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心气虚 [打印本页]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3 16:37
标题: 心气虚
我们讨论中医的心气虚证。
1 讨论时请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中医概念与西医概念要分别清楚,不可混用。
2 不要吵架,不许骂人,平心静气进行学术交流。
3 学术语言交流。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2-3 16:44
心气虚三个字,一个字一个字说吧。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3 19:12
《内经 素问》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
《灵枢 本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金匮要略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3 19:34
心气虚是许多疾病中的一组功能性表现,出现在不同的病种,表现各异:出现在惊悸中,表现为自觉心中空虚,惶惶不安,多畏善恐,等等;心气虚致不寐者,昼日神疲困倦,昏昏欲睡,失眠、多梦易惊等等;心气虚还可以见于胸痹、癫痫等等。
心氣虛 心主血脈,藏神,“……有神明之心,神者,氣血所化生之本也……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是也”(《醫學入門》)。若心氣虛,心氣不足,神失潛藏,故神不守舍。因而《症因脈治》說:“……心氣虛則心主無威,心神失守。”故本證是以血運遲緩,心神不寧為病機特點。若心氣虛進一步發展,氣虛及陽,可出現心陽虛,亦可累及於肺,肺失宣發肅降,肺氣亦虛,形成心肺氣虛證。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3 19:58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2-3 20:36 编辑
若心氣虛進一步發展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3 20:04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2-3 20:35 编辑
氣虛及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3 22:03
正经讨论中医理论,科学主义者就不参加了!枯燥无味,看不懂啊!你们来批评中医呀!看看心气虚有没有糟粕?短处在哪里呀?以西医为金标准量一量心气虚,心气虚是不是西医的心脏虚?!心肌细胞虚!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5-2-4 10:30
出现在惊悸中,表现为自觉心中空虚,惶惶不安,多畏善恐,等等;心气虚致不寐者,昼日神疲困倦,昏昏欲睡,失眠、多梦易惊等等;心气虚还可以见于胸痹、癫痫等等。
所谓心气虚,之所以产生上述症状,就会有必然的心肌过热,心肌内NO存储不足,而心肌O2溶解度过高,这就是心肌组织细胞缺少NO而舒张储能储水不足出现,也会有心肌O2溶解度增加,溶解加热收缩出现,所以心肌平时紧张度高而舒张度减低,病人有心空的感觉出现。
此时心气虚,同时脑组织也会持续脑组织高温,脑组织过热外排NO而O2溶解度增高出现,这就会有脑组织持续高温并O2溶解度增加而不寐出现,这就会有脑组织持续高温而存储能量水分不足出现!
柏子养心丸口服!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2-4 11:14
《内经》中讲心的功能,是藏神与主血脉,但论述病态的时候,只论述了藏神功能的病变,博士前面引出的内容都是这方面的。后世逐步增加了主血脉功能的认识,古代的认识,主要在出血病变方面,现代就有了对心脏推动血液运行方面的病变的认识,相关的古今医学书籍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
后世的这些认识,可以看作《内经》的发展和补充。中医理论体系自《内经》始,不可能至《内经》终。博士此帖,如专为论述《内经》之“心气虚”,前面的内容就基本完全了。如欲全面论述中医心气虚内容,还须论及现代中医书籍尤其是统编教材中的内容。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2-4 11:41
心气,有两个不同内涵组成,一个是经典的心,气是虚词,可用可不用,犹如理解与理解力;一个是后世中医的心气,是由肺主气的气与心共同组成的症状,应用的五行“分配”方法,这一方法是五运六气辩证方法的发展,只可惜仅仅是个方法了。
至于心脏也纳入心的范畴,是后世中医犯的一个低级错误,心脏原本定义为胸中等。
现代的脏腑辨证是由五运六气方法,经络和少部分经典脏腑组成的。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5-2-4 13:50
心脏有自己独特的降温系统,这就是经过主动脉外脂肪囊降温后血液供应心脏,也有心脏自己的心包与心包外脂肪囊参与降温与增温。
交感神经兴奋,主动脉外脂肪囊血管关闭,脂肪囊缺血变冷,冷而脂肪囊组织细胞冷舒张储能储水自保,这就是细胞外能量减少更冷出现,冷而NO富集而O2外排溶解度减低,这就是主动脉内血流温度减低并NO富集而O2溶解度减低,能舒张心脏左右冠状动脉肌出现,这就是心肌多获取NO多储能并动脉肌舒张高供血有力收缩出现。也是心肌组织多NO而少O2不会悸动出现!
而迷走神经兴奋,心包外主动脉外脂肪囊血管开放,脂肪囊供血增加变热,热外排小分子NO而O2溶解度增加,这就是心包变热,热辐射散热加热心肌表面左右冠状动脉肌与高O2刺激左右冠状动脉肌收缩,并心肌被热收缩外排NO而O2溶解度增加,这就是心肌持续高温高O2富集但冷舒张储能减少,,这就会有心肌低储能而舒张无力出现!并高O2会悸动出现!
补充内容 (2015-2-4 16:10):
心肌持续温度高并热外排小分子NO而O2溶解度增加,就会有心肌过热储能不足并高O2溶解出现,这会有泵血能力减弱,肺脏降温动脉肌降温血流减少,就会有肺脏热收缩而气短出现。
这就是心气虚出现!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4 16:01
谢谢先生赐教。
我注意到了后世中医,特别是现代中医对于“心”的发展,注重了与西医心脏的链接。之所以特别引用《内经》与《金匮要略》,是为了纠正现代中医的错误导向!中医的理法方药是完整的体系,治疗“心”的古代方剂必然是治疗“心主血、心主神明”的心,而不是治疗西医心脏之病的!例如:养心安神的方剂,千万不可马马虎虎治疗西医的心脏病!
例如:心脉瘀阻这个证,“心脉”是什么意思?中医的“心”上有没有“脉”?“心脉”是不是指心主血脉,即全身的脉?还是“心经”的脉?但是,心脉瘀阻这个证的证侯,明确的就是心脏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这与原中医理论“心”不符!如果是冠状动脉的问题,就不应该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这与心主神明发生了矛盾!心脉瘀阻究竟“瘀阻在什么地方”?
请先生们赐教。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5-2-4 16:11
最科学的心气虚出现!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2-4 16:15
标题: :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5-2-4 16:22 编辑
以此为例,可以看出,中医理论还是有发展和变化的,和西医的传入关系密切,如何评价这种发展是又一回事。
再《内经》等经典中,显然只有主神的论述,因为《内经》时代有过解剖活动,心脏和大血管连接这个明摆着的事没法回避,所以同时有主血脉的说法。
《内经》以后,中医完全脱离了解剖,辨证论治里心就和血没有什么关系了,只剩下主神的一个内容了。
西医传入以后,中医受西医影响,把中医经验和西医知识结合起来,重新认识并重视“心主血”。
理论上的这个变化,如何评价,请先生继续。不过,这种新认识对中医临床水平和威信的提高,是大家都承认的。
另外:
1,中医内科学里讲心悸,把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心悸混在一块讲。这是教材编者不用心之故。临床上,中医安神的治法,治心脏病的时候有一定的用处。
2,治冠心病的“通心脉”治法,完全是在西医知识影响下研究应用的,算不算中医理论的发展?或者要算到中西医结合成就里?或者算到中医现代化里?大家可以讨论。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5-2-4 16:39
科学知识会使中西医学完全融合,没有所谓中医学,也不会有所谓西医学!之所以存在不同的中医学与西医学,就是科学认识水平落后,没有出现中西医学的完美融合!
而新科学医学出现!就是科学化中医学出现,但。。。。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4 17:53
谢谢先生
西医传入中国,必定会影响中医,出现一些不中不西的概念,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中医概念混乱局面。许多人主张中医向西医靠拢,以西医为标准衡量中医,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医,这就是中西医结合学派。他们作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中医理论按照西医的方向前进,还会有一定的空间。这种按照西医方向发展的中医,例如现在的中医教材,已经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始终结而不合,不能够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体系。
以心气虚而论,按照中西医结合学派的理解,很容易与心肌收缩无力相连接,有没有心肌收缩无力与心气虚的病例?无论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其早期都可能出现心气虚证!这只是极其个别的情况,而心气虚的原意是包括神志方面的内容。如果仅仅把西医能够对号入座的表现认为是心气虚的全部,则是大错而特错了!
当我问及心肌收缩无力分为左心衰与右心衰的时候,心气虚不可能分为左心衰、右心衰的时候,中西医结合学派回答不了,就是因为,他们对于心气虚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心虚了。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4 20:28
至于心脏也纳入心的范畴,是后世中医犯的一个低级错误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4 20:29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2-4 21:24 编辑
现代就有了对心脏推动血液运行方面的病变的认识,
作者: 河间金栋 时间: 2015-2-4 20:52
病人说了,心气虚,我不相信!我要做个心电图、心脏彩超,或者是心血管造影,看看到底是什么病!哀哉!你查不出来的!检查的结果只有渔翁得利而已!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4 21:21
至于心脏也纳入心的范畴,是后世中医犯的一个低级错误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2-4 22:53
在中医论坛和其他攻击中医的地方,都有否定中西医结合言论。这里有个原因,就是中西医结合如何界定。现在看一百年前开始的中西医汇通,简直是可笑的。但从这几十年的结果看,中医的临床思路越来越和当年的汇通思想接近。
中医接受了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道理,自然和中医传统的藏象之心联系在一起,应用补气行血的原理治疗心衰。先生说把心脏纳入藏象心的范围是一个错误,就传统藏象学说来说,确实是错了。可是,在临床疗效提高这个事实面前,中医需要对疗效有个解读,您如何解读生脉饮治心衰、血府逐瘀治冠心病呢?不管是您的新解读,还是现在中医的“心气虚”解读,我认为都可以看做是中医理论的进步。
至于先生讲左右心衰的区分,这是技术方面的小问题,不碍大事。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2-5 08:21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2-5 08:25 编辑
谢谢先生赐教。
我注意到了后世中医,特别是现代中医对于“心”的发展,注重了与西医心脏的链接。之所以特别引用《内经》与《金匮要略》,是为了纠正现代中医的错误导向!中医的理法方药是完整的体系,治疗“心”的古代方剂必然是治疗“心主血、心主神明”的心,而不是治疗西医心脏之病的!例如:养心安神的方剂,千万不可马马虎虎治疗西医的心脏病!
例如:心脉瘀阻这个证,“心脉”是什么意思?中医的“心”上有没有“脉”?“心脉”是不是指心主血脉,即全身的脉?还是“心经”的脉?但是,心脉瘀阻这个证的证侯,明确的就是心脏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这与原中医理论“心”不符!如果是冠状动脉的问题,就不应该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这与心主神明发生了矛盾!心脉瘀阻究竟“瘀阻在什么地方”?
请先生们赐教。
——————————————————————————————————————
李先生,我这几天没上论坛。一上来就看到你的发言,真正不敢恭维。
你这种思维是典型的机械思维、教条主义、死板,把古人的每句话都当成真理,今人的话当成错误。你知不知道,古人的看法也是源于观察总结,有对,也可能有错,不可能总对。如果把古人说的每一句都当成绝对真理,说明你真的不懂真理和辨证法。
说句心里话,我对你的发言,总有一种感到“幼稚”的感觉,不成熟。你虽然也没少写东西,但感到你的生硬,没有吃透内涵。总是在低水平上徘徊。所以,你不适合搞中医研究,不会成为一个有较高层次的学者。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2-5 08:51
藏象与脏腑不是一码事儿,请细读六节藏象。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5 11:50
我这里提醒的是,心气虚,千万不可理解为西医的“心脏”虚了!只在“西医的心脏”上下功夫。中医的心,包括了西医的心脏,但,不是心脏,不等于心脏。
慢慢聊。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5 12:52
中西医结合学派创造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也提出了许多新学说,现代中医教材也一样。这是客观事实,也是中西医融合的必经之路,没有直路,在矛盾中前行,在实践中发展。
心气虚在心衰的哪个阶段出现?还值得研究,心力衰竭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心力衰竭的典型阶段属于《金匮要略》中的支饮、水气病,在《中西医融合观续》中,有详细的论述。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2-5 16:41
心力衰竭,在传统的中医内容里,涉及的是痰饮、水肿病内容。另一个主要症状喘咳,痰饮不能完全包含进去。现在的《中医内科学》,治心力衰竭的内容散在水肿、痰饮、心悸、喘证几个病里,很不方便。
以喘来说,中医解读症状时,对气短的解释,各人说法不一样,应该明确一下。顾名思义,气短,气少了,怎么知道它少了,一活动就不够了,不够了怎么办?只好加快呼吸。所以,气短,是西医说的劳力性呼吸困难,中医叫做动则气喘。动则气喘有两种情形,轻的是活动了气喘,休息了就不喘了。重的是活动诱发了哮喘发作。
心力衰竭轻的是前者,也有后者。支气管哮喘主要是后者。在现代的医院里,鉴别二者比较容易。
中医论喘,分虚实、分外感内伤,可是没有专门论述气短。虚喘补肾,对呼吸系统病就不说了,对心力衰竭是不是有效?我觉得对重证有一定效果,对轻症反倒无效。
还有水肿,水肿当然也分虚实,心力衰竭水肿自然属于虚证,《金匮要略》里有防己黄芪汤,尽管张仲景没有讲心衰,但后世受此启发,有许多治心衰的应用报道。
虚证水肿,除了沿用张仲景的温阳利水法,用真武、附子汤外,现代扩展防己黄芪汤的应用,把西医理论和中医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取得好的效果。
一个气短,一个虚证水肿,都在西医心衰的范围内,中医受此启发,扩展了古方的应用,并由此充实了脏腑学说里心气虚的内容,应该算是发掘、发展,先生主张中西医融合,我想这是您的研究范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5 18:26
非常愿意与先生交流。
牵一发而动全身。
心的虚证,心气虚、心血虚、心阳虚、心阴虚;心的实证,心火亢盛證(心火上炎):2 痰火擾心證:3 痰迷心竅證: 4 水飲淩心證:5 心血瘀阻證。
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证,四个虚证、水气凌心、心血瘀阻。
以心衰为例,心力衰竭是一个多原因、多环节、多器官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医辨证论治中,心气虚究竟出现在哪个病因、什么环节、那几个器官病变的哪一个阶段?这是必须搞清楚的。
心力衰竭的辨证治疗中,心阴虚、心阴虚、心血虚都能够找到相应的病理状态,唯独心气虚找不到心肌收缩无力的证据与相符合的临床表现。因为,在心衰心肌收缩无力发生之前是心肌肥大,收缩力增加!而一旦到了心肌收缩无力,就出现肺水肿、肝、胃肠瘀血等等病理变化,心气虚的情况很少能够表现出来,我不敢说没有。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5 18:42
心气虚在心衰的哪个阶段出现?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5 18:45
气少了,怎么知道它少了,一活动就不够了,不够了怎么办?只好加快呼吸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5 18:47
心力衰竭水肿自然属于虚证,《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5 18:50
心脉”是不是指心主血脉,即全身的脉?还是“心经”的脉?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5 19:20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2-5 20:09 编辑
除了沿用张仲景的温阳利水法,用真武、附子汤外,现代扩展防己黄芪汤的应用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5 20:08
除了沿用张仲景的温阳利水法,用真武、附子汤外,现代扩展防己黄芪汤的应用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2-5 21:46
您考虑的全面,可是这些要求对我来说过高,呵呵。
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证,四个虚证、水气凌心、心血瘀阻。
以心衰为例,心力衰竭是一个多原因、多环节、多器官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医辨证论治中,心气虚究竟出现在哪个病因、什么环节、那几个器官病变的哪一个阶段?这是必须搞清楚的。
------------------------------------------------------
中医病理研究应该就是研究这些内容的,我不了解,九十年代再《中医杂志》上见到过脾气虚研究的论文,没有细看,因为细看也看不懂,只是知道个信息,中医研究有这个方向的。这些年过去了,应该有相应的成果吧?
心力衰竭的辨证治疗中,心阴虚、心阴虚、心血虚都能够找到相应的病理状态,唯独心气虚找不到心肌收缩无力的证据与相符合的临床表现。因为,在心衰心肌收缩无力发生之前是心肌肥大,收缩力增加!而一旦到了心肌收缩无力,就出现肺水肿、肝、胃肠瘀血等等病理变化,心气虚的情况很少能够表现出来,我不敢说没有。
-----------------------------------------------------------
“心气虚”病理研究,在网上一搜,有许多标题,看来研究中医者重视这个内容。我没看,因为看也不懂。
临床和病理研究有距离,临床用药,毕竟以经验指导为主,用疗效观察的方法来验证疗法。中医的辨证论治,现在的模式大体是:西医诊断、中医辨证分型、经验方加经验药,在辨证论治时,现代的中医对症状的辨析,常常把中医、西医的症状学知识结合起来使用的。比如,心衰病人,出现脘腹痞胀,因为是在心衰这个范围内,医生很容易想到利水。胃肠病人腹胀,医生也不会考虑利水。我以前说,有了西医以后,中医的临床水平提高了,这也是个例子。
病理研究是进一步的事,如果先生想探讨病理研究,我就懵了,呵呵。我能讨论的只是心力衰竭能够归到中医的“心气虚”里,现在看来,有许多临床资料支持。前几天,新闻里还报道了一个治心衰的新中成药,我转到中医药动态栏里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2-5 21:47
请先生就上述几条发表高见,不管是批评还是哂笑,都欢迎!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6 07:15
谢谢先生关注。
心气虚与心力衰竭、心肌收缩无力之间的关系?肯定有关系,这个关系在哪个阶段出现,非常重要,是单独出现,还是伴随着其他器官系统病变同时出现?这也是中西医融合应该解决的问题。
心肌收缩无力,是西医学概念,心肌收缩无力可以出现在:心源性休克、心肌梗塞、心肌炎、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心力衰竭等等疾病中。
心气虚还包含着许多中医学中的神志障碍。
心气虚的西医学解读,绝不能与心脏、心力衰竭、心肌收缩无力等同!有一定的关系,绝不等同。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6 07:33
防己黄芪汤,是金匮要略中的方剂。
防己黄芪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效。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风水、风湿而兼表虚证者。
功 用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6 07:43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2-5 23:46 编辑
风水相关条文:《金匮要略•第十四水气病脉证并治》。
1条,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2条,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
3条,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肿,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4条,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痠,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
22条,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23条,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6 07:55
在中医理论中,防己黄芪汤与心气虚有没有关系?补气、益气,是不是一定是“补心气、益心气”?值得商榷!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6 08:39
我们以下再讨论心力衰竭或者心肌收缩无力与心阴虚、心阳虚的关系。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6 08:50
转载《中西医融合观》,仅供参考。
(二)心阳损伤-电解质紊乱心功能障碍证态
【中医别名】心阳虚证,心阳虚神志证,心阳虚奔豚证,奔豚证,心阳虚欲作奔豚证,欲作奔豚证,心阳虚心悸证,心阳虚烦躁证,桂枝甘草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太阳阳虚心神失守证,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证、太阳阳虚心神浮越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桂枝加桂汤证、太阳阳虚水气上冲证。
【临床表现】心悸欲按,胸闷或心中有空虚感,气短,脉虚弱。
【证态概念】这是一大类病理状态,与失盐失水、水电解质紊乱有关。由于中医的“心”具有西医循环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两大功能,所以心阳损伤证包括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两种临床表现。实际上水电解质紊乱可以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障碍。
源于《伤寒论》
64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解说:中医认为发汗过多,阳气损耗过多,导致心阳虚而引起心悸不安,西医认为发汗过多引起很轻度的水电解质紊乱,导致心率不齐或心脏博动增强、加快,引起心悸的感觉。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发汗后机体主要是失水、失钠,腹泻后机体失水、失钾,还会有肠道蠕动障碍和酸中毒。桂枝甘草汤证的心悸只是误用汗、下法的病理过程中的一个状态,单独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少,而且病情比较轻,持续时间比较短,只要水电解质紊乱一旦被纠正,心悸就会消失。
桂枝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解热作用;扩张皮肤血管改善外周循环作用;促进胃肠蠕动兴奋唾液腺等健胃作用。甘草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不再重复,甘草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具有肾上腺皮质样作用。桂枝甘草合用,应当具有(或者帮助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纠正轻度低血容量状态和水电解质紊乱的作用、改善心悸的感觉。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其中的证、病理状态、证态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所以,方剂的变化,方剂加减的变化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这样来看桂枝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五苓散、真武汤,以及前面讲过的芍药甘草汤、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等,它们都是水电解质紊乱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65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大枣劈十五枚、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解说:本条为汗后心阳虚损,下焦水气欲上逆所致。病情比64条更进一步,由于水电解质紊乱失钾、失钠而引起胃肠平滑肌功能紊乱以及腹直肌痉挛的表现。
117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去皮五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解说:桂枝汤对胃肠道功能具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奔豚气,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如果理解为胃肠道异常的逆行蠕动,那么,桂枝加桂汤能泄奔豚气,就能与西医的理论一致。奔豚气是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一种病症,多见于现代医学的胃肠神经官能症。当胃肠功能紊乱,发生逆行蠕动时结肠内的气体就会逆向向上传递,这样引起的奔豚气,是桂枝汤的适应症。
以上三条总起来说就是由于机体失盐失水,特别是钠、钾的缺失引起的心肌、胃肠平滑肌、腹直肌兴奋性异常。
另外,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牡蛎龙骨汤主之。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也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但是这两条主要与感染引起的恼功能障碍关系更密切,在热陷心包-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叙述。在中医的理论中“心主神明”、“心主血脉”,西医理论中的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异常引起的肌肉不自主运动、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律异常都包括在中医“心”功能的范围之内。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6 09:20
水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紊乱,在心力衰竭中、许多内外科疾病中是经常出现的病理过程,在中医学中属于心阳虚。心阳虚与心肌收缩无力具有更多的联系,而且有许多方剂可以佐证。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2-6 12:08
本帖最后由 理论求真 于 2015-2-6 12:11 编辑
之前你说“中医的心气虚不能解读为心肌收缩无力”,那个王锡民没有看懂你在说什么,还纠正你。我是看到他终于敢说专业问题了,因为之前我看他从来不说学术问题,都是扯闲篇,抬没用的杠,我终于抓到这一次机会,所以我不管他说的对不对,都要反驳,也就是无论他说“是”还是说“非”,我都要反着说他。如果他说“中医的心气虚不能只是心肌无力”,我必须说“心气虚就是心肌无力”,结果是,他果然无力反驳,证明他是假懂中医。
其实这个问题就和“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一样,在不同的前提下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站在现代科学角度认识,心气虚不能包括神志,因为中医心脑不分是历史的错误。其它原因(如心阴心阳)可以造成同样的疾病,不能证明心气虚就不是心肌无力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2-6 12:14
本帖最后由 理论求真 于 2015-2-6 12:36 编辑
气与阳只是程度的区别,本质是相同的.。心阳虚是心肌无力不能说心气虚就不是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2-6 14:18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2-6 14:22 编辑
之前你说“中医的心气虚不能解读为心肌收缩无力”,那个王锡民没有看懂你在说什么,还纠正你。我是看到他终于敢说专业问题了,因为之前我看他从来不说学术问题,都是扯闲篇,抬没用的杠,我终于抓到这一次机会,所以我不管他说的对不对,都要反驳,也就是无论他说“是”还是说“非”,我都要反着说他。如果他说“中医的心气虚不能只是心肌无力”,我必须说“心气虚就是心肌无力”,结果是,他果然无力反驳,证明他是假懂中医。
——————————————————————————————————
吹牛也不怕吹爆了?先别吹,过了我这一关再吹也不迟。
你自吹懂中医,现在我提问你一个问题:
请你讲一下:元精、元气、肾气、正气、原气、阴阳、五脏之间的关系?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2-6 14:27
本帖最后由 理论求真 于 2015-2-6 14:32 编辑
笑死人不偿命呀?就你?你用什么证明你是一道关?吹牛也不怕吹爆了?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2-6 14:31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2-6 14:33 编辑
除了鹦赋学舌的能耐,还会点别的不?
中医界怎么会出来你这样的人?连面子也不要了?
就这点本事,还敢在论坛逞能?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2-6 14:39
立此为照:
大家都看得清楚。哈哈!
理论求真不敢正面回答问题,妄图以鹦鹉学舌的方式蒙混过关。
再一次证实,理论求真就是一个不要面子、耍嘴皮子的手。
学中医的人出了这样没志气的人,能不衰退吗?
对于这样的无赖手段,建议大家,以后不要理他了。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2-6 14:45
本帖最后由 理论求真 于 2015-2-6 14:56 编辑
你先告诉我,
你平白无故的凭什么给我出问题?
你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凭什么要回答你的问题?
哪里来的不敢回答?
我给你出问题,你敢回答吗?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2-6 14:59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2-6 15:07 编辑
原来真的没有自知之明!那我告诉你:
凭什么?就凭你在44楼的自吹自擂,就任你说我是假懂中医。
既然你敢这样说,那么,我只提一个中医的一般问题,你自然应该能答,但是,你却不敢答。我就可以下结论了:你自己才是假懂中医,而且是不懂装懂。
象你这样的不敢用真名,隐藏在假名之后到论坛上放肆的人,以往不少见,最后都被清除论坛。你多次以起外号的形式攻击别人“于练钢”、“岳猿猴”、李XX、刘XX,就连年老的妙老先生你也攻击,口出秽言。我只是提示对于不同观点要宽容,你就开始攻击我。梁院长劝你两句,你反唇相讥。你到底是何方神圣,报上自己的名号,我们公开进行理论上较量。
免得你丢全球中医论坛的脸。
论坛已多次警告你,可是你屡教不改,真是岂有此理!
希望论坛管理注意,不要因此人将论坛搞成一团糟。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2-6 15:12
本帖最后由 理论求真 于 2015-2-6 15:21 编辑
我在44楼自吹自擂什么了?
我说你是假懂中医,理由是你无力反驳我戳穿你的那个问题,你要反驳,就得用那个问题证明你真懂中医。
你提问题能证明你懂中医吗?
你懂不懂中医,和我有什么关系?你懂不懂中医凭什么让我回答问题?
我能不能回答,能证明你懂中医吗?
你怎样证明你的问题是中医问题?
我在哪里能看到你那笑死人不偿命的问题?
你再看看你这笑死人不偿命的问题:
元精、元气、肾气、正气、原气、阴阳、五脏之间的关系?
你别在人家这学术帖子歪楼了,给你开了专贴,来这里表演吧: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601&extra=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6 17:11
心的虚证中,心阳虚与心气虚,关系密切;心阴虚与心血虚关系密切。他们可以有不同的组合,诸如心气虚心阴虚、心阴阳两虚、心气虚心血虚等等证型。
心气虚,是以心与全身功能活动衰弱为特征,既有全身气虚之象,又有心悸怔忡、惊恐不安等心主神、心主血脉之病象。他可以发生在惊悸、不寐、心痛、癫狂的疾病中,因而具有不同的表现。
所以,心气虚不单单出现在现代西医的心脏病之中,而且出现在神经系统、内分泌、消化系统、肾脏、营养不良、各种慢性疾病的晚期,等等疾病之中。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5-2-6 18:18
李先生说的好,很中肯
作者: 梁常兵 时间: 2015-2-6 18:18
李先生说的好,很中肯
作者: 理论求真 时间: 2015-2-6 18:51
如果中医理论是这样理解,就会混乱不堪,不信你把“心”换成肝肾脾肺,你这套逻辑照样成立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2-6 19:19
本帖最后由 太白侠 于 2015-2-6 19:22 编辑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6 19:44
不信你把“心”换成肝肾脾肺,你这套逻辑照样成立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6 19:45
,等等疾病之中。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6 19:45
太虚幻境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6 22:19
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的确非常困难。中医学里究竟有多少证?西医学里有多少病理状态?没有人统计过,我们只能按照中医藏象理论给出的证,逐一与西医的病理状态相对应。一个心气虚如此麻烦,牵一发而动全身,五脏六腑之间还有阴阳五行之关联,真是一团乱麻!所幸的是许多证在《伤寒论现代解读》、《中西医融合观》、《中西医融合观续》三本书中已经与西医的病理状态融合了,也有了经验与思路,我想一定能够融合。太白侠说是太虚幻境,时髦的说法:中国梦。太虚幻境也是梦,嫦娥奔月也是梦,我看能实现。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6 22:45
八纲辨证是纲领,它与脏腑相结合,演化为脏腑辨证,脏腑与脏腑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关系,究竟演变成多少证?变化无穷,我们只要抓住八钢、五脏、五行,纵有千变万化,总也跑不出这个系统!
八纲辨证中的证,内涵浅,外延范围非常大,因此,八钢中的每一个证不可能与西医的某一个病理状态相对应,能够找到一个范围,就相当不错了。
这个工作与古代五行归类相似,拉郎配!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7 01:27
嫦娥奔月也是梦,我看能实现。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7 06:19
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因此心气虚有三种情况:1 神明虚;2 血脉虚;3 神明血脉俱虚。
先生们是否还有兴趣继续深入讨论?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7 06:33
虚,是指正气虚,而邪亦不强。心气虚是指在全身状况正气虚的情况下,发生的以上三种情况,从时间维度上看,发生在心病的早期,或者其他脏腑疾病的晚期。
心气虚大多与其他证相伴发生,心气虚的三种情况,是否能够单独存在?是什么临床表现?请先生们赐教。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2-7 08:46
太白侠曾评价中西医融合观是伟大的,那就肯定坚信”梦“会实现。仔细读一读太白侠在这个帖子里的发言,就知道太白侠想表达什么了。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2-7 16:04
心肌收缩无力,是西医学概念,心肌收缩无力可以出现在:心源性休克、心肌梗塞、心肌炎、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心力衰竭等等疾病中。
心气虚还包含着许多中医学中的神志障碍。
心气虚的西医学解读,绝不能与心脏、心力衰竭、心肌收缩无力等同!有一定的关系,绝不等同。
------------------------------------------------------------------------------
到这一条,我们讨论的就明了了。就是心气虚与心肌收缩无力这两个概念有交集。
好像您以前不赞同把心气虚和心力衰竭联系起来,记不清您原话是什么了,也许是我记错了,现在看是您不赞同把二者等同,这就明白了。
讨论这个问题的用处,是说明了现在临床常用參芪、生脉等药治疗心力衰竭,是有中医理论基础的,不完全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也可以说不算是“西化”。
再进一步涉及病理研究,是您的事,我就学习。
还有: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因此心气虚有三种情况:1 神明虚;2 血脉虚;3 神明血脉俱虚。
先生们是否还有兴趣继续深入讨论。
在中医概念范围里,心阳虚、心气虚、阳虚、气虚等等概念,还有厘清的必要,我们接着讨论。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7 19:35
八纲辨证中的证,内涵浅,外延范围非常大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7 19:37
那就肯定坚信”梦“会实现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7 19:51
尽力而为吧,实在达不到,也不能勉强。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7 20:07
实际上古代中国人已经知道或感悟到了,气虚阳虚等与各类病理反应是有因果关系存在的!
而现代人却很少有这种认识的!
比如楼主之类的人!
而这种因果关系的生物化学病理学反应间的联系是什么古代人也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科学的研究的,如果病理学想找到联系的化学方式,现在也基本不可能,也就是应在分子水平研究。
如阳虚的T3的合成减少在分子水平,也就是受体的构象牙变化相关的药理反应是什么的研究。
而这种深入的研究就没有真正的开始或设想过!
也没有人在这方面觉悟到!
但是,这只是气虚阳虚与各类病理反应间的因果关系建立最初步的必须的研究!
还有更大的神秘的困难重重的研究,几乎对于病理学药理学是不能逾越的!
如果是简单的你们这些非专业的研究能认识的,专业的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研究早就发现这些原理了!
你们做这些简单的分类归类,没有实际的作用的,也不是中医应用的正确方式!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7 21:05
请先生继续。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2-7 21:33
问李开弟第二有用吗?他懂中医吗?不信就让他解释一个中医最简单的问题,心与小肠相表里。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7 21:59
李开弟第二?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5-2-7 21:59
心血虚:贫血,血中血红蛋白与红细胞不足,出现包括心悸不适等心脏循环系统功能失调症状;
心阴虚: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亢进,心率加快,表现为心悸,失眠等症状;
心血虚久可致心阴虚,长期贫血,可代偿性兴奋交感-儿茶酚胺系统;
心气虚: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失常低下,心脏泵血、节律冲动与传导诸功能失调异常,但心功能不全尚处于代偿阶段;
心阳虚: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失常障碍进一步加重,心功能不全处于失代偿阶段;
心气虚进一步发展,可致心阳虚。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7 22:02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2-7 22:04 编辑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灵枢·经脉》
注:掌后锐骨(豌豆骨)
SI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拙,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灵枢·经脉》
注:1.踝(指手腕后方的尺骨小头隆起处) 2.臂骨(尺骨)
3.两骨之间(尺骨鹰嘴与心与小肠相表里。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7 22:05
疾病编辑主要临床表现:咽干,渴而欲饮,胁痛,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
病机分析:手少阴心经支脉从心系上夹于咽部,心经有热则咽干;阴液耗伤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故胁痛;心经循臂臑内侧入掌内后廉,心经有邪,经气不利,故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脉痹阻则心痛;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心主神明,心神被扰,则神志失常。
3穴位编辑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极泉
手少阴心经脉循行图【定位】 上臂外展,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功能】 宽胸宁神
【主治】
①心痛、胸闷、心悸、气短、悲愁不乐、乾呕哕、目黄;
②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损伤。
③瘰鬁,腋臭;
④上肢针麻用穴
青灵
【定位】 臂内侧,在极泉穴与少海穴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尺侧缘;举臂,在少海与极泉的连线上,少海上3寸,肱二头肌的尺侧沟中
【功能】 理血止痛
【主治】
①头痛,振寒,目黄;
②胁痛,肩臂疼痛。
少海
【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屈肘,在肘横纹尺侧头陷凹中取穴
【功能】宁心安神
【主治】
①心痛,癔病、暴喑、健忘、癫狂善笑、痫证;
②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目眩、腋胁痛;
③瘰鬁(瘰苈)。
灵道
【定位】 腕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功能】 宽胸理气
【主治】
①心痛,悲恐善笑;
②暴喑、乾呕;
③肘臂挛痛、抽筋。
通里
手少阴心经穴位【定位】 腕横纹上 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功能】 宁志安神,益阴清心
【主治】
①心悸、怔忡等心病;舌强不语、暴喑。
③腕臂痛。
阴郄
【定位】 腕横纹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5-2-7 22:06
但是,心脉瘀阻这个证的证侯,明确的就是心脏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这与原中医理论“心”不符!如果是冠状动脉的问题,就不应该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这与心主神明发生了矛盾!心脉瘀阻究竟“瘀阻在什么地方”?
一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会影响到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节律起源与传导系统功能,从而间接的影响到大脑及全身各系统的供血,而出现头昏头晕,失眠多梦等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7 22:10
病理与穴位治疗
穴位(20张)
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下颌肿、耳聋、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小肠经从小指的外侧的少泽穴开始,到耳旁的听宫穴。小肠经这条经根据它的循行走向可以看到,它主要是治疗肩背、颈椎、脸部、耳朵,它的循行走向就是它所主的病症。从第一个穴位开始是少泽穴,凡是在指端末梢的这些穴位都是一些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这个穴位开始是从井里而发,这种穴位治疗热症,所以通常是用刺血的方法效果最好。比如像少泽穴,咽喉痛,发烧了,牙肿了,用三棱针点刺一点少泽穴出一滴血,这些问题就可以当时缓解,但是来讲,这些穴位不适合按摩,按摩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养老穴:顾名思义,养老穴就是跟老年人关系比较密切。治疗眼睛昏花,耳鸣,耳聋这些问题,所以养老穴对于老年人来讲是尤其重要的一个穴位,所以一定要把养老穴找准。养老穴很好找,怎么去找养老穴,把手放平,手心向下,用手指肚摸到这个高骨头,这骨头名词叫尺骨茎突,开始摸到骨头上这么一转,手就凹陷下去了,摸到里边的一个凹陷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养老穴。养老穴是献给父母的一个穴位,可以防止眼花耳聋不有老年人的高血压。这个穴位有很好的辅助的疗效。
支正穴:“支”是旁支的支,“正”是正统的正,这个五脏当中谁为正?都把心脏作为君主之官,它作为正。支正主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另外一方面,心脏和小肠是相表里的,(它俩是可以相互通的),所以这个小肠经与心脏之间的一个络穴。络穴是联络的意思,它是一个络穴。支正穴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它可以治疗人体的赘生物。长了一个瘊子,有了扁平疣,只要按摩支正穴就可以解决。有人说了想把这个医理搞得更明白一点,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赘生物,这些赘生物在中攻里边讲就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叫痰湿所结。另外一方面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然后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这些赘生物。还有脂肪瘤也是这些东西,都是人体的痰结。通过按摩支正穴,为什么会有这个效果呢?因为支正穴呢可以从心脏那里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所以支正它就可以化解体内痰湿的赘生物。
小海穴:在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用手一拨动,手指就会发麻就找着这个穴(小海)了。手指怎么拨动也不发麻,证明这条经络有点虚弱了,气血不通了,心脏供血能力差,所以小肠经也是心脏的一个晴雨表,小肠经传导差就证明心脏供血能力弱了。按摩这个小海,拨动它,增加它的传导力也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小海穴是这条经络的合穴,中医讲合治脏腑,就是说,合穴可以治疗本经的脏腑,它可以治疗小肠本身的脏腑的问题,所以按摩小海穴可以调节小肠的功能。消化能力弱了,吃完饭以后不消化,堵在里边了,揉小海穴可以增强人体的消化能力。另外一方面,小海穴是合穴属土,本身小肠经是属火的,火能生土,它是把本经上的火气散到脾经上去了,所以它可以增强脾经的力量。另外方面呢,通过揉这条穴可以去人体的躁火,人体的火症都可以通过这条经散掉。
天宗穴:天宗这个穴是一个大穴,因为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用手一点很痛而且会传感到整个肩膀,酸胀的感觉很明显,这个穴位可以防治妇女的乳腺问题。而且防治肩膀酸痛,防治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防治肺部方面的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
听宫穴:这个穴位就在耳平前边一厘米的位置,这个穴位怎么找?我们张口的时候它是凹陷的,一张嘴它凹陷就是这个穴位,听是听到声音,宫是中国文化中五音的首音叫宫,听宫这个穴位可以听到声音,隐意就是可以告诉你这个穴位可以治疗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都可以点揉听宫得到改善。
各穴位分论
1. 少泽井穴,属金。
【 位置】: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甲根角0.1寸。
【别名】:小吉,少吉。
【穴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名解】:
1)少泽。少,阴也,浊也。泽,沼泽也。少泽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少泽。
2)小吉、少吉。小、少,阴也、浊也。吉,吉祥也。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7 22:12
他懂中医吗?
作者: 南京陈斌 时间: 2015-2-7 22:12
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血管造影等检查,只能反映心脏部分的病理状态,不是全部。比如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与分级,通常以临床症状表现为主。
作者: 杨金峰 时间: 2015-2-7 22:13
哈哈 老兄 您陷入了悲观主义的领地了。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7 23:01
中医最简单的问题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7 23:02
痰湿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7 23:12
心经有邪,经气不利,故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脉痹阻则心痛;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心主神明,心神被扰,则神志失常。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7 23:15
你有内经所说的中医技能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2-7 23:22
西医的贫血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舌淡;中医的阴虚一般表现为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红,西医的贫血怎么变成中医的阴虚的,久已就可以?补血药当归、补血剂四物汤,能治贫血吗,有病案支持吗?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2-7 23:29
心主血脉就是心主心经,肝经就是肝主血脉喽?萌萌哒好可爱哟,就像你努力钻研引力一样可爱。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8 02:37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2-8 03:20 编辑
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5-2-8 03:14
中医基础知识之五-----心
一 心居于胸腔,横膈之上偏左,外有心包膜保护。
二 心经:包含心之正经起于心脏,绕心一周后,出三条通路,1 下行连接于小肠;2 上行沿食管旁,过面颊上至眼部;3旁行入肺,至腋窝极泉穴而出,再下行至神门,少冲穴。心络由通里穴别出入小肠之腕骨穴,心之经别从极泉穴入心后上行,连接眼内眦,以及心之经筋,皮部等。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图片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三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靠心脏的搏动,输送全身。包括:心脏,血脉,血液三者构成的独立的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
2 主神志:即心藏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心所主持,它的功能正常,则人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反之则可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谵狂,或者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甚则昏迷。
四 心与志液体窍五行的关系。
1在志为喜:通常来讲喜是对于机体的良性刺激,使得人心情舒畅,气血和调,有益健康;但过喜则可使得心气涣散,耗伤心神。
2在液为汗:汗为津液所化,津液与血液同出一源。心主血液,所以有“汗为心之液”之说。汗由卫气控制毛孔的开合来体现,正常的汗能排泄浊物以及调节体温的作用。 过汗则津液亏损,伤及心血;无汗则毛孔闭郁,体温失常,浊液不能排除。
3在体合脉,其华在表:合脉指的是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的功能正常,则面部红润光泽,这个从经络可以看到心经的循行线路。 否则则苍白,萎黄,或青紫。
4在窍为舌:舌主味觉和语言表达,其依赖心主血脉和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心的功能正常舌体红润,舌质柔软,味觉灵敏,语言流利。
5 在五行为火:主交换(夏季,植物枝繁叶茂与外在的大气发生交换作用),方位为南;时位为立夏至大暑。
6 心藏灵:即心主神明, 灵在书上介绍不详;故从佛经上来解释,佛经讲寄居于肉团心上有两个东西(1)意知---为对所思所想的了知功能;(2)意识---对于所思所想的分别功能。如果这两个部分出了问题,就变成既不能了知事物,也不能分别想象事物。
五 心的病证
(一)实证:
1 心火亢盛证:面赤,咽干喜饮,口舌生疮或糜烂肿痛,心烦失眠,小便淋浊或涩或痛。舌尖红,苔黄,脉数而不虚。方剂:竹叶石膏汤,清营汤。
2 痰火扰心证:面红目赤,发热,心烦,狂躁谵语,舌蹇难言,吐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方取:胆南星,竹茹,清水半夏,栀子,黄连,灯心草,石菖蒲,瓜蒌,川贝,浙贝等化裁。
3 痰迷心窍证:脘闷呕恶,喉间痰鸣,神识时昧,或不省人事,神情呆滞,举止失常, 舌苔白腻,脉滑。 方剂:二陈汤+丹参,石菖蒲,莱菔子,焦山楂等化裁。
4 水饮凌心证:心悸胸闷, 喘咳浮肿。兼有眩晕肢冷,小便短少,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象弦滑。 方剂:苓桂术甘汤加减。
5 心血瘀阻证:心悸不安,阵发心痛;胸闷不舒,唇甲青紫。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结代或涩。 方剂:桃仁红花煎加减。
(二) 虚症
1 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汗出,神倦,面色少华,舌质淡胖,色白,脉虚。 方取:炙甘草,远志,黄芪,柴胡,刺五加等加味。
2 心阳虚:在心气虚基础上的,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胖, 脉沉紧而虚。 方剂:取远志,薤白,干姜,刺五加,炙甘草,等加味。
3 心血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色淡,抓甲无光泽,心悸怔忡,头晕健忘,睡中易醒,舌淡,脉细弱;方剂:归脾汤化裁。
4 心阴虚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方剂: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加减。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2-8 05:40
本帖最后由 hgfjkl 于 2015-2-8 05:42 编辑
佛经讲寄居于肉团心上有两个东西气心气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8 07:40
请先生给我一点鼓舞!谢谢。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8 08:01
如果心气虚用心力衰竭、心肌收缩无力解释;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与心力衰竭、心肌收缩无力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心肌收缩无力是心气虚,那么,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的时候,心肌收缩是什么状态?细究起来,心气虚应该是在心力衰竭典型表现发生之前的状况,这时候是代偿期,即心肌肥大状态!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的时候,心力衰竭的典型临床表现才出现,使用苓桂术甘汤。人参、黄芪的使用是在苓桂术甘汤之后,疾病进入虚实夹杂阶段才是人生黄芪的适应症。
人参、黄芪是补气药,补的是全身之气,在脾虚、肺虚、胃虚等等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请先生们赐教。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2-8 08:36
中医教材气虚与血虚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呀?血虚不用补血剂,反倒用补气剂,美其名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闭门造车能造出这个份上,也真难为这些大佬们了。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2-8 08:39
亲爱的,萌萌哒,你的内经技能如何解释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啊?
作者: 太白侠 时间: 2015-2-8 08:44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抛开中医教材的影响,把不同病理状态中应用的方剂归纳出原本属于中医的什么证,不过在这个全民造假的时代,实践中要慎之又慎。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8 08:52
我们无形中,走进了西医思维的圈套之中,上了以假乱真的当。
心力衰竭与中医的心,有多少联系?!为什么讨论中医的心总也摆脱不了西医学中的心脏及心脏病?!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2-8 11:05
细究起来,心气虚应该是在心力衰竭典型表现发生之前的状况,这时候是代偿期,即心肌肥大状态!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的时候,心力衰竭的典型临床表现才出现,使用苓桂术甘汤。人参、黄芪的使用是在苓桂术甘汤之后,疾病进入虚实夹杂阶段才是人生黄芪的适应症。
---------------------------------------------------------------
和临床实际应用情况相符。
有一点不懂的<这时候是代偿期,即心肌肥大状态>?代偿期是不是心肌肥大了?或者是发展下去就会肥大?
这是西医病理学内容,中医辨证论治一般没有这么细致。代偿期主要症状是气短,补气药就是针对气短用的,且有一定效果。
还有一个问题请教:归脾汤在传统是治心神不安的,这个补心气就针对的是心主神的功能。但归脾汤用在心衰代偿期,对气短也有一定效果,这方面的报道和经验不少。
请博士考虑,能否由此探讨心主神与心气推动血液之间的关系?
作者: 大光明云 时间: 2015-2-8 13:11
归脾丸组成:
党参 80g 白术(炒) 160g 炙黄芪 80g 炙甘草 40g 茯苓 160g 远志(制) 160g 酸枣仁(炒) 80g 龙眼肉 160g 当归 160g 木香 40g 大枣(去核) 40g 以上十一味,粉碎成
归脾丸
归脾丸图册
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5~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90g 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补心血的药当指的是 酸枣仁(炒) 80g 龙眼肉 160g 当归 160g
血虚一定气虚, 仅仅补血不补气,恐怕这个血是补不上去的。
作者: llyyjj 时间: 2015-2-8 15:45
归脾丸证里的“血虚”,实际是心神不安的代名词。用的都是安神药,解读方义时硬拉扯到血虚上。
再说过来,血虚是什么?血虚不是血液少了,也不是血液里面的重要物质少了。血液少了,中医知道,因为有失血史,血液里面的物质少了,中医并不知道。
中医是靠辨证论治的。失血如果是慢性的,长期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是止血、补气、补精。失血如果是急性的、大量的,中医就要回阳固脱。血液里面的物质少了,西医叫贫血,中医认识不到,中医从病变上认识,用的是益气、温阳、补肾法。中医补血药与方,针对的是心主神、肝主筋,开窍与目等等这些方面的病变。血液多少,其实不管。著名的补血方,当过补血汤、归脾汤、四物汤、炙甘草汤,都和西医的贫血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中药补血药在全方中占的比例也不大。
当过补血汤,当归占七分之一。归脾汤,您刚说过。四物汤,一半,就算不少。炙甘草汤,补血药有阿胶、大枣,生地算半个。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2-8 17:03
[能否由此探讨心主神与心气推动血液之间的关系?]
================================================
回复:
英雄所见略同,我们未必是英雄,所见略同倒是真的。
中西医融合能不能发现或者揭示,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之间,是否还存在着西医还不知道的内在联系?在古代,全世界都认为,心是思维器官!心理学现在还叫心理学,没有改造为“脑理学”!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