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致反对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五行学说的中医师长同仁们的公开信 [打印本页]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6 11:48
标题: 致反对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五行学说的中医师长同仁们的公开信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6-8 20:58 编辑

                           致反对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五行学说的中医师长同仁们的公开信
                                            ——我为什么力主废除五行学说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医学是什么?医学是用以给人们防病治病等的学问。中医学是什么?是中华民族发明创立的用以防病治病等的医学科学体系。那么,中医学是如何发展的?无疑,她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经过历朝历代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创新、验证、纠错、提高等措施往复循环的辛勤与智慧的结晶。因此,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创新、验证、纠错、提高等环节是一个也不能少。对中医学来说,没有质疑,就找不出错误;没有纠错,就不会得到完善提高。

      五行学说自引进中医学中,已有一二千年的历史了。可以认为,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曾经发挥了她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进步,西医学的引进,诸多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等问题,业已明了,或正在明了。当前医学界的认识水平,自然与五行学说所解释的情况有天壤之别了。因此,如果当代五行学说仍旧保留在中医学中,对中医学不但无利,反而有害。事实上,五行学说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医学向前发展的难以逾越的鸿沟。
     下面就有关问题分四部分谈谈本人之浅见:

                                                          第一部分    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关系
      就由浅入深地打几个比方来解释吧:

1、丈量土地需要尺子吧?如果尺子的刻度不精确,那么丈量出来的土地面积不会准确吧?丈量土地面积之前需要先做好量尺吧?如果工厂制造精密机械呢,那么肯定更得要求提前做好高度准确的尺子。
2、上学时,做一道需要套一个公式的数学题,如果公式用正确了,但结果不正确,这时,会判给您一半的分数,否则结果与公式全错,那么,就会给您判零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方法正确与否啊。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但因疏忽大意,而其结果错了;但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再细心也得不出正确的结果来吧?
      通过上述二条理由,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再说中医用什么诊治疾病?就是需要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那么,这里所说的中医理论,就象前面所说的丈量土地、制造精密机械的尺子以及计算数学题的公式同等重要。可以想象,只有正确的中医理论,才能有效指导中医们去诊治疾病,否则,错误的理论不是添乱吗?
——这就是中医能否精确地诊治疾病,其关键是要有正确理论的原因所在。

                                                          第二部分  有关五行学说简要内容
      现在再谈五行: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可以这样认为,对五行的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在人类的进化史上,仅仅满足于这样的水平是远远不够 的。
     下面再谈一下五行的生克关系
      木 生火生 土生 金生 水生木
      木 克土克水克火 克 金 克木
      先生见过如此机械循环生克联系的事物吗?肯定没有。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将五行生克关系运用到中医理论中: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人体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形体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情志     怒   喜   思    悲        恐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变动     握   忧     哕    咳      栗
      自然界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上述五行与脏腑器官的配属,除肝与目与怒在临床上可以认证外,其它项基本都不符合临床实际。

                                            第三部分  五行学说与脏脏表里经络等配属的错误
      下面选几个重要的例子说明之。

一、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1、木与肝
      从肝脏对消化系统静脉输送来的营养原料进行分解、合成、解毒,以及对消化、泌尿、循环、神经诸系统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她不是仅仅能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过 “寒” 、过“降”,或 过“热” 、过“升”,均不利于肝脏内一系列生化、物理反应的完成,其功能必然受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影响。
2、 火与心
      从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来看,她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温热、上升”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升”“降” 、“寒”“热”,心脏正常搏动的活动就无法实现。而无限制的“热”、“升”,就会心动过速,甚至“飞车”;过度的“寒”、 “降” ,肯定会心动过缓,甚至会“停摆”。因此,正常的心脏功能,是“升” “降” “寒”“热” “出”“入”等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综合结果。
3 、土与脾
      脾主运化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生化、承载、受纳”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脾脏的运化功能就无法实现。因为没有适宜的“寒”“热”,胃肠中的内容物就无法正常“腐熟”; 没有适宜的“升”“降”,经过消化所生成的营养物质,就不能被正常吸收;同时没有适宜的“出”“入”,胃肠的内容物,就不会正常向下推进。     
4 、金与肺
      肺主呼吸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清洁、肃降、收敛”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肺脏的呼吸运动就无法完成。因为没有适宜的“寒”“热”,肺脏就不能适宜地舒张、收缩 ;没有适宜的“升”“降”、“出”“入”,肺内的气体交换,就无法达到正常范围。   
       因此,肺脏血气交换的复杂活动, 同样是“寒”“热” 、“升”“降”、“出”“入”等因素密切配合、相互制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5 、水与肾
      肾的水液代谢功能,同样不是仅仅能用“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相互作用的结果。过 “寒” 、过“降”则小便多,或为尿崩症,或为少阴寒化证;过“热” 、过“升”则小便少,或小便浓缩成泌尿系结石,或持续性的小便量少,最终成为尿毒证。

二、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腑表里说的错误   
1、肝与胆
        在生理方面,胆囊仅仅是盛肝内分泌出来的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在病理方面,胆囊炎症可以上行引起肝内胆管的炎症,而肝内胆汁分泌不正常时,或肝脏其它功能异常时,均可引起胆囊的舒缩障碍。因此,二者没有必要弄成表里关系。
2、心与小肠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心移热于小肠的实质,即是情志生火后,并在饮水比较少的情况下,抗病能力低下,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心脏本是动脉血运行的原动力,而小肠是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并将其获得的营养予以吸收。二者无论从生理方面,还是从病理方面,都是本风马牛不相及。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是不能成立的。
3、脾与胃
       “脾脏”,从《内经》“脾与胃以膜相连”,以及现代研究之“胰腺”有重要的消化功能来看,传统中医理论中所称的“脾”,理应是“胰腺”。胃的功能,主要是受承水谷,并将之搅拌成糜状及具初步消化的作用等。二者,一个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一个是容纳饮食物的容器。胰腺在病理状态下,可以引起胃的病变,但胃的病变较少能直接波及胰腺。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似乎有些牵强。
4、肺与大肠
       传统中医理论中,泄大肠糟粕、积气及积液以降肺气的实质,就是通过通导大便及肠内积气、积液,使腹腔内的压力减小后,胸膈相对下移,胸腔内的容积也就相应增大,从而改善了肺的通气。肺是主司血气交换的器官,大肠进一步吸收肠内容物的水分,并将肠内糟粕排出体外。二者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其表里关系也不能赋予。
5、肾与膀胱
       肾主泌尿,膀胱贮尿。膀胱有炎症时,可上行感染至肾;肾有病变时,其病理产物亦可对膀胱产生负面影响。二者的生理、病理既明,也就无须用模糊的表里关系进行诊断治疗了,从而其表里关系亦自行废止。
       综上所述,脏与腑的生理、病理均已明了,无论是解释生理现象,还是针对病变的诊疗,都无须表里关系的参与。因此,脏腑表里关系在当代中医的意识中,大都名存实亡。

三、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        
   
1、十二经是由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再加变通而套生出来的。
    因五脏配五腑之和等于10,无法与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总数的12相对应,故将“孤之腑”“ 三焦”拉上凑数。     但还欠少了一个脏,即又牵强地将 “心之包膜”算做一个脏来填空缺。
2、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证实:
        a、脾脏具体所指至今都不明了,其经络起止,就无从谈起。
        b、如果说心包络能算一经的话,那么,肾包络呢?肝包络呢?而胸腔则更不应该遗漏。
        c、胆囊不过是替肝脏贮存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其自然不能与心、肺、肝等脏器“同起同坐”。
        d、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经”来,的确是牵强。
        e、大脑如此重要器官,竟然没进入“五行学说”所规定的“经”的范围。
        f、胆囊、膀胱、一个肾等脏器切除后能生存,就说明十二经循环圈是不符合实际的。
        g、伤残后,少一条胳膊、少一条腿的人,也能生存,也同样证明十二经循环圈不存在。
  
       综上所述,经络是存在的,是目前已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针刺的作用,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刺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不是虚无飘渺的。但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并经过人为编制而成的“十二经及其循行路线”,事实证明是不存在的。

                                                          第四部分  中医人、教师与中医学发展的关系
       毫无疑问,中医学的发展,首先在于有好的教材,然后,那就是师资问题。
       曾在网上看到某些中医教师,不允许中医学生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声称中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学的,就是这样诊治疾病的,尽管有些理论看上去让人不信服,或者认为不科学,但她确实能治病。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要能治病,就是好理论。更让人笑掉大牙的是,有些中医公开宣扬,中医脏器不是解剖所见的脏器。难道中医所说的脏器是神授的不成?问题是,任何形式治病救人的医学科学,最终都必须忠实于实体解剖所见。以前错了的,何时弄明白了,何时就必须及时地不折不扣地纠正过来,而且丝毫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科学就是如此任性,否则,就不能成其为科学。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自从西医学进入中国之后,只经过了一两百年的时间,中医学就公认地成为断崖式的溃败之势,而且这种溃败之势不是已经停止,而是还在依然继续恶化。
       那么,中医学之衰败的根源在何处呢?无可辩驳地是,编写中医教材与中医教学的人士均难辞其咎——教材内容错误甚多与很多中医教师教学水平太差。
       任何科学,只有在不断地质疑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越来越进步,越来越辉煌。
       因此,现在我们能够出现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的中医人与中医教师,我们本应该感到高兴并予以鼓励之,而不是打击之,而有些中医同仁却恰恰相反。

       其实,我们对中医理论进行质疑的人们,不奢求先生们对我们予以表扬鼓励,恰恰是只要不给予讽刺谩骂,我们心里就足够满意的了。
       悲乎哉,中医学!悲乎哉,中医人!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6 18:01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28 04:53 编辑

现将从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的根据全部列下,以供师长同仁在争鸣时查阅。

                                                        一、四季配属五行的错误
     在一年四季中,春天阳气渐盛,阴气渐衰,夏天阳气极盛,阴气极衰;然则物极必反,阳气盛极就会渐渐衰退、阴气衰极也会渐渐旺盛,这就成为秋季;进一步发展,阳气衰极、阴气盛极,即到了冬季。这就是说,四季的寒温变化,只是阴阳相互消长转化的过程,而与五行学说无关。

                    二、四季脉搏配属脏腑的错误
     事实上,春季阳气上升,万物俱荣,人体也同样具有勃勃生机,因而出现柔中略带刚劲的“弦脉”,并非与肝脏的功能相关;夏季阳气盛极、天气炎热,人体为了有利于散热,外周血管扩张,因而出现浮而大的“洪脉”,心脏的功能亦非如此;秋季阳气渐衰,阴气渐长,天气逐渐转凉,人体为了减少散热,外周血管渐渐收缩,因而出现浮而弱的“毛”脉,如此并不能与肺脏的功能相提并论;冬季阳气极衰,阴气极盛,天气寒冷,人体为了有利于保温,外周血管极度收缩,因而出现下潜的“沉”脉,这同样与肾脏的功能不能相比拟。这说明四季脉搏的不同变化,只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相互消长过程中的不同反应,而与五行学说没有必然联系。

                      三、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的错误
     A、先看地球北半球:东(木) 西(金) 南赤道(火) 北北极(水) 中(土)
     B、再看地球南半球:东(木) 西(金) 南南极(水) 北赤道(火) 中(土)
因为地球南半球与北半球的五行定位无法统一,所以,中医传统上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是错误的。


                                                        四、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的错误:   
  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由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衍生出来的。
  A、 先看地球北半球寸口脉脏腑分配:
左手寸: 南方火(心);右手寸:西方金(肺)
左手关:东方木(肝);右手关:中央土(脾)
左手尺: 北方水(肾),右手尺:北方水(肾)
    B、 再看地球南半球寸口脉脏腑分配:
左手寸:南方水(肾);右手寸:西方金(肺)
左手关:东方木(肝);右手关:中央土(脾)
左手尺:北方火(心);右手尺:北方火(心)
(亦可有其它脏腑分配法)
  由此可知,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可以利用五行“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理论, 在寸口部位分配脏腑,但赤道以南半球的人们则不适用。既然如此,试想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到南半球时,又如何评脉呢?反之,赤道以南半球的人们到赤道以北来生活时,又如何将五行分配在寸口上呢?
  毫无疑问,在现实中,地球南、北半球人们的脉搏,除了受寒、温、燥、湿等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产生不同变化外,基本上是一致的。 

                     五、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1、木与肝
     从肝脏对消化系统静脉输送来的营养原料进行分解、合成、解毒,以及对消化、循环、神经诸系统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她不是仅仅能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过 “寒” 、过“降”,或 过“热” 、过“升”,均不利于肝脏内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完成,其功能必然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2、火与心
     从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来看,也不是仅仅能用“温热、上升”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升”、“降” 、“寒”“热”,心脏正常搏动的活动就无法实现。而无限制的“热”、“升”,就会心动过速;过度的“寒”、“降” ,肯定会心动过缓。因此,正常的心脏功能,是“升” “降” “寒”“热”“出”“入”等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综合结果。
3、土与脾   
     脾主运化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生化、承载、受纳”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脾脏的正常运化功能就无法实现。因为没有适宜的“寒”“热”,胃肠中的内容物就无法正常“腐熟”; 没有适宜的“升”“降”,经过消化所生成的营养物质,就不能被正常吸收;同时没有适宜的“出”“入”,胃肠的内容物,就不会正常向下推进。     
4、金与肺
     肺主呼吸的功能,同样也不是仅仅能用“清洁、肃降、收敛”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如:没有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肺脏的呼吸运动就无法完成。因为没有适宜的“寒”“热”,肺脏就不能适宜地舒张、收缩 ;没有适宜的“升”“降”、“出”“入”,肺内的气体交换,就无法达到正常范围。   
     因此,肺脏血气交换的复杂活动, 同样是“寒”“热” 、“升”“降”、“出”“入”等因素密切配合、相互制约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5、水与肾
     肾的水液代谢功能,同样不是仅仅能用“寒凉、滋润、向下运行” 的功能可以完全解释的。而是适宜的“寒”“热” 、“升”“降”、“出”“入”相互作用的结果。过 “寒” 、过“降”则小便多,或为少阴寒化证,或为尿崩症;过“热” 、过“升”则小便少,或小便浓缩析出成泌尿系结石,或持续性的小便量少,最终肾损害而成为尿毒证。



                                                        六、五味配属五行的错误         
1、木与酸
    植物或其果实,不只是酸,而是酸、甘、苦、辛味均有,但咸味的比较少。
    “木”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但酸味应该是比较少有这样的作用,似乎是“辛味”在这方面的功能要比较多一点。
2、火与苦
    “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但黄连、栀子等,不但不能温、升,反而有寒、降的功效。倒是“辛味”有这样的作用,如辣椒、姜等。
3、土与甘
   “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性质。但与甘味的性质相去甚远,此比类几乎无意义。
4、金与辛
     矿物质,不独辛味。有咸味,如芒硝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钠;还有无味的,如石膏是含水硫酸钙。
    “金”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性质。事实上,“辛味”的作用恰恰与其相反,而是具有温热、升发、向上、宣通等功效。
5、水与咸
     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湖水有咸有淡。
     “水”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性质。“咸”有向下运行的特点,但不能滋润,它只能让邻近的含水植物等脱水。同时,也没有“寒凉”的作用,因为水具有导凉的性质,同时也具有导热的功能。如遇温度低,水就“凉”,而遇温度高水就“热”。

                     七、 五味配属五脏的错误        
1、酸与肝
    单纯的酸性物质并不能补肝,而只能起到松弛肝胆管壁、肝细胞壁等等作用,以保障或改善肝脏的内部环境,以利于肝脏功能的正常发挥。而对其他脏器,亦莫不如此。
2、苦与心
    单纯的苦性物质,亦不能补心。芩、连等苦味药,对心功能却能起到抑制作用。干姜等辛热药炮制后出现苦味,能助热,从而有兴奋心脏的作用。
3、甘与脾
    甘性物质,不仅能补“脾”,而对人体全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所不补。
4、辛与肺
     辛辣性的物质,大部分伤肺,使肺的气管、支气管痉挛而出现咳嗽。除非肺部有凉时,用其温之。正常情况下,肺喜欢酸,或辛酸配伍,或适宜的辛甘酸咸等味的配合,可使肺组织松紧柔韧有度,以利于血气交换。
5、咸与肾     
咸性物质,可以增加体液的渗透压,不利于肾对体液的滤过作用,水肿病人尤其灵敏。相对而言,淡味、酸味对肾脏益处大点。



                                                        八、 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腑表里说的错误
1、肝与胆
在生理方面,胆囊仅仅是盛肝内分泌出来的胆汁的一个囊。在病理方面,胆囊炎症可以上行引起肝内胆管的炎症,而肝内胆汁分泌不正常时,或肝脏其它功能异常时,均可引起胆囊的舒缩障碍。因此,二者没有必要弄成表里关系。
2、心与小肠
所谓心移热于小肠的实质,即是情志生火后,并在饮水比较少的情况下,抗病能力低下,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心脏主司泵血,而小肠主司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并对其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因此,二者的表里关系不成立。
3、脾与胃
     “脾脏”,从《内经》“脾与胃以膜相连”,以及现代研究之“胰腺”有重要的消化功能来看, “脾”,理应是“胰腺”。胃的功能,主要是受承水谷,并将之搅拌成糜状及具初步消化的作用等。因此,二者无关乎表里。
4、肺与大肠
    泄大肠糟粕、积气及积液以降肺气的实质,就是通过通导大便及肠内积气、积液,使腹腔内的压力减小后,胸膈相对下移度增加,胸腔内的容积也就相应增大,从而改善了肺的通气。肺是主司血气交换,大肠主要吸收肠内容物的水分,并排糟粕。二者不存在表里关系。
5、肾与膀胱
     肾主泌尿,膀胱贮尿。膀胱有炎症时,可上行感染至肾;肾有病变时,其病理产物亦可对膀胱产生负面影响。二者的生理、病理既明,也就无须用模糊的表里关系进行诊断治疗了。

                                九、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            
    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
     1、如果说心包络能算一经的话,那么,肾包络、肝包络呢?而包裹心肺的胸腔则更不应该遗漏。
     2、胆囊不过是替肝脏贮存胆汁的一个囊,自然不能与心、肺、肝等脏器“等同视之”。   
     3、“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经”来。      
     4、胆囊、膀胱、一个肾等脏器切除后能生存,就说明十二经循环圈是不符合实际的。

                              十、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子午流注说的错误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五行配属脏腑是错误的”、“由五行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循行路线是错误的”,那么,五行配属井荥俞原经合自然也是错误的,所以这种在错误的基础上,构建的公式,自然是不能成立的。   




                                                       十一、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五运六气学说的错误
理由于下:
1、本来一年只有四季,但为了照顾五行,就强划成五季。
2、“一候五日,一气三候,一时六气,一岁四时。”认为世界是五种物质之特性的运动生成的,故弄出五行学说,然后就弄出个“一候五日”来。
3、五行的分配十天干是: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而推测五运则与此大不相同,须把十干的阴阳干重新调整一番,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戌癸。”之所以化运的十干要不同于五行十干的阴阳配合,是因五行十干的配合,是以五方、五季等关系而确定的。尽管两种配属方法所产生的结果是五行的相生不变,但这同样说明了五行的配属不准确,可以任意相配、相互矛盾。
4、“六质者,即经曰木、火、土、金、水、火”,五行为了配六气,将火分成君火与相火两种,为什么没有“臣火 ”、没有“民火”呢?。另外木、土、金、水为何不弄上两个呢?
5、“六气者,即经曰风、暑、湿、燥、寒、火”,天气千变万化,而简单化成六种,将“六”视为真理而套来套去,而现实中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6、“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病较多”,这些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十二、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预测生死的错误   
  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有各自的不同规律,而绝非象五行配属五脏那样,套生演绎出来一系列的机械化的公式化的现象。
    同时因为五行配属脏腑是错误的,所以,由五行配属脏腑理论演绎出来的预测生死的方法是错误的。




                                                       十三、由五行演绎出来的灵龟八法及飞滕八法的错误
理由如下:
1、八卦配属方位的错误。地球北半球之八卦图,南方是赤道,属火;北方属北极,属水。但是,地球南半球之八卦图,南方就是南极,当属水,北方就是赤道,当属火。因此,地球南、北半球“坎” “离”配属恰恰相反。
2、在前几个讨论中,已经证实:
        (1)、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的错误
        (2)、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4)    、五行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
        (4)、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子午流注说的错误

                                 十四、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肝升肺降说与肝主左肺主右说的错误
由于:
(1)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的错误;
(2)一年四季、一日四时配属五行的错误;
(3)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因此,“肝主左”、“肺主右”,“肝升”、“肺降”理论,都是错误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26 21:11
阴阳五行是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的第一难关,在此谨向所有参与攻关的网友们致敬!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6 21:38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6-8 21:00 编辑

                       运用五行、八卦等预测都只是比较高级一点儿的游戏

       用五行、八卦等预测,都只是游戏。学习“易”,是学习其哲理,而不是其预测术。
  
  对某一事物不明了,认为很复杂,只能怨我们没有掌握其内在的规律。
  预测学是一门科学,只是要实际考察,以便测定它们的内在运行规律而已,而决不是用什么代表五种相关联事物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或者什么“八挂”,来僵化地教条式地、周而复始地套用公式占卜。——那只是纸上谈兵,误己误人。
  《孙子兵法》:
  “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 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 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求神问鬼,也不可用相似的现象作类比推测,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去验证,一定要取之于人,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的口中去获取。) ”



附:          中 医 学 应 该 脱 离 五 行 学 说 的 根 据
                        十三、由五行演绎出来的灵龟八法及飞滕八法的错误


请先看一下南、北两半之八卦方位等配属:

A、地球北半球之八卦配属图
―———————————―离―――――――――――――――
―――――――――――――火―――――――――――――――
――――――――――――(南方)―――――――――――――
―――――――――――――――――――――――――――――
―――――巽――风(东南)――-(西南)地――坤―――――
―――――――――――――――――――――――――――――
震――雷(东方)―――――――――――――(西方)泽――兑――
―――――――――――――――――――――――――――――
―――――――――――――――――――――――――――――
―――――艮――山(东北)―――(西北)天――乾―――――
―――――――――――—(北方)―――――――――――――
―――――――――――――水―――――――――――――――
―――――――――――――坎―――――――――――――――



B、地球南半球之八卦配属图
―――――――――――――离―――――――――――――――
―――――――――――――水―――――――――――――――
――――――――――――(南方)―――――――――――――
―――――――――――――――――――――――――――――
―――――巽――风(东南)――-(西南)地――坤―――――
―――――――――――――――――――――――――――――
震――雷(东方)―――――――――――――(西方)泽――兑――
―――――――――――――――――――――――――――――
―――――――――――――――――――――――――――――
―――――艮――山(东北)―――(西北)天――乾―――――
―――――――――――—(北方)―――――――――――――
―――――――――――――火―――――――――――――――
―――――――――――――坎―――――――――――――――

说明:
    地球北半球之八卦配属,南方是赤道,属火;北方属北极,属水。但是,地球南半球之八卦,南方就是南极,当属水,北方就是赤道,当属火。因为在南、北半球之八卦中,两者“坎”、“离”的属性恰恰相反,所以八卦所表示的方位是无法正确配属的。

我的论据:


一、八卦配属方位的错误   地球北半球之八卦,南方是赤道,属火;北方属北极,属水。但是,地球南半球之八卦,南方就是南极,当属水,北方就是赤道,当属火。因此,地球南、北半球“坎”配属恰恰相反,换句话说,八卦在地球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定位不一致,这就说明八卦配属方位是不准确的,是不能当做公式来套用的,用八卦只能代表“阴阳特性”及其它事物的属性,而不能表示地理方位。

二、在前几个辩论中,已经通过辩论证实:
       1、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267&extra=
       2、五脏配属五行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602&extra=
       3、五行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及其循环路线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843&extra=
       4、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子午流注说的错误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896&extra=


    综上所述,在“四肢部位的十二经上有八个经穴相通为八脉”,是 子虚乌有的。而无论是“灵龟八法”、还是“飞滕八法”,都是建立在正误参半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按照原有理论进行针剌,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从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后,再吸收西医知识与必要的当代科技,就是中医的现代化。——就这么简单。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26 21:4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26 21:38
从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后,再吸收西医知识与必要的当代科技,就是中医的现代化。——就这么简单。

这么简单的中医现代化是否已经实现?举个例子吧!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6 22:02
gl0101 发表于 2015-1-26 17:46
这么简单的中医现代化是否已经实现?举个例子吧!

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就是中医诊治水平与现代科技水平相一致。既然生理病理是实体解剖所见了,不用五行学说再去牵强附会地套来套去的了,现代的科技又引进了,西医的对危急重证及中医不善长病种的诊疗技术被我所用了,那么,这样的中医水平,可以说是西医能治的,中医能治,西医不能治的,中医仍然能治,我认为这就是当代的中医现代化。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1-26 22:53
统中医理论中所称的“脾”,理应是“胰腺”。胃的功能,主要是受承水谷,并将之搅拌成糜状及具初步消化的作用等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1-26 22:55
经过人为编制而成的“十二经及其循行路线”,事实证明是不存在的。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1-26 22:56
  综上所述,脏与腑的生理、病理均已明了,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1-26 22:57
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
作者: hgfjkl    时间: 2015-1-26 22:58
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26 23:34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26 22:02
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就是中医诊治水平与现代科技水平相一致。既然生理病理是实体解剖所见了,不用五行学说 ...

嗯,理解,我们的“中医现代化”是不一样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6 23:55
gl0101 发表于 2015-1-26 19:34
嗯,理解,我们的“中医现代化”是不一样的。

说一下,您理解的是什么样子呢?
作者: 王锡民    时间: 2015-1-27 06:58
于先生好!你的文章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对于五行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要说废除,还不到时候。因为很多人对于中医理论并没有融会贯通,丢掉五行的解释,在辨证时就不知所措。
我对于五行的解读已于十多年前完成,是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进行的。仍处于等待机会出版状态。我与你的观点有不同之处,所以,我就不参与了。今转来一篇文章,供你和大家参考。


                        五星生克论是中医自亡的罪魁祸首
                                                        ——刘志杰
    大家都知道,一提到中医,就会马上联想到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内容。
    尤其是五行学说,其中的相生相克论,搞的中医人魂牵梦绕,乐此不疲,最终还是难以彻解,迷惑终生。其实,真正的五行理论,并没有循环相生相克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一种十足的悖论,这种悖论,我们只能称之为“五星生克论”,与真正的五行理论,背道而驰,惑乱了中医2000多年,使真正的中医理论湮没沉沦至今,濒临毁灭的边缘,而中医学人,成了自掘坟墓者而无能醒悟。
   
五行理论,经考证,最早见于《尚书•洪范》所记载。书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那么,五行之间,是如何排列的,彼此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经过考证,在《汉书•律历志》里面,找到了答案。
《汉书•律历志》曰:
“以阴阳言之,大阴者,北方。北,伏也,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水润下。
大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于时为夏••••••火炎上。
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金从革。
少阳者,东方。东,动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木曲直。
中央者,阴阳之内,四方之中,经纬通达,乃能端直,于时为四季。土稼啬蕃息。
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
    我们用图来表示一下:
昨天 10:28 上传
下载附件 (37.05 KB)


昨天 10:31 上传
下载附件 (40.12 KB)



              
    左侧的,是示意图,右侧的,就是古传的那个河图。
    大家要注意,五行中的那个“土”,永远是居中的,其它四行,又叫“四象”,所谓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它们是两对阴阳,其中,南方太阳火和北方太阴水,是一对阴阳,代表阴阳极致,而东方少阳木和西方少阴金,也是一对阴阳,代表阴阳升降的中间状态,它们四者,永远都围绕着中土太极去做升降出入的运转,所谓“土为枢轴,运养四旁而稼啬蕃息”。
    所谓的四方,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我们用阴阳来抽象出来,就是指的阴阳四象。四象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是阴阳升降出入的四种状态。我们知道,一阴一阳的互利互动,是阴阳学说中一切理论的根本法则。二阴二阳这个四象,则是对阴阳分化演变法则的进一步阐明。     阴阳的初始状态,叫少阴、少阳,阴阳的鼎盛状态,叫太阴、太阳。这四者,都是从太极中气里生化出来的,加上太极中气在中间生化调和,就成了五行之道。太极一动,化出一对阴阳,合起来,叫“三才”。太极再动,又化出一对阴阳,就成了二阴二阳的四象来,合起来,叫“五行”。论偶,则是两仪阴阳和四象阴阳,论奇,则是三才之道和五行之道。
太极也好,三才、四象、五行、六纲、八卦等也罢,讲的都是阴阳的生化演变,是一种阴阳分类法则和变化规律而已。因此,五行是阴阳学说诸多理论中的一个理论,称它为“五行学说”不太恰当,该称为“五行论”才正确。
    五行,是由中央太极这个祖气加上生化出来的四象阴阳构成的。为了称呼的简便,并且能与六纲的三阴三阳相区分,古人便给五行另外赋予了五种名称,就是“金、木、水、火、土”,作为四象阴阳和中气的代名词。其中,水代表太阴,火代表太阳,金代表少阴,木代表少阳,土代表中央太极中气。在方位上,火代表南方,水代表北方、金代表西方,木代表东方,土代表中央。在季节上,火代表夏季,水代表冬季,木代表春季,金代表秋季,土分管四季,调和四季的气候。这就是自然界事物抽象的概括分类法,象一个数学的代数式一样。
    五行是抽象概念,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是自然界的中的五种有形的物体。金就是金属,木就是木材••••••,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古人也指出过,五行是气不是形。气,就是抽象概念,形,是可见的事物。
真五行论,讲的是二阴二阳彼此之间的盛衰和生化关系。所谓金旺则木衰,木旺则金衰,火旺则水衰,水旺则火衰,土居中,随阴阳旺衰而呈现燥湿状态。
    而五星生克论,即“五星生克论”,讲的则是机械化的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间的循环相生和相克,并被错误的运用了上千年,并且始终在学界争论不休。
    真五行论讲四象阴阳之间彼此盛衰生化关系。古时,把阴的功用称为“刑”,把阳的功用称为“德”。 刑德,有“赏罚”的意思。阳气,有生化长养万物的本性,而阴气,则有肃杀收敛的本性。二者之间,维持着动态的平衡,并不断地进行着循环转化。就像一年四季,春夏为阳,生长万物,秋冬为阴,收杀万物。并且年年如此的循环运转着。一年四季,阳气要是太过的话,必然会有阴气来进行制约收敛。大家知道,久旱之后必有暴雨,大寒之后,必有大热出现。这是阴阳相互制约的一个规律。同样,阴气太过,也要受到阳气的制约调和。刑德,也可以理解为“生杀”,阴阳对万物,有着自然的生杀“大权”。
    阴阳始终是要维持平衡,体现出太极中气的平和本质来。也就是老子所言的“沖气以为和”。 万物都是如此,都要“守中”,才是天地自然的正道。沖,《说文•水部》:“沖,涌繇也。”上涌、旁摇的意思。
    什么意思呢?就是要中和一下。比如说,你吃汤药,药液有沉淀,不均匀了,你是不是要把瓶中的药液,不断地摇动一下?这就叫“沖和”。
    阴阳要“沖和”才能平衡,这就叫“沖气以为和”。 现在念白了,就叫中气了。守中之道,体现在人事上,也是一样,修养上,叫“中庸之道”。 在阴阳法则的数理模型上,也注重“中数”,那就是“五”。 因此,五行理论,是最重要的守中理论。
    真五行论,讲的是二阴二阳的盛衰生化关系,太极中土守中而不动,随着二阴二阳的盛衰而变化。关键的一处,就是太极中土,守中不动,作为四象阴阳的中枢而存在。      而五星生克论,错就错在太极中土不去守中了,而是参与到二阴二阳这四象队伍当中,变成了怪异而机械的彼此相生相克了。五星生克论讲,“木-火-土-金-水”按这样的顺序相生,按“木-土-水-火-金”的顺序相克。      这样的话,太极中土,就失去了守中之道,没有了中枢运转,不符合阴阳学说的根本法则。      
    大家知道,土是太极中土,始终坐镇中央,化生阴阳。      真五行,是十字架的结构。五星生克,是五角星结构(见下图)。
昨天 10:31 上传
下载附件 (109.54 KB)



  
    它把太极中土作为四象阴阳的一个份子,强行加入四象队伍当中。太极中土能生四象和万物,而在五星生克当中,则只能去生“金”了。木为什么克太极中土,中土为什么克水,这个,它更是说不清了,它根本就找不出任何依据来说服。      
    五星生克论,完全违背了阴阳学说的根本法则,凡是不符合自然科学定义的,就都是“伪科学”!五星生克论,是十足的伪科学论。  五星生克论,就是“随意的和自相矛盾的实验”。
    真五行论的模型,是“十字架”,拿一年四季来说,能够顺利的代入其公式。五星生克论的模型,是“五角星”,一年四季,如何代入其公式?
    还有方位,东南西北四方,可以代入“十字架”公式,却代入不了“五角星”公式。
    要是可以代入的话,那么请问,一年难道有五个明确的季节,会有十五个月?方位上,也就会有五个基本方位,请问这五个方位怎么定?
    另外,我们可以把“真五行图”看成是一个车轮,车轴居中,代表“中土”,你如果把车轴放到车轮上,动起来会是个什么样子?
从这几个简单的生活常识,就验证了一句话:“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
    五星生克论,是“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是因为其理论在实践观察中有错误,因此,它认为是正确的规律反而是错误的。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医被后来所用的“五星生克论”,搞的理论模糊,肆意捏造和嫁接,其实践便成了“撞大运”式的结果。
五星生克论,起源很早,这个谬论,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始作俑者,便是“大阴阳家”邹衍。      
  《尚书•洪范》的“水火木金土”没有相生相胜的排列,五行相生一说,经查资料,始见于《管子》的《四时》、《五行》篇的五行相生排列。      
    而系统的论述五行相胜说,可谓是邹衍的发明。   
    将五行相生说与相胜说达到矛盾统一,这就是邹衍在五行说发展史上的贡献。它使其同时代以至秦汉时代的阴阳家与儒家,甚至道教都受到深刻的影响,一直毒害至今。   
     邹衍的五行相胜说,是有特殊的政治背景的。     
    齐湣王后期,谋臣纷纷离开齐国,邹衍也在此时离齐仕燕昭王。燕昭王欲报齐仇,采纳苏秦提出“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的战略计划。于是邹衍一改在齐国所用的五行相生说,而以五行相胜说为“燕为北帝”制造舆论,其目的是要论证燕为水德。因为燕位处北方,水德将要代火德为帝。     
     邹衍说:“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这是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社会发展的规律。      
    他所谓五德,是指土、木、金、水、火五种德,按照五行相胜与朝代的盛衰更替相符合,即每一个朝代都有五德中的一种与之相配合,由这种德支配着这个朝代的命运。这种谬论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五行相胜说顺序,一代一代循环往复。《吕氏春秋•应同》说:“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这段有名的材料,正是如此论说历史的。      邹衍认为,黄帝“以土德王”,木胜土,故代之而兴的是“以木德王”的夏;金胜木,故代之而兴的是“以金德王”的殷;火胜金,故代之而兴的是“以火德王”的周。邹衍还说:“代火者必将水”。代周而兴的必然是“以水德王”的朝代。燕在北方,当属水德,立为“北帝”将代周而统一天下。邹衍还说:“水气至而不知数者,将徙于土。”意思是燕昭王若是犹豫不决,就会失去难得的机会,代周而兴的将是属于土德的君王。
    邹衍时而用五行相生说,时而用五行相胜说,因此《后汉书•杨雄传》说:“邹衍以颉亢而取世资。”意即上下不定,变化莫测(注:后世的中医五行理论,何尝不是如此),以此取得当时国君以为师的资格。
    这个人为了政治图谋,创立了五星生克论。他把历史变化的原因强行说成是“五行循环相胜”,简直就是一种胡诌!      
    同时期的《墨子》就说:“五行毋常胜”,意思是,五行相克论,并没有什么邹衍所说的那种规律。     
    汉代的董仲舒和王充,对五行的认识,很深刻,尤其王充,对五星生克的谬论,给予了有力的批驳。
    董仲舒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天地是轮廓,五行为间架。从空间来说,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从时间来说,五行中之四行,各主一年四时中一时之气。木主春气,火主夏气,金主秋气,水主冬气,土则统主四时。“土”是五行之主,五行莫贵于土,董仲舒认为“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土兼之也。金、木、水、火,虽各职,不因土,方不立……土则五行之主也,五行之主,土气也。”
    王充认为,阴阳五行,“同气相成,殊气相革”。同气,指的是同属性,殊气,指的是对立属性。就是说,同为阳气,彼此相生相成,如果阴阳不同之气相遇,就会产生对立和变革。      
    对于事物的生长发育,王充则指出,物种的自相繁殖,一般表现为“因气而生,种类相产”(《物势》)。而物种之间的关系,由于会引起复杂的变异,则呈现“同气相成,殊气相革”的普遍规律。对此他说“凡物能相割截者,必异性也;能相奉成者,必同气也。是故离下兑上曰革。革,更也。火金殊气,故能相革。如俱火而皆金,安能相截?”(《谴告》)。
    这就是说,相互生助的事物,必属同一性质;相互克制的事物,必然性质相异。     
    从“殊气相革”出发,王充驳斥谶纬神学所谓的“五行之气,更相贼害”的神秘图式。王充认为“万物相克贼”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体现在生物界就是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生存竞争,没有神秘的成份。因此不要把“天道”与“人道”混为一谈。“天道自然无为”,而“人道有为”。     
    这两个大哲学家,都基本否定了五星生克的相生相克论,并且,都是以阴阳法则,来论述五行的盛衰承制关系。王充对邹衍最具代表性的评价就是“此言诡异,闻者惊骇”。      
    讲到这里,大家就该明白了,五星生克论,是产生于邹衍的政治资本图谋。这个害人的伪科学谬论,一直毒害到今天,越演越烈!并且也毒害了易学界千余年,如果继续任凭其祸乱下去,中医的命运,将走向何处?因此说,这个五星生克悖论,是中医人自掘坟墓的罪魁祸首!
中医人,觉醒吧!


西河大鼓        2012-01-07 00:34
很有道理和见地!五行只是中医附会上面去的。当然,有的地方套用一下是可以的,但本质是蒙上的。为难的是,中医理论大多和五行捆绑一起了。我们现在要逐渐地把他们剥离出来,这不是一两个人,一年两年的时间。但是,总是要摒弃这个五行的。


顾志君        2012-01-07 07:30
五行的理论是中医借用的理论模型之一,可以说是假说、借用,其实六经学说又何尝不然!临床上是否套用或者为了说明疗效反推我看未必尽然,历代老中医都有大量的例证可以说明五行生克在生理病理方面的作用(当然也会有滥用),可见所谓分歧只在个人思维和操作入手和掌握方式上的不同尔!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没有一种中医的理论假说是完美的,否则可以尽愈天下诸疾而不用再研究深入了。


黄煌        2012-01-07 08:02
振聋发聩之论!


梁浩        2012-01-07 09:02
未必竟然


槐杏        2012-01-07 09:10
你或许可以从理论上证明它纯粹是扯蛋,别人或许在实践中证明它有用,可以部分的指导临床。这也是矛盾。


梁浩        2012-01-07 09:24
中国古代文献的特点重视结果超过产生过程。
所以单纯以外部文献资料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这不过是一些结果的堆积,就像我们说四大发明一样,我们只知道祖先发明了这些,但是至于如何发明这些却无从求证。
如何求证这些结果是如何发生呢?
阴阳认知。


丁卫        2012-01-07 09:37
中医人多自负,好像老子比谁都高明,殊不知仲景先师都不敢如此讲,他讲博釆众方,其实就是釆众法。五行理念在他书中多有提及,具体看条文去!若看不到,证明你仲景书白读了。
总有一些中医人取得一点成绩,就飘飘然了,认为五行全不对,该弃。
该弃五行,证明你学识有限,五行用活了也是上手。
六经,八纲,五行,卫气营血等,包括方证人及脉与体质论,其实都是论理工具。应各随所喜,随其学习之,更妥。
兰兄的体质论不错,黄师的方证人也行,徐师的平脉断病处方也牛,他们都在一定的领域有所建树,志杰老师的书,余也看了,觉得五证总结的好,历史上无人能及。
但你有所建树了,也不该发如此言论误导中医人及学习中医的各类人群
后生建议:谦为上,能容乃大


niyunjiu        2012-01-07 09:39
十字五行俗称中通五行,一般的五行俗称相生五行。看了黄元御的书的人都知道中通五行才是正确的。


r109        2012-01-07 11:24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有很多东西已经被证明不适应时代了,该抛弃了。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包括水利、交通等等等等。它们还存在着,但早已改头换面,与古人的方式完全不同了。
中医为什么就不可以发展,就不可以抛弃那些玄虚的东西呢?
比如制陶,是小资的休闲,谁还用来装饭、灌酒、打酱油?龙泉剑摆在家里也很好,可谁还把它挂在身上防身?
医学说到底是治病的技术,也应该与时俱进的。


正气液        2012-01-07 11:35
中医理论的确要好好瘦身了,太臃肿会退不上时代的步伐。


aqiaoxi        2012-01-07 12:08
这好比物理和数学,物理可以用数学工具来推导,但数学又不是物理,
当然有人学得了数学却忘了物理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5-1-27 07:03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1-27 06:58
于先生好!你的文章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对于五行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要说废除,还不到时候。因为很多人对 ...

科学化中医学会出世的!文化中医终将退出历史舞台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7 09:24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1-27 02:58
于先生好!你的文章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对于五行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要说废除,还不到时候。因为很多人对 ...

谢谢先生!
       先生推荐的这篇文章我看过,同时我也转载过。
       就五行的火性炎上、水性下行等性质,都应该说是真理。譬如说,每个脏器都有升降浮沉的气机,随着这种气机的变化,而出现脏器本身的、及影响其他相关脏器的生理病理变化。也就是说,该升则升,该降则降,、、无太过与不及就是正常的,否则,就是反常的,达到一定的量变就会发生质变——成为病态,甚或生命终结。在气机运行过程中,其不同的变化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才是正确的。如果将五行教条地规划成生克模式而强行套用到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确确实实是错误的。
       中医学的衰败就是因为五行学说束缚了中医的手脚而造成的,则是确定无疑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27 09:3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26 23:55
说一下,您理解的是什么样子呢?

简单说吧,就是你不要阴阳五行,我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7 09:38
gl0101 发表于 2015-1-27 05:36
简单说吧,就是你不要阴阳五行,我要。

留阴阳,去五行。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27 09:4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27 09:38
留阴阳,去五行。

嗯,那更简单,就是你不要五行,我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7 19:03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28 05:15 编辑

       欲使中医振兴的人们,在学术争鸣中的应该注意:通过对中医理论肯定与否的辩论,不是为了你胜,不是为了我胜,而目的是为了中医学胜。如果中医理论不胜的话,那么,我们谁胜,最终都是败,辩论也就毫无意义可言。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8 09:00
      五行学说在古代应该算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在今天看来,已经不能促进中医学发展了,反而成为阻碍中医学发展的障碍了。同样,我们今天认为正确的东西,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也要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而被淘汰,这就是科学进步、人类进步中不可避免的过程。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8 09:08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28 05:16 编辑

       创立任何医学理论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诊治疾病,而不是其它,并且这个理论是否正确,必须在临床上进行验证,临床上无用的东东,那不是聋子的耳朵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8 09:14
      振兴中医,必须先从纠正、改革中医理论开始。
      欲想中医振兴,首要的,就是要从建立正确的中医理论框架方面着手。只有建立了正确的中医理论,才能编出正确的中医教材,然后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人才,进而有了合格的中医人才,中医学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振兴。否则,就是南辕北辙。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8 09:17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27 17:44 编辑

红莎草 发表于 2015-1-27 16:19
仔细看看你自己的帖子,你在不自觉的使用五行思考方法。肝火旺泄肝火如果效果不好,我们就会去滋养肾水, ...

仔细看看你自己的帖子,你在不自觉的使用五行思考方法。肝火旺泄肝火如果效果不好,我们就会去滋养肾水,通过滋养肾水来降肝火,这就是五行的应用。————————————————————————————————————————————————————
肝火通过降火滋阴泻火治疗,这本来就是阴阳学说所包括的范围嘛。




腹泻,本来是要用涩肠止泻的,但是,单纯的涩肠止泻效果不好,特别是对老年腹泻和少儿腹泻,这时,中医往往用补脾的办法,那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也是五行的应用。不知道你是否能够理解。
————————————————————————
补脾、补肠、补胃,这不是挺好的吗,多直接呀,多通俗易懂啊,干嘛非用五行偏说成补土呢?多此一举嘛。



中医的方法必须用阴阳五行来解释,用现代医学的观点肯定解释不通。五行并不能直接机械的应用到中医诊断和治疗上,但一个中医,必须掌握这基本的思考方法,只有拥有了中医的世界观和疾病观,会用中医的思考方法思考,才能很好的用中医解决西医解决不了的疾病问题。
——————————————————————————————————————————————
俺干中医快四十年了,从来就只用阴阳学说,不用五行学说。除了做手术与生产者,别人能治,基本上俺也能治。
要不,您再说说何病离了五行学说就不能诊治了?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8 09:18
红莎草 发表于 2015-1-27 16:24
上述两种方法,就是我们时常所说的涵水养木法,和培土生金法。这都是五行思想的应用。
————————————————————————————————
培土生金法,说成调补肠胃以治肺虚证可不?多朴素直接明了?学生一看就懂,多好啊。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5-1-28 09:33
本帖最后由 LIKAIDI 于 2015-1-28 09:35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28 09:18
红莎草 发表于 2015-1-27 16:24
上述两种方法,就是我们时常所说的涵水养木法,和培土生金法。这都是五行 ...


人的内外热调节系统。现代人看的更明白!当然科盲的文化中医者会有严重困难的!但二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8 12:19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28 11:53 编辑

孩子们学中医,学前先给上了一课:
一、从根本上彻底消除五行学说的干扰,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来说只有害没有益。
二、欲当一名合格的中医生,就必须先成为一名合格的西医生。因为西医理论不只帮助自己理清中医传统理论中的正确与错误,同时,还能在应用中药时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药学等精读,其它书籍根据时间多少予以涉猎即可。
四、用针灸学好解剖学即可,不用十二经循行路线,因为十二经循行路线是不存在的。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8 16:13
医学理论创立的最终目的,是能帮助临床诊治疾病,否则,任何医学理论都是多余的,就得去掉。而对有负作用的医学理论,更是去得越早越好。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5-1-28 17:16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28 16:13
医学理论创立的最终目的,是能帮助临床诊治疾病,否则,任何医学理论都是多余的,就得去掉。而对有负作用的 ...

文化中医终究是模糊医学!科学中医就是明确的医学!科学进步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住的!还是这句话:二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8 18:14
LIKAIDI 发表于 2015-1-28 13:16
文化中医终究是模糊医学!科学中医就是明确的医学!科学进步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住的!还是这句话:二岸猿声 ...

文化中医终究是模糊医学!科学中医就是明确的医学!科学进步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住的!
——————————————————————————————————
说得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9 09:00
       振兴中医,必须先从纠正、改革中医理论开始。
      课本,课本,教学之本。


      没有正确的教材,怎能教出合格的中医人才?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5-1-29 09:39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29 09:00
振兴中医,必须先从纠正、改革中医理论开始。
      课本,课本,教学之本。


人的内外热调节系统与细胞的冷热自保本能与氧气与一氧化氮竞争性溶解组织液与细胞液。就是新中医学出现,也是科学化中医学出现,教材可立马推出。
   有经济能力帮助推出新科学化中医学的教材与视频吗!可以有中文,有可以推出各种外文版教科书与宣传资料!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9 12:47
五行相生相克成果全部给您帖到这里,免得您还存有侥幸取胜的心理。






                                       《部分中医理论在表述上之修正建议
                                                 于殿生 仁海中西医    yds673298@163.com

                                               第十一部分、五行相生成果在表述上的修正



                       一、 滋水涵木法

  滋水涵木法,传统中医理论中,即滋阴以养肝的方法,适用于肝阴不足之证。现直接改为“滋阴养肝法”。
  中医理论中所称的“肝郁”,实际上,就是胆汁排泄不畅所引起的胆汁郁积。胆汁郁积后,肝胆管内易引起郁热(这就如同脑出血病人、一些外伤患者早期的发热一样,都是无菌性发热)。或肝胆管、胆囊遇有细菌病毒感染而出现发热现象,由于散热过程中出汗丢失水分而伤阴。肝胆汁郁积发热,只靠滋阴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根治方法,就是应该利胆汁,使肝胆管内胆汁稀释、排泄流畅,以消除肝胆内的郁热,并能通过利胆汁而疏松了肝内组织,使肝脏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二、 益火补土法
  
  益火补土法,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即温阳(火)以补胃肠(土)之阳的方法,适用于机体阳气衰微而导致的胃肠阳气不振之证。在五脏配属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门学说兴起,对机体的温煦多指为命门之火的作用,即肾阳的作用。益火补土也可以说是温肾补脾,现直接改为“益火补肠法”。
  当胃肠内温度过低,不能使胃肠内消化食物的菌群最大限度的生长繁殖,影响了食物的发酵等一系列物理消化与化学消化反应,从而不利于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临床上遇到胃肠虚寒证,在温补胃肠的同时,究竟是温“肾”呢,还是温“心”?具体操作时,当酌情处理。如心动过缓者,当配合提高心率,加强心功能,增加胃肠道的血供,以改善胃肠道的机能。如肺活量偏低者,可在治疗胃肠道的同时,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此提高胃肠道的机能。如肝内胆胆汁排泄不规律,引起胃肠蠕动异常、消化功能减退时,应当调肝补胃肠并举。如伴肾泌尿功能障碍,小便频数者,当同时给以补益肾脏、缩小便等方法治疗。总而言之,遇有胃肠虚寒证,不能一概用温肾补胃肠的方法,当视其何脏为主因而治之。
    
                           三、 金水相生法
  
  金水相生法,即传统中医理论中用滋补药物治疗肺(金)肾(水)阴虚的方法,适用于肺阴虚者。严格地说来,就是用滋阴的方法治疗阴虚咳嗽,现直接改为“滋阴益肺法”。
    
                        四、 培土生金法
  
  培土生金法,即传统中医理论中以补胃肠(土)益气而达到补益肺(金)气的方法,适用于胃肠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营养不良,而导致肺脏亦虚者,现直接改为“补肠益肺法”
  

                                                 第十二部分    五行相克成果在表述上的修正

                                      一、 培土制水法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培土制水法,适用于因胃肠虚弱,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确切地说,就是营养不良导致水肿病的情况,可改称补益利水法(增加营养利水法)。


.                                     二、 抑木扶土法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肝属木、胃肠属土。因此,抑木扶土法适宜于在肝郁气滞情况下对胃肠道产生不利影响时的治疗,现直接改为疏肝和胃、疏肝建肠法。


                                       三、 泻南补北法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泻南补北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 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可直接改称“泻火补水法”。


                                 四、 佐金平木法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佐金平木法,适用于肺失清肃,肝火偏盛之证。金和木,乃肺肝两脏。佐金平木,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可直接改称“清肺泻肝”法。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5-1-29 16: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5-1-29 17:06
岳毅科 发表于 2015-1-29 16:59
支持仁海先生的中医革命行动!其实,不光是五行,传统中医要走向未来,要废的,要立的还有很多。

中医学必须去中国化,走科学中医之路!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29 19:07
岳毅科 发表于 2015-1-29 12:59
支持仁海先生的中医革命行动!其实,不光是五行,传统中医要走向未来,要废的,要立的还有很多。

其实,不光是五行,传统中医要走向未来,要废的,要立的还有很多。
——————————————————————————————
谢谢!说得好!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5-1-30 07:40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29 19:07
其实,不光是五行,传统中医要走向未来,要废的,要立的还有很多。
————————————————— ...

    中医的阴阳是个文化性认识,这离科学的温度,湿度与氧气与一氧化氮控制生命活动真正机理还差的很远!人体存在内外热调节系统。只有科学的知识才能够认识这个人体存在的活系统。
    所以科学延伸入生命学与医学,就是中医学科学化的必然出现!
    缺乏现代科学知识的文化性中医学学者,当然是没有能力认识这个知识系统,所以反对之声是一浪高过一浪。但科学的进步与时代进步一样,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而科学化中医学出现!可上百度网搜:人的内外散热系统李开弟。、
    科学化中医学出现,第一个现实意义就是能迅速叫停西医学过度的反自然静脉输液与过度手术治疗!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1-30 12:18
LIKAIDI 发表于 2015-1-29 13:06
中医学必须去中国化,走科学中医之路!

中医的诊疗技术需要现代化,也就是要与现代科技水平相适应。
作者: LIKAIDI    时间: 2015-1-30 15:37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30 12:18
中医的诊疗技术需要现代化,也就是要与现代科技水平相适应。

中医的理论与治疗原理,必须科学知识化!人的内外热调节系统的新发现,使中西医学融合出现!科学化中医学出现!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5-28 23:12
自己的活自己干。
作者: 岳毅科    时间: 2015-5-29 12: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时间: 2015-5-29 15:48
      请仁海先生看看肝气郁结的帖子,发表意见。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6-5 21:41
岳毅科 发表于 2015-5-29 08:20
中医的诊疗技术需要现代化,也就是要与现代科技水平相适应。
---------------------------------------- ...

谢谢先生参与讨论!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5-6-6 09: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ychen    时间: 2015-6-7 21: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仁海中西医    时间: 2015-6-9 00:18
      时至今日,谁还在用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甚至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简直就象成年人还在用自己的尿液和泥巴一样可笑。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