以《连山》、《归藏》为证,则大可不必矣。”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35
金栋按:《周易》“经”的作者是谁?

《易》以八卦为基础;八卦两两相重,为六十四卦。作八卦之人和重卦之人各是谁?


据蒋伯潜《十三经概论·第一章周易解题(上)·周易作者》,“作八卦者为伏羲”,“重卦之人为文王”。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36
⑷共四百五十条易辞 前一个“五”字衍,当删。六十四卦卦辞,三百八十四爻爻辞,乾坤二卦各多一爻辞,即乾卦之“用九”、坤卦之“用六”,共四百五十条易辞。


金栋按:《周易》“卦辞”、“爻辞”的作者是谁?


据蒋伯潜《十三经概论·第一章周易解题(上)·周易作者》“卦辞、爻辞,当亦出于文王”。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38
⑸《易传》……计十篇: 亦名《十翼》、《易大传》、《周易大传》。主要是孔子和孔门后代儒生所撰。

《十三经概论·第二章周易解题(下)·十翼作者》:“盖《易》自文王作卦辞、爻辞后,已成卜筮之书,然亦仅为卜筮之用而已。孔子作《彖》、《象》以益之,于是卜筮之《易》,始一变而为论哲理、切人事之书。……故十翼中《彖》、《象》四篇当定为孔子作,《系辞》二篇及《文言》当定为孔子弟子所记,至《说卦》、《序卦》、《杂卦》三篇则由后人依托附益。”

传(音赚zhuan),传(音船chuan)也。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所谓“传”,不必为本人亲作,亦或是门徒、弟子所撰写。如《春秋公羊传》便是如此。

《释名·释典艺》:“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


《汉典》云:“传,解说经义的文字:经传。《左传》。”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40
金栋按:《周易》是一部什么书?赵先生本书第八节《内经》与《周易》附文有“医易答问”,可参看

《周易》是对我华夏文化影响最大最深的、蕴含着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的一部奇书,是我国最著名、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被尊为群经之首,故亦称《易经》。


《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进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西伯即周文王。
《汉书·司马迁传》:“盖西伯拘拘而演《周易》;仲尼厄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汉书·艺文志》:“易道深,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指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传说伏羲创立了八卦,周文王将其扩展为六十四卦,孔子又对其加以注释演绎,将其提升到哲学巨著的高度。这虽是传说,但也从中透露出一点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周易》的发展定型经历了三大基本阶段:阴阳观念及八卦确立阶段(卦象阶段)、六十四卦阶段(卦经阶段)、经传阶段(易传阶段)。而伴随着这一发展过程,它也同时由占卜之书或者说具有一定的巫术迷信色彩的书、记录远古时代生活的历史之书,提升成为富有深邃哲理和完整思想体系的哲学巨著。至于这三个圣人应当说也是集体的名字,只是代表时代,并不能确指某人,如同仓颉造字,仓颉并非指仓颉一人一样。实际上,这部博大精深的奇书,与中医经典《内经》一样,绝非一人一时写成,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祖先的集体智慧,是千百个人心血的结晶。

《周易》全书内容可分成符号与文字两大系统,或者说“象”、“经”、“传”三大块。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41
卦象是最早产生的,可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近年来有些考古也可说明这一点。

“象”由六画卦组成,而六画卦又是由两个三画卦组成的。而关于卦画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生殖崇拜,认为卦形的两大基本符号,即阳爻和阴爻分别象征着男女生殖器;一说来自数字占卜(据赵先生本书第八节附文引证数字卦画为是),即根据数字的奇偶来判断吉凶;一说来自龟甲占卜的兆纹。总之,代表阴阳的这两大符号肯定是古人长期观察自然现象,并在此基础上高度抽象的结果。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42
卦经的形成也比较早,称得上古老悠远了,特别是阴阳观念的产生,应当在西周以前的远古时代,但大部分卦爻辞约作于殷周之际,当然它们也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经文”分成上、下两部分,上经三十卦,即从《乾》卦到《离》卦,下经三十四卦,即从《咸》卦到《未济》卦。阴阳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基础。这种阴阳观念是对世界万物矛盾对立现象的深刻洞察,如天地、男女、昼夜、明暗、上下等。在此基础上,每三爻叠成一卦,形成了八卦。八卦各有不同的名字和形状,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着八种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从方位上说风别是西北、西南、东、东南、北、南、东北、西;从季节的角度说,分别代表秋冬之间、夏秋之间、春、春夏之间、冬、夏、冬夏之间、秋;从性质来说,分别表示键、顺、动、入、陷、附、止、悦。而到六十四卦时期对此就更进一步做了发挥,卦爻辞的含义也更加系统丰富。西周初期则开始有人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加工了,使之变得系统化、规范化和条理化了,同时对有关内容也进行了增删改编,对结构体系进行了调整润色,使其初具规模。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43
易传的形成,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从春秋到战国一直不断有人添加补充,持续了几百年的时间。

从“易传”的内容来看,具有浓厚的儒家色彩,应当说作者大部分属于孔门弟子。

相传为《周易》作传者是先圣、儒家创始人孔子,计有《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七种十篇传文,合称《十翼》。后世也称为《易传》、《易大传》、《周易大传》。有的学者认为,《十翼》都出自孔子手笔,也有学者认为乃秦汉以后儒家所伪托,还有学者认为孔子写了一部分,周公及孔门学生也写了一部分。这些说法都各有理由,总的来说,《十翼》的文字和思想内容,主要是孔子或孔门后代儒生所撰,大体上是可以肯定的。它们出现的先后大约是《彖》、《象》最早,《杂卦》最晚,直到汉初还进行过加工。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44
《周易》文字简朴古奥,虽然记的都是殷末周初的占筮文字,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理,因其文字难读难懂,故古代先哲纷纷起来为之传注、解释。相传为《周易》作传注者首先是先圣、儒家创始人-孔子,计有《文言传》、《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七种十篇传文,合称《十翼》。《十翼》解《易》时,引进了许多其它学科的内容,如哲学观念、儒礼观念和象数观念等。象数观念的“象”指的是天象之学,“数”是指由《河图》、《洛书》而引起的数学观念。古代的《易》学与这两门科学是分不开的,天文与数学是《易经》赖以形成的科学基础。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16:47
《周易》经过先圣孔子的倡导推崇,被注入了浓厚的儒家思想,遂为历代帝王所重视。

汉兴,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易》位居第三。东汉以后,设科取士,则皆列《易经》为首。

《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

《新唐书·五官志》也说:“《周易》、《尚书》、《毛诗》、《左氏春秋》、《礼记》为五经。”

至宋代,由汉之五经、唐之九经(《三礼》-《周礼》、《礼记》、《仪礼》,《三传》-《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合《诗》、《书》、《易》)、十二经又加《孝经》、《论语》、《尔雅》)、至宋,列《孟子》于经部,共为儒家经典著作《十三经》。其中,《易经》始终居于首位,故也称为“十三经之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其实,《周易》的文化内涵,远不止这些,它还涉及到伦理学、哲学、史学、文学、美学、医学、占筮学、文字符号学等等,把中国古代的命理、数理、天理、哲理、心理于文理,统统熔于一炉,称得上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综合知识库”。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21:59
【原文】《易经》四百五十辞中只有一条“鹤鸣在阴,其子和之”(中孚:九二),有一“阴”字。故阴阳学说与《易经》只有思想渊源上的联系。《易传》中才渐渐充斥阴阳说。显然,是《易传》作者接受了阴阳说,《易经》中原无这种术语。今日的《易》学专家认为:“以阴阳说《易》很自然,《易》的爻画为两类,刚好是分阴分阳。故阴阳说很快为《易》学家所接受。”(李镜池.周易探源.中华书局,1982:237)那么,阴阳说何时见于记载呢?主要资料如下:


“伯阳父曰:‘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之乱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所而镇阴也。阳失在杜阴,川源必塞。’”(《国语·周语》)。这是公元前780年对地震的解释,是文献中最早用阴阳说理的论述。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4 22:01
【补注】
⑴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周易正义》:“‘鹤鸣在阴,其子和之’者,九二体刚,处于卦内,又在三四重阴之下,而履不失中,是不徇于外,自任其真者也。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如鹤之鸣于幽远,则为其子所知,故曰‘鹤鸣在阴,其子和之’也。”
其子和之:《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鹤为至阳之物,“鸣鹤在阴”是说阳居阴位。我们说易卦六爻,一三五为阳位,二四六为阴位,九二爻是阳爻居于阴位,所以是“鸣鹤在阴”。同时,九二爻处于下卦之中,下卦又称之为内卦,是隐于外卦之内,一般不显出来。所以,中孚卦九二爻在整个卦象中的位置,就好像一只鹤在树荫下。九二是阳爻得中,是阳就要显,你就能听到它的叫声;阴位则隐,你就看不见它的影子。“其子和之”是什么意思呢?有些注解上面说,其子指的是中孚卦的初爻,初九与九二相呼应。按照本光法师的说法,其子指的是隐伏于九二爻下面的阴爻。(作者:利奈尔)网址如下: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09-11-15/236556.aspx
阴,廖名春说:“就是这仅有的一个‘阴’字,高亨也认为是‘荫’的借字,指树荫(《周易大传今注》,第四八零页,齐鲁书社,一九七九年)。” 朱熹撰、廖名春点校《周易本义·前言》中华书局,2009年版)


补充内容 (2015-5-5 07:05):
鹤鸣在阴,其子和之:中孚卦,九二之爻辞。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5 10:23
⑵中孚卦名。64卦之一。巽上兑下。论述如何取信于民和信及天下之卦。

中孚的意思是双方应当诚恳相待。主卦是6卦兑卦,卦象是泽,特性是愉快;客卦是3卦巽卦,卦象是风,特性是顺从。主方愉快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客方具有良好素质,顺从主方,可以和谐合作。双方都不需要损害对方,诚恳地相互支持,互利共赢。上图中,红色表示当位,天蓝色表示不当位的爻,箭头表示有应。(百度百科)


补充内容 (2015-5-5 22:19):
自己不会截取这个中孚卦画。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5 22:21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
易经六十四卦第61卦 风泽中孚(中孚卦)诚信立身。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巽)相叠。孚(fú)本义孵,孵卵出壳的日期非常准确,有信的意义。卦形外实内虚,喻心中诚信,所以称中孚卦。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译文】《中孚卦》象征诚信:诚信施及到愚钝无知的小猪小鱼身上,从而感化了它们,因此获得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大川,利于坚守中正之道。(百度百科)
《周易正义》:“信发于中,谓之中孚。”
《周易本义》:“孚,新也。为卦二阴在内,四阳在外,而二五之阳,皆得其中,以一卦言之为中虚,以二体言之为中实,皆孚信之象也。又下说以应上,上巽以顺下,亦为孚义。豚鱼,无知之物。又木在泽上,外实内虚,皆舟楫之象。至信可感,‘豚鱼’涉险难,而不可以失其贞,故占者能致‘豚鱼’之应,则吉而‘利涉大川’,又必利于贞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4:07
九二:九,阳爻之名。阳数奇,一、三、五、七、九也,其中九为老、七为少,老变而少不变,故谓阳爻为九。凡画卦者自下而上,如乾卦,分别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乾卦多一爻即“用九”。
六,阴爻之名。阴数偶,二、四、六、八也,其中六为老、八为少,老变而少不变,故谓阴爻为六。凡画卦者自下而上,如坤卦,分别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坤卦多一爻即“用六”。
具体到中孚卦,自下而上分别为初九、九二、六三、六四、九五、上九。
中孚卦卦辞为: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九二爻爻辞为: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6:58
请问管理员先生,系统是否别再审核了,非常影响发帖,可否?

补充内容 (2015-5-6 18:24):
无法连续发帖,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6 18:23
⑶李镜池:(1902-1975),字圣东。广东开平金鸡镇横岗村人。其父李希殷是美国华侨,逝世于美国波士顿。先生早年就读于广州协和神学院,二十年代中期赴燕京大学,在国学研究所师从陈垣,亦从许地山、顾颉刚等先生学“道教史”、“古史研究”等课程。自一九三一年起,先后任教于广州协和神学院、燕京大学、岭南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国古代宗教研究”等课程。1952年中国大学院系调整之后,先生在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五十年代末因染脊髓灰质炎退休,六十年代末后寓居广州北郊银河乡董理旧著,直至逝世。
李镜池先生早期以古史辨派学术观点进行《易》学研究,从社会发展史观点推勘典籍史料,从语言学以及《周易》与殷商甲骨卜辞之比较,推断《周易》为周王朝卜史之官所编卜筮之书,成书于西周晚期,《易传》则为战国末年至西汉中叶儒生经师所作,所说与《易经》原意大有出入,其主要成果见《周易探源》。后期主张从详尽分析各卦卦爻辞之全面组织结构来理解《周易》内容与思想,主要成果见《周易通义》。(百度百科
周易探源:(中华书局1978年)是李镜池先生研究《周易》经传的论文结集,其中最早的论文完成于1930年,最晚的论文写于1963年,集中反映了李镜池先生对《周易》经传的一系列重要学术见解。该书出版后多次重印,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当代《周易》研究者必备的参考著作。书中重要论文有《周易筮辞考》、《周易筮辞续考》、《周易的编纂和编者的思想》、《周易卦名考释》、《易传探源》、《易传思想的历史发展》、《左国中易筮之研究》等。(百度百科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4 22:48
⑷伯阳父:一说又名史伯(见下史伯补注)。伯阳父是西周宣王、幽王时的太史,生卒年月不详。他身处的时代正好在宣王中兴之后;西周的种种制度弊端和人性的贪婪都呈现出来,他冷眼旁观,最后成为未卜先知的历史洞见者。周幽王二年,发生大地震。他认为:“天地之气,不失其序”,“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上升)”,于是有地震。认为天地之气运行有一定秩序,阴阳二气失调便产生地震。把周将亡的原因归之于地。他说:“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忘何待?”以为“水”和“土”是财用产生的根源。但又认为周亡是“天之所弃”。百度百科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4 22:48
⑸蒸:韦昭注:“升也。阳气在下,阴气迫之,使不能升也。”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4 22:49
⑹有地震:韦昭注:“阴阳相迫,气动于下,故地震也。”


金栋按:说明阴阳二气,是处于不断的斗争之中的,阳要“出”,阴要“迫”,这种阴阳二气相互对立的趋势,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是地震的暴发。(高校教参《内经》)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4 22:50
⑺三川:韦昭注:“泾、渭、洛,出于岐山也。”

⑻镇:韦昭注:“为阴所镇笮也。笮,庄百反。”笮,音昨zuo。

⑼阳失在杜阴:原作“阳失而在阴”,抄写或刊刻致误。

⑽川源必塞:韦昭注:“地动则泉源塞。”


⑾国语:见第二节补注。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4 22:50
⑿用阴阳说理:指用阴阳二气的斗争变化解释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如灾异、地震、陨石等自然灾害。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三章孔子以前及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四、一部分人较开明之思想》说:“即在甚早之时,亦已有试以阴阳之说,解释宇宙间现象者。”如赵先生例举之《国语》“伯阳父曰”及《左传》“周史内叔兴说”,则是用阴阳二气的斗争变化来解释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以阴阳解释宇宙现象,虽仍不免笼统混沌之讥,然比之以天地鬼神解释者,则较善矣”(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可谓在当时即是“一部分思想比较开明之人”,比《易》之“阴阳”要早。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4 22:52
【原文】周内史叔兴说:“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左传·僖公十六年》)这是公元前644年对天降陨石等异常自然现象的解释。
更可信的战国以前的文献《诗经》中仅有一句“既景乃岗,相其阴阳”(《大雅·公刘》)将“阴阳”二字连用。《尚书》中全无连用,单用处亦不多。《论语》、《孟子》中全无。

【自注】虽然《诗经》中仅有一句“既景乃岗,相其阴阳”(《大雅·公刘》)将“阴阳”二字连用,粗读《诗经》却可知,阴阳思想对国人来说源远流长。《诗经》中含有阴、阳的句子相当多。如:
“曀曀其阴”(终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谷风);“游环胁驱,阴靷鋈续”(小戎);“芃芃黍苗,阴雨膏之”(下泉);“三之日纳于凌阴”“我朱孔阳”(七月);“迨天之未阴雨”(鸱鸮);“在南山之阳”(殷其雷);“君子阳阳”(君子阳阳);“遭我乎狃之阳兮”(还);“首阳之巅……首阳之下……首阳之东”(采苓);“曰至渭阳”(渭阳);“春日载阳”。
其中使用的阴阳,既有本义,也有引申义。至于“既景乃岗,相其阴阳”,既是本义,也是后世的引申义之一所本。我认为,《大雅·公刘》中的这一句,就是指周人的伟大祖先公刘,带领族人到达新迁徙地时,决定如何进行住所建设的关键勘测步骤。当代阴阳先生,在很多问题上的说法都是对祖先公刘的亵渎。

笔者认为,从根本上来说,阴阳思想是中国所处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长期作用于先民形成的。《诗经》中如此多见阴阳,足以证明这一点。又,旧作《中西医结合二十讲》380页有中国所处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如何促进古人产生阴阳思想的略为详细的论述,可参看。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4 22:52
【补注】
⑴叔兴:
春秋时期周内史。生卒年不详,在《左传》有记载他的天人相分的观点。
鲁僖公十六年,据说自然界出现过一次奇特的现象:有五颗陨石堕于宋国,有六只鷁鸟倒退着飞过宋的都城。宋襄公就问周内史叔兴是吉是凶。叔兴认为这个发问根本不对。他说:“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左传》僖公十六年)
这里叔兴明确认为,自然界再现怪异现象是阴阳交互作用的结果,和人事的吉凶毫无关系,从而否定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把自然界出现的所谓怪异现象和社会人事吉凶相比附的神秘主义观点。(百度百科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5-5-14 22:56
以《内经》说阴阳五行,是自然向生命人体的发展变化,是医学。以《内经》时代说阴阳五行,是自然向人文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哲学。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6 14:01
故 楚 南公 曰:‘ 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 也。’”裴骃 《史记集解》:“徐广曰:‘楚 人也,善言阴阳。’
叶赫的首领金台吉说:“就算叶赫那拉是剩下一个女人,也要向爱新觉罗讨回血债!”



作者: 刘亦之    时间: 2015-5-17 08: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无敌的烈士    时间: 2015-5-18 16:14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7 08:52
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 也!!
~~~~~~~~~~~~~~~~~~~~~~~~~~~~~~~~~~~~~~~~~~~~~~~~~~~~~~~

橄榄治贫、激怒疗盲、梧桐叶治难产的那位老先生说过:“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8 22:33
⑵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杜预注:“言石陨、鷁退,阴阳错逆所为,非人所生。襄公不知阴阳而问人事,故曰君失问。”

洪亮吉《春秋左传诂》:“服虔云:‘鷁退风咎,君行所致,非吉凶所从生。襄公不问己有所失而致此变,但问吉凶焉在,以为陨石、鷁退,吉凶所从而生,故云君失问。’”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8 22:34
⑶既景乃岗,相其阴阳:意即在山岗上测日影,察其向日或背日,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景,影的古字,此指测日影。岗,同“冈”,指登高冈远望。

郑玄笺:“‘既景乃冈’,考于日景,参之高冈。……既以日景定其经界于山之脊,观相其阴阳寒暖所宜。”

金栋按:阴,《说文·阜部》:“水之南,山之北也。”段注:“《谷梁传》曰:‘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注云:‘日之所照曰阳。然则水之南,山之北为阴可知矣。’《水经注》引伏羲曰:‘水南曰阴。’《公羊桓十六年传》注曰:‘山北曰阴。’”

阳,《说文·阜部》:“高明也。从阜。”段注:“不言山南曰阳者,阴之解可错见也。山南曰阳,故从阜。《毛传》曰:‘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8 22:35
公刘:公刘的先祖名叫,是帝喾之子。弃爱好耕作务农,观察土地特点,适合谷物生长的就种上谷物,民众都向他学习,尧帝知道此事后,便提拔他当农师主管农业。舜帝时,将弃封在邰地,称为“后稷”。
后稷的后裔世代担任主管农业之职,直至传到公刘的祖父不窋。不窋晚年时,正处于夏朝政治衰败时期,夏朝君主废弃农官,不注意农事。不窋因而失去农官之职,于是逃奔到戎狄部族地区。
不窋死后,他的儿子、公刘的父亲即位。鞠死后,公刘即位。公刘虽然处在戎狄地区,但继续从事后稷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到处察看土地性能,从漆水沮水渡过渭水,伐取木材以供应用。于是,外出的人有资财,定居的人有积蓄,民众仰仗他过上好日子。各族人感念他的恩德,大多迁到这里,拥护和归顺他。周朝事业的兴起就是在这里开始的,所以诗人创作歌诗乐章称颂他的德行。公刘死后,其子庆节即位,把国都建在豳地。事迹见于《史记·周本纪第四》。百度百科)
《诗》郑玄笺:“公刘者,后稷之曾孙也。夏之始衰,见迫逐,迁于豳而有居民之道。成王始幼小,周公居摄政,反归之。成王将莅政,召公与周公相成王,为左右。召公惧成王尚幼稚,不留意于治民之事,故作诗美公刘以深戒之也。”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