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原创】经史子集 解读《内经》的一把钥匙 [打印本页]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0:31
标题: 【原创】经史子集 解读《内经》的一把钥匙
【原创】经史子集 解读《内经》的一把钥匙
          --读《<内经>时代》有感暨《<内经时代>补注》自序之一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0:32
并以此文向“五一”国际劳动节献礼。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0:53
   当代学者赵洪钧先生《<内经>时代》有专节论述即第三节“《内经》讲些什么”的内容,那么《内经》是一部什么样著作?其内容有哪些呢?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1:56
《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

《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疗经验,汲取和融会了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课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两千余年来,历代医家正是在《内经》所提供的理论原理、应用技术及其所采用的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使中医学术得到持续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也是《内经》之所以被历代奉为“医家之宗”的重要缘由。及至今日,《内经》对中医学术的研究发展及临床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当前我们重新审视这部古老的经典,它的学术价值又在哪里呢?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1:57
一、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内经》作者自觉地吸收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哲学思想(按: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作为理论的支柱,并与医疗经验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之升华,形成了藏象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学说及疾病防治学说,为中医学奠定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二、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

《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遭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内经》三才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

三、《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

《内经》所阐述的中医学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这是中医理论的生命力之所在。

在治疗方面,《内经》提出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因势利导、治病求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标本缓急、补虚泻实、寒热温清、预防与早治等原则。在治法方面,除了针灸和药治外,还广及精神疗法、按摩、导引、药熨、渍浴、术数等方法。这些说明了《内经》治法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其中有些疗法,如针灸、按摩、导引、精神疗法、饮食疗法等,已引起中外学者的重视。

正基于此,金元时代的医家张子和曾说:《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1:57
四、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

总览《内经》,其内容远不止涉及医学一个学科,它还广泛吸收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对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生物学、地理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内经》对中医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汇集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而且也为我们展示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

五、创建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

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一股“中医热”,与其说是“中医热”,不如说是“针灸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是以针灸为先导。由“针灸热”进而引发了探索经络实质的研究热点。经络学说的提出和针灸疗法的发明,是《内经》的一大学术成就。

对于经络实质的探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有学者认为,经络是独立存在的一套联络调节系统,经络是迄今为止未被认识的人体特殊结构。也有学者认为,经络没有特殊的物质结构,而是综合人体一切解剖系统来经营生活的综合系统。至今经络的本质还是个迷,这与其说是中医落后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不如说现代科学远远不能胜任理解与阐释中华祖先发现的瑰宝。

六、《内经》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被中世纪医学界推崇为“医学之父”,可见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其著作《希波克拉底文集》和《内经》相比,有两方面相似:两者著作的时代相差不远,它们的编辑性质相同,都不是成于一人之手,也不是成于一个时代的作品。

遗憾的是,《内经》的医学成就尚未写进世界医学史,但是《内经》的学术对世界医学史的贡献不可低估。我们确信,随着中医学走向世界,《内经》的学术价值必将逐步被学术界所认识,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终将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1:58
以上内容是目前权威性著作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内经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2版)对《内经》一书的高度评价。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2:06
下面谈谈《内经》的成书年代问题。

正统观点及权威性著作认为《内经》一书大约成书于战国、秦汉之际,唐宋时期仍有补缀。如《中医大辞典》、《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中医辞海》、高校教材《中国医学史》及高校教参《内经》等。

但据当代几位学者考证,《汉志·黄帝内经》不是今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素问》和《灵枢》的成书时期当为东汉时期,然有古近之分,并非战国时期。如吴考槃黄帝内经·素问·灵枢考.中华医史杂志,1983,13(2):85、田树仁灵枢素问并非黄帝内经.中华医史杂志,1991,2(3):145-149、余自汉内经灵素考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廖育群《重构秦汉医学图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罗鸿声新浪博客2012-01-01等。

将《汉志·黄帝内经》与今本《黄帝内经》合在一起者实源于晋代皇甫谧《甲乙经·自序》。该序说:“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后来唐代王冰在次注《黄帝素问》自序中亦宗其说:“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一直流传至今,从而成为正统的权威说法。

而清·姚际恒氏则认为并非如此,在其著作《古今伪书考》说:“《汉志》有《黄帝内经》十八卷,《隋志》始有《黄帝素问》九卷,唐王冰为之注,冰以《汉志》有《内经》一十八卷,以《素问》九卷,《灵枢》九卷,当《内经》十八卷,实附会也。故后人于《素问》系以《内经》者,非是。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2:07
当代学者廖育群《重构秦汉医学图像》说:“突破《素问》、《灵枢》两书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黄帝内经》十八卷’的禁锢之后,即打破了今本《黄帝内经》成书下限不会晚于刘歆《七略》的限制,使得我们需要重新考虑《素问》和《灵枢》作为两部独立的著作,其成书的上、下限究竟在何时。根据确切的文字记载,只能将这两部著作的成书下限定在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前。而其上限则应该定在刘歆《七略》之后。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汇集各种早期医学著作,进行校勘汇编工作,恐怕只有官府才能办到。如果在《七略》成书之前就完成了这样两部大型医书的整理加工,而不加著录是不可能的。而且《七略》之前的许多其他医学著作,即或漏而未录,其命运也理应与《七略》著录之书的命运一样。不可能单独地、完整地保存流传下来。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2:08
实际上,《<内经>时代》通过与《内经》同时代或之前的相关著作如经史子集等相比较即通过横向比较,及对两汉的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脉络背景等梳理后,对《内经》的成书年代而言,赵先生早已胸中了然。于书中已明确指出《内经》成书的基本条件到西汉初才具备,灵素骨干内容成型不会早于两汉,一些篇章可粗定成文于东汉。‘七篇大论’出现更晚。并且广征博引近现代学者如梁启超、顾颉刚、杨向奎、范文澜、冯友兰、任继愈、张岱年等之观点,是为了说明阴阳五行哲学在汉代占统治地位,最盛行。《内经》的成书时代不应提前到汉代以前去。读完《<内经>时代》一书,则会认为此书与考证《内经》的成书年代有关,但非只限于考证。该书除资料详实外,其方法独特,形式新颖,可谓独具匠心,与以往考证大不同,而且字里行间无不是与考证有关,觉得赵先生的说法非常可信。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2:10
洪钧按:看来,必须对“成书”二字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即怎么样才算“成书”。我在《<内经>时代》中有一个暗含的说法,即“核心篇章大体完成”,也就是《内经》体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脉学说,针刺学说、养生学说、诊法学说等)大体完成,(除七篇大论之外),一般说来也编纂在一起了,算是成书。
我认为《汉书·艺文志》中的《黄帝内经》至少包括了今《内经》主要的核心篇章。试读班固关于“医经”的定义,今《内经》的内容完全符合要求,而其他的现有汉代及以前的文献,基本上都不符合要求(十一脉灸经是单篇出土文献,暂不考虑)。故应该承认《艺文志》当中的《黄帝内经》就是今《内经》的祖本。否则,《素问》《灵枢》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下子出现了。不过,都是九卷、八十一篇的《素问》和《灵枢》最可能是东汉中期、班固之后出现的。这一点廖育群说得比较好。即刘歆的《七略》不可能漏掉这样两部大书。我再加上:班固也不可能漏掉这两本大书。或者说,班固写《艺文志》的时候,很可能还没有皇普谧看到的《素问》和《灵枢》。
不过,对看《白虎通》可以肯定,那时中医的脏腑和经脉学说(以及阴阳五行学说)这几个《内经》的理论硬核和超硬核已经完全稳定或成熟。故可以断定《白虎通》是《内经》成书的下限。《<内经>时代》中还提出不少考据依据。如《灵枢·肠胃》只可能是王莽之后成文的;马王堆医书早于今《内经》,而且是当时流传的医书;扁鹊、仓公、华佗与《内经》的关系结论;九卷和八十一篇是典型的汉代烙印;汉初尚黄老是《内经》的政治和哲学思想背景;《内经》带有董仲舒的思想的明显烙印;天文学上的汉代特点;重火的五行说痕迹等等。总之,《<内经>时代》虽然不限于考证《内经》成书时代,对成书时代这个大问题,还是必须做出回答。



补充内容 (2015-5-2 09:28):
从以上简短内容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史学知识、史学头脑,就理不清这两汉四百年的政治思想背景、文化科技等发展脉络,就很难能读懂产生于此时期的“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最高理论”的《内经》和解读《内经》的《<内经>时代》,故欲穷其源流,知其所以,《史记》、《汉书》和或《后汉书》等史学典籍乃必读之书,甚则可成为解读其钥匙之一种。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2:17
纵观《内经》其书,非医学内容很多,而这些旁支的传统文化现象并非可有可无。这是因为《内经》不仅仅是一部医书,而且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规模十分宏伟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文献,它汲取了古代科学家们对天文、历算、气象、生物、地理,以及人类、心理、逻辑、哲学、养生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揭示了古代丰富的科学成就,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内经》是全世界第一部人体科技专著,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2:18
回到《内经》那个时代,即战国、秦汉时期,读一读那个时代的著作,感受一下先哲们的思想境界,诸如《国语》、《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孟子》、《荀子》、《春秋左传》、《周礼》、《礼记》、《周易》、《尚书》、《吕氏春秋》、《春秋繁露》、《淮南子》、《白虎通》、《史记》、《汉书》等诸子经史古籍后发现,先生一书中应有尽有。先生搜求诂训,博采群经,以求得《内经》一书之正解。先生做到了这一点,“即通过阴阳五行之学通释《内经》,并把《内经》放回产生阴阳五行的时代去,将和它有关的政治思想背景,及各种同时代的学术进行比较研究”。先生研究《内经》的最后见解,“《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内经》最高理论”,先生说:“阴阳五行是《内经》的统帅、灵魂。有了它,尽管各篇错乱重复,矛盾之处举不胜举,仍不失为一个整体。没有它,《内经》只剩下一堆零碎的臆测和经验知识。



补充内容 (2015-5-3 08:54):
廖育群《重构秦汉医学图像•走下神坛的<黄帝内经>》说:“如果认为中医学是一门科学与实用技术,学习的目的在于治疗疾病,自然可以脱离开《内经》的原始文字;而如果想要明其源流、知其所以,则必需研读经典。”

补充内容 (2015-5-3 08:54):
赵先生说:要是学《内经》为了做医生,现在的《中医学基础》教材已经很好。它用现代语言比较系统、精炼地叙述了《内经》的主要内容,在大部分概念和理论上都比《内经》更全面、系统、准确。它避免了大量重复,...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2:20
查阅古籍史书发现,阴阳五行之道在汉代,先于道家,后融儒家,附会并辅佐汉代帝王政治统治,霸业天下,稳定社稷,巩固江山,繁荣经济,昌盛九州,其功德无量。文景之治、汉武之盛,以赖此道而成。阴阳五行之道,是精华还是糟粕?是科学还是迷信?现在看来,兼而有之,全盘否定,与《史》相左。《内经》亦正是那个时代的作品,纵观《内经》全书内容分析,与阴阳五行学说无关的篇章不多,如《素问·灵兰秘典论》、《灵枢·肠胃》等篇全无阴阳五行。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2:21
阴阳五行学说附会帝王政治思想为统治阶级服务,始作俑者(梁启超之意-宜负罪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为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的邹衍,其“五德终始”之说与《吕氏春秋》相合,汉代称为阴阳家,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代已完成。所谓阴阳家,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说:“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是否有《内经》的韵味?(《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当时阴阳家之空气弥漫于一般人的思想中,并深信此理。后刘向父子《七略》、《别录》综论上古学术的源流派别,予以归类。其内容保存于《汉书·艺文志》。

阴阳五行学说在汉代盛行,先有邹衍,后与董仲舒附会《春秋》而作《春秋繁露》所倡导的天人相应思想等有巨大的关系。因此《内经》的“天人相应”体系,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是分不开的。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2:22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5-5-1 22:30 编辑

顾植山教授撰文说:“《黄帝内经》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理论基础上的医学著作,冠以‘黄帝’之名是标示该书汇编的内容在学术上属于‘黄帝之道’。其基本思想形成于周、秦之前。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对领悟《黄帝内经》确有触类旁通的作用,但他们之间是同源异流互通的关系,中医之本、之根还是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许多理论可以给国学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填补一些缺失。通过对《黄帝内经》文化源头的梳理和阐述,有助于恢复和弘扬被湮没和已被曲解的古代文化的原貌,对中华文明的历史正本清源,作出新的评估。”(中医之魂在《黄帝内经》中.《中国中医药报》,2013-9-10)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2:32
通过以上简短内容介绍,要想真正读懂《内经》一书,“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对领悟《黄帝内经》确有触类旁通的作用”,故必须以国学知识即经史子集之内容,来解读《内经》其书。这是因为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以《四库全书》为内容的、封建社会所谓正统的权威性百科巨著。有学者云“《内经》有文化之美”,的确如此,《内经》中经史子集之内容无所不有。



补充内容 (2015-5-2 09:14):
所以赵先生说:“两汉以前的文献均在查考之列,重点是战国秦汉的文献,即那时的经、史、子、集都要看过。”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2:38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5-5-1 22:47 编辑

所谓的“经史子集”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专名。对于其解释,《辞源·糸部》云“旧时图书分类的专名。古代著录家序录群书,多分为七,如汉刘向《七略》等。晋荀勖(xu)《中经》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南朝齐王俭有《元徽四部书目》。至《隋书·经籍志》分图书为经史子集四部。自唐以后,直至清人修《四库全书》,皆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类下再分子目。”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1 22:50
附:四库全书的内容


经部包括类、类、诗类、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

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

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2 06:19
秦汉唐是世界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顶峰,是世界封建社会顶峰,欧洲封建社会短暂而且黑暗,正因为如此,近代资本主义首先发生在欧洲,而不可能发生在中国。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看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吸取融合了欧洲古代、近代哲学、科学成就,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而他的缺陷在于,没有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封建文化顶峰的精华。西方科学、文化、哲学应当补上这一课。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这一段话有点玄!请大家记住这段话,五年,十年之后再评论他的正确与否。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2 06:25
       金栋与太白侠,用“现代话”把河图洛书、内经、阴阳五行展示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西医融合水到渠成,指日可待。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16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 22:32
通过以上简短内容介绍,要想真正读懂《内经》一书,“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对领悟《黄帝内经》确有触类旁 ...

所以赵先生说:“两汉以前的文献均在查考之列,重点是战国秦汉的文献,即那时的经、史、子、集都要看过。”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16
可见,欲成为一代大医、一代国医大师者,《内经》当读,而那时的经史子集亦当在学习范围之内。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大医习业》中曾说“如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泥,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曜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17
所谓的“经史子集”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专名。对于其解释,《辞源·糸部》云:“旧时图书分类的专名。古代著录家序录群书,多分为七,如汉刘向《七略》等。晋荀勖(xu)《中经》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南朝齐王俭有《元徽四部书目》。至《隋书·经籍志》分图书为经史子集四部。自唐以后,直至清人修《四库全书》,皆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类下再分子目。”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18
读《内经》障碍之一首先是过文字关。“医道难明,医书难读。《素》、《灵》、《难经》,先秦古书也。非知古文辞者,不能读也。”(森立之《素问考注序》而解释《内经》文辞者,则与文字、音韵、训诂、句读、校勘等有关,此所谓“小学”者也,属经学范围,故字书如《尔雅》、《说文》等当读。《尔雅》乃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说文》系东汉许慎所著,不同于《内经》的五行配五脏之某些说法,此书载之。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19
对于经学如何解读《内经》和《<内经>时代》呢?赵先生于本书第五节“儒家思想和《内经》”中说:“文献中最先提出五行相生说系统的是西汉大如董仲舒所作《春秋繁露》”,而五行配五脏的由来,乃源于儒家的祭礼,“这种学说竟然由祭脏五行化的儒家学说中来”。对于中医内伤七情之本源,《内经》无根据,而赵先生认为“中医讲内伤七情,在《内经》中是没有根据的。《内经》只讲五情或六情,故七情说亦本于儒家,《内经》反而仅供参考”。并专门有一篇附文,即“今古文经学和《<内经>时代》”,讨论并论述相关问题。读了《<内经>时代》以后,则会发现经学对理解和解读《内经》及《<内经>时代》是多么的重要。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22
《易》乃群经之首,是否可以解读《内经》及《<内经>时代》?赵先生认为“《内经》与《周易》‘经’的部分,几乎没有联系”,而“《周易》‘传’的部分,就会看出它与《内经》难解难分了”。是否如此呢?

八卦属《易经》,虽由阴爻与阳爻“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阴阳而立卦”组成,但阴阳说渐渐充斥于世者,非《易》之“经”,乃始自《易》之“传”,即《易·系辞》等。

《灵枢》有《九宫八风》篇,其八卦之名称,虽使用了《易经》的八卦之名,实则是以《易传·说卦》来阐释“天人相应”之说的。

《素问·阴阳离合论》有三阴三阳学说,虽杨上善曾注云“三阴三阳之数各三,不应天地日月阴阳二数何也?黄帝非不知之,欲因问广衍阴阳变化无穷之数也”,而当代学者胡天雄《素问补识》亦崇其说:“杨意以为天地日月算起来只有二阴二阳,人既与天地日月相应,为什么有三阴三阳呢?比其后世各注,似与原文意义较为贴切。”故而真正弄通、弄懂者,历代注家无一能及者。赵先生经比对《易传·说卦》三男(长男、中男、少男)三女(长女、中女、少女)说,认为“比较可靠的原始三阴三阳说,就是三男三女说”,与孙国中之“乾坤生六子”(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乾》、《坤》,而后有六子-三男三女)殊途同归。

《素问·刺禁论》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这个屡遭诟病的“天人相应”理论,用《洛书》求解,则涣然冰释。赵先生《<内经>时代》虽已言及,然浅尝即止,而经《补注》后,则显之丰满。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23
当代学者张灿玾《黄帝内经文献研究》认为:“就《素问》与《灵枢》之基本内容而论,似可认为取材于先秦,成编于西汉,增补于东汉。若就《素问》运气七篇大论及别行之《本病》、《刺法》两篇而言,似可谓续增于汉末至南北朝前期,补遗于唐宋。”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24
如此说来“取材于先秦”的《内经》一书,其内容与先秦诸子百家之思想渊源甚广。就论“道”来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一阴一阳之谓道”,先秦诸子之论道与《内经》之医道,是一脉相承的。《老子》“道生一”是论道的,《易》“有太极”是论道的,《内经》亦是论道的。三者之心是相通的,三者交相辉映、与道同德共鸣,三者之道是相承的,三者乃新三坟典籍,即《内经》与《老子》、《周易》论述的都是大道。大道就是自然之道与生命科学之道。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25
刘明武《换个方法读<内经>》说:“
⑴老子的以道论之:阅读《道德经》可以知道,老子论天地万物起源,论德、论政,是以道为基础的。
⑵孔子的以道论之:阅读《礼记》《论语》可以知道,孔子论礼,论公天下,论人生,是以道为基础的。
⑶孙子的以道论之:阅读《孙子兵法》可以知道,孙子论兵法,论胜败,论战略战术,是以道为基础的。
⑷《周髀算经》的以道论之:阅读《周髀算经》可以知道,这里论方圆规矩,论勾股弦,论二十四节气,论大年小年,论大月小月,均是以道为基础的。
⑸《易传》的以道论之:阅读《周易·系辞传》可以知道,发明创造器具,是以道为基础的。
⑹庄子的以道论之:阅读《庄子》可以知道,庄子论逍遥,论物以不齐而齐之的齐物论,论混沌式的悲剧、整齐划一的悲剧,均是以道为基础的。阅读《庄子》还可以知道,庖丁以道论技-解牛之技。”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25
虽论道之理一样,论道之心相通,但哪一家诸子之书能与《内经》比肩?

所谓诸子百家,是指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内经》一书是否“取材于先秦”,与先秦诸子百家之著作比对,《内经》核心理论体系比较完整,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最高理论”,试问先秦诸子的哪一家或哪些家能与之抗衡?



补充内容 (2015-5-3 08:30):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相感-五行说,与《内经》天人相应-五行说,或有渊源?

补充内容 (2015-5-3 08:33):
赵先生说:文献中最先提出五行相生说系统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春秋繁露》。

补充内容 (2015-5-3 08:37):
按时间为序:《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及门客)→《春秋繁露》(西汉初董仲舒)→《淮南子》(西汉初淮南王刘安及门客)→《白虎通》(东汉班固执笔)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26
集部的《楚辞》,是否亦可来解读一把《内经》?相涉者便是《楚辞·九歌》的那个一首“东皇太一”。《灵枢》有《九宫八风》篇,《<内经>时代》有“九宫八风太一占”及“八风、太一的来历”,“太一”之词,将它们联系到了一起。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29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 22:10
洪钧按:看来,必须对“成书”二字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即怎么样才算“成书”。我在《时代》中有一个暗含的说 ...

从以上简短内容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史学知识、史学头脑,就理不清这两汉四百年的政治思想背景、文化科技等发展脉络,就很难能读懂产生于此时期的“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最高理论”的《内经》和解读《内经》的《<内经>时代》,故欲穷其源流,知其所以,《史记》、《汉书》和或《后汉书》等史学典籍乃必读之书,甚则可成为解读其钥匙之一种。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32
又,台湾学者李建民先生曾说“术数之学-解读《内经》的一把钥匙”,赵先生并将此语作为《<内经>时代》一书的《代再版序》,实则赵先生并非完全认同用“术数之学”作为“解读《内经》的一把钥匙”,乃因数术与方技不同。如第十节“卜筮、巫祝、风角、星占”迷信之类,乃数术;而医乃医技也,医学之道术,则属方技。二者虽皆用阴阳五行学说去推演,作为说理之工具,但方技之医术,却完全摆脱了神学和鬼神迷信。“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素问·五藏别论》)“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37
所以若将方技之医学与数术之卜筮星象等迷信学说混为一谈,实误矣。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2 09:37
读赵先生《<内经>时代》一书,获益匪浅,受其启发,充电学习经、史、子、集等相关古籍后,有《补注》之冲动与欲望,即不揣浅陋以补之注释相关内容,名之曰《<内经时代>补注》而欲使之发扬光大,指导后学。因学识浅薄,仓促之间,挂一漏万,不当之处,敬请同道不吝赐教予以斧正。谢了!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3 08:43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2 09:32
又,台湾学者李建民先生曾说“术数之学-解读《内经》的一把钥匙”,赵先生并将此语作为《时代》一书的《代 ...

赵先生(曾用短信与我交流说:


“我至今认为阴阳五行还是《内经》体系的骨架,但不等于《内经》也是术数之学。把术数说成养生之道是一种有意无意的误解。术数更多的是指小数-即迷信术数。显然是小数家也借用阴阳五行作为推演工具,只是那更完全是机械的,且完全不顾自相矛盾。阴阳五行本来是自然哲学,虽然不能精确地解释自然,却完全摆脱了神学和鬼神迷信,而且确实在很多方面解释得还可以。特别是阴阳学说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或把握很多现象。比如男女关系可以用此说解释得相当满意。她至今还对我们总体把握人体的许多生理、病理现象有帮助。
……
总之,中医用阴阳五行,特别是阴阳有比较充分的经验基础,故可以得出很多可靠的推论。五行附五脏一开始就远离了经验,故只有点形成理论的意义,即可以看出人比动物高明很多-动物连谬论也不会创造。”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3 08:56
赵先生说要是学《内经》为了做医生,现在的《中医学基础》教材已经很好。它用现代语言比较系统、精炼地叙述了《内经》的主要内容,在大部分概念和理论上都比《内经》更全面、系统、准确。它避免了大量重复,统一了《内经》中自相矛盾的地方,适当补充了一些后世学说,因而使中医理论更完善。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3 08:56
廖育群《重构秦汉医学图像·走下神坛的<黄帝内经>》说:“如果认为中医学是一门科学与实用技术,学习的目的在于治疗疾病,自然可以脱离开《内经》的原始文字;而如果想要明其源流、知其所以,则必需研读经典。”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5-5 16:28
稍微修正一下:

《<内经>时代》,解读《内经》的一把钥匙,其所用之方法便是以“经史子集”中有关“阴阳五行说”的论述通释《内经》,并把《内经》放回产生阴阳五行的时代去,将和它有关的政治思想背景,及各种同时代的学术进行比较研究”。

作者: 一吐了之    时间: 2015-5-20 22:57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5 16:28
稍微修正一下:

《时代》,解读《内经》的一把钥匙,其所用之方法便是以“经史子集”中有关“阴阳五行说 ...

恕我冒昧,你这样的解读是越解越乱。你要的不是内经,你要的是周易。周易是人文哲学,内经是生命医学。哲学需要政治思想背景,医学需要自然变化的规律。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