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伤寒论第29条 [打印本页]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4 17:57
标题: 伤寒论第29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六。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

第30条貌似对第二十九条作解释,但显然是瞎编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4 19:02
没看出来。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4 19:46
再仔细瞅瞅,你这古文功底应该比我强,还能看不出来?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0:04
首先,后人对这第29条的断句出现了问题,“得之便厥”应该与“此误也”是连在一起的完整句子,这样才读得通。若是加在后面,与“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一起,则应该用“得之而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这样才与语法吻合。并且厥有昏迷的意思,若已经昏迷就不会出现“咽中干、烦躁吐逆”。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0:11
其次,伤寒论用了一种很特殊的写作手法,将可能的病症都罗列在一起,并不表示有这样一个真实的病人,而是一种虚拟可能存在这样的病人,所以后面有“若”怎么样之类的。故而第30条貌似对第29条解释,其实摆明了就是伪作。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0:14
所以,你读懂伤寒没有?自己去思考吧。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0:17
甘草干姜汤与芍药甘草汤,这两者完全是相反的,前者温里,后者清里。芍药是有敛阴清热之效的,故而以为用了甘草干姜汤后而苏醒,再用芍药甘草汤,那当然是错得更远了。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0:19
以芍药甘草汤治桂枝汤之误,其理才通。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0:21
《伤寒论》是一部古书,错简是存在的,所以读这样的古书断句、整理是基础,伪证必须谨慎。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0:24
如果是真的先用甘草干姜汤,而后用芍药甘草汤,那么就不会用“若厥愈足温者”若这个词,若是假如之意。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0:27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六。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0:30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

a,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b,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c,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d,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六。



第二十九条正确的意思是上面这样的。写作的行文习惯,第一点是不加‘若’这个词的,以后几点则加。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0:33
所以,第30条是伪作。现在的伤寒大师们都从第30条去解第29条,大师们的水平可想而知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0:36
厥,四肢逆冷,非昏迷也,前后经文对参意思分明,一看便知。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0:38
“瞎编”、“伪作”,皆不实之词也。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0:42
gl0101 发表于 2015-1-15 10:36
厥,四肢逆冷,非昏迷也,前后经文对参意思分明,一看便知。

伤寒中确实有厥为四肢逆冷之说,但并未说没有昏迷。

用桂枝汤,得之便厥,是内热而昏迷之意,若不昏迷,无需等厥愈而再用药。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0:43
gl0101 发表于 2015-1-15 10:38
“瞎编”、“伪作”,皆不实之词也。

那是因为你不懂病理之故。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0:44
读书要用心,切忌浮躁。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0:45
gl0101 发表于 2015-1-15 10:44
读书要用心,切忌浮躁。

何以见得你是用心而不浮躁呢?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0:46
点到为止,信不信、听不听随你。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0:51
a,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b,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c,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d,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六。

这四条是代表了不同的病证,第一条代表的是寒证,故说,以复其阳,第二条代表是热证,第三条代表的实证,第四条代表的是气虚寒证。

故不懂病理,就以为能读懂伤寒,其实都是机械的空谈。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0:57
不知原作者写作之本意,又岂能察觉真伪?又岂能得其精神?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2:30
厥愈足温,这不是什么“热证”,热证是不会用芍药甘草汤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2:35
不懂病理确实是读不懂《伤寒论》的,只懂病理也是读不懂《伤寒论》的。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2:36
gl0101 发表于 2015-1-15 12:30
厥愈足温,这不是什么“热证”,热证是不会用芍药甘草汤的。

那是什么证呢?用了桂枝汤而厥,是什么证啊?为什么用桂枝汤会厥?

芍药甘草汤是治什么的?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2:36
好了,不说了,祝你讲座成功吧。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2:37
gl0101 发表于 2015-1-15 12:35
不懂病理确实是读不懂《伤寒论》的,只懂病理也是读不懂《伤寒论》的。

不懂中文也是读不懂的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2:41
余晓辉 发表于 2015-1-15 12:36
那是什么证呢?用了桂枝汤而厥,是什么证啊?为什么用桂枝汤会厥?

芍药甘草汤是治什么的?

从你这几个问题就可以看出,你的古文很差。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2:42
余晓辉 发表于 2015-1-15 12:37
不懂中文也是读不懂的了。

古文,不懂古文读不懂《伤寒论》,只懂古文也读不懂《伤寒论》。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3:02
gl0101 发表于 2015-1-15 12:41
从你这几个问题就可以看出,你的古文很差。

那您何不教教我呢?我愿意跟您学习,其它就别说了,就讲这第二十九条吧。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3:05
gl0101 发表于 2015-1-15 12:41
从你这几个问题就可以看出,你的古文很差。

您总不能这样批评我后就不理我了吧?

那样太没人情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3:11
余晓辉 发表于 2015-1-15 13:05
您总不能这样批评我后就不理我了吧?

那样太没人情了。

我怎么会批评你呢,我就是点到为止尽尽人情而已,咱俩也算是老交情了是吧。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3:12
余晓辉 发表于 2015-1-15 13:02
那您何不教教我呢?我愿意跟您学习,其它就别说了,就讲这第二十九条吧。

不敢言教,点到为止吧。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3:13
gl0101 发表于 2015-1-15 13:11
我怎么会批评你呢,我就是点到为止尽尽人情而已,咱俩也算是老交情了是吧。

诚心诚意请您讲讲这第29条和第30条了。

讲讲又何妨?不讲会只觉得自己很高明的。

这第30条,怎么没有对若重发汗做解释呢?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3:22
光是29、30这两条就可以办个讲座了,我得留着,有机会再说吧。就到这里吧。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3:26
gl0101 发表于 2015-1-15 13:22
光是29、30这两条就可以办个讲座了,我得留着,有机会再说吧。就到这里吧。

您这样,让我很伤心了。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13:27
余晓辉 发表于 2015-1-15 13:26
您这样,让我很伤心了。

千万别。
作者: 余晓辉    时间: 2015-1-15 14:51
gl0101 发表于 2015-1-15 13:27
千万别。

心已经碎!
作者: gl0101    时间: 2015-1-15 21:16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